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光学工程专业论文)偏振模色散的稳定性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方交通大学硕 卜 论文摘要 摘 要 光纤的长距离传输损耗和脉冲的常规色散展宽可以分别由 e d f a 和适当的色散补偿机制进行补偿。但是偏振模色散 p md ( p o l a r i z a t i o n m o d e d i s p e r s i o n ) 的 统计特性使 得偏 振模色散 补偿比 常 规 色散补偿困难得多,p md已成为严重制约高速光通信的瓶颈。尤其 对 l o g b i t / s 的高 速光 通信系统,问 题尤为 突出 i l l 。 偏振 模色散的问 题 目前就是对偏振模色散进行检测和补偿的问 题,但无论是检测还是 补偿,其前提是偏振模色散必须是稳定的。由于偏振模色散是一个 随机变量,只能测量出它的统计结果。它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 大,任何温度、湿度、应力都会使输出光的偏振态发生变化,从而 使光纤的偏振模色散变得不稳定.从理论上说,一个随机变量是不 可能被完全准确的测量和完全补偿,但另一方面,它在一段时间之 内又是相对稳定的,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进行测量和补偿。因此,对 偏振态的稳定性和偏振模色散的稳定性的研究也就成为对偏振模色 散进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鉴于此,本人在研究生阶段作了如下工作: 1 .从理论上对偏振态的稳定性和偏振模色散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 出了 偏振态时变矢量的概念。证明了 在忽略时变矢量对波长的关 系的条件下,主偏振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其他偏振态 ( 保持 输入偏振态不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一样的。 2 .对偏振态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设计制作了光源驱动电路,搭 建了实验系统,对 4条光纤进行了稳定性实验,得到了光纤偏振 模色散随时间变化的一些规律。实验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偏 振态时变矢量约为1 0 - , 弧度/ 小时。 3 .介绍了几种检测偏振态的方法,给出了三种用 1 1 4波片和检偏器 检测光纤输出光偏振态的方法和原理, 进行了实验验证。 4 .研究了局部偏振模色散和整体偏振模色散关系,并对偏振模色散 分布和影响偏振模色散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偏振模色散 偏振态 稳定性 时变矢量 来 经作者、 导 师同盏 勿全文公布 北方交通大学硕 : 论文摘袭 ab s t r a c t t h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a t t e n u a t i o n o f l o n g - d i s t a n c e f i b e r a n d n o r m a l d i s p e r s i o n o f p u l s e c a n b e c o m p e n s a t e d b y e d f a a n d p r o p e r d i s p e r s i o n c o m p e n s a t o r . b u t t h e s t a t i s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o f p md ( p o l a r i z a t i o n mo d e d i s p e r s i o n ) m a k e s it d i ff i c u l t t o c o m p e n s a t e , t h e p md h a s b e c a m e t h e b o t t le n e c k o f h i g h b it - r a t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e s p e c ia l l y f o r i o g b i t / s c o m m u n i c a t i v e s y s t e m , t h e p r o b l e m i s m o r e s e v e r e . t h e k e y p r o b l e m o f p md i s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 b u t b o t h t o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t o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 t h e p re c o n d i t i o n i s t h a t t h e p md i s s t a b le . b e c a u s e t h e p md i s a s t a t i s t i c q u a n t u m , w e c a n o n l y g e t t h e s t a t i s t ic r e s u l t . a n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h a n g e c a n i n fl u e n c e p md , s u c h a s t e m p e r a t u re , h u m i d it y a n d s t r e s s . a c c o r d i n g l y , t h e s o p ( s t a t e o f p o l a r i z a t i o n ) o f o u t p u t l i g h t i s n o t s t a b le . i n t h e o r y , a n r a n d o m v a r i a b l e c a n t b e e x a c t l y d e t e c t e d a n d f u l l y c o m p e n s a t e d . o n t h e o t h e r h a n d , i n s o m e s e g m e n t t i m e i t i s s t a b l e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 , s o i n t h i s t i m e w e c a n d e t e c t a n d c o m p e n s a t e i t . s o t h e s t u d y o f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s o p a n d p md b e c o m e s o n e o f t h e b i g p r o b l e m s t o s t u d y p md . h e r e i n , t h i s a rt i c l e h a s s o m e m a i n c o n t e n t s a s f o l l o w i n g : l .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s o p a n d p m d i s a n a l y z e d i n t h e o r y .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t i m e e v o l u t i o n v e c t o r i s p u t f o r w a r d . t h a t i f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t i m e e v o l u t io n v e c t o r a n d w a v e l e n g t h i s n e g l e c t e d , t h e l a w o f p r in c i p a l s t a t e s c h a n g i n g w i th t i m e i s t h e s a m e w i t h t h a t o f o t h e r s o p ( t h e i n p u t s o p m a i n t a i n s t h e s a m e ) c h a n g i n g w i t h t i m e i s v e r i f i e d 2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s o p i s s t u d i e d t h r o u g h e x p e r i m e n t . we d e s i g n e d a n d m a d e t h e l a s e r d r i v e r c ir c u i t , m a d e u p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y s t e m , d i d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e x p e r i m e n t o n 4 f i b e r s a n d g o t s o m e l a w s o f p md c h a n g i n g w i t h t i m e . i n t h e e x p e r im e n t ,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l a b , t h e t i m e e v o l u t i o n v e c t o r i s a b o u t 1 0 - r a d i a n / h o u r 3 . s o me me t h o d s f o r s op d e t e c t i o n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 t h r e e me t h o d s a n d t h e o r i e s f o r s o p d e t e c t i o n b y 1 / 4 w a v e - p l a t e a n d p o la r i z a t i o n d e t e c t o r a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 a l s o s o m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a r e g i v e n . 北方交通大学硕士论文摘要 4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p m d i s a n a l y z e d t h r o u g h t h e o r y , w h i c h c o n c l u d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lo c a l p md a n d t h e w h o l e p md ,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md a n d t h e f a c t o r s t o i n fl u e n c e p md. k e y w o r d s : p o l a r i z a t i o n m o d e d i s p e r s i o n ( p m d ) , s t a t e o f p o l a r i z a t i o n ( s o p ) , s t a b i l i t y , t i m e e v o l u t i o n v e c t o r ( t e v ) 北方交通大学硕 卜 论文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 . 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偏振模色散检测是长飞光纤公司的研究项目 , 对偏振模色散和偏 振态稳定性的研究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随着光纤理论的成熟和光纤通信事业的发展,影响光纤通信的三 个问 题: 损耗、 色散和非线性已 经基本得到解决。 光纤在1 .5 5 , u m 处的 损耗已可降到。 .2 d b l k m以下,随着光纤放大技术 ( e d f a和拉曼放大 技术)的成熟,光路的传输损耗不再成为主要制约因素。再加上光器 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光纤的接续损耗也可以做得非常小。光纤传输 系统中的非线性影响可以 通过一些措施进行抑制,如控制光纤中的光 功率的大小来避免受激拉曼散射和受激布里渊散射影响和通过使用 非零色散光纤来避免四波混频现象的发生。光纤的色散可以 通过改善 光纤工艺来进行消除,随着色散补偿技术的完善,材料色散和波导色 散对光纤通信的影响已可以消除。 既而偏振模色散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就愈发突现出来,由于偏 振模色散的影响,会导致光纤通信中数字信号的误码率增加和模拟信 号的波形失真,尤其在通信速率达到i o g b / s 及以上的光通信系统中, 偏振模色散的影响更加严重和不可忽略,对未来光通信系统提出的大 容量、高速率的要求来说,偏振模色散对光通信系统的影响已成为当 前急需解决的问 题之一, 对偏振模色散的研究已 成为当前国际上光通 信 领域的 热点 课题和当 务 之急。 i ) 2 3 1 偏振模 色散的问 题目 前 就是 对偏 振模 色散 进 行检 测 和补 偿的 问 题, 4 5 16 17 8 1但 无 论是 检 测 还是 补 偿, 其前提是偏振模色散必须是稳定的。由 于偏振模色散是一个统计量, 它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任何温度、湿度、应力都会使输出光的 偏 振 态发 生 变 化, 从 而使 光纤的 偏振 模 色 散 变得 不 稳定, 9 i0 因 此, 对偏振态的稳定性和偏振模色散的稳定性的研究也就成为对偏振模 色散进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北方交通人学硕l 。论文 绪论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偏振模色散稳定性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_ _ 光纤所处环 境的变化所引起的偏振模色散的抖动将会影响对它的检测,而且这种 偏振模色散抖动现象将会给偏振模色散的补偿带来很大的困难。偏振 模色散稳定性的研究成为了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课题,目前世界各地的 研究人员已分别对地下光缆、海底光缆、架空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的稳 定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以下就是所得到的些结论。 1 2 1 地下光缆偏振模色散稳定性分析 】 c o s t a n t i n o d e a n g e l i s 等人对沿意大利东北部的a 3 1 高速公路铺设 的光纤进行了地下光缆偏振模色散稳定性的研究。这次测试分别对由 8 条9 5 米长的光纤经过不同组合而成的三段光纤进行了测试。实验光 源用的是零色散波长( 1 3 1 0 n m ) 的d f b l d 。首先他们对光输出偏振 态的短期稳定性进行了实验,认为在2 0 分钟以内测得的光输出偏振态 变化不是非常剧烈,在此时间范围内得到的偏振模色散值是可以接受 的。接着他们对a 段光纤的d g d 和斯托克斯参数进行了连续2 7 小时 的测量。实验结果如图1 2 1 所示,显示了光纤的d g d 和斯托克斯参 数的强烈抖动发生在温度变化梯度比较大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段,而温 度变化较缓慢时,它们也相应的趋向稳定。既而,c o s t a n t i n o d e a n g e l i s 等人又对b 段光纤进行了同样的持续了8 个小时的实验,a 段光纤和 b 段光纤的主要区别是b 段光纤在管道外部没有连接器,结果如图 1 2 2 所示,同人们猜想的一样,b 段光纤的变化比a 段光纤的变化小。 同样的实验在相似的环境下对c 段光纤进行的实验也得到了一样的结 果,如图1 2 3 所示,在日出和r 落时偏振模色散的抖动较剧烈。其中 c 段光纤是出包含连接器的5 段9 5 千米长的光纤连接而成。 由此实验可以看出,对于地下光缆,环境温度的变化是偏振模色 散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而光纤链路的构成情况对于偏振模色散的稳定 也有一定的影响。 北方交她人学 i ! i il j 论j l 绪论 卜 。,茹”, 图121a 段光纤测龋结果图1 2 2 b 段光纤测量结果圈1 ,2 3 c 段光纤测量结果 1 2 2 海底光缆偏振模色散稳定性分析1 1 2 】 t t a k a h a s h i 等人对海底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 究。t t a k a h a s h i 采用了琼斯矩阵法测量偏振模色散。激光光源发出的 光在到达起偏器之前被偏振控制器调节成圆偏振光,在利用检偏器使 输入光纤的光成为o 。,6 0 。,1 2 0 。的线偏振光,通过测得输出光的偏振态, 可以得到这段光纤关于频率巧的琼斯矩阵。既而得到此段光纤的 d g d 。实验所测量的光纤是两座岛屿( y a k u s h i m a 和t a n e g a s h i m a ) 之 间长为5 9 6 千米的海底光缆。这段光缆有8 6 的长度处于海底,其余 部分被放置于隧道中,在t a n e g a s h i m a 岛用一段光纤跳线把两段光纤 连起来而形成1 1 9 2 千米长的测试光纤。首先他们认为输出光的偏振 态变化非常缓慢并在1 5 分钟的时间范围内没有十分剧烈的改变,因此 他们把测量间隔定为1 5 分钟一次。偏振态的改变可以用两个参量来加 以描述:一是d g d f ,另一个是注入到两偏振主态的能量的比值y 。 实验分别得到了随时间变化的d g d f 和能量的比值y 的两条曲线,由 此得到f 随时间变化缓慢,稳定时间段有l 小时左右,如图1 2 4 所示; 而y 的变化更加缓慢,稳定时间段可以达到几个小时,如图1 2 5 所示。 t t a k a h a s h i 等人通过实验估计海底光缆偏振模色散变化引起的影响会 发生在1 至2 小时以内。出于由光纤双折射引起的输出光偏振态的变 化与光纤的长度与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他们估计对于上千 千米长的光纤链路来晓偏振模色散变化引起的影响会发生在几分钟 、 m 靛 、小i:。 j 一 孵 , , m l , d ” 了_ 气 北方交通人学硕 。论文绪论 的时间范围内。 ; 篁盟 l 三 妻鼍 图1 2 4d g d f 随时间变化 幽1 2 5 能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 1 2 3 架空光缆偏振模色散稳定性分析l l 习【1 4 j j o h nc a m e r o n 和x i a o y ib a o 等人作了架空光缆和地下光缆的偏振 模色散稳定性实验,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这次实验是用干涉法对偏振 模色散进行的测量,因为对于架空光缆来说,光纤周围环境的变化是 非常剧烈的,而且会直接作用于光纤上,这必然会导致光纤偏振模色 散变化的突然性,这就要求测量方法要能够快速响应这种变化以准确 得到偏振模色散的瞬时值,而干涉法正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测量方法。 实验所用的激光器是中心波长在1 5 5 0 n m 附近,谱宽为7 0 n m 的l e d 。 如h nc a m e r o n 首先对地下光缆进行了测量,光缆有2 4 4 千米长,实验 测量的是这一段光缆内两根标准单模光纤连接而成的长为4 8 8 千米长 的光纤。实验每隔5 8 秒测量一次,并持续了1 5 5 个小时。其中温度 是在光纤端口处的地面上测量的。在这1 5 5 小时测量时间段内,偏振 模色散稳定的时间段大约在6 0 至9 0 分钟,如图1 2 6 所示。接着进行 了对架空光缆偏振模色散稳定性的实验,实验测量的光缆有4 8 千米 长,同测量地下光缆时一样由这段光缆内的两根光纤连接而成了9 6 千米长的待测光纤链路。测量每隔1 3 7 分钟一次,并持续了2 3 个小 时。环境温度测量于光纤端1 2 1 处的地面上一米处。可以很明显的看到, 偏振模色散稳定的时间段与环境温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温度变化缓 慢时,偏振模色散稳定的时间段大约在一个小时左右。当温度变化非 常快的时候,偏扳模色散稳定的时间段就只有5 分钟了,如图l2 7 所示。由于架空光缆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使得它的偏振 北办交通人学顺卜论艾绪论 模色散抖动比地下光缆要剧烈的多。 i i | i 。: ;i 确 一 o om il i mm _ 喇t n n 啪 图1 2 6 地下光缆偏振模色数变化图1 2 7 架空光缆偏振摸色散变化 1 2 4 各种气候条件对偏振模色散的影响l l 副 d a v i ds w a d d y 等人又针对架空光缆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偏振模 色散的变化作了一项实验。实验用的是波长在1 5 5 0 n m 的波长连续可 调的激光器。被测光纤是3 4 千米长的架空光缆,位于加拿大的 w o o d s t o c k ,实验测量了这段光缆内的两根光纤。对第一根光纤做的第 一次实验是在2 0 0 0 年8 月2 日至8 日这一期间完成的,第二次实验是 在2 0 0 0 年1 2 月至2 0 0 1 年1 月期间完成的。天气数据是由美国缅因州 的气象站提供的。在第一次实验中的测得的最大风速为2 6 千米每小 时,最低和最高的温度分别是8 4 和2 8 。实验结果如图1 2 8 所示,图 中粗实线的大小表示偏振模色散的波动快慢,虚线表示风力的变化, 浅实线表示温度的变化。从白天到晚上的2 4 小时可以看到有很大的温 度变化梯度。并且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偏振模色散的变化在白天比较 剧烈,这是夜间气候变化不大的缘故。虽然当有强风时,会出现比较 剧烈的偏振模色散的变化,但是温度变化梯度仍是主导因素。对同一 根光纤在冬天做的实验中,最大j x l 速为3 5 千米每小时,最低和最高的 暮n 芒 奇_鼍j p 匿 北方交洒a :学顺l 论文 温度分别是一1 7 。和14 。实验结果如图1 2 9 所示。同夏天实验结果一 样,白天偏振态的变化比较剧烈。虽然冬天里的风力比较大,且有雨 雪等降水会对光纤造成比较大的应力,但仍可以看出主要是温度的变 化导致了偏振模色散的剧烈变化。对第二根光纤在2 0 0 1 年1 月作了一 次实验,结果与第一根光纤在冬季所做的实验有较好的一致性。实验 还得到偏振模色散的变化最侠可以在3 0 m s 内发生,因此要想在架空 光缆中获得准确的偏振模色散的数据需要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的测 量仪器。 图1 2 8 架空光缆夏季偏振模色散变化 图1 2 9 架空光缆冬季偏振模色散变化 1 3 本文的主要工作 因为目前采用的检测偏振模色散的方法很多都需要精确得到传输 光偏振态的信息,如邦加球法、琼斯矩阵法,而光纤内传输的光由于 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光的偏振态是不断演变的, 所以在偏振模色散检测过程中偏振态的检测和对偏振态稳定性的研 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分析影响偏振态的各种因素,并且掌握偏 振态演化的规律,才能更准确的检测光纤的偏振模色散。本文的主要 工作是: 1 提出了偏振态时变矢量的概念。证明了在忽略时变矢量对波长的 6 北方交通人学硕j 论义 关系的条件下,主偏振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其他偏振态( 保 持输入偏振态不变)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一样的。 2 对偏振态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设计制作了光源驱动电路,搭 建了实验系统,对4 条光纤进行了稳定性实验,得到了光纤偏振模 色散随时间变化的一些规律。 3 介绍了几种检测偏振态的方法,给出了三种用1 4 波片和检偏器检 测光纤输出光偏振态的方法和原理,进行了实验验证 4 理论上对偏振模色散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包括局部偏振模色散和 整体偏振模色散关系分析,偏振模色散分布分析和影响偏振模色 散因素分析。 7 北方交通大学硕_ l 论文偏振模色散及1 g 稳定性分析 第二章偏振模色散及其稳定性分析 2 . 1 偏振模色散概述 2 . 1 . 1 偏振模色散产生原因 1 6 1 在单模光纤中传输的光实际上并不是纯粹的单模,而是由两组正 交 线 偏 振 模l p , 和l p同 时 传 输的. 对 于 理 想 的 光 波 导 来 说 , 它 们 具 有良 好的几何对称性,这使得两个传输模式的传输特性完全一样,因 此它们是简并的,从而不存在偏振模色散。但对于实际的光纤通信系 统,光纤在制造、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形变和应力,且铺设后的光纤 会受到周围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的不均匀等,光纤不是完全理想 的各向同性介质。由于圆对称性受到破坏,导致原先在圆光波导中的 两 组 线 偏 振 模l p 和峨 的 传 输 常 数/3 s 和y y 不 相 等 , 从 而 产 生了 双 折 射,并由 此导致偏振模色散。 为了更好的理解偏振模色散,我们需要再对非圆光波导和双折射 进行一下介绍。因为在实际应用中的克服偏振模色散的保偏光纤正是 利用了非圆光波导的非圆特性,而光纤内的双折射是导致偏振模色散 产生的直接原因。 1 、非圆光波导的有关概念 非圆光波导总体上同样可分为正规光波导和非正规光波导两大 类。非圆正规光波导的折射率在纵向上是均匀分布的,在横截面上是 非圆分布的,因此又可细分为均匀型和非均匀型: u . 光 波 导 正 ” 味 戳 l 非正规的 非圆 均匀光波导是指折射率分布在每个域q 内 部都是均匀的, 而 域的边界至少有一个是非同心圆,如阶跃椭圆光波导 椭圆光纤) 、 北方交通大学硕 卜 论文偏振模色散及其稳定性分析 双圆光波导 ( 熊猫光纤)等,如图2 . 1 . 1 : 叮 .b 0 0 图2 . 1 . 1非均匀光波导截面 非圆均匀光波导的折射率分布可描述为 ( 以二层非圆均匀光波导为 例) ( 2 . 1 . 1 ) iji,内乙 nn f.lrl -一 1 y 口 x 了.、 占 另一类非圆光波导一非圆非均匀光波导, 通常用s ( x , y ) = c ( c 为常数)的等值曲线描述,而曲线 以为椭圆、菱形等多种形状,如图 为一非圆曲 线。这些非圆曲线可 . 1 . 2: 图2 . 1 .2非圆非均匀光波导 主轴是非圆正规光波导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被理解为:如果选 定一个坐标系,其折射率分布可表示为 e ( x , y ) =e ( - x , y ) 或( 2 . 1 . 2 ) # ( x ,- y ) = -, ( x , y ) 称这个坐标系的坐标轴o x 与o y 为该光波导的对称主轴。 一个具体的 光波导,其主轴的含义是明显的。但由于光纤很细,实际中要测定仍 然有一定困难。 有些光波导由于对称性极差. 可能根本没有对称主轴。 非圆非正规光波导, 沿z 方向各横截面上的折射率分布不但是非圆的, 化 方交通人学硕 : 论文偏振模色散 及土 稳定性分析 而且是变化的, 更谈不上主轴。 主轴的主要特征是保持线偏振态不变, 因此我们可将这一概念加以拓广,称那个可使输入与输出同为线偏振 态的力 一 向为主轴。在这个意义上,线性各向同性的光波导,线偏振主 轴总是存在的。可以证明,这对主轴同时也是双折射轴,它不仅保持 线偏振不变,而且它有固定的群速度,同时这两个偏振方向的群速度 并不一定相等,称为快轴和慢轴。从其他方向入射的偏振光,不仅没 有固定的群速度,而且脉冲总的群延迟 ( 不是单位长度的群延迟)介 于上述两个偏振方向之间。 2 、双折射现象 双折射现象是非圆光波导中一个特有的现象,研究非圆光波导, 主要就是研究与双折射有关的问题。光纤从制造到使用都会导致双折 射。光纤在制造过程中引起的双折射,称为固有双折射。在使用过程 中,由于弯曲、 拉伸、 加侧压等因素引起的双折射, 称为感应双折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双折射的成因很多而且无规律性, 所以不能用简 单的方法进行描述,而应该用统计的方法。 在 物理光学中, 我们对双折射已经有所认识, 双折射被理解 为光波的传输波矢、 与偏振方向有关的现象:当一束线偏振光 ( 圆偏 振光也 可类似定义) 通过一 个介质时, 其传 输常 数16( 包括 大小和 方 向)随偏振方向改变的现象称为双折射效应。 从双折射的形成机理来分,双折射可分为两类。 ( 1 ) 材料双折射 材料双折射由材料的各向异性引起。 光纤在加工制造过程或在使 用过程中,由于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 因光弹性效应而使光纤成为各 向异性材料。 光弹性效应可简单的写为 ( 以x 方向为例,v . z 方向同) n 二 一 n 。 = c , 6 s + c , ( q , + u . ) ( 2 . 1 . 3 ) 式中。 。 为 未 加 应力 的 折 射率; 。 二 为 加 应力 后的 折 射 率; 。 二 , c r y v : 北方交通大学硕 1 : 论文偏振模色散及j 稳定性分析 分别为应力三轴分量;cc , 为系数, 其中 c, 一 委 (p i一 2 vp ,2 ) c2 一7no2 e (卜 )p 12 一 vp i i ( 2 . 1 .4 ) 式中e是 杨氏 模量:v 是泊 松比 ;p, 君 : 是 光弹系数。 由 此可分 析不 同应力时的各向异性。 在主轴坐标系下的各向异性介质的物构方程,可写为 ( 2 . 1 . 5 ) e lee,.j 苦 右 工 左 厂11月eel - d 对于单轴 ( 光轴)材料有 ( 2 . 1 .6 ) e 干1.j 考 若 月u 占 reses.eelll 一- d 图2 . 1 . 3 是折射率随入射方向( 偏振方向) 而变的情形。 其中介质 2 是各向同性材料, 它的折射率为一个半圆: 介质1 是各向异性材料, 它有两个折射率,即正常的折射率 ( 为一个半圆)和异常折射率 ( 为 一 个 半 椭圆) , 异 常 折射 光的 波 矢k ,。 的 大小 与 方向 均 随 入 射光的 波矢 k , 的 方向 的改 变而改 变 ( 正 常折射光的 波 矢 to 只有 方向 随 入射光的 波 矢x ; 的 方向 改 变 而改 变, 而大 小 不 变) 。 k ,。 值得 注 意的 是, 当 入 射 角 为 零时,k ,e = x , , 这时 无 双 折 射现 象, 这 个入 射 方向 称 为 光 轴。 北方交通大学硕 i s 论文 偏振模色散 及j c 稳定性分析 图2 . 1 .3各向 异性材料的双折射 材 料双折射的 特点 是刀 的 大小与 方向 均随偏 振方向 变化。 ( 2 ) 波导双折射 波导双折射是由于波导结构的非圆对称性, 使两个线偏振模 ( l p 模 式 ) 传 输 常 数 不 相 等( 几, 几) 所 引 起 , 因 此 , 波 导 双 折 射 无 方 向的变化,只有大小的不同。 如前所述,由于双折射,将产生偏振模色散,偏振模色散的群延 迟 差t , 为 , 一 : , 一 : , = d e /3 通 常 丝是 很 小 的 , dm _ d ( b j i ) _。 叨 . 万 d b 一 一1 = ”一 二 一十n 下 一 ar o ou r as 所以 ( 2 . 1 . 7 ) , _ 、 b 丝一 b r - do ( 2 . 1 . 8 ) : , 为 平 均 群 时 延 。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光波导沿横截面的非圆性引起了双折射,但 实际光纤除了沿横截面的非圆性外, 还有沿纵向的非均匀性。 纵向非 均匀性产生模式祸合,使得双折射现象减弱。 2 . 1 .2 偏振模色散的两种描述 北方交通人学硕 卜 论义 偏振模色散及其稳定性分析 1 、能量祸合模型 能量祸合模型就是从时域角度出发研究偏振模色散的一种方法。 对于比较长的单模光纤,山于各处的光纤受到的外界的影响 ( 如 温度、应力等)都是随机的,因此不能看成纵向均匀分布的正规光波 导,所以双折射不是均匀分布的,将随光纤的位置而变化。为此,能 量祸合模型将整个光纤分成很多的短光纤来分别考虑, 每段短光纤可 以 看成正规光波导, 其双折射是均匀分布的, 我们称之为本地双折射, 整个光纤是这些本地双折射的正规光波导级连的结果。一个光脉冲传 输过整个光纤时,将依次经过这些本地双折射。对每段短光纤来说, 如前所述,存在一个快轴和慢轴,光脉冲在快轴上传输速度快,在慢 轴上传输速度慢,光脉冲经过此本地双折射时,一个脉冲将被分裂成 两个脉冲, 其在快轴上的脉冲分量将超前于慢轴上的脉冲分量,合成 脉冲不再是高斯脉冲。光脉冲经过整个光纤时,脉冲的演化可用图 2 . 1 .4 来描述。 图2 . 1 . 4脉冲的 演化 脉冲经过第一个本地双折射后,将分裂成两个脉冲 ( 分别对应于 快轴和慢轴上的分量) ,经过第二个本地双折射时,由于其和第一个 本地双折射不相关,其快慢轴方向 将随机分布,因此前面在快轴 ( 慢 轴)上的分量将不在第二个本地双折射的快轴 慢轴)上,这样两个 脉冲将分别分裂成两个脉冲 ( 分别对应于此本地双折射上的快轴和慢 轴) ,也就是分裂成了4个脉冲,如此继续下去,将分裂成 8个、1 6 个、3 2 个等等,最终出射的光波是无穷多脉冲的叠加,如图2 . 1 .4 右 北方交通大学硕 f : 论文偏振模色散及其稳定性分析 上角。因此叠加的结果引起脉冲的展宽, 这就是偏振模色散。 下面我们来研究这些光脉冲传输一段距离后脉冲展宽的时间分 布。 假设各本地双折射的长度都是6 1 ,本地双折射的快轴和慢轴的群 速度为v 士 6 v ,v 代表平均群速度,模式祸合只在本地双折射的结合 点发生,即以 概率p 随机的 祸合到另一模式。 这样传输距离m 6 1 后的 脉冲, 其就可能经历了m种祸合可能性: 光在快慢轴之间祸合了n 次, n = o , l . . . . m 一 1 。 每一种祸合使光脉冲传输路径不一样, 存在2 “ 中 可能 性,因此光脉冲传输距离二 6 1 后时延存在一统计分布。 首先,计算脉冲在快慢轴上传输单位长度上花费的时间,也就是 j决慢轴上群速度的倒数,由于6 v o ; s ( x ) = o , x 0 a p , ( 约分布的均方差为: ( : ) 二 e ( r 2 卜e r 2 二 生 4 2 h 2 ( 2 1 1 h 一 l + e - 2 n h )( 2 . 1 . 1 3 ) 可见,光脉冲经过一光纤通信系统后, 分裂成许多的脉冲,各脉 冲的传输时延不一样,存在一个统计分布,各脉冲的合成使得光脉冲 经过光纤通信系统后被展宽,如图 2 . 1 .4的右上角,实际各脉冲如果 满足干涉条件, 它们之间会相互干涉,使出 射脉冲不但被展宽,而且 波形发生了畸变,如图2 . 1 .4 的右下角所示。 2 、偏振主态模型” 7 1 能量祸合模型是在时域中描述偏振模色散,而偏振主态模型则是 在频域描述偏振模色散。 设光纤介质的损耗不依赖于偏振态,其传输矩阵表示为 t ( o ) = e 9 (. ) u ( a ) 这里/ j ( 司是复 数,u ( 司是归 一 化矩阵 ( 2 . 1 . 1 4 ) u (rr,一 u , ( a ) 一u ,( 盯 ) u 2 ( u ) u ,* ( 司 ( 2 . 1 . 1 5 ) 其 叫 u , j2 + ju , i, 一 , 一 单 色 光 场瓦入 射 时, 则 输出 光 场 ( 2 . 1 . 1 6 北方交通大学硕 1 : 论文偏振模色散及其稳定性分析 e , = t ( u u ) e q 其中 e* 可 表 示 为 ( 2 . 1 . 1 7 ) e.,h = 一e.,h je hu 一 、 一 eoh ( 2 . 1 . 1 8 ) 6 ,。 和汽 ,。 时 光 场的 振 幅 和 相 位, 气 。 表 示 其 偏 振 态 的 单 位 矢 量。 由 于t ( u r ) 依赖于口,对任一固定的输入偏振态,其输出 偏振态会随 频率而变化, 那么, 对于传输矩阵为t ( o ) 的 介质, 是否会存在一正交 的 输入偏振态,其输出 偏振态一阶不随频率而改变呢?可以 证明 存在 这样的一组输入、 输出偏振态, 当光频变化时, 这组偏振态并不变化。 这组偏振态就是主态。 如果输入的光信号是一个含有许多光频分量的信号,而且以输入 主态的方式输入,即 e i = e , ( z v ) e x p j p , ( a ) e l 则输出信号为 e x = e x p i /7 ( tv ) j u ( m ) e = e ( m ) e x p u v ( - ) 1 e x p u /8 ( m ) 1 u ( - ) e = e ( eu ) e x p l l gp , ( 4u ) 1 e z ( 2 . 1 . 1 9 ) ( 2 . 1 . 2 0 ) 其中p 2 ( a ) = (0 1 ( v ) + /8 ( m ) 。由 于 , 也 是主 态, 不 随。 变, 所以 输出 信号的频谱特性 (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与输入信号相同。所以,主 态在一阶近似下可保证无失真传输, 但输出 产生了相移alu ) 。 可以 、二, , , 、二, u 1 r 平一去1j , l i - y.4 rl t .ij 4 5 a w . l l f - 9 p l- 4 u 7 .4 _ d ,p 2 费: m刁 二 山 -= i - i 稠夕 民 立 ; 亡 声口 ,j 1 衡刊组 嘴 寸 ij : a 戈。 l l i x n廿h t t 夕 t=, 廿i 1 1 丈 dm ,、 , :二 点璐。 , d 2 俨 2 始 : 今 用 防 班、 。 种千 。 格纤曰 _ ; 寺 人干左 v =i i t, j . ix 匕 n x po=下- 厂, - 0 1 g. 三 7 j 侧一 , 口 , 夕. l .已 队 l tk 1 i ti a u q 乙 了- 北方交通大学硕 1 : 论文偏振模色散及j 稳定性分析 本身的相移和色散, 这不是两个主态间的色散, 所以, 仍然不是偏振 模色散。如果输入光信号同时激发了两个偏振主态,那么这两个偏振 主 态 因 些 . x d p z- , 就 产 生 了 群 时 延 差 , 这 个 群 时 延 差 才 是 两 偏 振 dz j dm 主态间的色散 ( 2 . 1 . 2 1 ) 电扬 呱一扬 丁= 由于 d rp z. 叨上后币 下 不石 于, 叨门1 。 , 、 言= k + 需一 圳u ii一 + ju z j一 十 盂(2 . .2 2 ) 所以 : = 2 丫 i. ; i + iu 1 (2 .1 .2 3 ) 此式就是以偏振主态表示的色散的基本公式。 2 .2 偏振模色散稳定性分析 2 .2 . 1 局部偏振模色散和整体偏振模色散的关系1 8 1 对局部偏振模色散和整体偏振模色散的关系的研究是对光纤链路 进行偏振模色散补偿的基础。由于偏振模色散补偿是利用补偿元件产 生的延迟来弥补传输光纤的偏振模色散,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使得 d g d为零, 即偏振模色散矢量为零。 因此为了 达到完全补偿的目的有 必要研究局部偏振模色散矢量与整体偏振模色散矢量的关系。 这里先给出偏振模色散矢量的定义。在邦加球表述中,一根光纤 的偏振特性可以 通过一个3 x 3 的实旋转矩阵r ( 1 , w ) , 也就是我们所说 的密勒矩阵,由以下方程加以定义: s ( 1 , w ) = r ( 1 , w ) s ( 0 , w ) ( 2 .2 . 1 ) 这里w 是光源的角频率,s ( 0 , w ) 是输入偏振态,s ( l , (v ) 是相应的 北方交通大学硕士论文偏振模色散及其稳定性分析 在 位置l 处的斯托克斯矢量。 当 旋转矩阵r ( 1 , c o ) 会随频率的改变而改变 时,就会产生偏振模色散。这种频率依赖性可以得到证明,即给定一 个固定的偏振态,观察某一处不同频率入射光的输出偏振态。当考虑 带宽很窄时,固定输入偏振态,一阶偏振模色散可以表示为输出偏振 态对频率的微分: d s ( l , c o ) _ dm d r ( l . c o ) s 吸 u , 口) da) ( 2 . 2 .2 ) 因为输入偏振态是固定的, 所以其并不受角频率。变化的影响。 再利用方程 ( 2 .2 . 1 ) ,我们可以把 ( 2 .2 .2 )中的输出光的斯托克斯 矢量代替输入光的斯托克斯矢量: d s ( l , m ) 份 = d r ( l , co ) r - ( l , co )s ( 1 , m )( 2 . 2 . 3 ) 注意这里: ( 1 , co ) 对于所有的频率来说都归一化,而且我们知道 d s ( 1 , co ) i d o ) 与s ( 1 , to ) 是正交的, 所以 我们可以 把式( 2 .2 .3 ) 写为如下形 式: d s(1, ca) = n (1, w ) x s(1, co )dc) 方程 ( 2 .2 .4 )就是偏振模色散矢量。 ( 1 , c o ) 的定义 ( 2 . 2 .4 ) 这个矢量描述 了 输出 偏振态随频率而变化的大小和方向。.q ( 1 , w ) = n ,。 :q 。 而群时延差就定义为 a t = iq l = v q ; + s 2 ? 十 0 ; 考虑到光纤的双折射和模藕合是随机发生的。 p m d的分布, 这常常采用保偏光纤分段级联模型。 有: ( 2 . 2 . 5 ) 因此有必要研究 对于每一小段光纤 e i = u s e r - i ( r = 1 , 2 ; . ., n ) ( 2 2石) 其中e;-, 和舀 , 分别 是这一小 段光纤的 输入 和输出 偏 振态, u 是 这一 北方交通大学硕 卜 论文偏振模色散及j t 稳定性分析 小 段光纤的 传输矩阵。 在这一小 段光 纤中, 祸合系数k , 和两个线 偏振 模 的 传 输 常 数 d l8 i 二 ( 13 x 一 ,8 y ) 1 2 均 看 成 常 数( 与 长 度 无 关 , 而 与 频 率 有关) 。 u , = _ op w s 21 2 十1 y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代理合同细则说明
- 2025年独立运行户用风力发电机组合作协议书
- 品牌形象塑造工具品牌形象建设与维护版
- 企业培训计划制定模板全面版
- 株洲初二数学题目及答案
- 招聘面试评价与筛选系统
- 2025深圳个人租房合同范本参考
- 产品创新研发流程管理工具包
- 六年级叙事作文梦想起飞的地方1000字13篇
- 小区绿化与农业种植养护合约
- 镇村综治中心治安防控室工作台账(完整打印版)
- (4)-2.灾难现场的检伤分类
- 课程设计(集装箱专用平车总体设计)
- GA 568-2022警服夏执勤短袖衬衣
- 上肢主要神经损伤诊断
- GB/T 24600-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
- GB/T 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 炼油厂生产准备工作纲要(终)
- 静脉输注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课件
- 屈光不正处方案例分析课件
- 绿色化学原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