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学专业论文)浅谈王玫舞蹈创作风格.pdf_第1页
(舞蹈学专业论文)浅谈王玫舞蹈创作风格.pdf_第2页
(舞蹈学专业论文)浅谈王玫舞蹈创作风格.pdf_第3页
(舞蹈学专业论文)浅谈王玫舞蹈创作风格.pdf_第4页
(舞蹈学专业论文)浅谈王玫舞蹈创作风格.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型萎日期: 础占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坐: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趣 列一 后,她 秀的现 代舞者;并以二十多年的持续创作,贯穿了中国现代舞从被严厉打压的边缘向中心移动 的这段历史。王玫以“中国现代舞的大师”自居,并自比法国的现代舞大师贝雅。她所 处的特殊时期,以及她自身强烈的角色意识,使她的创作与中国现代舞的发展有着密不 可分的联系,并将进一步地影响中国现代舞的未来。 本文以王玫的四场现代舞专场晚会作为研究对象,从舞蹈动作中的身心关系、作品 中对于“我 的表现、以及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三个层次,采用文本细读、精 神分析、对比等方法来对王玫的创作思想展开研究。分析表明,王玫作品中的精英和大 众、传统与现代、高雅和通俗等多种语言的狂欢,实际上都可以包容在她对“中国”现 代舞的想象与实践当中。她在舞蹈中与“中国 建立起传统与现代两个纬度的联系 续接中国的舞蹈传统,以整体性、具体性的身心表现超越西方纯舞蹈的形式逻辑,将传 统美感旨趣转化为当下的审美体验,为中国现代舞找到一种历史起源的合法性。与此同 时,她对“我的内部景观作深入细致的观察,以“我”的自由、冲动与奇想来建构作 品里的世界,并以持续不断的“否定”作为动力,表现当下,并保持舞蹈的现代性。 然而,王玫的创作仍面对危机。在当代的“进步 的时代的旋风里,中国现代舞难 逃一种“传统现代化”的宿命:以虚假的表象一步一步地证实了西方现代舞发展路向的 “普遍有效性”。王玫所极力探索的“中国”现代舞,是对这种文化宿命的协同与对抗 的复调言说。难能可贵的是,王玫冲突中更多地让人们看到了她的对抗。王玫的现代舞 实验将走向何方? 中国现代舞将何去何从? 要解决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焦虑,不能只在形 式层面一味地实验和创新,也不能依靠在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既有文化资源中盲 目借鉴。只有建立起中国现代舞艺术、中国社会现实及中国观众之间真实而适度的张力 关系,回到生活本身,回到生命体验本身,才能去开拓全新的生命意义并创造真正的艺 术瑰宝。 关键词:王玫现代舞身体“我”传统 a b s t r a c t w a n gm e i i so n eo ft h ed a n c e r sw h of i r s t l ys t u d i e da n dc h o r e o g r a p h e dm o d e md a n c ei n t h e19 8 0 si nc h i n a i n19 91 ,s h ee s t a b l i s h e dm o d e md a n c ee d u c a t i o ni nb e i j i n gd a n c e a c a d e m y ,a n dh a sb e e nt r a i n i n gal o t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a n c e r sb yh e ro w np e r s p e c t i v ee v e r s i n c e i nt h ep a s t2 0y e a r s ,c h i n e s em o d e md a n c eh a sm o v e df r o mt h ee d g eo fb e i n gp r e s s e d t ot h ec e n t e r w a n gm e ic o n s i d e r sh e r s e l fa sam a s t e ro fc h i n e s em o d e md a n c e ,a n dc o m p a r e s h e r s e l ft ob 6 j a r tm a u r i c ei nf r a n c e t h es p e c i a lh i s t o r i c a l c o n t e x ta n dh e r s t r o n g s e l f -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h a v em a d eas t r o n g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f u t u r eo fc h i n e s e m o d e md a n c e t h ef o l l o w i n ge s s a yf o c u s e so nf o u ro fw a n gm e i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w o r k s b ym e a n so f i n t e n s i v er e a d i n g ,p s y c h o a n a l y s i s ,a n dc o m p a r i s o n ,w es t u d yw a n gm e i sc h o r e o g r a p h yf r o m t h r e e l e v e l s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h y s i c a la n dm e n t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 s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 “e g o ”i nh e rw o r ka n dt h ew a y s h ed e a l sw i t ht r a d i t i o na n dm o d e r n i t y t h ea n a l y s i s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a l lt h em u l t i f a r i o u sl a n g u a g e si nh e rw o r k ,e l i t eo rp o p u l a r , t r a d i t i o n a lo rm o d e m ,e l e g a n t o rv u l g a r , c a nb ei n c l u d e di nh e ri m a g i n a t i o na n dp r a c t i c eo f “c h i n e s e ”m o d e md a n c e i n t h e s ew o r k s s h el i n k s “c h i n a f r o mt w op e r s p e c t i v e s u s i n gc o m p l e t e 、s p e c i f i cb o d y d i s p l a yt ob r e a kt h ef o r mo fw e s t e r np u r ed a n c e ,a n dt r a n s f o r m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a e s t h e t i c f e e l i n g si n t op r e s e n te x p e r i e n c e ,i nt h eh o p eo fc o n t i n u i n gt h et r a d i t i o n so fc h i n e s ed a n c e ,s o a st of m dt h ej u s t i f i c a t i o nf o rt h eo r i g i n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m o d e m d a n c e a tt h es a m et i m e ,s h e c l o s e l yi n s p e c t st h ei n s i d ew o r l do f “e g o ”,f o l l o w i n gt h ef r e e d o m 、i m p u l s ea n df a n t a s yo f e g o t oe s t a b l i s ht h ew o r l di nh e r w o r k s a n dt h eu n c e a s i n g n e g a t i o n g i v e sh e rt h ei m p e t u s t oe x p r e s st h ep r e s e n tt i m e ,t h u sk e e p i n gt h em o d e r n i t yo fd a n c e h o w e v e r ,w a n gm e i sc h o r e o g r a p h y i sa l s of a c e dw i t hac r i s i s u n d e rt h e “p r o g r e s s i v e t r e n do ft o d a y , c h i n e s em o d e md a n c eh a sn o te s c a p e di t sc u l t u r a ld e s t i n y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m o d e r n i t y :s t e pb ys t e pi tf a l s e l yv a l i d a t e st h er o u t eo fw e s t e r nm o d e md a n c e w h a t ss p e c i a la b o u tw a n gm e i sw o r k si st h ee v i d e n tr e v o l tp o s i t i o ni nh e rm u l t i - n a r r a t i n go f a p p r o v a la n dr e v o l tt ot h i sc u l t u r a ld e s t i n y b u t ,i nw h i c h d i r e c t i o nw i l lw a n gm e i sc r e a t i o n a n dc h i n e s em o d e md a n c eb eg o i n g ? o b v i o u s l y , i no r d e rt os o l v et h ea n x i e t yt h i sp r o b l e m h a se v o k e d ,w ec a n n o tl i m i t e d l yt u r nt ot h ee v e r - n e wf o r ma n db l i n d l yd e p e n do nt h ec u l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o n l yt h r o u g hr e t u r n i n gt o t h el i f ei t s e l f , 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h eg e n u i n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a m o n gc h i n e s em o d e md a n c e ,c h i n a ss o c i e t ya n dc h i n e s ea u d i e n c e s ,c a nw ef i n dab r a n d n e wm e a n i n go fl i f ea n dc r e a t eo u t s t a n d i n gw o r k so fa r t k e y w o r d s :w a n gm e i m o d e md a n c e b o d ye g o t r a d i t i o n i i 英文摘要i i i ;i录i i l 弓i言11 7i亩m , 第一章王玫舞蹈创作思想2 一、创作风格特点2 二、创作形象特点4 三、创作审美特点8 第二章王玫舞蹈创作时代特征1 1 一、创作初期1 1 二、创作成熟期:一1 3 三、人物塑造时期1 5 四、创作中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一1 9 结语2 0 参考文献。 j 雷记:1 3 i i i l i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l 害 ji 目 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批从事现代舞蹈学习和创造的舞蹈者之一。王玫在1 9 9 1 年创立了北京舞蹈学院的现代舞教育。王玫用其多年来从事舞蹈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和思 想培养了一群优秀的现代舞者,又通过这一批批的的教育和再教育烙印着鲜明的北京舞 蹈学院独特风格的舞蹈家们毕业,又将其思想传播到了他们所在的各大院校和舞蹈学 校。就是通过这样不屑的努力才使中国的现代舞从之前的被打压到最后的处于舞蹈中心 位置。可以说,王玫亲身见证了这一影响中国舞蹈界的时刻,因此,她以“中国现代舞 的大师 自居,并自比法国现代舞大师贝雅。正是她所处的时期决定了她自身强烈的角 色意识,王玫所创作的中国的现代舞与这种角色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王玫的舞蹈 影响着中国现代舞蹈今天与未来!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王玫舞蹈创作思想 一、创作风格特点 王玫1 9 5 8 生人北京舞蹈学院著名教授编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 津贴”获得者。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荣誉获得者。北京舞蹈学院“胡楚南讲教金” 荣誉获得者。王玫以芭蕾舞开始舞蹈生涯。继而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并毕业于北京舞 蹈学院中国民间舞专业。再继而学习现代舞蹈,并获得“美国舞蹈节现代舞蹈毕业证 书。期间多次跨专业跨国界任教编舞。所编创的作品和教授的学生在国际国内重要舞 蹈比赛中多次获金银奖。 王玫的探索把学院的精细和各种游戏的可能发挥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王玫作为一 直创作民间舞蹈的编舞者,在8 0 年代时期接触现代舞。当时,王玫已经创作了传统技 法的春天这个作品技法流畅而且处于民间舞希望得到自身突破的时期。与此同时, 在欧美现代舞蹈的强烈冲击下创作了潮汐我心中的钗头凤等作品。但是作者到 了九十年代初期,其创作风格大幅改变,创作了椅子上的传说红扇两个身体 9 9 蒙太奇随心所舞等作品,这段时期的作品呼吸的破碎节奏,童年游戏的变奏, 唤醒情爱的生活动作,神经质的反复出现,一些桥段体现了作者对于舞蹈动作的缜密的 逻辑思维。在这些略显冰冷的动作和太过缜密的逻辑下却能表现处的动情。两千年开始 王玫所处在了衍生新生代,培养拥戴者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她带领着他们,创作了雷 雨我们看见了河岸这些舞蹈,与过往作品的最大区别就是王玫开始思考舞蹈的终 极目的和思维。是不是夸张的动作下无法突出思想,通过这俩个作品我们看到了王玫的 作品开始不仅仅在乎动作的难度与美感,更出现了她认为的舞蹈的责任,这种责任就是 通过舞蹈是否能够带个人对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反思,正如她所说的“人怎样的生 活,就怎样的舞”。她把中国的现代舞提升到了更高的位置,反映了她对于舞蹈的更深 刻的认识。比如,在雷雨中,王玫通过舞蹈重新演绎了人物,舞蹈的动作陪衬着每 一个悲剧性人物的错中复杂的关系,从而通过舞蹈的语言说明和叙事。而在我们看见 了河岸中,通过各色各样的人物,不停的忙碌,展现了现代人的迷茫,不平等,困境, 通过这些人物的表象,反映了当代人的真实状况,从而反映出民族的方向,和真正河岸。 舞蹈界有一种看法,舞蹈要注重肢体抒情,而少叙事。但是为了加强舞蹈剧的戏剧 性,我们就要去追求舞蹈的叙事性,才能使舞蹈具有饱满的有张力的感觉。在舞蹈本身 加以表演形式的叙事性,把舞蹈的叙事不足变为以巧妙的方法记叙事件。如果研究戏剧 不难发现,演员表演的是故事的叙事性,而现场的表演是这种叙事性存在的基础。而叙 事的方法有两种,对于过去的叙述与对未来的叙述,这两种方法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戏剧 性,对于过去的叙事性我们想去了解他的解决,而对于未来的叙述,我们更关注的是未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来的这个结局的过程。对于具有戏剧性的追述,过去的重现在一段时间内的是这一段的 事件呈现出出一种不稳定与紧张的气氛,带着这种悬念,和这种紧张的情节来吸引观众 们的目光。预述是舞台表演目前最常用的手法,这种在节目单中先是把结局告诉大家, 或是署名了某个作品,故事等等这些有凭有据的内容,就是为了让观众了解,从而以巧 改变拙,使大家能给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演员们想要表达的真是的情感和内容,对于 舞台的要求,我们也要回归原文或原著本身,建立舞台的框架。而对于舞剧来说,王玫 老师也有这两方面的能力,所以王玫老师的舞蹈具有戏剧性与叙事性。 当代的舞剧最常见的一个弊端的就是叙事过于平铺直叙而缺少故事情节的细微或 生动的描述。舞剧好像要把所有的话都倾泻出来,不留一点。这就不能使观众又更广阔 的空间去遐想,去更深一层的体会戏剧本身的张力。这些作品虽然也有象征,比拟,但 是大多数都是些一说就懂的伎俩,从整体看就是缺少隐喻和暗喻的方式。他们创造的也 都是独立的想象而缺乏多重的意识想象。在对整个事的记叙上,大多都是以直白的独白 为主,就是自己自顾自的陈述,不懂得如何去与人物沟通,去与扮演的某个角色沟通, 去与观众沟通,演员与创作者演员跟观众之间的沟通。因此,我们看到的只是单调的一 个人的声音。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作品也就是闭塞的,少有言语的,把故事说的完整, 但是缺乏联想和遐想性的,不够丰富不够开放。令人感到单调,乏味。而王玫老师把以 上的弊端都做以掩饰与修饰了。这样的话就是她自己的创作风格了。 当代舞剧对于语言把握的缺乏,是作品平庸的重要原因。它也是我们创作的艺术之 所以缺乏个性和创造出的人物平淡的根本原因。许多的舞蹈编导不去努力的去选择或提 炼舞蹈动作的语言,只是单纯的为了赚钱,而忙碌于各个剧场,好像没有想法做这件事 似的。或者是他们自身的最大能力和潜能已经发挥到极限,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作品本 身,或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作品成败的重要性是身体动作语言的个性化。他们本来 就是传统教育体制下复制的同样类型的人物,又不知不觉地沿着这种类型惯性的复制一 个又一个类型化的复制身体。而且他们使用的演员们大多数人的背景都是一样的。于是, 所有的角色,所有的演员都是单一的一味的没有任何变化的,都是一样的。仿佛就是通 用的货币,人人都能用。这么丰富的大干世界,这么多的故事,题材,但是舞蹈编导家 们仿佛没有看见似的。彭松老先生所提及的艺术“单一无文”的根本原因大概就在于此 吧。因此,当代编最弱的一项是对生命变化的敏感性和生活积累的丰厚度,因此,当代 中国舞剧的创作缺乏真正实体全是虚幻的个体存在。我认为我们应该还原人体的本身, 让我们作出的每一个动作,更加关注这个动作的目的性。返回动作的原始意识就是返回 生命的最初,它让我们回到事物本身并面对每一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并去思考动作的本 身的意义进而了解动作生成的最初意义。返回身体的本身就是回到了最初的原点,艺术 语言也随此得到了创作的动力和源泉。王玫老师的动作风格是短促有力的,并不是行云 流水的。看着给人另一种感觉。这就是王玫老师独有的特殊风格。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创作形象特点 王玫老师有过四场专场。这也是我做王玫老师的创作研的依据。对王玫老师的编创 展开探究与深入。王玫舞蹈中动作与动作的关系、作品中个人的表现手法、和传统与现 代的交融与不同着手,采用深刻理解研究、从意识形态上分析、与其它作对比等方法探 究。研究之后发现,王玫对“中国”现代舞的创编与实施从作品中的精于平的人物、传 统与现代的关系、雅俗之间语言的关系,都能够体现出来。在舞蹈中与“中国构建出 来的传统与当代之间的紧密联系,续写了古典的传统,以具体性、整体性的行为去展现 超过于其他舞蹈的艺术思维,将中国舞的传统美感转化为如今当代需要的的审美体验, 为中国现代舞找到有凭有据的理论。同时,她对于个人的内部意识形态作了深刻细微的 观察,以个体的自由、偶尔的冲动与突发的奇想来组建了新的舞蹈世界,作品中不断的 出现的否定拒绝,表现了当代的时代性,体现了舞蹈的当代性质。 王玫的创作也仍面对危机。在当代这个不断进步改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现代舞难 逃一种“传统现代化”的宿命:用以虚假的表象一步一步地证实了西方现代舞发展过程 中的“普遍有效性。王玫所去追求和探索的“中国”现代舞,是对这种文化即反对有 包容的两面性。值得欣慰的是,在这种冲突中可以看出他对于这种观念的抵抗和努力进 取。那她会把中国的现代舞带到哪里? 中国现代舞发展的方式又是什么? 如何解决这种 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困扰,我们不能只在去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去反复的试验重复,也不能 依靠借鉴中国西方传统现代这些已有的东西和事物中去探究。只有回到生活本身回到生 命体验本身,中国的现代舞艺术的创建要以中国社会的具体现实及中国观众之间真实而 适度的伸缩关系做基础,这样才能去开创新的舞蹈生命意义及创造。 关于雷与雨这个舞剧,让我看到了许多令人难忘之处,这幕剧虽然褒贬不一众 说纷纭,也引起了整个中国现代舞理论家们的争论,让我感到,中国的现代舞,虽然还 未做到最好,但是层出不穷的创新,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让我们更鼓足勇 气去做下去。 剧终人物再次站在聚光灯下,他们的爱情,好像是一种无声的悲哀,用舞蹈的形式,诠 释了经典剧。有人说王玫住在繁漪的心里,有人说王玫就是侍平的第三只眼,我人物王 玫是隐匿于舞台的精灵,无处不在。就是似有非有,似无非无的一种幻影。 舞剧的发展能有今天的成果。舞台的上上下下都是美不胜收的果实,即使导演们都 说:“剧一定要好看”,但熟悉和了解的人都会发现这种虚张的感觉,到处都是钱在做艺 术。虽然投资大了场面大了制作大了。但是大投资是指一台舞剧从编排到服装、音乐、 舞美再到商业运作要花多少钱:大制作无非是启用一个如何了不得的导演,一个多么顶 尖的创作班底罢了。而大场面的营造就是采用人海战术,这就造成了中国舞剧中多“群 舞”、少“舞群”的局面。舞群的意义早就掩埋在恢弘的场面中。也就是说,我们花了大 价钱,让我们的舞蹈只是换了行头,换汤不换药的形式罢了,却没有真正的去追求舞蹈 的艺术性,舞蹈最最需要去真正投入的舞蹈的“心”。在现如今的舞剧领域里,大多数 的注意力都是投射在主角的形象刻画上。情节的发展单一。在群舞出现的时候,其水平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仅停留民俗的体现和炫耀舞技。扮演着一群有一群无关紧要类似宫女等走过场跑龙套的 群舞场面。看了很多的大手笔的制作作为撑门面的大排场,不得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挥霍在舞台的许多资源和金钱让人感到不值和惋惜。其实,真正的艺术往往不是用时间 和金钱就能得到的。 王玫老师的舞剧雷和雨在现如今舞剧中是非常特殊的。没有华丽的置景与服 装,没有原创的音乐与泛滥的炒作,只有一个老师带着一群学生朴实无华的真实创做。 在这里我看到了渴望已久真正的舞群,而非群舞。王玫选用单舞群织体:将每个舞者的 动作时整齐化一,将舞群作为一个整体的视觉效果。因此,王玫的雷和雨对于中国 的现代舞来说是一次突破。一次崭新的尝试,一个新的开始。 舞剧开场,一群站立在这个家族之后,隐藏在黑暗中的打扮成的“僧侣”所表现的是 封建传统道义,从开始就成为注定这个家族命运悲剧贯穿始终的社会因素,人们在被道 德观念捆绑束缚下,个体的反抗,收到了道德观念的折磨,站在令人窒息恐惧房间中的 “僧侣”不停的动摇,不停的挣脱,不停的抽搐,使整个家族笼罩在一种崩溃边缘。这就 是,王玫想带给我们关于这个时代和社会的反思,这种反思印证了,之前的不是平铺直 叙,而是真正的给观众们以想象的空间,让观众们又足够的空间去体会,去扩散到整个 故事,从而让观众真正的反映到自身,达到真正的体会升华。 周平与繁漪不可见光的“乱伦”之爱,突然间生出许多的“僧侣”在舞台上横穿狂奔, 冷漠的发疯似的穿棱在两人之间,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很快粉碎了畸形的爱情,让观 众了解到,代表着封建礼教束缚下的人们,想要反抗就是警示着灾难的逼近。之后;“僧 侣”再一次出现在舞剧最后,对家族全体进行围攻,这种围攻不再是对某一个人周朴园、 或周平、或繁漪的审判与控诉,而是站在“僧侣”圆中的所有人,人人都负着罪,人人都 没被传统道义所折磨并受到谴责,“僧侣”们围着他们转动,并逐渐向中心逼近挤压,致 使故事的结局,人的命运只有用“死”来解决。因此,这就是一种深入人内心的触动,这 种间接的不是直接的叙述,更能体会到王玫的独具匠心,用这种,让人窒息的方式,这 种天马行空的想象,让观众有了一种更加刻骨的体会,封建礼教害死人。 在王玫的雷雨中“僧侣”不是一个真实形象,而是一个抽象的虚拟形象。象征着 礼教,就是一种比喻,其中心的人便是焦点,而开场的,僧侣就是束缚他们的封建礼教, 也就是说是一个没有起点也无终点事物,所以没有人能够摆脱,没有人有权喊“停”;而 频频出现的背对观众并不断压向舞台后区黑暗处,则更像是一壁密不透风的墙,逼的人 只有不断退让这一条生路。它与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这种僧侣装扮的就是一 种“气”。这是一种无形的气,我们看到的,就是那个让人看不见摸不到的却真实存在 的那个束缚。通过利用僧侣的表现,体现除了,我们都在这中无形的气中,虽然我们想 挣脱,但是,他们就是不放,永远缠绕着你,当你真的要摆脱,才发现,没有了气也就 真的没有了生命,这个气居然我们息息相关了。它与剧中的人物联系密切相关。具有象 征性的是一群代表着周冲向往着纯洁的、真挚的爱情的一个群舞团体。把人物的内心情 感外化,甚至更强烈。对四风的暧昧也能真实的表达出来了。而属于繁漪的群舞则是对 她内心最脆弱的部分进行抨击。人群对她的排挤、嘲笑、和冷漠也是他自己内心抹不去 s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伤疤。业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无奈,对现实主义的布满。她是可怜的、可悲的、可叹的。 游走在心灵与身体的崩塌边缘。而结尾王玫老师是用了大团圆的结局,并没有按照剧情 的发展延续下去。给人一种从内心往外的突变感,让人有种意想不到的感觉。把单一的 人物变成了许许多多的剧中人。这种创新的思维使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感。用童 真来尘,。王玫不仅只住在一个人心里,不仅只张开了第三只眼,“舞群”队伍的中间也 站着王玫,那是王玫的第四只眼,是她的第六感。在雷和雨中群舞不是画蛇添足的 点缀,“舞群”的烘托使剧中人物的刻画更加丰满鲜活;舞群的隐喻暗示了这一出命运悲 剧的必然,舞群的喧染给王玫的雷和雨带来更多伸展的空间和支撑点。与此同时, 她将意义还给舞群。她将群舞变化了方式,这种运用第四只眼,用深刻和丰满的隐喻创 作出来的舞蹈,给观众一种惊奇,这种大胆的创新,正是王玫作品永远是中国舞蹈风向 标的原因。雷与雨的诞生,使中国的现代舞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雷和雨中的群舞是烘托剧中人物形象的。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暗藏着悲伤的意 义。王玫老师利用群舞的能动性把群舞利用的惟妙惟肖。运用群舞的可塑性空间把舞剧 诠释得非常到位。在欣赏舞剧雷雨时我也会想起的一段话,“如果我哭喊,各级天 使中有谁听得见我? 即使其中一位突然把我拥向心头;我也会由于他的更强健的 存在而丧亡。因为美无非是我们恰巧能忍受的恐怖之开端,我们之所以惊羡它,则 因为它宁静地不属于摧毁我们。每一个天使都是可怕的。 雷雨中那乱伦的故事、 偷情的情节,悲惨的人生,饱和的人物形象、紧凑的人物冲突,视觉上,强大视觉张力 的舞蹈编排,使美的恐怖与恐怖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使观众切身的体会到剧中人遭受 来自命运本身死结性打击的重创,使观众在感官上获得永久性的刺激。舞剧雷雨也 带给我的启示很多很多:时代的变节,生命中的欢乐原来是如此的可笑和凄凉,当人的 动物本性和精神支柱发生了错位并开始对立的时候,人的精神将彻底崩裂,编导王玫用 舞蹈肢体语言诠释了一个极具个性的雷雨,虽然脱离原著,却将剧中人物在暗处的 思忖展现在明处,并且用舞蹈语言诉说的完美无瑕。 杜依诺哀歌 在雷雨中我们能深刻的感受到王玫老师摆脱文学剧本的束缚,把固有模式改变 并加以个性化的创作,编导将繁漪作为主线,并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从而变 现人物性格的主题更加集中,目前改变文学名著的舞剧大体内容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尊 重原著,对细节越忠诚越好;要么脱离原著,进行自创的发挥发挥,因为有时越具有 个性的创作反而会离大师的思想越近。不言而喻,编导王玫是采用的是一种汲取文学大 师作品精髓的个性化创作方式。王玫对繁漪这个任务形象倾注了最大的同情,并给予最 高的艺术的灵性。繁漪被封闭而阴冷的家庭抹杀了她对生活的动力和自己的个性,把她 对生命的热情扭曲成带有仇恨性的偏激,悲剧虽不因她而起,却因她加剧了悲剧的发展 速度。在雷雨中对繁漪的理解直接牵涉着对主题的理解,所以说她是一个最具有“雷 雨”式的性格,“最让人怜悯的女人”。她的热情是不可能被浇灭的,而上帝却让他的热 情长在砂石之上,她的美丽的一1 3 灵被环境压迫变成了仇恨的一w l , 。但是,无论是她的爱还 是她的恨都像是一团火,在燃烧着别人。她有一颗坚强的心,她不是什么“可爱”的女 6 东:l l :l j 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她是火辣的,刻薄的,她有她的魅惑性。她不论做什么都有一种“冲劲”,在王玫 个性的动作设计下,无论你对繁漪事心存同情还是厌恶至极,都不得不肯定她深厚丰满 的肢体语言,在夸张变形的动作中她特异的性格在焕发的光彩。她的形象像蜡像,表现 着最清晰最细致的纹理。而更重要的,是她心里的复杂,交织着情感中的矛盾,在具有 魅力的却未免有些恐怖的性格中,映射出了封建专制环境的沉重的压力,这种压力把一 个美丽纯洁的心灵,扭曲得让人发指。她像是一把双刃剑,她的爱和恨都带着一道道的 血痕和深重的伤疤。同时她又是那样的软弱,她对自由的向往就鱼向往水一样。但是, 她始终逃脱贯穿舞台,震撼着观众的心里,使悲剧的意义更加剧烈,在理性上,我们都 应该扪心自问:像繁漪这种有着美丽的心灵,却被现实的黑暗压制,向往自由却呼吸不 着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人称自由社会里到底有多少呢? 繁漪、周平、四凤三个人的矛盾纠缠关系也是雷雨舞剧的精彩之一。这里能让 观众一下子把握到冲突的关键,并充分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三个舞者同时成为舞台 的焦点,并以相互的配合形成了“个轴心,两个焦点得舞台形式,在捕捉动态时, 虽然前提是“互为接触”,但需要以“轴心为轴,另外两个支点一个主动一个随动。 在漪、平、凤三人中周平是“核心”,四风、繁漪分别为两个“支点”,并且在不断的变 化。在一切旧势力的压迫下,四凤单纯和善良导致了她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发生的事情, 但她仍把希望寄托于周平,渴望着美好生活的到来。而身负与后母乱伦的周平,背负着 对自己的自责,他已经厌恶自己的生活,想忏悔自己的罪过,所以他紧握四凤不放手, 希望能有一个纯洁的灵魂来洗涤自己。而紧紧的抓住周平的繁漪,却想重新找回从前的 梦而让自己脱离封建压迫,使自己得到解放,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不思悔改的她,“犹 如一匹固执的老马,不假思索地踏着艰险的木桥”。人性格特征的不同,在加上每个人 所期望的目的不同,等等都为舞蹈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基础,编导正是借用这三者交 错的冲突,使创作的舞蹈具有更大的语言发挥空间。逃跑的四凤、追到四凤家里的周平、 繁漪对周平的纠缠,形成了视觉感官强大的舞台三人流动构图,并时而穿插着矛盾冲突、 纠缠动态,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性格特点更加明确的呈现在了观众眼前,更加全面的诠 释了人的本性。 然而,观看舞剧雷雨并不会有被安抚的感觉,相反,却要经受感官的刺激与心 灵的震荡。王尔德在“现在艺术的真正目的不是追求广度而是追求强度 ( 王尔德在狱 中记的预言) ,而雷雨中情感的震撼,正是来自于感官的刺激! 自于灵魂的战栗! 舞剧雷雨应该给我们很多的反思,因为它是一个精神的悲剧,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一 种映射。今天也许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高科技的数字的时代,然而并非如此,在人的宽 容与社会开放的程度加大同时,外在的限制在不断的削减,而人心理的困惑也在不断增 多,然而这使我们思索的不应该是什么“可以而应该是什么“不可以,从而去思索 人类存在的核心价值的到底是什么。其实雷雨通过悲剧结局,告诉了我们很多“不 可以 ,比如在欲望的追求上不可以随心所欲,在金钱上追求不可以奢侈糜烂,在爱情 的自主选择上不可以悖逆人伦,在事情责任的问题上不可以放弃承担,等等。因为每个 人的存在都不是绝对孤立的,我们所做的都在影响这个社会,这是人类共同的现实。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创作审美特点 舞蹈作品具有的内容美是:舞蹈作品内容的美需要的是真与善,更是真与善的统一, 舞蹈作为表演的一种艺术,需要的是创造的形象必须具有真情舞感,并且要求演员的表 演要富有激情,二者缺一不可。舞蹈的表现形象是人们思想感情在高度激动时的表现, 然而舞蹈作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凭借就是人体在有节律而富有美感的运动 中所产生的强烈情绪和情感并直接动觉传感,使观众获得美的感受并引起情感的共鸣, 因此舞蹈表演家必须注情入舞,情动于衷一一以舞传情,求得人舞合一、情与舞合、神 与形合。 舞蹈是对社会生活高度概括,同时对英雄人物予以热情的颂扬的同时也可以表现出舞蹈 家的审美得理想,对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作深刻的揭露,同样也能反映出编导对创作主体 的审美态度。 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在论述舞蹈美时,非常重视舞蹈思想一即舞蹈的内容美! 他认为: “我们舞蹈创作都是为了反映和表现我们的社会中生动的人物和内容在舞蹈家的 创作下人物必须栩栩如生。通过作品要人们去认识出什么是可敬的、可爱的,什么是可 笑的、可怜的和可憎的种种人物形象和思想。否则,“文艺的女神一美,是不会被发掘 出来的。”“要具有无私无畏地去塑造出真和善的形象,来表演我们当前的生活,那时美 就像光芒一样通过事物的表象来深入我们各部感官中去,也即感动了我们。,以上论述是这 位老舞蹈家数十年艺术经验的总结,深刻地论述了整体舞蹈美的不容忽视的重要核心舞蹈的内 容美。 舞蹈作品的形式美:我们说舞蹈中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是舞蹈内容,想成为观众 可感知的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舞蹈作品中必须要有美的内容和与之相匹配的美的形 式溶为一体;舞蹈作品在准确恰当地表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内容之后,才是舞蹈美的形式。 王玫老师之所以重视舞蹈形式美的原因是:舞蹈艺术特性所决定的。舞蹈的动态形 象如果不新颖,不生动,无美感,无变化,平淡无奇甚至晦涩丑陋,就失去了这门艺术 独立存在的价值。舞蹈艺术是传情达意、状物抒情的,通过直观的可具体感知的、动态 的、美化的人体语言完成。有人说舞蹈的第一要素是美,古往今来许多舞蹈家和学者对 舞蹈的形式美形体的、动作的、节奏的、情调的美都非常重视。乐记中指出:“舞 主形,乐之文也。 明代音乐家朱载墉在乐律全书口书律中也强调“乐舞之妙,在 乎进退屈伸、离合变态,若非变态,则舞不神。不神,而欲感动鬼神难矣。”也是历史 上许多形式优美、技艺超绝的舞蹈。 我国老一辈舞蹈家贾作光总结出舞蹈艺术美的十个字:“稳、准、敏、洁、轻、柔、 健、韵、美、情”。这是他几十年来舞蹈表演和舞蹈创作的切身体会。他还说:“舞蹈美 首先接触的是舞蹈形态、色彩、感情、音乐等诉诸人们的审美感情的,因此舞蹈形式一 身体线条,肌肉能力及技巧显得十分重要,道理就在这舞蹈技巧概括凝练地表现了人们 的技术能力的艺术创造,是舞蹈揭示美的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舞蹈艺术如果失去了动 作、技巧。缺少表达感情的舞蹈美的形式和手段,就等于没有舞蹈艺术。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舞蹈作品的物质材料是: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最重要的区别所在就是,舞蹈是由人体 构成舞蹈形式美的基础和创造舞蹈形式的物质材料。由人去表现、去创造的艺术形式( 特 别是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有很多,但它们的物质材料并不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体,话剧, 音乐,绘画和雕塑的表现手段分别是语言或人的歌声和人演奏的乐器或色彩、画笔、刻 刀和纸、布、泥、石等为物质的载体。绘画和雕塑有时是以人体为表现对象,但它表现 的只是静态的人而不是真正的人体。对舞蹈艺术而言,创造者是舞蹈者,是按照美的规 律进行创作和表演,又是使审美者直接欣赏到的审美对象,还是展现创作意图、担负艺 术传达职能的表现工具。闻一多先生说:“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 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0 000 它是真正全体生命机能的总动员。说明了人体对舞 蹈艺术是如此的重要。舞蹈演员在创造舞蹈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因为,舞蹈是人 体动作的艺术,创造舞蹈美的物质基础是人体。舞蹈演员不同于戏剧、歌唱、电影演员 的是,同为艺术表现者,舞蹈演员除了通过面部表情和手势外,传情达意、状物抒情主 要是依靠动作、姿态、步伐及整个身体的律动。法国舞蹈家诺维尔( j e a n g e o r g e s n o v e r r e ,1 7 2 7 1 8 1 0 ) 曾经形象地把编导比作画家,把舞台比作画布,而把舞蹈演员比作 画笔和颜色。也就是说,舞蹈演员的整个身躯都是她( 他) 表达特定内容、创造艺术形 象的工具。所以,要想创造出生动的舞蹈美,必须先选择和锤炼出一个足以能肩负起艺 术创造任务的人体,就像必须有牢实的地基、坚挺的钢架,才能建造华美壮观的摩天大 楼一样,构成舞蹈美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人体美。 舞蹈作品的造型手段:创造舞蹈形象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但舞蹈形式美不是人体美, 舞蹈形式美是在具备了人体美的基础上的,相对于人体美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人体各部 的表现功能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并按照艺术规律在运动中创造并展现的。一位美国学者 认为:“动作必须具备下列诸要素,才能称为舞蹈:图形、舞步、手势、力度和技术。 跳舞还需要音乐和服装这些与之密切有关的要素来配合,才能达到更大的效果。”,所以, 不是任何动作都可以称之为舞蹈,舞蹈动作是只有那些经过提炼、美化、节奏化乃至技 艺化的美观动作。 直观可感的动态美是舞蹈的形式美的一种。人体凭借什么来创造出美的感性形态 呢? 凭借人体本身的动作、姿态造型、面部表情、手势和步伐,凭借各种线条、各种形 状、各种色彩、各种节律、各种态势、各种质量的动作、造型、手势、步伐和技巧的组 合,构成了变化万端的舞蹈形式美。所以,舞蹈的形式美的创造,必须具备人体作为物 质材料,还要使人体按照艺术规律活动起来,创造出美的感性形态。王玫老师的作品种 就包含了上诉所说的内容美和形式美。运用动作的造型手段,动态效果把舞蹈作品更加 完美的展示出来。 定义:一般的动作是指: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动作是构成舞蹈最基本的元素。 一部舞蹈作品,就是在一定的时空中,通过人体各部位连续的、有节奏、有韵律的动作 来完成的。从形式上,它就是相同动作的重复、发展、丰富和变化,不同动作的交替呈 现和衔接配合。产生动作的人体大致分四部分:头部( 面部、颈部) :躯干( 胸、腰、 腹、背) ;上肢( 指、腕、小臂、大臂) ;下肢( 脚、腕、小腿、膝、大腿、胯) 。以上 9 东j t l i l i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6 个部位都可以动,而这每一个部位的动,又由于方向、速度、幅度、力度的不同而 产生不同的动作效应。再就是舞蹈中的动作一般都不是单一部位单一的动,而是两个以 上部位复合的动。这样人体几十个部位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以不同的速度、幅度和力 度,并赋予各种不同的情感,进行有规律合目的运动,就会产生和变化出无穷无尽的舞 蹈动作,组成丰富多彩、变幻多端的舞蹈形态。姿态造型:舞蹈艺术是动态艺术,但 不是只动不停的艺术。 舞蹈的动态美;是在动静结合中呈现的。静止造型常常是一组动态过程的起点和终 端,是”动”的凝聚又是”情 的延伸,是构成舞蹈形式美的又一不可缺少的因素。舞蹈语 言中如果没有相对静止的造型,而只是无休止的”动”的话,那就像一个人说话时没有呼 吸、没有停顿一样,不仅不能完成传情达意,而且必然既不动听,又无美感。舞蹈艺术 正是在动静相宜、辩证统一中发挥其艺术表现力,显示其美感的,而且富有典型意义和 性格特征的姿态、造型,有时往往比动作过程更能打动人心,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丝 路花雨中的“反弹琵琶”的舞蹈姿态,就是明显的例证。 技巧:舞中有技,技艺结合是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之一。舞蹈中的技巧,就是具有 高难度的动作过程、高难度的姿态造型与高难度的动作过程与高难度姿态造型的组合。 舞蹈技巧一般可分两类:一类是轻、捷、巧、险的翻、转、腾、越等动作过程和超稳定 的造型控制;一类是准确地把握和体现特定的舞蹈风格、韵律和妙肖的摹仿、生动的创 造舞蹈形象的能力。难度高超的技巧、奇行立异的特点都拥有非常高的艺术审美,都能 给人带来新鲜感。原因是它具有特殊性、独特性、多变性。而这些特点都能使它变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