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通论复习材料1.doc_第1页
汉语通论复习材料1.doc_第2页
汉语通论复习材料1.doc_第3页
汉语通论复习材料1.doc_第4页
汉语通论复习材料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通论复习材料12010-02-19 20:34:57|分类: 电大材料 |标签:无 |字号大中小订阅 汉语通论什么是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有弟子三千,分别来自四面八方,其语言各异。孔子讲学时就用雅言而不用鲁国方言,我们可以说孔子是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驱。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语”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老百姓也以会讲官话为荣,因为人们认为讲官话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和各个方言都来源于上古汉语,同出一源。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同国语、华语是一回事吗?这三种称说指的都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中国的大陆称“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称“华语”。三种称说,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三者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当然,这三种称说从来源和使用范围上看,又有一定的差别。“普通话”这个名称,在清末就已被一些语言学者使用。比如1906年,朱文熊在“切音运动”中就提出了推行与文言、方言相对的各省通用之语“普通话”的构想。后来,黎锦熙、瞿秋白、鲁迅等陆续对“普通话”有过论述。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尊重兄弟民族的语言文字,避免“国语”这个名称可能引起的误解,1955年10月相继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决定将规范的现代汉语定名为“普通话”,并确定了普通话的定义和标准。其中“普通”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1982年我国宪法更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国语”这个名称也是清朝末年提出来的。1909年(宣统元年),清朝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1910年,资政院议员江谦在质问学部分年筹办国语教育说帖中提出了“用合声字拼合国语,以收统一之效”的主张。后来,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都沿用“国语”这种称说,台湾至今仍这样使用。“华语”是新加坡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对汉语通用语的称说。在那里,这样称说汉语是恰当的。如果在那里用“普通话”来称说汉语,那么它在表达同宗同源方面就不如“华语”那样强烈。如果在那里用“国语”来称说汉语,那就更不合适了。因为在那些国家里,汉语不一定就是官方语言,或者并不是唯一的官方语言。普通话等于北京话吗?相声大师侯宝林在普通话与方言这个相声段子中就形象地指出了普通话同北京话的区别。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而北京话只是诸多方言的一种。普通话是在北京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为民族共同语后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一般认为,这个定义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普通话加以规范。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音,即北京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而不包括北京话的土音;同时,普通话词汇也不包括北京话中的一些土话。因此,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一定要注意,不能完全按照北京人特别是老北京人的语音、词语来说话,要注意分辨哪些是北京人的土词、土语。怎样分辨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听普通话广播、电视,多听普通话教学录音、录像带,学说标准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是,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汉民族的标准语,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推广普通话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种种原因,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它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逐步上升到民族共同语的地位,而方言只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之言。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以学校为例,首先要求语文课用普通话,然后提出各科教学都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继而再要求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即使是这样,也允许师生在校外的非正式场合讲方言。有人提出:“在家也要说普通话,不能讲方言。”当然,在家里愿意讲普通话更好,可以更快地提高我们的普通话水平,但是,我们并不强迫人们这样做。同时必须指出,这种不切实际的口号也容易引起方言区人们的反感,并不利于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我们对方言也要有正确的认识。虽然方言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之言,但它并不是低级的语言、落后的语言。语言没有优劣之分,有些人把方言看成是“县以下的人才说的”低级的、落后的语言,这是错误的。方言为一个地区的人们服务,能够很好地发挥日常交际的功能。人们对自己的家乡话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加分析地贬低方言、排斥方言,会使方言区的人产生抵触情绪,对推广普通话工作极为不利。40年来的推广普通话工作,使各个方言已经发生变化,在语音、词汇方面都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原先那种很纯正的方言几乎不存在了。同时普通话也不断从方言中吸取营养,借以丰富自己。原来根本没有的一些其他方言中的词也进入了普通话,例如“垃圾”、“过硬”、“敲竹杠”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是什么?普通话水平测试共分为五个测试项。总分是100分。第一项读单音节字词100个。第二项读双音节词语50个。(第三项)朗读。第四项判断测试。第五项说话。为什么要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由什么机构领导?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国家拟成立普通话水平测试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工作。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怎样划分等级的?普通话水平等级的测试,要依据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的有关文件的规定,严格按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共分为三级,每级又划分为两个等,即甲等和乙等。具体的等级标准如下:一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测试总失分率在3以内。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8以内。二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词汇、语法极少有误。测试总失分率在13以内。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较多(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fu一hu、z一zhj、送气不送气、i不分、保留浊塞音、保留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失误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三级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汇、语法有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30以内。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多,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词汇、语法失误较多。外地人有时听不懂其谈话。测试总失分率在40以内。现阶段哪些人员应该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对他们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有什么要求?根据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测试工作的重点是工作和学习需要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或二级的人员。应试人员的范围是:1946年1月1日以后出生至现年满18岁(个别可放宽到16岁)之间的下列人员,应该接受普通话水平的测试:1中小学教师;2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师和高等院校的文科教师;3师范院校毕业生(高等师范里,首先是文科类毕业生);4广播、电视、电影、戏剧,以及外语、旅游等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5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6从事电影、电视剧、话剧表演和影视配音的专业人员;7其他应当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和自愿申请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现阶段对一些岗位和专业人员的普通话等级的要求是:1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应达到一级或二级水平,语文科教师应略高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水平;2专门从事普通话语音教学的教师和从事播音、电影、电视剧、话剧表演和配音的专业人员,以及与此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应达到一级甲等或一级乙等水平。什么人能当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测试员分为国家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两类。国家级测试员,指经过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的培训和考核,取得国家级测试员资格的人员;省级测试员,指经过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培训和考核,取得省级测试员资格的人员。国家对测试员的条件有严格的规定。首先,测试员应该熟悉和拥护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同时,要具有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和三年以上的工作实践。国家级测试员最低上岗年龄为25岁,省级测试员最低上岗年龄为24岁。不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测试员,都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基本要求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有较高的语音分辨能力,普通话口语水平要达到一级乙等以上(少数1946年以前出生的省级测试员,可以放宽到二级甲等)。测试员的作风要正派,这样才能保证测试的公正无私,坚持统一的标准。按照规定,测试员不能坚持正确标准或在工作中营私舞弊的,应停止其测试工作,错误严重的还要撤销其测试员的资格。测试员取得测试资格后,要接受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部委直属单位的普通话测试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严格按照统一的测试标准和要求开展工作。等级测试必须有三名测试员协同工作,方为有效。即使是分别测试,综合评议,当评定意见不一致时,也要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国家规定,评定普通话一级(甲、乙等)水平,必须由国家级测试员主持或复核方为有效。汉语通论辅导二儿童是怎样学会说话的?一个孩子白呱呱堕地,大声啼哭,经过牙牙学语,到能比较自由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大约需要五六年光景。短短几年功夫就掌握语言这套完整而复杂的结构系统,实在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我们可能会发现,有些孩子早在八九个月时就能说出“爸爸”“不”等简单的词,有些儿童则要到一岁多才开口讲话。对此,心理语言学家经过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儿童开始学说话的时间可能略有先后,但都经历过相同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揭示了儿童学习说话的奥妙。儿童到了一岁至一岁半时,进入了言语发展的新阶段,真正的言语活动开始了。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单词话语阶段。(2)双词话语阶段。(3)语法阶段。小学生是怎样学会汉字的?心理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有关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汉字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具体地说来,就是儿童的识字过程要经过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开始学习汉字的时候,每当遇到新的汉字,儿童首先是对该字的整体产生种朦胧的印象,即对这个字有个大致的、粗略的、模糊的认识。第二阶段:这时,他们对第一阶段粗略认识的汉字已不只限于轮廓的记忆,而是逐渐由模糊变为清晰,对这些字的笔画、部件等有了精细的感知,能够正确地识别构成汉字的各个部件。第三阶段:抽象概括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在精确辨认汉字部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对汉字整体特征的初步概括能力,从而达到了整体认知、一见即识的程度。小学生为什么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我们的国家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方言比较复杂,同时还有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同胞操各自的母语,因此在汉语文学习中,就十分需要一套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辅助工具。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中正是担当了这样的角色。30多年来,小学生通过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在读准字音、学好普通话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从而证明了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什么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说话教学?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交际工具,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说,最先产生的交际工具是语言,然后又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才产生了记录语言的文字。每一个人,从母腹中生下来,一天天长大,也是先学说话,直到两三岁以后,有的到进了幼儿园、小学,才开始学文字。学习说话是全面学习语文的基础。而语言本身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会说话不等于具有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语言是学不好的。人们掌握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什么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指的是一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这项实验自1982年秋率先在黑龙江省进行,至今已有几个年头,实验规模也由最初的少数几个学校扩展到全国除台湾外的各省、市、自治区。进展很快,效果较好,在我国小学教育的总体改革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概括地讲,“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就是在教学生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的前提下,以发展语言为主线,寓识汉字于读写之中,阅读与写作同时起步,以达到开发智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在各项教学中都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1)汉语拼音教学在这项实验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儿童学习的最初阶段,拼音要代行汉字的职能,是儿童完全或主要依赖的读写工具。据此,实验提出了“直呼音节”的要求。除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及其拼读方法等项要求外,更加强了音节的整体概念,提高了拼音教学的要求。(2)识字教学的特点是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儿童在大量阅读注音文章中,利用汉字重现率等手法自主性地认识、掌握汉字。当然,教师指导的有计划的识字教学,仍然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阅读在这项实验中不仅是儿童识字的途径,还是整个教学的中心所在。显著特点是贯彻了“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也就是由最初对文章整体的表层理解,通过部分分析,再上升到对文章整体的深层理解上。阅读的另外两个特点,是提早进行和大量阅读。(4)作文教学起步较早。强调“开篇成文”,讲究整体概念,注重口语基础,并适时引导儿童把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汉语通论辅导三汉字到底有多少?什么是常用字、通用宇?汉字的数量很多,但是到底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准确数字。我们只能从古今字典中,知道它的大概数目。东汉的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加上重文(即异体)共10516个。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当代的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中华字海收字85000多个,这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字6196个,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收字6763个。根据近年来实际应用的情况,国家语委在1988年研制成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字7000个。部首、偏旁、部件是一回事吗?部首、偏旁、部件都可以用来称说汉字的构成成分,它们是有区别的,并不是一回事儿。1部首部首是汉字检索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汉语字典、词典里属于同一形体偏旁的部目;凡是含有同一形体偏旁的字隶属其下,这就是一部。部目字(有些部目字现在不成字了)放在部的开头作为一部之首,所以叫部首。部首是东汉许慎创建的。他作的说文解字共分540部。每部把共同所从的形旁字列在开头,这个字就称为部首。1983年6月,当时成立的统一汉字部首排检法工作组曾参照康熙字典、辞海和新华字典三部辞书的部首制订了一个草案,共设部首201个。2偏旁汉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之分。象形字和指事字为独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为合体字。过去称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现在习惯上把合体字的左右、上下、外内统称为偏旁。如“打”字的“幸”和“丁”,“椰”字的“木”和“耶”,“尘”字的“小”和“土”,“霜”字的“雨”和“相”,“国”字的“口”和“玉”,“凤”字的“几”和“又”等等,都是偏旁。偏旁是合体字的构成成分,但并不都是合体字的最小笔画结构单位。3,部件部件是构成合体字的最小笔画结构单位,其下限必须大于基本笔画,上限小于复合偏旁。从功能上看,部件并不一定具有音义;从存在形式看,它是一个独立的书写单位,不管笔画多么复杂,凡是笔画串连在一起的,都作为一个部件看待,如事、秉、串、重、出等。总的来说,部首是对汉字检索而言的,大多数部首就是偏旁。偏旁和部件则是对合体字而言的,只不过偏旁不都是合体字的最小笔画结构单位,而部件却是构成合体字的最小笔画结构单位。汉字是仓颉造的吗?汉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我们知道,语言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记录语言的符号一文字也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来记事或传递信息的方法,一是结绳记事,再就是画图画和作图解,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原始汉字在原始社会的晚期开始出现,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不是哪一个人单独创造的。但是“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鲁迅门外文谈)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在汉字由原始文字发展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过程里,起主要作用的大概就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巫、史一类的人了。如果仓颉确有其人,那也只能说作为史官的他对汉字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汉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已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时代遗留下来的器物上所刻划、描画的符号。这些符号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形体比较简单,大都是几何形符号,见于仰韶等原始文化的陶器上。第二类是象具体事物之形的符号,见于大汶口等原始文化的陶器上。据专家考证,原始社会时代普遍使用的几何形符号还不是文字,大汶口象形符号,则可能已经具有文字的性质。因为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生产已经相当发达,社会的贫富分化也已经很显著,记录语言的要求很可能已经出现。由此推测,汉字形成过程开始的时间,大概不会晚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到公元前第三千年末期,随着夏王朝的建立,我国正式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了有效地进行统治,必然迫切需要比较完善的文字,因此原始文字改进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夏王朝有完整的世系流传下来,就是原始文字有了巨大改进的反映。汉字大概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在夏商之际(公元前17世纪前后)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汉语通论课程辅导(四)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言是符号系统,能指:显示的事物,所指:被代表的事物。语言符号的特点:1、任意性2、线性文字是符号。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2、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包括共同语普通话和不同的方言;几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方言区客家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南方言区粤方言区晋方言区平话方言区3、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的特点:A没有辅音;B音节中元音占优势,复原因构成的音节多;C音节有声调词汇方面的特点:A词的结构有双音化的倾向;B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语法方面的特点A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B词类和句子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汉语基础和汉语运用汉语三要素的关系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三者之间是彼此联系的,相互作用的。汉语课程的学习A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B要注重共时与历时的比较C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五)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一)语音的物理属性1、音高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2、音强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3、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4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取决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的曲折形式的不同。(二)语音的生理属性1,肺和气管2。喉头和声带。3口腔和鼻腔(三)语音的社会属性语音单位(一)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素:元音和辅音(二)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最小的语音片断。(三)声母韵母声调声母,音节中元音开头的部分,大多数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声调,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部分。(四)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归纳出的音类。(五)汉语拼音方案(六)国际音标国际音标符合:一个因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因素发原则。(七)声调符号: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八)隔音符号声母声母的发音(一)声母的发音部位1、双唇音(bpm)2、唇齿音(f)3、舌尖前音(zcs)4、舌尖中音(dtnl)5、舌尖后音(zhchshr)6、后面音(jqx)7、舌根音(gkh)(二)声母的发音方法1、看阻碍的方式(1)塞音(2)擦音(3)塞擦音(4)鼻音(5)边音2、看声带是否颤动(1)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2)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3、看气流的强弱送气音(ptkqchc)不送气音(dbgjzhz)韵母普通话共有三十九个韵母,韵母按结构可分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又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即四呼。(一)单元音韵母舌面元音单韵母舌尖元音单韵母(二)复元音韵母前响复元音韵母,中响复元音韵母,后响复元音韵母。(三)带鼻音韵母Anianuananeninuen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声调一、汉语的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来分析: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二、声调: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音节音节的结构(一)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4、汉语拼音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韵尾。(二)拼音的方法1、两拼法2、三拼法3、声介和拼法(三)拼写规则1、yw的使用2、隔音符号的用法3、省写:韵母iou,uei,uen的省写上两点的省写(四)标调法1.声调符号一定要标在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上。2.在iu、ui这两个韵母中,声调符号应标在后面的u或I上面。3.调号恰好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去。4.轻声音不标调(五)音节的速写音变一、变调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叫变调.(一)上声的变调(二)去声的变调(三)“一不”的变调(四)“七、八”的变调(五)形容词重叠的变调二、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的又短又轻的调子轻声词: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2.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的后头3.构词用的虚语素“子头”和表示多的“们”三、儿化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四、语气词“啊”的音变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辅音音位,三音音位,声调音位音位变体分为条件和自由变体。归纳音位重要标准:辩义功能,互补分布音感差异。语调(一)停顿(二)重音:语法重音逻辑重音(三)句调(升调降调平调曲调)汉语通论复习材料22010-02-19 20:37:59|分类: 电大材料 |标签:无 |字号大中小订阅 (六)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表意体系的汉字不是直接表示音素或音节的字母,而是用不同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从而代表了语素的声音。汉字体形的演变:A甲骨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B金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C篆书:大篆: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代表。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D隶书.秦隶:又叫古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汉隶:又叫今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D楷书:真书,正书E草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狂草行书:产生于东汉末,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现行汉字的形体:(一)楷书,行书(二)印刷体: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手写体:软笔字,硬笔字。汉字的结构:构造单位:笔画,偏旁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笔画的三种组合方式:相离,相接,相交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笔顺的基本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造字法(一)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二)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三)会意。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四)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纠正错别字错字:写的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出的字。别字:又叫白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写成字典里有的字错读字:指把字音念错掌握规范汉字(一)掌握简化字(二)掌握规范字,不用异体字。(三)区别新旧字形。课程辅导(四)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单位(一)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二)词和词的构成。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是词和词的组合。1单纯词(1)联绵(双声的,叠韵的,其他的)(2)叠音词(3)音译的外来词2合成词(1)复合式A联合型B偏正型C补充型D动宾型E主谓型(2)重叠式(3)附加式A词缀+词根B词根+词缀(三)固定短语词义的性质1词义是词的内容2词义的三性(词义的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词义的构成(一)理性义。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二)色彩义1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2语体色彩。文体色彩,口语色彩。3形象色彩词义的分解(一)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二)义项的分类:词义:基本义和转义(包括引申义和比喻义)(三)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多义词: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四)同音词: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义素的分析和运用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同组中的共同特征叫共同义素。区别特征叫区别义素。语义场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的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上一层次中某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各词所具有,而下一层次又必然有自己一些特殊的义素。语义场的种类:1类属义场2顺序义场3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和同义词(一)同义义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同义词。(二)同义词的差别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1)意义的轻重(2)范围的大小(3)个体与集体的不同(4)搭配对象的不同2色彩方面的差别(1)感情色彩不同(2)语体色彩不同3词性方面的差异反义义场和反义词反义义场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反义义场的类型:1互补反义义场2极性反义义场语境和词义两种语境: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一)据语境解释词义(二)语境使词义单一化(三)语境使词义具体化(四)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五)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一)基本词汇。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的特点是:1稳固性2。能产性3。全民常用性。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一)古语词:文言词和历史词(二)方言词:来自各方言(三)外来词:借词,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音译外来词,音意兼译外来词,音译加音译外来词,字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一)行业语:各种行业应用的词/(二)隐语: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的一种只有内部人懂得的特殊用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特征: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成语的来源: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词句、口头俗语。惯用语是指人们口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歇后语由近似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词汇的发展变化(一)新词的产生(二)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三)词义的演变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七)修辞修辞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既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和修辞著作。语境指在运用语言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构成语境的因素有主观语境因素和客观语境因素词语的锤炼就是炼字一,意义的锤炼1,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2,力求准确,妥帖。3,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4,力求色彩鲜明。二,声音的锤炼1,注意音节整齐匀称。2,注意声调平仄相间。3,力求韵脚和谐。4,讲求叠音自然。5,讲求双声叠韵配合句式的选择主要依据:1,根据不同句式本身表意的鲜明程度。2,根据不同的语境,特别是上下文的需要。3,根据上下文句子主语的异同。一,长句和短句长句表意周密,严谨,精确,细致;短句表意简洁,明快,灵活二,整句和散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三,主动句和被动句如果以施事作为陈述的对象,就宜采用主动句;如果以受事作为陈述的对象,就宜采用被动句四,肯定句和否定句否定句有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五,口语句式和书面句式口语句式简洁,活泼,自然;书面句式周密,严谨,文雅汉语通论复习材料32010-02-19 20:38:52|分类: 电大材料 |标签:无 |字号大中小订阅 辞格一,比喻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1,比喻的种类;明喻;暗喻;借喻2,比喻的灵活运用设有喻词的比喻;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二,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比拟的种类:拟人和拟物三,借代不直接说某人或某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借代的种类:1,特征,标志代本体。2,专名代泛称。3,具体代抽象。4,部分代整体。5,结果代原因四,粘连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叫粘连,又叫顺粘。粘连的种类:全式粘连和略式粘连五,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2,缩小夸张。3,超前夸张六,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的种类: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七,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句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访词的种类:音访和义访八,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叫反语。反语的种类:以正当反和以反当正九,婉曲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婉曲的种类:婉言和曲语十,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对偶的种类:正对,反对和串对十一,排比把结构相同,语义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排比的种类:句子排比和句子成分排比十二,层递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上相似,内容上递升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层递的种类:递升和递降十三,顶真用上句结尾的词语做下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也叫联珠十四,回环把气候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的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十五,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对比的种类:1,两体对比。2,一体两面对比十六,映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有正衬和反衬十七,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十八,设问无疑问句,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十九,反问反问也就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二十,通感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相互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又叫移觉。二十一,警策使某些语句语简言奇,含意深刻并富有哲理的辞格。警策的种类:1,主宾重复判断。2,表意相反相成。3,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辞格的综合运用1,连用。2,兼用。3,套用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1,音律配合不协调2,词语选用不精当3,句子表意不畅达4,辞格运用不恰当语体风格1,公文语体2,科技语体3,政论语体4,文艺语体(八)语法和语法单位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抽象性和递归性是语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是级别不同的四种语法单位。词一词类划分的标准词类的定义: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能否充当句法成分(2)实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词与词的组合能力上。(3)虚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它同实词或短语的关系上。二实词及其语法特点实词是表示实在意义,能够充当句子的基干成分的词。实词可分为体词、谓词、加词、代词四类。1体词:主要充当主语、宾语,一般不作谓语的一类词。体词包括名词、数词、量词。(1)名词的语法特点和用法(2)数词的语法特点和用法(3)量词的语法特点和用法2谓词:主要作谓语,有时也作主语、宾语的一类词。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1)动词的语法特点和用法(2)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和用法3加词:不能作主语、宾语,也不能作谓语,只能作修饰语的一类词。加词包括区别词、副词。(1)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用法(2)副词的语法特点和用法4代词:独立于体词、谓词、加词三类词之外的一个比较独特的词类。根据其替代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5注意辨析:形容词和副词,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三虚词及其语法特点虚词是不能充当句子基干成分的词。虚词包括关系词、辅助词、拟声词、叹词四类。1关系词:用于表达结构关系义的词。包括连词、介词。(1)连词和介词的区别(2)介词和动词的区别。2辅助词:用于协助实词表示辅助意义的词。包括助词、语气词。(1)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其他助词(2)语气词分为表陈述、表疑问、表祈使、表感叹3拟声词和叹词归在实词和归在虚词都是权宜的做法,可以看作两类比较特殊的词类。四兼类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特征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的词。注意兼类词和同音词、词的活用的区别。五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1)名词活用为动词(2)其他词类活用为动词(3)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用作使动词(4)名词、形容词用作意动词。短语一.短语的分类1短语的结构类(1)实词和实词组合的短语:主谓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偏正短语、联合短语、同位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量词短语、方位短语。(2)实词和虚词组合的短语:介词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2短语的功能类(1)名词性短语(2)谓词性短语(3)加词性短语二复杂短语简单的短语由两个词构成,多于两个词的短语是复杂短语。复杂短语由简单短语递归延展而成。多层次复杂短语的分析:掌握层次分析法,分析结构层次,指明结构类型。单句一、单句的分类1句型:按句子的结构划分出来的类型。(1)主谓句(2)非主谓句2句类:按句子的语气划分出来的类型。(1)陈述句(2)疑问句A.疑问句的不同分类:按疑问信息的有无:有疑而问、半信半疑和无疑而问;按结构的不同形式: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B.表达疑问的手段:语调、语气词、语气副词、疑问代词以及一些格式。(3)祈使句(4)感叹句二、句子成分1.一般性句子成分:(1)主语、谓语:主语的语义类型: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和中性主语。时间名词、处所名词作主语的问题。(2)宾语、补语:宾语的意义分类: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和关系宾语;宾语的功能分类:体词性宾语、谓词性宾语和体谓词性宾语。述语后接连出现两个宾语,宾语之间没有句法关系的宾语叫做双宾语。补语的意义分类: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和数量补语;补语的结构分类:不能用“得”的、必须用“得”的、插入“得”或“不”构成平行格式的。注意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的可能式和情态补语的区别,注意宾语和补语的区别。(3)定语、状语:定语和状语区别的三条标准。定语中用“的”的不同情况:必须用“的”的定中短语、不能用“的”的定中短语、用“的”不用“的”都可以的定中短语。2句子的特殊成分:(1)提示成分(2)独立成分三、句式及句子的变化:(1)句式:以句子结构的某一特征为标志划分出来的句子结构的特征类别。(2)“把”字句的条件限制(3)“被”字句A.被”字句和被动句的联系与区别B.“被”字句使用的条件限制C.“被”字句中的“被”在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