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东北电视艺术的地域化特色研究.pdf_第1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东北电视艺术的地域化特色研究.pdf_第2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东北电视艺术的地域化特色研究.pdf_第3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东北电视艺术的地域化特色研究.pdf_第4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东北电视艺术的地域化特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1 _ 。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缈! :彤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i l n 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l l t j l 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 1 1 - :, 1 7 1 范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趑 日 期:槲膨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摘要 近几年来,东北电视艺术形式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的速度红遍祖国 的大江南北,深受全国的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从电视剧刘老根第一部在央 视的首播到乡村爱情第三部的全国热播,短短十年间,东北电视以一种独特 的艺术魅力深深的感染着每位电视观众。这些电视作品以东北的地域文化为创作 背景,以为东北人的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运用真实的东北语言来刻画生动的东 北人物形象。而电视作品中的成功人物形象便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真实人物的原 型。 本文论述了,东北电视艺术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和东北地域文 化的背景乃至东北人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东北独特的地理位置、严峻的自然特 征、被殖民的历史因素等都使东北人形成倔强、豪爽、奔放、幽默的性格特征。 而这些特征集中到创作者身上再体现到艺术创作上,就形成了以二人转以及其随 后的衍生东北电视艺术。而东北电视艺术之所以会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除了上 述原因外还和这种艺术的本身的文化定位和美学特征是分不开的。东北电视艺术 以大众普遍接受心理为依据的创作基础,获得了艺术创作上的社会价值和精神意 义。 在“东北风”刮遍全国的今天,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其发展中的消极因素 和局限性,要使东北电视艺术成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电视艺术形式,我们在深度 剖析这门艺术,同时更要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提升东北电视艺术 的内在品格又要深度挖掘这门艺术的弊病。使东北电视艺术融会贯通达到真正意 义上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东北电视艺术;地域文化;东北文化 a b s t r a c t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t h en o r t h e a s tt e l e v i s i o na r tf o r mi ss op o p u l a rw i t ht h ep o t e n t i a l s p e e do f as i n g l es p a r kc a l ls t a r tap r a i r i ef i r e ”a r o u n dt h em o t h e r l a n d ,l o v e db yt h e c o u n t r y sv a s ta u d i e n c ed e e p l y f r o mt h et v s e r i e s ”l i ul a o g e n ”f i r s tb r o a d c a s ti nt h e c c t vt ot h e v i l l a g eo fl o v e l i i ”h o tb r o a d c a s t i n g ,j u s tad e c a d e ,t h en o r t h e a s t t e l e v i s i o ni nau n i q u ea r t i s t i cc h a r mo fd e e pi n f e c t i o n 、 ,i me a c ha u d i e n c e t h et v w o r k s 、析t l l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n o r t h e a s tl o c a lc u l t u r e 。t h ec r e a t i v em a t e r i a lo ft h e n o r t h e a s tp e o p l e sr e a ll i f ei n t oa r t a n dd e s c r i b et h er e a ln o r t h e a s tv i v i dc h a r a c t e r s w i t hu s i n gt h en o r t h e a s tl a n g u a g e t h es u c c e s s f u lp e o p l ei nt h et e l e v i s i o nw o r k sc a n b ef o u n di nr e a l1 i f e t h i sp a p e ra r g u e st h a tt h en o r t h e a s ta c a d e m yo ft e l e v i s i o na r t sw a sa b l et o p r o d u c es u c hl a r g ee f f e c t s i si n s e p a r a b l e 、析也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n o r t h e a s t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e v e nh a b i t so fn o r t h e a s tp e o p l e n o r t h e a s td i s t i n c t i v eg e o g r a p h i c a ll o c a t i o n , c r i t i c a ln a t u r a lf e a t u r e s ,c o l o n i z e dh i s t o r i c a lf a c t o r sm a d et h ep e o p l et of o r mt h e n o r t h e a s ts t u b b o r n ,f o r t h r i g h t ,b o l d ,h u m o r o u sp e r s o n a l i t yt r a i t s t h e s ef e a t u r e sf o c u s o nt h er e c r e a t o r sw h oe m b o d yt h e s ef a c t o r so nt h e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a g a i n ,i th a s f o r m e d “e rr e nz h u a n a n di t sf o l l o w i n gd e r i v a t i v en o r t h e a s ta c a d e m yo ft e l e v i s i o n a r t s t h er e a s o nw h yt h en o r t h e a s ta c a d e m yo ft e l e v i s i o na r t sa r ew e l lr e c e i v e db y t h ea u d i e n c ea d d i t i o nt ot h ea b o v er e a s o n sa n da l s oa r ei n s e p a r a b l ew i t ht h ea r to f t h e i ro w nc u l t u r a l p o s i t i o n a n dt h ea e s t h e t i cf e a t u r e s n o r t h e a s ta c a d e m yo f t e l e v i s i o na r t sr e c e i v e dt h es o c i a lv a l u eo f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a n ds p i r i t u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b a s i co na c c e p t i n gp s y c h o l o g ya n dg e n e r a l l yb yt h ea u d i e n c e t o d a yw i t ht h e ”n o r t h e a s tw i n d ”b l o w i n ga l lo v e rt h ec o u n t r y , w em u s tc l e a r l y f i n do u tt h en e g a t i v ef a c t o r sa n dl i m i t a t i o n si n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 ,t om a k et h en o r t h e a s t a c a d e m yo ft e l e v i s i o na r t st ob e c o m ea nt h et e l e v i s i o n a r tf o r mw i t he n d u r i n g v i t a l i t y , w ea n a l y z et h i sa r td e e p l y ,b u ta l s oa v o i dw e a k n e s s e s n o to n l yt oe n h a n c e t h ei n t r i n s i c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n o r t h e a s ta c a d e m yo ft e l e v i s i o na r t sa n da l s oh o l l o w o u ti t ss h o r t c o m i n g sd e e p l y 1 e tt h en o r t h e a s ta c a d e m yo ft e l e v i s i o na r t sd i g e s tt o r e a c ht o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a n dh e a l t h yd e v e l o p m e n tw i t ht h er e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k e yw o r d s :n o r t h e a s ta c a d e m yo f t e l e v i s i o na r t s ;l o c a lc u l t u r e ;n o r t h e a s tc u l t u r e i l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 i 目录一i v 弓i言“li亩”“”“。l 第一章东北地域文化形成以及东北人的性格特征3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给东北地域文化的形成创造了先天条件3 二、历史传承的民族融合和新中国体制改革后的东北地域文化3 三、杂糅地域文化塑造了东北人多元的性格4 第二章东北电视艺术是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人性格特征的结晶6 一、东北电视艺术的摇篮东北二人转o oe oho bo o 6 ( 一) 东北二人转的起源、发展和繁荣6 ( 二) 东北二人转的艺术生命力和辐射力7 ( 三) 东北二人转的未来发展之路8 二、东北电视艺术发展东北电视小品9 ( 一) 以东北典型的人物性格特点塑造来塑造人物形象9 ( 二) 生动鲜活的语言浓缩了东北的语言精华1 0 ( 三) 平民化故事反映深刻问题1 0 ( 四) 主人公映射主创人员的共同经历 l l ( 五) 东北二人转艺术的表演形式奠定了东北喜剧小品的基础l l 三、东北电视艺术的繁荣东北电视剧1 3 ( 一) 自然、生动、纯朴、富于魅力的原生态语言使其制胜的法宝1 3 ( 二) 形象、鲜活、典型、充满喜剧效果的人物形象让观众过目不忘1 4 第三章东北电视艺术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定位1 7 一、东北电视艺术的美学特征1 7 二、东北电视艺术的文化定位1 8 第四章对东北电视艺术的反思与创新2 0 一、东北地域文化的自身弊端 2 0 二、东北电视艺术展现蓬勃发展之路2 0 三、东北电视文化的缺点和弊端2 0 结语2 2 参考文献2 3 后记2 5 i i i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东北大地虽独占一域但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的广袤领土特殊的一部分,而且是具有 鲜明特色的一方水土,在这片黑色的土地上生活着性格豪放、处事大方、语言幽默的东 北人。东北人在经过了历史的变更、殖民的入侵、民族的融合、体制的改革后最终形成 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近年来,我国电视文化市场的日趋成熟,电视事业也蓬勃发展,其中典型代表便是 具有浓厚地域特色东北电视艺术形式异军突起,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 刮起了一股“东北风 。这其中以赵本山、范伟、小沈阳等为人物代表的东北题材的电 视小品火爆荧屏,成为每年从央视到卫视的各类大型联欢晚会必不可少的“压轴大戏 , 尤其是赵本山的央视春晚小品已经和“吃饺子 、“放鞭炮”一样成为老百姓不可缺少的 年俗。 进入2 1 世纪,一系列表现东北地区独特生活面貌的电视剧作品在全国产生了轰动 效应,例如:刘老根系列、马大帅系列、圣水湖畔、希望的田野、美丽的 田野、种啥得啥、都市外乡人、插树岭、乡村爱情系列、闯关东、东北 一家人老大的幸福等东北题材电视剧热播,在全国刮起了强烈的“东北风 。东北 题材电视剧的热播展现了独具特色的黑土地文化,鲜明地反映出在当代东北文化传播的 现状。使得曾经一度只在田间地头演出、难登大雅之堂的二人转成为深受全国广大电视 观众喜爱的、雅俗共赏的、且任何艺术取代不了的艺术形式,一股东北飓风席卷全国。 同时,又不乏如圣水湖畔、插树龄、美丽的田野等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题主旋律电视作品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著名社会学专家邴正教授分析东北文化现象时认为,“随 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人 们需要一种精神上的放松,需要有一种轻松、健康的电视节目作为消遣。而东北这些来 自民间,内容幽默欢快的电视节目恰恰迎合了人们放松的需求。东北的电视剧、小品、 歌曲都体现了东北的民俗民风,和东北人直率豪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所表现的民 间形式不深奥,让大众容易接受。到底东北电视艺术文化对中国的大众是否有益? 这种 文化的定位、核心是什么? 这种文化究竟能持续多长时间? 这正是笔者需要研究的。 笔者认为,这些具有东北文化特征的电视小品和电视剧的火爆荧屏,是经过东北艺 术家群体长期探索、挖掘和总结背后更为广泛的东北人性格资源的文化现象,而并非以 赵本山、范伟等为主要创作团队和表演队伍出现的一种偶然现象,这种电视艺术的形成 应该是东北文化和东北人性格的结晶。欣赏东北电视艺术的背后更应该欣赏的是东北人 的性格特征和语言魅力。 东北电视艺术是以东北独有的乡土文化来演绎家乡故事的艺术形式。而这种原生态 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艺术形式以其真实、自然、幽默的特征就成为“东北二人转”、“东北电视小品 、“东 北电视剧”形成的核心资源和明显特点。基本上剧本中的人物和桥段都实有其人其事。 东北电视艺术是东北文化、东北风情的一面镜子,是东北生活的真实写照。但东北农村 电视剧的发展并不完全代表东北文化,只是东北电视文化的一部分,是熟悉东北历史和 文化的开始,是艺术创作的幽默源泉。 当下正值东北电视艺术繁荣昌盛的发展时期。而作为身植东北黑土的广播电视学习 者和未来的工作者,在对家乡的文化传遍全国产生深切自豪感的同时,也产生了深入地 探究东北电视文化的浓厚兴趣。我们有义务更有能力将这种最质朴,最纯真,最宝贵的 文化元素总结起来,不断的积累,经过在艺术和技术的再加工下使得其更加具有艺术魅 力,更加贴近真实生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东北电视艺术发扬光大的同时更好的 服务于广大受众。 化的共生,使东北地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包容性、开放性。从1 9 世纪到2 0 世纪初,日 俄侵占了东北,从建筑、语言到饮食习惯,对东北地区有一定影响。东北地域文化的大 多受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条件、政治制度等几种因素的影响。 特定的地域文化与历史传统形成了一方的特色文化。地域特色是地域文化产生的摇 篮,文化是地域中的文化,地域是文化中的地域,文化是地域的灵魂,地域是文化的乳 汁,也就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东北文化是原生态俗文化,有一种很土很野性的美。可 以说,是东北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因素和政治制度等逼生了属于东北特有的文化, 它在产生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了一种充满关东风情和人文特色的地域文化,而这 些原生态的印迹都深深的烙在东北人的性格上,最终孕育成独特的东北性格文化。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给东北地域文化的形成创造了先天条件 东北作为一个地域概念,自有文字记载时起,她就作为一个特定地区载入典籍。东 北,古称辽东、关东、关外、满洲,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包括辽宁省、吉林省、 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北地处纬度高的寒温带,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冰冻期 较长,风雪交加,面对漫长的冬季,东北人不能外出劳作,在家猫冬的同时甚少和外界 接触,这样闲暇的时间便丰富了东北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于此便铸就了东北人幽默的语 言风格,二人转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古代东北以满族为主,大都以渔猎经济或游牧经济 为生,人人皆长于骑射,勇猛善战,勤于开疆拓土,故形成武强文弱的特点。在这种生 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就构筑了东北地区在文化观念上墨守陈规的思维方式、知足常乐 的生活态度、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重情轻法的人际关系,以及重日常经验、轻科学理 性的实践方式。 二、历史传承的民族融合和新中国体制改革后的东北地域文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历史传承的民族融合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我国东北历史上最早的民族有四个系列,即东胡、夫余、 肃慎和汉族。东北历史上的四个民族系列,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互相融合,有的逐渐融 合于其他民族之中,除夫余族南下朝鲜,形成目前的朝鲜民族外,发展到现在,在东北 地区,形成了以汉族、东胡族系的蒙古族、肃慎族系的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新格局。上个 世纪初,大批关内人移民东北,这些移民将自身的生活习惯和关东人的性格特征相结合, 最终形成了东北人原始的善良、热情、真诚、幽默的性格特征和极具活力的语言特征。 而这些性格特征最终促成东北电视艺术的鼻祖二人转的应运而生,成为最具代表黑 土文化的艺术形式。 近代中国,邻国列强日本和沙俄入侵我国东北,长达几十年的殖民文化深深的奴隶 着东北人们,在殖民文化的影响下东北人乃至东北文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抵制列 强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很多东北人占山为王,与世隔绝,远离当时盛行的中原文化,给 人一种荒山野岭般边睡文化的感觉,一些杀人越货、投机冒险、占山为王屡见不鲜,而 连年的战乱,数以万计的关内人入关后流入东北,和当地的东北人生活劳作,长时间两 种文化融会贯通,从而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些新的文化形式。 ( - - ) 新中国体制的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出于总体战略考虑,将东北定位为中国工业发展重点和基地, 本身东北的轻工业、重工业和农业的基础比较好,不但资源丰富而且交通发达,发展条 件很好,因此东北在国家的指引下随即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计划经济体制。于是在新中国 新政策的引导下由于较早地接受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锻炼的东北人便成为中国工人阶级 的典型代表,蕴涵着黑土地文化的“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 随时代不断衍生发扬,既 镶嵌着东北黑土地特有的历史人文、地理风貌、风土人情的气息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 的精神文化面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深远的东北文化蕴涵了以东北人特征为 核心的伟大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催熟了东北电视艺术。 但在新的体制下东北人的缺点也逐渐显露出来如缺乏竞争性、自主性,办事墨守成 规,循规蹈矩,一切服从国家,一切依赖国家,听命政府的“等、靠、要 的思维定势, 严重地束缚了东北人和东北经济的发展。使得目前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与东北地域文化的 冲突、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冲突,这也东北电视文化目 前与国际国内先进的电视文化脱轨的重要原因。 三、杂糅的地域文化塑造了东北人多元的性格 东北是众多少数民族的集散地,通过民族融合、政策移民和殖民侵略使原本 开拓、豁达、坚韧、开放的东北性格又蒙上了一层多元化色彩,使传统的儒家文化和中 原文化以及后来的殖民文化融为一体。近代殖民地的奴化教育,培养了东北文化中的一 种奴性性格。而儒家文化却造成东北人讲面子、目光短浅、爱慕虚荣、盲目白大与做事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一。 浮躁的性格弱点。综观东北地域文化所包含错综复杂的因素,这其中既继承了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许多优点,也存在一些先天的缺点和不足。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东北电视艺术是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人性格特征的 结晶 东北地域文化具有根源性和表层性的特征,正因为具有这两特征特征,所以地域文 化的具体特征体现到社会结构、民情习俗、生存状态、文化形态、人文精神等诸多方面。 其中,作为文化样式或文化形态之一的东北电视文化就蕴涵和承载着东北地域文化的某 些本质特征。 东北电视艺术在独特地位得以发展离不开自古以来形成的东北风情、东北文化、东 北民俗。东北电视艺术文化的艺术魅力背后是根深蒂固的东北地域文化和东北人性格内 涵。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是任何一个光鲜的演员所造就的,在这背后是一大批创作家 和艺术家多年对民俗和生活的沉淀和感悟凝练出来的艺术文化样式。从脱胎换骨的二人 转再到深受观众喜爱的东北电视小品再到风靡全国的东北电视剧,东北电视文化基本上 都包含着东北地域文化的原生态元素,要么演员表演豁达富有张力、个性鲜明,要么故 事情节真实的意味深长,要么语言诙谐幽默、可爱、活泼生动。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发展 过程中汇集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演员,不论是在二人转舞台上还是在小品的情景当中, 他们都鲜活的刻画了一个个生动的角色,他们的演出纯真、质朴、贴近百姓生活,深得 东北乃至全国电视观众的青睐。电视剧刘老根二三部、圣水湖畔、马大帅 一二部乡村爱情三部曲的主角全是清一色的东北二人转、东北小品演员,他们在接 触电视剧前虽在地方是小有名气的而演员,但拍电视剧对他们来讲还是第一回,在舞台 上摸爬滚打过的这些演员不但有一定的表演基础,而且出演东北百姓的角色时又不失乡 土气息。这些原生态的演员所表演的就是东北人人物形象的真实展示,贯通故事情节后 便是东北原貌的真实再现。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体现的淋漓尽致。本色的演员表演、浓 郁的黑土气息、精巧的情节设置、鲜活的生活语言,使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充满了亲切 “人情味”,使观众或回忆或共鸣,引人入胜。 一、东北电视艺术的摇篮东北二人转 经历3 0 0 多年历史的东北二人转本身就是一座丰富的艺术,这门艺术穿红着 绿,嬉笑怒骂,高腔亮嗓,大起大落,铺排渲染,见棱见角的道着民间痛痒。词曲质朴 直白,大人孩子都能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二人转焕发出新的艺术青春。尤其是最近几 年来,全国范围内更刮起了一股“二人转飓风”。二人转艺术不仅走遍了大江南北,而 且逐渐的走进每个人的心中,现在又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在国外进行演出,二人转之所以 如此,是因为二人转本身就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而这种艺术魅力也自然辐射到其他许 多艺术形式,体现最明显的就是东北电视艺术。 ( 一) 东北二人转的起源、发展和繁荣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 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 连唱带跳的表演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 讲板头,东要棒 的谚语。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转。二 人转的根,扎在东北农民的心里。有的农民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今天,不 但在东北的广大农村和城镇中流传着,在河北、内蒙的部分地区,也有二人转的演出活 动。它产生并盛行于东北,受到东北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喜爱。有说有唱、载歌载 舞、生动活泼的走唱类曲艺形式,迄今大约己有三百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二人转真 正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并被观众认可,与电视这种传播手段是分不开的。早在二十年前 吉林电视台就创办知名栏目农村俱乐部,将二人转从舞台搬到屏幕上,广大电视观 众足不出户就能在家欣赏到名家名段,而这些所谓的名家名段正在电视的作用下出名 的。至今该台仍保留类似文艺节目乡村戏苑且收视一路飘红。提n - - 人转不得不说 的人就是赵本山,是赵本山将二人转带到了现在的繁荣时期,他把二人转从田间地头挪 到了城市大雅之堂,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七家专业化的二人转剧场刘老根大舞台, 而且场场爆满有时甚至一票难求,使二人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从艺术方面研究,二人转是东北文化产生的最早曲艺形式,是东北喜剧小品的母体。 中国小品王赵本山是唱二人转出身,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二人转是我创作中不可 或缺的源泉”。他也曾形象的说:“二人转是我的妈,黑土地是他爹,我的小品与二人转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此可见二人转在东北电视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 用。 ( 二) 东北二人转的艺术生命力和辐射力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 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单 、“双”、“群”、“戏四类。“单”:指“单出头, 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双 :指“双 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群”: 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戏:指“拉场戏”。 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以往二人转都是一部戏灌到底,但现在很少能 见到一出完整的二人转剧目。即便是最出彩的部分,一般唱段也不超过2 0 分钟,更多 的是唱二人转的“折子戏,挑精彩的部分唱上一段,然后去表演其它东西。说、唱、 扮、舞、绝二人转的五大样式可以让观众现场“点播 。演员在台上演唱或说口,经常 无拘无束,很随意地和观众交流互动。演员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伸手向观众要一瓶水, 点一支烟,拿个水果:甚至把台下的观众请到舞台上,根据特定剧情配合演员的演出。 另外,演员在演同一个节目时也多有变化,根据现场观众的情绪,把握社会上的热点话 题,随时随地在节目中删减或丰富内容,让观众常看常新,总有新包袱抖落出来,使观 众开怀大笑。赵本山认为,二人转的发展,这些年来谁也没给它定个口号,让它怎么 演,它是观众培养出来的,随着观众的感觉走到今天,形成现在这种风格的二人转。二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转还会按市场的需要和观众的选择,不断地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不能离二人转传统 过远,离观众的生活过远。而东北电视艺术之所以有今天的艺术成就这和二人转是分不 开的,由二人转衍生东北电视小品,再由电视小品扩大到东北电视剧。这些统属于东北 文化的不同样式却有着共同的艺术特征,生动、真实、幽默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东北二人转有迷人的艺术魅力,而这种艺术魅力也自然辐射到其他许多艺术形式, 其中影响最大是电视电影艺术。目前我们打开电视机观看东北三家卫视,和二人转相关 的电视综艺节目屡见不鲜。辽宁电视台的明星转起来,黑龙江电视台的本山快乐 营,吉林电视台的关东大舞台等电视综艺节目都是以二人转为创作蓝本。可见二 人转对电视的辐射力相对较比强大。而辐射最为强烈的是具有东北风情的电视剧,曾在 央视首播和各大卫视反复重播的电视剧刘老根系列、马大帅系列、圣水湖畔、 希望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种啥得啥、都市外乡人、插树岭、乡村爱情 系列、闯关东、东北一家人老大的幸福等。在这些经典的电视剧使用了大量的 二人转演员,其中也演唱了二人转经典曲目,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由此,一大批 二人转演员也成为被大众所知的影视明星,除赵木山本人外,还有高秀敏、范伟、小沈 阳、阎学晶等举不胜数。可以说,一方面是二人转成就了电视剧,另一方面电视剧也成 就了转活了二人转演员。 东北二人转对电影艺术也有强大的辐射力。刘子成的电影文学剧原野上的马车 就以东北二人转演员“大蓬车的演艺生涯为题材,其中有许多二人转名段。赵本山也 先后出演过不少知名电影,如:幸福时光落叶归根。而忙于奥运会开幕著名导演 张艺谋奥运闭幕后的新片三枪拍案惊奇中御用人气超高的二人转演员小沈阳等,借 用二人转的飓风来抢票房。而最近赵本山本人也表示要拍二人转题材的电影,深受广大 媒体的关注。 二人转历来褒贬不一,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俗而又俗的风格特色。的确二人转有不 少内容是打情骂俏,满口浑语,让人听得耳红而热又禁不住心跳的语言。但并不能代表 二人转的全部,据此赵木山率先提出了“绿色二人转的新概念,可以说二人转转进电 影电视圈不难,转遍全国转出世界也不难,难的是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影响观众的问题。 这给我们的警示。 ( 三) 东北二人转的未来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后,东北二人转的曲牌不断推陈出新,剧情内容也与时俱进,伴奏乐器 也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场鼓、拔、锣。同时也运用了电子琴等西洋乐器。在 演出形式和表演手法也有很大改变,从传统剧目到现在喜剧小品,从而确定以后的表演 方向,即符合观众口味,观众喜欢啥他们就表演啥。在东北很多大型的二人转剧场甚至 投资上百万引进l e d 液晶大屏幕,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新时期以来涌出了许多脍 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如王二姐思夫、二大妈探病、水漫蓝桥、西厢记、包公 断后、张郎休妻、包公赔情、双比武、等,而且是老戏新唱,九腔十八调不变, 变的是唱的政治实事,唱的是社会热点。所以很多东北二人转作品久演不衰,并正在发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扬光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东北有句俗语常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曾被认为“土得掉渣的东北二人转如今日渐火爆,己登上大雅之堂。探究二人转之所 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原因是她来自乡土,植根于东北普通民众之间,表演特点最能体现东 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在二人转的未来之路上只要与时俱进,不脱离观众,不断 的推陈出新满足日益变化的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道路还是相对光明。 二、东北电视艺术发展东北电视小品 小品属于戏剧艺术范畴,是戏n d , 品”的简称。最早是演艺界考试学员艺术素质 和基本功的面试项目,一般由录取单位老师现场出题,应试者当场表演。1 9 8 3 年,中央 戏剧学院表演系8 0 班的一个观察生活练习买花生仁的姑娘,作为一个戏剧小品被搬 上了春节联欢晚会,岳红、高倩、丛珊、曹力诸明星们朴实的表演,诙谐幽默的风格赢 得了观众、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从此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有了一个新的艺术形 式“小品”。当时南派小品比较盛行,平民化艺术样式,素材丰富。而本世纪初由上海 滑稽戏衍生而来的“海派清口深受当地人的欢迎,代表人物周立波以说口模仿表演的 艺术形式演绎实事热点,开创了南方小品的新样式。和南派小品齐头并进的就是京津地 区的小品,这种小品起源于化装相声,语言生动,诙谐幽默、包袱密集,舞台表演幅度 小。有传统相声作为根基,所以深受百姓欢迎。后来居上的就是东北的喜剧小品,上个 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十三香、麻将豆腐、对缝和相亲、 我想有个家,同时涌现了像潘长江、巩汉林、赵本山等深受观众喜爱的演员。随后 的赵本山分别和高秀敏、范伟、宋丹丹、小沈阳等合作昨天今天明天、卖拐、 卖车、送水工、功夫、不差钱、捐助等一系列浓郁东北特色的作品,一连 十几年都是观众最喜爱的语言类节目,成为当之无愧的小品王。十几年来,在全国独领 风骚,甚至年年的春节晚会是否有精彩的让人开怀大笑的小品,已经成为了衡量晚会是 否成功的重要的标准,渐渐地和吃饺子、放鞭炮一样成为老百姓不可缺少的年俗。可以 说以赵本山为代表东北喜剧小品是个奇迹,但其实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因为有着三百 多年历史的二人转为东北喜剧小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东北喜 剧小品是东北二人转和东北电视剧的过渡,它的出现是东北电视艺术的得以发展的催化 剂,是它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东北文化、产生了对东北文化的兴趣乃至现在对东北文化的 喜爱与追捧。东北电视喜剧小品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一下几点。 ( 一) 以东北典型的人物性格特点塑造来塑造人物形象 东北特有的地域文化决定了东北人豁达、宽厚、质朴的性格特征,而这种性格特征 恰恰是东北电视喜剧小品创作的重点,这在赵本山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小品里得到了 尤其体现。赵本山活灵活现的刻画出一个又一个典型的小人物形象,不管是讽刺的还是 歌颂的,我们都会觉得生动形象、亲切自然,仿佛这些人物形象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其 实这些人物都是创作者从东北广大人民群众身上提炼出来的,甚至现实生活中确有其 人,只是经过艺术手法加工后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白云黑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土刚进录制现场非常紧张,一系列的怯口表演非常生动形象。当崔永元说“谈话就是唠 嗑,就是冬天时候你们东北坐炕上唠嗑,不用紧张”。这时赵本山扮演的黑土把鞋就脱 下来了,盘腿坐在椅子上宋丹丹立刻阻止他说;“放你放松精神你放松脚干啥啊,汗脚, 穿上 。短短的几分钟之内赵本山把这种农民性格刻画得非常逼真形象。还有在小酒 老乐中塑造的怕媳妇儿“大豆腐形象,被媳妇儿关在门外候又阴阳怪气的装作女邻 居声音糊弄媳妇儿充分体现的东北男人诙谐的调皮劲儿,其实这就是中幽默。 ( 二) 生动鲜活的语言浓缩了东北的语言精华 小品其实就是戏剧的浓缩,但并不是用一个事件、或简单的语言堆砌起来的而是把 戏剧最精彩的部分展示给观众,将戏剧浓缩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来展现完整的情节,利 用鲜活的语言、动作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小品看似短小但要求干练,要在短时间内让 人们看到舞台上角色的基本性格,十几分钟内展示故事的矛盾冲突,通过表演让观众从 中受到启迪,产生共鸣,所以创作起来非常艰难。 而在小品剧本创作上,主要考虑观众接受的可能性,艺术既要取之于民又要娱乐于 民,于是创作者在创作时便在人民群众生活中提取鲜活的语言,再进行艺术化加工,使 这种所提炼出来的精炼语言更具穿透力和传播性,同时又能创造出强烈的艺术效果。像 相亲中的“我叫不紧张 ,卖拐里的“走两步”、“要啥自行车啊? 、“脑袋大脖 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过河中“浓缩的都是精品 。赵本山以前说的“可是, 但是,可但是”,虽然看似是废话,但这就是从东北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再加上丰 富的表情就体现出幽默的风格。2 0 0 9 年的春节过后,大街小巷便流行了小品不差钱 的经典台词“这个真没有”等。每年的春晚过后都会有几句“脍炙人口的小品语言 在 社会广为流传,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谈资。鲁迅先生曾说过,名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名 言,往往有些名言出于野老村夫之口。所以,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吸收生活 中的鲜活生动的语言,小品表演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赵本山为了保持语言上的鲜 活特点也经常回到老家和乡亲们接触交流。包括他的许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 都是他在周围相亲的身上提炼出来的。 ( 三) 平民化故事反映深刻问题 一个成功的小品它的承载的东西不可能太重,但还要追求哲理性、深刻性,并反映 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或重大主题。像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反映了现今广大人民群 众生活上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对往事的追忆,从而增添了今天的幸福感觉,更为面向 明天充满了信心。小品红高粱模特队表现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 农民富了,自己成立了一个模特队进京演出,还找教练辅导。小品心病揭露了当今 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人们在金钱面前的不同抉择。这都是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作品。另 有的小品则重在批判社会现实,旨在和观众产生共鸣。小品牛大叔提干揭露了农村 基层干部公款吃喝的浪费现象,策划讽刺了当今媒体到处猎奇,不实事求是的工作 态度,卖拐系列则讽刺了无所不能忽悠的江湖骗子。所以小品在语言创作和表演风 1 0 东:t l :v i l i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格上,一定要坚持写老百姓喜欢看的东西。春节晚会上的小品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高兴 起来,笑出声来,这也是一种社会功能。 ( 四) 主人公映射主创人员的共同经历 东北小品的创作和表演团队虽然“学院 气不浓,但有着共同的经历赵本山、崔凯、 何庆愧等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曲折的人生经历。崔凯是东北小品创始人,早年他在农村是 生产队长和普通的农村老百姓一样生产劳作,但不一样的是崔凯喜欢创作,他的戏剧作 品语言构思巧妙,手法不凡,语言通俗易懂有寓意深刻。二人转拉场戏摔三弦;小 品对缝、如此竞争、牛大叔提干、鹊桥会、过河等都是他的经典之作。从 农民到作家再到曲艺团团长、一直没停止过创作,对东北人的生活、性格特征捕抓的淋 漓尽致。何庆魁的艺术贡献是文人戏剧与民间戏剧的合流,因为文人戏剧更注重剧中人, 民间戏剧更注重剧外人,何庆魁就是将二者合二为一。这是他艺术品格的又一体现。庆 魁虽然是农村人,但他只愿意做两件事:一是打鱼,二是写稿、投稿。每年,除了夏天 在松花江里打鱼换回一点钱外,何庆魁没有其它收入。在整个封江的冬天,庆魁在炕上 放一张小桌,不停地写稿,投稿,但年复一年,他写的稿子都如泥牛入海。何庆魁说: “我去过很多地方非常了解农民,搜集和积累了大量的劳动农民和生活的喜剧素材,写 他们的生活是我的强项”。他的作品卖拐、卖车等系列作品搭建了赵本山、范伟 和高秀敏在小品艺术上多年的铁三角关系。赵本山,6 岁时成为孤儿,开始跟盲人二叔 学艺。吹琐呐、拉二胡、打手玉子、抛手绢、唱小曲、哼小帽等样样精通,尤其是三弦| _ 功底尤为突出。苦难的童年和好学的精神成了赵本山一生的财富,为其日后的小品、演 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种封号如“小品王 “喜剧之王”等当之无愧。 东北喜剧小品中的主人公的命运大都以“善 终,从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也都是哀而 不怨、悲天悯人、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从正面碰触了人类永恒的主题真、善、美, 迎合了中国电视观众的欣赏习惯。拜年中的“老姑父 ,昨天、今天、明天中 的白云、黑土,早期小品相亲中的徐老蔫,牛大叔提干中的牛大叔。而小品钉 鞋中的黄宏扮演的鞋匠形象,却展示东北人性格中坚强、豁达的一面等。这些情节中 塑造的主人公基本是善良、勤劳的普通农民和城市平民形象。而这些形象在赵本山、崔 凯、何庆魁的经历中和生活上都能找到影子,所以今天他们能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是 与他们的东北情怀分和勤奋不开的。幽默是小品的灵魂,是主创人员身体的脉搏,是东 北小品艺术的根,东:i l k , j , 品为什么受欢迎,是因为她的幽默形式多种多样:肢体的幽默、 语言的幽默,表情的幽默,塑造的幽默形象深入人心,有些小品演员只要登台就会让观 众有想笑的欲望。久而久之观众就养成了一种习惯了东北小品演员的幽默。 ( 五) 东:1 1 :- - 人转艺术的表演形式奠定了东北喜剧小品的基础 说口是二人转演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北小品”则充分发挥了二人转说口的技 巧,增强了演出的幽默效果。每年的央视春晚,小品都是重头戏,是最受欢迎的,特别 是“东北小品 ,更是极大限度地满足了百姓的愿望,它能让人们畅快淋漓地大笑不止。 l 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奥妙在哪里? 只要你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很多东北笑星,总是巧妙地运用二人转的说 口,作为小品的“包袱”来吸引观众。例如赵本山,每次上场甩出的开场“包袱,多 是二人转的说口。在他的成名作相亲中,徐老蔫一上场就说了以下一段:“我儿子 净整这路事儿,让我这当爹的替他相媳妇儿,现在都啥年代了,我这当老人的还掺和啥 劲儿。像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把二人转的“说口艺术运用到了极致,如:白云:“俺 俩搞对象那前j l l l 巴,我就想送他件毛衣,那钱儿穷,没钱买;赶上呢我正好给生产队放 羊,我就发现那羊脱毛,我就往下拔羊毛。晚上回家昵,纺成毛线,白天一边织毛衣, 一边放羊,一边再拔羊毛。结果眼瞅着织着差俩袖了让生产队发现了,不但没收了毛衣, 还开批斗会批斗我,那钱几不是有个罪名叫 小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