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万吨碳纤维项目投资可研报告_第1页
年产1万吨碳纤维项目投资可研报告_第2页
年产1万吨碳纤维项目投资可研报告_第3页
年产1万吨碳纤维项目投资可研报告_第4页
年产1万吨碳纤维项目投资可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MACRO/ 年产1万吨碳纤维项目投资可研报告年产1万吨碳纤维项目投资可研报告摘要根据数据统计,自2010年起,国内碳纤维需求呈增长趋势,2017年需求量约为23,500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防工业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几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预计到2022年国内碳纤维的需求将达到48,200吨。该碳纤维项目计划总投资5123.3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966.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43%;流动资金1156.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57%。达产年营业收入10061.00万元,总成本费用7900.19万元,税金及附加101.05万元,利润总额2160.81万元,利税总额2559.90万元,税后净利润1620.6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939.2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2.18%,投资利税率49.97%,投资回报率31.63%,全部投资回收期4.66年,提供就业职位199个。报告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及项目承办单位能够提供的资本金等情况,提出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方案,编制建设投资估算筹措表和分年度资金使用计划表。年产1万吨碳纤维项目投资可研报告目录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建设背景第三章 项目市场调研第四章 项目选址研究第五章 工艺概述第六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第七章 项目环境影响情况说明第八章 项目生产安全第九章 项目风险性分析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第十一章 投资可行性分析第十二章 项目经济评价第十三章 综合评价说明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年产1万吨碳纤维项目1.1.2 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名称:xxx科技发展公司项目负责人:陆xx1.1.3 项目建设地址xxx开发区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数据显示,在小丝束碳纤维市场上,日本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占到全球产能的49%;在大丝束碳纤维市场上,日本企业所拥有市场份额占到全球产能的52%,美国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占全球产能的24%,日美两国合计拥有全球76%的大丝束碳纤维生产能力,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建设规模:项目主要产品为碳纤维,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10061.00万元。2、建设内容:该项目占地面积16321.49平方米(折合约24.47亩),其中:净用地面积16321.49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24.47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21381.15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5774.98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21381.15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1815.79万元。1.3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3.1 投资估算项目预计总投资5123.3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966.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43%;流动资金1156.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57%。1.3.2 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1.4 项目建设期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1.5 项目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1178016.95千瓦时,折合144.78吨标准煤。2、项目年总用水量10283.85立方米,折合0.88吨标准煤。3、“年产1万吨碳纤维项目项目”年用电量1178016.95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0283.85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45.66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62.43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1.80%,能源利用效果良好。1.6 环境保护项目符合xxx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xxx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1.7 报告说明项目报告由具有丰富报告编制案例的团队撰写,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报告和融资用报告。审批核准用的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盈利能力。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报告有五大用途:可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用于银行贷款告;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1.8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平方米16321.4924.47亩1.1容积率1.311.2建筑系数73.77%1.3投资强度万元/亩162.111.4基底面积平方米12040.361.5总建筑面积平方米21381.151.6绿化面积平方米1403.30绿化率6.56%2总投资万元5123.342.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3966.832.1.1土建工程投资万元1815.792.1.1.1土建工程投资占比万元35.44%2.1.2设备投资万元1401.762.1.2.1设备投资占比27.36%2.1.3其它投资万元749.282.1.3.1其它投资占比14.62%2.1.4固定资产投资占比77.43%2.2流动资金万元1156.512.2.1流动资金占比22.57%3收入万元10061.004总成本万元7900.195利润总额万元2160.816净利润万元1620.617所得税万元1.318增值税万元298.049税金及附加万元101.0510纳税总额万元939.2911利税总额万元2559.9012投资利润率42.18%13投资利税率49.97%14投资回报率31.63%15回收期年4.6616设备数量台(套)11817年用电量千瓦时1178016.9518年用水量立方米10283.8519总能耗吨标准煤145.6620节能率21.80%21节能量吨标准煤62.4322员工数量人199第二章 建设背景一、产业发展分析(一)产业政策分析(1)2016年11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6】67号),要求重点突破国产碳纤维的低成本制备技术、高端领域碳纤维制备技术,使高强、高强中模、高模、和高模高强碳纤维主要产品满足应用需求;同时,显著提升国产化装备的设计制造和二次改造升级能力,实现国产碳纤维产品系列化、工艺多元化、产能规模化,实现碳纤维制备技术从跟踪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使国产碳纤维技术、产品性能、生产成本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具备产业竞争力;培育三到五家碳纤维龙头企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碳纤维制造及应用产业链结构,形成碳纤维制备技术与产品有序竞争。面对新的形势,“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碳纤维产业将进入一个以发展高效低成本制备技术为核心,围绕重大应用工程,构建碳纤维制备与应用产业链,提升产业集成度和行业竞争力的历史时期。(2)2015年5月8日,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碳纤维被列为关键战略材料之一,并要求到2020年,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要满足大飞机技术要求,国产碳纤维用量要达到4000吨以上;到2025年高性能碳纤维基本实现自主保障。(3)工信部于2013年10月22日发布的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工信部原【2013】426号)确定了碳纤维发展目标,提出:“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体系,碳纤维的工业应用市场初具规模。聚丙烯腈(PAN)原丝、高强型(注1)碳纤维的产品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高强型碳纤维单线产能产量达到千吨级并配套原丝产业化制备,高强中模型碳纤维实现产业化,高模型和高强高模型碳纤维突破产业化关键技术;扩大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市场,基本满足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市场需求;碳纤维知识产权创建能力显著提升,专利布局明显加强;碳纤维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我国碳纤维技术创新、产业化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达到国际水平。碳纤维品种规格齐全,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工业对各类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品的需求;初步形成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碳纤维大型企业集团以及若干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产业链完善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集聚区。”(4)工信部于2011年7月1日发布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工信部科【2011】320号)以及于2013年9月4日发布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3)(工信部科【2013】335号)均提及高性能碳纤维产业核心技术:“熔体静电纺丝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碳纤维原丝、预氧化丝、碳化等一体化研发技术;预氧化炉、大型碳化炉等装备关键技术;千吨级装备稳定运转技术;T700、T800等品种的开发技术;碳纤维高强高模系列品种开发技术;千吨级对位芳纶纤维的产业化技术;高强高模聚乙烯等纤维品种产业化技术。”工信部于2015年11月12日发布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对碳纤维核心技术进一步明确:“大型、高效聚合导热体系;高稳定化干喷湿法纺丝及高倍牵伸工艺;快速均质预氧化技术和高效节能预氧化碳化装备;干喷湿纺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及与不同树脂基体、不同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相匹配的系列化油剂和上浆剂。”工信部于2017年10月18日研究提出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提出优先发展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其中包括“汽车低成本专用碳纤维开发关键技术”、“干喷湿法纺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低成本回收及再利用技术”等。(5)工信部于2016年10月18日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加快开发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高端产品,加强应用研究。重点发展高强和高模碳纤维、对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等高端产品。重点突破高强碳纤维的低成本、连续稳定、规模化生产技术,加快高强中模、高强高模级碳纤维产业化突破。(6)2017年1月23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制定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提出了对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的发展方向,即“突破材料及器件的技术关和市场关,完善原辅料配套体系,提高材料成品率和性能稳定性,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应用。”(7)2017年4月28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印发“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以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温合金为核心,突破结构与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的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先进结构材料的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8)2017年11月20日,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提升先进复合材料生产及应用水平,重点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应用。(二)行业发展有利因素(1)全球超万亿市场空间,国内增长空间巨大。随着碳纤维技术的不断发展,碳纤维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也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25年,全球碳纤维需求总量将达到26.2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95%;预计2020年国内碳纤维需求将达到2.5万吨左右,年均增长速率约15.5%。在市场规模增长方面,国外已经成熟运用的航空航天和工业领域将成为未来国内市场的主要增长来源。(2)碳纤维的发展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发展需要碳纤维产业是国家鼓励的基础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国内碳纤维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为实现军事和民用重大装备的自主保障,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产业政策,支持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在国家多项政策支持以及国家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等多部门重点扶持下,国内碳纤维产业发展迅速,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3)碳纤维应用领域广阔,是我国亟需的战略新兴材料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具有质轻、高强度、高模量、导电、导热、耐高温、耐腐蚀、抗冲刷及溅射以及良好的可设计性、可复合性等一系列其他材料所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是一种与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密切相关的关键材料,是战略核武器和新一代战斗机等先进武器装备以及发展新型卫星、飞船等国防高技术必不可少的战略新兴材料。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还要加快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绿色发展是理念,更是需要落实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实践。要开展全民节能、节水行动,反对浪费,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要提倡绿色消费,扩大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等的生产应用,引导市场将资源向环境友好型产品配置;要在全社会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营造“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氛围,使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入,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稳定发展仍是我国经济主要特征。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阶段,伴随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将持续增加,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差别化的区域经济政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潜力和回旋空间,也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和向产业中高端水平跃升提供有力保障,将为我市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强省之基、兴省之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提升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制造强省,是“十三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2.1.2 区域背景地区生产总值3496.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76亿元,增长10.42%;第二产业增加值2168.13亿元,增长9.45%第三产业增加值1049.10亿元,增长6.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05亿元,同比增长9.7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1.66亿元,同比增长6.44%。国税收入319.92亿元,同比增长10.15%;地税收入亿元75.13,同比增长11.4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6%。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89%,衣着上涨0.88%,居住上涨0.6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93%,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85%,医疗保健上涨1.20%,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11%,交通和通信上涨0.7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30.18亿元,比上年增长8.25%。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634.56亿元,增长10.2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95.62亿元,增长6.1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06.51亿元,同比增长10.70%;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138.94亿元,同比增长8.83%;第三产业投资完成784.73亿元,增长11.5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24.59亿元,增长7.57%。民间投资3030.65亿元,增长11.07%。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83.87亿元,增长10.73%。重点项目1267个,完成投资2593.58亿元,增长7.90%。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0%。城镇实现零售额1093.49亿元,增长7.34%;乡村实现零售额430.85亿元,增长11.2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594.04,增长12.02%。实际利用外资64546.87万美元,同比增长59.36%。外贸进出口总值212.58亿元,同比增长56.81%。其中,出口总值138.18亿元,同比增长58.38%;进口总值74.40亿元,同比增长52.53%。2.1.3 项目实施有利条件近年来,项目承办单位培养了一大批精通各个工艺流程的优秀技术工人;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建设始终走在当地相关行业的前列,具有显著的人才优势;项目承办单位还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向科研开发倾斜的奖励机制,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产品及关键工艺开发的奖励。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 符合碳纤维产业政策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筑牢经济平稳运行基础。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加快推进我市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十三五”时期,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顺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加快产业升级换代,积极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发展重点,培育壮大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集群;紧紧抓住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机遇,跟踪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动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资源,加强创新引领,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壮大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建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市场规模和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建设创新型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2.2.2 顺应宏观经济环境发展方向着眼大势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更要冷静看清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之中,我们既要牢牢抓住没有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要紧紧盯住大变局中同生并存的危和机。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变压力为动力。要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牢牢抓住世界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重大机遇。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基于净出口、投资、消费的经济结构,但是这种经济结构并不利于我国的长期的经济发展。为了让经济结构符合经济发展,我国把新常态引入到了经济发展中去,但是新常态不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让我国的经济无法快速发展,比如说财政收支平衡受影响,银行储蓄变动这些都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应该把控经济发展新常态趋势,应对不良影响。2.2.3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投资项目的建设可以大幅度提升项目产品的生产、研发水平,有利于促进我国相关行业稳定健康发展;项目承办单位具有较高项目产品制造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新产品的研发能力,近年来,项目承办单位在消化、吸收国际先进项目产品制造技术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对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及相关材料的研发投入,形成了在国内同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第三章 项目市场调研一、国际碳纤维行业分析(1)国际碳纤维行业发展概况20世纪中叶,发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研究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初由于其在结构轻量化中无可替代的材料性能,首先在军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青睐;1959年,日本大阪工业技术试验所的进藤昭男首先发明了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1964年,英国皇家航空研究所(RAE)的瓦特等人打通了生产高性能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的工艺流程,在纤维的热稳定化过程中施加了张力牵伸,以满足结构的转化,使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成为主流产品,并于20世纪70年代开启民用碳纤维商业化应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碳纤维在民用航空领域的引领下得以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碳纤维生产工艺技术已经成熟,随着碳纤维应用领域的扩大,碳纤维的市场需求急剧增加,碳纤维产业日趋成熟。数据显示,在小丝束碳纤维市场上,日本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占到全球产能的49%;在大丝束碳纤维市场上,日本企业所拥有市场份额占到全球产能的52%,美国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占全球产能的24%,日美两国合计拥有全球76%的大丝束碳纤维生产能力,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2)国际碳纤维市场及趋势分析随着碳纤维的不断发展,碳纤维在工业领域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占比也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21年,碳纤维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8.18万吨,到2025年全世界总体需求有望达到26.23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9.95%。其中增速最快的工业领域,未来十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38%,工业领域碳纤维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将从2016年的67.42%逐步提升至83.91%。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在未来5年进入快速发展期,而体育休闲领域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相对成熟,需求量每年稳定增加。a航空航天领域需求持续增长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大型整体化结构的理想材料。与常规材料相比可使飞机减重20%-40%;复合材料还克服了金属材料容易出现疲劳和被腐蚀的缺点,增加了飞机的耐用性;复合材料的良好成型性可以使结构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航空航天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不断增加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比例,二是新增的飞机订单,预计2021年,航空航天对碳纤维的需求将达到2.29万吨。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结构轻量化中无可替代的材料性能,在军用航空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外军用飞机从最初将复合材料用于尾翼级的部件制造到今天用于机翼、口盖、前机身、中机身、整流罩等。从1969年起,美国F14A战机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仅有1%,到美国F-22和F35为代表的第四代战斗机上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达到24%和36%,在美国B-2隐身战略轰炸机上,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比更是超过了50%,用量与日俱增。采用复合材料构件不仅可实现轻量化和设计自由度大,而且可以整体成型,减少零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我国军用飞机的复合材料应用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国防航空航天上应用比例的增加、装备列装数量增加以及装备换代更新的需要,后期国防事业对碳纤维的需求将逐年增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始应用在客机上的非承力构件,在早期的A310、B757和B767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占比仅为5%-6%,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碳纤维复合材料逐渐作为次承力构件和主承力构件应用在客机上,其质量占比也开始逐步提升,到A380时,复合材料占比达到23%,具体应用在客机主承力结构部件如主翼、尾翼、机体、中央翼盒、压力隔壁等,次承力结构部件如辅助翼、方向舵及客机内饰材料等,开创了先进复合材料在大型客机上大规模应用的先河。而最新的B787和A350,复合材料的用量达到了50%以上,有更多部件使用碳纤维,例如机头、尾翼、机翼蒙皮等,使用量大大提升。在飞机订单方面,A350截至2015年10月有783架订单,波音的B787更是超过一千架,中国的C919飞机尽管复合材料使用不足20%,但订单数量也已经超过400架。航空飞机的巨大需求足以支撑未来长期的碳纤维需求。此外,近年来无人机(UAV)包括无人作战机(UCAV)发展迅速,由于低成本、轻结构、高机动、大过载、高隐身、长航程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对减重的迫切需求,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基本是所有航空器中最高的,美国全球鹰(GlobalHawk)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共用复合材料达65%,先进无人机复合材料的用量更是不断提升,X-45C、X-47B、“神经元”、“雷神”上都运用了90%的复合材料。近年来无人机除广泛用于军事用途外,在灾情巡逻、环境监控、大地测量空中摄影及气象观察等民用领域的用途越来越广,随着这些飞机逐渐形成批量生产,复合材料在无人机上的用量会继续增加。在航天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仅符合航天技术对结构材料减轻质量的要求,还符合对结构材料具有高比模量和高比强度的要求,具有性能和功能的可设计性,被大量应用。此外,航天飞行器的重量每减少1公斤,就可使运载火箭减轻500公斤,因此,在航空航天工业中普遍采用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美国、欧洲的卫星结构质量不到总重量的10%,原因就在于广泛使用了高性能复合材料。目前卫星的微波通信系统、能源系统和各种支撑结构件等已经基本做到了复合材料化。在运载火箭和战略导弹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与发展,先后成功用于“飞马座”、“德尔塔”运载火箭、“三叉戟”(D5)、“侏儒”导弹等型号;美国的战略导弹MX洲际导弹,俄罗斯战略导弹“白杨”M导弹均采用先进复合材料发射筒。b大功率、长叶片需求加速风电叶片碳纤维化风力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之一,先于光伏发电受到全球各国的青睐。自20世纪80年代商业化发展以来,经历了全球化的高速增长。2017年全球市场新增容量超过52.5GW,全球累计容量达到539GW。根据GWEC的预测,到2022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840GW。风电未来的发展方向,除了向新兴地区,如拉美、非洲等地开拓市场之外,低速风机和海上风机将逐渐成为行业热点。出于经济性考虑,当前主流的叶片为玻璃钢材质(GFRP),但随着低速风机和海上风机的不断发展,叶片长度的不断增加,部分结构使用碳纤维或碳纤/玻纤混合材料在综合成本上将更具优势。根据测算,40米以上的风电叶片中关键结构如梁帽、主梁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一方面可使叶片自重减少38%,成本降低14%;另一方面提高叶片抗疲劳性能,提高输出功率,以碳纤维为材质可更容易生产出大直径和自适应的风电叶片。c汽车行业革新带来碳纤维行业需求随着排放标准趋严及低碳生活被人们普遍接受,节能减排已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研究课题,在能源革新有限的情况下,轻量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碳纤维具有比模量和比强度高、减重潜力大、安全性好等突出优点,是汽车轻量化最佳选择。欧洲铝协研究数据表明,若汽车整车质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具体从绝对量来说,汽车重量每降低100kg,每百公里可节约0.6L燃油,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约10g/Km。自1953年世界上第一辆全复合材料车身的汽车GMCorvette制造成功以后,随着复合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尾翼、汽车底盘、发动机罩、汽车内饰等各个地方。宝马i3大批量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重约250-350公斤,为量产汽车轻量化树立了成功榜样。在这之后,宝马又于2016年推出了拥有业内最先进车体结构的7系轿车,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到最能发挥其效用的部位,更兼顾了性能和成本的平衡。尽管从重量看来,碳纤维复合材料仅占7系轿车车体结构的3%,但它却贡献了40kg的减重,满足了提升能效的设计目标。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的今天,市场对汽车的轻量、节能、环保等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汽车工业轻量化需求推动下,2009年以来全球汽车工业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领域应用比例的不断提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保守估计,未来汽车工业领域的碳纤维需求量将保持7%的规模增速,按照这一增速预测,到2018年全球碳纤维在汽车工业领域的需求量将在8,600吨左右。知名咨询调研机构LuxResearch在2015年2月发布最新报告称,随着材料技术的飞速发展,到2020年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市场估值预计将达到60亿美元,到2025年,碳纤维复合材料将有望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主流配置。二、国内碳纤维行业分析(1)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概况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最早从事碳纤维研发的机构主要为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北京)。五十多年来我国碳纤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发展速度相比发达国家仍然进展缓慢。近十五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国内碳纤维产业取得了重大突破,碳纤维及应用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阶段,在国内初步形成了以江苏、山东和吉林等地为主的碳纤维产业聚集地。根据数据统计,2006年至2017年,我国碳纤维的产能总体呈增长的趋势,2006年至2009年碳纤维增长的速度较快,复合增长率达到73.41%,2010年增速明显放缓,2011年增速有所提升,到2015年达到16,500吨,据有关机构测算,2017年理论产能同比大幅增长44%,达到26,000吨。目前我国生产的碳纤维全部为小丝束,其中12K占比超过90%,1K、3K、6K各有产量。(2)国内碳纤维市场分析根据数据统计,自2010年起,国内碳纤维需求呈增长趋势,2017年需求量约为23,500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防工业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几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预计到2022年国内碳纤维的需求将达到48,200吨。目前国内碳纤维在航空航天、体育休闲和工业应用三大领域中体育休闲占绝大多数,而在民用航空、交通工具、新能源装备、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虽然已经开始起步,但应用水平偏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水平不足,配套的材料缺乏,相关的应用标准体系不健全,导致应用领域窄。此外,树脂、上浆剂等配套材料品种少、性能不足,复合材料用辅助原料还不能完全实现自主供给,部分品种还依赖进口等,不仅制约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高端制品上的应用,同时还严重影响着国产碳纤维的市场应用。未来随着我国基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碳纤维在航空航天和工业领域的应用比例将得到提高,需求结构向国外靠拢。据统计,目前国内碳纤维市场中,国产碳纤维自给率只有20%左右,对外依存率达到80%,国外碳纤维企业通过技术及价格优势打压国内碳纤维企业,使我国的碳纤维市场长期受制于欧美及日本等国家。高性能碳纤维作为敏感的国防战略新材料,其价格不仅仅只遵循市场规律,还与供需两端国家的国防政策有关。随着国产高性能碳纤维技术和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为确保国防安全,避免长期受制于人和国外企业垄断国内市场,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在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的广泛应用。未来我国国防新装备需求的不断增长及国家军民融合政策的不断深化,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目前,区域内拥有碳纤维企业696家,规模以上企业48家,从业人员3480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碳纤维产值180443.47万元,较2016年154780.81万元增长16.58%。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87010.28万元,较去年75359.67万元同比增长15.46%。区域内碳纤维行业经营情况项目单位指标备注行业产值万元180443.47同期产值万元154780.81同比增长16.58%从业企业数量家696规上企业家48从业人数人34800前十位企业产值万元87010.28去年同期75359.67万元。1、xxx科技发展公司(AAA)万元21317.522、xxx科技发展公司万元19142.263、xxx集团万元11311.344、xxx投资公司万元9571.135、xxx有限公司万元6090.726、xxx实业发展公司万元5655.677、xxx集团万元435.058、xxx投资公司万元3567.429、xxx有限公司万元3393.4010、xxx实业发展公司万元2610.31区域内碳纤维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以AAA为例,2017年产值21317.52万元,较上年度19160.09万元增长11.26%,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9744.84万元。2017年实现利润总额5929.02万元,同比增长12.03%;实现净利润2371.66万元,同比增长20.83%;纳税总额162.53万元,同比增长18.41%。2017年底,AAA资产总额54457.93万元,资产负债率59.34%。2017年区域内碳纤维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8490.48万元,同比2016年58062.46万元增长17.96%;行业净利润18226.68万元,同比2016年16349.73万元增长11.48%;行业纳税总额66232.79万元,同比2016年57503.72万元增长15.18%;碳纤维行业完成投资65415.17万元,同比2016年56397.25万元增长15.99%。区域内碳纤维行业营业能力分析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行业工业增加值万元68490.481.1同期增加值万元58062.461.2增长率17.96%2行业净利润万元18226.682.12016年净利润万元16349.732.2增长率11.48%3行业纳税总额万元66232.793.12016纳税总额万元57503.723.2增长率15.18%42017完成投资万元65415.174.12016行业投资万元15.99%区域内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预计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000.01亿元,年均增长8.50%。预计区域内碳纤维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274045.84万元,利润总额84263.95万元,净利润26956.92万元,纳税24560.03万元,工业增加值93006.20万元,产业贡献率11.44%。区域内碳纤维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序号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1产值212221.10241160.34274045.842利润总额65254.0174152.2884263.953净利润20875.4423722.0926956.924纳税总额19019.2921612.8324560.035工业增加值72024.0081845.4693006.206产业贡献率6.00%9.00%11.44%7企业数量83510191304第四章 项目选址研究4.1 建设条件该项目选址位于xxx开发区。园区是1999月被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全区工业企业300家,其中“三资”企业65家,骨干企业20家,工业总产值8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园区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首位,2016年利用外资6000万元,今年到位境外资金8500万元,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合资项目25个。园区是199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于2006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省级经济园区。园区地处全国区域经济增长最具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定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园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平安和谐”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开发建设理念,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规模从小到大,功能逐渐增强,服务不断升级,设施不断完善,配套日益齐全。园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战略、军民融合、环境保护等领域投资。鼓励民营企业深入挖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投资机遇,积极参与跨地区兼并重组、吸纳要素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军民两用技术研发、推进重点产业“民参军”“军转民”。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要流域综合治理投资、建设和养护。以大气污染、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治理为重点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相关环境服务,通过资产证券化和公开拍卖经营权或所有权等方式,参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领域投资运营。近年来,项目承办单位培养了一大批精通各个工艺流程的优秀技术工人;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建设始终走在当地相关行业的前列,具有显著的人才优势;项目承办单位还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向科研开发倾斜的奖励机制,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产品及关键工艺开发的奖励。4.2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4.3 用地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平面布置符合行业厂房建设和单位面积产能设计规定标准,达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该项目均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建设用地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规划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界址点坐标及用地方案图布置场区总平面图。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73.77%,建筑容积率1.3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56%,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2.11万元/亩。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平方米16321.4924.47亩2基底面积平方米12040.363建筑面积平方米21381.151815.79万元4容积率1.315建筑系数73.77%6主体工程平方米15774.987绿化面积平方米1403.308绿化率6.56%9投资强度万元/亩162.114.4 节约用地措施投资项目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专业化生产的原则,除了主要生产过程和关键工序由项目承办单位实施外,其他附属商品采取外协(外购)的方式,从而减少重复建设,节约了资金、能源和土地资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地的总体规划以及项目建设地对投资项目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本着“经济适宜、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采用大跨度连跨厂房,方便生产设备的布置,提高厂房面积的利用率,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原料及辅助材料仓库采用简易货架,提高了库房的面积和空间利用率,从而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4.5 总图布置方案4.5.1 平面布置总体设计原则4.5.2 主要工程布置设计要求4.5.3 绿化设计投资项目绿化的重点是场区周边、办公区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空地,美化的重点是办公区,场区周边以高大乔木为主,办公区以绿色草坪、花坛为主,道路两侧以观赏树木、绿篱、草坪为主,适当结合花坛和垂直绿化,起到环境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统一协调”的建筑空间。场区绿化设计要达到“营造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之目的。undefined4.5.4 辅助工程设计1、给水系统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直供;场区给水网确定采用生产、生活及消防合一系统的供水方式,在场区内形成环状,从而保证供水水压的平衡及消防用水的要求。2、投资项目水源来自场界外的项目建设地市政供水管网,项目建设区现有给、排水系统设施完备可以满足投资项目使用要求。投资项目水源来自场界外的项目建设地市政供水管网,项目建设区现有给、排水系统设施完备可以满足投资项目使用要求。3、供电回路及电压等级确定:配电系统采用TN-C-S制,供电电压为380V/220V,电压波动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00%,电源频率为50.000.50Hz。4、短距离的运输任务将利用社会运力解决,基本可以满足各类运输需求,因此,投资项目不考虑增加汽车运输设备。项目承办单位外部运输和内部运输可采用送货制;采用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使企业的物流组成达到合理优化;把企业的组成内部从原材料输入、产品外运以及车间与车间、车间与仓库、车间内部各工序之间的物料流动都作为整体系统进行物流系统设计,使全场物料运输形成有机的整体。本项目所涉及的原辅材料的运入,成品的运出所需运输车辆,全部依托社会运输能力解决。5、数据通信:数据传输通道主要采用中国电信ADSL构建VPN虚拟专用通信网,可同时解决场区数据、IP数据及计算机上网需求;也可采用GPRS数据传输通信,投资项目数据利用中国电信ADSL构建VPN虚拟专用通信网,上传至项目承办单位调度中心。话音通信部分:根据场区通信业务需求及场区周围情况,行政调度电话均为安装市话,其中综合值班室安装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4.6 选址综合评价投资项目选址符合国家相关供地政策及规划要求,其建筑系数、建筑容积率、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办公及生活服务用地比例、投资强度等各项用地指标,均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版)中的相关规定要求。场址周围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目标,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自然环境条件良好;拟建工程地势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综上所述,项目选址位在项目建设地工业项目占地规划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远离居民区;所以,从场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场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第五章 工艺概述5.1 原辅材料采购及管理原材料仓库按品种分类存储;库内原辅材料的保管应按批号分存,建立严格的入库、分发制度,坚决杜绝分发差错,坚决杜绝因混批错号、混用原材料而造成的质量事故。投资项目的成品及包装材料分别贮存于各分类仓库内;仓库应符合所存物品的存放条件、建立责任体系、保证存放安全;项目承办单位建立健全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和检验手段,确保项目所需物品存储纳入这一体系统一管理。项目所需原料来源应稳定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