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产业链的分析.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产业链的分析.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产业链的分析.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产业链的分析.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产业链的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i 提要提要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黑色的金子”,足见石油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和现 代社会文明的极端重要性。目前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随着经济规模的进 一步扩大,石油需求还会持续较快的增加,我国石油业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参与度、影 响度都将大大提高。因此,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强弱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 注。 石油产业具体是由上、中、下游产业链构成的,我国的石油产业链处在逐渐发展 和完善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弱势;而且以中石油、中石 化、中海油为主导的我国石油产业在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各不相同。所以,基 于产业链分析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对策的提出, 将为我国石油产业竞争力 的提升、产业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这正是本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本文研究了石油产业的基本特征, 分别对我国石油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和劣 势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我国石油产业链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和石油 产业链中的相关指标分析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进而探讨如何提高我国石油产 业的竞争能力,也是本文的创新探索。本文引用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并附之以图表, 在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方面也作了一些创新尝试。 主题词主题词:石油 产业链 竞争力 国际市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ii abstract oil knowns as the blood industry, black gold, indicates the vital importance for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modern social civilization. present, chinas economy has maintained sustained,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with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economies of scale, the demand of oil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chinas oil industry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world oil market, and the influence will be greatly enhanced. therefore, the strength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oil industry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of the society. the oil industry is composed of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the oil industry chain of china in various fields has achieved a certain degree of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lready has a cer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but also there are some weak; as the leading chain of the national oil industry, cnpc, sinopec and cnooc have differ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petroleum industry chain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chinese oil industry will be better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formulate industrial policy and develop enterprises within the industry. this is precisely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opics of this article.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il industry, re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of chinas oil industry. based on the study of chinas oil industry chain, the thesis uses the factor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of oil industry chain to analyze the chinas petroleum industry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us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oil industry. so it i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thesis. this thesis refers to large amounts of data for analysis, backed up by charts. there have also been some innovative attempts in the use of a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key words: petroleum industry chain competitiveness international markets 独 创 性 声 明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 于产业链的分析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科研成果。尽我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 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 经济贸易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或网 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或 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 1 页,共 43 页 1 1 引言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范围和意义研究的目的、范围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 石油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 地位,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放大了 石油供需矛盾,石油产业对外依赖程度持续加深,目前中国石油产业对国际石油市场 的参与程度逐步加深,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国际石油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中国石 油产业市场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愈发激烈的国际石油竞争,较强的产 业国际竞争力是取得国际石油竞争胜利的必要保证。 对于 21 世纪的中国石油产业来说,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石油 市场的竞争。与国外相比,在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和产业链结构等方面, 我国石油产业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随着国内外 石油产业竞争格局的形成,以及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要求,中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 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受到世人广泛关注。 我国石油产业链的构建和优化是促进自 身发展,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根本措施。本文旨在通过我国石油 产业的竞争力现状、 石油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以及构建石油产业链的因子分析来对石油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分析出该行业的竞争力状况,为石油产业的产 业政策的制定与产业内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1.1.2 研究的范围研究的范围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范围是我国的石油产业, 主要针对当前全球 经济形势下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问题、石油产业链中的上、中、下游的竞争实力进行 分析,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和石油产业链的划分, 以我国石油产业竞争力和产业链发 展现状为宏观研究对象,以我国石油产业中的企业为微观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我国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产业链分工中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从国际石油市场的角度 出发, 将我国的三大石油企业与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 英荷壳牌、 雪弗龙、 康菲、道达尔进行国际比较。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在国际石油市场这个大背景 下,根据我国石油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 2 页,共 43 页 1.1.3 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石油产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国际竞争力的 强弱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能否顺利进行。 由于产业链的构建关系到整个石油产业的发 展,因此产业链的构建对石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深远。 第二, 研究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参与国际石油市场合作和全球化竞 争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 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面临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问题和复杂的国际环境。 一方面我国石油企业将越来越深入 地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积极参与海外石油经营和石油项目合作;另一方面,由于国际 石油市场风云变幻,我国石油企业会面临国际油气资源争夺愈演愈烈、国际油价波动 和国际汇率变化等一系列的国际风险。由此可见,我国石油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机遇 和挑战并存。因此,分析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以及相应对策的提出,有利 于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更好地顺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需要和复杂多变的 国际石油市场。 第三,本研究是合理构建我国石油产业链的需要。随着我国石油产业链的不断完 善和优化,石油产业链成为衡量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我国石油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指标分析方面,依托石油产业链分析竞争力的还 很少,通过分析我国石油产业链的优势和劣势,可以为我国石油产业链的优化提供依 据,从而提高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本研究有利于我国石油企业改善石油勘探、炼化、油品销售等方面的投资 和经营策略,扬长避短,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实力。与国外石油企业相比,我国石油企 业在国际竞争中还存在一定的弱势,例如不容乐观的石油安全、应对国际油价波动能 力弱、 经营机制不能适应国际环境等问题。 目前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在经过兼并重组后, 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并提升了上、 中、 下游产业链实力和盈利水平, 经营范围不断扩大, 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和国际影响力。面对这些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石油企业如何 正视差距,优化产业链,从而提升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日益紧迫的任务。 1.2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背景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能源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增长的难题之一。进入 21 世纪, 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费增速加 快, 能源供应持续紧张, 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跃居世界前列, 能源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的压力大;三是石油进口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石油战略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 3 页,共 43 页 全问题日益凸显;四是尚未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能源管理体系、能源 市场体系和能源价格体系。随着国内外石油产业竞争格局的形成,以及我国石油安全 战略的要求,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受到世人广泛关注。 在现阶段,中国石油企业不论是在发展历史、 企业规模还是在企业 经济实力和核 心竞争力上,与国际跨国石油公司都有很大的差距。 根据对标原理,中国石油企业可以 以国际跨国石油公司为标准,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促进自身发展,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由于实行产业链构建战略是跨国石油公司成功的基本经验。因 此,中国石油企业要想促进自身发展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就必须实施产业链构建战略, 在实现上游、中游、下游真正一体化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产业链结构。在新形势下, 从产业链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提升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便成为一个值得进一步 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1.3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在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方面,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 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imd)研究开发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原则、 方法和指标体系等在国 际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迈克尔.波特(mcihael.eporter;1990)从产业外部环境研究 国际竞争力,通过对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 10 国的研究,认为市场条件、需 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产业链) 、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战略、机遇、政府行为是影 响各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六个主要因素, 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 基本框架“国家钻石” 模型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汉默尔(gary hamel)、斯 多克(georgestalk)等人提出了产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他们具体分析了产业的 内部环境,认为产业内部组织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初期,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资源学派不仅单 方面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对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而且对企业所处的外部和内 部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资源差异,这些资源既包括外部 资源又包括内部资源,即资源差异战略差异竞争力差异绩效差异。20 世纪 90 年代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许多学者认为产 (企) 业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产(企)业 的内部资源、经营条件和发展战略应根据外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因此,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应从动态的角度出发, 这种动态研究不仅包括外部环境的动态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 4 页,共 43 页 研究,而且包括内部条件的动态研究。例如艾特金森(altkinsin)的柔性组织概念, 提斯(d.j.teece)的动态能力观点以及布朗(brown s.l)与艾森哈特(eisenhardt k.m)的 边缘竞争战略,都是从动态角度对竞争力进行的深入研究。 具体到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方面,最近几年的研究有:benhua yang, yewfoong lam 从动态角度研究了 17 个石油资源富裕国的石油产业发展和创新, 在国 际比较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arthur van benthem, mattia roman 对发展中国 家的石油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一定的启发。 enrique palazuelos, clara garcia 分析了我国石油产业未来发展的推动力和特征。 james l.smith 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了油价的波动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 1.3.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家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我国学者都进行了较为深人的研究。 如狄昂照(1992)欧洲货币基金组织的指标分析方法和国际市场占有率, 分析了国际竞 争力的大小,并且对国家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产业 经济学家金碚于 1997 年发表了其研究成果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 实证研究 ,填补了产业经济研究的空白。金碚从工业品国际竞争力角度探讨了中国 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方法,特别是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分析范式的探索 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其提出的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实现指 标、因素指标等对于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 近年来在石油产业方面,我国学者出版了许多著作,如冯连勇、陈大恩 2009 年 编著的 国际石油经济学 围绕石油工业的经济理论, 针对世界石油资源、 石油市场、 石油公司以及国际石油合作中的石油经济问题,运用预测、评价等方法和手段提出解 决方案的学科体系,为石油战略研究、石油市场及贸易、石油产品营销及国际石油合 作打下基础。张宏民 2009 年编著的石油市场与石油金融对石油产业的与宏观经 济的关系、世界石油市场博弈的新动态、石油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 研究, 提出了改革我国石油流通体制和价格体系、 建设现代石油市场体系的具体建议。 王勇 2009 年编著的中国对外石油战略研究综合分析了全球 83 个国家与地区的石 油生产和消费趋势,测算了世界石油产量峰值年;对未来五至十年世界七大区石油生 产、消费及净值提供量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关系到我国对外石油战略 的问题,同时从对外贸易角度提出了我国对外石油战略选择的政策建议。 在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如 王大棚、陈建梁的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利用统计分析 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 5 页,共 43 页 方法,采用相关指标构造了石油企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实证研究表明和国外大石油公 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的竞争力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油气勘探、开采等上游环节具有 规模和技术优势。杨嵘的中国石油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将我国石油产业竞争力 进行国际比较,从而得出我国石油产业在国际市场所处的地位以及竞争的优势和劣 势,进而探讨如何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来发展壮大我国的石油产业,提升竞争实 力和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段进鹏、周媛的我国石油产业竞争力分析通过结合我 国石油产业竞争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我国石油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在结合我国石油产业链现状分析国际竞争力方面, 目前尚未有可以直接参考借鉴的文 献和著作,但郝翔,张意翔的中国石油企业产业链构建战略初探 ,王炜瀚的石 油产业链战略环节的演进对我国石油战略的启示 、武腾、马昕彦的中美石油产业 链价格波动趋同性分析 等文献对于从产业链入手研究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4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关于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内外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理 论基础,例如: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研究开发的 国际竞争力评价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力理论,我国产业经 济学家金碚提出的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实现指标、因素指标,狄昂照(1992)采用欧洲 货币基金组织的指标分析方法和国际市场占有率, 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和国家国际 竞争力的比较等。 在结合我国石油产业现状分析国际竞争力方面,imd 和 wef 开发设计的包括 8 类 200 多个指标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于我国石油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建立具有重要借鉴作用。王炜瀚的石油产业链战略环节 的演进对我国石油战略的启示 、武腾、马昕彦的中美石油产业链价格波动趋同性 分析等文献对于从产业链入手研究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 6 页,共 43 页 1.4.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石油产业链中反映国际竞争力的的相关指标, 采用统计方法建立石油产 业国际竞争力的因子分析模型, 力求做到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国际石油企业的 实践研究相结合; 对我国石油产业竞争力现状的宏观分析与国内外石油企业的微观分 析相结合。 一方面从石油产业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我国石油产业的竞争力现状;另一方面 从石油产业链出发分析我国石油产业的竞争力,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具体做法是首 先在宏观上对我国石油产业链进行分析, 然后在微观上分析我国主要石油企业在产业 链各环节的竞争实力和整体实力。采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利用石油产业链的 相关指标构造了石油产业综合竞争力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和国外大石油公司相比 我国石油产业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扬长避短,优化我国石油产业 链,以此提高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统计软件 spss11.5 的使用可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并且可以从年鉴、国 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年报和有关参考文献中获取大量数据资料, 确保本文中的定量分析 更加直观。 1.5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对象是我国的石油产业, 整体是从产业经济 学的角度出发,然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的实际的观察对象则是石油产业中的企业, 采用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研 究的基础上,按照本文的体系对有些内容进行了系统性的概括总结,尝试从石油产业 链角度出发,运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采用相关指标构造了石油企业综合竞争力指 数,由此显示我国石油产业链中的优势和劣势环节,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我国石油产业 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并深入探寻提高我国石油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同时在本文中运用 定量分析,引入大量数据图表,使本文关于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更为直观 和具有说服力。然而本文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完善,例如我国石油公司的跨国经 营战略、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的竞争实力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分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 7 页,共 43 页 2 石油产业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石油产业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1 石油产业的概念石油产业的概念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而言,石油产业是指勘探、开发、储运、炼化和销售石油及其 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具体来说,它包括石油开采业、石油炼化业和油品销售业。石 油开采业是指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企业集合,统称为上游;石油炼化业是以石油、天 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统称为中游;油品销售业是指从事油品储运、 销售的企业集合, 统称为下游。 所以, 石油产业就是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上游, 以石油天然气的炼制、化工为中游,以油品销售为下游的一条石油产业链。 石油作为一种基础性能源, 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高达 40%, 石油消费关系到 各种经济、 社会活动以及政治、 军事活动。 石油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其上、 中、下游产业链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许多产业部门。由于石油 产业具有非常强的行政垄断属性和自然垄断属性,其自身发展有着突出的特征。 2.2 石油产业的基本特征石油产业的基本特征 2.2.1 石油消费的低替代性石油消费的低替代性 石油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均收入的关系非常密切, 但对价格变化则不是那 么敏感。由于石油的难以替代形式,即使在石油价格剧烈波动时,消费者也不可能在 短时间内找到替代能源或者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 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波动带来的损 失,而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 可能一蹴而就 ;在极端的情况下,由于心理预期的作用,消费者甚至会在油价居高 不下时抢购囤积, 而在油价下跌时反而持币观望, 这种行为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因此, 只要有经济活动,就必定会消耗一定数量的石油,而石油消费数量的变化常常和价格 并无直接的关系。 从世界石油消费的长期趋势来看, 石油价格对消费的影响作用体现在价格水平的 大幅度抬升促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节能技术的发展,从而降低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对 石油市场和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各国的石油消费 量都会持续增加,与价格的变化相比,其波动的频率和幅度都要小得多。 张宏民m,石油市场与石油金融,2009,(4):1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 8 页,共 43 页 2.2.2 石油勘探开发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石油勘探开发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石油勘探开发不仅具备高投资、高回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而且由于石油 价格受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气候和供需变化等影响,还具有极大的不确定 性和波动性。近三十年来,两次石油危机、海湾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油价相应的 大幅震荡涨落,都对全球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正是由于石油勘探开发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人类有时在自然面前显得无能 为力。在一些反复勘探被认为蕴藏有丰富油气的地区,最后钻井却遭到了失败;而在 一些原来判定不可能生油的地区和一些经久勘探失败的地区最后却成功地发现了丰 富的石油资源。也正是由于石油勘探开发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科学技术在 石油勘探开发活动的地位和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事实上,不断进步的勘探开发技术 (如三维地震技术、油藏模拟技术、水平井开发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重油热采技 术、深海油田开发技术) ,不仅大大提高了原有油田的勘探程度和开发水平,降低了 勘探和开发成本,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会将数倍于常规石油资源的、原先无法开采的非 常规石油资源(如油砂、油页岩、低渗透致密油砂)投入开发,从而大大改观石油工 业的面貌。 2.2.3 石油生产的刚性自然规律石油生产的刚性自然规律 对于一个特定的油田来说,其产量变化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最典型的莫过于由 著名的石油工程专家哈伯特(hubbert)提出的石油生命周期理论,即随着不断增长 的石油产量,开发完全的石油将达到一个产量的最大值,随后产量就开始下降。对于 单个“油藏”来说,产量变化的这种规律具有一定的“刚性” ,人为地改变产量往往 会受到惩罚。短期内采油速度过快(超过了地层敏感速度)会破坏地层的压力平衡, 不利于提高最终的采收率,对于疏松的砂岩油层,甚至会引起出砂,破坏产油层;而对 于主要依靠热力开采的稠油油藏,人为关井甚至降低产量都会相当麻烦,因为关井之 后重新生产的技术难度大,而且成本相当高。油田产量变化的这种“刚性”规律,使 得人们在油价变化的时候难以很快调整产量, 即产量对价格变化有一定的粘性和滞后 性。 2.2.4 石油产业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石油产业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石油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的工业部门,具有非常显著的 技术和设备专有性、规模经济特征和自然垄断属性,同时由于政府对市场准入的普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 9 页,共 43 页 管制, 石油业也具有非常强的行政垄断属性, 这使得新的市场主体难以进入石油产业, 逐渐形成了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 除了自然垄断属性外,由于石油在经济、政治、军事领域的突出的战略地位,石 油工业中的行政垄断也普遍存在,当然各个产业链的情况有所不同。在许多国家,原 有的勘探、生产以及加工都有非常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一般的投资者即使有资金实 力也难以进入这些领域。相对而言,技术服务和油品销售领域的管制要松一些。石油 工业本身的自然垄断属性以及政府的行政垄断,决定了世界石油工业寡头竞争的格 局。 由于石油产业具有以上特点, 石油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文明具有极端的 重要性,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要素,石油产业以及与石油产业直接相关联的上下游产 业涵盖了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许多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很大 的份额,而且石油价格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利润在不同国家、不同产业之间的 转移,从而影响到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 国家加强了对本国石油资源的保护,更为重视本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采取 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本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在石油勘探开发、炼制化工以及海外经营 方面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我国石油企业在做大做强本国石油市场,有效利用本国资 源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在海外经营、石油项目合作上取得了一 系列的成效。 3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3.1 我国石油产业的竞争优势我国石油产业的竞争优势 3.1.1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石油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 即是缓解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供需矛盾日益突 出的需要,更是我国 21 世纪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石油企 业的国际化经营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现在已经从低风险的油田开发,转向 油田生产与技术服务、炼厂建设与管道施工等综合项目开发,从生产经营转向资本经 营,并已形成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南美和南亚四个战略发展区。目前,中国石 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中化集团在跨 国经营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目前我国的石油公司具有自己配套的技术服务装备和技 术服务队伍,可以提供从地质勘探、石油开发、管道建设、炼厂设计施工等一系列综 合服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集中调配力量、缩短工期完成项目,降低成本,保证项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 10 页,共 43 页 高效优质的投产,使项目在短时间内获得现金流。依靠整体优势可以实现海外勘探开 发、技术服务、物资装备供应与贸易一体化运作。而外国石油公司一般都没有自己的 作业力量,虽然十分重视与专业作业团队建立密切的战略联盟关系,但不具备统一调 配资源的能力。例如中石油公司的苏丹 1/2/4 区项目的成功运作,就充分体现了中石 油综合实力在海外大型石油项目运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些成就这标志着中国石 油企业国际化经营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的境外油气勘探开发已在苏丹、马六甲、南美、墨西哥湾和中亚等地 区取得了控股、 参股和独立勘探开发权, 控制海外份额油剩余可采储量己超过 4 亿吨, 原油年生产能力达 1300 万吨。这己经成为我国石油需求来源的重要市场之一。 3.1.2 形成了一支成本相对较低的高素质技术支持队伍形成了一支成本相对较低的高素质技术支持队伍 在当今石油勘探开发项目中,使用高科技人员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国外公司为减 少人力资源成本,严格控制专家人数。中国石油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组织大量高智 力的科技人员进行科技难点攻关以及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把更多的地质、 钻井、 油田开发等专家投入到进行精细研究,挖掘项目潜力的工作上,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项 目的技术决策失误和管理失误。同时许多跨国项目的技术研究、勘探部署和开发方案 的制订,尤其是老油田的地质研究和油藏工程研究,可充分依托国内的研究力量。利 用这一比较优势,即可做大中型项目,也可做小项目,即可做新区勘探、新油气田开 发,也可做老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和提高采收率项目,从而拓宽了项目选择的机会, 降低了项目的运营成本。 3.1.3 国内资金充足,民间资本逐渐进入石油市场国内资金充足,民间资本逐渐进入石油市场 我国国内资金充足。2005 年末我国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30 万亿元,其中企业存 款 10 万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4.7 万亿元 。随着我国逐步放开石油资本市场, 这些资金将会成我国石油行业的重要投资来源。除此之外我国的中石油、中石化、中 海油相继在海外和香港成功上市,而且中石化已经进入国内证券市场。随着我国经济 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国内证券市场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 我国石油行业将会逐渐吸纳 境内外的民间资本。目前我国正在逐渐放开石油石化市场。其中对于石油石化产品的 进口除保留原油、成品油和化肥的非国营贸易配额外,其他非关税措施在 2004 年均 已取消。继 2004 年成品油零售业务放开后,从 2006 年 12 月起将放开原油和成品油 的批发业务,石油石化营销领域基本全面放开。目前,国内石化行业民营成品油批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 年统计公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 11 页,共 43 页 企业约 200 余家,占全国批发企业总数的 8%左右,占全国成品油批发量的 5%;民营企 业在全国拥有加油站 2 万多座,约占全国成品油零售市场份额的 13%。截止到 2005 年底,共有 48 家民营企业获得非国营贸易企业成品油进口经营权 。 3.1.4 工业格局大体形成,竞争实力逐步增强工业格局大体形成,竞争实力逐步增强 我国的石油石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大庆油田开发成功、80 年初石化工业的发展壮大, 至今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 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 1998 年重组改制,我国三大石油企业竞争实力逐步增强,具有一定的竞争地位,正快速跻 身于世界石油大公司前列。三大石油企业在国内的原油和天然气勘探生产、石油加工 及成品油销售、乙烯裂解、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原料生产领域占有绝对优 势,是我国石油产业的支柱企业,引领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 2007 年底 pfc energy 公司按照各公司的市场价值,评出了 2007 年石油行业上 市公司的前 50 强,在公开上市的石油公司中,中石油市值为 7232 亿美元,排名第一 位,中石化市值为 2495 亿美元,排名第五位(见表 3.1)。2008 年,中石化、中石油 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 159260,129798 百万美元,世界排名分别为 16 位和 25 位。与 此同时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不断扩展海外业务,正逐步发展为跨国石油公司,具 备了与世界大型跨国公司竞争的实力。 表 3.1 2007 年表 3.1 2007 年 pfc energy 前十名 前十名 排名 公司 市场价值,亿美元 1 中石油 7232 2 埃克森美孚 5119 3 俄罗斯天然气公司 3320 4 壳牌 2646 5 中石化 2495 6 巴西石油公司 2417 7 bp 2307 8 道达尔 1985 9 必和必拓(bhp biliton) 1975 10 雪佛龙 1971 注:数据来源:pfc energy 公司 经济观察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 12 页,共 43 页 3.1.5 越来越强的中国石油企业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强的中国石油企业品牌影响力 品牌是技术、质量、信誉、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是用户和公众对企 业或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在国内,中国石油企业被公认为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坚强后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与能源安全的有力保障。在国外,中国石油企业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拓国际油气业务,使国际油气经营业务得以迅速发展。在国际业 务开拓中,中国石油企业已经实现了油气投资、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油品销售 与国际贸易一体化发展; 在保持现有项目平稳运行的同时, 抓住有利时机开拓新市场, 积极开发新的石油合作项目,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竞争力明显增强的新特点。中国 石油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和石化领域合作的同时还先后为 100 多个国际或国家油 公司提供过工程技术服务, 作业标准和技术水平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油公司及专门行 业的认可。如 2006 年,中国石油的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正 式升格为 iagc(国际地球物理承包商协会)核心会员,能够直接参与 iagc“游戏规 则”的制定。由此可见,中国石油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认知度和认同感已经大幅度提 升。 3.2 我国石油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弱势外部环境的 挑战 我国石油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弱势外部环境的 挑战 3.2.1 国际油气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国际油气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 美国、中国、日本、印度都是石油消费和净进口大国,其国内的油气生产远远满 足不了巨大的能源需求增长。根据国内外有关专家分析和预测,21 世纪前半叶,中 国油气特别是石油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见表 3.2) 。尤其 是这几年, 对外依存度增长大大超过了预期, 2006 年已达到 47%, 2007 年达到了 54%。 且中国处于亚太新的能源消费中心,与周边能源消费大国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增加的 石油进口需求与这些国家的石油进口需求构成了竞争关系。因此,为了解决国内供需 矛盾问题, 各国都在想方设法与油气资源国建立更加 “紧密” 的伙伴关系或战略联盟, 来获取更多的油气资源。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石油公司纷纷加快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加大对油气资源的 掌控的力度。如在非洲地区,石油巨头包括美国的雪弗龙和埃克森美孚、英国的英国 石油和英荷壳牌、法国的道达尔、意大利的阿吉普以及日本石油公司纷纷参与到非洲 石油的开发经营中。与此同时,印度、巴西、马来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石油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 13 页,共 43 页 司也通过风险勘探等形式介入到非洲石油市场。实际上,油气资源是从事国际化经营 的石油公司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和效益之源。 谁掌握了资源或谁掌握的市场越广泛, 谁就有更多的主动权,谁就具备了国际的竞争优势,掌握了发展的基石。世界经济正 逐步进入全球化时代,油气资源的有限性、地区分布不均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油气资源 的国际性,只局限于一地一域的石油公司绝不可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获取竞争 优势,跨国石油公司以全球视野不断寻得新的发展机遇。可见,无论从保障国家能源 安全角度还是跨国石油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角度来分析, 国际油气资源的争夺必将愈 演愈烈。 表表 3.2. 国内外机构对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预测结果比较表国内外机构对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预测结果比较表 预测机构 2010 年 2020 年 中国能源研究所 46%-52% 55%-62% 国际能源机构 60% 76% 美国能源信息署 49.7% 65.5% 欧佩克 45% 52% 注:数据来源:冯连勇,陈大恩.国际石油经济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2:227 3.2.2 勘探开发成本进一步上升勘探开发成本进一步上升 石油市场的各种关键因素对石油市场的限制作用呈现上升趋势,原材料价格上 涨、熟练劳动力和设备资源的短缺将成为制约石油业务发展的“瓶颈” 。特别是人力 资源和设备对石油市场的限制,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随着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也不可避免地遇到此类问题。首先,由于 设备利用率高尤其是海上装备的利用率,包括钻井船、海上装备设备、高利用率导致 技术服务费用上涨。其次,勘探开发日益活跃,对原材料、人工和工程技术服务需求 旺盛,高需求导致其价格持续走高。最后,勘探开发重点向深海油区、边际油田、重 油、油砂矿等非常规资源的转移,目前深水油气田和油砂矿的最低勘探开发成本分别 为 12 美元/桶油当量、 18 美元/桶油当量, 而最高勘探开发成本已达到 40 美元/桶油当 量;浅水区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成本最高已达到 30 美元/桶油当量(见图 3.1) 。由此可 见,勘探开发向非常规资源的转移使得勘探成本大幅度提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 14 页,共 43 页 222 10 1212 18 8 24 28 30 35 404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中东和北非陆上大 型油气田 其他地区陆上油气 田 路上重油油田 浅水区油气田 北美部分油气田 深水油气田 油砂矿 低值 高值 图 3.1 2008 年不同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成本 (单位:美元/桶油当量) 图 3.1 2008 年不同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成本 (单位:美元/桶油当量) 注:资料来源:dr.pedro van meurs.government take and petrodeum fiscal regimes,2008-05-25 3.2.3 国际化经营将遇到越来越多的技术挑战国际化经营将遇到越来越多的技术挑战 由于资源民族主义的兴起及世界石油峰值的来临, 一些跨国石油公司被迫更多地 向深海、陆上高成本地区、天然气以及非常规和新能源领域进军。在未来的国际化进 军中,中国石油企业也将不可避免地向这些领域拓展。随着海上勘探开发涉水深度的 加深,对深海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