(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摘要 盈余管理是指当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 以交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入 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的行为。盈余管理 行为的普遍存在使得财务信息的质量严重下降,经过粉饰的盈余信息无法 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且降低了财务信息对其使用者 的决策价值,从而损害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最终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 配置,因此研究盈余管理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我国的证券市场背景下,亏损公司由于其报告盈余的“特殊性”,往 往被认为有强烈的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就以我国亏损上市公司作为 研究对象,在讨论一般盈余管理行为的含义、特征和手段的基础上,利用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对其盈余管理行为的特点及方法 的偏好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本文以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度量,利用新发展的应 计利润模型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特点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 结果表明,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现象,在首次出现亏损 的前会计年度以及扭亏为盈年度,会利用应计项目做出调增收益的应计 会计处理;亏损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年度,会利用应计项目做出能调 减收益的应计会计处理。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进行 统计分析,证明了亏损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确实存在偏好, 非经常性损益是我国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最为偏好的方式。最后, 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行为,提出了 一些约束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亏损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页 a b s t r a c t e a r n i n g sm a n a g e m e n t o c c u r sw h e nm a n a g e r su s ej u d g m e n ti n f i n a n c i a l r e p o r t i n g a n di ns t r u c t u r i n gt r a n s a c t i o n st oa l t e r f i n a n c i a lr e p o r t st oe i t h e rm i s l e a ds o m es t a k e h o l d e r sa b o u tt h e u n d e r l y i n ge c o n o m i c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c o m p a n yo r t oi n f l u e n c e c o n t r a c t u a lo u t c o m e st h a td e p e n do nr e p o r t e da c c o u n t i n gn u m b e r s t h e e x t e n s i v ee x is t e n c eo fe a r n i n g sm a n a g e m e n ts e v e r e l ya g g r a v a t e dt h e q u a l i t yo ff i n a n c i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em o d i f i e de a r n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 i sn o ta b l et of a i r l yr e v e a lt h ef i n a n c i a ls i t u a t i o na n do p e r a t i n g p e r f o r m a n c e ,m e a n w h i l ec a u s e si tl e s sv a l u a b l ei nd e c i s i o nm a k i n g , t h e r e f o r ed a m a g e st h eb e n e f i to fi n 【f o r m a t i o nu s e rs ot h a ti tis u n a v a i l i n g t ot h e o p t i m a la l l o c a t i o n o fs o c i a l r e s o u r c e c o n s e q u e n t l y i ti s e v i d e n t l y i m p o r t a n t t o s t u d yo ne a r n i n g s m a n a g e m e n t 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o u rs e c u r i t ym a r k e t 。t h o s el o s e1 i s t e d c o m p a n i e si nt h e i rr e p o r t sa r em o s tl i k e l yt ob ec o n s i d e r e de a r n i n g s m a n a g e m e n ti n v o l v e d t h es t u d yo b j e c ti nt h i sp a p e ri st h ee a r n i n g s m a n a g e m e n to ft h ec h i n al o s el i s t e dc o m p a n i e s o nt h eb a s i so f d i s c u s s i n gt h eg e n e r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sa n di n f l u e n c e so f e a r n i n g sm a n a g e m e n t ,u s i n gt h ef i n a n c i a ld a t a o fc h i n aa s h a r e c o m p a n i e s ,t h isp a p e re m p i r i c a l l yi n v e s t i g a t e sa n a l y s e st h ef i g u r e o fe a r n i n g sm a n a g e m e n ta c t i v i t i e sa n dt h ei n t e n t i o n a l l ys e l e c t i o n o fs o m ee a r n i n gm a n a g e m e n tm e t h o d s f i r s t ,t h ep a p e rd e v e l o p san e wt o t a la c c r u a l sm o d e la n du s e d i s c r e t i o n a r y a c c r u a l sf o rm e a s u r i n g e a r n i n gm a n a g e m e n t t o p o s i t i v e l ys t u d yt h ef i g u r eo f l o s el i s t e dc o m p a n i e s e a r n i n g 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b y - p r o d u c to ft h i sr e s e a r c hs h o w st h a tb ym a k i n gm o r e o rl e s sd i s c r e t i o n a r ya c c r u a l st h e s ec o m p a n i e sh a v e1 0 - e a r n i n g si n t h ef i r s tl o s ey e a r ,a n dh a v eh i g he a r n i n g sb e f o r et h ey e a ro ff i r s t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m 页 l o s ea n di nt h ey e a ro fm a k ep r o f i ta f t e rl o s s s e c o n d ,b a s e do nt h e a n a l y s i so fr e l a t i v et h e o r yt h ep a p e rr e s t r u c t u r e sr e g r e s s i o nm o d e l , t h er e s u l t so ft h ee m p i r i c a lr e s e a r c hp r o v et h eb i a s e df o rt h ec h o i c e o ne a r n i n g sm a n a g e m e n tm e t h o d sa n dn o n - r e c u r r i n git e m sa r et h em a j o r m e t h o d so fe a r n i n g sm a n a g e m e n t f i n a l l y ,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s t u d y i n g i np r e c e d i n gp a r a g r a p h sa n dt h eb e h a v i o r so fe a r n i n g sm a n a g e m e n to f t h el o s sl i s t e dc o m p a n yi nc h i n aa tp r e s e n t ,t h ep a p e rg i v e ss o m e p o l i c ys u g g e s t i o n st or e s t r a i nt h eb e h a v i o ro fe a r n i n g sm a n a g e m e n t o ft h i sk i n do fc o m p a n i e s k e y w o r d s :l o s sl i s t e dc o m p a n i e s :e a r n i n g sm a n a g e m e n t :e m p i r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第1 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及选题的意义 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否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公司的运营状况,成 为了投资者、债券人、审计师、金融分析师们在制定包括投融资在内的一 系列决策时,需要花费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着重考察的问题。而考察财务 数据的一个关键,则是了解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现象。一旦公司存在盈 余管理现象,那么其财务数据与企业真实状况之间是否能够划等号就成为 了一件难以解释清楚的事情。因此,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开始日益受 到社会各方的关注。 在我国,由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严重依赖会计盈余数据,上 市公司为了实现其上市、再筹资、避免特别处理甚至退市,必然会利用盈 余管理的手段来迎合监管的要求蒋义宏,魏刚( 2 0 0 1 ) 曾将中国上市公 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概括为“扭亏为盈假设”、“配股资格假设”和“高价发 行假设”三大假设,这些假设已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扭亏公司为 了成功扭亏,在扭亏前一年有t a k eab i gb a t h ( 大亏一笔) 现象嘲,上市 公司在i p o 之后存在着“交脸”现象跚( 即利润下滑现象) ;为了达到配般 线,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存在着显著的6 现象和1 0 现象“o “”,等 等。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确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 现象而对于亏损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维持上市资格,本文就 将亏损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应计利润研究亏损公司在亏损前一年、 首次亏损年以及扭亏为盈年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 同时,由于上市公司的亏损很多时候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要通过正 常经营在短期内扭亏为盈难度较大,因此亏损上市公司往往被认为有强烈 的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以在短期内改变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目前,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有许多种,如变更会计政策和估计,规划交易等 方式。亏损上市公司往往利用这些盈余管理方式,在不同年度进行不同方 向的盈余管理,以减少亏损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由于连续亏损而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页 导致被监管部门进行特别处理、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的处罚。那么这类公 司是否确实存在盈余管理? 如果存在的话,是怎样的盈余管理行为? 在我 国特定的会计制度背景下,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的方式又有哪些特点? 带 着这几个问题,本文特选取2 0 0 3 2 0 0 4 年的亏损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力图通过其盈余管理的行为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来找到答案。 本文的实用意义在于,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行为和方式的证据,对了解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很大的帮助,有助 于会计准则制定者认识盈余管理现象;同时保护投资者免受盈余管理的蒙 骗,如果投资者认识到亏损公司操纵盈余的行为特征,那么通过分析其盈 余质量,能够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从而维护我国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的资 源合理配置的功能。另外,这些证据还能对会计准则的制订和我国上市公 司的证券市场监管提供线索,从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提供相应 信息。从学术意义上看,以往的关于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系统研 究相对较少,具体到我国特有的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经济环境和会计制度 背景下,会产生区别与西方不同的盈余管理特征,因此,本文研究的亏损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希望能 对以后发掘一些具有中国特点的研究主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2 国内外对上市亏损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回顾 盈余管理作为上个世纪8 0 年代才兴起的实证会计理论,现作为我国资 本市场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对于资本市场的各种现象都进行了盈余管理 的研究,如配股资格的盈余管理现象,i p o 的盈余管理现象,亏损上市公司 的盈余管理现象等。国内外关于亏损公司和财务困境公司的盈余管理的研 究多为实证研究,下面将分别对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并作出简要 的评价。 ( 1 ) 针对亏损公司和财务困境公司的盈余管理,国外学者作了大量的 研究工作,具有典型意义的有: b u r g s t a h l e r d i c h e v i 翦1 研究的是公司为了避免报告盈余出现下降或 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采用的是分析公司盈余水平和盈余变动的横 截面统计分布以及对盈余水平和盈余变动的横截面分布进行平滑统计检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页 验。根据其结果,证明了样本公司中确实普遍存在着避免出现盈余下降或 亏损的盈余管理行为 s h a r m a s t e v e n s o n 嘲研究了即将破产公司的操控性会计政策变更行 为及其对发展和运用破产预测模型的意义。他们的研究结果是即将破产的 公司比控制样本的公司更有可能做出有利的操控住会计政策交更,更有可 能为了其收益和总资产产生有利的影响而采取有利的操控性会计政策变 更。 d e a n g e l o ,d e a n g e l o s k i n n e r h 町选择了1 9 8 0 1 9 8 5 年至少有3 年出现 亏损的上市公司进行检验,但其实证结果并没有支持财务困难公司将会做 出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假设。 ( 2 )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 陆建桥( 1 9 9 8 ) 跚通过对截止1 9 9 7 年底沪市a 股亏损上市公司应计利 润项目的分析,发现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出于避免出现连续三年亏损,免受 诸如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等处罚的动机,在亏损年度采取调低利润及其前 后年度采取调高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 h a n ,q i ,w u 和z h a n g ( 1 9 9 8 ) 啪1 分析了中国大陆上市公司针对证券监 管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已经成功的运用包括线下 项目在内的交易事项或管理应计利润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以获得配股资格 或为了减少停牌和摘牌的风险。 蒋义宏( 2 0 0 1 ) 锄通过对截止2 0 0 0 年底沪市a 股亏损上市公司应计利 润项目的分析,发现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出于避免出现连续三年亏损,免受 诸如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等处罚的动机,在亏损年度采取调低利润及其前 后年度采取调高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且这些盈余管理行为主要通过经 常性应计利润项目和非经常性损益实现。 另外,国内的学者针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会计盈余的影响也作了大 量的研究,但还停留于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方面的文献还不是很多 陈晓、戴翠玉( 2 0 0 3 ) “”考察了1 9 9 8 2 0 0 0 年阃中国上市a 股亏损公 司的扭亏行为,发现关联交易和重组是亏损上市公司扭亏的主要手段,而 西方国家公司常用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对我国亏损公司的扭亏作用十分有 限,主要被未扭亏公司用来进行巨额冲销( t a k eab i gb a t h ) ,而且还发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 页 现财政补贴不是亏损公司扭亏为盈的主要手段。 蒋义宏和王丽琨2 0 0 3 年在证券市场导报发表的非经常性损益缘何经 常发生来自亏损上市公司的年报证据嘲中,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亏损 上市公司为了逃避退市制度,在首次亏损的年度确认大量的非经常性损失, 在扭亏年度确认大量非经常性收益的行为。 方军雄( 2 0 0 3 ) “”对2 0 0 1 年上市公司的现金流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 为了迎合证券市场的看法,上市公司存在调节现金流量以改善盈利质量的 动机和行为。 薛爽( 2 0 0 3 ) 0 3 通过对1 9 9 5 2 0 0 0 年亏损的a 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 证研究发现:亏损公司在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亏损前 一年为了推迟亏损的时间和由此带来的后果,上市公司通过提高经营性应 计项目或各种形式影响线下项目的交易安排来做高利润;在亏损年度,由 于亏损在所难免,公司通过调低经营性应计项目或线下项目进行巨额冲销, 为以后年度扭亏预留空间。扭亏公司中,有5 0 是通过主营业务达到扭亏 目的的,其余5 0 是通过线下项且主要是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途径实现 扭亏的。 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外已有很多文献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 为的存在与否及其产生动因进行了研究,而在我国选用亏损上市公司作为 研究对象的还比较少,有些研究仅部分涉及,针对亏损公司的系统研究就 更少,因此决定了本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下面将以以上研究作为基础, 结合盈余管理动机展开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 1 3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本研究在总结前人对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的基础上,从亏 损上市公司的首次亏损和扭亏为盈的现象入手,选取2 0 0 3 2 0 0 4 年的深市 和沪市的a 股亏损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回归模 型等统计分析方法,结合研究样本与控制样本的比较研究,通过应计利润 的检验考察了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而通过回归模型检验了主 营业务及各盈余管理方式对首亏公司和扭亏公司净利润变化的贡献,完成 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特点及方式的实证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页 本文研究的组织结构如图卜1 所示,共由五部分构成,具体内容安排 如下: 笫1 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背景 及研究意义,并针对国内外有关上市亏损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进 行简要述评。 第2 章,概述了盈余管理的涵义,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方 式进行较为具体的分类阐述。 第3 章,根据我国的制度背景现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 选取首次亏损和扭亏为盈的两组上市公司,运用应计利润分离法,通过应 计利润模型计算出各组亏损样本及其控制样本的操控性应计利润,通过对 比和分析样本公司与控制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符号和数值,来验证亏 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前后年度以及扭亏年度利用应计项目进行的盈余管理的 方向和程度。 第4 章,以第3 章的实证研究结果为依据,在分析亏损上市公司可能 利用的盈余管理方式的基础上,以事件当年与上一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差额、 线下项目差额、资产减值准备差额及操控性应计利润为自变量,以事件当 年与上一年的净利润差额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考察亏损公司各自变 量对净利润差额的贡献程度,从而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考察亏损公司利润变 化的可能影响因素及其对各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偏好程度。 第5 章,概括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提出治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 理的建议,说明本研究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 页 亏损上市公司盈余 管理的研究背景 亏损上市公司盈余 管理的研究意义 提出问题:我国亏损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 管理行为及其特点,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盈 余管理 盈余管理的涵义和手段 研究样本及控制样本的选择 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特点的研究假设:相关理论分析 验证亏损上市公司利 用应计利润项目进行 的盈余管理:应计利润 分离法,回归分析 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 的研究假设:相关理论分析 在盈余管理手段分析的 基础上构造亏损公司净 利润模型检验其盈余管 理方式偏好:回归分析 研究结论 图卜1 本文的组织结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 页 第2 章盈余管理概述 2 1 盈余管理的涵义 西方文献在谈到企业调节会计盈余以达到特定目的的行为时,较多使 用的是“盈余管理”( e a r n i n g sm a n a g e m e n t ) 一词。但对于什么是盈余管 理,目前在理论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美国的著名会计学家s c h i p p e r ( 1 9 8 9 ) 最早提出盈余管理的概念。 s c h i p p e r 于1 9 8 9 年发表了著名的盈余管理述评( c o m m e n t a r yo n e a r n i n g sm a n a g e m e n t ) ,该文对1 9 8 9 年以前的盈余管理研究进行了总结, 阐述了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盈余管理产生的必要条件以及盈余管理 实证检验问题。在文中,他将盈余管理定义为:公司管理当局对对外财务 报告出来过程的干涉,其且的是为了获得私利,而不是为了保持财务报告 出来过程的中立性。值得注意的是,该定义将盈余管理局限在对外财务报 告的处理过程中,没有包括诸如管理当局影响或游说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进 行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修改的活动。啪, 之后,基于有关会计盈余功用的“经济收益观”与“信息观”的不同, 西方会计学界分别对这两种观点下的盈余管理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在经济 收益观下,盈余管理被认为是对一些会计数据( 如经济收益) 的故意扭曲, 虽然经济收益在现实中无法得到,但盈余管理带来的偏差仍以看不见的真 实收益作为衡量标准。但是,根据雪普的观点,信息观下的盈余管理定义 更有意义,在这一观点下会计盈余被认为是决策和判断的信号,盈余管理 也就被认为是对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所进行的管理( 魏明海、谭劲松 和林舒,盈利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 0 0 0 年,第9 页) 。 h e a l y w a h l e n ( 1 9 9 8 ) 在其盈余管理研究述评及其对准则制定者 的意义( a r e v i e wo ft h ee a r n i n g sm a n a g e m e n ta n di t si m p l i c a t i o nf o r s t a n d a r ds e t t i n g ) 一文中对盈余管理定义进行了发展。在文中,他将盈 余管理定义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以及 通过构造交易变更财务报告时,其目的是为了误导股东对公司内在经济业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 页 绩的判断,或者影响那些以报告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博弈结果。主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1 ) 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实施职业判断 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对大量的未来经济事项进行估计时需要进行职业判 断;在报告同一经济业务时,管理当局也必须在被允许的会计方法之间做 出选择;管理当局必须在对影响成本分配和净收入的营运资金管理中进行 职业判断:管理当局必须决定如何构造公司交易事项;( 2 ) 管理当局在财 务报告处理过程中运用职业判断有利有弊。弊,是由于盈余管理会导致资 源的错误配置;利,是指盈余管理可以增加管理当局向外部利益关系人传 递公司私人信息的可信度。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盈余管理“信息观”观点。 s c h i p e r 、h e a l y 和w a h l e n 的定义代表盈余管理的“信息收益观” ( i n f o r m a t i o np e r s p e c t i v e ) ,信息观不需要竭力去寻找“最好”的会计程 序和方法来计算出企业的真实收益,作为判断企业管理当期是否存在盈余 管理行为的基准,它所关注的是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 近年来,我国会计学界也开始围绕我国企业加工、处理会计盈余的行 为展开研究,但是我国学者对这一行为的提法并不十分一致。其中,魏明 海等学者将我国企业的这种行为称为“盈利管理”,并将其具体定义为“盈 利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 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 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此外,陆建桥等 学者将这一行为称作“盈余管理”圆,孙铮、王跃堂等学者也将其称作“盈 余操纵”【l ”,而陈小悦等学者又将其称作“利润操纵”叫虽然这些学者 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企业的盈余加工行为进行了定义,但是他们在关于这 一行为的具体阐述中大都认为我国企业存在超出会计准则许可范围对会计 盈余进行控制和支配的现象。例如,魏明海等学者指出“结合分析资产收 益率在募股前后的剧烈变化,我们亦推测中国a 股发行公司在收益的包装 上还采取了超出公认会计准则许可范围的会计处理”啪 我们认为,h e a l y 的观点综合了s c o t t 和s h i p p e r 的观点,同时提出通 过规划交易改变财务报告亦属盈余管理,全面扩大了盈余管理的范畴,增 加了盈余管理研究的内容,是目前学术界比较主流的一种观点,与我国学 者魏明海给盈利管理的定义内涵类似。鉴于此,本文仍采用这一较为广义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 页 的定义 值得指出的是,根据我国学者的观点,虽然我国企业和西方企业的盈 余加工行为都是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调整会计盈余以达到预期目标,但是 二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区别:首先,在我国,合法的盈余管理与不合法的 利润操纵虽然是两类行为,但这种分类并不是那么明晰,一些企业进行会 计政策选择的前提条件并不一定具备,或者规划和安排交易本身就有可能 是不合法的,这些可能都超出了合法的盈余管理范畴;其次,我国企业盈 余管理的弊端也更加明显,它往往是为了特殊目的隐性地违背了财务会计 信息质量特征,违反了会计信息的中立性原则,给投资者的决策带来不利 的影响,最终影响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事实上,对上述概念的区分已 经造成了目前许多上市公司“在所谓盈余管理的美名下行利润操纵之实” ( 葛家澍,2 0 0 3 ) 。 2 2 盈余管理的特征哺1 区别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方法主要从其特征入手,和其他经济现象一 样,盈余管理具有它本身所特有的特征。 ( 1 ) 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 最长也就是公司的整个生命期) 来看,盈余 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公司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公司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 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 中的报告盈利,而不是公司的实际盈利。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 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 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如果对于只利用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 动,及其他一些不涉及现金流的方法来对盈利进行调控,那改变的只是报 告盈利,而不是公司的实际盈利,在很长的一个周期内,报告盈利与实际 盈利是相等的。由于会计数字的“经济后果”,使得盈余管理可能改变公司 未来的实际盈利,比如因摘牌、配股等而引起的公司实际盈利的增加或减 少。 ( 2 ) 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 尽管人们并不知道公司究竟有多大的经济收益,但盈余管理最终还是离不 开经济收益这一基准。更何况在盈余管理研究中,人们己开始寻找某些指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0 页 标( 如现金流量等) 并试图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来反映经济收益。应当注意 到,无论是盈余管理在公司的实践还是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都非常关心会 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盈余管理所瞄准的方向正是会计数据的信 息含量和信号作用。 ( 3 )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公司管理当局。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 在盈余管理的每一幕“戏剧”中唱主角的无非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 董事会。无论是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 计方法的运用时点,还是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 们手中。当然会计人员也加入其中,但应看作是配角。在这里,可以明确 公司管理当局对盈余管理应当承担的责任。 ( 4 ) 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此 外,时间特别是时点的选择也是盈余管理的对象之一在研究盈余管理时, 我们必须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 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 的控制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盈余管理最 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人们所说的盈余管理,最终也就是在会计数 据上做文章。 2 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上市公司依靠会计手段迸行的盈余管理,主要指以选用、变更会 计政策与会计估计为方式的会计处理;第二类是上市公司以规划经济业务、 控制交易时点为途径规划交易以实现盈余管理;第三类是上市公司依靠地 方政府所进行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大部分会多种手段并用进行盈余管理, 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 2 3 1 会计手段 2 3 1 1 改变应计项 ( 1 ) 利用收入的确认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n 页 按会计惯例,收入应在收入的赚取过程已经完成和交易己经发生后才 可以确认和记录,但企业执行起来灵活性很强,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存在, 准则本身也奈何不得。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增加当年的盈利,运用应计制的 缺陷提前确认收人,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在资产运离企业后,不管与资产 所有权有关的报酬与风险是否转移出企业都确认为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 法;在未来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时仍确认为收入;收人的赚取过程尚未完成, 还需要提供未来服务时仍确认收人;于年底虚开销售发票,次年初再以产 品不合格( 销货退回) 等由冲回 相对于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收入正好相反,它是将应由本期确认 的收入推迟到未来期间确认。推迟确认收入可以平滑企业的收益,使企业 收益呈现一种稳定上升的趋势,这同样会误导投资者。 ( 2 ) 利用费用的确认 费用是企业为取得收入所发生的各种耗费,表现为货币资金的流出, 或其他资产的消耗,或负债的增加。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应符合权责发生制 原则、配比原则和稳健原则的要求。但企业正是通过违反权责发生制原则、 配比原则及随意使用稳健原则达到调节费用进而调节利润的目的,主要手 段表现为以下几种: 提前确认费用。公司将有可能在以后期间发生的费用提前确认,以提 高以后年度的盈利水平。提前确认费用的做法往往与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 估计联系在一起,主要包括大额计提相关资产的损失准备,一次性冲销有 关不良资产账面价值,通过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 的摊销期限增加折旧及摊销费用等。 递延确认费用。待摊费用是指受益期超过本期的费用,所以应在以后 各期分期摊销,有些企业利用“待摊费用”这个应计制会计下的特有账户, 对一些明明收益期只属于本期的费用,如宣传广告费用,以其费用较大、 效果长期性为由,将其在以后各期摊销,从而达到平滑盈利,减轻当期亏 损额的目的。对有些长期待摊费用而言,其受益期的确定也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往往利 用这点,随意确定摊销时期的长短,进行盈余管理。 费用资本化。在会计上,按支出的受益期长短可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收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2 页 益性支出两种。前者是指使以后会计年度受益的支出,应计入相关资产的 价值;后者是指仅使本会计年度受益的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这两种支 出有时很难区分,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一些上市公司不恰当 的使用权责发生制、收入和成本配比的原则,对于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 损失,不作为收益性支出,而是通过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在建工程、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予以资本化,形成大量虚拟资产,并利用虚 拟资产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或不摊已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2 3 1 2 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 由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还没 有涉及到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方面面,企业在同一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上 也可能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并且人们通常很难判断哪一种会 计政策更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 样,对于那些急于调高或调低利润的企业来说,会计政策的选择无疑是一 种可供运用的方法。 ( 1 )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和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主要包括折旧方法和使用年限的变更,折旧 政策的变更直接影响以后各期固定资产折旧率以及公司的利润。一般地, 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对提升以后各期利润的影响较为持久,固定资产 拆旧方法的变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较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在制造业的 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重较高,折旧费用在营业成本中占重要地位,故 折旧率( 相对数) 的少许变更会引起折旧费用( 绝对额) 的较大变动,有 明显的杠杆作用。因此,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 改变对利润的影响颇为重大。 ( 2 )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及其变更。我国 企业会计制度 规定,根据企业对外长期股权投资比例的大小,上市公司可采取成本法或 权益法两种不同的核算方法。当被投资企业出现亏损对,成本法比权益法 更有利于增加公司利润:而当被投资企业有盈利时,权益法比成本法更有 利于增加公司利润。而且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投资收益的计税 以投资方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利润为依据。在被投资企业盈利的情况下, 投资方采用权益法核算,就能做到既增加了当期利润又不增加企业税收负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3 页 担的双重效果。因此有些上市公司利用两种不同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达到 盈余管理的目的。 ( 3 )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及其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是以一定的成本流 转假设为前提的,给予企业管理当局一定的存货计价方法选择权,以真实 地反映企业损益及资产价值在我国2 0 0 2 年1 月1 日开始施行的存货准 则中,对存货的具体计价方法做出了规定,即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 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由企业根据各类存 货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但在通常情况下,作为局外人的外部会计信息使 用者是难以判断或证明企业管理当局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及变更是基于 盈余管理目的,而不是真正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 , ( 4 )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 者至少每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通过 计提减值准备剔除虚增资产部分,对资产的存在状况做出迅速反映,从而 更稳健地确认企业当期收益,更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上市公司 为了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往往根据实际需要来计提减值准备,以达到盈 余管理的目的。此外,企业管理当局还利用各项准备的提取在实施当年允 许追溯调整来实施盈余管理。这种做法只会影响到当期股东权益的年初未 分配利润,而对当期利润没有太大的影响,并且又起到了释放未来期间盈 利压力的作用。因此,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政策就像一块橡皮泥,可以由上 市公司根据需要拉长拉短,搓圆搓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演变为上市公司 新的“利润增长点”。 2 3 2 规划交易手段 2 3 2 1 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 收取价款。在关联方参与的交易中,由于各关联方在经济上并不是彼此完 全独立的个体,因此使得交易有可能偏离市场公平交易的原则,而成为实 现某些特殊目的( 如力争获得配股资格,避免亏损及摘牌等) 的盈余管理 方式和手段。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4 页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在改制上市时选择了 “主体上市,原企业改造为母公司”的模式。这种有违资产盈利整体性规 律的人为“剥离”,使得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各关联公司之间不可避免地 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关系,再加上上市公司地位和功能的特殊性,上市 公司及其控股大股东利用会计准则的不完备,通过规划关联交易,误导会 计信息使用者的盈余管理行为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手段主要包括:资产置换、股权转让、 托管经营、内部转移定价、出售无形资产等。 由于上市公司过多地运用关联交易来进行盈余管理,2 0 0 1 年1 2 月2 1 日,财政部发布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 并要求上市公司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暂行规定对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进行 了约束,规定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不能确认为当期利润,也不能转增 资本或弥补亏损,而只能作为资本公积处理。这样一来,上市公司和关联 方之间通过关联交易提升利润、实现扭亏或保牌的计划就只能落空。但是, 新规定约束的是关联方之间的交易行为,一旦上市公司将关联交易非关联 化,新规定的约束就不起作用了。具体的做法有:( 1 ) 上市公司将资产溢 价出售给非关联方,由此产生的收益不受新规定的约束,而与此同时,关 联方通过其他方式弥补非关联方的损失。( 2 ) 上市公司通过降低自身持股 比例或者由其母公司转让股权等方式,将已有的重要关联方转变为非关联 方。( 3 ) 两家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同时收购对方上市公司的资产,相当于做 个交换,一系列交易均按非公允价格进行,但形式上绕开了新规定。实际 上,这些都是关联方交易,只是形式较为隐蔽罢了。例如,s t 中侨( 0 0 0 0 4 7 ) 公告称,2 0 0 1 年1 2 月3 0 丑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中侨实业有限公司与中国 兴南集团大连公司签署了协议书,终止后者向前者转让大连柏兴房地产发 展公司5 0 出资额的协议,公司重大资产出售方案中所涉及的转让给大连柏 兴的上海新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 2 5 出资额,及大连柏兴对本公司2 7 0 2 2 亩土地的赠予不再属于关联交易。 2 3 2 2 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以及实现战略转移等 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股权转让等行为。有关统计表明,1 9 9 7 年以来进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5 页 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资产重组类股票也成为证券市场的 热点但是,由于我国对资产价值评估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及操作规范, 证券市场相关法律以及关于资产重组过程中财务会计处理的规范不够完 善,再加上关联方交易的固有特点,地方政府部门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 司亥8 意参与,致使资产重组在很多时候表现为不等价交易和利润的转移, 成为上市公司临危救难的最后一招以及通过内幕交易操纵股市的常用手 段。 ( 1 ) 兼并收购。兼并收购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最重要方式,公司管 理当局在规划这类交易时一般是通过兼并收购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来提升上 市公司的报告利润。根据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凡是能够为母公 司所控制的被投资企业都属于合并范围。利用这一规定,上市公司在经营 业绩不佳的年份,便可以通过收购业绩优良公司的股权,将其纳入合并报 表以提升报告利润。同时,在会计报表合并采用购买法的情况下,作为收 购方的上市公司为了从被购买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纳入合并报表,往往会 通过尽可能提前确定股权购买日的时问来调节利润。 ( 2 ) 资产置换。资产置换是指两个公司的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在我 国实务中,公司往往利用资产置换会计处理的特殊规定、某些非市场化环 境以及技术限制等,使资产置换作价不符合市场运作规则,借以进行盈余 管理。其常用手法是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与其他企业( 主要是母公司或集 团公司) 的优质资产置换,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 ( 3 ) 资产转让。资产转让是上市公司提高当期收益最便捷的手段。上 市公司与其他企业( 主要是母公司或集团公司) 之间发生的资产转让交易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或不良资产高价转让( 出 售) 给其他企业:二是其他企业将盈利能力较强的优质资产廉价转让( 出 售) 给上市公司。在第一种情况下,上市公司不仅甩掉了“包袱”,避免了 日后不良资产经营可能带来的亏损,而且由于上市公司转让出的资产估价 大大高于账面价值,亦获得了一笔丰厚的利润(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修订前) ; 在第二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对于售出资产应收取的价款常常挂于往来账上, 不计付资金占用金,这样使得上市公司无成本地获取优质资产的效益二 ( 4 ) 股权转让。上市公司利用其与其他企业( 主要是关联企业) 之间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6 页 的股权转让交易实施盈余管理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上市公司将其 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权高价转让给关联企业,以增加报告利润:二是上市 公司通过股权转让将其所持有的经营业绩差的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剥离掉 或减持三是上市公司通过购入盈利能力强的公司的股权,以改变对该公 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成本法改权益法) 或变更合并范围( 将该公 司纳入合并范围) 来提升利润。 通过深入分析以上资产重组手段,不难发现这些经济行为的实质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