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pdf_第1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pdf_第2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pdf_第3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pdf_第4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区域竞争力研究应 运而生。然而,区域竞争力研究并不成熟,其研究视角急待拓宽,研究深度 急待深化。为此,本文以区域竞争力为研究主题,通过竞争与竞争力、比较 优势与竞争优势等概念的比较,首先界定了区域竞争力的内涵,并以此为基 础,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区域竞争力。同时,通过模型研究,把企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区域竞争力的“三层面一九棱 锥”模型。并根据模型和中国区域实际,设计出一套具有特色的区域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丰富和完善了区域竞争力研究。 本文的研究框架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对区域竞争力研究问题的 提出、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做一简要介绍;第二部分为区 域竞争力理论研究,深入剖析了区域竞争力的经济学基础、模型研究和评价模 型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区域竞争力模型和评价模型;第三部分为区域竞争力实 证研究,以湖北省作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湖北省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生产要 素和产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区域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探讨 了提高湖北省区域竞争力的相关对策;第四部分为结语,系统总结了本文的创 新点和研究结论。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区域竞争力,湖北省 删士芋但坨又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c o n o m i c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 t h ec o m p e t i t i o nb e t w e e n r e g i o n si sb e c o m i n gm o r e a n dm o r ed r a s t i c a n da tt h es a 1 n et i m e ,m o r ea n dm o r e p e o p l es t a r tt os t u d yr e g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h o w e v e r , i ti sn o ts op e r f e c tb yf a r t h a ti ti su r g e n tt ob r o a d e n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a n dd e e p e nt h ed e p t h f o rt h i s ,t h ep a p e r t a k e s r e g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嬲r e s e a r c ht h e m e a n d d e f i n e si t t h r o u g h 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 o fc o m p e t i t i o nt o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a n dc o m p a r a t i v ea d v a n m g et o c o m p e t i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t h e n ,i ta n a l y s e st h ee c o n o m i cb a s i so fi t ,a n dp u t sf o r w a r d an e w , m o d e lw i t h t h r e e - l e v e la n dn i n e s i d e f a c e ”i n w h i c h , e n t e r p r i s e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i n d u s t r y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a n d r e g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a r e o r g a n i c a l l yi n t e g r a t e d a tt h ee n d ,i td e s i g n sas e to fi n d e xs y s t e mf o re v a l u a t i n g r e g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a c c o r d i n gt o i t so w nm o d e la n dt h ef a c ti nc h i n a a sa r e s u l t ,i te n r i c h e sa n di m p r o v e st h e r e s e a r c ho n r e g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i tc b l lb ed i v i d e di n t o4p a r t s f i r s , i ti n t r o d u c e st h eh i s t o r ya n dc u r r e n t c o n d i t i o n so f r e s e a r c ho n r e g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i nh o m e a n d a b r o a d s e c o n d l y , i t p a y s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h y p o t h e s i so nr e g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i n t h i sp a r t ,i ta n a l y s e sd e e p l yt h ee c o n o m i cb a s i s ,t h e o r e t i c a lm o d e l sa n de v a l u a t i o n m o d e l s ,t h e ni tp u t sf o r w a r di t so w nm o d e l t h i r d l y , i nt a k e sh u b e ip r o v i n c ea sa n e x a m p l et o t e s t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h y p o t h e s i so nr e g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b e f o r ei t e v a l u a t e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t h er e g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17p r o v i n c e si nc h i n a ,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s e st h el o c a t i o na d v a n t a g e ,e c o n o m i cf o u n d a t i o n ,p r o d u c tf a c t o r s a n d c o m p a r a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o fs o m em a i ni n d u s t r i e s t h e n ,i tf i n d ss o m e c o u n t e r - m e a s u r e st oh e i g h t e nr e g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h u b e ip r o v i n c e i nt h e l a s tp a r t s ,i ts u m m a r i z e ss o m e m a i ni n n o v a t i v ep o i n t s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s k e yw o r d s :c o m p a r a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c o m p e t i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r e g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h u b e i n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刘传明日期:2 0 0 5 年5 月1 0 曰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本论文属于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口。(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4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 日 日期:年月 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1 导论 1 1 问题提出 竞争力研究始于2 0 世纪7 0 年代的美国,经过近3 0 年的发展,其研究领 域日益广泛,研究层次不断深化。研究层面既有宏观国家层面,又有微观企业 层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区际竞争的曰趋激烈,区域竞争力研究也日益兴起, 并逐步深入。但是,区域竞争力研究还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对于区域竞争力 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至今没有一个广泛认可的区域竞争力模型;由 于上述原因,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也必然存在种种分歧和缺陷。而我国,虽然 在2 0 世纪9 0 年代中后期掀起了区域竞争力研究的热潮,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 成果,但相对于国外研究,起步较晚,水平不高,区域竞争力研究有待深化。 区域竞争力研究开拓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了区域经济学研 究内容和方法,同时也为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管理、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湖北省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经济大省,区位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但是其经济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却与这些优越的发展条件极不相称。其之所 以没有成为一个经济强省,是因为其区域竞争力不强。为充分发掘湖北的发 展潜力,实现在“中部崛起”中建设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对湖北省进行区 域竞争力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1 2 研究概况 区域竞争力研究始于国家竞争力研究。在国外,极少数学者直接用“区 域竞争力”作为研究课题,大多是研究国家竞争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国家 也是一个具有区域属性的特定区域。因此可以说,国家竞争力研究是区域竞 争力研究的宏观层面,其研究相对比较深入。我国自2 0 世纪9 0 年代初,开 始参与国家竞争力研究,随后以省、市、县为研究对象的区域竞争力研究逐 步展开,但并不成熟。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st h e s i s 1 2 1 国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在政府层面,开展国家竞争力研究者应首推美国,其标志是1 9 7 8 年白宫 和参议院要求美国技术评价局开始美国竞争力的研究,而第一份正式的国家 竞争力报告则是1 9 8 0 年美国劳动部国外经济研究办公室提交的“关于美国竞 争力的总统报告”,1 9 8 5 年美国总统产业竞争力委员会也提出了一份名为全 球竞争:新现实的国家竞争力报告,1 9 8 8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 9 8 8 年综合 贸易和竞争力法案,1 9 9 0 年美国政府成立了正式的政府竞争力政策咨询机构 竞争力政策理事会,此后每年都要针对竞争力的某个专题向总统和议会 提出报告。 另外,英国、法国、德国、葡萄牙、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也都予1 9 8 0 年代 相继开展竞争力研究,提出若干竞争力报告。如法国计划部1 9 9 2 年提出的“法 国:全球竞争中的业绩选择的报告”、德国经济部1 9 9 3 年提出的“联邦政府 关于保证未来德国经济的报告”等。1 9 9 5 年,欧盟成立了“竞争力咨询小组 ( c a g ) ”,专门负责向欧洲议会、欧盟首脑会议提供欧洲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在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学术机构是“世界经济论坛( w e f ) ”和“洛 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i m d ) ”,前者于1 9 8 0 年开始进行工业化国家竞争力指 数的排名,并从1 9 8 5 年开始与后者合作,通过设计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和多因素分析,对工业化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其 成果以世界竞争力年鉴形式公开发布,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不可 否认,其评价体系和方法都还留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学者之中最具影响力 的当属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 m i c h a e le p o r t e r ) 教授,其代表作为在 1 9 8 0 年代连续发表的竞争力三部曲竞争战略( c o m p e t i t i v es l x a t e g y ) 、 竞争优势) ) ( c o m p e t i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 ) 、国家竞争优势( c o m p e t i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 o f n a t i o n s ) 。并由此创立了竞争优势理论,研究层面侧重于宏观的国家竞争力 和微观的企业竞争力,通过分析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竞争力“钻石体系” 模型,并为国家和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出谋划策,他同时声称其关于竞争优 势的一些论断也同样适用于区域或城市。但是,在竞争力评价方面,波特更 多的关注于微观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没有对区域竞争力评价做出系统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而在区域的另一个层面城市竞争力研究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是彼得教 授和丹尼斯教授:前者于1 9 8 0 年代开始致力于城市竞争力研究,并于1 9 9 0 年代相继发表了城市竞争力:美国、城市竞争力决定因素:一个评论、 竞争力和城市经济:2 4 个美国大城市区域三篇论文,对城市竞争力的一 些问题做了开拓性的探索;后者从1 9 9 0 年代后期开始大都市地区国际竞争力 的研究,并相继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著作。 从有关文献可以看到国外竞争力研究,大多侧重于国家竞争力、产业竞 争力和城市竞争力研究,狭义的区域竞争力研究相对不足。 1 , 2 2 国内研究历史和现状 国内开展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同样始于国家竞争力研究。1 9 8 9 年原国家体 改委与w e f 和i m d 商定进行国际竞争力的合作研究,1 9 9 3 年将中国部分数 据纳入全球竞争力报告,次年参与该报告的分项目比较,1 9 9 5 年参加了全 部项目的比较。此后,一些研究机构和个人或合作或单独承担了国际竞争力 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相继问世。由此拉开了区域竞争力研究的序幕。 目前,区域竞争力研究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是借鉴国外国际竞争 力研究的方法和成果,适当进行修正,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实证研究。就研究 层面而言,除国家外,更多的集中在城市和地区层面o 。 另外,除少数专著和报告对区域竞争力模型做出深入研究外,其他都很 少涉足。他们大多集中于区域竞争力定义、内涵和评价研究,正是由于对区 域竞争力定义和内涵存在不同的理解,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 选择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至今未出现一套相对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目前,针对湖北省区域竞争力研究,只有少数几项成果。,且以学术论文 形式公开发表。这些成果虽说对湖北省区域竞争力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 o 狄昂照,吴明录等国际竞争力北京:改革出版社,1 9 9 2 年 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2 年 王秉安,陈振华等,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 0 0 0 年 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 0 0 1 年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经济杂志社湖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湖北经济,1 9 9 9 ,4 湖北省社会科学i 览调研组湖北经济竞争力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 0 0 3 ,l o 刘轲,阎奇等湖北经济竞争力状况分析计划与市场,1 9 9 9 ,1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但共同缺陷在于:没有对区域竞争力进行严格界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混淆 了区域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实力的本质区别,在区域竞争力评价方面,没能科 学论证,其结论值得思考。此外,在其他有关区域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成果中, 湖北省大多是作为参照样本之一,因此对湖北的研究深度明显不足。 1 3 研究方法 ( 1 ) 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2 ) 查阅文献资料,运用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和动态分析等方法,借助 经济学和区域科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进一步完善区域竞争 力理论: ( 3 ) 运用统计数据和s p s s 统计分析软件对湖北省区域竞争力进行定量 分析,运用s w o t 等方法进行定性研究,做到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并根据实 地调研,全面探寻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st h e s i s 2 区域竞争力理论研究 2 1 区域竞争力有关概念辨析 2 1 1 竞争与竞争力 “竞争”一词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频繁出现,“竞争”也已充斥着社会经济 生活的各个领域。究竟什么是“竞争”呢?“竞争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 体为了某一目标或利益而进行的争夺和较量。” 该定义明确地指出了竞争的目 的,即实现某一目标或利益。对于产生竞争的原因,笔者认为是“资源稀缺性 与竞争主体需求性之间的矛盾”,这里的“资源”是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指有 形的物质资源,还包括各种无形资源,如名誉和利益等等。如果资源是充分的, 能够充分满足每个竞争主体,则竞争就不会发生;同理,即使资源是稀缺的, 如果竞争主体对该资源没有需求,竞争也不会发生。 从上述产生竞争的原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形成“竞争”( 行为) ,必 须满足三大要素:竞争主体谁和谁竞争;竞争客体竞争什么,即竞争 的对象;竞争过程与结果怎样竞争、竞争结果是什么。这星把竞争过程与 结果作为一个要素,是因为竞争过程与结果始终是相统一的,只要有竞争过程, 不管该过程有多复杂、多漫长,最终肯定有一个结果:同样,只要有竞争结果, 肯定也会存在竞争过程,而不管这一过程是多么简单或多么短暂。 在竞争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竞争主体的“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只有经过比较才能辨析竞争力的强弱或大小。 这一点已为广大学者形成共识, 尽管他们对“竞争力”的内涵和概念有着不同的争论。 ( 1 ) 王秉安认为:竞争力就是一个经济主体在竞争中比其对手更有效的 获取竞争物的能力。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竞争力就是比竞争者更有效地获取资 源和市场的能力。 ( 2 ) 张金昌认为是竞争主体在竞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从不同的 。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2 年,第3 4 页 。王秉安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 0 0 0 年,第3 9 页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s 丁h e s 【s 角度,竞争力有不同的定义,从比较角度、竞争主体角度、竞争对象角度和竞 争结果四个角度分析,竞争力的完整定义为: 竞争力= 优势+ 能力+ 吸引力+ 收益能力,其中: 优势为竞争主体对于竞争者的优势,包括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能力为竞争主体的能力; 吸引力为竞争主体对竞争对象的吸引力; 收益能力为竞争主体获取收益的能力。 ( 3 ) 樊纲认为:“竞争力”的概念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综合性概念。狭 义地说,它是指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地位,简单地说就是同样质量的 产品较便宜的价格,包含着“要素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内容。 上述观点仅为部分代表性观点。这种认识上的分歧正是由于他们对竞争力 定义的角度不同,如有的学者根据竞争力主体来定义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 业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等概念也就应运而生。同时,不同学者对 相同竞争主体的竞争力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就国家竞争力而言,美国国会 议员认为是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实现顺差;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竞争力意味着根据 汇率调整,形成低廉的劳动成本;保罗克鲁格曼( p a u l k r u g m a n ) 认为国家竞 争力就是国家生产率的代名词。凡此种种认识,除了在竞争力是一个比较的 概念上达成共识外,他们对竞争力的理解针锋相对,各抒己见。 笔者认为很难对“竞争力”做出统一的定义。但同时认为,竞争力是个 相对的比较的概念,且竞争力是针对竞争主体而言的,因此应分门别类地对“竞 争力”进行定义。 2 1 2 绝对优势、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这三个词汇是随着国际贸易理论发展而依次出现的,他们是分析区域竞争 力的基础。 2 1 2 1 绝对优势理论( a b s o l u t ea d v a n t a g et h e o r y ) 该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石,为亚当斯密提出。他在两个国家、一 。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2 年,第2 3 页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i i r 。st i - i e s i s 种生产要素、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条件下,认为如果一国在某种产 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绝对有利的地位,该国就应该出口该种产品进行国际贸 易。按照该原则,国家之间进行分工和贸易,可以共同提高财富。这里的绝对 优势是指生产成本或产品价格上的绝对有利地位。该理论虽然开拓了国际分工 和贸易理论研究的先河,但无法解释“若一个国家在任何产品生产上都不具有 绝对优势,该国能否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的问题。这也是该理论最大的局限 性,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后来演化和发展出比较优势理论。 2 1 2 2 比较优势理论( c o m p a r a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t h e o r y ) 该理论学派的代表性理论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和赫克歇尔一 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 h 0 理论) 。前者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产品生 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但只要在一种产品生产上的机会成本小于他国,那 么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就可以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与 贸易。该学说为落后国家和地区也能参加国际分工与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并没有回答产生比较成本的原因。赫克歇尔和俄林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解 释,他们认为产品价格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或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各 国应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 对稀缺要素的产品。按照此原则进行分工与贸易,各方都能获得较多的比较 利益。 从一定程度上讲,要素禀赋学说比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前进了一大步, 然而在以后的国际贸易中,该理论仍然面临着三大困境:( 1 ) 若按此理论进 行国际分工与贸易,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只能出e l 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 进口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贸易结构则与此相反。而劳动或资源 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明显低于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因此按照此 理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永无抬头之日,即所谓的“比较利益陷阱”。: ( 2 ) 2 0 世纪5 0 年代,美国知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里昂 惕夫,为了验证h o 理论的正确性,他先后对美国1 9 4 7 年和1 9 5 1 年的贸易 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却与h o 理论相反,后来者鲍德温用1 9 5 8 年 。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经济研究,1 9 9 7 ,6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和1 9 6 2 年的贸易数据进一步验证分析,得出与里昂惕夫同样的结论,从而证 明了“里昂惕夫之谜”的现实存在,而h o 理论对此无法解释;。( 3 ) h o 理论暗示着国际贸易的目的是按比较优势互通有无,而现在国际贸易的目的 已转为占领更大国际市场,获取更多利益。因此,国际贸易已不仅仅局限于 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大规模的产业内贸易和同种产品间贸易现象广泛出现, 该理论同样无法解释。 面对如此困境,广大经济学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进一步完善了 该理论:( 1 ) 针对“比较利益陷阱”,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和日本学者莜原三 代平分别提出了“扶植幼小产业学说”和“动态比较费用学说”,他们的观点 归结为,一国或一地区的比较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落后国家或地区可以通 过采取措施扶植当前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即幼小产业) 的发展,以实现在 将来获得更大的比较优势;o ( 2 ) 针对“里昂惕夫之谜”,不同的经济学家从 不同的角度给予了解释,如凯伍斯和琼斯用人力资本的理论予以解释,基杰 宁用技术进步理论解释等等;( 3 ) 针对产业内贸易等新贸易现象的出现,广 大经济学者也倾注了较大关注,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如保罗克鲁格曼用 “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等概念进行解释,迈克尔波特用竞争优势 理论来解释等。9 2 1 2 3 竞争优势理论( c o m p e t i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t h e o r y ) 竞争优势理论是在新贸易现象不断出现的情况下诞生的一种新贸易理论, 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等新贸易现象,而前述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对这 些现象显得无能为力。世界级管理大师、竞争力研究第一权威迈克尔波特教 授以其竞争力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奠定了 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石。在其著作中,竞争优势如同竞争力一样都没有进行明确 定义,但内涵基本一样。他认为在当前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地位日趋下降, 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理论是一个内涵和涉及面都非常广泛 的理论,详细内容在后文中逐步介绍。 。王东京里昂惕夫之谜谈要素禀赋说的新发展,h t t p :w w w c y 0 1 n e v e y d z q b 1 9 9 9 0 8 1 5 g b o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2 0 0 2 年,第1 9 0 页 。廖淑萍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h t t p :l l w w w c e n e e e r e d u c n c n f r e a d n e w s a s p ? n e w s i d 一1 6 9 8 4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2 1 2 4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通过上述理论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一对具有紧密联 系且又有区别的概念: ( 1 ) 比较优势不等于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是一种潜在的比较利益获得的 可能性,而竞争优势则可以直接实现较多的比较利益,它是一种实际显现的竞 争能力; ( 2 ) 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比较优势通过竞争优势来体现,实现 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是发挥比较优势;拥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拥有竞争优势,但 一般来讲,拥有竞争优势往往拥有比较优势;o ( 3 ) 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交易效率和制度安 排是实现“转化”的关键因素圆; ( 4 ) 比较优势通常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不同产业或要素的比较:竞争 优势通常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一产业的比较: ( 5 ) 在国家或区域的对外经济关系中,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往往同时发 生作用,一个国家或区域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上都具有竞争优势,这也说明竞争 优势不可能完全消除或替代比较优势:。 ( 6 ) 比较优势往往是先天具有的,竞争优势往往是后天培植的,因而比 较优势在国家或区际分工与贸易中起基础性作用,而竞争优势起决定性作用。 并且比较优势变化速度较慢,竞争优势变化速度较快; ( 7 ) 比较优势往往针对特定产业或要素,因而判断相对容易,常用方法 为区位商法:竞争优势不仅可以针对特定产业或企业,还可以针对整个区域或 国家,因此竞争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往往需要一套指标体系和相关统计分 析方法来判读。 2 1 3 区域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与区域核心竞争力 这三个概念都是基于区域分析基础之上形成的,要对这三个概念进行辨 。邵润堂,张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经济问题,1 9 9 9 ,4 - o 张小蒂,李晓钟影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 0 0 3 ,8 o 王秉安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北京:航空工业出版杜,2 0 0 0 年,第6 9 页 。刘辉群竞争力理论的古典经济学渊潭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3 ,3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析,首先要对区域进行概念界定。 2 。1 3 1 区域 不同学科不同学者对“区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而区域综合实力、 区域竞争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都属于经济学范畴,因此,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来 定义“区域”。“区域,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 阻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空间范围,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 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上以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和一定 数量的中小城镇及广大乡村地区组成。”o 考虑到区域界限的严格划分和有关统 计数据的易得性,本文实证研究中的区域是指中国的行政区域,理论研究中的 区域内涵相对广泛,可指行政区,也可指经济区。 2 1 3 2 区域综合实力。 区域综合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内的特定区域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施 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 物质因素也包括精神因素。它是特定区域发展现状的综合反映,又是未来发展 的基础。若把一个国家视为一个区域,则区域综合实力就是综合国力,它不仅 强调经济实力,还包括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等。 2 1 3 3 区域竞争力 区域竞争力是本文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当前对区域竞争力的界定,主 要有: o ) ,其中m 为x 的允 许上界; 对于居中型指标x ,令 r 三( 型挪s 工m + m j r :_ m 一优 2 “l 2 ( m - x ) 丝竺x m l - 肘一聊 2 其中n l 为指标x 的一个允许下界,m 为指标x 的允许上界; 对于区间型指标x ,令 司“吼m a x 【g i m ,m 9 2j 1 0 z 吼】 一司赢力吼 m a x 扭l 柳,朋。一口2 )砖吼 其中【q l ,q 2 1 ) b 指标x 的最佳稳定区间,m 、m 分别为x 的允许上下界。 。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第2 8 1 3 0 0 页 。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2 年,第1 3 一1 6 页 3 7 硕士学位论叉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而原始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是为了消除指标单位和量级差别所带来的影 响,主要包括标准化处理法、极值处理法和功效系数法。常用标准化处理法, 即取 v v z := 兰业n o e x ,、s j 分别为第j 项指标观测值的平均值和均方差。 u j 计算样本相关矩阵r r = 其中,。= 击喜x :式 求相关矩阵r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令fr ii _ 0 ,求得特征值、特 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 5 的原则,确定主成分,并进行合理解释; 根据特征向量计算主成分得分,对各主成分得分进行排序和解释; 根据综合评价函数f = a 。f ,+ a 。f 2 + + a - f 。,其中f 。( i = 1 ,2 ,3 m ) 为各主 成分得分,a 。为各主成分权数,计算样本综合得分进行综合评价比较。 ( 2 ) 层次分析法( 越口法) o 该方法在2 0 世纪7 0 年代中期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 l s a a t y t 提出,他 把复杂的决策问题表示为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利用人们的判断对决策方 案的优劣进行评估和排序。该方法在综合评价中应用也较广泛。其基本步骤为: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就区域竞争力评价而言,指标 体系常由4 层构成,即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和指标层。 构造判断矩阵。在递阶层次结构建立后,针对上一层次指标因素,下一 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分指标之间两两比较相对重要性程度,常用1 母标度法建 立判断矩阵,标度时采用专家赋值调查法; 权重的确定。根据判断矩阵,求特征向量并正规化,并计算下层指标对 于上层指标的权重数; 。王连月,韩立红a h p 法在区域竞争力综台评价中的应用企业经济,2 0 0 4 ,6 3 8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st h e s s 从指标层依次向上计算得分,最终得出综合评价分数。计算时常采用加 权求和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即 0 = l w 。其中i 。、w 。分别为下一层指标i 评价值和相应的权重。 ( 3 ) 竞争力指数评价法。 该评价方法由陈体滇副研究员提出。他认为,竞争力评价是通过竞争群体 中对象能力的水平和水平的变化这两方面的综合来测度对象在未来目标时间 内可能达到的水平所做的排序,即竞争力指数只用来排序。因此,对于数据的 准确性要求不是很高。他所设计的最简单的竞争力指数计算公式为: 竞争力指数= ( 当前水平一基期水平) ,基期水平4 - l 】当前水平平均值( a ) 预测模型为: 竞争力指数= 【( 当前水平一基期水平) n 基期水平+ 1 当前水平各对 象当前水平平均值( b ) 上述公式实质是一样的,可以归结为( b ) ,若n = 1 ,则为当前竞争力水平, n l ,且n z + ,则竞争力指数为今后第n 年的情况,同时他从形式上区分了实 力与竞争力的概念,即n - - 0 时得出的指数为实力水平。 ( 4 ) 其他评价方法 在区域竞争力评价中,除了上述3 种方法外,陈秋月尝试用比较模型进行 评价,任真礼和陈立中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广西部分城市竞争力进行了评 价,详见参考文献。 2 4 3 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比较 2 4 - 3 1 以竞争结果为基础和以竞争力影响因素为基础的评价模型比较 仅从竞争力来讲,两种模型都是对竞争力的评价,并各有优缺点。 一方面,前者以竞争结果为基础,直接反映了竞争力的大小,计算简单易 行;后者以竞争力影响因素为基础,能较客观的揭示出影响竞争力大小的因素, 便于找出影响竞争力大小的制约因素,以针对性提出改善对策。 另一方面,区域竞争力的真正竞争主体是现实的企业,面不是区域,以竞 。陈体滇竞争力指数评价模式东南学术,2 0 0 3 ,6 3 9 硕士学位沦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争结果评价的竞争力大小不是真正的区域竞争力大小,而是企业竞争的结果反 映。因此,不宜直接用竞争结果来评价区域竞争力大小;而以竞争力影响因素 为基础的评价模型,正如其批评者所指出的那样,在形式上似乎做到了“万无 一漏”,而现实是各位专家学者的知识结构、水平和主观判断存在差异,因此 很难做到真正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尽管如此,只要广泛征求采纳专家意见, 反复修改完善指标体系和校正计算结果,后者评价模型仍是比较理想的模型。 2 4 3 2 以竞争力影响因素为基础的评价模型间的比较 该类模型的前提是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一则,若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 模型基础不同,则其指标体系必然不同;- n ,即使基于同一理论模型,不同 专家学者由于强调的重点和知识认知不同,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也必然存有差 异:三则,受数据搜集难易程度的不同,指标体系设计也会存在不同。因此, 很难分清孰优孰劣。 针对评价方法的选择,笔者认为主成分分析法是最理想的一种方法。因为, 它既能从诸多因素中得出主成分,揭露出竞争力的主要信息,又能得出竞争力 综合指数,进行排序,同时在方法上也避免了人为主观赋值因素,因此目前应 用非常广泛。而层次分析法的明显不足之处是专家赋值,除了指标体系设计受 主观影响外,计算过程又参杂了较多人为成分,其科学性大打折扣。竞争力指 数模型只能用来排序,不能用来说明样本差距的大小,也不能反映样本优劣的 根本所在。而其他方法都还尚未成熟。 2 5 本文区域竞争力相关模型 2 5 1 区域竞争力模型 区域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概念,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系统结构的 层次性、系统功能的整体性和系统发展的开放性,区域竞争力模型的建立应体 现出系统的观点。同时,区域竞争力又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区域竞争力模 型的创建也应为区域竞争力的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基于上述认识和对区域竞争力有关模型的比较分析,本文区域竞争力模型 如图2 1 4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丁f r st h e s7 s 在该模型中,棱锥的九个侧面分别代表构成区域竞争力的九大子系统,郎 经济发展系统、对外开放系统、政府绩效系统、金融环境系统、基础设施系统、 企业发展系统、科技发展系统、人力资本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这九个系统之 间相互影响,共同构筑区域竞争力。棱锥的底面为区域竞争力的微观层面 企业竞争力,在该层面,众多企业之间或和政府、中介机构、科研院所、大学 等相互通过物流、人流、信息流等形式共同构成了区域网络,这些网络和要素 流是构成区域竞争力系统的主要因素。而企业竞争力又受生产要素、需求条件、 相关支持产业和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四大关键性要素和政府与机会 两大辅助要素的共同影响,即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归结于波特的“钻石体系”。 棱锥的横截面为区域竞争力的中观层面产业竞争力,该层面同样以企业竞 争力为基础,并且各产业之间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形成区域相对完整 的产业价值链条和产业结构。棱锥的定点为九大系统和两个层面竞争力的集中 体现区域竞争力。 说明:棱锥的九个侧 面依次为经济发展 系统、对外开放系 统、政府绩效系统、 金融环境系统、基础 设施系统、企业发展 系统、科技发展系 统、人力资本系统和 生态环境系统 图2 1 4 本文区域竞争力模型 2 5 2 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 参照国内外区域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成果,按照可比性、可得性、全面性的 原则,结合中国国情和统计资料,本文选取经济水平、开放程度、政府绩效、 4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l e r st h e s 【s 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技发展、国民素质、生态环境等九大要素, 构造综合评价区域竞争力水平的指标体系,共5 6 个指标( 表2 5 ) 。 表2 5 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层状态层指标层备注 经济水平 ( h 1 1 ) 人均生产总值g d p 区域总人口 ( h 1 2 )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总值区域总人口 ( h 1 ) ( h 1 3 )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社会消费品霉售总额区域总人口 ( h 2 1 )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6 0 p 从业人员数 经济效益 ( a 2 2 ) 生产总值增长率 ( z ) ( a 2 3 ) 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 经济( a 2 4 ) 万元产值废气排教量 发展 ( a 2 5 ) 万元产值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系统 ( h 3 1 ) 非农产业比 产业结构 ( a ) ( a 3 2 ) 第三产业比 ( a 3 ) ( a 3 3 ) 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工业比 ( a 4 1 ) 城乡差距程度(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 城乡结构 居民人均纯收入) * 1 0 0 ( a 4 ) ( a 4 2 ) 城乡差距趋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 a 柏) 城镇化水平( 城镇人口数总 口) * 1 0 0 对外对井贸易 ( b 1 1 ) 对外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 d p * 1 0 0 开放( b i ) ( b 1 2 ) 出口区位商( 地方出口额地方g d p ) ( 全国出 系统 口额全国g d p ) ( b ) 和用外资( b 2 1 ) 实际利用外资 ( b 2 )( b 2 2 ) 利用外资贡献率 实际利用外资总投资* 1 0 0 政府财政绩效 ( c 1 1 ) 地方财政收入 绩效( c 1 ) ( c 1 2 ) 万元g d p 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生产总值 系统 ( c 1 3 ) 财政自给宰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1 0 0 ( c ) 管理绩效( c 2 1 ) 行政管理人员占总人口比重国家机关人数总人e * 1 0 0 ( c 2 )( c 2 2 ) 行政管理成本( 行政管理费总支出) * 1 0 0 金融银行存( d 1 1 ) 贷敖余额 环境贷款( d 1 )( d 1 2 ) 人均储蓄额 系统 资本形成( d 2 1 ) 资本形成能力资本总额g d p * 1 0 0 ( d ) ( d 2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交通运输 ( e 1 1 ) 货物周转量 ( e 1 2 ) 人均公路里程公路总里程总人口 基础 ( e 1 ) 设藏 ( e 1 3 ) 高等级公路比重等级路公路里程 系统邮政电信 ( e 2 1 ) 人均邮电业务量 ( e 2 2 ) 电话普及率 ( e )( e 2 ) ( e 2 3 ) 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 能源供绘( e 3 )( e 3 1 ) 电力自给宰年发电量年电力消费量$ 1 0 0 企业规模 ( f 1 1 ) 企业总产值 ( f 1 ) ( f 1 2 ) 中小型企业比重 企业( f 1 3 ) 三资企业比重 发展( f 2 1 ) 工业增加值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