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党课讲稿_第1页
“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党课讲稿_第2页
“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党课讲稿_第3页
“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党课讲稿_第4页
“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党课讲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党课讲稿 “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党课讲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 5 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阐述、强调、谋划,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进一步昭示出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揭示了党对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规律,对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并且完整、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什么、方针是什么、途径是什么、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一、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报 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 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 ,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处于对等的地位,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人应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 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人类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人类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的现代化。 二、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 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决定着发展的脚步能走多远。进入新世纪以来,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矛盾凸显,我国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 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43、 14、 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 67、石油 6、铁矿石 50、铜 25。同时,长期以来我国发展方式粗放,“两高一资”企业比例较高,造成一些地区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超越和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使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必须将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资源放到国家发展全局考虑,通过开源节流、节约集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保护 优先,既是改善我国生态环 境的现实需要,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一直是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难题。一些地区曾经不顾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肆意开发,导致水体或土壤严重污染,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等。当前,急需贯彻保护优先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自然保护与合理利用及开发、生活和生态之间的关系。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开发建设活动的约束条件,严格环境准入,控制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极 为重要的敏感区域,必须加强保护,建立长效机制。 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要把利用自然能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很多地方对自然生态的索取大大超出了其承受能力,以致自然生态系统不堪重负、严重失衡。利用自然能力恢复是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做法。大自然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可以依靠自然本身力量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休养生息是近几年来我国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其本质就是让生态系统自然修复。经过几年实践,许多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我们应该总结推广这一经验,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的新指标。要实现两个目标,今后 GDP 年均增速仍要达到 7.1左右,这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只有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节约环保与调整产业结构、生态保护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等结合起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才能确保实现发展目标。 三、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 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全党未来的奋斗目标。 从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被作为其他 4 项建设赖以承载的基础。这一战略布局的深化,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增强。 五大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补 充。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五位一体的新布局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应协调推进,不能顾此失彼。比如,经济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但如果其他几个方面跟不上,特别是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跟不上,就会造成短板效应,制约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 10 年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固有发展理念的束缚,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措施并没有被完全贯彻执 行,在一些地方,甚至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 GDP 增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如何让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伴随良好的生态?这就要靠生态文明建设。当生态文明成为发展的导向,传统的发展理念、模式、制度、方法,都应当也必须在生态文明的要求下进行调整,应当用生态文明的标准来重新衡量和评价。因此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 当前,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 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加顺利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也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关键和基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化和创新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坚持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形势使然,也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所在。探索和实践环保新道路越主动、越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就越明显、越持久。 当前,进一步 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已经明确,任务已经确定。全国环保系统应乘势而上,有所作为,勇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要全力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切实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让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研究出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除了物质的丰富之外,还应包括拥有绿色家园、健康生活。党的十八大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不仅有利于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而且将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绿色崛起。美丽中国,天蓝、地绿、水净,未来一定可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如何理解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哪些新要求?今后五年该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相关热点问题,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报告把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系列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表述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报告一大亮点就是在独立篇章里系统地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报告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 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 永续发展。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自然 恢复为主”意味着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要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报告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容。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 报告提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概念?当前为何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他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 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当前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 18 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此外,要意识到,资源环 境问题的出现,背后有体制政策、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自然观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普遍存在,自然的价值还不被承认。 “要从源头上、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坎,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杨伟民说。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在实现我们这一代发展的同时,也要顾及后代的生存发展,这样才能保障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 永续发展下去。 报告明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