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专业论文)完整人性塑造——音乐艺术教育对于提高人全面素质的价值.pdf_第1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完整人性塑造——音乐艺术教育对于提高人全面素质的价值.pdf_第2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完整人性塑造——音乐艺术教育对于提高人全面素质的价值.pdf_第3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完整人性塑造——音乐艺术教育对于提高人全面素质的价值.pdf_第4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完整人性塑造——音乐艺术教育对于提高人全面素质的价值.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教育,是人类文化延续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没有一种文化不是通过教育传承下 来和传播出去的。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一旦进入教育系统,就会以教育自身的规律将其整 归重组并将其系统化,因此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育之于社会,是具有其自身独 立自行的,它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并修f 文明的发展方向,传递人类文化精髓,培 养人的独立人格与创造精神,将社会与文明引入富于人性化的、符合自然平衡规律的发 展轨道。 音乐艺术教育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是提高人全面素质的必由之路。音乐教育在德 智体美劳教育中的地位,强调了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独特作用。改革中要确立以人 为本的思想理念。把音乐教育改革作为提高音乐素质修养的有效手段。音乐艺术教育通 过创造协调平衡的文化生态状态,在美育,智育,德育或体育等方面的发挥了独特效应, 丰富人的情感体验,提升人的道德修养,促进入的个性发展,是一个符合科学逻辑的客 观规律。 关键词音乐艺术教育;全面素质教育;音乐教育的功能;审美;完美人格塑造 文化生态平衡;协调发展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e d n c a t i o ni sam o s te f f i c i e n tw a yt od e s c e n dh u m a nc u l t u r e a n dt h e r ei sn o tac u l t u r e w h i c hi sn o tp a s s e dd o w na n dt r a n s f e r r e dt h r o u g he d u c a t i o n o n c ee n t e r i n gi n t ot h e e d u c a t i o n a ls y s t e m ,a n yc u l t u r a lf o r mw o u l dd a j u s ta n dr e c o n s t r u c ti t so w d r u l e sa n d s y s t e m i z ei t s o e d u c a t i o ns t a n d sa l li m p o r t a n tr o l eh e r e t os o i n e t y , e d u c a t i o nh a si t s i n d e p e n d e n ta s p e c t e d u c a t i o n ,w h i c hs t a n d so v e rt h ew h o l eh i s t o r y , s h o u l dt a k ea no v e r - a l l v i e wo f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t r a n s t e rt h ec o r eo fh u m a n c u l t w r e ,c u l t i v a t i n gp e o p l e i n d e p e n ts p i r i ta n dt h e i rc r e a t i v ep o w e r , e d u c a t i o nw o u l dp u t h u m a n i t yi n t os o c i e t ya dc i v i l i z a t i o nw h i c hi si na c c o r d a l i c ew i t hn a t u r a lh a r m o n y m u s i ca r te d u c a t i o na i m sa te n h a n c i n gt h ep e o p l eo v e r a l lq u a l i t i e s i to c c u p i e sa d o m i n a n tp o s i t i o ni nf i a ee d u c a t i o no fe n a b l i n gt h ep e o p l et od e v e l o pm o r a l l y ,i n t e u e c m a l l y , p h y s i c a l l ya n da e s t h e t i c a l l ya n de m p h a s i z e st h eu n i q u er o l ei nq u a l i t ye d u c a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i t i sa ne f f e c t i v em e a n so f i m p r o v i n gt h e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o f m u s i cq u a h t fm o r e o v e r , m u s i ca r t e d u c a t i o ni sa l lo b j e c t i v el a wc o n f o r m i n gt os c i e n t i f i cl o g i c ,w h i c hc a r ! e n r i c ht h ep e o p l e e m o t i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 ,h i g h l i 曲t st h ep e o p l em o r a l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a n dp r o m o t e st h eg r o w t h o fi n d i v i d u a lc h a r a c t e r , b ym e a n so fc r e a t i n gt h ec u l t u r a le c o l o g i c a lc l i m a t eo fh a r m o n i o u s b a l a n c e k e yw o r d sm u s i ca r te d u c a t i o n ;o v e r a l lq u a l i t ye d u c a t i o n ;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 ; c r e a t i o no fap e r f e c tm a n ;c a l m r a le c o l o g i c a ib a l a n c e ;h a r m o n i o u sg r o w t h l j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谎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虢绪嗍上上月上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珩j 论艾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蛔。 ( 请在以上桐应方格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醴 i 盘2 型 日期:且年月1 日日期:盟3 年上月上日 臼期:丛年厶月上同 日f言 引言 2 l 世纪是人类全面依靠知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纪,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 展,呼唤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人才是科技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 要的资源,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明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和一 些理工科院校认识到艺术学科对高校学科建设以及人的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相继设 立与艺术相关的专业。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在谈到 艺术对科学创造的重要性时提出:“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通性”。由此可见,科 学与艺术的相互渗透、相互启迪对现代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人整体 文化修养。音乐艺术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都分,但由于音乐的独特形式, 我认为,它不仅是提高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 作用。 健康向上的音乐具有感召力,对人的健康、骚强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全面开发智 力和促进思维发展灵敏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可以培养追求真理,祟尚真、善、荚 的优良品德,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古今中外, 几乎没有一个卓越的音乐家不是怀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伟大而朴素的感情来进行创 作的。优秀的音乐家聂耳,在他那短暂的生命里,用音乐做武器,发出了音乐的呐喊, 吹响了时代的号角,有多少热血志士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民族战歌,奔赴抗敌 战场。英国大文豪克莱尔阢“马赛曲能使每个军人及听众的血在脉管内沸腾,使人 落泪,毫不怕死。”因此,优秀音乐的使命以其美的光芒笼罩着真理,引导着人们的思 想顽强向前,并能激发起人们被感动的心灵。 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培养人丰富的感情世界;有助于发展人全面 思维能力;促使人全面素质的提高。面对2 1 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增强民族的创 新能力已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 负着特殊使命。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从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入手,在某种程度上 讲,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 会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音乐艺术教育f 是最能培养想象力的一门学科,没有任 引言 何一门学科能比音乐教育更具这种功能。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加速人才 培养模式的转型,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人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 展空间。 第1 章音乐艺术与人的素质 第1 章音乐艺术与人的素质 1 1 素质的概念 所谓素质,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是劳动的产物,也是历史的产物,也就是说 有先天的生理因素也有后天的劳动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是“消费生产出生产者的素 质”。”1 因此,作为劳动产物的人的素质,其内容就不单纯是生理方面的,更包含着通 过劳动、环境的影响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改善和提商的心理方砸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检验近年来人们对“素质”的涵义在新的层面【_ 扩大 了其内涵。”“1 如我国当代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以充分肯定素质的后天可塑性为基 本前提的。国外对这个问题,也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曾说:“在 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可咀观察到,如智力的高低,意志的强弱,滔动性或惰性,沉静或激 动等等”。“3 这里,他不仅把心理内容列为素质的范畴,而且把八的素质注入了,人的质 量因素柬理解。 人的素质实质上就是人的质量,这种质量是通过定括动反映出蹩体综合能力的水 平。它包括了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等诸多方面,他们 之削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和补偿,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当然, 各种素质是按照一定结构关系形成层次的,一般她说:“人的生理素质是心理素质的基 础+ 心理素质是文化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是思想素质的基础。”。 人作为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无疑具有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这种在对象 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动力量,是本体素质的综合表现。人类就依靠这种力量,获得了 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从本质意义上说,人的素质是生产力的基础。一个人整体素 质的高低,决定了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能力的高低,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国民素 质的整体水平将决定着这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发展水平。在跨入2l 新世 纪的今天人们普遍意识到:未来世界各国经济、科技、国防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 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经济的发展、辑技的进步、冒贿的强大和整个社会的繁荣昌 盛,无一不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及与此相关的人才培养。因此,通过教育等途径 柬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素质的形成虽然具有一定先天性的生理因素,但各种后天的外部条件更有着不可忽 素质的形成虽然具有一定先天性的生理因素,但各种后天的外部条件更有着不可忽 一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视的作用。实践证明,一个人的素质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其中,环境与教育是改善和提 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渗入社会环境氛围、列为教育内容的音乐,更具有影响和提升人的 素质之效能。 作为一种艺术,音乐的感染力是十分强烈的。人们通过听觉来感觉这种有组织的乐 音体系的时候,会悄然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这种潜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身心, 参与各种素质的构建。尽管这种素质效应是潜在的、长期的、非立竿见影式的,但是千 百年来人类的实践活动,已对此做出了十分肯定的回答。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站在 各个时代前沿的先哲、名家、名著敏锐的思维、言论和亲身体验中,得到迸一步的证实;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斯认为音乐有净化作用,他说:“用音乐,用某些旋律和节奏 可以教育人:用音乐,用某些旋律、节奏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 “适当的享用音乐,还可有助人身健康。”【6 3 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孔子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强调“为 政”必须“兴礼乐”、“成人”必须“文之以礼乐。”他不仅将音乐列为所设“六艺” 课程的第二位,而且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为育人修养的格言,将“移风 易俗,莫善于乐”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 我国近代学者粱启超非常强调音乐对素质教育作用,他指出:“盖欲改造国民之品 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3 德国美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十分酷爱音乐,擅长小提琴。是音乐启迪了他的智慧, 在他研究相对论最困难的阶段,是音乐演奏使他豁然开朗,发明了这震惊世界的科学成 果。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对萨克斯格外的痴迷,他经常邀请萨克斯名家肯尼基先生亲自 到白宫为他演奏。作为他本人休闲方式之一的同时,不知为他的种种治国决策是否有所 帮助。 当然,这些伟人,名家的言论、行为等等虽然没有频频出现我们今天所浣的“素质” 词,但都涉及到音乐对人的培养、影响和教育之功效。这与“素质”的内涵是一致的。 前人对音乐的素质效应从发现、认可到共识,从自发到自觉行为实践,为人类的文明与 进步积淀了丰厚的历史经验。 第1 章音乐艺术与人的素质 1 2 音乐在形成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不可磨灭的伟大贡 献。音乐是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也非常的久远。据考证,大约从 五千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伟大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 欧洲音乐发展史一般都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人们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和生活斗争中认 识到了音乐的作用,最初的音乐正是起源于此。 在我国古代集体劳动生活中,人们为了协调劳动动作,为了减少在劳动中的疲劳, 以及因劳动而感受的欢乐发出了某种呼声、号子。音乐已经开始发生作用。劳动是多种 多样的,不同劳动产生不同的节奏,因而伴随着各种不同劳动而产生的音乐也不相同。 我国古代原始社会到夏、禹时期已经开始崩溃,奴隶社会逐渐形成,社会上有了阶级区 分,音乐艺术也逐渐注入了阶级的意识,如夏、商两代的代表性乐舞大夏和大镬, 都是直接歌颂统治者本身的。奴隶社会为适应统治阶级享乐的需要,音乐的艺术性和娱 乐性显然有所提高,并产生了大批的女性歌舞奴隶,统治阶级普遍作乐享受。音乐的阶 级分化,在乐器的应用上有反映。奴隶社会创造了像编钟、编磐之类的贵重乐器,这是 音乐进步的一种表现。但这类乐器从一开始就只能是贵族统治阶级的专有物,古人常称 贵族家庭生活为“钟鸣鼎食”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不但如此,还要把这些乐器一 同陪葬,见下表。 殷墟文化研究一贵族墓出土青铜乐器统计表 墓号觚爵铙资料来源 武官m l 2 2 考古1 9 7 9 年第3 期 小屯m 55 34 05 殷墟妇好墓 小屯m 1 8 r 考古学报1 9 8 1 年第4 期0 5 司空m 6 6 3 223 考古1 9 8 8 年第l o 期 司空m 5 3 9 22 殷墟青铜器 郭家庄m 2 6 223 考古1 9 9 8 年第1 0 期 郭家庄m 1 6 0 1 01 03 安阳殷墟郭家庄商代墓葬 西区m 1 4 2l 考古学报1 9 7 9 年第7 期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古希腊人将各种美德都归之于音乐,在对于儿童和青年的教育方面,音乐占有头等 地位,并且被视为陶冶情操所必不可少的手段。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曾深入的发展了关 于音乐对于情感和道德影响的理论。他们把音乐看成国家大事,国家有义务去维护社会 的道德观念,并认为为此而必须制定使用音乐的规章制度。古希腊人把音乐作为一种教 育手段有比较强的教育目的,而不仅仅是娱乐。这正和我国古代对音乐的认识有极大 的不同。如上所述,我国古人只是把它当作种娱乐、权力的象征,这样对于音乐的发 展、对于乐器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音乐也产生了新的发展。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关于音阶、调式和 转调的理论,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也”。当时的五声音阶由宫、商、 角、徵、羽五个音阶组成,加上变宫、变徽则成七声音阶,但与现代流行的七声音阶不 同:六律是指只用个“变音”的六声音阶;十二管是指一组能奏出十二个不平均律半 音列的律管;五声、七音和十二律各音阐的弦长比例可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在当时是 按四五度关系计算的,称为“三分损益法”或“五度相生法”。音乐理论是从音乐实践 的经验而得来,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指导实践。“三分损益法”和“十二平均律理论” 对于音阶构成、以后的音乐理论发展和乐器制造等都有重大影响。南朝宋文帝时,曾提 出了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基本达到了十二平均律的要求,这是音乐史上一 项了不起的成就。明朝时音乐理论家朱载靖精心研究出“十二平均律”,在音乐文化上 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记谱过程从汉朝的文字谱、唐朝的减字谱、宋朝的俗字谱,直 到鸦片战争前随着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变为为大家所熟知的简谱( 1 、2 、3 、4 、5 、6 、 7 ) ,这种与西方记谱法的文化差异阻碍了我国与别雷音乐的交流、传播。 在公元前6 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格拉斯( 约公元前5 0 8 5 0 0 ) 用数学方法研究乐 律,发现了弦长的比例愈简单,发出来的声音就愈和谐,由此发明了“五度相生律”又 名“毕律”,认为音乐最容易说明宇宙的一切,按照这个和谐的原因,希腊人把一些乐 器进行了改进,例如里尔琴从4 根弦增加到7 根弦。从而发现了与罩尔琴的7 根弦相应 的和谐之声。9 世纪欧洲产生了最早的复调:“奥尔加侬”( 二个声部) ,这是在格罩高圣 咏的基础上在下方作一个附加5 或4 度,人们认为在同时发声时4 、5 度是最协和的。 到了1 2 世纪又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出现了另一种复调叫做“第斯康脱”, 即在一h 方声部中充分加花,变节奏,注意和低音的进行上出现了反向进行,在这一点上 第1 章音乐艺术与人的素质 同中国传统音乐彻底不同中国没有多声部的反向进行。1 3 、1 4 世纪时西方的复调和 声完成了,这对西方的音乐发展很重要,使人们对美、音响、器乐表现及艺术等各方面 产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历史角度看是一个必然结果。中世纪瑞士盛加尔修道院,有个盛 加尔乐谱,属最早的提示性乐谱,底下有词,上方有最高的提示,提示声调变化,叫娅 姆乐谱。在8 、9 世纪普遍使用。但是这种乐谱提示大家所熟悉的乐曲,但不能变化新 音乐。一直到1 1 世纪意大利僧侣规多发明了四线谱( 这与朝谱的社会习俗有关) 。1 6 世纪意大利出现了首次出现了活字印刷乐谱,随后弗兰克发明了节奏符号,1 5 世纪出现 了音符,1 6 世纪“1 、2 、3 、4 、5 、6 、7 ”唱名被发明出来。这样,记谱法的出现有利 于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乐器的逐步改进及与别国的音乐交流的影响,客观上造成了人们 的主观意识里充分接纳了这种音乐思想,并且使这种音乐思想更大范围的普及起来。 由此可见,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 社会进步促进了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音乐对推动社会进步起着间接或直接的作用, 是不可磨灭的。 1 3 音乐艺术与人素质的提高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非语言的信息,是一种非具象的艺术。这种自 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提供了想象的广阔空间。达尔 文浣:“如果我再活一辈子,我要多听音乐,使人的脑子中已衰弱的部分保持生命力。” 音乐的迷人力量就在于它对于人的素质提高的价值。 1 3 1 音乐艺术与人的文化心理 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包括智力结构( 真) 、意志结构( 善) 、审美结构( 荧) 。他们 的内容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人类文化心理结构形式具有共 同性、普遍性,不同国家、民族、阶层的人们追求真、善、美时才有共识,有比较接近 的看法:人类文化的心理内容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国家、民族、阶层在追求真、善、 美时才有差异,才有不同的见识和看法。 作为“真”的智力结构,它包括知识、科学、技术:作为“善”的意志结构它包括 思想、信念、道德:作为“美”的审美结构它包括情感、审美、艺术,既相互矛盾又相 互交融。它们作为人类心理的普遍形式,落实在个体心理上,构成创造性的心理机能, 智力结构可走向自由直观,科学由形式美可以渗透对宇宙普遍形式的沉思和把握。人类 ,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以通过直觉、美感等非逻辑思维的引导而发现真理,这就是“以美启真”。意志结构 由于它不脱离感性的人类,可以渗入经验和感情,与美感联接,净化行为中感性冲动的 盲目性,走向理性融合而自由自觉,这就是“以美储善”。审美结构可走向自由享受( 亦 即“审美自由”) 。这里审美心理起着中介、桥梁或高层次的沟通作用。所谓审美心理 结构是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协调活动所构成的 审美能力,是获得审美意象或美感经验的操作系统。审美心理联接着智力结构和意志结 构,使三者之间不搞对抗和分裂,而是相互作用和彼此渗透,从而才能形成人类完整的 文化心理结构和个体的完整人性。有了这种创造性的心理机能人类才能有高超的全面素 质和非凡的创造才能,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才能自由的生存。 音乐可以让美的内容陶冶人的情操,启迪智慧:让美的形式吸引人参与、激发求知 欲望:让美的旋律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一个情感、意志、认知三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渗 透,相互交融,以便达到完美的审美心理结构。 人需要音乐。音乐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容进一个个音符之中,记载和传承着人类 的灿烂文明。同时,音乐对人类社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 - ) 、音乐艺术能够提高人的审美修养,提高人的生存质量 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的物质财富,随着物 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生存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人们对音乐艺术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不 难感受,如今音乐已悄悄的进入了每个家庭并开始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发展的一大特色。音乐已不再是少数人的装饰品,时代要求所有的 人都要接触音乐。更不要说音乐发烧友已经把音乐当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人在长 期音乐美的熏陶和感染下,不仅能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满足,而且有助于提高感受、 鉴赏、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滋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操、审美品质,使人的精 神境界更为丰富、和谐、完美,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自由和超越的人。另外,优美 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愉悦、精神放松,从而得到很好的身体健康状态。 ( 二) 、音乐艺术引导人们匡正自我,完善个性与人格。 音乐艺术这种审美理想反映社会生活现实时,就必定发挥审美教育的价值导向作 用,引导人们学会以审美的人生态度,摆脱个人的现实功利,追求人类永恒价值的人生 态度来看待世界,看待自我。从而,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影响人的全部个性和人格。 第l 章音乐艺术与人的素质 音乐艺术还可以积极塑造正面完美的入物形象,树立起范本式的理想人格,激起人们追 求更完美的人生和个性的欲望与精神动力。尽管事实上人们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实现这种 理想人格,但是人们在追求理想人格的过程中,却有可能培养起相应的素质,促使自己 变得更高尚更美好。正是音乐改变了贝多芬的命运,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信念。贝多芬 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一曲集中表现活力、斗争和胜利的音乐。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的 向往,通过音乐贝多芬展现了惊心动魄的斗争,这是英雄与命运的搏斗,表现英雄从容 不迫的进取精神以及和命运做斗争向往光明的精神。 ( 三) 、音乐艺术有助于人的充实和反观自身,健全自我意识。 音乐艺术把人本来看不见的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用活灵活现的形象表达出来,让人从 中认识到生活自身的价值,歌德说:“一个人能达到的最高境地,是意识到自己的情绪 和思想,是认识他自己。”因为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正是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前提,音 乐艺术可以帮助人们通过作品中的人物的情感思绪、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著 借助人物这面镜子反映自身,看到自己身上一些未曾察觉和未曾了解以及未完全了解的 东西,从而达到对自己的更加全面、深入和透彻的了解。“音乐艺术的这种既借助于他 人解剖自我,又把自我当作对象来审视的自我意识概念功能,无疑是促使人在对自身的 关照反思中,心灵境界产生飞跃的重要精神阶梯。” ( 四) 、音乐艺术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是情感艺术,唤醒各种本来睡着的情绪、愿望和情 欲,使他们再活跃起来,把心填满;使一切有教养的人或使无教养的人都能感受nj , b 是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在内心最深处和最隐秘处所能体验和创造的东西,在赏心悦目的关照和情绪中尽情欢 乐。音乐艺术把人的心灵最深处、最隐秘的东西展示出来,让人体验到一种难以名状的 审美愉悦,具有一种令人解放的性质。德彪西非常热爱大海,喜欢海的气势以及与浪花 嘻戏的美好感觉。交响诗大海是德彪西印象主义代表作之一,他通过音乐非常精彩 的程现出三幅交响素描:1 黎明到中午的大海;2 浪之嘻戏:3 风与海的对话,表现出 了他内心最深处最隐密的情感。德彪西通过音乐使自己的情感得以释放。 ( 五) 、音乐能提高人的想象力 音乐的艺术熏陶对于人的思维力的启迪作用很大,有时会使人产生奇想。如1 8 世 纪法国的大数学家拉格朗日,在意大利都灵圣保罗教堂聆听圣乐时,突然奇迹般地萌 发了求积分值的变分法。英国化学家纽兰兹( 1 8 3 7 - - 1 8 9 5 ) 在1 8 6 5 年由于受音乐八度 音阶的启发,从而创造性地联想到元素原子量的递增规律,即每隔八个元素就有重复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出现,创造了元素“八音律表”,这个表已接近三年后,门捷列夫发明 “元素周期表”。这种元素中的联想,即直觉思维。它的推动力自然是音乐的力量了。 音乐有这样一种力量,能帮助喜爱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人,把两种不相干的、含义各异的 事物或概念进行一种臆测性质的比较,从而引出新的概念来。 ( 六) 、音乐能提高人的直觉恩维。 爱困斯坦说:“我首先是从直觉发现光学中的运动的。而音乐又是产生这种直觉的 推动力量,我从6 岁起父母就要我学习小提琴。音乐的感觉给我带来了新的发现。” 1 0 第1 章音乐艺术与人的素质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人们有一种能力,在某个时候能敏感地、直觉地臆测到真理。 这种特殊的认识能力是以经验为依据的,这些以经验为依据的知识,能提供似乎“突然” 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在唯物主义者斯宾诺莎( 荷兰哲学家1 6 3 2 1 6 7 7 ) 的学说中, 认为直觉带有唯理论的性质,并且是对自然界的一种高级的、理性的、没有被热情和感 觉所蒙蔽的认识能力。 关于直觉思维,还有这样的论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行为学家阿格在综合左右脑 的管理才能一书中指出,右脑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性思维,右脑能统观全局,根掘一 些支离破碎、互不联贯的资料,以大胆的猜测、跳跃式地前进,达到直觉的结论,这种 直觉思维常常能超越现有的情报信息,预知未来的发展趋势。还说,我们生活在瞬息万 变的变化趋势又千头万绪的时代,与过去的时代相比较,右脑的创造性直觉思维,对于 我们的生存变得尤为重要。 在爱因斯坦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是音乐中的什么因素产生了“直觉的推动力量”? 准确的回答只有一句话:多年音乐艺术的熏陶和复杂的音乐性质的左右手技能训练,形 成一股潜在的、直觉的推动力量。 左右手同步技能训练可改善大脑的物质条件,如突触数增多,保护突触的胶质细胞 也增多,传递左右脑信息的神经纤维相应地增加,运动感觉的神经中枢得到经常细微而 频繁的锻炼。 1 3 2 音乐艺术对人生理的作用 ( ) 、音乐与人脑。 音乐产生于物质的大脑。大脑在进行音乐思维时,大脑中复杂的生物电流,产生电 磁波,通常人们称之为脑电波。当人们在接收某个音乐声波时,由于声波的刺激,就会 产生脑电波。所以听优秀的古典乐曲,对于增强脑力,发展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美国学者斯佩里等人对人脑的两个半球的功能测试过程中。发现正常人的两个半球 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长于语言、逻辑推理、数学等,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右半球长于 音乐、色彩、图像、空间位置等,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若要两个半球完成同样的计算, 左半球很容易说出答案,右半球往往一筹莫展:若要两个半球同时解决空间定位,右半 球很快便能得出答案,而左半球却没有什么办法。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分工确实存在。用仪器测试,当受试者戴上耳机昕音乐时,受试 者的右脑亮了起来。然后,科学家要求这些受试者比较两个不同的音调,大部分听者在 右半脑中处理这些音的信息。其中有一位受试者是受过专门训练的音乐家,对音调已具 有分析能力,因而仪器反映出这位听者在更多地使用有分析能力的左半脑。 左右两个半脑的分工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协调和积极补充的。另外,它们的分工 还涉及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与习惯性思维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探究 大脑的这种活动,美国学者歌伯格和科斯太,利用仪器和放射性示踪原子的方法对大脑 加以研究,发现受试者遇到一个新问题时,例如第一次见到陌生人,第一次翻译文旬, 总是靠右脑解决,而解决以前遇到过的问题时,如辨认熟人,解答熟悉的几何题,常 常用左脑解决。“歌伯格认为,右脑是个有创造精神的博士,而左脑则像一个技术精明 的专家。右脑解决问题的程序编码靠左脑加以储存,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照此办理。” :l0 上述科学实验,对左右脑的分工与合作进一步提出了问题:人的音乐活动,实际上 是大脑的神经元和精神之间架起一座智能的桥梁;人的精神活动实质上是一个极其复杂 的生理生化现象,这种生理生化现象需要各种刺激。那种优美的,组织得很科学的音乐, 例如极富有想象力的旋律进行曲、优秀的和声织体、诱人深思的复调,都可以促使脑神 经元互相间进行更为周密的信息交换,人脑的神经元有1 5 0 亿至2 0 0 亿之多,它们对灵 感似的、幻想似的音乐信息的复杂交换,无疑会促使人脑生理生化过程的发展。 ( 二) 、音乐艺术可以提高效率,驱散疲劳。 抬木头的工人为了把很重的木头抬起来,或是建筑工为人了把房基础打牢,或是 拉船的纤夫为了把船拉到不同的地方,他们都喊着不同的劳动号子。他们随着号子的不 同节拍,步调的一致,会使心与力充分交融,达到事半功倍。其实那些号子又何尝不是 美妙音符的组合啊! 一些作曲家根据这些号子谱成一曲又一曲好的音乐作品。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罩, 文工团员在前沿阵地上的一首歌,说的一段快板,哼的一个小调,都给战士一个莫大的 鼓舞,增加了战斗力。战士们那乐观向上,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游击队队歌等等作 品中充分展现出来。今天,工作和学习了一天的人们,茶余饭后听一曲愉悦的音乐,调 节一下紧张的大脑,放松一下绷紧的弦是何等的惬意,为的是更好的完成明天的工作。 第1 章音乐艺术与人的素质 ( 三) 、音乐可以使人强身健体 最早的胎教音乐有助于胎儿的正常健康发育,也有助于萌发“音乐细胞”。人j f f :j 经 常听音乐,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增强体制。如优美、欢乐的音乐可以使人的精神愉悦: 有选择的音乐节奏,能调节人体的生理节律:歌唱可以扩大肺活量,并使发音器官发育 良好和功能灵活:演奏乐器可以训练手指、手腕的运转自如。在电视上我们看到的五 分钟健美操栏目,在音乐旋律的伴奏下,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造型,都含有 个荚感,他们健美的体魄给人以美的享受。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2 章音乐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2 1 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艺术教育家加登纳认为,人类的智能有七种: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 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交往智能、人格智能。前四种智能与音乐有直接的关系, 后两种智能与音乐也有间接关系。没有音乐教育,这些智能将会丧失或部分丧失。t h k l 可见,“智力”是一个多维结构的概念,仅和科学推理、逻辑思维挂钩是不全面的。它 不仅包括逻辑思维,也包括想象、知觉等形象思维,以及灵感、顿悟思维;不仅包括理 性概括,也包括直觉综合:不仅包括意识层面,也包括无意识层面:不仅包括科学分析 推理,也包括知觉辨别和类似性联想:不仅包括理性维度,也包括感性维度。要全面发 挥智力的上述诸多方面,就要将音乐教育纳入正确的轨道。 音乐对人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们将这种丰富的艺术资源,投放到教育教学领 域来提高受教育者的各方面素质,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是人才培养更明智的选择。音 乐艺术教育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的教育。两种功能不可分割,始终互相交 融在一起,非审美功能是要通过审美功能来实现的。审美功能是第一位的,它作用于受 教育者的听觉,使人们的心灵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从而使人们达到一种崇高的理 想境界:音乐艺术教育具有辅德、益智、健体等多种非审美功能,从而能进行有目的、 有日标、有计划、有设施的育人实践活动。它起源久远,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沧桑到今天, 没有消亡没有中断,证实了音乐教育是人类寻求自身持续发展的一种价值活动,在培养 人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种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音乐是感情艺术,人的情感世界是最为丰富的主观世界,其细腻的艺术表现力,复 杂的音响结构能够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既能满足人的心 理需求,又可使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亥4 ,通过细致入微钓情感陶冶,有助于人个性 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学习音乐是一种美好的艺本事受j 因此审美愉悦性是音乐教育的 本质特征之一。音乐教育的愉悦性,有利于人的性格气质的养成和优化,使人行为高雅, 心胸开阔,能够乐观的面对人生、面对世界。 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一般都比较重视音乐艺术教育,其中有许多国家还以法律 的形式确立了音乐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如在法国,1 9 8 7 年法国公民议会通 过了音乐教育法决定在今后十年里为音乐教育投资1 9 亿法郎;决定设立法国音乐 1 4 一 第2 章音乐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教育高级委员会。1 9 9 4 年美国政府以法律形式通过了( ( 2 0 0 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这 项法令把艺术课程( 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剧院艺术) 增列为美国技术教育中的 核心课程。自六十年代重视“新三艺”即数学、自然科学和英语,到1 9 9 0 年初布什政 府宣布上述三科加上历史、地理为中小学教育中的核心学科,再到克林顿政府把音乐艺 术增列为核心学科,说明音乐艺术教育在美国也受到了高度重视。 国外音乐艺术教育目标的确定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其中一种是由教育主管部门以 教学大纲的形式颁布,对全国类学校有行政指令的作用。前苏联和日本均采用这种形式; 由卡巴列夫斯基编制,并经俄罗颏共和国承认的苏联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大纲, 就指出了把“歌唱课”改为“音乐课”的意义。并指出“必须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音乐 世界,教会他们热爱音乐,懂得音乐的各种形式及风格”,并注重音乐课的精神道德教 育作用。曰本文部省制订的学习指导要领对教育目标的规定是,“发展学生表现音 乐和欣赏音乐豹能力。在提高音乐各种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陶冶高尚 的情操”。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音乐艺术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甚至存在- - i t 不良倾 向:用一种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对待音乐艺术教育,认为音乐艺术教育没有显著的 实用功能且轻视甚至排斥它;把音乐艺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德育的辅助手段或途径。产 生这种观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熏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音乐艺术教育与人的素 质发展的密切关系。人的素质的发展意味着人的各种潜能的全匦开发提高并相互协调即 和谐的发展。 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f 是在 这种大背景下,音乐艺术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 我国的教育目标服从于社会主义的教育总体目标,主要通过政府主管部门颁柿的教 学大纲来体现。音乐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感染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通过音乐 的艺术形象,陶冶高尚情操,启迪智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 。2 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 音乐教育的功能和音乐的功能是一对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概念。从总体 上来看,它们的功能都具有一种精神价值。大目标是一致的,即都体现了音乐的美育作 用,都有社会的属性,都以人为服务对象。但是般说来,音乐教育的功能包含着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更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有更合理,更完善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因此,它的功能 虽然在人类社会呈局部状态体现,但却是一种有组织的,自觉的社会行为。其教育效果 比自发的音乐活动明显增值。马克思主义认为,音乐也和其它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 一种反映。只不过它是诉之于流动音响,依靠听觉来感知的特殊艺术形象。在阶级社会 里,音乐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它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 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的 种文化现象,它又是审美意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当通过教育手段使音乐审美能力进 入“自由王国”时,将会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类智力与精神世界更完美地结合。 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取决于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 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音乐艺术教育的终级价值是关注人促进人的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 的重要途径。它具有身心素质培养和文化教育的双重功能。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不仅发展人的智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还兼有提高审美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 功能:音乐教育是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个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 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 造。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即“成人”作用。 ( 一) 、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 音乐教育最大功能之一是可以使人树立正确的审美素质,培养感受与鉴赏美的事物 的能力,训练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所谓审美素质,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审美综合能 力,它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三个方面,音乐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树 立对音乐的科学审美观,全面提高人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音乐教育的实质内容就是审美主体赋予音乐并从音乐中体验的精神内涵。这种“精 神内涵”不仅仅包含着作曲家想表现的,或欣赏中联想到的视觉、情感、现实生活中的 场景,同时也包含着欣赏者在这样的形式中也就会产生相应的精神内涵的领悟。音乐教 育可以逐步培养人对音乐整体的感受能力,与音乐作品所赋予的情感产生共鸣。音乐教 育可以培养j 下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并在此过程中提高人们鉴赏美、表现美、创造 美的能力。 第2 章音乐艺术教育对索质教育的作用 ( 二) 、音乐教育的非审美功能: ( 1 )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政治思想教育,培养高尚道德品质。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 育,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涵的政治思想内 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 化道德情操碍以升华,精神人格得以完善,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如淳朴悲壮、生动 感人的古曲满江红,字字深刻精辟,旬句形象鲜明。岳飞精忠报国、壮志难酬的英 雄气节,就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比效果较枯燥呆板的说理更具感染力和趣味性。 又如改编自古曲将军令的男儿当自强这首催人奋进的歌曲,现在频繁出现在许 多舞台和银屏之上,同样也起到了鼓舞人心、凝结爱国精神的作用。更有一些说服意义 的是我国近当代些爱国主义歌曲,如一条大河、游击队歌、歌唱祖国、红星 照我去战斗、地道战、中国志愿军军歌,还有被选为我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等等不胜枚举,无不激励了多少爱国志士、革命先辈奋勇向前,陪伴了当时青年志士的 成长,就是现在传唱,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反过来说,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就不会创作出为人传诵的作品。纵观古今中外堪 称为音乐家的人,尽管时代不同、个性不同,甚至有的音乐家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但是有一点几乎是共同的,这就是品格情操高尚、思想丰富深刻,对自己的祖国、民族 怀有深厚的感情,同人民共呼吸、同命运,并且为美好的未来而终身奋斗。外国的莫扎 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巴托克、普罗柯菲耶夫等等,中国的萧友梅、黄自、聂耳、 洗星海等等,都是这样的人。他们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所传达给大众的不仅仅是他们 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技巧,还有为大众所崇敬、为时代所确认的思想境界高、民族意识 牢的人,情操高、情感丰富的入,振奋民族精神、催人奋进的人。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 并尽早应用于素质教育中,特别是有创新意识的素质教育,我们的受教育者将终生受益。 因为只有创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卅会有新的活力、才会有新的生命力、才会有希望。 总之,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即在培养和发展年轻一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道德观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 2 ) 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主要表现在: a 、促成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一种具 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它积淀着人的情感和理想,是一 定社会内容的特殊反映。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 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因此,人的品格可以得到良好的塑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