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诉讼追债与诉讼追债的法律分析.docx_第1页
非诉讼追债与诉讼追债的法律分析.docx_第2页
非诉讼追债与诉讼追债的法律分析.docx_第3页
非诉讼追债与诉讼追债的法律分析.docx_第4页
非诉讼追债与诉讼追债的法律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了网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非诉讼追债与诉讼追债的法律分析债务的追索,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法人都遇之头痛。然而债务的清收与追索却是普遍客观存在的事实。以是否诉讼为划分依据,债务的清收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诉讼追债,再一种就是非诉讼追债。下面就这两种方式作法律分析。一、非诉讼追债的优点有:如能通过非诉讼的方式清收债务的话,其优点首先是可以避免和债务人发生冲突,再就是避免伤和气。其次是通过非诉讼的方式清收债务不旦可以节约成本,而且时间短、速度快。二、非诉讼追债的技巧有:谁都知道非诉讼追债就是不打官司,直接向债务人索债。但这其中有很多技巧,对于债务人为企业的,首先是对人,应考虑直接与当初业务承办人联系,如果业务承办人已调离原岗位的话,可通过其了解现任接手的业务承办人员。如果没有效果的话,再找该业务部门的主管,最后找该企业的负责人。其次是对事,通过和债务人协商可考虑先收回部分债权(针对大额债务的清收),所剩债务双方可协商约定分期、分批清偿,并作书面约定。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争取让债务人提供担保。最后是在债务目前确实无偿还能力的情况下可考虑债务人到期债权或实物折价来偿债。三、诉讼追债的优点有:通过诉讼的方式追索债务,是一种合法化的终结式的追索债务的方式,具有彻底性和强制性。一般情况下针对那些想赖帐的老赖们,通过诉讼,然后申请强制执行,可起到相当明显的效果。四、诉讼追债的法律技巧有:(一)及时保全债务人的财产针对那些有履行债务能力的债务人或者是虽没有履行债务的能力但有相当的资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2条、93条的规定,在诉讼前或诉讼过程中及时申请保全债务人的财产,以防止债务人在判决作出后或判决作出前转移财产,使将来法院作出的判决难以执行。(二)在诉讼中不要提及债务人已还款项我们有很多的法律工作者在代理案件时常常是这样叙述案件,债务人欠货款多少元,已还多少元,还欠多少元。如果遇到本身债权就有争议的情况下,这样说的话,你是很难证明债务人已还款项的。因为实践当中债务人还款,仅是债权人出具相关凭证给债务人,债权人不会得到任何债务人还款的证据的。这样的话就更进一步地增加了主债权的不确定性。(三)在没有借条或欠条的情况下可通过其他证据来证明债权的存在有很多借款纠纷或货款纠纷,当事人之间并没有形成最终的结帐凭据。最典型的就是,钱借给别人,没有让对方写下借据。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当及时收集其他证据来证明债权的存在。比如个人之间的借款,首先考虑当时借钱时有没有第三人在场,如有的话可请该第三人作证;其次是考虑通过和债务人谈话并进行录音的方式取得证据等等。再比如是企业之间的货款纠纷,如双方最终没有形成结帐凭证的话,可考虑收集以下证据:1、双方订立的供货合同或协议;2、供货凭证,即供方发货单(要有收货人签收);3、可以收集与债务人相关人员的谈话录音;4、收集债务人领到债权人票据的相关凭据;5、可到税务部门调取债务人已将债权人开出的发票予以抵扣的证明。(四)可考虑起诉债务人的次债务人(已到期债权),即以行使代位权的方式来清收债务如果发现债务人确实没有资产可供履行债务,但有到期债权不及时履行的。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 73条的规定,依法提起代位权诉讼,直接起诉债务人的次债务人,要求其代债务人偿还债务。(五)可通过调查债务人的出资情况,看其是否有出资不到位或抽逃出资。如果有的话,可申请追加债务人的股东为被告如果我们用尽所有的方法调查发现债务人确实没有履行债务的能力。最后我们考虑债务人如是企业的话,可调查其出资人当初在设立企业时出资有没有到位,或者是债务人在经营过程中有没有抽逃注册资本。其实实践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当初设立时不是出资不到位,就是存在抽逃注册资本的行为。经调查,一旦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0条的规定,就可以依法追加债务人的出资人(股东)为被告,要求其在出资未到位或者抽逃注册资本的数额范围内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五、非诉讼追债与诉讼追债的法律结合无论是通过诉讼的方式还是非诉讼的方式追债,其目的都是为了债权的实现。如果我们将诉讼的方式和非诉讼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那将会起到更好地实现债权的效果。(一)以非诉讼追债为诉讼追债的前置程序一般正常的追债程序就应当以非诉讼的方式为前置程序。也就是说先礼后兵,诉讼是万不得已的方式。我想能通过非诉讼的方式解决欠款问题的,很少有人会放弃非诉讼的方式,而直接采用诉讼的方式的。(二)通过非诉讼追债的手段为诉讼追债取得有力的证据其实非诉讼的方式不旦是诉讼方式的前置程序,更重要的是,往往很多诉讼方式,是依靠在非诉讼方式过程中取得有力证据来实现诉讼方式的。在欠款纠纷当中有很多案件在诉前还不具务确凿的证据来保证胜诉的情况下,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非诉讼的方式先和债务进行商谈,在商谈的过程中及时固定、收集证据,一旦时机成熟的话,立即提起诉讼。结语其实无论是欠款还是债务,在个人之间还是企业之间亦或是在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发生是在所难免的。要想尽最大限度的避免恶债的发生,应在交易前,从法律的角度,对客户进行资信分析,然后作出决策,是防止或减少恶债发生的最佳方法。诉讼知识法律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赢了网建议大家遇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必要时可寻求在线法律免费咨询的帮助。来源:(非诉讼追债与诉讼追债的法律分析/ss/476170.html)精彩推荐:行政诉讼举证要注意什么问题/ss/487288.html试述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ss/487284.html民事诉讼证据特点/ss/487280.html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自由裁量探究/ss/487276.html婚礼录像被弄丢精神损害应赔偿/ss/487272.html浅议民事诉讼中的抗辩/ss/487268.html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法理分析/ss/487264.html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固定性思索/ss/487260.html民事妨碍举证推定的适用/ss/487256.html自认的效力/ss/487252.html浅谈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ss/487248.html完善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ss/487244.html质证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地位/ss/487240.html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ss/487236.html关注民事再审事由中的新证据/ss/487232.html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审查程序的启动/ss/487228.html民事诉讼证据的排除规则/ss/487224.html民事诉讼的被告能否申请变更或追加当事人/ss/487220.html民事诉讼质证技巧/ss/487216.html民事诉讼的质证及其效果保障/ss/487212.html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情形/ss/487208.html民事证据排除规则初探/ss/487204.html民事案件庭审质证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ss/487200.html自认的本质/ss/487196.html民事诉讼中非自然人证人资格质疑/ss/487192.html民事诉讼调查取证/ss/487188.html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蕴涵/ss/487184.html鉴定结论质证问题研究/ss/487180.html当事人必须约定举证期限吗/ss/487176.html举证责任倒置情形给用人单位提出的新要求/ss/487172.html民事诉讼质证的概念及特征/ss/487168.html我国民事诉讼不宜引进答辩失权/ss/487164.html民事举证倒置发生的原因有哪些/ss/487160.html未经质证的证据/ss/487156.html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哲学思考/ss/487152.html专利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倒置/ss/487148.html认证应结合充分的说理/ss/487144.html新证据在民事再审程序的国外做法/ss/487140.html涉密证据免予质证和不公开质证/ss/487136.html民事诉讼视野中的鉴定制度之完善/ss/487132.html民事证据自认的构成要件有哪些/ss/487128.html关于民事诉讼举证期限的常见问题/ss/487124.html律师在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作用/ss/487120.html民诉中对书证的质证/ss/487116.html民事诉讼庭审中的质证问题探析/ss/487112.html民事诉讼法中的举证责任倒置/ss/487108.html民事诉讼的被告能否申请变更或追加当事人/ss/487104.html合同证据实务/ss/487100.html延长举证期限的申请/ss/487096.html对我国民事诉讼适用补强证据规则的思考/ss/487092.html质证基本知识与技巧/ss/487088.html被告答辩/ss/487084.html新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执行与完善/ss/487080.html合同免责事由探讨/ss/487076.html民事诉讼的证据有哪些/ss/487072.html论民事诉讼的证明要求法律真实/ss/487068.html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问题/ss/487064.html主持证据交换的主体/ss/487060.html由一起民事案例谈瑕疵证据的证明力/ss/487056.html行业标准(2017年最新版)/ss/487052.html民事诉讼质证的概念及特征/ss/487048.html证明责任分配原则/ss/487044.html举证期限的确定及限制/ss/487040.html最高法院通知规范民事诉讼举证时限/ss/487036.html民事诉讼当庭认证应遵循证据法则基本要求/ss/487032.html我国现有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评析/ss/487028.html民事诉讼质证的效果保障/ss/487024.html法官独立审查证据的标准(2017年最新版)/ss/487020.html构筑庭前证据交换操作规程新思考/ss/487016.html什么是民事诉讼举证期限/ss/487012.html民事诉讼中请求法院协助取证的请求方式/ss/487008.html高度危险作业免责事由探究/ss/487004.html规范,完善民事诉讼举证期限制度/ss/487000.html民事诉讼举证期限制度的程序保障/ss/486996.html小议民事证据排除规则/ss/486992.html谈非诉行政案的几个问题/ss/486988.html证据失权制度的基本价值/ss/486984.html民事诉讼取证的科技救济/ss/486980.html举证责任倒置/ss/486976.html自认效力的限制/ss/486972.html民事诉讼中的抗辩和否认/ss/486968.html深圳市法院民事诉讼庭前交换证据规则/ss/486964.html合同履行的举证原则/ss/486960.html诱导性询问也有积极价值/ss/486956.html司法认知的效力http:/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