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中文摘要 魏晋南北朝世族普遍重视文化素养,到南朝世族在政治优势逐步丧失的情况 下,转而退守文化优势。因此,家族文学兴盛成为南朝尤其是刘、宋后的特殊的 社会现象。本文以南朝世族兴衰过程为背景,由东海郯城徐氏家族的兴起进而论 述徐氏文学家族的形成及其文学特色。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试图对东海徐氏家 族文学作一个比较全面的研究。 第一部分从徐氏家族成员的世系入手理清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徐 氏家族成员生平和个性品格,对研究对象有一个整体把握。 第二部分主要论南朝东海徐氏家学门风,徐氏家族自形成以来,呈现出鲜明 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博学多才、孝悌传家、留心政事和多方提携。 第三部分全面介绍东海徐氏文学的兴盛。文章首先将徐氏家族有作品留下来 的十五个成员的文学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南朝徐氏文学总 况,用此来凸显徐氏的家族特色。最后,探讨东海徐氏家学门风对其文学创作的 影响。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徐氏家学门风对其家族成员文学影响。本部分主要从儒 学、玄学、佛学和孝悌思想等几个方面来探讨。 余论部分主要分析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的特色极其影响。 关键词:东海徐氏家学门风家族文学 2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t h es t u d ya b o u tl i t e r a t u r eo fx uf a m i l yf r o m t h ee a s to hin ss e ai ns o u t h e r nd y n a st i e s s u i i u l l m 7 w e i j i na n d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c sc o m m u n i t ya t t a c hi m p o r t a n c e t oc u l t u r a lq u a l i t i e s ,i n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s h i z up o l i t i c a la d v a n t a g ei nt h e1 0 ss o fc ir c u m s t a n c e s ,i nt u r nr e tr e a t e dt oc u l t u r a ls u p e r i o r i t y t h e r e f o r e ,t h ef a m i l y l i t e r a t u r ei nt h e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e s p e c i a l l ya f t e rl i us o n gd y n a s t i e s ,ist h e s p e c i a ls o c i a lp h e n o m e n o n b a s e do nt h er is ea n df a l1o ft h e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s h i z u p r o c e s sf o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f r o mt h ee a s tc h i n as e at a n c h e n gr is cf u r t h e rx uf a m il y 7 s1 i t e r a t u r eo nf a m i l yf o r m a t i o na n d1 i t e r a r yc h a r a c t e r is t i c s t h isp a p e ris 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s e c ti o n s ,t h ee a stc h i n as e ai na na tt e m p tt om a k ea1it e r a r yf a r o il y o fx u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i v est u d y t h ef ir s tp a r to b t a i n sf r o mt h ex uf a m i l ym e m b e r s1 i n e a g et oc 1 e a ro f fb e t w e e n t h ef a m il ym e m b e r sr e l a ti o n s t h r o u g hs t u d i e st h ex uf a m il ym e m b e rb i o g r a p h ya n d t h ei n d i v i d u a lit ym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 h a sa no v e r a l1a s s u r a n c et ot h eo b je c to f s t u d y s i n e e t h es e c o n dp a r tm a i n l yh a sd is c u s s e dt h e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ye a s tc h i n as e ax uf a m il y s t u d yf a m i l yt r a d i t i o n ,t h ex uf a m i l yi d i o m o r p h i cb e c o m e s ,p r e s e n t st h eb r i g h t c h a r a c t e r is t i c ,m a i np e r f o r m a n c ef o r t h ef o l l o w i n gf o u ra s p e c ts :t h el e a r n e da n d a c c o m p lis h e df i1i a lp i e t yh a n d sd o w n f r o mg e n e r a t i o nt og e n e r a t i o n 、p a y s a t t e n t i o nt h ep 0 1 i t i c sa n d1 e a d sb yt h eh a n di ne v e r yw a y t h et h ir dp a r to f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c c o u n to ft h er is eo ft h ee a s tc h i n as e ao f x uf a m i l y s1 i t e r a t u r e t h ea r t i c l ew i l lf ir s tw o r kx uf a m i l yisl e f tt ot h e1 5 m e m b e r so ft h e1 i t e r a r yc h a r a c t e r is t i c sw e r ea n a l y z e da n dc o m p a r e d ,a n dt h e no nt h e b a s iso ft h isa n a l y s iso ft h es t a t u so ft h e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x u1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u s e d t h e mt oh i g h l i g h tx uf a m i l yc h a r a c t e r is t i c s f i n a l l y ,o nt h ee a s tc h i n as e a w i n dx uf a m il yd o o r so ft h e ir1it e r a r yc r e a ti o n s o nt h ef o u r t hm a jo rp a r to fx uf a m i l y1it e r a t u r e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sti c sa n d e f f e c t s k e y w o r d s :t h ex uf a m il yi nt h ee a s tc h i n as e a ,f a m il y 7 ss t y l ea n d1it e r a t u r e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在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陵:篮 e l 期: 2q q 墨生旦 陈r j 、樽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睦:蕉导师签名: 肛) 、穆 至嚏里e l 期:至q q g 生月 乏噎z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l j - 刖置 刘师培在他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中总论南朝文学时曾经结合当时的史 传谈到:南朝文学之士大多出于文学世家。这一点,我们从隋书经籍志中 也可以找到佐证。隋书经籍志共载南朝集部别集共1 7 8 种,其中1 5 0 种左 右出自世家大族或者皇族。刘宋王室有集8 种,齐阜室有集2 种,梁皇室有集多 达1 5 种,陈皇室2 种,共计2 7 种,四朝皇室就占了南朝文集的七分之一还多。 临沂王氏有作家9 人( 王弘、王微、王僧达、王俭、王融、王锡、王嗉、王揖、 王筠) 有集1 3 种;吴兴沈氏文人有7 人( 沈怀文、沈勃、沈麟士、沈约、沈君 游、沈满愿、沈炯) ,有集8 种;吴郡张氏有作家7 人( 张畅、张融、张率、张 缵、张绾、张式、张正见、张中简) ,有集7 种;谢氏家族有作家5 人( 谢瞻、 谢惠连、谢灵运、谢庄、谢眺) ,有集6 种;其中,东海徐氏也有集近1 0 种。由 此可见,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学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有着不低的地位。 据我收集的资料来看,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出现专门研究东海徐氏家族文学的 文章,研究徐氏成员的单篇论文也较少。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文章研 究的水平都很高,但是大家对东海徐氏的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徐陵身上,而研究 徐陵则主要关注他的玉台新咏,因而研究不是很全面。 笔者不揣愚陋,试图以东海徐氏十五位家族成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 流传下来的二百多篇文学作品的文献价值和文学意义,在对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 学的特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的基础上,力求再现南朝东海徐氏文学创作的原貌。 4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第一章东海徐氏家族成员的世系及生平 要比较准确地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风格,我们必须对作者的生平、 思想及所处的时代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我在对徐氏家族成员的创作进行分 析和研究之前,首先有必要熟悉他们的生平经历。徐氏家族成员的生平事迹散见 于南史、梁书、南齐书的徐氏各传中。当然,这些资料或语焉不详、或 互有抵牾,本文试图对此一一归纳和辨析,并且对徐氏家族在南朝的形成及其成 员的品格个性将做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 第一节东海徐氏家族成员的世系 世系是指一姓世代相传的统系,了解一个家族的世系,对我们了解这个家族 的传承发展有一定的意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徐氏出自赢姓。皋陶生 伯益,伯益生若木,夏后氏封之于徐,其地下邳僮县是也。至偃王三十二世为周 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孙章禹,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1 这应 该就是徐姓的最早源头。 元和姓纂卷二“东海郯州”徐氏条云:“汉有河南太守徐守、徐明,又有 徐俭。自( 徐) 明居五代孙宁过江东,生祚之、生钦之俭孙充。充次子机, 生韬。韬生逸、监逸玄孙超之,生摘,梁左卫将军,生陵、孝克。陵,陈尚书仆 射,生俭、份。俭,右军将军,生德言,陈太子舍人、隋蒲州司功。份,陈中书 舍人,生令言,唐中书舍人,生弘茂。孝克,陈都官尚书、隋国子博士。 2 东海徐氏的一支也即是新唐书中的“北祖上房徐氏”。据新唐书上 载:“褚字万秋,太子洗马。二子:宁、恭。宁字安期,吏部侍郎。五子:丰之、 实之、仁之、祚之、育之。祚之字兴民,秘书监。三子:尚之、羡之、钦之。钦 之字真宇,宋丞相、东莞公。三子:逵之、佩之、迈之。逵之字幼道,中书侍郎。 二子:淳之、湛之。湛之字孝源,丞相、枝江忠烈侯。二子:恒之、聿之。恒之 字景方,工部郎中,袭侯。二子:孝规、孝嗣。孝嗣字始昌,齐太尉、文忠公。 1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七十五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3 4 2 0 页 2 转引自袁世硕山东古代文学家评传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第6 2 4 页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六子:况、演、砧、会、嘉、绲。”3 据史书记载,东海徐氏家族在南朝之前不是很显赫,如徐羡之的十二世祖一 一“北祖 徐丰做过司空掾,徐丰的儿子徐明做过侍中( 当时的侍中地位不高) , 徐明的儿子徐迁也只做到侍中,不过,徐迁的儿子徐宣倒是做过农民政权的宰相。 徐宣,字休礅,是徐羡之的第九世祖先,在西汉新莽赤眉军政权中担任过丞相。 新莽天凤五年( 1 8 ) ,宣与同乡谢禄、杨音先后率众响应樊崇,并与其汇合,号 “赤眉军 ,因宣原系狱吏,且通易经,被推为丞相。建武三年,宣、刘盆子 与樊崇等三十多人被迫投降刘秀,后归乡,卒于家4 。遗憾的是,徐宣没有留给 我们只言片语。自徐宣之后,东海徐氏在魏晋政权中官职都较低。同样,南朝之 后,终唐一代,东海徐氏再无一人担任过宰相职务。而且,唐代东海徐氏家族的 文学成就也不高,与他们的祖先在南朝时取得的成就不可同日而语。 综上所述,以南朝东海徐氏十五位有作品流传的家族成员为中心,我列表如 下: 徐韬 i i l 长宗( 宋武帝参军) 1 融( 南昌相) i 勉( 右光禄大夫) i 。右仆射,酊忑磊百石翮 冯道( 宋海临太守) l 超之( 粱员外散骑侍郎) 搞( 粱太子左卫率) l 万载傅仪( 尚书殿中郎) 份( 太子洗马) 俭( 御史中丞) ( 陈太子合人) 德言 3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七十五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3 4 2 0 页 4 范晔后汉书 卷十一刘盆子传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 0 7 8 页 6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徐宁( 吏部侍郎) l 育之祚之( 秘书监) 仁之实之丰之 厂t _ 锛之苇之 厂厂 厂 迈之乔之 尚之 厂l 厂 谦之聿之恒之 孝饷喜规 i 绲嘉会碚演况 昭佩君宾君敷君蓓 徐度之 i 徐僧权 i 徐伯阳 上面三表都是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成员的世系表,因为东海徐氏谱系散失,故 笔者掌握的资料很有限,无法得知徐宁、徐韬和徐度之三人的关系,但他们三人 都是属于一个大家族是无疑的。其中,需要说明的几点是: 一、据南史载“羡之兄钦之为秘书监”5 ;而唐书则说“( 祚之) 三 子:尚之、羡之、钦之。”6 显然,史书上对羡之与钦之谁大谁小的记载不一,今 5 李延寿南史卷十五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4 3 4 页 6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3 4 2 0 页 7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从新唐书。 二、据南史记载:“佩之弟逵之尚武帝女会稽公主 7 ,相反,唐书 则说:“( 钦之) 三子:逵之、佩之、迈之。 8 今从新唐书。 三、同样,据南史徐羡之传载:“( 湛之) 数岁与弟淳之共车行”9 说 明湛之比淳之大;而新唐书上关于此点的记载与南史也不一致。新唐 书宰相世系表载:“( 佩之) 二子:淳之、湛之。1 0 按照此处的意思,应是 先说兄再说弟,淳之应该长于湛之,故从新唐书。一 四、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 恒之) 二子:孝规、孝嗣,1 1 而南 史记载却不同:“聿之子孝嗣, 1 2 今从南史。 五、南史徐羡之传载:“( 孝嗣) 长子演第三子况 1 3 新唐书宰 相世系表则说:“( 孝嗣) 六子:况、演、碚、会、嘉、绲。 1 4 今从新唐书。 南史的编撰者李延寿处于唐代,与南朝的时间相隔不远,似乎较为可信。 但是,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又是以唐代的牒谱为依据的,唐代正是 牒谱盛行的时代,唐人对于南朝的世系也应该不太可能记错,所以,本表虽多从 新唐书,但也有些地方从南史。笔者希望借此能使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成员 的世系尽量达到完善。我们从上表不难看出,东海徐氏在南朝不仅人丁兴旺,而 且家族成员几乎都是官宦人士,在当时实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世家大族。 第二节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成员的生平行迹 李延寿在南史中载录了东海徐氏家族的十七位成员的生平行迹,他们是: 徐羡之、徐佩之、徐逵之、徐湛之、徐孝嗣、徐绲、徐君蓓、徐勉、徐悱、徐怦、 徐搞、徐陵、徐俭、徐份、徐仪、徐孝克、徐伯阳。其中,除了徐逵之、徐佩之 和徐俭、徐份无作品流传外,其余的十三人都是我在本文中讨论的对象。另外, 据南史徐羡之传附传载:“( 徐孝嗣) 子绲,仕梁,位侍中,太常,信武将 李延寿南史卷十五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4 3 4 页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3 4 2 0 页 李延寿南史卷十五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4 3 5 页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3 4 2 2 页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3 4 2 0 页 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4 3 8 页 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4 3 3 页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3 4 2 0 页 8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军,谥顷子。”1 5 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录有徐绲的 一篇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综合二者观之,此徐绲应该就是徐孝嗣的儿 子徐绲。同样,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徐君敷为徐绲的长子1 6 。徐君敷字怀 真,陈常侍。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陈文对徐君敷的简介 是这样的:“君敷,太建中为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 这与新唐书相一致, 当为同一人。他留下来两篇文章:奏劾南康王方泰和奏劾武陵王伯礼,因 此,我将徐绲父子纳入研究范围。最后,据王伊同的五朝门第世系婚姻表载, 徐德言即为徐俭之子。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有徐德言的破镜诗 和其妻乐昌公主的饯别自解诗1 8 , 所以,徐德言也应列入本文的讨论范围。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成员共计十五人。因南朝东海徐氏 家族成员的生平事迹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现在依据南史、南齐书、梁书、 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陈书等史料,我们对所要研究的徐氏家族成员的生 平和仕宦经历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徐羡之( 3 6 4 - - 4 2 6 ) ,字宗文,起于布衣,稳重有才干,东晋末与刘裕同在 桓修府共事。晋安帝元兴三年( 4 0 4 ) 他随刘裕在京口举兵反桓玄,累官至琅邪 内史。义熙十二年( 4 1 6 ) ,刘裕北伐后秦,总留守刘穆之去世,他任吏部尚书、 丹阳尹,后转尚书仆射。刘宋建国初,他以佐命功封南昌县公。此后,他历为尚 书令、扬少i i n 史、司空等。刘裕去世( 4 2 4 ) ,他与傅亮、谢晦、檀道济共同辅佐 少帝,因少帝失德,密谋废立,联络檀道济,以中书舍人邢安康为内应,先后废 杀庐陵王义真和少帝,迎荆州刺史宜都王刘义隆为帝,即文帝。文帝初年,徐羡 之进为司徒。文帝元嘉二年( 4 2 5 ) 他上表还政,后奉诏视事。三年( 4 2 6 ) ,他 被文帝以废君弑君、专权朝政等罪名治罪,遂自杀而亡。 徐湛之( 4 1 0 - - 4 5 3 ) ,字孝源,羡之兄之孙。刘裕长女之子,南朝宋大臣。 永元初三年( 4 2 2 ) ,他被封为枝江县侯。文帝世,他历官侍中秘书监、丹阳尹中 书令期间,曾因范晔、刘湛等犯罪牵连,两次获罪,皆因身为国戚而免罪。元嘉 二十八年( 4 5 1 ) ,他任尚书仆射,领护军将军,执掌朝政,与吏部尚书江湛并居 权要,时称“江徐”。徐湛之甚得文帝信任,常守护侍奉医药,不离左右他生 1 5 李延寿南史卷十五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4 4 1 页 1 6 魏征等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3 4 2 1 页 1 7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陈文第3 4 9 7 页 1 8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陈诗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2 5 6 4 页 9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活奢侈,产业丰厚,堪称当时首富。元嘉三十年( 4 5 3 ) ,文帝想废太子刘劭,多 次与他谋议。元凶刘劭率兵入宫,他与文帝一起遇害。孝武帝即位,他被追赠司 空,谥曰“忠烈公 。 徐孝嗣( 4 5 3 - - 4 9 9 ) ,字始昌,宋司空徐湛之孙,南朝齐大臣。宋世任驸马 都尉、司空太尉两府参军、齐世子庶子等。齐武帝时,孝嗣官至吏部尚书,处理 台阁事务。郁林王即位,他任尚书右仆射、丹阳尹等,参与废帝另立,并因功封 枝江县侯,转尚书左仆射。明帝世,他进爵为公,官至尚书令。徐孝嗣风度清雅, 爱好文学,恭己自保,故能容于建武之世。东昏侯即位后,失德放纵,群小横行, 他虽与江柘等同受遗诏辅政,却不敢谏诤。此后,他进位司空,朝中有人劝他废 帝自立,他却迟疑不决。永元元年( 4 9 9 ) 十月,他被东昏侯召入华林省,赐以 药酒自尽。死后,他被追赠为太尉,谥“文忠。 徐绲,徐孝嗣之子,仕梁,天监初历黄门郎、位侍中、太常、信武将军,卒 后,他被谥为“顷之公 。 徐君蓓,字怀简,徐绲长子。他幼聪朗好学,尤长丁部书,问无不对。史载 他善弦歌,为梁东王镇西谘议参军;他又辩于辞令,文冠一府,特有轻艳之才, 新声巧变,人多讽习,后卒于官。 徐君敷,字怀真,徐绲次子。太建中,他官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 徐勉( 4 6 6 5 3 5 ) ,字修仁,与徐搞同高祖( 徐韬) ,南朝梁大臣。他幼孤贫, 好学上进,知名于世。齐初,徐勉官至领军长史。梁天监六年( 5 0 7 ) ,他仕吏部 尚书。自魏明帝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来,选官主要以门第取人。他撰选簿,将九品 开为十八班,使出身低贱者亦可为官,梁武帝准其奏。此后,他官至尚书仆射, 加中书令。因徐勉博通经史与历代典故,所以常参与议定梁代朝仪国典,婚冠吉 凶。他居显官近三十年,但是不恃权敛财。大同元年卒,是年七十岁,卒后诏赠 特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简素公 。 徐悱,字敬业,徐勉第二子。他幼聪敏,能属文。他成年后位太子舍人,掌 书记,累迁洗马、中舍人、犹管书记。他因有文采,常出入宫坊,后因足疾出为 湘东王友,不久迁晋安内史,普通五年卒。 徐怦,勉从子。武陵王纪镇益州,以为直兵参军,侯景之乱时,徐怦劝纪入 援,纪不从。大宝三年,纪称帝,怦固谏,见杀。 1 0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徐摘( 4 7 1 - - 5 5 1 ) ,字士秀,东海郯人,南朝梁大臣,著名文学家。他幼年 好学,遍览经史,能诗文,与庾肩吾齐名,为宫体诗歌代表作家之一。徐搞多年 任晋安王萧纲僚佐,北伐时参赞戎政,起草军令文书。萧纲为太子后,随转为家 令,兼掌管记,带领直。他因才华横溢,甚得梁武帝宠爱,遭领军朱异嫉妒排挤, 出为新安太守。在此期间,他劝课农桑,教民礼仪,为政清净。此后,他任太子 中庶子、太子左卫率。侯景攻陷京师时,欲立萧纲为帝,授他为左卫将军,徐搞 固辞不拜,不久气闷忧伤而亡,是年七十八岁,谥为“贞子 。 徐陵( 5 0 7 - - 5 8 3 ) ,字孝穆,南朝陈大臣、著名文学家。梁著名文学家徐搞 之子。他少聪敏好学,及长,博涉史籍,有雄辩之才。他成年后仕梁为东宫学士、 通直散骑常侍等。梁武帝太清二年( 5 4 8 ) ,徐陵出使北魏,值侯景之乱发,被扣 于北,后随贞阳侯萧渊明南归。自陈武帝至后主,他历代皆为朝廷重臣,历任尚 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文檄军书及重大政令,多由其制。他还曾参与宣 帝废帝自立之举,因功封建昌县侯。徐陵诗歌与骈文轻靡奇艳,为梁陈宫体文学 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作者之一,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被尊为陈一代文宗。 徐陵原有文集,已经散佚,后人集有徐孝穆集。他撰集的玉台新咏,收集 了大量宫体诗和汉魏以来有关爱情的诗歌和乐府诗歌,对后人研究古代诗歌有重 要参考价值。他一生崇信佛教,精研经论,为当世道俗名士所瞩目,卒谥“章”。 徐孝克( 5 2 9 5 9 7 ) ,徐摘次子,徐陵之弟。南朝梁、陈及隋官僚、学者。 他少时为梁周易生,及长,通五经,博览史籍。孝克仕梁时,官至太学 博士:仕陈时,他官至都官尚书、散骑常侍;陈亡后他转侍隋朝,任国子博士。 孝克一生笃信佛教,精通经义,道俗受业者甚众。 徐仪,字行甫,徐陵第三子,官祠部员外郎。徐仪少聪警,以周易生举 高第为秘书郎,出为乌阳令。祯明初,他迁为尚书殿中郎。开皇九年,徐仪隐于 钱塘之赭山。隋炀帝朝,他被召为学士,除著作佐郎,大业四年卒。 徐德言,徐俭之子,徐陵之孙,陈太子舍人,尚徐叔宝妹乐昌公主。陈亡后, 携妻归江南终老。 徐伯阳( 5 1 6 5 8 1 ) ,子隐忍,南朝梁、陈官僚,文学之士。他敏捷好学, 以文笔优美而著称。徐伯阳曾任梁侯官令,甚得民和。侯景之乱时,他浮海至广 州,依于萧勃。陈文帝世,他侍晋安王读,任司空侯安都府记事参军事。在宣帝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时期,他任新安王府中记室参军,兼南徐州别驾,带东海郡丞。 东晋王朝的建立和维持,始终依仗着士族阶层的拥戴和支持,所以,东晋一 代皇室也就一直受制于王、谢等几大家族,遂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 的政治 格局。有鉴于东晋的这种教训,南朝几代皇室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巩固自己 的统治。他们大量运用寒人执掌机要,使士族手中所持有的,实际上只有空名。 徐氏家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以武功起家的新兴大族。徐羡之的祖父虽然做过尚书 吏部郎,但是,他的父亲徐祚之只做到上虞令,他的家族在他之前还不能算是世 家大族。徐羡之“起自布衣,因曾任桓修抚军中兵参军时与刘裕同府,他们从 此“深相亲结 。但是,南朝社会重视家族门第,重视人物品评,风流学养为世 所珍。徐氏家族认识到如果不崇尚文化,并且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他们的家族即 使与皇室关系密切,也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不能成为真正的“世族 。因此, 东海徐氏这一新兴世族也走上了以文化显名立身的道路。他们家族以国子生起家 任职的就有三个:徐勉,后任西阳王国侍郎;徐孝克,任太学博士:徐仪,任秘 书郎。他们家族的其他成员也曾经积极活跃于政坛上,担任过不同官职,甚至尚 书令、尚书仆射等重要职位,世代任官职的徐氏家族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势力。政 治上的特权可以保证世家大族持久地获得经济上的特权,也有助于他们从事学术 文化活动,促进他们家族文学的繁荣。 1 2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第二章南朝东海徐氏家学门风 作为南朝一个新兴的世家大族,东海徐氏与王、谢这些儒家化较早、程度较 深的e l 族相比,在思想文化上和政治生活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精深特 质,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家学门风也表现了鲜明的特点。这种家学门风是随着 其家族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确立而形成的,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或制约或促 进其家族势力的发展。徐氏家族门风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节博学多才 南朝社会重家族门第,重人物品评,风流学养为世所珍,概括起来包括品德、 学问、文章、风流和清谈等。因此,世族的形成和维持,除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 外,文化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多数大族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 东海徐氏也很重视培养后代的文学才能,子弟往往较早就开始接触文学,代代相 传,形成文学世家。 一、精通儒学与文学 东海徐氏子弟多以早慧为人称道。徐勉、徐悱、徐搞、徐陵、徐君蓓、徐俭、 徐份等人皆是。特别是徐陵和徐份父子数岁即能属文,被誉为神童。史书上载徐 勉“年六岁,时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笃志好学”;1 9 徐悱“幼聪敏,能属文”2 0 ;徐摘“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 不拘旧体”;2 1 徐陵“八岁属文,十三通老、庄义。及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 辩 2 2 ;徐俭“幼而修立,勤学有志操”2 3 ;徐君蓓“幼聪明好学,尤长丁部书, 问无不对”。 由此可以看出,东海徐氏家族中不乏文学天赋很高的人。当然,他们的早 慧与他们自幼受到良好的智力开发和启蒙教育也是分不开的。因为萧衍在政治上 取得了统治地位后,在文化上很推崇儒学,使“十数年间,怀经负籍者俱会京师”, 姚思廉梁书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3 7 7 页 姚思廉梁书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3 8 8 页 姚思廉 卷四十九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6 8 7 页 李延寿南史卷十五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4 3 6 页 李延寿南史 卷十五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4 3 9 页 同上 萧子显南齐书卷四十四中华书局1 9 7 2 年版第7 7 3 页 姚思廉梁书) 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3 7 8 页 同上 姚思廉梁书卷三十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4 4 7 页 1 4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手笔,必命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辑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好事者己 传写成诵,遂传于周、齐,家有其本。”3 4 他的弟弟徐孝克则不但好儒,而且兴办 私学,教授生员。他“晚讲礼传,道俗受业者数百人”。3 5 徐伯阳也不例外, 他“敏而好学,善色养。家有史书,所读者近三千余卷 。3 6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徐伯阳还很爱以文会友,在游山玩水之中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史书载:“( 北 新安) 王率府僚与伯阳登匡岭置宴,酒酣,命笔赋剧韵三十,伯阳与祖孙登前成, 王赐以奴婢杂物。”3 7 另外还有一例:太建初年,他与张政见、贺彻、阮卓、萧诠、 王由礼、马枢、祖孙登、贺循、刘删等以文会友,“游宴赋诗,动成卷轴,伯阳 为其集序,盛传于世”。3 8 此外,东海徐氏家族中还出现了两位在当时较有名气的书法家:徐羡之和徐 僧权。现存庾肩吾的书品将徐羡之放在书品论九中,虽然对他评价不 高,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徐羡之的书法毕竟还是有超人之处,能够成为 品评的对象。徐伯阳的父亲徐僧权虽没有留下过作品,但是我们从徐伯阳的本传 中还是可以找到佐证:“父僧权,梁东宫通事舍人,领秘书,以善书知名。” 儒家精神的核心是制礼作乐,东海徐氏一门多精通礼乐朝仪制度者。他们几 代都精通礼学,多次参与朝廷议礼,并有关于礼的文集传世。他们对礼乐朝仪的 精通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其参与庙堂之治的结果,又是继续维护其政治地位的手 段。 当然,东海徐氏成员崇尚儒学,不只表现在于他们重视礼乐,还表现在于他 们以儒者自命。他们之中为官清廉者不少,下面仅以徐勉为例。梁书徐勉传 记载客人向徐勉求官的一幕:“勉正色答日: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故时人咸叹其无私。”4 0 他们又颇具忧患意识,关心时政,忠于国家忠于君主。 忠君思想最典型地体现在徐搞和徐怦的身上,他们恪守儒家的伦理道德,宁可献 出自己的生命也要忠于他们的朝廷。 二、玄、佛兼修 李延寿南史六十二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5 2 5 页 李延寿 南史六十二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5 2 7 页 姚思廉陈书卷三十四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4 6 8 页 同上 姚思廉陈书卷三十四中华书局1 9 7 2 年版第4 6 9 页 姚思廉陈书卷三十四中华书局1 9 7 2 年版第4 6 8 页 李延寿南史卷六十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4 7 8 页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刘裕建立宋朝以后,在政治上仍依赖世家大族,但他出身寒微,起于武将, 本身与他们就有深刻的矛盾。玄学是世族的哲学,刘裕显然没有能力去清谈,因 此,他对佛教情有独钟。据高僧传记载可知道,刘宋王室在推行儒学的同时, 也很重视和支持佛教。统观刘宋前中期的思想文化界,儒、玄、佛三家的融合达 到了较高的程度。特别是到梁武帝时期,他不但曾三次舍身出家,还鼓动朝士信 佛。为了跟反佛思想作斗争,他发动“形灭神不灭论争,动员朝臣、文士六十 二人参与笔战,驳范缜的神灭论。因而,由于皇室和广大文士的参加,使佛 教在南朝已经被看作一种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的思想工具了。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东海徐氏家族成员多熟“三玄”就容易理解了。他们 不但熟悉周易、老子和庄子等书,而且还擅长于在玄学中杂入佛理。 玄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清谈 ,谈玄之人长于在清谈中展现自己的玄学风度。 徐羡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南史记载徐羡之的宰相风度,其实就是推崇他 的玄远风度:“羡之起自布衣,又无术学,直以局度,一旦居廊庙,朝野推服, 咸谓有宰臣之望。沉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颇工弈棋,观戏常若未解,当世倍 以此推之。傅亮、蔡廓尝言徐公晓万事,安异同。 4 1 郑鲜之“尝与傅亮、谢晦 宴聚,亮、晦才学辩博,羡之风度详整,时然后言。郑鲜之叹日:观徐、傅言 论,不复以学问为长。堋4 2 因为徐羡之起自布衣,文化素养按理说不及文学家族 出身的傅亮,但是徐羡之的表现却毫不逊色,应该说这得益于他的擅长于谈玄。 徐湛之则与当时的僧人交往很频繁,南史徐湛之传载:“时有沙门释惠休善 属文,湛之与之甚厚。4 3 徐孝嗣是南齐宰相中的又一个玄学风流者,他“善趋步,闲容止,与太宰褚 渊相埒 。南齐书载王俭对徐孝嗣推崇备至,还赠给他一首诗:“方轨叔茂, 追清彦辅。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4 4 “叔茂 是东汉张畅的字,张畅“以清实 为称,无所党交 ,曾四迁尚书令。“彦辅 是西晋玄学名士乐广,可见,徐孝嗣 为王俭所重,认为他“必为宰相,依据的就是他的玄学风度。作为萧子良的文 友,徐孝嗣不遗余力地追随萧子良结交名僧,高僧传记载:“司徒文宣王、东 海徐孝嗣并挹敬风猷,屡请讲说。 高僧传还载他对高僧非常尊敬:“齐竟陵 1 李延寿南史卷十五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4 3 3 页 铊同上 帕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4 3 7 页 “萧子显南齐书卷四十四中华书局1 9 7 2 年第7 7 2 页 1 6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文宣王特深礼异,司空徐孝嗣亦崇其行解,奉以师敬。”4 5 他的这种礼敬, 也得到了回报,当徐孝嗣被杀时,“子绲逃窜避祸,顺身自营护,卒以见免”。 徐勉是一个大儒,但是据南史载,徐勉也精通佛教,“以孔、释二教殊 途同归,撰会林五十卷。4 6 他在戒子崧书中用释氏之教来告诫儿子, 他说:“且释氏之教,以财物谓之外命。”47 在他说来,如话家常。可见,佛学和 儒学一样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实,我们从王俭对他的赏识也 可以看出徐勉的玄学修为。祭酒王俭每次看见徐勉,常目送之,日:“此子非常 器也,”他还常“称勉有宰辅之量”。据梁书文学下谢几卿传载:“齐文 惠太子自临策试,谓祭酒王俭日:几卿本长玄理,今可以经义访之。8 从文 惠太子的言语中可以推知,王俭是长于玄理的,并且常常以玄理策试国子生。王 俭自比谢安,而他用人的标准是“应须如我辈人也。”4 9 所以,尽管徐勉留下来 的关于精通玄学的资料不多,我们从他为王俭所推崇和撰会林这两件事上, 不难看出他的玄学修为。 徐搞、徐陵、徐孝克及徐仪这一支也都崇尚佛教。徐摘父子既为萧纲幕僚文 人,自然也随萧纲崇信佛教。梁武帝因徐摘创作宫体文学而怒斥徐搞,在问了他 五经、历代史及百家杂说之后,“末论释教”。徐搞“商教纵横,应答如响”, 连高祖都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叹。萧衍精通佛教,尚且不能问住徐搞,可见徐搞对 佛教经论是非常熟悉的。徐陵深受父亲崇佛的影响,据载:“八岁属文,十三通 老、庄义。 “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之,宝志摩其顶, 日:天上石麒麟也。光宅慧云法师每嗟陵早就,谓之颜回。少而崇信释教, 经论多所精解。后主在东宫,令陵讲大品经,义学名僧自远云集。每讲筵商 教,四座莫能与抗。目有青睛,时人以为聪慧之相也。5 0 徐陵虽精通佛学,但 他对名僧大德礼敬尤勤。对智顿大师,“仆射徐陵,德优名重,梦其先门日:禅 师是吾宿世宗范,汝宜一心事之。既奉冥训,资敬尽节,参不失时序,拜不避 泥水,若蒙书疏,则洗手烧香,冠带三礼,屏气开封,对文伏读,句旬称诺。若 慧皎高僧传中华书局1 9 9 2 年第1 5 2 1 页 李延寿南史卷六十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1 4 7 8 页 同上 姚思廉梁书卷三十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4 5 2 页 萧子显南齐书卷三十四中华书局1 9 7 3 年第6 1 5 页 李延寿南史卷六十二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1 5 2 6 页 1 7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非微妙至德,岂使当世文雄屈意如此耶? ”当“臣少主顾问群臣:释门谁为 名胜? 徐陵对日:瓦官禅师( 智颧) ,德迈风霜,禅鉴渊海。昔远游京邑,群 贤所宗,今高步天台,法云东霭 5 2 。可惜,徐陵的佛学著述今多已不存,异 文类聚收录了不少他写的有关寺院的碑铭,现存的徐陵著述中能反映其佛教思 想的只有几篇。徐陵之弟徐孝克也是一个笃信佛教之人。他“为梁周易生 5 3 ,笃信佛教,精通经义,道俗受业者甚众。他还曾经剃发为僧,死时“正坐念 佛 。他能谈玄理,“与诸僧讨论释典,遂通三论 。而且他办私学时“旦 讲佛经,晚讲礼传 5 4 ,可见,徐孝克是一个佛教大师。徐陵之子徐仪则是 以玄学起家的:他“以周易生举高第为秘书郎 5 5 。而且,他的人生态度也 深受佛家思想影响,他崇尚隐逸,于“开皇九年,隐于钱塘之赭山 。5 6 综上所述,东海徐氏家族在对家族子弟进行儒学教育的同时,也没有放松过 玄学和佛经的学习和熏陶。 第二节留心政事 子夏曾经说过“学而优则仕 ,他的这一主张成为了后代读书人无二的价值 取向,因而留心政事也就成为了东海徐氏的家学门风。这- 1 7 风主要表现为三个 方面。 一、积极仕进:五相 南北朝时期由于受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的交互影响, 职官制度常处于变迁之中。为加强皇权,朝廷将宰相职权分数人掌管,各执一环, 并逐渐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三省制的雏形。此时的宰相无定称、无定 职、无定员。这一时代环境无疑为东海徐氏家族成员的仕进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此时,门下省权力膨胀,侍中日重,亲近宫闱,与尚书令、尚书仆射和中书监、 中书令并驾齐驱,时称“三省长官”,同处宰相之位。在六朝的不同时期相当于 宰相职务的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录尚书事等。如历 灌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正大藏经 卷五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3 年 同上 李延寿南史卷六十二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5 2 7 页 同上 李延寿南史卷六十二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5 2 6 页 同上 1 8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代职官表二“宋齐梁陈条”按语中有“侍中称为宰相”之说。东海徐氏家族中 文学成就较高的十多人中,任过宰相职位的就有五人之多:徐羡之任武帝时尚书 仆射,与谢晦、傅亮同处宰相之位;徐湛之则是刘宋文帝时的尚书仆射;徐孝嗣 是南齐明帝时的尚书令、中书监;徐勉时南朝梁武帝时尚书仆射;徐陵做过南朝 陈宣帝时的尚书左仆射,他于宣帝太建元年任尚书右仆射兼侍中,后改尚书左仆 射,太建七年罢相,勉侍中、仆射。太建十三年,徐陵再次拜相,任中书监,领 太子詹事兼侍中。 二、颇有政绩 徐氏家族的成员既是懂得抓住机遇的人,同时也是能干实事的人,这一点的 具体表现就是:他们在任职期间都颇有政绩。宰相徐湛之“善政俱肃,威惠并行”。 5 7 另一宰相徐勉也非常勤勉:“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宅。 每还,群犬惊吠。”5 8 他在朝廷为官时,不仅“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 称职”,而且有很高的威信:“时每有议定,勉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咸取则 焉。”5 9 徐搞“为政清静,教人礼仪,劝课农桑,期月风俗便改”。6 0 徐搞虽然是 “宫体诗 的代表诗人,其诗语言绮丽,格调纤弱,但是,他的为人却与为文相 反。“及侯景攻陷台城,时简文居永福省。贼众奔入,侍卫走散,莫有存者。搞 独侍立不动,徐谓景日:侯公当以礼见,何得如此。凶威遂折,侯景乃拜。由 是常惮摘。 6 1 史书中的徐搞是一个典型的忠臣形象,侯景之乱后,“简文被闭, 搞不获朝拜,因感气疾而卒 。6 2 萧统曾鲜明地主张“文不如其人”,他认为“立 身则须谨慎,为文且须放荡”,这一主张的可行性在徐搞身上得到了证实。徐搞 之子徐陵的仕宦经历则复杂得多,但是,他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其父徐搞的为 官之道。史书中有这样一件逸事:“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权倾朝野。 直兵鲍僧教假王威风,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陵乃奏弹之。文帝见陵服章严肃, 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状,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文帝,流汗失色, 陵遣殿中郎引王下殿,自是朝廷肃然自是众咸服焉,时论比之毛玢。”6 3 不 李延寿 南史卷十五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4 3 6 页 姚思廉 梁书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3 7 7 页 姚思廉 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3 7 7 页 南朝东海徐氏文学研究 高祖甚加恩礼,使管书记 。7 1 徐勉行事非常谨慎,他知道时局并不太平,稍有 不慎,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禁省中事,未尝漏泄,每有表奏,则焚藁草”。 7 2 这其实也是他善于审时夺势,没有如徐羡之、徐湛之等为皇室所杀的一个重要 原因。徐孝嗣“在郡有能名明帝谋废郁林,遣左右莫智明以告孝嗣明帝 入殿,孝嗣戎服随后。郁林既死,明帝须太后令,孝嗣于袖中出而奏之,帝大悦”。 7 3 由以上可见,东海徐氏家族成员都善于抓住关键时机,赢得帝王的好感, 进一步提高自己和家族的地位。从这一点来说,这个家族实际上是一个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