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婚姻是人类社会两性结合的基本形式和制度,是维系家庭的纽带。 有关婚姻的观念与行为,不仅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某一社会文明进化的 程度,而且也会彰显出某些具体的历史特征。每一个时代的婚姻制度 都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关系与社会习俗等, 成为人们了解整个社会的一个独特视角。 本文主要以古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为历史背 景,探讨古罗马婚姻制度的变迁,婚姻法的完善,以及罗马民族婚姻 制度的发展特点等问题,试图勾勒出古罗马婚姻制度的发展轨迹,管 窥其发展的动力,探索其演变的趋势,探究婚姻文化中所反映出的罗 马文化精神。古罗马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 促动了婚姻制度的演变,使之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从中可以窥视出 每况愈下的社会道德,以及由此带来的两性关系的变动。全面而深刻 地研究古罗马婚姻制度,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变革时期的罗马 社会的全貌,以期加深对古罗马社会转型时期历史的总体认识。本文 的整体框架共有三个部分构成:即引言、正文和结语。正文主要有三 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 第一部分,婚姻制度演变的历史背景。长期的对外征服战争给罗 马带来无数的财富、土地和奴隶,极大地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使传统道德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出现严重的腐败,终于导 致共和国大厦倾覆,从而开始了罗马历史上的帝制时期。在这个纷扰 的历史转折时期,罗马人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从 而导致婚姻制度也随之变化。 第二部分,婚姻制度演变的历史进程。主要论述订婚制度、婚姻 形式、嫁资制度和离婚制度的演变,从中可以看出婚姻观念的转变及 社会道德风尚的衰落。罗马的婚姻礼仪作为其民族习俗,展示着罗马 人各个时期的心态、价值观、审美观及宗教观,同时这些民族习俗对 后世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婚姻制度的发展特征及婚姻法的逐步完善。每种婚姻 制度都必须依存于特殊的文化背景,并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交互 作用,互相影响。所以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 不同,使婚姻制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征,古罗马婚姻制度的发展 和演变过程有其鲜明的特色。 结论:古罗马的婚姻制度是了解其社会的独特视角,通过它可以 获悉古罗马社会转型时期的诸多历史信息。古罗马婚姻制度的演变既 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历史产物,又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 历史动因。 关键词: 古罗马社会转型婚姻制度演变 abs t r a c t ma r r i a g e i s a b a s i c f o r m a n d s y s t e m f o r h u m a n b e i n g s u n i ty a n d f a m i ly . t h e c o n c e p t i o n a n d b e h a v i o r a b o u t m a r r i a g e r e fl e c t th e l e v e l o f t h e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a n d h i s t o r i c a l t r a i t . ma r r i a g e r e l a t i o n o f e v e ry e r a i s a s p e c i a l a n g e l t o c o m p r e h e n d t h e w h o l e s o c i e ty , w h i c h a l s o r e fl e c t s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r e l a t i o n s , fi n a n c i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s o c i a l c u s t o ms . t h e t h e s i s a i m s a t r e c o u n t i n g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o f r o m a n m a r r i a g e s y s t e m , a n a ly z i n g i m p e t u s a n d c u l t u r a l e s s e n c e . t h i s i s b as e d o n t h e t r a n s i t i o n o f r o m a n s o c i e ty .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o f r o m a n m a r r i a g e s y s t e m h as d i s t i n c t i v e f e a t u r e , w h i c h i s t h e r e s u l t o f s o c i a l p r o g r e s s . we c a n s e e s o c i a l m o r a l i t y a n d t h e c h a n g e o f b o t h s e x e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we c a n c o m p r e h e n d t h e w h o l e s o c i e ty o f t h e t r a n s i t i o n w e l l b y r e s e a r c h i n g i t . t h e t h e s i s i n c l u d e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t e x t a n d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e t e x t i n c l u d e s t h r e e s e c t i o n s , o f w h i c h t h e s e c o n d a n d t h i r d p a rt s c o n s i d e r e d t h e mo s t i m p o rt a n t . f i r s t p a rt i s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o f r o m a n m a r r i a g e s y s t e m .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w h o l e s o c i e ty b r i n g s a b o u t g o o d c h a n c e f o r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o f m a r r i a g e s y s t e m. s e c o n d p a rt i s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o f r o m a n m a r r i a g e s y s t e m . t h i s r e c o u n t s i t fr o m f iv e as p e c t s , w h i c h r e v e a l t h e r e l i g i o u s b e l i e f , a e s t h e t i c s e n s e a n d v a l u e s e n s e . t h i r d p a r t i s t h e f e a t u r e o f r o m a n ma r r i a g e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p e r f e c t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m a r r i a g e l a w .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o f r o m a n m a r r i a g e s y s t e m i s n o t o n l y a h i s t o r i c a l fr u i t , b u t a l s o a f a c t o r t o a c c e l e r a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w h o l e s o c i e ty . k e y w o r d s : r o me ma ma g e s y s t e m s o c i e t y t r a n s i t i o n e v o l u t i o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哀; 史日 期:wo 失 s , -1 - 7-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 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衰l : o4 , 上卫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一 燮爵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言 一、 选题缘由 古罗马经过 3 个多世纪的武力扩张,终于在公元前2世纪中期以 一个小国寡民的城邦统一了整个地中海区域, “ 罗马在一系列变迁中建 立起广裹的帝国,这些变化也为罗马自己酝酿着触及经济、社会和政 治领域的深刻危机,可以说这是一场伟大的发展危机” 。当时罗马的 统治,己经建立在高度发展的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上,并且在武力扩张 的进程中,罗马社会内部起了急速的变化。战争的成功进行和霸权的 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罗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布匿战争 结束之后,罗马经历了其历史上极为动荡的一个时期,在这些年里, “ 国家收割了在征服战争中播下的暴力种籽所长成的全部庄稼”气 阶 级之间的冲突,敌对独裁者之间的战争及大屠杀经常发生,司空见惯。 在各种矛盾的合力作用之下,终于导致共和国大厦倾覆,从而开始了 罗马历史上的帝制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学术界,对这一时期古 罗马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 果。本文即是在借鉴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婚姻制度 这个特定的角度,对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妇女的社会地位进行 探讨,以期能够丰富并加深对罗马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总体认识。在 人类社会中,婚姻是人的情感、家庭关系在社会立法程序上的认可, 是家庭建立的基础。婚姻形态的演变无不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 起,每一时代的婚姻制度都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政治、 法律、意识形态和传统习俗,因而是了解一个复杂社会的独特视角。 本文力图从婚姻制度演变和发展的角度,加深理解古罗马社会转型时 意 朱佩罗 格罗索著, 黄风译: 罗马法史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 第2 7 9 页。 美 伯思斯 拉尔夫等著,罗经国 等译: 世界文明史第 1 卷,商务印书馆 1 9 8 7 年版, 第2 9 9 页. 期的政治、法律及意识形态;在微观上展示了古罗马民族的价值观、 审美观、宗教观及心理发展态势;从婚姻制度的演变中反映出罗马妇 女地位的变化,婚姻法的逐步完善及对后世的影响。婚姻问题是一个 社会财产、公民权和各种社会关系的交合点, 通过对古罗马婚姻制度 的探究,会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罗马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 笔者希望通过追寻古罗马婚姻制度演变的历史轨迹,管窥其发展的动 力, 探索其演变的趋势,也可以 探究婚姻文化中所折射出的罗马文化 精神。 二、学术研究现状 中 文方面的 著作: 刘文明 所著 文化变迁中的罗马女性 一书在 第二章 “ 古典文化中的罗马女性”中,主要在文化变迁的社会背景下, 论述了古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婚姻家庭生活。他认为在婚姻中的夫权衰 落,罗马女性不再是被动的被抛弃者,但仍逃脱不了成为男子政治联 姻中作为玩物的命运。宫秀华所著 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一书的 第五章 “ 社会风尚的变化与妇女地位的改善” ,论述了家庭婚姻形式的 变化,并从这个角度来考察罗马妇女地位的变化,指出 “ 共和末期至 帝制初期的罗马妇女在家中的地位已由操持家务的主妇,家庭奴仆的 总管变成受家人尊敬的女主人了” 。 中文方面的论文:吴黎在 试论古代罗马人的有夫权婚姻和无夫 权婚姻一文中,论述了有夫权婚姻与无夫权婚姻的相异之处,进而 探讨了婚姻形式转变的原因。指出罗马婚姻形式的变化是与社会的发 展相关联的,变化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罗马妇女经济地位的改善;二 是罗马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三是罗马妇女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地位的 提高。其实质也是从婚姻形式的改变这个角度来探讨妇女地位的变化。 英文方面的专著:巴尔斯顿所著的 罗马妇女她们的历史及 刘文明著: 文化变迁中的罗马女性 , 湖南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版。 宫秀华著: 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第 1 9 页。 习 俗 一书, 在第二部分对罗马的婚姻习俗、 婚姻状况等方面进行了 论述,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 古希腊罗马的妇女生 活 的材料比 较原始,关于罗马这一部分的材料来自 铭文、书信、古 典著作及文学作品,包括政治、法律及妇女的成就、日常生活等,尤 其是与罗马婚姻制度相关的法律内容比较系统。波罗梅伊所著的 女 神、妓女、妻子和奴隶 一书, 第八章 “ 共和末期至帝国初期的罗马 妇女” ,第九章 “ 罗马下层社会的妇女” ,这两部分全面而深刻地论述 了罗马社会各个阶层妇女的婚姻问题及妇女地位。以上三本书的相同 之处在于都是在论述妇女时,才谈到婚姻问题,并没有就婚姻制度本 身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 译著: 韦斯特马克所著的 人类婚姻简史 一书把婚姻作为一种 社会制度来论述,此书被西方奉为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书中对罗马 婚姻问题叙述颇多,作者着重指出古罗马婚姻对现代婚姻文化的影响。 顾素尔所著的 家族制度史 属于世界婚姻文化丛书之一。 第五章“ 罗 马式的父权家族”以第二次布匿战争为界分两个时期来论述战争对于 婚姻及家庭生活的巨大影响。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中所论述的 “ 罗马妇女”一般指中上层阶级的 女性。由于资料的不足,本文关于妇女的论述也指中上层阶级的女性。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框架 本文主要采用社会学、民俗学及法学的理论及研究成果,尤其是 在英美学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探讨古罗马婚姻制度的变迁,婚 姻法的完善,探究罗马民族婚姻制度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本文由导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又分为三 j .p .v .d . b a l s d o n , m. r . l e f k o w i t z p r e s s , 1 9 8 2 r o m a n w o m e n : t h e i r h is t o ry a n d h a b i ts , b a rn e s 而当罗马变成 世界城市 ,意大利的地产日益集中于 人数不多的非常富有的所有者阶级手里的时候,农民人口才被奴隶人 口 所排挤。 ” 当罗马成为 “ 世界帝国” 之时,其奴隶制经济得到充分 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奴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部门 在罗马长期对外征服战争的过程 中,大量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 被卖为奴隶流入罗马。 “ 公元前 1 6 7 年,罗马镇压伊庇鲁斯的反抗起义, 大约有巧万之众被出 卖为奴;公 元前1 4 6 年,被俘的迎太基5 0 0 0 0 多居民 沦为奴隶” ,虽然这些数字 并不全面、确切,但可以说明罗马征战俘奴之多。这是罗马奴隶的主 u 丈 反杜林论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 人民出 版社 1 9 7 2 年版,第2 0 0 页。 杨共乐著, 罗马史纲要 ,东 方出 版社 1 9 9 4 年版, 第 1 4 页。 要来源。 此外, 各行省居民 在罗马官吏、包税商和高利贷者的勒索下, 许多居民沦为债务奴隶,这是罗马奴隶的又一来源。地中海地区的海 盗极其猖撅,他们把拐掠来的人口出卖为奴也是罗马奴隶来源之一。 罗马所属各省都有奴隶市场,提洛岛成为奴隶买卖中心,有时一天成 交奴隶达 1 5万人, “ 到公元前一世纪末,意大利有二百万 ( 甚至三百 万)奴隶,奴隶的数字占 所估计的意大利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 之四 十” 。 奴隶成为罗马社会的主要生产者, 他们大量被用于农业、 矿山等生产部门从事繁重的劳动;有的在奴隶主家庭中充当仆役、教 师、医生;有的充当娱乐工具角斗奴。还有奴隶被用于修建公共 工程,充当狱卒和行刑吏等。总之,奴隶被广泛使用于社会生产和生 活的各个方面。 大农庄的盛行“ 大量的农业奴隶输入到中部意大利,本身就包 含着土地所有权的激烈变革, 许多小农庄被富人抢占 合并成大农庄” 吼 在军事征服中,新贵、富豪占有大量的公有地,而且他们还用掠夺的 钱财兼并小农的土地,收买大量廉价的奴隶来经营农庄。许多地方出 现了 几百 犹 格 ( j u g e r a ) 或 几千 犹格 土 地的 大农 庄, 这 些大 农 庄主 要 分布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和阿非利加行省。大土地所有制形成的 前提是土地的集中,罗马把在对外征服中获得的大量土地充作国家公 有地,出租或卖给富有公民,而罗马的富有公民 元老显贵、骑士 和行省总督都以 地产为重, 想方设法扩展私人土地。 “ 富有者占 领大部 分未分配的土地,时间过久之后,他们的胆子大了,相信他们的土地 永远不会被剥夺了。他们并吞邻近的地段和他们贫穷邻居的份地,一 部分是在被说明之下购买的,一部分是以暴力霸占的,因此,他们开 始耕种广大的 土地,而不是单一的地产。 ” 大土地所有制迅速增长, 当时的显贵家庭往往拥有好几处地产和庄园,但大土地所有制在意大 利各地和行省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不尽相同。公元前 3世纪至公元前 2 英 霍普金斯著,闰 瑞生译: 征服者与 奴隶 ,陕 西人民出 版社1 9 9 3 年版, 第6 页。 霍普金斯著: 征服者与奴隶 , 第7 页。 1 犹格约等于4 亩。 古罗马 1 阿庇安著,谢德风译: 罗马史 内战史第 1 卷,商务印书馆 1 9 8 5年版,第6 一7页 世纪, 意大利地产以中型田 庄维拉 ( v i l l a ) 为主; 公 元前1 世纪, 意大 利南部和西西里出 现大田庄拉蒂芬丁 ( l e t i f u n d i a ) ,随后扩及北非、 高卢和西班牙等地,由于土地兼并、大量使用奴隶劳动的各种庄园的 悄然出现、再加上频繁的战乱和沉重的赋税,罗马的自 耕农纷纷破产, 破产的农民除小部分沦为佃农和雇工外,多数被迫流入城市,成为城 市中的 “ 无产者” , “ 富人把穷人成批地驱出他们的耕地构成了罗马共 和国最后一个世纪政治冲突和内战的基础” ,这些 “ 无产者” 成为威 胁罗马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骑士阶层的崛起罗马成为以地中海为内湖的帝国之后,对外贸 易扩大了,商品经济日益活跃。以农业立国的罗马,主要输出葡萄酒, 橄榄油等,并从东方各地输入大量奢侈品和手工业品。由于贸易的发 展, 货币高利贷活动随之增加。公元前 2 1 8年的克劳狄法案禁止元老 经商后,社会中便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元老的、富裕的工商奴隶主阶层, 他们被称为骑士 ( e q u e s ) v “ 骑士” 一词最初 用来称呼第 一等级的 骑兵 百人队,由于是自 备鞍马,只有富有者才有能力负担,所以骑士就成 为富有者的别称。 他们通过包收各省税收、承包公共工程,大发横财, 逐渐成为奴隶主阶层中的工商业贵族,他们在政治上无实权,不能进 入元老院,与元老贵族存在尖锐的矛盾,因而往往利用平民的不满, 同元老贵族展开斗争。这样,在罗马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新兴工商奴 隶主与贵族奴隶主之间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 罗马奴隶制经济发展的结果使罗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充分暴露 并日 益尖锐,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激化,处于极端尖锐的状态, 经常掀起大规模的起义;失地平民与大土地所有者之间的矛盾,导致 平民争取土地的斗争;普林尼的名言: “ 大地产毁了意大利、也毁了 行 省” ,这既是道德上的判断,也是事实的结论。由于罗马统治阶级内 部骑士与元老贵族之间存在矛盾,骑士往往支持平民反对贵族。伴随 维拉是指1 0 0 -2 4 0 犹格的中型地产; 拉蒂芬丁泛指两种地产: 一是大牧场, 包括牧畜饲养 和育种场,范围非常大,二是综合性牧场,即几个不同类型的农场的联合 霍普金斯著: 征服者与奴隶 , 第3 页 p l in y , n a t u r e h is t o ry , 1 8 .4 本文所引古典 作家作品, 如不 特殊说明均为 “ 洛叶布从书, ( l o c b c la s s i c a l l ib r a ry) 着罗马经济的转型,罗马从一个以自 耕农为主要社会成分的小国转变 为由富裕的奴隶主、奴隶、和破产小农为主体的广裹帝国。 “ 原来植根 于小农劳动之上的罗马共和国,己经彻底毁坏了自己的经济基础,奴 隶劳动替它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但也给它带来了致命的灾难,这些灾 难象附骨之疽一样的缠牢了 它, 只有到它完全崩溃时才同归于尽。 ” 。 z 、政治体制的转变 罗马共和国存在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形 成的各种文化理念之上。换言之,以自 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平民与 贵族两大阶级及其政治力量对比是共和制度的基石。由于自 耕农小土 地所有制经济被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地产制所取代,所以建立在新 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各阶级、阶层及其相互关系也必然发生相应的 变化。 罗马社会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阶级:贵族、平民与奴隶,其中贵族 与平民为自由人,奴隶则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与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奴隶与奴隶主贵族的斗争、平民与贵族的斗争、骑士与元老贵族的斗 争,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阶级冲突,造成了自 公元前 2世纪中期以 来罗马历史上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罗马帝国经济的繁荣掩盖 不住深刻的社会矛盾,在自由民内部,骑士先与乡村平民联合,后与 城市平民结盟,与元老贵族展开了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小土地所有 制的瓦解连带公民兵制和公民大会制逐步被破坏,在外部使罗马的强 盛态势日益削弱,在内部则使罗马一步步陷入城邦危机之中。西西里 奴隶起义之后,罗马公民内部斗争日益突出,土地问题成为斗争焦点。 土地问题和政治民主化问 题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城乡平民、骑士阶层 与元老贵族之间的矛盾。随着罗马奴隶制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罗马共 和国酝酿着巨大的政治变革。马略军事改革使罗马军队性质发生了变 化,使罗马公民变成了完全脱离社会生产的职业军队。军队从昔日维 护城邦共和国的工具,变成了城邦制度的破坏力量,变成了左右政局 的主要力量。正如阿庇安所说:“ 党派的领袖们带着巨大的军队,依照 任炳湘选译 世界史资 料丛刊初集 店 1 9 6 2 年版,第 1 7 页。 罗马共和国时期( 下) ,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 作战的习 惯, 彼此互相进攻, 他们把国 家变为他们争夺的对象。 ” “ 军 队成为埋葬共和制度的主要工具,军队之隶属于个人破坏了城邦的体 制,给后来的帝国创造了前提。 ” 以军队为支柱的苏拉军事独裁给予 罗马共和国第一次致命的打击,它是奴隶制城邦危机的产物,为恺撒 的独裁统治开辟了先例。 共和体制在扩张之前以及扩张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其主要机构 由执政官、元老院和森都利亚大会 ( 即公民大会)组成。随着社会的 变化,元老院的权力扩大,而公民大会的权力日益萎缩,这表明罗马 民主政治的发展遭到挫折。实行元老院领导下的行省总督制本身就是 对共和体制的有力否定,行省总督是元老院在行省的代言人,在行政、 军事、司法等方面享有绝对的权力,这就在本质上否弃了民主制度。 行省总督便成为罗马政坛最为活跃的角色,同时也是共和体制的最大 威胁,一些心怀巨测、图谋操纵局势的人便在行省苦心经营,拥兵自 重,伺机而动。罗马共和晚期的风云人物恺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共和国晚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说明建立在城邦基础上的罗马贵族共和 政体已经不能适应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了,不能适应罗 马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新形势了。由元老把持的共和政 府,既不能代表罗马帝国整个奴隶主阶级的共同利益,又不能有效地 进行统治;罗马元老贵族 “ 不再想到国家,念念不忘的只是阶级及个 人的特权与额外津贴; 他们接受礼物或慷慨受赂” ,为了 保持自己的 地位和利益拼命地维护过时的城邦共和制度,竭力反对任何进步性的 变革。共和国机构的软弱无能,政治生活腐败堕落, “ 贵族们在街头公 开付钱于平民,要求他们投自己的票,官吏们盗用公款是常事,而他 们被检举则为罕见之事” , 这一切加剧了 共和后期严重的社会和政治 混乱。社会秩序动荡不安,军阀势力专横跋息,成为时代的特征,现 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行军事独裁或专制统治,取代共和政体,这已经 阿庇安著: 罗马史 内战史第 1 卷,第4 7 页。 张晓朝著: 【 罗马帝国 文化转型论 , 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 0 0 2 年版, 第6 1 页。 美 威尔 杜兰著, 幼狮文化公司译: 世界文明史 凯撒与基督 , 东方出 版社1 9 9 9 年版 第7 2 页。 威尔 杜兰著: 4 世界文明中 凯 4 与甚督n . m” 币- 成为罗马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元前2 7 年,屋大维建立了 元首政制 这一新型政体,取代了过时的共和体制,由 此完成了古罗马的政治体 制转型。 3 、希腊及东方文化的冲击 罗马人在扫清前进道路上的敌手后,忘记了株马厉兵,终日悠然 自得,炫耀财富,从追求武力扩张转而追求享乐。对希腊化东方的征 服致使当地的思想和习俗传入罗马,尽管有些传统的罗马人煞费苦心 地进行抵制,但这些新奇的东西在改变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某些方面仍 发挥了巨大作用。罗马人亲眼看到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和希腊的富裕 人那种讲究、高雅的生活方式。同时,希腊和东方各地被征服后,许 多人以奴隶、人质和外交代表的身份出现在罗马,其中不少是有文化、 有技艺的。他们传播着希腊和东方先进的文明成果,大大促进了罗马 早期文明的发展,但是也给罗马文明带来了负面影响。 当大量财富开始源源不断涌入罗马时, 有关节俭、禁欲和勤劳的 古老说教很快地被人们遗忘了。 “ 罗马人那种无限多的财富就引 起了 一 种空前的 奢华和浪费” , 疯狂地掠取金钱、富 有者故意的挥霍浪费, 以及对社会准则的冷漠无视,成为共和国末期的主要特征。与希腊和 东方世界的接触,使乡土气浓厚的罗马人初次发现了可以生活得如此 奢侈豪华,暴富的骑士阶层显示出最野蛮无耻的贪欲。布匿战争之前 罗马民族是一个严厉而纯朴的民族,差不多每个自由人都有几犹格的 土地,罗马人大多数是农夫,早期共和国的优秀男子,都满意于这种 单调的亦兵亦农的生活。但在战争结束后,几乎 “ 所有的家长们都不 沾镰刀和犁,而是躲在城里,宁愿活动于剧场和跑马场之中,却不愿 去照管谷物和葡萄园” 。 据李维记载,罗马的 奢侈之风首开于亚细亚 战争之后,这次战争 “ 第一次把青铜床、昂贵的 床帷、地毯以及亚麻 织物输入罗马” 。罗马城里的 人们开始摹仿东方社会腐化堕落的生活 方式,旧的道德廉耻观念开始被打破。罗马贵族们及上层的中等阶级, 法 孟德 斯 鸿著, 婉 玲译: 罗马 盛衰原因 论 , 商 务印 书馆2 0 0 1 年 版, 第5 4 页。 杨共乐选译: 世界史资料丛刊 上古史部分( 下) ,商务印书馆 1 9 9 8 年版, 第4 9 页 l i v y , f ro m t h e f o u n d i n g o j t h e c i ty , 3 9 .6 . 以飞快的速度从以 往的简朴生活,一跃而过上态意奢华的生活。在老 加图 ( 公元前2 3 4 年一前 1 4 9 年)的一生中,就目 睹着这种改变直到 完成。家庭越变越小,而房屋越变越大, “ 西塞罗虽然不是元老院议员 中最富有的,可是他拥有六幢别墅,每幢别墅都配有全套班子的家仆 和花匠” 。罗马社会中的富有者为购买巴比 伦地毡, 镶有象牙或金银 的睡椅,所支付的金钱数目很大;有钱人家的桌椅、马具都会镶上闪 烁发光的宝石与贵重金属。 随着财富的增加,旧日的简单食谱在罗马人的家里不见了,代之 而起的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及各种调味品,对于有社会地位的人或 在社交场合, 外来食品在餐桌上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 巨富们一席蚝肉, 要费1 0 0 0 个小银币( s e s t e r t iu s ) ,一桶进口 鳗鱼, 价值1 6 0 0 个小银币; 一瓶鱼子酱要付1 2 0 0 小银币。 ” 饮酒之风大盛,酒很少冲淡,饮酒时 使用大杯,最能显示富有的方式是使用金杯,“ 希腊的葡萄酒和本都的 鱼在罗马食谱上得到广泛的使用,同时有希腊竖琴家和舞蹈陪伴的饮 宴已 成为司空见惯的 现象了” 。 元老院 通过许多节约法令,限制宴会 及衣服的费用,如公元前 1 8 1 年奥奇亚法 ( l e x o r c h i a )规定宴请客人 的数量;公元前 1 6 1年通过的法令规定:每位有身份的公民应在执政 官面前发誓,除蔬菜、面包和葡萄酒外,他们每顿饭的花销不得超过 1 2 0 阿司( a s ) ;不应使用外国酒, 不能使用超过 1 0 0 镑重的银餐具; 但 是元老们自己都不理会这些规定,所以没有人肯遵行。加图伤心地说 道: “ 市民 们皆 不听善良 忠告,因为肚子没耳朵。 ” 罗马家庭生活中最激进的改变就是家庭奴隶数量的激增。罗马富 人把落后地区的奴隶送到田庄去干农活;而把从希腊带来的奴隶留在 城里家中作仆人;有文化的奴隶作半职业性工作,如秘书、教师、医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吴象婴、 梁赤民 译: 全球通史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0 0 0 年 版,第2 3 8 页。 威尔 杜兰著: 世界文明史 凯撒与基督 ,第 7 0 页. s e s te t i u s 通常译为塞斯退斯, 是古罗马货币, 初为银铸, 后为 铜铸。 公元前2 1 7 年以 前 1 塞 斯退斯等于2 .5 阿司 ( a s ) , 后来相当于4 阿司。 苏 科瓦 略夫著, 王以 铸译: 古代罗马史 , 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 店 1 9 5 7年版, 第 4 1 3页。 威尔 杜兰著: 世界文明史 凯撒与基督 ,第7 0 k r 生等。家内奴隶是希腊文化传入罗马的重要渠道,有知识的希腊奴隶 作为秘书、家庭教师,无形中把较为成熟的希腊文化带给主人家庭, 对第二代人影响较为深刻。正像诗人贺拉西所说: “ 希腊的战俘俘虏了 胜利的罗马人。 ” 贪图个人权力和统治他人的欲望除了与大量财富有 关外,还能与什么原因有关?而正是这些贪欲才导致了恺撒和庞培间 激烈的冲突,而这一冲突的结果又使国家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二、社会转型时期的新女性 早期罗马人那种淳朴务实的作风逐渐为奢靡之风所取代,人们的 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重要转变,家庭生活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 变革。在社会转型时期,妇女的性格和观念不可能不发生变化,尤其 是财富和机遇对妇女性格的影响比 对男人的影响大得多。罗马女性生 活方式及其地位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总的来说,同共和国早期相比, 罗马社会的父权与夫权有所削弱,女性相应地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和自 由。在这个纷扰的历史时期,罗马女性拥有了自己的财产,受到良 好 的教育;她们不再墨守成规,不再专注于家务,而追求奢华的生活方 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有的甚至追求一种纵欲享乐的生活。 1 、妇女教育水平提高 随着罗马古典时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女性的文化水平也越来越 高。学习文学、音乐和跳舞是女子教育的重要内 容。因此在共和时期, 涌现出许多具有聪明才智、高雅情趣、谈吐和举止大方的妇女。虽然 罗马女孩在受教育方面并没有取得与男子的完全平等,她们只能完成 初等教育,因为她们到了十多岁就得出嫁了,而男孩则可在这一年龄 阶段继续外出求学,进一步学习哲学与修辞等。但富家女儿同儿子一 样有家庭教师,甚至出身于下层平民家庭中的女儿也可与儿子一起上 学。知识女性代表了罗马 “ 新女性”中的重要一类。在撒路提乌斯的 于贵信著: 古代罗马史 ,吉林人学出 版社 1 9 8 8 年版, 第 1 1 4 页。 杨共乐选译: 世界史资料从刊 上古史部分( 下) , 第4 9 页。 喀提林阴谋 朱古达战争一书中,提到一个叫显普洛妮娅 ( s e m p r o n i a ) 的 妇女, “ 她精通希腊和罗马 文学, 她对音乐 和舞蹈的 修 养超过一位贤妻良母应有的限度。她能写诗,会开玩笑,能够根 据情况使用谨慎的或温柔的或放荡的语言;总而言之,她是一个很有 风趣和有魅力的女人。 ” 罗马社会对于拥有知识的女性并不排斥与歧 视,并且有些女性因此而获得荣誉与尊敬。普鲁塔克就曾以赞美的口 吻提到过许多妇女,例如,小普林尼的妻子能记住他写的诗并把它谱 写成曲子随着七弦琴伴唱,而且并无乐师指点;庞培的妻子柯耐莉娅 ( c o r n e l i a ) 特别具有魅力, 她能流利地阅读, “ 这个女子除年轻漂亮之 外还别具魅力,因为她受过较好的教育,善弹七弦琴,通晓几何,还 常常饶有兴趣地听哲学讲座。而且,所有这些学识在任何情况下都没 有使她变得高傲与自 大” 。古罗马还出 现了 女诗人,共和末期至帝国 初期的 女 诗人中, 公 元前1 世纪晚期的苏皮 西娅( s u l p i c i a ) , 就 有6 首 诗流传至今。 2 、妇女拥有一部分财产权 罗马共和晚期,由于罗马的扩张战争及随之而来的内战,一方面 是对外掠夺给罗马带来了大量财富,另一方面也使罗马男子长期在外 过戎马生活,其中有一些人死于战争或落入敌人之手成为俘虏,这就 使得许多家庭主妇独立承担起了管理家庭的重任,家庭经济大权逐渐 掌握在她们手中。这既锻炼与提高了她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也使她们 手中掌握了大量财产。经济地位的变化对于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 位的改善至关重要。 罗马妇女拥有的财产有两种形式:一是嫁资结婚时因结婚而 失去财产继承权,父亲所给予的补偿,妇女以对嫁资的支配权因缔结 婚姻形式的不同而不同;二是嫁妆以外的财产,这可以是继承或购买 的,决不处于她的丈夫的控制之下 。 根据罗马法律, 妻子的财产是受 到法律保护的,女子有继承遗产的权利。家长死后,他的财富为隶属 古罗马 撒路提乌斯著, 王以铸、 崔妙因译: ( 喀提林阴谋 朱古达战争 , 商务印书馆1 9 9 6 年版,第 1 1 3 -1 1 4 页 p l u t a r c h , l i v e s , p o m p e y , 5 5 . 1 r .a l s t o n , a s p e c t o f r o m a n h i s t o r y a .d . 1 4 11 7 , r o u t l e d g e , 1 9 9 8 ,p 2 9 0 1 3 于其权力之下的各子 ( 孩子) 均分, 所有未婚女子和男子一样, 可以 得到均等的部分。已婚妇女继承财产的权利因婚姻 “ 有、无夫权”而 不同,缔结有夫权婚姻的妇女,就完全脱离了娘家,没有继承本宗族 财产的权利,但可以取得夫家的继承权;缔结无夫权婚姻的妇女正好 相反。 由于罗马对女性拥有财产提供了 法律上的保障,再加上罗马对外 征服期间,妇女在管理家产时掌握了家庭经济大权, 所以 从公元前 z 世纪起,女性所掌握的财产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极为富有的妇女。 但是妇女对财富的掌握,被一些人视为对男子家庭地位的威胁。正因 为 如此 在公 元前1 6 9 年通过了 沃克尼亚 法( l e x v o c o n i a ) , 禁止 拥有1 0 万阿司以上财产的人立妇女为继承人,并规定了妇女接受信托遗产的 数目 要少于继承人所得到的数目,试图通过法律阻止妇女对大宗财产 的支配权。 然而, 这一法律并未能阻止富有家庭中的女子拥有大量财 产,在共和末期至帝国初期,沃克尼亚法形同虚设,有许多妇女独立 支配着大量财产,除金银财宝之外,还包括土地和奴隶。一个叫柯来 丽的妇女,曾向小普林尼购买了一块价值7 0 -9 0 万塞斯退斯的地产。 奥古斯都当 政时, 规定生育3 个子女的自由 妇女、 生育4 个子女的被 释放女奴可以 获得完全法律上的独立而有权占有财产,虽然妇女的财 产占 有权仍受一定的限制,但己 经得到法律的认可,从而改变了男子 在家庭中的绝对支配地位。 3 、妇女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更新 帝国的繁荣壮大,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生活的变革,无人能抗拒 享用征服战争所带来的财富的乐趣,男女在竞尚奢华的生活中,女人 似乎比男人更胜一筹。由于罗马社会风气的影响,生活于这一社会环 境中的妇女,特别是富有的主妇们也不再满足于相夫教子与呼奴唤牌 的家庭生活。在早期罗马共和国,罗马妇女虽不像希腊妇女那样被隔 绝在深闺里,但要纺线、织布,作为家事的监督者,那时社会的 “ 最 h . h . s c u l l a r d , a h i s t o r y o f t h e r o m a n w o r l d b . c7 5 3 - b . c 1 4 6 , me t h u e m 有些妇女则用橙红色颜料 染发, 她们觉得头发天然的 黄色很丑” 。 妇女常用卷发工具把头发卷 成弯曲的小环,而且还要用各式各样镶嵌宝石的金发夹把卷发束在一 起,除发夹外也用缎带、发网、珍珠帽,以及带钻石的冕状头饰。早 期妇女穿短袖束腰内衣,外面穿女式宽松长袍,很少在服装款式上发 生改变,只是布料及装饰品的变化。后来己婚妇女改穿紧身束腰长外 衣,富有的女性还穿上了进口的丝绸衣裳。奥维德在 爱经中也介 美 顾素尔著, 黄石译: 家族制度史 , 上海文艺出 版社 1 9 8 9 年版,第 林志纯主编: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上古部分 ,商务印 书馆 1 9 7 4 年版, i .m c a u s l a n a n d p .wa l c o , g r e e e c e 另外 一个重要因素是订婚的双方能为各自 的家庭 ( 族)带来利益,通常是 两个家族通过联姻以达到结成政治联盟或获得经济利益的目的,因此 寻求合适人选的过程是极其乏味和复杂的。 共和时期,订婚礼可以在双方超过 6岁的任何年龄举行,但也有 在6 岁之前就举行了订婚礼。进入帝国后,“ 奥古斯都颁布法律:如果 女孩年龄不到 1 0岁,那么订婚无效”。 。订婚仪式在未来的丈夫、女 孩的父亲或监护人的指导下进行,不需要当事人的同意。随着家长权 的衰微,帝国的 “ 法律规定家长为其子孙订婚须本人不表示反对,但 女子仍不能拒绝家长或监护人为其选择的夫婿,除非所选择的对象是 有污名者或从事贱业者, 方可例外” 。 订婚仪式不是结婚的必经程序, 而习惯上人们在结婚前都要订婚,在帝国时期越来越流行。在共和时 期,订婚成为婚姻的一种非正式约定,记录下来或有人证在场,证人 j .p .v .d . b a l s d o n , r o m a n w o m e a : t h e i r h i s to ry a n d h a b i ts b a m e s 丈夫保证养活妻子,不虐待她, 不与其他女人生育孩子。 ” 双方要交换订婚礼物,一旦解除婚约,并 不能保证会返还这些礼物,一般情况下,男人给未婚妻的礼物可以 收 回,直到君士坦丁以后才成为法律上的规定。男人通常把一枚无任何 装饰的铁戒指戴在未婚妻左手的第三个手指头上,认为这一手指的神 经与心脏相通。男子赠给未婚妻订婚戒指的习俗在整个中世纪及以后 的历史时期,广泛盛行于信奉基督教的欧洲各国,到后来,大多数国 家改为交换戒指。亲戚和朋友都会被邀请参加订婚礼,当然这种欢乐 的场合对于订婚的两个孩子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不过对于务实的罗马 民 族来说,如果订婚对于两个家庭 ( 族) 有利,长辈会为这一婚姻联 盟感到由衷的高兴。在订婚仪式上要将嫁资的数目固定下来,在婚后 分期支付,最后是宴请宾客。 因为订婚并不是法定的必要程序,共和时期订婚的双方可以自由 解除婚约。帝国时期,按照不履行婚约的原因和提出毁约方的不同, 在处理方式上法律作了不同的规定: “ 男方无正当理由而毁约的,要丧 失聘礼,同时应归还女方的全部赠与;如女方无正当理由 毁约,则不 得收回赠与,除返还男方的聘礼外,还要另付四倍于聘礼金额的罚金, 以后改为与聘礼相等的数额。男女一方因正当理由,如担任神职、患 病或从事贱业等而解除婚约,则双方互退聘礼和赠与。 ” 至共和末期, 上层社会中也许在订婚时双方的联姻是相当令人满意的,但由于政治 形势的改变,这种建立在政治或经济利益上的订婚就会失去最初的意 义。 “ 恺撒的 女儿 在公元前5 9 年与 塞维 利乌斯咔皮 奥( s e r v i l u s c a e p i o ) 订婚,但由于恺撒政治利益的需要,解除了婚约,把女儿嫁给了庞培” , 这一时期的订婚己经成为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附属物。由于社会风气 日衰,独身的人越来越多,订婚后不结婚的现象很普遍,奥古斯都为 b . g . c l a r k , w o m e n i n t h e a n c i e n t w o r l d , 周枪著: 罗马法原论 ,第1 8 2 -1 8 3 o x f o r d 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家电投集团所属国家核电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贵州两山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贵阳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紧急人才补给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量子磁力计在矿物成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汽车大数据分析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营销数据分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业保险与节水农业结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深海矿产资源勘探技术深海地质构造解析报告
- 2025年物流行业物流配送机器人技术应用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 护理课程思政讲课
- 2025年蜀道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课件
- 小学生防欺凌课件
- 2025-2030年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新高考英语Ⅱ卷真题听力原文
- 2025年中国数位式照度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T/CIE 167-2023企业级固态硬盘测试规范第3部分:可靠性测试
- 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如何审查合同文件中的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