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创办.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创办科学期刊是中国近代留学生科学活动的部分。在中国近代科学 史上,一些占重要地位或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期刊的编创队伍主要由留学生 构成,留学生是中国近代科学期刊创办的主力军。 科学体制化是科学活动的社会建制化,通过建立科学共同体、出版学 术刊物、形成科学教育体系而成为一种社会建制,科学期刊的创办本身就 是科学体制化中重要的一环。留学生创办的科学期刊积极传播科学知识、 大力倡扬科学地位、努力培育科研环境、致力交流科研成果,为近代中国 科学体制化夯实基础。留学生不仅在其创办的科学期刊中积极倡导科学体 制化,而且利用刊物汇聚力量,进而建立学术组织。随着学术团体的联合, 这些期刊也加强了彼此的联系与联盟。留学生创办的科学期刊还是科学名 词统一化的使者,进一步说明留学生通过创办科学期刊直接推动了中国近 代科学体制化。 “刊物是学会的灵魂”、“科学无国界”、“乃是服务、乃是启发”是留 学生秉持的办刊理念,这些理念依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创办科学期刊是 留学生科学活动的一方面,也是其救国运动的一部分,科学救国思想是留 学生创办科学期刊的主要动力。留学生的科学文化观是全面的、自觉的和 理性的,成熟的科学文化观是留学生创办科学期刊的重要保障。 本文的三个部分呈阶梯状,层层递进,由第一部分留学生是创办科学 期刊主力军的实证分析,到第二部分留学生创办科学期刊活动在科学体制 化背景中的整体塑造,再到第三部分对留学生创办科学期刊思想的深入挖 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创办科学期刊,勾勒出一幅中国近代留学生科 学家群体的浮雕像。留学生不仅在近代中国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 他们的丰功伟绩和精神气质对当代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都具有巨大的启迪和激励作用。 关键词:留学生;科学期刊;中国近代 a b s t r a c t c r e a t i n ga n do p e r a t i n gs c i e n t i f i cp e r i o d i c a l si sap a r to fs c i e n t i f i ca c t i v i t i e s o fm o d e mc h i n e s eo v e r s e a ss t u d e n t s i nt h em o d e ms c i e n c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a , t h ee d i t i n gg r o u p so fs o m ei m p o r t a n to r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s c i e n t i f i cp e r i o d i c a l sa r e m a i n l yc o n s t i t u t e db yo v e r s e a ss t u d e n t s w i t hr e g a r d st ot h ec r e a t i o no fm o d e m c h i n e s es c i e n t i f i cp e r i o d i c a l s ,o v e r s e a ss t u d e n t sa r et h em a i nf o r c e t h es y s t e m a t i z a t i o no fs c i e n c ei st h ep r o c e s so fs o c i a ls y s t e mo r g a n i z a t i o n o fs c i e n t i f i ca c t i v i t i e st h r o u g hc r e a t i n gs c i e n t i f i cg r o u p s ,p u b l i s h i n ga c a d e m i c p e r i o d i c a l sa n df o r ms c i e n t i f i c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 t h ec r e a t i n ga n do p e r a t i n go f s c i e n t i f i cp e r i o d i c a l si t s e l fi so n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s e c t o r si n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 s y s t e m a t i z a t i o no fs c i e n c e b ya c t i v e l yb r o a d c a s t i n g s c i e n t i f i c k n o w l e d g e , v i g o r o u s l ya d v o c a t i n gt oe n h a n c et h ep o s i t i o no fs c i e n c e ,e a r n e s t l yc u l t i v a t i n g 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p r o m o t i n g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p e r i o d i c a l sc r e a t e da n do p e r a t e db yo v e r s e a ss t u d e n tt a m pt h eb a s i s f o rt h es y s t e m a t i z a t i o no fm o d e mc h i n e s es c i e n c e t h r o u 曲t h e i rs c i e n t i f i c p e r i o d i c a l s ,o v e r s e a ss t u d e n t sn o to n l yp r o m o t et h es y s t e m a t i z a t i o no fs c i e n c e , b u ta l s og a t h e rp o w e rt oc r e a t ea c a d e m i c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a s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o f a c a d e m i c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t h e s ep e r i o d i c a l sa l s oe n h a n c et h e i rc o n n e c t i o na n d c o o p e r a t i o n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p e r i o d i c a l s c r e a t e da n do p e r a t e db yo v e r s e a s s t u d e n t sa r ea l s ob a s e sf o rt h eu n i f i c a t i o no fs c i e n t i f i ct e r m s ,w h i c hf u r t h e r e x p l a i nt h a to v e r s e a ss t u d e n t sd i r e c t l yp u s hf o r w a r dt h es y s t e m a t i z a t i o no f m o d e mc h i n e s es c i e n c eb yc r e a t i n ga n do p e r a t i n gs c i e n t i f i cp e r i o d i c a l s “p e r i o d i c a li st h es o u lo faa c a d e m i c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c i e n c eh a sn o n a t i o n a lb o u n d a r y ”,“b e i n gs e r v i c e ,a l s ob e i n gi l l u m i n a t i o n ”a r et e n e t so f o v e r s e a ss t u d e n t sw i t hr e g a r d st ot h ec r e a t i o no fs c i e n t i f i cp e r i o d i c a l s a n d t h e s et e n e t ss t i l lh a v ei m p o r t a n tr e a l i s t i cm e a n i n g s c r e a t i n ga n do p e r a t i n g s c i e n t i f i cp e r i o d i c a li sn o to n l yo n ea s p e c to fs c i e n t i f i c a c t i v i t i e so fo v e r s e a s s t u d e n t s ,b u ta l s o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t h e i rn a t i o n s a v i n g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t h e t h o u g h to fs a v i n gt h en a t i o nw i t hs c i e n c ei st h em a i ni m p e t u so fo v e r s e a s s t u d e n t st oc r e a t ea n d0 1 ) e r a t es c i e n t i f i cp e r i o d i c a l s t h es c i e n t i f i cc u l t u r e c o n e e p to fo v e r s e a ss t u d e n t si so fa l l a r o u n d ,s e l f -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r a t i o n ,a n d t h em a t u r es c i e n t i f i cc u l t u r ec o n c e p ti st h ei m p o r t a n tg u a r a n t yf o ro v e r s e a s s t u d e n t s c r e a t i n ga n do p e r a t i n gs c i e n t i f i cp e r i o d i c a l s t h et h r e e p a r t so ft h i s a r t i c l ep r e s e n tal a d d e rs h a p ew i t he a c ho ft h e m g o i n gf o r w a r d o n eb yo n e t h ef i r s tp a r tp r e s e n t st h ea c t u a la n a l y s i so fo v e r s e a s s t u d e n t sb e i n gt h em a i nf o r c eo fc r e a t i n ga n do p e r a t i n gs c i e n t i f i cp e r i o d i c a l s ; t h es e c o n dp a r tp r e s e n t st h ei n t e g r a t e dm o l d i n go fs c i e n t i f i cp e r i o d i c a l sc r e a t e d a n do p e r a t e db yo v e r s e a ss t u d e n t s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s y s t e m a t i z a t i o n o fs c i e n c e ;t h et h i r dp a r td e e p l yd i p st h et h o u g h t so fo v e r s e a ss t u d e n t si n c r e a t i n ga n do p e r a t i n gs c i e n t i f i cp e r i o d i c a l s ;a l lt h e s et h r e ep a r t so u t l i n e t h e s c u l p t u r eo ft h eg r o u po fm o d e mc h i n e s eo v e r s e a s s t u d e n ts c i e n t i s t s o v e r s e a s s t u d e n t sh o l da ni m p o r t a n t p o s i t i o ni nt h em o d e m s n e n c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a ,a n d t h e i rg r e a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n ds p i r i t sg r e a t l ye n l i g h t e na n di n s p i r et h em o d e m s c i e n t i f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c h i n aa n d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s o c i a l i s t i c m o d e m j z a t j o n k e y w o r d s :o v e r s e a ss t u d e n t ;s c i e n t i f i cp e r i o d i c a l s ;m o d e mc h i n a 引言 引言 近代科学在中国是泊来品。在此过程中有两个群体不可忽视,一个是明清之 际的西方传教士群体,一个就是清末以后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近代留学生科学家 群体。若说前者是2 0 世纪前将科学传播到中国的先锋,后者则是2 0 世纪后使科 学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核心力量。中国近代留学生不仅继续 将西方科学传播到中国,作基础性的工作,而且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体制 化。然而中国近代留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进行这一伟大的事业? 是何种思 想情感和精神气质在背后支持着他们? 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史中有许多问题需要 用具体的研究给出证明,作出解答。本选题将以中国近代( 1 8 4 0 1 9 4 9 ) 科学期刊为 事件背景,刻画中国近代留学生科学家这一群体的具象,从而深化对中国近代科 学发展的研究,并为日益兴起的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研究和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研究 推波助澜。 进入新世纪,中国科学院的“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已成果频 出,中国近代科技的研究己逐渐为学界所关注,各方面的研究工作正在次第展开。 中国近代留学生的视角,一直以来就吸引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研究。他们的 研究成果中有通史研究,如:颖之编著中国近代留学简史,周予同著近代 中国留学史等;也有专门史研究,如:孙石月著中国近代女子留学史,陈 春源编广西留学史,李喜所等著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邵纯编著赤子容 闳等:还有史话式的和辞典式的研究成果,如:刘大椿编著的新学苦旅和 周棉编著的中国留学生大辞典等。国外学者涉及中国近代留学生的研究也有, 如:汪一驹著,梅寅生译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留学生与近代中国:1 8 7 2 。1 9 4 9 ) ) , 实藤惠秀著,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等。将留学生放在其它背 景中研究的也有:如李喜所著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王奇生著留学与救 国:抗战时期海外学人群象,陶龙生著留学与中国社会等。 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视角,则问津者不甚多。尚未发现国外有学者专门对此 做研究,国内对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研究可以说以三位学者为核心,即西北大学 学报编辑部的姚远教授,他出版了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第二个是郑州大学 的宋应离教授,曾出版过中国大学学报简史:第三个是延安大学学报编辑部 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创办 的朱联营教授,除发表许多科技期刊史研究论文外,他还与宋应离教授合编过中 国期刊发展史。值得一提的是姚远教授承担了中国科学院“中国近现代科技发 展综合研究”项目中的课题,题目即为中国近代科技期刊研究,预期成果为工具 书中国近现代科技期刊源流,至今( 2 0 0 6 年5 月) 未见其出版实物。此外, 近两年逐渐兴起了从学科史的角度进行近代科学期刊研究,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 看,个刊研究多,综合研究少,泛泛研究的多,深入研究的少,更多在于学科发 展史实的收集与整理。 从上面的介绍可知,国内外对中国近代留学生和中国近代科学期刊均有研究成 果。但是将中国近代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结合起来,在中国近代留学生的大 背景下研究中国近代科学期刊,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出现,勿用提深入研究。 本文的“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思路新,从中国近代留学生为切入 点,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开展对科学期刊的研究。第二是材料新,本文第一部分的写 作中融入了许多关于中国近代科学期刊和留学生的新鲜材料,本文通过查找有关个 刊资料及中国近代科学协会的年会资料确定了这些科学期刊较为详细的主、创人 员;对这些主、创人员的留学经历确认中也颇费周折,许多人物的背景资料获得已 超出现在的留学生大辞典、中国近现代科学家传记等较全面的人物传记的范 围,来源包括上海地方志、东南大学校友会资料、具体学科史记述材料,甚至网络 搜索细枝末节。第三是观点新,比如在第三章第三小节,文章认为创办科学期刊的 中国近代留学生具有成熟的科学文化观就比较新,它与一般认为他们是中国“科学 主义”的肇始者的观点明显不同。而且对留学生办刊理念的讨论在当前也属较全面 的和较深刻的。 第一章留学生在中国近代科学期刊创办中的角色 第一章留学生在中国近代科学期:f t j 创办中的角色 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这并不能代表近代中国 不能拥有科学和发展科学。默顿( r o b e r tk i n gm e r t o n ) 认为科学具有普遍性、公有 性、无私利性等精神品质。事实也是如此,科学一样光顾了近代中国,不但给中 国人民带来了福祉,而且在近代中国落地生根。西方近代科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通 常被称为西学东渐,译书和创办报刊是西学东渐的两个主要渠道。先是译书,中国 近代史上共出现过三次科技文献翻译大潮,“依次是: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与 中国上层士绅合作进行的科学翻译活动;洋务运动时期,由洋务派倡导的科学翻译 运动;以及戊戌变法至五四前后( 清末民初) ,中国知识界出现的科学的社会运动”。 。宋应离在其主编的中国期刊发展史一书中认为中国科学期刊的产生发展也经 历了三个阶段,即:孕育期( 1 8 1 5 1 8 7 2 ) 、诞生期( 1 8 7 2 1 8 9 7 ) 、发展期( 1 8 9 7 1 9 1 1 ) 。 1 8 1 5 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 r o b e r tm o r r i s o n ) 和米怜( w i l l i a mm i l n e ) 在马六甲创 办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虽然这本杂志以宗教宣传为主,但 也刊载过论日居中、论行星、论侍星( 卫星) 、论地周日每年转运一轮 等科普性文章。1 8 3 3 年德国传教士郭士礼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侧重登载工艺、农业、动植物学等科学知识。1 8 7 2 年 由美国人丁韪良( w i l l i a m a l e x a n d e rp a r s o n sm a r t i n ) 、艾约瑟( j o s e p he d k i n s ) 主办 的中西闻见录,“是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中国近代创刊 最早的一种科技期刊”。睁戊戌维新以迄,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创办报刊的浪潮,在 这个浪潮中也形成了创办科学期刊的波澜。1 8 9 7 年由浙江利济医院学堂创办的利 济堂医报、由上海农学会创办的农学报、由黄庆澄创办的算学报可谓最早 由中国人自办的一批专业性科学期刊。我国自办的第一种综合性科学期刊是1 9 0 0 年杜亚泉创办的亚泉杂志。据统计,1 8 7 2 年到1 9 11 年创办的1 8 种综合性科学 期刊中,中国人自办的有1 3 种;2 2 种专业科学期刊中,中国人自办的1 9 种。 从上文可知,1 8 7 2 年是中国科学期:f u 诞生的年份,然而1 8 7 2 年在中国近代留 。后文简称科学 。默顿科学社会学一理论与经验研究( 上册) 鲁旭东,林聚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 :3 6 5 o 赵冬,刑润川我国历史上三次科学翻译活动对中国科学近代化的影响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 0 0 4 ,2 1 ( 2 ) :6 2 o 王汉熙等中国近代科技期刊发蒙考出版科学,2 0 0 2 ,4 o 柬应离中国期刊发展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0 :2 8 o 王福康、徐小蛮清末的科学杂志出版史料,1 9 8 7 ,3 3 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创办 学史上也是一个特殊的年份。1 8 7 2 年8 月,第一批官派留学生3 0 人从上海启程, 前往美国康涅狄格州哈德福德城,拉开了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帷幕。此后,美、欧、 日三支留学大军上演了一出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的救国大剧,为中国的近代化和近 代中国的科学化培土奠基。西学东渐自然是留学生的基本任务,上文提到的三次科 技文献翻译大潮中,第一次是以传教士为主的翻译活动,从第二次开始翻译运动的 主体发生转向,到第三次翻译大潮来临时“代之而起的是具有革命思想的政治家和 有过西方近代科学教育经历的留学生群体”。创办科学期刊也大体如此,到五四 前后,中国科学期刊的创办不仅实现了本土化,而且留学生群体也成为科学期刊编 创队伍的主力军。下面选取6 6 种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重要的或有代表性的科学期 刊,它们的编创队伍主要由留学生构成。 1 1 综合科学期刊的创办 综合类科学期刊集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于一身,上至对科学的理解, 中至对科学研究的倡导,下至对科学知识的普及,是宣传科学和发展科学最有力的 武器。对此,中国近代留学生不仅先觉,而且先行,创办了许多综合类科学期干0 , 对中国近代科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 1 1 科学月刊 科学月刊于1 9 1 5 年1 月诞生于美国东北部依萨卡城的康奈尔大学内,是 一份由留美学生群体创办的综合性科学期刊,“以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 传播知识为宗旨”。后成为中国科学社的社刊。随着留学生们学成回国,科学月 刊编辑部也于1 9 1 8 年迁回国内,但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留学生都是其编辑队伍 的主体。从表一中可以看到,不仅科学月刊发起人为留学生,其先后七任总编 辑也都有留学背景。 表卜1 科学主要编创人员情况一览表罾 。赵冬,刑润川我国历史上三次科学翻译活动对中国科学近代化的影响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 0 0 4 ,2 1 ( 2 ) :6 3 。表1 - 1 中姓名和职务的确定根据:冒荣,科学的播火者中国科学社述评,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袁1 - 1 中人物留学经历的确定根据:周棉留学生大辞典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中国现代科学家 传记( i 一6 ) 北京:科学出版社,1 9 9 1 :中国科学家辞典c 现代l ,4 )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2 ;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2 7 卷2 9 册) 此书各卷由不同出版社出版,19 9 2 2 0 0 0 等工具书,“上海 地方志办公室人物述林文化人物”( 1 l t t p :w w w s h t o n gg o vc n n o d e 2 n o d e 4 4 2 9 n o d c 4 4 3 2 i n d e x h t m l ) 、“东 南大学校友总会校友业绩”( 1 l t t p :s e u a a s c t le d uc n y b o o k d e f a u l ta s p ) 、“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院 士介绍”( 】t t p :w w w c a s a da c c n ,t h ew h o l ew e br o o f f c h i n e s e y s j s y s j sa s p ) 等网页 本文中涉及人物留学经历的出处,与表1 1 相同,不再重复加注 4 第一章留学生在中国近代科学期刊创办中的角色 留学经历 姓名职务 国度学校专业及学位 杨诠编辑部长美国康奈尔大学 工商管理硕士 钱崇澍总编辑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哈佛大学植物学学士 王琏编辑部长美国 明尼苏达大学化学硕士 任鸿隽编辑部长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硕士 刘成编辑部长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学博士 卢于道总编辑美国芝加哥大学解剖学哲学博士 张孟闻总编辑法国巴黎大学博士 胡明复发起人美国 哈佛大学哲学博士 赵元任发起人美国 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理学学士哲学博士 周仁发起人美国康奈尔大学冶金专业硕士 秉志发起人美国康奈尔大学 哲学博士 章元善发起人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 过探先 发起人美国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农学硕士 金邦正发起人 美国康奈尔大学林科硕士 1 1 2 学艺杂志 学艺杂志于1 9 1 7 年4 月创办,共发行2 6 卷i 期,于1 9 5 6 年7 月停刊。 是留日学生创办的“丙辰学社( 后改名为中华学艺社) ”的会刊,以“不分畛域, 不拘党见,专以研究真理、昌明学术、交换知识为宗旨”。在其如此长的出版时 期中,历任主编均有留学经历( 见表二) 。 表l - 2 学艺杂志主要编辑人员情况一览表。 留学经历 姓名职务 国度学校专业及学位 吴永权第一任编辑科长e l 德不详不详 文元模第二任编辑科长日德东京帝国大学柏林大学 学士 郑贞文编辑主任编辑干事日本 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学士 陈承泽 编辑主任日本 不详 法政哲学 范寿康编辑部长编辑干事日本 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教育哲学硕士 郭沫若编辑干事日本九州帝国医科大学医学学士 屠孝实编辑干事e t 本工科大学早稻田大学文学 周昌寿 编辑部主任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物理学 周宪文编辑部主任1 5 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 。范岱年一个曾致力于人文与科学交融的学术团体及其刊物中华学艺社和学艺杂志的并袁科学文 化评论,2 0 0 4 ,1 ( 3 ) :6 9 。表1 - 2 中姓名与职务的确定根据:同上:6 8 8 5 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创办 罗宗洛 编辑人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 尊士 张梦麟 编辑人b 杰国立京都大学文学 于景让编辑人日本乐尿高等师范学校京都帝国大学农学博士 刘百闵编辑人 日本 日本政法大学和早稻田大学 哲学系 戈绍龙编辑人日本九洲帝国大学 医学博士 1 1 3 理工杂志 理工杂志创办于1 9 0 7 年1 1 月,月刊,1 9 0 8 年7 月停刊。虽然该:列的发行 时间不长,但它是由旅欧工科学生创办的综合类科学期刊,与留美生创办的科学 和留日生创办的学艺形成对比,且其创办时间早于科学和学艺,从而 具有重要意义。理工杂志的宗旨是将留欧美学生的“学堂课程编为杂志”,“以 图输入理工两科知识于内地间”。 1 1 4 国立清华大学理科报告 国立清华大学理科报告创刊于1 9 3 1 年,创办人是以叶企孙( 美国,哈佛 大学,哲学博士) 为首的清华大学理学院教授,它是中国近代高等院校中归国留学 生科学家群体创办科学期刊的代表。国立清华大学理科报告在上世纪3 0 年代中 期刊载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注意。有学者认为国立清 华大学理科报告是中国第一份获得世界声誉的学术刊物。 1 1 5 其它综合科学期刊 除以上重点介绍的期刊外,由留学生创办的综合性科学期刊还有很多,挑选其 中一部分简要介绍如下: 表卜3 中国近代留学生创办的其它综合科学期刊概览表。 创办创办 主创 国外教育经历 期刊名称 创办机构职务专业及 时间地点人员国家机构 学位 上海科学仪 科学世界 1 9 0 3 3 上海虞和钦主编日本 器馆 。宋应离中国期刊发展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0 :8 9 o 虞吴、黄延复中国科学的基石一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0 :1 2 4 ;注:此观点 有争议,但并不影响此刊的历史地位,另见:姜玉平中国近代是早获得世界声誉的科学期刊及其启迪自然 辩证通讯,2 0 0 6 ( 1 ) o 表1 - 3 中姓名和职务的确定根据:宋应离 中国期刊发展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0 ;朱联营中国 现代科技期刊的空前灾难与艰难出版岁月延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 9 9 7 ,1 6 ( 3 ) ;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 出版通史北京:华文出版社,2 0 0 2 ;国家图书馆o p a c 系统检索,2 0 0 4 年1 1 月3 0 日 第一章留学生在中国近代科学期刊创办中的角色 科学周报 1 9 2 44 上海民国日报馆吴稚晖主编日本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中华自然科 科学世界 1 9 3 2 1 1 甯尿李锐夫总编辑英国剑桥大学数学 学社 创办人机械 杨孝述美国康奈尔大学 总编工程师 常务冶金专业 科学画报1 9 3 3 8上海中国科学社周仁 美国康奈尔大学 编辑硕士 常务 卢于道 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 编辑 主任 叶企孙 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 编辑 比利 翁文灏编委鲁凡大学理学博士 时 图卢兹大学巴 李书华编委法国 理学博士 黎大学 曾昭抡编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博士 学术汇刊1 9 4 2 1 l 重庆中央研究院 王家楫编委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 历曼,数 刘爱丁堡大学伦敦学7 9 盐 傅斯年编委 德大学柏林大学心理学 哲学 约翰霍普金斯 汪敬熙编委美国哲学博士 大学 中国科学工 科学新闻1 9 4 5 、9重庆潘菽主编 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 作者协会 1 2 自然科学期刊的创办 传教士最初以西洋的“奇技淫巧”博得中国人的好感,诱使中国人信教,造成 中国人对科学的误解。虽然明清时代也有学者看得较深,但真正认识科学及其价值 的应该是中国近代留学生,而最能够代表他们理解科学的活动就是创办了许多自然 科学期刊。从综合类科学期刊到专业性自然科学期刊的出现,再到多学科、分层次 的专业性自然科学期刊的兴办,不仅说明他们对科学的认识更加清晰,也体现了他 们科学研究的深入以及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欣欣向荣。 1 2 1 数学期刊 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创办 中国近代数学期刊经历了个人创办、院校办刊和全国性的学会刊物的演进,这 个过程整整经历了两代留学生前仆后继的努力,成为各门学科体制化乃至中国近代 科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l _ 2 1 1 数学杂志和中国数学会学报 数学杂志为我国全国性的第份数学专业普及期刊,中国数学会学报 为我国第一份数学学术期刊。这两种刊物均于1 9 3 6 年8 月在上海创刊,由中国数 学会主办。从表四、表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数学杂志和中国数学学会学 报的创办进程中,同样倾注着中国近代留学生的大量心血。 表卜4 数学杂志主要编辑人员情况一览表。 留学经历 姓名职务 国度学校专业及学位 顾澄总编辑 不详 何鲁编辑委员法国里昂大学硕士 钱宝琮编辑委员英国伯明翰大学学十 傅仲孙 编辑委员 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进修 段子燮编辑委员法国 里昂大学 硕士 魏嗣銮编辑委员德国哥廷根大学 博士 汤彦颐编辑委员美国华盛顿大学 硕士 蒋绍基编辑委员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 陈怀书编辑委员无留学经历 刘正经编辑委员无留学经历 张镇谦编辑委员法国葛勒诺不尔大学硕士 武祟林编辑委员无留学经历 褚一飞 编辑委员 德法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统计学 胡敦复总编辑 美国 康奈尔大学 名誉博士 周达编辑委员日本数次游历 朱公谨编辑委员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 王仁辅编辑委员美国哈佛大学硕士 郑之蕃 编辑委员美国 康奈尔大学学士 姜立夫编辑委员美国哈佛大学 博士 范会国编辑委员法国里昂大学、巴黎大学 博士 表卜5 中国数学会学报主要编辑人员情况一览表。 o 表1 _ 4 中姓名和职务的确定根据:任南衡、张友余中国数学会史料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 9 9 5 。表1 5 中姓名和职务的确定根据:同上 8 第一章留学生在中国近代科学期刊创办中的角色 留学经历 姓名 职务 国度 学校专业及学位 苏步青总编辑日本 东北帝国大学博士 熊庆来编辑委员 法国 庞加莱研究所博士 朱公谨编辑委员 德国 哥廷根大学博士 孙光远 编辑委员美国 芝加哥大学 博士 江泽涵 编辑委员美国 哈佛大学 博士 曾昭安 编辑委员 日美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刘俊贤 编辑委员 法国 里昂大学博士 华罗庚 助理编辑 英国 剑桥大学进修二年 i 2 2 2 其它数学期刊 中国近代数学史上还有一些期刊如1 8 9 7 年8 月在温州创办的算学报,其创 办人胡庆澄曾于1 8 9 3 年游历日本;1 9 1 8 年5 月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学会创办的 数理学会杂志,虽由曾昭安等学生负责,但得到数理部主任黄际遇的指导和具 体帮助;1 9 1 8 年4 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学会主办了数理杂志,由学生傅仲 孙等编辑,作为数理学会名誉干事与指导的数学教授有冯祖苟、王仁辅、秦汾等: 同样,1 9 1 9 年1 月北京大学数理学会创办的北京大学数理杂志由学生吴有训编 辑,由何鲁、段子燮、熊庆来等数学教授指导工作。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指导教师 黄际遇、冯祖苟、王仁辅、秦汾、何鲁、段予燮、熊庆来等均为我国早期留学生, 而曾昭安、傅仲孙、吴有训等学生后来也都相继出国留学。 1 2 2 物理学期刊 物理学碍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在近代中国并不发达,早期中国物理学家的重大研 究成果基本上是在国外学习和研究期间作出的,发表于国外的科学杂志。但是这些 留学海外的物理学家们更加关注的是中国物理学的发展,他们放弃国外的优良条件 毅然回国,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基础性工作。在老一辈物理学家 的努力下,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逐渐走向深入,中国物理学界也成立了自己的学术 机构,并创办了学术期刊。 1 2 2 i 中国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学报创刊于1 9 3 3 年l o 月,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学术刊物,以刊载 国内物理学者的研究论文为主,这些论文“除有中文提要外,均以西文( 英法德三 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创办 国文字) 写成。内容精新,时为国外物理学界所引据”。中国物理学报之所以 有这样的国际化办刊风格,源自其编辑人员的留学经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表卜6 中国物理学报编缉人员情况一览表。 留学经历 姓名职务 国度学校专业及学位 严济慈主编法国巴黎大学科学博士 编委 顾功叙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地球物理学硕士 编辑部成员 江仁寿 编委英国伦敦大学博士 李珩编委法国巴黎大学理科博士 编委 钱临照英国伦敦大学物理学 编辑部成员 施汝为编委美国耶鲁大学博士 王淦昌编委德国柏林大学博士 编委 王竹溪 英国剑桥大学f 尊士 编辑部成员 吴大猷编委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 余瑞璜编委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 张文裕编委 英国 剑桥大学博士 赵忠尧编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 钟盛标编委 法国 巴黎大学博士 周培源编委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 周同庆编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 桂质廷编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 哲学博士 彭桓武编委 英国爱丁堡大学 科学博士 1 2 2 2 地球物理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于1 9 4 8 年在北平创刊,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会刊,宗旨 是“在国内谋求学术研究工作取得密切之联系,并在国外与专门学会互通声气及交 换刊物”,“依照各国专门学报惯例,用英、法、德三种文字之任何种发表”。其编 辑委员会成员及留学经历如下: 表卜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报委员情况一览表。 姓名职务留学经历 o 何志平中国科学技术团体上海:科普出版社,1 9 9 0 :2 5 0 o 表1 6 中姓名与职务的确定根据: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七十年北京:中国物理学会,2 0 0 2 。本刊介绍及表1 7 中姓名与职务的确定根据:何志平中国科学技术团体上海:科普出版社,1 9 9 0 :2 8 7 第一章留学生在中国近代科学期刊创办中的角色 国度学校 专业及学位 翁文波主任委员英国伦敦帝国大学哲学博士 方俊委员 德国jer la 大学地球重力学 李善邦委员 无留学经历 赵九章委员 德国柏林大学博士 陈宗器 委员 德国柏林大学地球物理学 傅承义委员美国加卅理工学院 地球物理学博士 顾功叙 委员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地球物理学硕士 谢家泽委员 德国 柏林工科大学 工程师 1 2 3 化学期刊 在留学生创办的专业性科学期刊中,化学类期刊是形态最完善的。它们不仅有 留学生在国外创办的,也有留学生归国后创办的;不仅有专门的学术性刊物,也有 普及性于0 物以及有关学术团体会务方面的刊物。 1 2 3 1 中国化学会志、化学和化学通讯 这三个干0 物均由中国化学会创办,中国化学会志于1 9 3 3 年在北平创刊,是 中国化学会的会刊,纯学术刊物,用英、法、德文发表中国化学研究成果,由曾昭 抡主编:化学于1 9 3 4 年在南京创刊,属于中文性化学普及刊物,由戴安邦主编, 吴承洛任会务专栏主编,曾昭抡任“中国化学撮要”专栏主编:化学通讯由化 学的会务专栏衍生而来,于1 9 3 6 年创刊,主要是及时报道中国化学会的会务活 动,加强学会与会员、会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而创办,担任过主编的有吴承洛、袁 翰青和高济宇。以上提到的这三个杂志的主要编辑人员均为留学生。 表卜8 中国化学会主要编辑人员情况一览表。 留学经历 姓名 国度学校专业及学位 曾昭抡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博士 戴安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吴承洛美国里海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硕士 袁翰青美国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 高济宇美国华盛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 博士 1 2 3 2 其它化学期刊 。化学类期刊的介绍及表i - 8 中姓名与职务的确定根据:郭保章中国化学史略南宁:广西教育出版杜1 9 9 5 5 6 6 1 1 i 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创办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1 9 2 3 年在美国留学的庄长恭、李宝庆等3 3 人曾发起成立 中华化学会。这个团体曾计划出版中华化学会杂志以刊载研究性论文,但未实 现。他们曾出版过八九期报导化学界消息的刊物化学梦。 12 4 天文学期刊 由于天文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及其传统优势的存在,清末留学生中就有学习 天文学的,这些留学生归国后较早创办了天文学类期刊。但这些期刊的干0 行时间大 都不是很长,刊载的文章数量有限,学术成果也不显著,其主要意义还在于中国近 代天文学学科的形成、发展与体制化上。 1 2 4 1 中国天文学会会报和宇宙月刊 中国天文学会成立后于1 9 2 3 年7 月出版现象汇刊,1 9 2 4 年更名为中国天文 学会会报( 年刊,故又名年报) ,为学术性刊物,1 9 3 2 年停刊,共出九期;1 9 3 0 年7 月又出版宇宙月刊,后改半年刊,为天文学普及性刊物,至0 1 9 4 9 年1 2 月停刊, 共出十九卷;1 9 4 5 年1 月到1 9 4 8 年1 月出版中国天文学会会员通讯,共出五期, 专载会务及会员消息。这三种杂志的主编也均为留学生。 表卜9 中国天文学会杂志历任主编情况一览表。 留学经历 姓名职务 国度学校专业及学位 余青松编辑主任 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 哲学博士 高鲁编辑主任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 工科博士 编辑主任兼 李珩法国巴黎大学理科博士 宇宙总编辑 编辑委员兼 陈遵妫日本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数学 宇宙总编辑 编辑委员兼 张钰哲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 宇宙总编辑 1 2 4 2 气象月刊和观象丛报 气象月刊和观象丛报实际是一种刊物不同时期的名称,也是我国创办 较早的和创办时间较长的刊物。1 9 1 4 年7 月由著名气象学家蒋炳然先生( 留学比利 时双h 罗大学,农业气象学博士) 创办了气象月刊,因天文、历数、磁力各门 。以上三种天文学刊物的介绍和表i - 9 中姓名与职务的确定根据:吴美霞中国天文学会简述中国科技史料 1 9 8 9 ,1 0 ( 3 ) :6 6 7 9 1 2 第一章留学生在中国近代科学期刊创办中的角色 科学研究需要,于1 9 1 5 年7 月扩充,改名为观象丛报,曾以中国天文学会名义 ( 实未成立回) 出版,由教育部中央观象台编辑发行,著名天文学家高鲁先生( 留 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工科博士) 担任主编,该刊对天文学史的研究有突出贡献。 1 9 2 2 年因学科发展需要而分科出版,又改名为气象月刊。 1 2 5 地学期刊 地学的地域特性使其成为中国近代科学中最兴旺的学科之一。章鸿钊、丁文江、 翁文灏等早期地学留学生回国后,又培养了大批地学新秀并相继出国深造。两代 地学留学生相辅相呈,将中国近代地学期刊办得红红火火,不仅创办时间早,而且 于u 行时间长,论文质量高,受到广泛赞誉。 1 2 5 1 中国地质学会志 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地质学会的会刊,创办于1 9 2 2 年1 月,季刊,西 文出版附中文摘要,1 9 5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隔音窗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场景与工程验收标准解读
- 2025-2030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操作实务与案例研究
- 2025-2030钙钛矿光伏组件稳定性提升与电站投资回报分析
- 2025-2030钙钛矿光伏组件封装工艺改进与衰减机制控制技术研究报告
- 2025-2030费托蜡行业技术工人培养体系与自动化替代趋势调研
- 2025-2030费托蜡行业产能扩张规划及市场影响评估
- 2025-2030费托蜡生产尾气资源化利用技术专利地图与竞争情报分析
- 2025-2030费托蜡在新能源电池组件中的性能测试与标准制定研究
- 2025-2030自动驾驶芯片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
- 会计核算工作流程标准
- 人生的因拼搏而精彩课件
- 2025年国企综合笔试试题及答案
- 中药用药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老旧护栏加固施工方案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贵州贵安城市置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招聘3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答题(含答案)
- 学堂在线 积极心理学(上)厚德载物篇 章节测试答案
- 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主题班会课件
- (正式版)QC∕T 625-2024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 五年级信息科技上全册教案 浙教版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