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李商隐是晚唐重要的诗人之一,唐被认为是近代汉语的起点,李商隐的诗歌语言也毫无 疑问地具有近代汉语的语言特点。上古汉语多以经书为研究对象,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一时期 的词汇研究相对薄弱,对这一时期的诗歌语言的重视更是不足。这里我们就选取李商隐诗 歌作一粗浅的语言探讨,对李商隐诗集版本、笺注作一简单介绍,对其中有争议的疑难语词 进行归纳与整理,从中发现,李商隐诗歌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唐时代产生的新词新语,而且对 大型语文辞书的编撰极有帮助,据我们统计李商隐诗歌语言中至少有2 1 0 多个同语被汉 语大词典引为首例,有8 0 多个语词被汉语大词典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的语料证 明来引用,还有不少语词可补充汉语大词典的义项,提前汉语大词典的始见例时间。 同时,本文亦试图以李商隐诗歌语言为切入点,旁及其它典籍尤其是全唐诗的有关语料, 重点分析古汉语的同素逆序现象,试图从史的高度阐述一对同素逆序词语的产生、运用情况 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保留与否,也涉及到古汉语特有的用字情况,如假借现象,并比较两者 在语音、语境等方面的不同,指出同素逆序现象是语言层面的,而假借却是言语层面的字的 临时运用,所以不能纳入同素逆序的框架中。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版本,词语考释,同素逆序语词。 a b s t r a c t :t h isp a p e rs t u d yo nt h ep o e ml a n g u a g eo fl is h a n g y i n ,a l t h o u g hp o e m so f l is h a n g y i na r es t u d i e db yl o t so fc h i n e s e1 i t e r a t u r a lr e v i e w e r s ,i t s1 i n g u i s t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h a sn o tb e e np r o p e r l ya p p r e c i a t e ds of a r 。i nf a c t ,p o e t r y o f l i s h a n g y i nt a k e sa oo u t s t a n d i n g p o s i t i o ni nc h i n e s e1 i n g u i s t i c r e s e a r c h ,i tp r e s e r v e s l a r g eq u a n t i t i e so fc o m m o np h r a s e so ft a n gd y n a s t y aw es e l e c tt h em o n o g r a p ho fp o e m a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i no r d e rt od i s e a s st h e1i n g u i s t i cp r o b l e m s 。t h e r ea r ea l o to fe d i t i o n sa b o u tl is h a n g y i n p o e t r y ,w e n e e dt oi n t r o d u c et h ev a r i o u s e d i t i o n s 、n o t e sa n dc o m m e n t a r i e so nt h e m 。m e a n u h i l e ,w ea l s ot r yt op r o b ei n t os o m e d i f f i c u l tw o r d sa n de x p r e s s i o n sw h i c hm e a n i n g so ro r i g i n sa r eo b s c u r ea n d c o n t r o v e r s u r a l 。c e r t a i n l y ,o u rd i s c u s s i o nw i l ln o to n l y1 i m i tt ot h ep o e ml a n g u a g e o fl is h a n g y i n ,w ew i l li n v o l v es o m er e l a t i v em a t e r i a l st om a k eat h o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 a n ds t u d yo nt h es a m e m o r p h e m ea n dc o n t r a r y - - o r d e rw o r d sa n de x p r e s s i o n s 。l a s t l y , t h i sa r t i c l ei n t e n d st op o i n to u tt h a tt h e r ea r es o m ed i f f e r e n c e si np h o n o l o g ya n d c o n t e x t sb e t w e e nt h ea n e l e n tc h i n e s es a m e - - m o r p h e m ea n dc o n t r a r y o r d e rw o r d sa n d e x p r e s s i o n sa n dt h ep h o n e t i el o a nc h a r a c t e r s 。 k e yw o r d s :p o e mo fl is h a n g y i n ,e d i t i o n s , e x p l a i n i n g ,t h es a m e - - m o r p h e m ea n dc o n t r a r y w o r d sa n de x p r e s s i o n se x a m i n i n ga n d o r d e rw o r d sa n de x p r e s s i o n s 。 内容提要 李商隐是晚唐重要的诗人之一,唐被认为是近代汉语的起点,李商隐的诗歌语言也毫无 疑问地具有近代汉语的语言特点。上占汉语多以经书为研究对象,魏晋南北朝隋唐这时期 的词汇研究相对薄弱,对这一时期的诗歌语言的重视更是不足。这里,我们就选取李商隐诗 歌作一粗浅的语言探讨,对李商隐诗集版本、笺注作一简单介绍,对其中有争议的疑难语词 进行归纳与整理,从中发现,李商隐诗歌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唐时代产生的新词新语,而且对 大型语文辞书的编撰极有帮助,据我们统计,李商隐诗歌语言中至少有2 1 0 多个词语被汉 语大词典引为首例,有8 0 多个语词被汉语大词典作为承上启卜- 的中间环节的语料证 明来引用还有不少语词可补充汉语大词典的义项,提前汉语大词典的始见例时间。 同时,本文亦试图以李商隐诗歌语言为切入点,旁及其它典籍尤其是全唐诗的有关语料, 重点分析古汉语的同素逆序现象,试图从史的高度阐述一对同素逆序词语的产生、运用情况 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保留与否,也涉及到古汉语特有的用字情况,如假借现象,并比较两者 在语音、语境等方面的不同,指出同素逆序现象是语言层面的,而假借却是言语层面的字的 临时运用,所以不能纳入同素逆序的框架中。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版本,词语考释同素逆序语词。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s t u d yo nt h ep o e ml a n g u a g eo fl is h a n g y i n a 1 t h o u g hp o e m so f l is h a n g y i na r es t u d i e db yl o t so fc h i n e s e1 i t e r a t u r a lr e v i e w e r s ,i t sl i n g u i s t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h a sn o tb e e np r o p e r l ya p p r e e i a t e ds of a r 。i nf a c t ,p o e t r yo f l i s h a n g y i nt a k e sa no u t s t a n d i n gp o s i t i o ni nc h i n e s e1 i n g u i s t i cr e s e a r c h ,i tp r e s e r v e s l a r g eq u a n t i t i e so fc o m m o np h r a s e so ft a n gd y n a s t y 。w es e l e c tt h em o n o g r a p ho fp o e m a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i no r d e rt od i s c u s st h eli n g u i s t i cp r o b l e m s 。t h e r ea r ea l o to f e d i t i o n sa b o u tl is h a n g y i n p o e t r y w e n e e dt oi n t r o d u c et h ev a r i o u s e d i t i o n s 、n o t e sa n dc o m m e n t a r i e so nt h e m 。m e a n w h i l e w ea l s ot r yt op r o b ei n t os o m e d i f f i c u l tw o r d sa n de x p r e s s i o n sw h i c hm e a n i n g so ro r i g i n sa r eo b s c u r ea n d c o n t r o v e r s u r a l 。c e r t a i n l y ,o u rd i s c u s s i o nw i l ln o to n l y1 i m i tt ot h ep o e ml a n g u a g e o fl is h a n g y i n ,w ew i l li n v o l v es o m er e l a t i r em a t e r i a l st om a k ea t h o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 a n ds t u d yo nt h es a m e m o r p h e m ea n dc o n t r a r y - - o r d e rw o r d sa n de x p r e s s i o n s 。l a s t l y , t h isa r t i c l ei n t e n d st op o i n to u tt h a tt h e r ea r es o m ed i f f e r e n c e si np h o n o l o g ya n d c o n t e x t sb e t w e e n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s a m e - - m o r p h e m ea n dc o n t r a r y - - o r d e rw o r d sa n d e x p r e s s i o n sa n dt h ep h o n e t i cl o a nc h a r a c t e r s 。 k e yw o r d s :p o e mo fl is h a n g y i n ,e d i t i o n s , w o r d sa n de x p r e s s i o n se x a m i n i n ga n d e x p l a i n i n g ,t h es a m e m o r p h e m ea n dc o n t r a r y - - o r d e rw o r d sa n de x p r e s s i o n s 。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商隐诗歌语言研究 一一兼谈古汉语同素逆序现象 第一章序言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而唐代诗歌又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 巍巍丰碑,唐诗词汇也是研究整个汉语词汇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过,传统语言学特别是词汇 学的研究,它的语科范围往往只局限于先秦文献,主要是经书上。幸好近几十年来,很多学 者己主动把研究视线扩展到诗词曲赋、笔记小说、汉译佛典上,涌现出的论文及著作不胜枚 举,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唐诗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算是记载唐人生活的史诗具有百科全 书的作用,唐诗语言亦丰富多彩,既有对先秦汉魏词语的继承和发扬,又蕴含着大量新鲜的 有生命力的诗歌语言,同时吸收了民间口语方言,加上晚唐时白话萌芽的形成,处于中古汉 语向近代汉语过渡时期的唐诗语言自然极具语料价值。 李商隐是晚唐重要且颇具特色的一位诗人,其中有些诗传神地记录了唐代的历史和生 活,语言清丽妍华,历来不乏研究者,只是相对于文学研究来说,语言研究则显冷僻。不过, 从宋至清,还是有各种诗文别集、注释,诗话、笔记、杂著等记录了先辈们对李商隐诗歌语 言方方面面的研究,但大多分布零散,有的则属于资料汇编的性质,谈不上系统性和科学性。 所以,从总体上来看,要利用古人对李商隐诗歌语言的研究成果,尚需做一定的收集整理工 作。 蒋绍愚先生于1 9 9 0 年出版的唐诗语言研究即是近年来专门系统地研究唐诗语言的 一部开山力作,该书从“唐诗的格律”、“唐诗的词汇”、“唐诗的句法”、“唐诗的修辞”等几 个方面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唐诗语言的特色,尤其是为唐诗口语词的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 法论。但唐诗语言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对象基本上以口语词和通义词为主,忽略 了文化词o 。其实忽略的并不单单只是文化语词,先辈时贤们对诗歌语言的研究往往偏向于 难词僻词,亦即特殊词,如张相先生所说:“诗词曲语辞者,即约当唐宋金元明间,流行于 诗词曲之特殊语辞,自单字以至短语,其性质泰半通俗,非雅诂旧义所能赅,亦非八家派古 文所习见也。”。勿容置疑,对口语词的训诂有助于各种古籍的阐释及古文献的整理,但对口 语词以外的常用词及那些“字面生涩而义晦”的语词的研究,更有利于对词义的深入探索, 有利于对诗歌本身进行致密而形象的研究,从而为对汉语史词汇断代、通代的全面研究提供 一些科学资料。 本着这些不成熟的想法,我们选取李商隐诗歌作为语料,进行粗浅的语言探讨,对李商 隐诗集版本、笺注作简单介绍,对其中有争议的疑难语词进行归纳整理,从中发现,李商隐 诗歌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唐时代产生的新词新语,而且对大型语文辞书的编撰极有帮助,据统 计,李商隐诗歌中至少有2 1 0 多个词语被汉语大词典引为首例,有8 0 多个语词被汉 语大词典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的语料证明来引用,还有不少语词可补充汉语大词典 的义项,提前汉语大词典的始见例时间。同时,本文亦试图以李商隐诗歌语言为切入点, 因为一部专书的语言研究与同时期的整个语言系统的研究之间,当是点与面的关系,作为点, 一部专书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是有限的,故本文仅仅立足于套商隐诗歌语料,以其中的语词为 中心,旁及其它典籍尤其是全唐诗的有关语料,重点分析古汉语的同素逆序现象,试图 从史的高度阐述一对同素逆序词语的产生、运用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保留与否,也涉及到古 汉语特有的用字情况,如假借现象,并比较两者在语音、语境等方面的不同,指出同素逆序 现象是语言层面的,而假借却是言语层面的字的临时运用,所以不能纳入同素逆序的框架中。 同素逆序语词是语言规范的筛选对象,而语序的定型也有个过程,希望本文能为汉语的规范 应用尽一份绵薄的力量,能为汉语史的构建提供一点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和略有价值的材料。 闰艳唐诗食品词语一语言与文化之研究第1 8 页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叙。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商隐诗歌语言研究 一一兼谈古汉语同索逆序现象 第二章李商隐诗集版本及其笺注简介 李商隐一生创作了多少诗,很难有准确的统计,旧唐书经籍志及文苑传李商 隐传均阙载,文苑传仅载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当即李商隐于丈中元年,七年 先后编次的樊南甲集、樊南乙集之合称。樊南甲集序日:“大中元年,被奏入岭当 表记。所为亦多。冬如南郡,舟中忽复,括其所藏,火燹墨污,半又坠落。因削笔衡山- 洗 砚湘江,以类相等色,得四百三十三件,作二十卷,唤日樊南四六。”( 1 7 1 3 页) ,樊南 乙集序日:“i t 桂林至是,所为己五六百篇,其间可取者,四百而已。”( 2 1 7 7 页) 。樊南 四六甲、乙集所收今体文共八百三十三篇,四十卷。李商隐生前是否编定过自己的诗集, 也不得而知。据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志记载:“李商隐樊南甲集二十卷,乙集 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又赋一卷,文一卷。”( 1 0 4 3 页) 。遗憾的是,此三卷本之玉 溪生诗至宋已不传。宋史卷二百六十艺文志日:“李商隐赋一卷,又杂文一卷,文 集八卷,又四六甲乙集四十卷,别集二十卷,诗集三卷。”( 3 4 7 4 页,3 5 4 3 页) 。宋代刻本 李商隐诗集实系由北宋人陆续搜求编次刊刻而成。真宗咸平、景德间( 9 9 8 1 0 0 7 ) ,杨亿所 搜求到的李商隐诗仅二百八十二首,不足现存李商隐诗之半,其后,钱若水得诗四百余首, 其中与杨亿所得二百八十二首有重复,去其重者,杨、钱二氏所搜求之李义山诗总数已与现 存义山诗总数五百九十余首相去不远,故二氏所得李义山诗,实已构成宋本李商隐诗集之基 础,而后,李商隐诗集版本竞多达二十余个,为其作笺注的也有十几家之多,以下作一简单 介绍: 第一节李商隐诗集版本及其笺注简介 在多达二十余个的李商隐诗集版本中,本文仅选取以下几种带有代表性的版本作一简单 介绍。 一、宋刻本: 宋王尧臣于仁宗宝元元年( 1 0 3 8 ) 所编撰的李义山诗三卷,为北宋初刊李商隐诗集 之名,亦即宋刻李商隐诗的第一个集子,时距李商隐谢世约一百八十年。南渡后,郑樵通 志艺文略载玉溪生诗一卷,马端临文献通考仅日李义山集不注卷数,晁公 武郡斋读书志不著诗集之名,唯日诗五卷。途元脱脱修成宋史,艺文志又作李 商隐诗集三卷。由此可见,宋代李商隐诗当有多种版本刊刻流传,不仅诗集名称有异,日 玉溪生诗,日李义山集,日李商隐诗集:且卷数也不一,有一卷、三卷和五卷之 分。宋代以后主要有明殿阁藏本、明孙功父与孙孝若藏本、清钱氏“绛云楼”与“述古堂” 北宋本影抄之李商隐诗集等。 据今人刘学锴先生依靠对各种版本的详细比勘,并结合书名及有关记载确定,现存世李 商隐诗集各种版本,都来源于四种宋本,这四种版本亦无太大的差别,它们实为一个大系统 之下四种不同的次版本,即李商隐诗集三卷本系统,李义山集三卷本系统,季沧苇 抄本,朱鹤龄注本及全唐诗之三卷本系统,明代分体刊本系统。刘学锴先生认为“宋 史艺文志著录后,明杨士奇编文渊阁书目卷十、叶盛藁竹堂书目卷四均著录为 李商隐诗四册”,这一系统为“李商隐诗集三卷本系统”。此版本清代尚存原刻, 今存者唯清影宋抄本,北京图书馆有藏本,每半页十行,行十七字,白口,左右双边。卷上、 中、下首行下端有“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长方印。而“李义山集三卷本系统”之版本, 现存者明崇祯十二年( 1 6 3 9 ) 毛氏汲古阁刊唐人八家诗本李义山集三卷本一种,北 刘学锴李商隐诗集版本系统考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 9 9 1 年第4 期,第4 4 3 页。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商隐诗歌语言研究 一一兼谈古汉语同素逆序现象 京图书馆藏本有清毛宸校。另一种有介庵校。属于“明代分体刊本系统”的刻本有明嘉靖二 十九年( 1 5 5 0 ) 毗陵蒋孝刻 中唐人集十二家本李义山诗集六卷本( 四部丛刊本据此 影印) 、明姜道生刻唐三家集本、李商隐诗集七卷本、明胡震亨辑唐音统签戊签 李商隐诗十卷本。蔡子葵先生义选用了刘学锴先生的系统划分,运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版 本相近性分析,得出:明汲古割版是最早一个版本,清影宋抄本近于明汲古匍版,清朱鹤龄 笺注本是晚出的修改版,对其底本明汲古阁版,进行了较大的文字修改。,为版本的考 证提供了又一切实的科学依据。 二、明季清初七家李商隐诗集笺注: 明清二朝笺注李义山诗约二十余家,现存最早一批笺注本当成于明季清初,由释道源首 创,朱鹤龄成之,至陆昆曾李义山诗集雍正刊本,计得七家,乾隆以下笺注本尚有程梦 星、届复、姚培谦、冯浩、纪晓岚等,这里不复介绍。 i 、释道源注李义山诗: 释道源注李义山诗在明季,当是李义山诗注的第一人,然未刊刻而释道源己殁,是以不 传。但其笺注李义山诗遗稿为钱牧斋所收,钱牧斋于顺治二年乙酉( 1 6 4 5 ) 将遗稿赠予朱鹤 龄。释道源之注,多为征引典故出处,不加诠释,可谓“只注不笺”。而征引最多最确者又 当推引证释道二教书,释道源注虽瑕瑜互见,然始创之功终不可没。 2 、钱龙惕玉溪生诗笺: 吴门钱龙惕之玉溪生诗笺,成于顺治五年戊子( 1 6 4 8 ) ,分上、中、下三卷,计4 6 首,是书刊本国内公私藏书均未见著录,然有“清乾隆二十年( 1 7 6 3 ) 沈氏抄本”( 清沈大 成、徐若冰校) ,藏上海市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藏有钱氏玉溪生诗笺三卷4 6 首。 钱龙惕之玉溪生诗笺所选李义山诗4 6 首,举其要者,如锦瑟,赠刘司户黄、 哭刘司户二首、漫城三首、有感二首、重有感、西洋楼、九日、偶成转韵七 十二句寄斯同舍等,其笺多引史证书,颇为严谨。 3 ,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 吴江朱鹤龄,家藏有顺治十七年原刊本 李义山诗集三卷,四册,其笺注李义山诗, 起于钱牧斋顺治二年乙酉( 1 6 4 5 ) ,着手笺注李义山诗,其间或断或续,顺治十七年庚子 ( 1 6 6 0 ) 梓行,历时十五年。是集初刊后又重刻。 朱鹤龄除采用钱龙惕、冯班笺说外,也引有陈帆、潘次耕等解笺,或夹注,或附诗后。 统观全集,注多笺少,且注亦多为诠释名物,至发明义蕴,则嫌不足。尽管如此,朱鹤龄之 注李义山诗仍有其鲜明特色,即在笺注中为义山人品、诗品作辩。朱鹤龄亦首创李义山年谱, 日李义山诗谱,分“纪年”、“时事”、“本传”、“诗”四项,列表对举互证,以知人论世, 极具参考价值。唯定德贞元十一年乙亥( 7 9 5 ) 李义山生,懿宗成通元年庚辰( 8 6 0 ) 为李义 山卒年,享年6 6 ,失之考订。 4 、吴乔西昆发微: 吴乔撰西昆发微三卷,卷上无题诗1 6 首,卷中选与令狐二世及当时往还者2 9 首,疑似之者1 7 首为卷下。其家藏有嘉庆张海鹏借月山房汇抄本。今存最早版本为康 熙七年( 1 6 6 8 ) 盛德容刻,藏常熟图书馆9 。 5 、朱彝尊评点李义山诗: 浙江朱彝尊尤爱李义山恋情诗,其笺注李义山诗,有郑振铎藏朱鹤龄笺注,朱彝尊评点, 六册,佚名过录,今归北京图书馆,西谛编号1 4 9 4 7 。又有同治九年庚午( 1 8 7 0 ) 广州停署 蔡子葵李商隐诗集版本相近性的数理统计分析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 0 0 4 年第6 期,第6 页。 黄世中李商隐诗集版本考文学遗产1 9 9 7 年第2 期,第3 3 页。 黄世中李商隐诗集版本考,文学遗产1 9 9 7 年第2 期,第3 5 页。 黄世中李商隐诗集版本考,文学遗产1 9 9 7 年第2 期,第3 6 页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商隐诗歌语言研究 一一兼谈古汉语同素逆序现象 书局沈厚壤辑评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套色刊印:朱彝尊墨笔,何义门朱笔、纪晓岚 蓝笔。四川南充师院藏刘熙载批点,并录冯班、王士祯、朱彝尊,何义门批语;上海师范大 学藏佚名过录、朱彝尊、杨次崖批点;厦门大学及中央党校藏有佚名过录、朱彝尊批点本。 朱彝尊点评多就诗论诗解笺,较少牵附,较之前后各家如吴乔、程梦星、张采田等均更实 事求是。 6 、何焯读李义山诗笺记: 何氏家藏有义门读书记六卷,乾隆三十四年己丑( 1 7 6 9 ) 蒋维钧重刻本,亦有同治 九年庚午( 1 8 7 0 ) 沈厚壤辑评三色本。今浙江图书馆藏朱鹤龄笺注、佚名过录何焯批校本, 四川南充师院藏有朱鹤龄笺注刘熙载批点并录何焯点评本。 7 、陆昆曾李义山诗解: 陆昆曾李义山诗解一卷,专解七律,计1 1 6 首,雍正四年庚戌( 1 7 3 0 ) 刻。北京图 书馆有郑振铎西谛藏原刻本,一函二册。卷首有“雍正二年九月望日华亭陆昆曾书于维扬榷 署”序,下二页为“参阅姓氏”,计开列1 5 人,为张涵容谷,程梦星午桥等,此页为验证是 否为原刻本之依据,1 9 8 5 年上海书店影印李义山诗解即无此“参阅姓氏,”当是雍正八 年( 1 7 3 0 ) 刘晰公再印本9 。 以上七家为李商隐诗歌明季清初的笺注本,各家对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评点颇为用 力,然对字词的训释却少有问津,故此只简述其不同版本,明其特色,以期对李商隐诗集及 其笺注有个大致的脉络。 第二节刘学锴、余恕诚之李商隐诗歌集解 对李商隐诗歌语言的研究历久不衰,至八十年代,又有叶葱奇的李商隐诗集疏注, 王汝弼及聂石樵的玉溪生诗醇、郑在瀛的李商隐诗歌今注等问世,而由中华书局出 版的刘学锴、余恕诚两位先生合著的李商隐诗歌集解( 以下简称集解) ,是一部集大 成之作,它以明汲古阁刊唐人八家诗之李义山诗集( 三卷,不分体) 为底本,以四 部丛刊影印明嘉靖二十九年毗陵蒋氏刻中唐人集十二家之李义山诗集( 六卷,分 体,以下简称“蒋本”) 、明姜道生刻唐三家集之李商隐诗集( 三卷,分体,以下简 称“姜本”) 、明悟言堂抄本李商隐诗集( - - 卷,不分体,以下简称“悟抄”) 、明胡震亨 辑,清康熙二十四年刊唐音统签戊签之李商隐诗集( 十卷,分体,简称“戊签”) , 清影宋抄本李商隐诗集( 三卷,不分体,简称“影宋抄”) 、清康熙四十年席寓刊唐诗 百名家全集之李商隐诗集( - - 卷,不分体,简称“席本”) 、清蒋斧影印钱谦益写校本 李商隐诗集( 三卷,不分体,简称“钱本”) 、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本( - - 卷, 不分体,简称“朱本”) 等八个版本为校本,汇集了明清以来有关李商隐诗歌的笺、注、评 点及其它的重要研究成果,逐条胪列,匡谬正误,每篇之末的按语既融入了前人和今人的不 少高见卓识,同时如颇多刨获,但有少量的具体注释,尚存商榷,具体如下: i 、脚掉:李商隐安平公诗:“面热脚掉互登陟,青云表柱白云崖。”( 5 6 页) 集解补注日:“掉,摇动。脚掉,犹摆动双脚。”而郑在瀛先生却认为“掉”同“斟”, 为换动的意思,“脚掉”即两足一前一后交替互动之意。 按:集解释“脚掉,犹摆动双脚。”确欠妥,但“掉”也无须同“斟”,“掉”自有“变 换”意,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太祖夜袭比明破之。未及还,会( 吕) 布救兵至, 黄世中李商隐诗集版本考,文学遗产1 9 9 7 年第2 期,第3 6 页。 黄世中李商隐诗集版本考,文学遗产1 9 9 7 年第2 期,第3 7 页。 黄世中李商隐诗集版本考,文学遗产1 9 9 7 年第2 期,第3 7 页。 郑在瀛读李商隐诗歌集解说疑,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 9 孵年第3 期,第1 i i 页。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商隐诗歌语言研究 一一兼淡古汉语同素逆序现象 三面掉战。”( 2 2 9 页) ,又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五十五回:。我要买大瓶的,他 给了我个小瓶,我要掉。”( 3 5 9 页) 。 2 ,端居:李商隐端居一诗( 6 4 6 页) 集解补注:“端居”,平居闲居。 按:“端居”确有平居,闲居义,如白居易销暑:“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2 1 1 5 页) ,张祜江南杂题三十首之十二:“端居无外事,长日卧烟岚。”( 1 5 6 页) 。但“端居” 除平居,闲居义外,尚有谢交游、少外出之意。如: 太平广记卷四五二任氏:“任氏 不欲往,曰:旬月同行不足以为欢,请记给粮饩,端居以迟归。( 3 6 9 6 页) ,又刘斧青 琐高议西池春游:“( 生) 乃别姬日:吾往不过逾月,子但端居掩户。( 1 6 6 页) 。唐诗 中常用“闲居”一词表单纯的空闲、时光难以打发,如白屠易的两首闲居诗,“看山尽 日坐,枕帙移时睡。”( 1 9 6 1 页) ,“端然无所作,身意闲有余。”( 1 9 6 8 页) 这与“端居”的 意义是不完全相同的,“端居”一词常同仕宦纠缠、旅途奔走、生计操劳相对待。,李商隐“一 生襟袍未曾开”。历经仕途折磨和丧妻之痛,常年漂泊在外,端居一诗便是他离乡背井之 作,味其意旨,“空床”、“素秋”、“雨中愁”,当无闲居之心,而具“仕宦纠缠,旅途奔走、 生计操劳”之意。 3 ,真珠舭: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徒令真珠j i 比,襄入珊瑚腮”( 9 9 9 页) 集解引朱鹤龄注:“说文:腕,牛百叶也。韵会:一日五脏总名。集韵:或 作舭,通作脾。”又引姚培谦注:“真珠舭,比泪。”又引冯浩注:“真珠,泪也。舭,脏也。 泪出痛肠之意。按:说文、广韵、集韵诸书:腕,房脂切,牛百叶也。一日:鸟腕 胫。膣,充脂切,鸟胃也。一日:五脏总名。砒同胞。又据周礼醢人脾析之注,是腕 与脾亦通也。余则谓真珠舭如胸有慧珠之意,下旬襄为润湿之义,方谓红腮清泪耳。” 集解按:“舭疑是眦之误,眦,眼眶,真珠眦犹言今生理学名词所谓泪囊、 泪腺。连下旬谓徒然使清泪之沾湿红腮。”聂石樵、王汝弼玉溪生诗醇则注为:“舭,说 文等字书训牛百叶,无当于诗旨。近人注或疑为眦之形误,而释为泪囊、泪腺,亦觉 未妥。我们认为舭当为讹之形误,盂子滕文公:其颡有溉,意为前额上冒汗 珠。真珠,此处是形容汗珠而非泪滴。”。 按:“舭”当为“= ;l i 匕”之形误。“舭”与“批”形近,“i 比”又与“j t 匕”形近,“讹”先被 误为“i 匕”。“眦”古时常用为水名,山海经西山经:“西北三百里,日长沙之山,溉水 出焉,北流注于渤水。”( 2 5 页) 。“池”亦为古水名,正字通水部:“i 比,一统志:池 水源于南阳府唐县大湖山,一名马仁陂,乃聚泽也。溉田万顷,汉因此水置i 匕阳县。跳 水”、“溉阳”与“批水”、“讹阳”是极易混淆的,其声旁“此”与“比”亦常有讹误,如李 商隐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健儿庇旁妇,衰翁舐童孙。”庇”在明汲古阁本就讹为“疵”。 后“ 比”又被误为“舭”。但“眦”此处不作“汗珠”解,“j i 匕”除“! ;i l 匕水”意外,尚有“清 澈”之意,说文水部:“_ ;t c ,清也。”广韵荠韵亦日:“讹,水清也。千礼切,又雌氏 切,支部。”后又泛指“清澈的水”,唐时常“清讹”连文,自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池流渡清眦,草嫩踏绿蓐。”( 2 0 1 4 页) ,徐牧省试临渊羡鱼:“清i 4 t 濯缨处,今来喜一 临。”( 2 3 5 5 页) ,又清郭仪霄拾芦根:“芦根如刀血盈指,拔得芦根泪如讹。”( 大字典 “洮”字条,1 6 0 6 页,此例更能说明“j | 匕”是形容泪滴的。“真珠”在李诗中尚有5 例, 为:李夫人三首其三:“清澄有余幽素香,鳏鱼渴胤真珠房。”咏史:“何须琥珀方为枕, 岂得真珠始是车。”河阳诗:“南浦老鱼腥古涎,真珠密字芙蓉篇。”劾徐陵体赠更衣: “密帐真珠络,温帏翡翠装。”李胧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报以漆鸣琴,悬之真珠 王镆唐末笔记语辞汇释( 修订本) ,第4 5 页 王汝弼、聂石樵玉溪生诗醇,第2 6 2 页。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商隐诗歌语言研究 一一兼谈古汉语同素逆序现象 栊。”此5 例中“真珠”无一形容汗珠的,“真珠砒”之“真珠”亦当形容“泪滴”而非“汗 珠”。“真珠舭”即“真珠讹”,意为似真珠般清澈的泪滴。大词典认为此“舭”比喻胸臆 欠妥。 4 、坐忘:李商隐朱槿花二首其二:“坐忘疑物外归去有帘问。”( 6 6 0 页) t 集解按:坐忘,指端坐而全忘一切物我是非差别之精神境界。 按:集解此释似是把“坐忘”当一个词组,先释语素“坐”,再释语素“忘”。“坐忘” 当为一词,“坐”无需单独解释为“端坐”,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 同于大通,此谓坐忘。”郭象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 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内不 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不通也。”( 2 8 4 页) 。大词典就释为: “道家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并举孟浩然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 妙理,深得坐忘心。”( u 8 l 页) ,甚是。 5 感熊熙:李商隐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日落高门喧燕雀,风飘大树感熊照” ( 1 3 5 7 页) , 集解按:“撼熊罴不可通,此后人臆改。”而王汝弼、聂石樵先生则主张:“熊照 皆能上树,而且冬季喜在树穴中安眠。故风吹树动,熊照撼摇。此句是对故府主卢弘止的功 勋热情称颂,对他晚年在政治舞台上受打击排挤暗表同情。撼一作感,似非。纪昀评 日:三四有声有情。燕雀、熊蔟,乃是藉对,此用大树将军事。”。 按:蒋本、姜本、悟抄,戊签、席本、朱本均作“撼”,“感”与“撼”同,非臆改也, 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诂一:“( 诗) 召南:野有死唇,无感我悦兮。毛传日:感,动 也。释文:感,如字。又胡坎反。是感、撼同声同义。”章炳解菌说:“凡人有疾, 其甚者由微生物撼之。”( 大字典“撼”条,1 9 6 7 页) ,“撼”即“感”也。 王汝弼、聂石棒玉溪生诗醇,第3 2 1 页。 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商隐诗歌语言研究 一一兼谈古汉语同素逆序现象 第三章李商隐诗歌的语料价值 毫无疑问,不同时代、不同性质、从不同角度反映汉语发展特点的专书语言研究是汉语 断代史乃至整个汉语发展历史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我们通常认为小说、戏曲比许词更 接近口语,但诗歌毕竟是古代非常重要的书面语言形式,李商隐诗歌语料在词汇史上的作用 也是不应忽略的。 第一节李商隐诗歌中大晕出现的常用词为大型辞书真实反映汉语词汇发展历史提 供了唐代诗歌方面丰富而翔实的语料 大型辞书是一个时代汉语词汇史研究成果的重要结晶,也是汉语词汇在其发展历史过程 中所做贡献的重要保证,其在汇集词语,反映词汇发展历史面貌时,应该具备以下二个条件: 一要收词宏富,能全面反映各个时代的语言面貌。二要有史的观念,正确描述词语的发展历 程。汉语大词典作为汉语词汇史和汉语词汇断代史构建的最高水平,其中所收词语的书 证即有不少来自李商隐诗歌。李商隐诗歌语言在汉语大词典中的作用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汉语大词典有不少词条、义项首引李商隐诗歌中的例子为书证: 据统计,李商隐诗歌中至少有2 1 0 多个词语和义项被汉语大词典( 以下简称大词 典) 引为首例,详见下表: 凤尾冶叶倡条霜日竦削磊置旁妇嘲叱 使典屠解 军牒 猜意雪泥霄柝仪马 镜槛旅抱鸟覆危巢融融冶冶玉局玉交杯玉昆仑 应官 彩蟾鬼疟楚厉羁留行马惊蓬 桃绶烟舍内草綮肯秋眸蜂黄分携 烟态尖风额黄 雪月 艾帐 名品 朱栊 朱实月浪轻明柳梢摇溶楚丝月井 月杵碧箫 月轮 月钟柳眉 秦丝 碧城 碧藓红桂驻景秦箫凉蟾笈鬓宫眉 星妃星娥星关宫额宫泽晓晕嫣红 缄札了鸟鸦叉恳苦蜜脾鸾音鸾扇 鸾钗 刍臀 鱼罩 鱼标 鳏鱼渴凤麟角虎翅 彩鸾 鼠雀龙蛇裁辞襄襄粉绵粉箨华芝 苍鹘翠衾 红墙素来 朋败 绛英 经帙 晓晕赴辟彩凤轻鸾彩旗扳牵剑镡 秋娥彩霓佶傈屈戌 春袍 春场春胜 行郎牛弩扫黛黄金蝉昌昌时范 晓梦 福星石州虎穿蛇年蚕纸 蚕丝 节使 拔脱停辛伫苦传衣 青海马掩遏 梳扫 璧马 蝶粉鲛丝周啐燕脯燕鹤骨蜡灯诸姓 柳绵长徇飘荡苦学梅妆蛮花笺纸 晴暖喧明 朝珂 朝元阁朝部臊膻帘押 帘波井络心酸心铁思劳恶草惜恨 7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商隐诗歌语言研究 一一兼谈古汉语同素逆序现象 丫环休官佛髻 佳兆倚风倦程危栏 初旭刺刺寻幽只得唾弃帝宸帝家 帷箔帽檐 山驿 峭峭梦雨 穹笼蟥蟆 骺茸鬓丝瑞霞 瑶简后堂( 新义)冲冲( 新义)封印 新义) 掉伤( 新义)惘然( 新义) 悬心( 新义) 无愕( 新义) 传帮( 新义) 石榴花( 新义) 系滞( 新义) 黯黯( 新义)丕祚( 新义)仙籍( 新义)痢劣( 新义)野气( 新义)素尘( 新义)轻舟( 新义) 猁犬( 新义) 周史( 新义)金鱼( 新义)珠串( 新义) 凝邈( 新义) 五色笔( 新义)别派( 新义) 只要( 新义) 忽忽( 新义) 孱颜( 新义) 以下就其中的具体语词作一简单梳理同时兼谈同素逆序现象: 1 ,冶叶倡条:李商隐燕台诗四首:“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犏相识。”( 7 9 页) 按:“冶叶”一词大词典未收。“冶叶”即“倡条”之意,陈迦陵湖海楼诗集卷 三金墉城:“冶叶铜街丽,倡条绣陌穰。”( 2 2 页) ,“冶叶”与“倡条”对文。当为同义, 为“轻柔多姿的枝叶,乏指花草树木之类。”又如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十六即 事:“浮花冶叶休相笑,自古英贤总一沤。”( 4 7 页) ,这里的“浮花冶叶”即“浮花野草” 之意。“冶叶倡条”在李商隐此诗中犹言“野草闲花”。“倡”原为古代歌舞乐人,说文人 部:“倡,乐也。从人,昌声。”后又有“娼妓”意,正字通人部:“倡,亦作娼。”“冶 叶倡条”也和“倡条”一样可以借指妓女,宋周邦彦尉迟杯离别词:“因思旧客京华, 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 7 9 0 页) 。“冶叶倡条”也可 说成“倡条冶叶”,为一对同素异序同义词,欧阳修玉楼春词:“倡条冶叶恣留连,飘荡 轻于花上絮。”( 1 0 7 2 页) 。自李商隐此诗后,“冶叶倡条”在文献中共检索到l l 处,“倡条 冶叶”为8 处,这一对同素异序词产生年代相距不远,出现频率也大体相当。这种a b c d 式 词虽大量见于元代,但在李商隐诗中己初露端倪,且有一定数量,如:鸟覆危巢,鳏鱼渴凤, 麟角虎翅、停辛伫苦、离鸾别凤等。 2 、融融冶冶:李商隐菊:“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4 6 9 页) 按:“融融冶冶”在此和“暗暗淡淡”互文,其“明亮、鲜艳”之意犹为突出。语素“融” 有“很明亮”义,广韵东韵:“融朗也。”左传昭公五年:“明而未融,其当旦乎! ” 杜预注:“融,朗也。”孔颖达疏:“明而未融,则融是大明,故为朗也。”( 1 3 9 7 页) 。语素 “冶”亦有“鲜明”之义,但更偏重于“艳丽”之意,形容词语素“融”,“冶”组成的双音 节联合词“融冶”最早见于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四昙斌;“乃潜思积时,以穷其妙。 融冶百家,陶贯诸部。”( 2 9 0 页) 。在此,“融冶”为“融会贯通”之意,其逆序后的线性排 列“冶融”未见于文献:而语素“融”,“冶”组成的从b b 式四音节词“融融冶冶”也可说 是双音节词“融冶”的变体,语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词典释为“美好艳冶”。“融融 冶冶”有一同素逆序同义词“冶冶融融”,如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卷五十蝶恋花:“半 月寒窗相媚妩,冶冶融融出水鲜。”( 2 9 页) 。这一对同素逆序同义词大词典未收。 蒋绍愚先生认为a a b b 式始见于唐代,元曲中更多,并举白居易和自劝二首之一为 例:“稀稀疏疏绕篱竹,窄窄狭狭向阳屋。”4 这里,我们暂且绕开词和词组判断的困难性, 发现) a b b 式出现的时间可往前提到先秦,以下即为 诗经中的用例: ( 1 )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墉风君子偕老2 1 6 页) ( 2 )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小雅,j 、宛8 6 9 页) ( 3 ) 缉缉翩翩,谍欲谮人。( 小雅苍伯9 0 0 页) ( 4 ) 捷捷幡幡,谍欲谮言。( 小雅苍伯9 0 1 页)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第2 6 9 页。 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商隐诗歌语言研究 一一兼淡古汉语同索逆序现象 ( 5 ) 济济跄跄,洁尔牛羊。( 小雅楚茨9 4 5 页) ( 6 ) 是燕是享,墓茁芬芬。( 小雅楚茨9 4 5 页) ( 7 ) 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 大雅公刘1 3 1 l 页) ( 8 ) 颞颠印印,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大雅卷阿1 3 3 0 页) ( 9 ) 摹摹萋萋,雏雏喈喈。( 大雅卷阿1 3 3 4 页) ( 1 0 )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大雅云汉1 4 0 2 页) ( i i ) 赫赫炎炎,云我无所。( 大雅云汉1 4 0 9 页) ( 1 2 )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 大雅常武1 4 6 8 页) ( 1 3 ) 皋皋挑挑,曾不知其玷。( 大雅召曼1 4 8 8 页) 以上1 3 例a a b b 式无一例外均为形容词,其构成语素亦为形容词,并列后形成的a a b b 式词的语义与其构成语素的语素义直接相关,有些语素不重叠时也可成词。且语义无大的变 化,如“委委佗佗”也可说成“委佗”,如国风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鸵。退食自公, 委蛇委蛇。”( 9 9 页) 。“委蛇”即“委佗”也。也有互为逆序的,如“济济跄跄”与“跄跄 济济”。应该可以认为“委委佗佗”与“稀稀疏疏”是一样的结构,由此可见,a a b 8 式在先 秦即可见,只不过组成语素均为形容词,性质单一,以上几例均为僻词,横向未被推广纵向 未被继承。a a b b 式可能是比较雅正的文言,颇受讲究韵律、对偶的诗人的青昧,我们检索 了战国策与韩非子,就未发现a a b b 式。 程湘清先生对汉代著作论衡及魏晋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作了考察,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重叠词在先秦比较常见,但那时主要是单音节的重叠论衡中的a a b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路职工安全培训宣传课件
- 例检员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2026届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物理高三上期末监测试题
- 邯郸常态化管理办法
-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讲课文档
- 校友基金官方管理办法
- 社区疫苗接种管理办法
- 高级导游等级考试(导游综合知识)在线自测试题库及答案(2025年湖南省)
- 跨文化抑郁差异-洞察及研究
- 机载数据森林覆盖变化监测-洞察及研究
- 《医学文献检索技巧》课件
- 2024年贵州省瓮安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
- 高校教师命题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 2025-2030再生胶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
- GB 14930.2-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剂
- 完整的离婚协议书打印电子版(2025年版)
- 2025年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 碧桂园物业管理
- 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方案
- 202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密押真题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