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书画扇面的价值研究.pdf_第1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书画扇面的价值研究.pdf_第2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书画扇面的价值研究.pdf_第3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书画扇面的价值研究.pdf_第4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书画扇面的价值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i m i imi l 皇曼曼曼鼍曼量皇曼皇曼量璺鼍曼置 摘要 中国书画扇面艺术为我们再现了一幅典雅清醇的中国文化长卷。古往今来,许多 文人骚客喜欢于扇面之上挥洒翰墨,留下了不少的书画扇面,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 彩的墨宝和艺术珍品。扇子的精湛工艺和传统的诗词、绘画完美结合,两者相得益彰, 浑然一体,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这一传统的艺术品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 力焕发着新的活力,备受人们的珍爱。本文以艺术学、美学等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 对中国书画扇面的规律性分析,阐释了中国扇面书画艺术的缘起与发展,分析了中国 书画扇面的两大形制的美,进而总结出与艺术有关的中国书画扇面的审美价值与非审 美价值。 关键词:中国书画扇面两大形制审美价值非审美价值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f a na r tf o ru st or e p r o d u c eac l a s s i co f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l o n g s i n c e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m a n yw r i t e r sl i k ep o e tl a n g h a m m e rb e a u t yo nt h ef a n , l e a v i n gal o to ff a np a i n t i n g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 , b u ta l s of o r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t os t a yr i c h 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a r t f a n so ft h es u p e r bt e c h n o l o g ya n dt r a d i t i o n a lp o e t r y , p a i n t i n gt h e p e r f e c t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t w oc o m p l e m e n te a c ho t h e r , a ni n t e g r a lw h o l e ,c h i n a s 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t si naw o n d e r f u lw o r k 1 1 1 et r a d i t i o n a lw o r k so fa r tw i mi t su n i q u ea r t i s t i c c h a r ms h i n e 谢mn e wf i t a l i t y , h a sb e e nt h ep e o p l e st r e a s u r e i nt h i sp a p e r , t h ea r t s , a e s t h e t i c s ,s u c ha st h eb a s i ct h e o r ya sag u i d e ,f a no f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o f t h er e g u l a r i t ya n a l y s i s ,e x p l a i n e dt h ea r to f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f a no r i g i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a n a l y s i so ft h et w om a j o rf a no f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o ft h e u n i t e ds t a t e sa n ds h a p e s ,a n dt h e ns u m m i n gu po f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a n dc a l l i g r a p h yf a no f t h ea e s t h e t i cv a l u ea n dt h ev a l u eo fn o n - a e s t h e t i c k e yw o r d s : c h i n e s e f a np a i n t i n g ,t w os h a p e s ,a e s t h e t i cv a l u e ,n o n a e s t h e t i cv a l u e i i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4 )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卒虱枷角匆黟呵值听易的学位 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缈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助下完成的。本人完全 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河北 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如果违反 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净丛1 日期: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平年月上日 嗍平吐月上日 引言 引言 书画扇面,顾名思义就是“留书作画”后的扇面,就是将“书画以扇面为载体 和形式进行表现。中国书画扇面艺术为我们再现了一幅典雅清醇的中国文化长卷。古 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喜欢于扇面之上挥洒翰墨,留下不少的书画扇面,也为后人留 下丰富多彩的墨宝和艺术珍品。扇子的精湛工艺和传统的诗词、绘画完美结合,两者 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这一传统的艺术品正以其独 特的艺术魅力焕发着新的活力,备受人们的珍爱。本文以艺术学、美学等基本理论为 指导,通过对中国书画扇面进行赏析,阐释了中国扇面书画艺术的缘起与发展,分析 了中国书画扇面的两大形制的美,进而总结出与艺术有关的中国书画扇面的审美价值 与非审美价值。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书画扇面的审美价值与非审美价 值,做了一番研究,大胆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对学界的一些观点做了 一些补充。近年来,对扇面书画的研究,备受关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对此研究 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领略书画扇面,也就领略着代代艺术家的精神和智慧。 本文在研究的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文献法、比较法、图像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 并且在研究书画扇面的价值功能方面,也提供了一些新的角度,希望这些角度能对书 画扇面艺术研究带来一些帮助,能够结合社会生活来探究书画扇面的诸多价值功能。 河北大学文学硕 学位论文 第1 章中国扇面书画艺术的缘起与发展 扇子的雅致精巧与扇面的书画艺术是分不开的。 陆容的菽园杂记记载: 折叠扇一名撒扇,盖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或写作篷者,非是也。筵团扇也。团 扇因可遮面,故谓之便面。此观前人题咏及图画中可见已。闻撒扇自宋代已有之,或 云始于永乐中,因朝鲜国进松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初南方女人皆用 团扇,惟妓女用撒扇。近年良家女子亦有用撒扇者,此亦可见风俗日趋于薄也。 陆容理解的“便面是团扇,因为“团扇可以遮面 ,而根据杨慎升庵诗话 的界定:“晋人重扇题画,谓之便面,又日方曲。 这就是说,入诗入画后的扇面才 可以被称之为“便面 ,又叫“方曲 。 钱泳的履园谭诗中载有:“团扇之名甚古,汉代已有之。至明中叶,乃行折 扇。本朝时尤盛,遂不复知有古制矣。” 苏轼诗集中有和章耒高丽松扇:“可 怜堂堂十八公,老死不入明光宫。万牛不来难自现,裁作团团手中扇。屈身蒙垢君以 洗,挂名君家诗集里。似胜汉宫悲婕妤,网虫不见乘鸾子。 从中可知陆容述朝鲜松 木折扇为中国人所重为实,亦知宋以后文人喜爱围绕扇子做文章为实,扇面书画在中 国由来已久。 1 1 扇面入字入画之始 扇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不仅是一种实用物品,更是一种艺术品,随着历史的 发展,扇面书画更是中国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扇面书画,顾名思义就是于扇面上 “留书作画 ,这些“书画以扇面为载体和形式进行表现,因此这一艺术将扇面与书 画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中国,扇面书画是相当典型的一种书画形式,且在中国画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我国的扇面书画,由来已久,长盛不衰。 o 明 陆容:菽园杂记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卷五,第5 2 5 3 页。 国 明 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第8 5 5 页。 o 清 王夫之等:清诗话,第8 8 7 页。 。 清 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卷二十七,第1 5 2 6 页。 2 第l 章中国扇面书画艺术的缘起与发展 一i i 一 首先从扇面入字入画说起。扇与书画结缘具体始于何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 唐人张彦元的历代名画记中载有曹操的主簿杨修“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即三 国的时候,曹操请主簿杨修为他画扇,杨修不小心于扇上掉了一个墨点,就顺势将此 墨点画成了一只苍蝇,可见,在扇面上作画己于三国时代出现;历史名画记) 中另 有记载:南朝道愍、章继伯“并善寺壁,兼能画扇”o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了王 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一则故事。当时王羲之于绍兴见有位老妇,手持六角竹扇在市场 上叫卖,心生怜悯,取笔于扇上“为书五字”,并告知老妇售出时便说:此为王右军 所书。果然“书字之扇”一经售出,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由此亦可见,至少在 魏晋就流行在扇上作画了。 1 2 隋唐扇面书画流行于世 至隋唐两代,流行于世的扇子主要是纨扇和羽扇,纨扇又称团扇,多以骨、玉、 象牙等为柄,以流苏为坠,不仅显得珍贵高雅,而且宜于书画,这种扇在我国流行时 间甚长,特别受到闺阁仕女们的钟爱。当时的年轻女妇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喜欢 用画上画的团扇来半遮颜面。唐代王建的调笑令诗中有:。团扇,团扇,美人频 图1 大雁毛扇 来遮面。”此诗中所言的扇面就是绘有图画的 哮见陈传席引中黔画美学川曲,南齐谢赫古雩品录) 人民黄术出触2 咖铽舭8 页 j j 北大掌文学坝r :字位论文 了像“障面 、“便面这样的别称。 唐代扇制品已经十分精美,而且花色品种也很多,因此,画扇之风发展至此时也 更为兴盛。但唐代传世的书画作品中,较多的还是纨扇扇面画,其画面内容有山水、 花鸟、楼阁、人物等,材质也较丰富。唐代张祜的赋得福州白竹扇子云:藤缕雪 光缠柄滑,篾编银薄露华轻。是说一种白竹扇子,此扇扇柄上缠绕着雪白光亮的细藤 丝,非常光滑,扇面由竹篾丝编织而成,细巧发亮,就像铺上一层薄薄的银粉,扇面 上隐约露出盛开的鲜花图案。这说明竹扇的制作到了唐代已巧夺天工,这种福州白竹 扇子已是一种精妙绝伦的工艺术品了。 唐代不少文人雅士泼墨于扇面,在名画家周畴的簪花仕女图上,可见到贵妇 身后跟随的侍女们,其手中所持之扇就是有画的,而且扇子还是圆形的纨扇,即团扇。 1 3 宋元扇面书画艺术进一步发展 由此可见宋代以前,扇面书画基本入于团扇扇面之上。北宋年间,出现了收折自 如,易于携带的折扇,因此折扇的出现逐渐替代了团扇。折扇又名“折叠扇 ,也叫 “聚头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 。折扇分为扇骨和扇面两部分, 扇骨的艺术价值很高,因其扇骨主要是用牛角、玳瑁、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 等珍贵材料制成;扇骨数量又分七、九、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股等,有的还请能 工巧匠在扇骨的面上精雕细刻。扇面则分为洒金、混金、捶金、涂香数种,从而使之 成为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把扇子,价值百金。 南宋时,折扇的生产已有相当规模,此时杭州已成为全国的制扇中心,所产黑纸 扇,名扬京城内外。由于其制作工艺精致,被作为朝廷的贡品。折扇的扇面呈现半圆 弧形上宽下窄向四处呈辐射状,因而在构图章法、笔墨形象上都别具风韵,很适于题 诗作画,也就便于书画家们大显身手了。而且南宋时,折扇制作又有所改进,其扇骨 已经插在扇面中间,更便于入诗入画了。因此折扇自宋代产生以后,就倍受文人墨客 的青睐,扇面书画极为流行,书继中记载:“郑和间,徽宗每有画扇,则六宫诸 邸竟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 当时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欢在扇上题诗作画,舞文弄 墨,抒情达志,而且诗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扇面虽幅不足尺,但是人物花鸟、山 。参见钱公麟著 中华书局2 0 0 6 年版,卷三十三,第7 0 6 7 0 7 页 1 1 i 可北大学文学硕f j 学位论文 子铺 ,这其中生产的就是折扇,并有了折扇书画艺术。不仅国内有卖扇行业,在出 口的商品中亦有“绢扇 的记载。折扇一直流行至今。 一具完整的折扇应该包括扇套、扇骨、扇面、扇坠或流苏。最起码的成扇也应有 扇骨与扇面。也有扇与扇面结合为一体的( 如檀香扇) 。明代几乎看不到团扇书画,折 扇异军突起,完全弥补了团扇扇面艺术在这段历史上发展的不足。明代时由于折扇受 到人们的欢迎而广泛流行,“至明则折扇大兴,纨扇几无人问。一曾有书载,朝鲜把 折扇进贡给明成祖,并且深得他的赏识,因而令内廷工匠加以仿制,以便供给后宫和 赏赐群臣所用,这样一来渐渐的这种折扇由内廷传出,流遍天下。清代是折扇扇面画 发展的顶峰时期,并且此间名家辈出。 2 2 1 折扇扇骨 扇子的优劣雅俗,主要取决于扇面和扇骨两个方面。明代的折扇势压团扇,使扇 骨的地位更显著重要。折扇平时是折叠起来的,人们看扇子首先看到扇骨,扇骨成为 折扇的一个门面,它的优劣就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北宋时折扇出现,其扇骨最初也很普通,一般使用松木、桧木等木料。后来扇骨 的材料变为以竹为主,最常用的是玉竹和白竹,另外还有棕竹、乌竹、梅鹿、湘妃、 方竹、佛肚、老松竹、樱桃红等名贵品种。也使用上等的木料,如乌木、紫檀、白檀、 楠木、鸡翅、黄杨、桃丝木等。其他的材质如象牙、兽骨、玳瑁、牛角甚至金属,也 用作了扇骨的材料。北宋的扇骨材料据:云麓漫钞云:宋人用折叠扇,以蒸竹为骨, 夹以绫罗。贵家或以象牙为骨,饰以金银。宋以后,折扇扇骨的用材日益贵重化,越 来越讲究。如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有:姑苏最重书画扇,其骨以白竹、竹、乌 木、紫木檀、湘妃、眉绿为之,间有用牙及玳瑁者。清代的仗扇新录中e l :骨用 湘妃、桃丝、乌木、檀香、象牙、玳瑁,一切珍奇之品。 明代是折扇发展空前兴盛的时期,扇骨艺术也得到充分发展,使扇骨无形的艺术 价值远远超过了扇骨本身有形的材质的价值。明代笔记野荻编记当时:吴中折扇, 凡紫檀、象牙、乌木,俱为俗制。唯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其面重金,亦 不足贵,唯骨为时所尚。显见,那时被人们看作是高贵的扇骨并非是紫檀、象牙所制, 而是更加推崇的廉价竹制扇骨,这主要是由于竹制扇骨具有的较高的艺术可塑性。 扇骨运用雕刻工艺进行装饰美化。扇骨中那些很名贵的紫檀、玳瑁等其自身材质 1 2 第2 章中国书i 田j 扇r 佝的两大形制 天然生成,本就非常精美,无须进行雕琢,扇骨的雕刻主要是施于竹类扇骨,在竹类 中自身装饰性很强的凤眼竹、湘妃竹、佛肚竹等,也不常用来进行雕饰,唯有玉竹, 晶莹素净,易于精雕细琢,使之身价倍增,成为主要的雕刻对象。明朝李日华味水 轩日记万历三十八年六月九日记云:盛德潜以正德中,吴人刘永晖所制阔板竹骨扇 一柄赠予,日:扇工虽琐细,然求如此浑坚精致者,其法绝矣。显见,明代的扇骨已 然从供实用的物件转变为供玩赏的艺术作品。竹刻正合中国文化一贯重文逸、求雅格 的思想品格,要求古雅,追求文逸超俗。 扇骨雕刻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别:一类是书画;一类是图案;一类是金石文字。 在折扇扇骨上雕刻,大多一侧刻字,一侧镌画,相互配合辉映成趣。还有的时侯扇骨 雕刻的内容与扇面内容相关,两者相辅相成。中国竹刻艺术到明清时期逐渐发展完善, 此间从事竹刻者无不雕刻扇骨。有关扇刻名家如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李昭、李赞、 蒋诚,苏州则有方氏艺人,都同时以制扇和刻骨闻名于世。明代一些著名书画家如文 征明非方氏制的“方扇”不书,非名手李承辉、李昭、马勋、曹大本等人之制不画。 到清代,书画家们才主动参与到扇骨创作中,清末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史载康熙 年间周颢“读书不应科举,精于画,尤好画竹,刻竹极精”。周颢刻竹用刀如笔,皴法 浓淡凹凸,生动浑成,他刻的扇骨在当时便被认为绝品。在画坛里扬州八怪之一的郑 板桥也曾挥刀刻刊扇骨,至清末民初,众多书画家参与了扇骨的创作,这使得扇骨的 雕刻具有了书卷气,大大提高了扇骨的艺术水准。 扇骨头型的款式。位于扇骨聚头处的柄部造型的形状俗称头型,这是折扇中很具 特点的一个部分。扇骨的头型在折扇初兴时仅有几种,方头、圆头以及从日本传入的 “和尚头 ,后来发展到一百多种,有平头、鱼尾、椭圆、葫芦、雁首、梅花、花瓣、 如意、橄榄、云头、垂露、瓶口、鸭头、尖头、玉兰头等众多样式。一些制扇名家制 扇更是独具风格,如乾隆年间吴县志载:马圆头,李尖头,柳方头,蒋、沈方圆 并精,各擅其巧。显然,乾隆年间,折扇扇骨的头型被看作是扇骨款式的个重要表 现。如如意头是指扇骨的大骨整体上好似一柄如意;燕尾式是扇端处中间凹进,似燕 尾形状;葫芦头型是扇头像一只葫芦;玉兰花头型是形如玉兰花状的头型,等等。小 小的扇骨上新意迭出,呈现出精彩的艺术气象,有力地开拓了扇子艺术的广阔天地。 1 3 闻北大掌文掌坝_ l 学位论文 2 2 2 折扇扇面构图 折扇上因有折痕,所以作书绘画均受限制,难度较大。所绘之画面要随着扇底之 弧线向两边倾斜,山水扇面多取大片风景入画,所用空间大且长,如沿水平线处理, 那扇面下端两角就会留有不合理的空白,所以多是这种弧形地平线的画法,沿扇形作 弧线构图。花鸟扇面以重点特写式取景为多,画面所占空间较小,一般不采用弧形地 平线式构图。 山水扇面的构图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满构图,一类是边角构图,一类是一 河两岸构图。 满构图的扇面,因为所绘山水景物占去了大部分空间,所以整体感觉实多虚少。 边角构图则是或于左上角绘景,或于右下角构图,或自右上伸入,或自左下展开,总 体感觉虚多实少。总之,边角构图是画家任取扇面四角之一为画幅重心所在,留白较 多,书画感觉疏阔清朗。 一河两岸式扇面构图,是两岸或左右、或上下、或斜对,取景可近可远,是一种 极灵活的构图方式,这类构图变化较多,河水可左右横过,或上下直流,也可斜向面 行,两岸或遥对,或紧邻,有着不同的组合面貌,饶有趣味,是明清画家最常用的扇 画布局, 作画的构思布局,固然因为个人喜好及习惯的不同而有异,但是因为受到时代风 格的影响,同一时代的作品,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共性因素。以山水扇面为例,明人画 作多采用边角或一河两岸构图,明末清初的作品,则以满幅构图为常见,尤其四王吴 挥所画扇面,十之八九为此类布局。 花鸟扇面构图则可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中轴线构图,把景物置于扇幅中央,两 侧留有空白,常取庭园一角为内容;一是边角构图,任取扇面四角之一把景物插入画 面,以折枝花卉居多,留白全视画家安排。由于边角构图富于变化,所以在花鸟扇面 中所占比例较大。 书写扇面在布势构图上,由于扇面形状呈弧形向左右张开,书写时自然不能像平 常一样行行直竖,则须向内收拢,形成由内而外的辐射状,如果行行写到底,那么必 会上疏下密,所以书写扇面一般成长短行形式,一行书写到底,次一行仅书几字而已, 长短行之差距,视诗文字数多寡而定,如此长短相隔,扇面书法布局遂自成一格。 1 4 * 2 章十目* 日扁向自匀m 孵制 2 2 3 书画折扇的制作工艺 折扇亦称为“撒扇”,不仅制扇工艺讲究,精选用料,而且扇柄镂刻极巧,有的甚 至镂空填以异香,柄下还饰以玉坠等,扇面也多有名家书画。咫尺之间扇面上,正、 草、隶、篆,书画合壁,烟波云海、名山丈川、人物风景,妙趣横生,千载留芳。据 说故宫藏有一把清乾隆皇帝使用的二尺四寸的湘妃竹折扇,形体超群,彩绘格调高雅 被称为是最大的折扇。现在,杭州的黑纸扇、苏州檀香扇、四川自贡竹丝扇、广东新 会葵扇,都以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而驰名中外。 折扇由扇骨和扇面两部分组成。因此折扇制作的优劣好坏,往往取决于扇骨是否 打磨光滑,收展如意,扇面纸料厚洁。所以,制作时扇骨和扇面两部分是非常讲究的。 明沈德符在野获编中即说到: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木俱为俗制;惟以棕 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作为折扇的扇面,最常用的材料为纸,以颜色、质地 不同,又有矾纸、瓷青纸、油纸等;此外,也有用绢和夹纱的。扇面纸色的流行,同 样也因时代有所不同,一般丽论,明代盛行金面,f 见图1 4 、1 5 ) 清代祟尚素色、夹纱 以及其它种类的扇面。 鐾0 j 。二j 图1 5 唐寅牡丹金扇面 至明时折扇开始流行后,折扇不仅受到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青睐而且赢得广大普通 老百姓的喜爱,于是成为民问新兴的重要热门手工艺之一,制折扇的高手层出不穷。 若干产地更能展现其独特面貌。 l 金陵折扇 早在明嘉靖年代金陵折扇的制作在已形成特色。金陵折扇的扇骨要选向阳山坡下 6 至8 年生长期的冬季毛竹,经劈蔑、浸晒、蒸煮、刮削、烤炙、砂磨、雕刻、整形、 抛光,扇面要经糊面、折面、上色、整形等,前后数十道工序,故金陵折扇以其制作 精湛为独特风格,成为堪与杭扇、苏扇、歙扇、川扇相媲美的“宁扇”。特别是竹骨 经水磨以后,滑润如玉、晶莹光洁,两边大骨上饰以精雕细刻的花纹- 精妙无比。制 作高档的金陵折扇一般采用乌木、老棕竹、湘妃竹、檀香木,用久了扇骨自然泛红, 更富雅趣。 金陵折扇扇面有的用安徽净皮宣纸裱糊数层,表面涂以柿漆防水,堪称“一把扇 子半把伞”晒不翘,淋不透:有的用桑皮纸,柔韧轻滑,使用日久而“形不走,色 不褪、纸不破”;少数用丝绢的,经加矾处理,雪白匀净、典雅光泽;有色丝绢经特 殊方法炼染色质透明、纯真;若扇面撒云母片、洒金箔粉,书以古诗古文,更显富 丽堂皇;若崩面r 南名流贤达泼墨丹青,则更显其名贵高雅。 2 四川贡扇 据明朝俗制,地方府、州、县每年或数年要向中央贡献地方特产,四川折扇是地 1 6 第2 章中围+ 5 l j 扇丽的两大形制 曼曼曼鼍曼鲁量量皇皇曼皇皇舅鼍曼鼍曼皇曼曼寡量鼍曼量曼鼍曼皇曼暑皇曼皇曼舅曼皇曼鼍曼皇- - im _。 。皇曼曼曼曼鼍曼皇曼皇量皇量皇量皇 方贡物中最有名的物品之,因此又称贡扇。川扇的技艺可谓精工巧作。明宫闱秘史 中记载:宫中所用宫扇,合竹骨二十余,粘以蓝纱,贴以大片箔金,百以木柄承之, 又名金扇。这种华贵的川扇,其精巧雅致之风则宜士人,其华丽雍容之气则宜宫妃。 至于其扇骨则雕刻有正龙、侧龙、百龙、百鹿、百鸟之类,栩栩如生。明万历年间皇 帝曾御书金折扇赏赐宠幸诸宫人与太监,墨迹为行书体,笔势飞舞,极似米南宫。川i 扇如此精美,使用便利,当时制扇业迅速发展。 3 苏州折扇 苏州折扇集各种精湛工艺于一身,包括造型、装裱、雕刻、镶嵌、髹漆等工艺, 做工精致细腻。苏州折扇以檀香扇最为著名,因其以檀香木制扇,散发着天然香气故 称檀香扇。其扇骨制作以变化丰富和精工细致闻名。主要采用拉花、烫花、雕花、画 花的工艺,精雕细琢,真是堪称“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木作股为俗制,惟棕 竹、毛竹为之,称怀袖雅物。 于其扇面则绘上山水花鸟景色,把吴地的山山水水、花 鸟人物浓缩描绘,休闲雅致。其中著名的“乌竹骨泥金扇 就以苏州所制者最佳。苏 州折扇历来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掌中宝物。自二十世纪初生产以来,以其独有的工 艺特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宠爱。 折扇在清代是繁荣发展的时期。折扇的大发展,使其扇袋、扇坠和扇盒等这些附 属的工艺品,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明代文震亨c - i f :物志谈到扇坠的用料:扇坠宜 用伽南、沉香为之,或汉玉小块及琥珀眼掠( 黑水晶) 皆可。香串、缅茄之属,断不 可用。足见自明代始就越来越强调扇坠材料高贵的品质,以汉玉、琥珀、水晶、伽南、 象牙等材质为贵,扇坠也多有艺术雕饰,双鱼、婴戏、蝴蝶、辟邪等祥瑞之物都是经 典题材。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载有:“撒扇放则遮日,收则入囊。被看作扇子 附属品的扇匣、扇囊本是实用品,但因其制作或雕饰或绣治,也便成为精心打造的工 艺品了。扇匣材质用纸用木皆可,纸匣多裱以苏州小锦,( 宋锦的一种,又名盒锦。) 或用蓝毛布,并以后者尤为古雅。木匣则有黄花梨、鸡翅木、紫檀、红木等数种,另 外还有竹做的扇匣。扇囊多用缎子缝制,上绣有各种纹饰,如诗词文字、山水人物、 鸟兽草虫、花卉蔬果等。扇囊多用锦绣,以缂丝为贵,其余如纳锦、戳纱、衣线、盘 金、锁针、抽纱、包梗等各有特色。细玉扇坠四件现藏南京博物院自古用扇者止言其 效,赏扇者乃审其美。至于扇骨,更是广用名贵材质:玳瑁、柴檀、珐琅、螺钿、象 1 7 河北大学文学硕l 学位论文 牙等。此时的扇子不仅仅是生风扇凉的工具或是简单的工艺品,还可表达持扇人的身 份、地位、审美、情趣、性格、爱好等,极尽其点缀、装饰功能之独特。 作为中国书画扇面的两大形制,无论是团扇还是折扇,它们登峰造极的材质取用, 精妙绝伦的制作工艺,使得扇子本身就以其曼妙的身姿辉映于艺术舞台之上。但凡扇 面书画作品均是即兴成章,见仁见智,相比那些躲进书斋的雕章琢句不知要好放多少 倍。美丽的扇子加上美丽的书画结成尘世美好的艺术。 第3 章中同书面扇面的审美价值 ! i 一一i i ii iii; 。一o i i i i 。鼍曼鼍皇曼量曼葛量曼曼曼量量曼量曼鼍曼曾 第3 章中国书画扇面的审美价值 中国扇面书画艺术是民间艺人与文人雅士相结合的产物。扇子形制与扇面样式从 单一到多变,扇子工艺从简约实用到精雕细琢、雅玩观赏。中国扇子种类繁多、造型 精巧优美,构造精制,经过能工巧匠精心的工艺制作,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 术身价百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是民间工艺与诗、书、画、雕刻等艺术相融相促 的结果。而今中国的扇面书画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既具有民间的工艺色彩又具有儒 雅的风韵,集实用与观赏于一身的,并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独特的艺术品。 3 1 扇面的书画美 书画的艺术美与扇面这种特殊材质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美。题 诗绘画被作为一种装饰元素,大概于魏晋时期就运用到扇面上,而逐渐成为充实扇面 的装饰艺术。书画扇面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提高,已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给人以 美的享受。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审美情趣不断的提高,书画扇面因其独特的装 饰美,将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3 1 1 书法对扇面的装饰美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优秀艺术,是世界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书法艺术的形式和 手法变化巧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字体有篆、草、隶、行等,由于扇面尺幅、形 制的限制,字数一般不多,但因其与扇面结合亦不乏气势、内涵、蕴意。 结合扇子的实用性,为满足大众的需求和普遍的审美情趣,借用诗词佳句、抒发 作者感情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比如题写诸如。福寿康宁、“福如东海 、“永 保万寿 、“龙马精神 、“天道酬勤、“延年益寿 等吉祥勉励的词句,能够借 以抒发作者的感情。 文人或书画家们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扇面的高雅格调及其艺术价值,还会经常在 扇面上题写历代文人才子的佳作名篇。如:赤壁赋、满江红、出师表、 归去来辞等;从而让名作名篇和书法装饰这一独特的载体,两者相互映衬,展现 书法艺术的魅力,为扇面增色。 一、书法“势 的装饰美 1 9 河北女学z 学碗学位论i 对书法“势”的理解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形势,即书法字体的形势、姿势、线条 的走势。第二种是气势,即作品给人的气势、感受。字体的形势、姿势,体现书法的 美、字形的美。字形是靠线条来表现的,势依附于形,势是存在于线条之中的,所咀 线条在个性化的书法中,成了主角。再者每一根线条通过提按、顿错、徐急和某些过 渡性的技巧后,己不再是孤立的线条了,犹如建筑中的每一处雕饰,韵味无穷。重笔、 粗线、浓淡就像乐曲中的强音符。夺人眼目,给人眼前一亮的享受。然而用笔轻、线 条细、墨色淡相当于音乐中的弱后音符,若隐若现,又不夺亮点,另有一番风味。气 势就是书家通过用笔让人赙觉到,或如小桥流水,轻流漫淌,或如飞流瀑布,落于九 天,或如林中老树,静谧安样,或骇雷惊电,震撼环谷 二、书法意境的装饰美 图1 6 所谓意境美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景境惯通。书法装饰的意境美,是书法对扇面 装饰的气势、神采、风味的高度概括。南齐王僧虔的笔意赞中云:书之妙道,神 采为上,形质次之。很显然神采作为意境的内涵之一,成为欣赏书法的标准之一。倘 若说神采是偏于人的个性的话,那么韵趣则是偏于的作品的格调。即为意境越高的作 品,韵趣的价值也高。然而这种高也反应出人的格调、精神境界的高。尽管意境看不 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体会到。这就达到了意境,正困如此,书法超越 了文字,成为一种艺术。书法扇面的意境从神采、韵趣上体现出来,同时加上山水风 景的衬托情与景的交融,表现高山之雄险、大海之宽博、蓝天之悠远,山水之俊秀、 岁月之悠悠。 图1 7 图1 8 把书法变成装饰画,用装饰画的手法去充分表现书法的美,找出那种有利于装饰 造型的书写方法来进行构思,采用书写、画、刻、拨、印等手段,巧妙构图绘制出更 有气势、意境的扇面。同文字,在甲骨、篆( 大、小篆) 、隶、楷、行草中能产生 各种不同的装饰美感,使之升华扇面书法的装饰美。( 见图1 6 、1 7 、1 8 、1 9 ) 2 】 日北 学z 学m 岸位论文 运用书法对扇面进行装饰,不仅丰富了扇面的装饰形式和内容,而且还体现了书 法的美、装饰的美。通过对“势意境”的表现体现出书法装饰的美,使其更好的 运用扇面上,更好地展现着书法艺术的魅力。 图1 9 3 1 2 书画结合对扇面的装饰美 书法与绘画在艺术审美方面,产生两种美感。一日气,发于意志,代表气势的阳 刚之美:二日韵,发于情感,代表风韵的阴柔之美。书与画结合所表现的风格,是气 和韵的流露。 书画结合能增加气韵和意境的产生。虽然书与画二者形式不同,但其追求的意境 却是相通的。借用文字来表选图画,相互补充,情景交融,增加图画的蕴意。面对美 丽的自然山水时,将情感融进画中,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同时,在画中题诗词 抒情,且所提的诗词追求文字内容与画的切合。也将情感融进一笔一划中,讲究书法 布局的“气”与运笔的“势”,那么单个字的美、字与字之间的连动以及通篇一气呵 成,这不仅形成了势,同时也增加意境的产生。题跋、落款是书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 份,它从构图和意境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产生平衡、点醒、连续、村托、虚实、呼 应之效。在装饰扇面时,题跋可以解决画面的平衡问题。能使其景境贯通,情景合一。 也可用题跋把图画上f 、左右连接起来,使整个装饰画面气势贯通,活而不散,分而 * 3m 中国书目嫡面的审荑竹值 一种符号,它虽然可以表示意思,但他不能代表图画。墨迹却是宴 自面构图的虚实的互衬和互补。有时装饰主体已经够充实了,但还 蔓感,就用少许书法( 或签名、印章) 作呼应使整个扇面立即生 r 对意境的渲染。 图2 0 # 图扇面是明代文征明作品。此图用米家笔法绘成,用笔租放, q 文氏风格,文征明仿“米”云山,多用笔谨慎,而此幅点染畅快 e 。( 见圈2 0 ) 图2 1 w | 匕 i 学坝l 位* i 文征明花卉成就也很高并不亚于他的山水画。其花卉宗沈周,这幅文石乔术 圈扇面以点叶法画丛树,用笔方硬,于湿互济,浓淡并施,风格近“粗文”叉不失 工整严谨、稳健雄浑,其神态温雅沉静。( 见图2 1 ) 沈周的画大都自命高雅,他常以诗文书画结交权贵。绘画题材以山水为多- 反映 出他一生过着悠闲、平淡的名士生活,下面介绍沈周画的一幅山水扇面画( 见图2 2 ) 。 此扇面是沈周真迹,画面横5 1 厘米、纵1 9 厘米,在片盒栈纸面上,随意点染石树, 淡着色另点缀一人专心攻读题跋为“白石绿苔厚,清江黄叶沉,夕阳浑未下,恋 此惜阴人。沈周”,且印有“启南”的朱文,诗拟自居易、字学黄庭坚。画面上部大 部分是空白,使画面尽显空灵,水天一色,无限深远。下部画叠石小坡岸,树五株, 和上部形成明显的虚实对比。题跋题在画的中上部,作为绘画形象的补充,求其平衡, 形成一幅完美的图画。点缀人物,绘出一心读书、专心一致的种态,令整个画面生动 意蕴无穷。 d i 术岛丽 耐扰嗣 图2 2 3 2 书画扇面的家居装饰美 字画是高雅的艺术欣赏品,室内悬挂字画艺术作品,不仅可优化室内环境,渲染 艺术气氛,开拓视野,增添室内美感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联络情谊,借 以使居室主人从视觉、心理、情感上得到满足。所以优雅的居住环境,艺术品装饰固 第3 章中n i 书i 田i 扇面的审荚价值 不可少。居室悬挂字画的习俗由来已久,在我国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 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凡有较好居住条件的人们,在其各自的居室,依 据各自的文化品位和志趣爱好,均有字画悬挂于墙壁上。自从新中国诞生以来,由于 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客厅、书房、卧室悬挂字画已形成一种普遍的文化风气。 一种美好的居室布置,如同一幅美妙的图画,令人赏心悦目。人们在舒适方便的 使用中享受并体味着温馨,从而受到艺术文化美的熏陶。因此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 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 高,美的意识的在人们的头脑中,不断生发和开拓,扇类又进入了装饰人类生活环境 的行列。在现代居室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悬挂在家室墙壁上的工艺扇。雪白洁静的墙 壁上一把大出实用扇数倍的工艺扇,在扇面上写一首龙飞风舞的含义隽永的古人诗词 或千古名言,或在扇面上画上一幅优美的图画,顿使居室平添一种清新浪漫或文雅古 朴之气,一种美的意趣洋溢其间。尤其是室内悬挂的扇面书画和居室、家具的色彩相 配能给人以舒适美观之感。这样一种艺术化的环境定会使人感到舒适惬意,得到一种 美的享受。 健康有益的书画扇面,能使人心情愉悦,情绪高涨,能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比如, 一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的扇面会对孩子、青年人产生终生的影响, 使之从小就认识到学问、知识是高耸的大山,无边的海洋,只有勤奋学习、下苦功夫 学习才能攀登到知识的顶峰。在室内悬挂内容健康有益的字画,耳濡目染,其散出的 养分、灵气时时都在向居室主人及家庭成员心目中渗透,亲戚朋友及登门造访者也会 受到浸染。 千百年来,用扇面装饰居室,源远流长。而今随着人们文明程度的极大提高,用 扇面装饰房间愈来愈普及,所采用的扇面艺术作品的水平也愈来愈高档。人们根据个 人的文化修养、爱好和经济实力,在居室内挂上自己喜欢的各式扇面书画作品。一幅 得体的画,挂在办公室里可以舒适空间,激发思路;挂在自己的居室里可以陶冶心情, 减少疲劳。客厅悬挂山水风景或人物画,而且山有靠山的含义,水则表示财气,还可 以挂一些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和实际追求的字画。卧室悬挂人物画或花鸟画,这样可以 给卧室营造舒适随意、柔和温馨的气氛,从而惬意的进入梦乡。 河北大学文学硕 j 学位论文 3 3 书画扇面对人物的装饰美 在戏曲舞台上,不同的行当、角色使用不同的扇子,能得到迥然不同的艺术效果。 小姐与情人相会,常以团扇半遮秋波,显示含情脉脉;空城计中葛亮在敌兵重围的 困境中,泰然挥扇,更添潇洒风度;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三国时期另一 位重要人物周瑜曾有这样的描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通过周瑜手执羽扇灭强敌于挥扇谈笑间,令他那儒雅、机智、 善战的品格跃然纸上,人物更见独特风采;清代,折扇便不再限于文人与男人使用了, 它从文人书画扇这一主流,又分出了以黑纸扇、游览图扇和戏画扇为典型的工艺扇以 及女士用的秋扇等。所谓“戏画扇 是歌舞百戏用来作道具的,其由来已久。唐宋有 “歌扇”,元杂剧艺人有“腰扇 。舞台上坤角用小画扇,文人用中型扇,武将大面 黑头用白竹骨大骨大扇,有的长达二尺;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曾记述宝玉所写的一 首诗: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宝霭檀云品御香。琥珀 杯倾荷露滑,玻璃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此中的“齐纨 指 细绢,在古代齐国所产的“纨 称“齐纨”,这里是“团扇”的代称。“水亭处处齐 纨动”写的是水亭中游人的团扇频频舞动的优美场景。诗中,扇的巧妙镶入映衬出这 些青年男女翩然优雅的风度;著名戏剧家梅兰芳在贵妇醉酒中,运用华贵的扇子, 把杨贵妃的醉态和复杂心情表演得淋漓尽致。优秀豫剧演员牛得草在七品芝麻官 中,用折扇的姿态多达三十多种,为全戏增添了情趣,真可谓妙不可言。在民间舞蹈 中,扇子更是发挥着绝妙的艺术作用。如江南流传较广的 采茶扑蝶舞,娴娜多姿的 采茶姑娘,手握小巧玲珑的折扇,翩翩起舞,抒发了姑娘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是 美不胜收。 折扇传入欧洲社会后,广泛受到当地女性欢迎,成为欧洲女性一时必备的服饰装 扮物。中国人的折扇书画意远、清雅,传入欧洲后,风格有很大改变,欧洲人的折扇 书画带有强烈的浪漫情调。 1 8 世纪至1 9 世纪的欧洲女性喜用扇子作装饰,与当时妇女穿的衣裙特点有关。 多穿硬衬长裙,且裙体庞大,颜色或白、或素、或黑,比较单一,扇画的颜色有的浪 漫清雅、有的浓艳鲜亮,与其裙身相互点缀,相映成趣。装扮如此一把精致小巧的折 扇,令其优雅、高贵。于是欧洲的女性把扇子列入了服饰装扮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6 第3 荦中国书i 田j 扇面的审荚价值 并且与服装一样须随场合变化而变化。如一些不太重要,不太奢华的扇子是为下午制 作的;为晚会制作的扇子因礼仪需要,常加些小花饰和羽毛,材质选用比较贵重,色 调或华丽,或高雅;晨扇则常有一些锯齿形的花边。 3 4 书画扇面对服饰的装饰美 团扇扇面书画既美,其作为装饰物装扮亦美。自团扇产生伊始,到民国时期团扇 都一直被各阶层女性所宠爱。她们手持带圆意的各式书画团扇,粉面半遮,身着或华 丽或素雅的束腰长裙,莲步轻移,柔情似水,构成了中国传统女性独有的含蓄美、韵 味美。团扇本身所特有的轻柔、飘逸与女性娴雅文静的仪态相契合,成为历代女性尽 显阴柔之美的手中爱物。此时的团扇不仅完善了服装的装饰美,它更可看作是一种“道 具 ,一种维持女性矜持,表达情感、展现风度的道具。女人笑时,扇子轻遮 红唇,以达“笑不露齿之含蓄;女人害羞之时,扇子轻遮粉面,微垂双目,略低头, 以示其矜持与娇柔。如此扇子与女人之美的融洽,怎不令“无数英雄竞折腰一! 对于 团扇的这种功用,古人亦有记载。唐代诗人王建“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的诗 句,就已经成为当时年轻女子显示风雅时尚的一种肯定。杜牧的七绝诗秋夕中: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几句,凭 借一把“轻罗小扇”就将少女既文静又活泼的性格,刻画得活灵活现。许多文学作品 和舞台剧目中也时常会有团扇的出现,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春香,红梅阁 中的李慧娘,西厢记中的红娘,身边或手中都配有俏丽多姿的团扇,或扑蝶舞扇, 或做羞答答的忸怩状动作,通过团扇在她们手中的不断变化,把女性的妩媚、娇柔、 活泼天真演绎得惟妙惟肖。著名影星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身穿一袭暗红的旗袍, 手上轻摇一把精致的团扇,所演绎出的那副楚楚动人的风韵,深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 影迷们的心。也许不久的将来,团扇也会紧随着唐装旗袍的风潮,再一次成为美女们 手中最流行的装饰品。 从古到今,小小的扇面既让人们减轻酷热的侵扰,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种含有深厚审美文化内涵的事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将继续起到其独特的审美作用。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4 章中国书画扇面的非审美价值 唐时李冗在独异志中为扇文化追根溯源: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 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日:“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 烟散。一于是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 事也。 一种事物被升华为文化,必定要给它一个颇具渊源的贯穿,执扇障面可追溯到远 古兄妹耦合时的遮羞举动。宋时的理解也是如此:“凡扇言障,取遮蔽为义。 此则 言明扇子在产生伊始即具有了防暑之外的功能。 4 1 书画扇面的文学价值 一种事物被升华为文化,必定要给它一个颇具渊源的贯穿,执扇障面可追溯到远 古兄妹耦合时的遮羞举动。宋时的理解也是如此:“凡扇言障,取遮蔽为义。 此则 言明扇子在产生伊始即具有了防暑之外的功能。 古时文人基本都有咏扇或题扇的作品,所以书画扇面对于古代诗画就起到了保存 与传播的作用。书中有载,班婕妤失宠于汉成帝,写下了著名的怨歌行:“新制齐 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衣,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 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思情中道绝。一班婕妤在该诗中,透过字里行间,以扇 喻封建时代被贵族士大夫玩弄的女性,就好比是秋天的扇子,遭到主人的冷落遗弃。 尤其是在诗里,诗人把当时纨扇的质地、色泽和形状描绘得既具体又形象,使今人得 以明晓。此扇面既使诗词得以保存,又使扇文化得以传播。唐代杜牧写的秋夕中: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此间少女 们持扇追萤的那种活泼姿态和欢乐情绪则形象生动地被再现出来,呈现出了一幅清新 活泼的夏夜乘凉图,实可谓令人神往。明代唐寅的画扇山房客至,优美的画面上题 看“红树黄芳野老家,日高小犬吠篱笆。合村会议无他事,定是人来借看花,诗情画 意,相映成趣,也是难得的珍品。对于诗词研究和扇面书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