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文化考试卷.doc_第1页
初中历史文化考试卷.doc_第2页
初中历史文化考试卷.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 封 线姓名_初中历史文化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252分50分)1宗教往往成为古代不同文明交流的纽带和载体。不符合以佛教为纽带的中印交往史实的是 ( )A郁金香.菩提树传入中国B十进位计数法传入印度C道家学说传入印度D八音琴.自鸣钟传入中国2唐代中期著名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从中可以推导出( )A唐代诗人向往农村生活B唐朝时水土流失现象严重C唐朝仍处于刀耕火种阶段D唐朝时行开篝火晚会3“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赞颂的是170年前我国哪位英雄人物( )A林则徐 B左宗棠 C谭嗣同 D邓世昌4.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明显受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影响。下列哪项是中共吸取苏(俄)联的教训而采取的措施( )A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D中共八大确定“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前进”的经济发展方针5“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6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 )日本和欧共体与美国激烈争夺世界市场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削弱日本和欧共体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中美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BCD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推进B抗日战争的爆发C红军长征的完成D解放战争的胜利8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最主要影响( )A.民族工业遭到破产B.农村经济衰败C.蒋介石在政治上日益孤立D.官僚资本急剧膨胀9.下列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实行过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是(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A.B.C.D.10“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与三民主义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形成的背景B斗争方式C意义D不同的阶级提出11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12巴黎公社的斗争最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 )A无产阶级政党学说B统一战线思想C暴力革命的思想D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1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发生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14.20世纪,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国际联盟制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径B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C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D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了欧洲和平15.促进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促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C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16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亚.东南亚地区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家迅速崛起,这最能反映( )A国际经济秩序出现转机B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C西方国家分化民族国家D第三世界经济地位有所改善17“德意志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普鲁士的威力,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而是要用铁和血。”俾士麦的“铁血政策”主要针对( )A.阻碍德意志统一势力B.德意志境内的工人运动C.殖民争霸对手D.资产阶级自由派18鸦片战争与克里米亚战争( )A.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优势B.是列强之间争夺市场的战争C.促使了战败国的改革运动兴起D.促使了战败国社会性质的变化19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团( )A.出卖国家主权,引起五四运动爆发B.据理力争,向和会提出正义要求C.适应列强需要,妥协退让 D.国力贫弱,接受和约20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最主要内容是( )A提倡西方文化,发展近代教育 B打破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C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D改变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习惯21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 )A使社会阶级结构简单化B使东方从属于西方C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D客观上促进了被殖民国家的近代化22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实行了A对工人阶级的赈济政策B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政策C实行了计划经济政策D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23戊戍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到北京拜访中国外交部 到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A.B.C.D.24.“用希特勒制衡斯大林.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以换取祸水东流”的阴谋出现在(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25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此标题和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万隆会议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二.综合题(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骞出使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丝绸之路贯穿亚欧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了繁荣时期。明初,中外交往频繁起来。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三: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1)请各列举一位汉朝.唐朝和明朝时期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及事件。(3分)(2)从材料二乾隆信中,你能看出清朝奉行什么外交政策?这种政策产生怎样的消极影响?(3分)(3)材料三表明我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方针?经济特区的建设有什么意义?(4分)(4)从上述材料中,你对国家的对外政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有怎样的认识?(2分)27材料一“残共窜至陕北,覆灭在即。蒋委员长调集大军,作最后之剿灭。其中有张学良之东北军及杨虎城西北军,亦参加剿共作战。中共承认共产国际的指标,实行统战,向东北军宣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官兵意向动摇,张学良亦受其惑,决与杨虎城联合,停止剿共。蒋委员长为稳定军心,不使剿共功亏一篑,亲临西安。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竟遭张杨劫持,是为西安事变。”材料二1936年12月苏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毫无疑问,张学良部队举行兵变的原因,应当从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奴役中国的事业的那些亲日分子的阴谋活动中去寻找,臭名昭著的日本走狗汪精卫的名字同陕西省发生的张学良部兵变紧密相连,这也绝非偶然。材料三1937年毛泽东指出:“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过去的提出和今天的放弃,都是正确的。”回答:(1)材料一认为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8分)材料二认为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2)中共对西安事变采取了怎样的策略方针?(3分)(3)“工农民主共和国”口号的提出和放弃都是以什么为依据的?(3分)中共这种策略的调整又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28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土地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认为“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停步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8分)(2)材料一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4分)材料二. 在19世纪末的时候,英国人发现本国的商品供应以不敷厂家和商人的需要,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低劣.价格高昂。20世纪初,英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下降到14。(3)结合材料二指出,英国在十九世纪末经济发展下降的原因。(6分)初中历史文化考试卷答案1D 2B 3A 4D 5A 6B 7C 8D 9C 10D 11C 12C 13C 14B 15D 16B 17A 18A 19B 20A 21C 22B 23A 24C 25B26(1)汉朝:张骞出使西域;(1分)唐朝:鉴真东渡日本(或玄奘西游天竺);(1分)明朝:郑和下西洋。(1分)(2)闭关锁国。(1分) 导致中国与世界日益隔绝.保守落后。(2分)(3)对外开放。(2分)意义: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的优惠经济政策,吸引外资.侨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建设人才;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4)认识: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封闭保守导致国家落后挨打。(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27(1)材料一认为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是共产党进行“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宣传;张杨部队官兵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停止剿共;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张杨实行兵谏。材料二苏联认为西安事变是亲日派造成的,是国民党内部争夺权利的“倒蒋”行动。(2)策略方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3)口号的提出和放弃都是以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依据的。说明了中共走向成熟,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中的突发事件28.(1)文明: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