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艺术学专业论文)“空”在国画中之审美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为“空”在国画中之审美研究,围绕“空”在国画中的表现方式及艺术 精神、文化蕴含展开研究。 首先以受众视角描绘“空在国画中之投影,把国画作品中的“空”从形式 上进行分类。即:“空”即物象,如,天、光、水、路,甚至人物画的全部背景。 以天、光、空水为例;“空”中实:“空过留痕,如,云、雪、水、烟、雾等, 以云烟、勾水、雪为例;实中“空”:观实知“空”,如,阁、台、亭、廊、桥, 以及以飞白写就的羽毛、枯笔写出的山石等等,以亭、桥、羽为例。这仅仅是“空” 的载体,目的是为了分析与“文学之空”、“影视之空 并列的“国画之空 ,为了 研究“空作为一个艺术学概念在国画艺术中的审美意蕴,并以此为契机探讨“空 所蕴含的艺术精神。 然后分析“空”在国画中之美,揭示国画之“空”蕴含的中国艺术精神。对 于国画来说,“空”是元气所在,气本身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一,是中国传统 艺术的生命化,有了“空”,灵气、神气才能贯穿画面,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 而这种气韵之美又有不同的精神指向。这就从气韵层审美过度到艺术精神层审美, 即:同是气韵生动的国画有不同的艺术精神指向,一类蕴含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之“道”与“舞”,气韵直指天道大化,生生之美;催动有无相生,生生不息。一 类浸透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心”与“悟”,气韵通向空幻之门,笔笔成空;尽 显云水禅心,像像皆幻。另一类却植根于中国艺术精神之“心”与“和 ,其气韵 蕴含着咏叹不尽的苍松之德,智者之乐;是君子雅正之风散发出的浩然之气。这 倾向于从儒释道三方面分析“空 的艺术精神蕴含。 最后,在分析“空”之艺术精神蕴含的基础上,挖掘国画之“空”的文化精 神内涵,揭示国画之“空的文化哲学根源和艺术家创作心理动因。即:道家对 自然天道的顺化、佛家的空无思想与儒家主体心性自足的自然审美主义。是因为 道家“空”纳万物,“空 乃万有之始的观念造成画家“纵浪大化,唯玄唯空 之心,进而无为而无不为,生生之美成焉;是因为佛家万物皆“空 ,永恒寂灭的 教义让画家悟到人生如梦,四大皆“空 ,哪怕作画也揭示出人间世自空始以空逝, 于是空幻之美生焉:是因为儒家视个人功利为“空”,重千秋功德,重士子心性的 自足,士人君子虚怀比德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浩然正气依 仁而壮,雅正中和之美焉能不立耶! 国画非“画”,国画之“空非空。非仅仅是“画”,乃国人艺术精神之体现, 非单单为“空”,乃华夏文化元气之所生。此精神抑扬之韵,此元气跌宕之乐,须 有心者慢慢体会。 主题词:空;国画;审美体现;文化根源 a b s t r a c t t h i sa r t i c l ei st h ea e s t h e t i cs t u d i e so f “e m p t y ”i n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 b a s e do nt h ea r to f ”e m p t y ”i n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a n da r t i s t i ca e s t h e t i cc u l t u r e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i r s t ,t h ea u t h o rd e s c r i b e s ”e m p t y ”i n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f r o mt h e a u d i e n c e s v i e wa n di t sa r t i s t i cp r e s e n t a t i o n n a m e l y :”e m p t y ”i sm a t e r i a l ,s u c ha s :s k y , l i g h t ,w a t e r , r o a d ,e v e na l l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 ,t a k es k y , l i g h t ,e m p t y w a t e rf o re x a m p l e ;”e m p t y ”i nr e a l i t y , s u c ha s :c l o u d s ,s n o w , w a t e r , s m o k e ,f o ge t c ,t a k e c l o u d s w a t e rv a p o r , a n ds n o wf o re x a m p l e r e a l i t yi n ”e m p t y ”:s u c ha s :c a b i n e t ,s t a g e , p a v i l i o n s ,c o r r i d o r , b r i d g e ,a n du s ef e i b a it od r a wf e a t h e r , d r yw r i t i n gb r u s ht od r a w r o c k se t c ,t a k ep a v i l i o n ,b r i d g e ,f e a t h e rf o re x a m p l e t h e n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s i st h eb e a u t yo f ”e m p t y ”i n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 r e v e a l st h a tt h e ”e m p t y ”i np a i n t i n gc o n t a i n i n gc h i n e s ea r t i s t i cs p i r i t f o r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 ,”e m p t y ”i st h eo r i g i n a lq i ,q ii t s e l fi so n e o fc h i n a s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t i s t i cs p i r i t , i st h es p i r i to fa r to fl i f e o n l yh a v e ”e m p t y ”,c a nv i t a l i t ya n ds p i r i tt h r o u g ht h ep a i n t i n g a n da c h i e v et h el i v e l ys t a t e ,b u tt h i sk i n do fc h a r ma n db e a u t yh a v ed i f f e r e n ts p i r i t u a l d i r e c t i o n s t h i si sf r o mt h ec h a r mo fa e s t h e t i cl a y e rt ot h es p i r i to f a r tl a y e r n a m e l y :t h e s a m el i v e l y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a i n t i n gh a sd i f f e r e n ta e s t h e t i cs p i r i t u a lp o i n t s o n ek i n d o ff l a v o rr e f e r st o t a o ”d i r e c t l y i ts t i m u l a t e st om o v e m e n t ,b ep e r e n n i a la n dp o i n t st o t h es p i r i t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t ”d a o ”a n d ”d a n c e ”t h eo t h e rk i n do ff l a v o rl e a d s i n t ot h ed o o r o fi l l u s o r y , w h i c hs h o w sz e n ,a n de v e r yp i c t u r ei si l l u s o r y t h i sp o i n t st o t h es p i r i t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t ”h e a r t ”a n d ”e n l i g h t e n ”a n o t h e rk i n di sc o n t a i n i n g t h ee n d l e s sv i r t u eo fp i n e s ,w i s eb l i s s ,w h i c hi st h er i g h t e o u ss p i r i to fn o b l e m a na n d p o i n t st ot h es p i r i t o fc h i n e s ea r t ”h e a r t ”a n d ”p e a c e ”t h i st e n d st oa n a l y s i st h e a e s t h e t i ci m p l i c a t i o no f ”e m p t y ”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b u d d h i s ma n d t a o i s m f i n a l l y ,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a n a l y s i so fa e s t h e t i ci m p l i c a t i o no f ”e m p t y ”p a i n t i n g , t h ea u t h o re x c a v a t e st h e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e m p t y ”,r e v e a l st h eo r i g i no fc u l t u r a l p h i l o s o p h ya n da r t i s t s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m o t i v a t i o n n a m e l y :f o rn a t u r a lt i a n d a oo ft a o i s m , t h o u g h to fe m p t yi nb u d d h i s m ,s e l f - s u f f i c i e n tn a t u r a la e s t h e t i c i s mi nc o n f u c i a n i s m b e c a u s ea c c o r d i n gt ot a o i s m ”e m p t y ”c o n t a i n se v e r y t h i n g ”e m p t y ”i s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 ac o n c e p to fl o n g i t u d i n a lw a v e sc a u s e db ya r t i s t ”f l o w ”,t h e nn o t h i n gb u tf o ra n db e a u t y i n t os t i l l n e s s t h ec o r eo ft a o i s msi d e o l o g yi st h ec o n c e p to f ”t a o , 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w h i c hi s ”n a t u r a l n e s s ”a n d ”a c t i o nt h r o u g hi n a c t i o n b e c a u s ea c c o r d i n gt ob u d d h i s m ”e m p t y ”i se v e r y t h i n g ,t h ee t e r n a ld o c t r i n em a k e st h ep a i n t e rt ok n o wl i f ei sb u tl i k ea p a s s i n gd r e a m ,a n da l li sv a n i t y e v e np a i n t i n ga l s or e v e a l st h ee a r t hf r o me m p t y b e g i n n i n gt oe m p t y , s ot h e r ei sb e a u t yo fi l l u s o r y b e c a u s et h ec o n f u c i a nr e g a r d i n g i n d i v i d u a lu t i l i t ya s ”e m p t y ”,a t t a c hi m p o r t a n c et om e r i t sa n dv i r t u e s ,a n ds c h o l a r sv a l u e s e l f - s u f f i c i e n c y , g e n t l e m e nm u s th a v et h eh e a r to fm o r a l i t y , b e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t h e a f f a i r so fs t a t eb e f o r eo t h e r s ,a n de n j o yc o m f o r ta f t e ro t h e r s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i sn o to n l y p a i n t i n g ”,t h e “e m p t y i sn o tm e r e l y e m p t y n o to n l y “p a i n t i n g ”。b e c a u s ei te m b o d i e st h es p i r i to f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n o t m e r e l y “e m p t y ,b e c a u s ei tw a ss u b j e c tt o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q i t h i sk i n dr h y m eo fs p i r i t a n du p sa n dd o w n so fq in e e d sp e r s o nw h oh a v ei n t e n t i o nt ot a s t ei ts l o w l y k e yw o r d s :e m p t y :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a e s t h e t i cs t u d i e s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a l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荻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酌说明并袁示了谢意。 学位中请人(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2 0to 年6 免f 口b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住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闷。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住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2 0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茏狡争l 2 0 白年辱玲i | ;d 日 引言 ( 一) 研究意义和现状 1 研究意义 首先,学术意义 本文的选题“空”在国画中之审美研究,对中国传统艺术学问题的研究有 一定的学术价值。 “列子中说黄帝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林;而毛传载空,尽也。 即罄尽,没有;到了后主李煜,空又体现出一种岑寂、幽静的情调,深院静, 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魏晋文论家刘勰也爱用空,文心雕龙神思有 意翻空而易奇,言微实而难巧也的句子,这里用的是穿通、突破之意,引申 为虚构。 “空”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毋庸置疑,“空”在国画中的存在和作用也 是不可忽视的,国画家对“空”的阐发与体悟甚至比文学家还要深刻。本文从具 体艺术门类国画入手,分析“空”在国画艺术中的审美意蕴,并以此为契机探讨 “空所蕴含的艺术精神并探索其哲学文化渊源,以美术学、美学、哲学为基础 研究艺术学概念,这是一种艺术学研究方法上的尝试,也是本文的创新点。 另外,不同于以意境为标准对画中空白分类,本文从受众角度把“空”从形 式上分类,不仅包括留白,还包括物象虚化部分以及空灵飘渺、生气流通之处。 其次,社会意义 如果具体分科本文属于艺术学学科下艺术文化学研究,因此对“空”的理论 研究不仅有益于书斋内学术的发展,更有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所以 本论题的研究具有切合现实的社会价值。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传统艺术异彩纷呈、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人 诗礼簪缨,芝兰玉树,虽手无缚鸡之力,但代代学子本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范晓利:空的影子一“空”在道家与佛家的不同含义,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 0 0 8 年第8 期,第 3 3 0 页。 1 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之圣训究学论文,乐此不疲。笔者亦区区 一文人也,系统地论述分析国画之“空自算不得为往圣继绝学,惟愿对于古代 贤人艺术精神之发扬、中华艺术传统之承继做出一点贡献。 另外,以往研究国画中空白、虚空的文章大都注意到“空”的道家或者佛家 渊源,而忽略儒家文化的作用。本文对于“空”的文化心理挖掘方面,注意到了 儒家文化的重要作用,更提倡现今缺失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阳刚美。 其三,实践意义 本文对于国画艺术的发展有现实实践意义。“空”在国画中作用虽大但只能作 为一个有机部分,不能走极端。北宋以后,画家追求虚实相生的诗境是好的,但 把画面中的空白、云烟、亭桥理解成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机械使用便走了极端。黄 宾虹认为拿着图章把各种点、皴盖在画纸上的画家是印刷机。国画创作不仅需要 娴熟的技巧,还需要渊博的学识、超脱的精神境界。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单纯 为了所谓的“空境”而刻意留白,亵渎了国画、也亵渎了空。本文揭示出国画之 空的文化内涵,有益于学习国画的人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本文对于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精神家园的建立有实践价值。国画的魅力不仅在 于画面上有限的实象,而且在于空相。空便能冲破有限形象的束缚,释放出“道” 的生命和元气;空则生命之气往来,生发出无限的生机。董其昌超逸灵动、情思 悠远的虚境之美,米家山水惚恍迷蒙、似有若无之趣,都得益于空的作用。“画家 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于一片边无的虚白上。空中荡漾着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搏之不得的道。 本文入手处在国画,落脚点却是“道”,是“空”所蕴含 的艺术精神和文化思想,是道家对自然天道的顺化、佛家的空无思想与儒家主体 心性自足的自然审美主义。 如今虽是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社会,但每一个社会人仍需要一片心灵的栖息 地。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意栖居”的阐释,启发现代人在艺术中得到灵魂的 函宗自华: 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3 4 页。 2 安宁,艺术之所以有如此效果,自是离不开其蕴含的文化因素。物欲横流中的人 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勿忘心安。 2 研究现状 “空”在国画中存在和表现体现着中国画家的生活态度和人性本质,浸透着 中国艺术精神之“道”、“气”、“心”、“舞”、“悟 、“和”,源于中国道家、儒家及 佛家的传统文化思想,无论是道家对自然天道的顺化、佛家的空无思想还是儒家 主体心性自足的自然审美主义,都促使历代画家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不断地对 “空”进行论述和阐发,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绘画理论。 “空”在国画中的载体多为空白,尽管有画之初“空 亦不可避免的随之而 生,国画理论形成之初的汉魏六朝时期,绘画中的“空”并未形成概念,只是在 关于“形神 、“气韵 的论述中对空白问题有所关注,衣袂飘扬的“吴带当风” 就昭示着“空”的存在;唐朝“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诗人、画 家王维,不仅诗文中大量使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后”,“空山不见人”、“空 翠湿人衣”、“夜静春山空”“波澜动远空”,而且画出“积雨空林烟火迟”( 积 雨辋川庄作) 的辋川图。 宋之郭熙画诀中言:“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何谓天? 谓如一尺半幅 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所谓上留天下留地便是对 空白的强调。清代华琳在南宗抉秘中提出:“白,即是纸素之白。凡山石之 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及画外之水天空阔处,云物空明处,山足之杳冥处, 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 此白。夫此白本笔墨所不及,能令为画中之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否 则画无生趣矣。 这是对“空”的直接强调。戴以恒在论构景避实法中的提 法更为具体:“初学贪多嫌景实,实而能空便救得。能空之法有何说,我为细详其 。郭熙( 宋) :画诀,林泉商致集,引自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5 8 年, 第2 6 、2 7 页。 。华琳( 清) :南宗抉秘,引自于安澜编:画论从刊,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5 8 年,第5 0 1 页。 3 要诀。若嫌景实枯树列,树背有水便空阔。若嫌景实双勾叶,双勾夹叶有空白。 若嫌景实求变格,古树风帆林梢出。若嫌景实求妙术,石登曲折著山出,或用瀑 布层层折。若嫌景实画长林,长林背后一片云,中有几枝枯树长,一群飞鸟著中 央。若嫌景实在山乡,平坡法宗子久黄。平坡层层有低昂,均属景实之要方。”清 朝笪重光画筌中讲:“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 生。位置相戾。有画处皆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近代对国画之“空”之研究有:宗自华先生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和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他还在美学与意境对受众提出要求“美感的养成 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 叶郎先生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关于“虚空”、“意境”、“宋元画学 等的论 述。王朝闻先生对“以无为有、“无中似有”、“有无相灭”的论述。四、彭吉象 先生主编的中国艺术学下编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论述“气”的章节。不 仅如此,国内很多艺术理论家的著作和论述中都强调了“空”在绘画中的重要作 用,只是缺乏系统的论述。 现代艺术理论研究中论及“空”或“空白”的研究生论文文章有以下几篇: 东北师范大学黄迎洁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谈“空白对山水画意境的营造,分为 三个重点:首先、空白的哲学基础只有老庄;其次、如何布白创造意境,留白技 法探讨;最后、山水画名作“空白 赏析,对八位画家的几十幅作品逐一的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姜美的中国山水画空白艺术研究把哲学基础定为阴阳,把“空” 之美归纳为内涵的开放性、情感的内隐性、自然物化之美等,这应该也是山水画 的审美特色,而不是“空 所特有,最后分析了空白的布局原则。内蒙古师范大 学任美平的初探中国画中的空白,这一题目最接近我的选题,但本论题所论之 “空不仅仅指空白,还包括画面中虚化的部分。四、西北师范大学的李富贵得 。戴以恒( 清) :论构景避实法,醉苏斋画诀,引自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人民美术出版社, 1 9 5 8 年,第5 3 6 页。 。笪重光( 清) :画签,引自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5 8 年,第1 7 1 页。 4 意忘相,美以体无从哲学层面上分析绘画理论,与国画创作和国画作品联系不 多。另外山东大学宋旭红的接受视野中的中国古典艺术空白论也论及绘画之 “空”。 论及空白的期刊文章有:留白非空,空白非白,作者:原军慧,西南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文学。浅析中国绘画的“留白”之美,作者:于美群、苏锦 荣,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琼州学院学报2 0 0 8 年8 月第4 期。有无之境 “空”的艺术设计审美意境,作者:王秀丽,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 0 0 8 年2 月第1 期。目前还未发现国外学者研究国画之“空”的艺术学论著或者文章。 ( 二) 论题辨析和论证 1 相关概念辨析 其一,本文所论之“国画”及“国画之空 本文所论之国画,并非是指近代以来用以区别西洋画或者外国绘画的中国绘 画,而是以毛笔、墨、颜料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亦即古人 所称之“丹青”,其类可分山水、人物、花鸟,其精神内核是笔墨,其作者多为文 人。 本文围绕“空”在国画中的表现及艺术精神、文化蕴含展开研究。“空既 投入国画,便不是原本单纯的哲学之空义,而是可以看到的“国画之空”。国画之 “空”有- - 一为思维领域之“空”,国画家创作出的有象有形之画面与画外无相 无形之部分互相生发,未画出的部分要通过观赏画面上有限的形象后幻想或者联 想出来,使受众之审美超越有限的画面,徜徉于以玄妙之空白涵世间之万有的艺 术意境,此乃“画外之空”也;二为画面本身局部空白或虚化,有形的部分和无 形的部分相互映衬,形成完美和谐的画面,此乃本文入手处,谓之“画内之空”。 然,“画外之空”是“画内之空 的延伸与升华,二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简言之, 画家笔下之形之象、有限的“画内之空”与无涯的“画外之空共同完成画境的 完整显现,且,“中国画上画家用心所在,正在无笔墨处,无笔墨处却是飘缈天倪, 化工的境界。 就国画艺术而言,无论是哪种题材哪种风格的绘画,“空 都是画面本身的组 成部分,自绘画理论来说,每一代画论家都有关于“空”的言论,从绘画欣赏来 讲,虽然并非所有的留白、云烟、亭桥都蕴含特定的文化和哲理,但“空是受 众沉浸于画面之美、领会艺术奥妙之入口处之一。 其二,从空与清、灵、透、静的关系来说 本文所提的国画之空是从形式上说的,是单单从看画面就能看到的,不需想 象,不是空的境界,尽管空是造成空境的一种渠道( 也并非有空就有空境) ,但本 文入手处仅仅是形式上的空,仅仅是画面的一种组成部分。是画面上除了用墨用 线以外的部分,可以是“白 ,也可以是用色彩染过的天空、流水。青绿山水除了 实在的物象外肯定也有空处啊,只是用色彩表现出来了,空亭子内外桥上桥下就 算是青色绿色的,观赏的人看了也会说亭子里什么也没有啊,桥上是天空桥下水 上是空气。华琳所说的“白 更是如此。 至于这种空是不是表现空境,是不是给人以清、灵、透、静的感觉,这是从 欣赏从意境上说,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本文的国画之“空跟它们不是一个层次 的,而且对国画的鉴赏不以意境为尺度而以气韵为标准。本文不讨论空对空境、 意境的生发有没有作用,也不讨论气韵生动是不是一种意境。本文第一部分只讨 论画面上的空有哪些、分哪几类,然后以此为入手处,分析“空 蕴含着何种艺 术精神,有何深层文化渊源。 其三,从空存在方式的复杂性来说 如果把空作为一个美学范畴,作为空灵之境的代言词,它的存在方式太复杂 了,有空处未必有空境,无空处未必无空境,空是造成空境的渠道又不是唯一的 渠道,薛志华的水墨画五蕴皆空画面上是狂欢和酒后的3 2 个几乎全裸的宫女, 那佛可是观色悟空的,这和禅门中以艳诗悟禅是一样道理。 宗白华:中国艺术境界之诞生选自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6 月第一版,第8 s 页。 6 可是,“空”作为一种国画的表现方式,一眼就可以从国画上看到。第一部分 说到“空 ,就像说到山、说到树,就是说本文入手处的国画之“空”与国画之“山”、 国画之“树一样,可以分成哪几类山、哪几类树、哪几类空。这仅仅是“空” 的载体,是讨论艺术精神的入手处,目的是为了分析与“文学之空”、“影视之空”、 “建筑之空”并列的“国画之空”,由国画领域入手进入艺术学领域,研究“空” 作为一个艺术学概念在国画艺术中的审美意蕴。 而且本文不讨论“空”是不是造成空灵、清透的意境,只讨论“空 是国画 存在的先决条件又是国画的组成部分,是气韵生动的必备条件,气韵生动的国画 其空处当然具有气韵之美。同是气韵生动的作品,受儒家影响的画家会把形象画 得傲然挺立,空处是形象的陪衬,受道家影响的人对空处的安排又是另一种情况, 形象有时是为空设的,传达出不同的美。为什么会有对空不同的安排和解释呢? 于是就追溯文化方面的原因。所以本文思路是从气韵着手而不是从意境分析。 其四,空与实的问题 空作为画面的组成部分,与其他部分一起构成完整的画面,提纲标题上不显 示是为了突出本文的论题“空”,分析作品的时候一幅也离不开实,堂堂大山的雅 正之气更多是由山看出,空作陪衬的。笔者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在论述论证 的过程中,扣住实谈“空”,强调空的重要,更不能忽略有的作用。 虽然本文入手处是国画画面上看得见的空处,且直接涉及气韵,不直接涉及 意境之“空”,但本文目的是要挖掘国画之“空”的文化根源,从丹青入手论“空”, 正对应了一句禅门话头:“色即是空”,繁华背后不尽是败絮,色相背后也不尽是 空无,而是有我们为之坚持的意义所在,而这意义又无疑就是空无,因为看不见 摸不着,带不来利益生不出钱财,即便亵渎了文化,变成了钱财,最终也只是一 枕黄粱梦。 世事本无情,而又象许地山说的:“纵然碎世界为微尘,这微尘中也住着无量 有情,所以世界不尽,有情不尽;有情不尽,轮回不尽;轮回不尽,济渡不尽; 7 济渡不尽,乐土乃能显现不尽”。空跟色只是一件事物的两面,是妙手丹青,开 灭了人间世最后的繁华,文章亦如是。 2 论证逻辑 本文论证思路:“空”在国画作品中的存在及表现- n 国画之“空”的审美意 蕴及其蕴含的艺术精神( 气韵层审美- n 艺术精神层审美) 一到国画之“空的传 统文化渊源和创作心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挖掘。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 为根基,用中国艺术学研究的方法和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论证阐述“空”在国画 中的表现及艺术精神、文化蕴含,完成对国画中“空”的审美研究。以下是本文 各部分逻辑关系。 研究意义和现状、论题辨析和论证为并列关系。第一部分“空”之影,“空” 在国画中的三种表现方式为并列关系:一、“空即实,局部空白;二、“空 中 实,“空”过留痕;三、实中“空 ,观实知“空 。此三个大标题下各有三个小标 题,也是并列关系。 第二部分“空”之美,国画之“空 的艺术精神蕴含分为四个方面:气韵之 美、生生之美、空幻之美、雅正之美,但四者关系并非简单的并列。气韵之美和 生生之美、空幻之美、雅正之美的关系就如同气与韵的关系,气、韵虽是并列但 并不平等,气是韵的本体和生命,国画可以无韵但不可无气,同样,本部分把气 韵之美与生生之美、空幻之美、雅正之美并列同时也要明确标出它们之间的不平 等。一幅成功的国画必定有气韵之美,必定蕴含着艺术精神之气,至于一幅画展 现给我们的是生生之美、空幻之美还是雅正之美,就要看生出这种气韵的虚空处 蕴含着哪种艺术精神,浸透着哪种思考方式,受哪一派文化思想的影响。另外, 本部分每一标题下四个小标题也不是并列而是递进关系。 第三部分挖掘“空 之源,揭示国画之“空的文化蕴含分三步:世本“空 、 心亦“空 、下笔自“空”。是因为道家“空纳万物,“空”乃万有之始的观念造 。许地山:野鸽的话,许地山文集,新华出版社,1 9 9 8 年,8 0 2 页。 8 成画家“纵浪大化,唯玄唯空之心,进而无为而无不为,生生之美成焉。是 因为佛家万物皆“空”,永恒寂灭的教义让画家悟到人生如梦,四大皆“空”,哪 怕作画也揭示出人间世自空始以空逝,于是空幻之美生焉。是因为儒家视个人功 利为“空”,重千秋功德,重士子心性的自足,士人君子虚怀比德之心,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浩然正气依仁而壮,雅正中和之美凌然而立。这是具 递进关系的三大部分,每部分下小标题为并列关系。结语:“空而不空、“空 贵执中,二者为承接关系。 “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超以相外,得其环中,是中国艺术的一 切造境。 国画尤其如此,国画中诸般色相、万千形态,无论怎样流光溢彩,终 因其有形而有限,而我们面对丹青妙手造就的画中空白、浩渺烟波、长风送水或 者吐纳云气的凉亭时,却感到满纸气韵流动,静止的画面顿觉生气盎然,不禁惊 叹国画家握追光蹑影之笔,写尽了通天尽人之怀。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画 面中无画之处。“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实,乃灵气往来生命之处。 国画之“空”,因其无形而无限无极无涯,因其无色所以含纳七彩、包罗万相,因 其空无所以令画面灵气贯穿、使受众思绪通行无碍。画面有限“空”无限,广可 以辐射苍穹之垠,深可以直至宇宙奥义。 。宗白华中国艺术境界之诞生选自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6 月第一版,第8 3 页。 。宗白华:徐悲鸿与中国绘画,宗白华全集第2 卷,第5 1 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 9 一“空刀之影:“空在国画中的表现方式 如前文所论,“空 在国画中是确实存在并具有灵性,即使受众看不到它, 依然会情不自禁地欣赏笔墨憩息处它曼妙的影子。“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物。 国画家静观万象,不仅用形象表现他们内在的充实,而且以空白的无形和灵气在 阁廊台榭间、小桥流水上的流动传达出灵魂的感悟。妙笔丹青展于眼前,受众虽 然触摸不到或把握不了玄妙的“空”,但是正因为如此,笔墨意趣才具有了灵动的 诗意,况且画中的空白、虚化之形象以及灵气运转之路径都是“空”的载体,“空 当然是有迹可循的。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某一瞬间看到国画大师的作品,屏住呼吸, 进入精神中的桃源妙境,都能感觉到“空”的影子掠过心灵那一顷刻的凉爽与超 脱,这就是国画的魅力,让我们循着这感觉中的影子去欣赏“空 在国画中的表 演吧。 “空 之影,“空 过气来云弄影。本部分以受众视角,把国画作品中的“画 内之空”从存在方式上进行分类,描绘“空之影。分类如下:一、“空即实: 画面中的局部空白,如:天、光、水、色、风;二、“空 中实:“空”过留痕, 画面中虚化之形象,如:云、雪、水、烟、风;三、实中“空 :观实知“空”, 灵气流通之路径,如:阁、台、亭、廊、路。 ( 一) “空 即实:局部空白 画面中的局部空白即布白,布白有实布有虚布,虚布无处不在,制约着物象 的实体并与之相依相存,人物、花鸟的背景,不着一墨的水域即属此类。实布利 用空白,使物象在整体构成中变实为虚,对形状的经营要求严格准确,如李可染 的山村飞瀑中的房屋、瀑布、溪水都是以白显其形。无论虚布还是实布,其 共同点就是不着一墨却都代表一种物象,制约着画出的部分并与之融合无间,现 举例如下: 1 空旷亦天 “常言天,齐究何也? 昊日:无题,未知天也,空空旷旷亦天。”太吴伏羲 说:没有准确的语言可以对答,不知道的是天,空空旷旷的也是天。如此虚渺的 苍穹安可绘耶? 国画却能够把景物或人置于空中,置实景于无垠的空白之上,似 漂浮的景物转换为空灵的思绪,借无画处的空白描绘出不可描绘的天,任受众的 想象神游九天之外的虚旷之处。 宋徽宗赵佶治国无能却在艺术上才华横溢,柳鸦芦雁图前段画柳鸦,一株 柳树数只鸦。柳枝浓墨短条皴,笔势朴拙,自然天成。淡红点染白头鸦的嘴舌, 头腹敷以白粉,略施淡墨烘染,真个枝头乌鸦自在语,寂静空中满生机。这生机 不仅在柳在鸦,更在空中流动。后段四只卢雁栖息于芦草蓼花边,浅赭设色,灵 合起来,给画创造了诗的境界。整件作品透露 图表2 瑞鹤图赵信 出一种渍俊有神、细致潇洒的情调。此为天空。 沈周庐山高图山峦层叠,高耸俊朗,直冲云霄。山的厚重并不使人感到压 抑, 且天 外。 稠密 厚的 秀润 图般 此为 光的 现实 和角 透视 高山 有一 挥作 绘画 墨指 尤其是映日浓重的墨色与红花相衬取“接天莲叶无穷冒表4 映日潘夭寿 麓三一逡 一螯三崂趋孔 彩幅做作倚葡州 。 斌尤地光示外并中 以花 重画盼于盼足好 滴 ,的重表之在是 ,荷 墨在搀益水 。美 维在了注白面存也 放日 浓自群得流托绘 思存不不空画然 , 新映 鹋铘堋搠删圳 翩黼皱积似册敝能 胪 了边刖次天散美 独略子国往透但的 荷感 解无氯层有疏然 人忽粒 。处点 ,画 朱濉 消 ,盼淡没灵自 国意光光面焦定国 0 画 ,分矧浓如轻绘 中刻个是平 。确是 趴 空部割色 ,要描 于往一 也之白不这 霞刊 天是,墨响需能 由往在子坡出源 , 晴越 的仅的影往才 而更存影石现光式 。钞 渺的割化的往 , , ,不为 ,呈管方 卉蚓 浩出翱变法重适 妹用并因处往尽现 花0 有绘m渐技凝合 姐作, 面往视表 墨n 还 , 逐蒙 ,紧 生的洞的阳也透的 指解 上的动 ,王疏松 孪象黑光之处点特 。的能 之尽灞合和不 、 光 是形是有石峰散独读生制 峰穷氡组力密当 耽 本于非是山至 ,成衿先剿 山无云的功只得 。 煳 影对除都过皴源形的寿挪 为是腰叠画便密穹 蛰 与射o ,不层光并光天-: 因空山高绘 ,疏苍 引 光照中落 ,逐个用对潘染 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意。此图左上方边缘的荷花,线条强劲,墨色浓重,画 幅右下方墨色浓淡适宜的大片荷叶与荷花呼应,平衡。右下角赭黄的地面与红荷 成斜对角之势,产生向画外展开的张力。此荷并非普通意义上的谦谦之美,而是 在骄阳下自由怒放的一种力度之美。纵观全图,其空白处不仅是水、是空气,更 是夏日阳光。唐寅孟蜀宫妓图除人物外皆作空白处理,这样使画家对人物的 刻画没有了任何羁绊,头饰的雕琢、服饰的花纹精致俏丽,四位美女的表情、动 作一目了然。另外环境的缺席给了受众想象的空间,乐工别殿? 宴会兰庭? 九华 露台上? 春日暖阳下? 皆可。 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机制造就了相应的视觉心理,黑色的墨可视作五彩,墨色 越重的形象就越显得凝重,墨色越淡的物象尽管体积很大仍会显得轻灵虚渺。浓 黑者小而重,虚淡者大而轻,反之而行,体积小重量轻者赋以浓墨强调能动的物 相,突出构图中心,画面才显得生动。潘天寿盘 一 意竺= :芸焉嚣嚣? 募:主乎鬟蠢。横卧的巨石造就了画面的力度与气势,巨石淡而虚、f 、;。 空,不仅衬出了墨鸡与睡猫,还拓展了空间,气势 i 。 心坠, 不仅没有随实体的虚化减弱反而更加宏大且增添” 了动感。其盆兰墨鸡图大花盆以淡赭虚染,化嚆, 黧篇搿誓巍茎曩黧茹銎毽一瘪三忽 勃勃。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然是普通事物,在砖毯釜i i i i 自j i 画家笔下却能“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 田表5 睡猫圈轴潘夭寿 此外,国画中“空”处还可以是风,可是有谁能看得见风? 又有谁能够否认 风的存在? 行云闲逛中,树梢浮动时,弱柳轻浮处,花枝摇曳间,衣袂飘飘、长 袖飞舞里,国画家便抓住了无形无影的风,“空”处来风是形象与“空”合作的绝 佳效果。夏圭松溪泛月图中一轮明月,苍松几株,乘舟四人,泛水前行。船 下几条线已表出水天辽阔,少许笔墨便画出深远意境,“此去与师共谁到? 一船明 月一帆风”。 3 水即是空 “水日清涤”,清则透,透则空。此水全在受众的想象中。吴作人金鱼 由于睡莲的生机和金鱼的游动,变空白为池水。齐白石虾趣在简括的笔墨中 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画面中除了粗壮、厚实的茨菇和轻灵纤细的群虾,再无 一物。而无人不知,这空处乃是清江秋水色空谈。 清“扬州八怪”之李方膺游鱼图画五条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的鱼,它们组成了一条反s 形曲线,或昂首, 或逐浪,或傲视,或腾空,或徘徊。一条俯身下冲,一条 袒露半身,另外三条以侧面造型。既有一种形式美,犹如 七言绝句之平仄,又强化了画面的动势。从上往下第二条 浓墨绘成之鱼昂首向前,若其他四条之领袖,可作诗眼又 如诗题。第一、三、五条淡色染就恰如七绝之韵脚,古诗 讲究一、二、四押韵,第三句例外,这便犹如图中第四条 俯身下冲之游鱼。有起有承有转必有合,画面下方的那条 造型别致的半身鱼,高昂着头奋力腾空,既有聚群之意又 箩惩赣 ,0妊 劫繁 鼍尝,蠡玉 矿4 蓁 案囊 总领了全局,点出题旨托出彩头。有了这画中诗,虽无一滴水一丝波纹,却造出 一种海阔凭鱼跃的景象。淮南子言:“积阴之寒气为水”,而李方膺将胸中的正 气注入笔端,一种雄浑、恢弘之气喷薄于纸上,宦海沉浮灭不了英雄豪迈,阴寒 之水反而衬托出阳刚之气这便是“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 国画中有空白处全是水的例子,而空白之局部为水的居多。说文解字言: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水会凭着一种本能流动奔走填平力之 所及的一切不平之处,正因为流水这一特质,周清波认为国画中之“空水”若从 嘶慎( 汉) :说文解字,镣铉( 束) 授定,中华书局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2 4 页 1 4 画面横向上运用,可以“把不同的景物、季节、距离、时间断开、转换、连接呼 应在一幅画中”。若从画面纵向上讲,可以“把不同远近距离、高低的景物,用 空白的水域巧妙地有机地遮拦、掩映,空水衬山石,空水衬树木,再通过绘画者 控制浓淡干湿黑白对比表现,在同一幅画中造成高远、深远的意境”。清画 家金农山水册页空白处无一墨,几只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聚甘油市场消费前景调研及发展态势展望报告
- 广东省惠州市小学消防安全测试题二十(含答案)
- 风电专业笔试题及答案
- 加油站节前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湖南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书及答案解析
- 母婴保健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船舶操纵与避碰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力资源考试题及答案
- 配件主管笔试试题及答案
-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 海南省危房改造对象认定表
- GB/T 8295-2008天然橡胶和胶乳铜含量的测定光度法
- 生产作业管理讲义
- 诗和词的区别课件
- (新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考试题库(含答案)
- 战现场急救技术教案
- 内蒙古电网介绍
- 气力输送计算
-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 公共关系学授课教案
- 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