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堂纪律,2,主要内容,一.ISO14001标准起源与产生背景,二.ISO14001标准介绍和实施意义,三.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四.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五.我国主要的环保法律法规及应用,18世纪兴起的工业革命,曾经带给人类无限希望和欣喜,工业化兴起、城市化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飞速提高,人类文明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欣喜,还有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埋下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潜在威胁。,一.ISO14001标准起源与产生背景,1.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2.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3.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4.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伦敦烟雾事件5.1961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6.1968年3月米糠油事件7.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8.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30年代-70年代),英国伦敦寒冷漫长的冬季使得居民需要大量烧煤进行取暖,冬日的伦敦经常大雾弥漫,数日不散。图为1952年冬天,伦敦东区一家工厂在浓雾中继续排放着烟尘。而随后不久,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之灾降临伦敦。,这场悲剧终于使英国人痛下决心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立无烟区,无烟区内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发电厂和重工业被迁到郊区。图为伦敦市区一座烟囱被拆除。,八大公害事件之一伦敦烟雾事件,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空气中二氧化碳将太阳长波吸收,导致大气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PH值5.6)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和越境转移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态环境恶化,(1)大气污染日益加重(2)水域污染问题突出(3)垃圾围城现象普遍(4)噪声污染普遍超标(5)水土流失难以遏止,我国环境10大问题,2015.8.10天津化学品爆炸,(6)沙漠化不断扩展(7)生物多样形减少(8)水源短缺(9)耕地资源减少(10)森林资源供不应求,我国环境10大问题,2010.7.3福建龙岩紫金矿业铜酸液泄漏,主要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一)大气污染物种类:气态如硫化氢、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颗粒物如气溶胶、烟、尘、雾、炭烟等来源:主要为工业生产、交通、生活等污染源(二)水污染物1.水质指标:悬浮物(SS)、有机物浓度(生物化学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量TOC)、酸碱度(pH)、细菌(细菌菌落总数/mL、大肠菌群数量/L)、有毒物质(主要指重金属、酚类化合物、农药等)2.来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等(三)固体废物形式固体(块状、粒状、粉状)和半固体(污泥)化学成分有机固体废物和无机固体废物危害有害固体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利用可回收固体废物与不可回收固体废物来源矿业固体废物如废石、尾矿等工业固体废物如金属碎屑、边角料、粉煤灰、塑料、纤维、皮革、陶瓷、水泥等城市固体废物如食品废物、垃圾、废办公用品等农业固体废物如秸杆、蔬菜、死禽畜等放射性废物如放射性废渣、医疗器具、劳保用品等(四)噪声产生机理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滋性噪声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五)其他污染物土壤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等,环境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污染未端治理源头管制系统管理,ISO14001标准产生的背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八大公害1992,英国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规范1993,欧盟生态管理与审核规则(EMAS)ISO9000族标准的成功推行,环境危机,国际贸易竞争,ISO14000,ISO14001标准产生的背景,定义: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缩写,ISO14001则是ISO分支机构TC207环境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关于环境保护系列标准之一。是对组织环境管理规范化的要求,也是组织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唯一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是个庞大的标准系统,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给了ISO14000系列标准预留了100个标准号,编号为ISO14001ISO14100。,二、ISO14001标准和实施意义,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ISO14001标准的特点,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应用遵循自愿原则,并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ISO14001标准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唯一认证性标准。ISO14001标准未对组织的环境绩效提出绝对要求,实施标准也不一定取得最优结果。环境管理体系不必独立于其他的管理体系。ISO14001标准具有广泛适用性。ISO14001标准强调了环境保护污染预防的原则。ISO14001标准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以及全员参与。,ISO14001标准发展历程,推行环境管理标准意义,提高企业社会形象及竞争力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员工环境意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气/废水/噪音/危险,改善组织的环境行为,降低环境、法律风险,三、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0引言1范围2引用标准3术语和定义4组织的背景5领导作用6策划7支持8运行9绩效评价10改进,引入了“风险”的概念范围-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被扩展,包括了对组织的外部影响。术语及定义:这部分内容将会参照AnnexSL中概述的通用术语和核心定义,以及针对环境管理体系的专业表述。组织环境:这个条款包括理解组织内外部问题所涉及的要求,以及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领导作用:强调高层管理者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在组织的商业策略中贯彻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获得其预期成果。,新标准重大改变,环保政策:政策承诺已被拓展,包括支持环境保护。环境因素:本条款从生命周期角度来评估环境因素。环境目标:标准要求要为每个环境目标划定明确的绩效指标。价值链规划和控制:此新条款要求对重要方面的上下游过程进行控制或影响。符合性评估:委员会草案强调引入符合组织需要的要求以巩固评估过程,保持相关知识和了解其符合情况。,新标准重大改变,引言,0.1.背景: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必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平衡,通过平衡这三大支柱(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通过下列途径获得长期成功,并为可持续发展创建可选方案。预防或减轻不利环境影响以保护环境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造成的潜在不利影响帮助组织履行合规义务提升环境绩效运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的方式;防止环境影响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实施环境友好的、可巩固组织市场地位的可选方案,以获得财务和运营收益。与有关的相关方交流环境信息,0.2.环境管理体系目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依赖于在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所有职能层次的承诺。最高管理者可以利用如下机会来减少或者消除环境影响:利用机遇: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机遇,预防或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增强有益的环境影响。融入组织:把环境管理体系融入其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过程,与其它业务优先项相协调。体系整合:把环境管理纳入组织的全面管理体系中,最高管理者就能有效地应对风险和机遇。,0.3成功因素,0.4运用PDCA循环的改进模式,0.5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条款分布,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7.4信息交流,7.5文件化信息,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规范性引用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surroundingsinwhichanorganizationoperates,includingair,water,land,naturalresources,flora,fauna,humans,andtheirinterrelationNote1:外部存在可从组织内延伸到地方、区域以及全球系统;.Note2:外部存在可以描述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气候或其他特性。.,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注1:影响是指对预期的偏离-正面的或负面的。注2:不确定性是一种状态,是对一个事件,其后果,或其发生的可能性缺乏,甚至部分状况。注3:风险通常被描述为潜在的事件;注4:风险通常以事件后果与相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组合来表示。,3术语和定义:,生命周期: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注: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绩效:可测量的结果。注:绩效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绩效可以涉及活动、过程、产品(包括服务)、体系或组织的管理。,2术语和定义:,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重要环境因素: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需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控制)关键词:相互作用要素一辆停放的汽车(要素)一辆汽车发动,要消耗汽油,要排放噪声和汽车尾气,2术语和定义:,2术语和定义:,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不利或有益的的变化。包括:对大气污染对水体污染对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处理对环境影响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各种能源、资源及原材料使用对环境影响地域或社区问题:振动、景观、生态,2术语和定义:,环境影响举例:组织行为环境因素环境影响锅炉燃煤烟尘排放污染大气冰箱使用CFC潜在泄漏破坏臭氧层化学品运输化学品潜在泄漏污染土壤,2术语和定义:,环境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质量至上、绿色环保、遵守法规、持续改进,2术语和定义:,环境目标: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实现总体环境目的环境指标:由环境目标产生,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举例:工业园区废水、废气、厂界噪声达标排放。,2术语和定义:,2术语和定义:,相关方: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觉自身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注:相关方可包括顾客、社区、供方、监管部门、非政府组织、投资商、员工。,2术语和定义:,合规性义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及必须遵守或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2术语和定义:,文件化的信息:组织需控制或保持的信息及承载信息的载体。注:文件化的信息可以是任何形式或载体,并任何来源文件化信息可能涉及:-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其相关的过程;-用于组织运行的信息(文件);-实现结果的证据(记录),4.1理解组织及其组织环境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4.4环境管理体系,4.组织的背景,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问题,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响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内部问题: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战略方向、文化与能力(人员、知识、过程),外部问题:社会、政治、法律、监管、财务、技术、经济、自然、竞争环境。和气候、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生物多样性等。,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涉及的相关方;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如要求);这些需求和期望成为合规性责任。,3.1.6相关方interestedparty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觉自身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注:相关方可包括顾客、社区、供方、监管部门、非政府组织、投资商、员工。,理解相关方的证据-不仅仅是顾客,与6.2.2条款结合,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范围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4.1中所提的外部和内部问题;4.2中所指的合规性义务;组织单元、职能、及物理边界;其活动、产品和服务;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能力。范围一经界定,该范围内组织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需纳入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应作为文件化信息予以保持,并为相关方所获取。,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4.4环境管理体系为实现组织预期结果,包括提升环境绩效,组织应根据本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组织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就考虑在4.1和4.2中所获得的知识。,3.1.2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管理其环境因素、履行合规性义务、应对风险和机遇。,5.1领导作用与承诺5.2环境方针5.3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5.领导作用,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5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和承诺高层管理者应通过下述方面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承诺:a)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有责任;b)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确保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环境保持一致;c)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运作;d)确保可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e)信息交流有效的环境管理以及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f)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g)指导并支持员工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h)促进持续改进;i)支持其他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5.2环境方针(三大承诺)高层管理者应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方针:a)适合于组织的宗旨和所处的环境,包括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框架;c)包括保护环境的承诺,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d)包括履行合规性义务的承诺;e)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升环境绩效的承诺环境方针应:以文件化的信息的形式保持;在组织内部进行信息交流,包括组织控制下的工作人员;可为相关方所获取。,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高层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部分配并信息交流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得。高层管理者应对下列事项分配职责和权限,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6.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总则6.1.2环境因素6.1.3合规性义务6.1.4应对措施策划6.2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环境目标6.2.2策划实现目标的措施,3.2.10风险risk不确定的影响。注1:影响是对期望偏离正面或负面的;注2:不确定性是指对事件、事件后果或事件发生可能性等相关知识和理解的信息缺失或部分缺失;注3:风险通常被描述为潜在“事件”和“后果”,或其组合;注4:风险通常表达为事件的后果(包含环境变化)及其“可能性”。,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6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总则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6.1.16.1.4要求的过程。在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a)要素4.1所提及的问题;b)要素4.2所提及的要求;c)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接上页)并确定与环境因素(见6.1.2),合规性义务(见6.1.3)、4.1、4.2中识别的其他问题及要求相关的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的结果;预防或减少非预期影响,包括外部环境情况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实现持续改进。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潜在紧急情况,包括哪些可能有的环境影响。组织应保持以下内容的文件化信息: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会;6.1.16.1.4中的确定的过程,其详细程度能按策划得到实施。,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6.1.2环境因素在已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相关环境影响,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在确定环境因素时,必须考虑:a)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及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b)异常状况和可预见的紧急情况。组织应运用所建立的准则,确定那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6.1.2环境因素(接上页)适当时,组织应在各层次和职能间信息交流其重要环境影响。组织应保持以下内容的文件化信息:环境因素和其相关环境影响;用于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重要环境因素。,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确定重要环境因素考虑:A法规符合性;B发生频次;C影响范围;D影响程度;E社区关注度;F万元产值年消耗量;G可节约程度。,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6.1.3合规性义务组织应:a)确定并获取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合规性义务;b)确定如何将合规性义务应用于组织;c)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时考虑这些合规性义务。组织应保持合规性义务的形成文件的信息。注:合规性义务可能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3.2.9合规性义务complianceobligation组织必须要遵守的法定要求以及组织必须或选择要遵守的其他要求。注1:合规性义务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注2:合规性义务可能产生强制性要求,如适用法律法规;或自愿承诺,如组织和行业标准、合同关系、良好行为守则、与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规范和协议。,政府层面:来自于政府或者其他权威机构的要求;国际、国内、地方的法律法规由许可证、资质或其他准入门槛限制的要求来自于监管机构的指令、规则或者指导原则法院或者行政管理等形成的判例。相关方要求:与社会团体或者政府组织达成的协议与公共机构或者顾客达成的协议组织要求自愿原则或实践准则自愿声明或者环境承诺与组织在合约下承担的义务/债务相关组织或工业标准,合规性要求来源,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6.1.4措施的策划组织应策划:a)采取措施管理其:1)重要环境因素;2)合规性义务;3)6.1.1中识别的风险和机遇。b)如何:1)在环境管理体系过程(见6.2,第7章、第8章及9.1),中或其他业务过程中融入并实施这些措施。2)评估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见9.1)。当策划这些措施时,组织应考虑其技术选项及财务、运行和经营需求。,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环境目标组织应在相关职能、层次建立环境目标,此时必须虑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其合规性义务;并考虑其风险和机遇相关的风险。环境目标应:与环境方针相一致;可测量(如可行);得到监视;予以信息交流;适当时,可更新的组织应保持环境目标的文件化信息。,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6.2.2策划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策划如何实现环境目标时,组织应确定:做什么;需要什么资源;谁负责?何时完成?如何评估结果?包括监控可测量的环境目标实现过程的指标。组织应考虑如何将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融入其业务过程。,环境目标实现的策划案例,7.1资源7.2能力7.3意识7.4交流7.4.1总则7.4.2内部交流7.4.3外部交流7.5文件化信息7.5.1总则7.5.2文件的编制与修订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7.支持,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7支持7.1资源组织应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7.2能力组织应:a)确定在其控制下工作,对其环境绩效和履行合规性义务的能力具有影响的人员所需能力;b)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验,确保人员能胜任的;c)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及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的培训需求。d)适用时,采取措施以获取所需的能力,并评价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注:适用的措施可以包括,向员工提供培训、辅导或重新分配工作,雇佣或外包胜任的人员。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能力的证据。,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7.3意识组织应确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意识到:环境方针;与他们工作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或潜在的影响;他们对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贡献,包括对提升环境绩效的贡献。不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未履行合规性义务所带来的后果。,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7.4信息交流7.4.1总则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内外部信息交流的过程,包括:信息交流的内容;信息交流的时机;信息交流的对象;信息交流的方式;当策划信息交流过程时,组织应:考虑合规性义务;确保所交流的环境信息与环境管理体系形成的信息一致,真实可信。组织应对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作出回应。如适用,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做为交流的证据。,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7.4.2内部信息交流组织应:a)在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就环境管理体系相关信息进行交流,适当时,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b)确保信息交流过程促使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为持续改进环境做出贡献。7.4.3外部信息交流组织应按其合规性义务要求及建立的信息交流过程,就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进行外部交流。,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7.5文件化信息7.5.1总则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包括:a)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b)组织确定的实现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所必需的文件化信息;注:不同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复杂程度不同,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和其自身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类型;证明履行其合规义务的需要过程复杂性及相互作用;组织控制下工作人员的能力,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7.5.2编制与更新创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标识和说明(如,标题、日期,作者,或参考编号)形式(如:语言文字,软件版本,图示)及媒介载体(如,纸或电子的)评审及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注:不同组织的文件多少与详略程度可以不同,取决于:组织的规模、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类型;证明履行其合规义务的需要;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c)组织控制下人员的工作能力。,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环境管理体系及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应控制,以确保:a)在需要的时间和场所均可获得并适用b)充分保护(如防止失密、不当使用或完整性受损)对于文件化信息的控制,组织应尊循以下活动: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存储和保护,包括易读性变更的控制(如版本的管理)保留和处置组织应识别其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策划和运行所需的来自外部的文件化信息,适当时应控制。注:使用权意味着仅评审文件化信息,还是充许和受权评审及更改文件化信息。,8.运行Operation,8.1运行策划和控制8.2应急准备和响应,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8运行8.1运行策划和控制组织应建立、实施、控制并保持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以及实施6.1及6.2中所确定的措施过程,通过:建立过程的运行准则;按照运行准则实施过程控制。注:控制可包括工程控制、程序等。控制可分层级(如消除、替代、管理)并可单独使用或组合方式采用。组织应对计划内的变更进行控制,并评估非预期变化的后果,对必要,采取措施减少任何不利的影响。组织应确保外包过程得到控制或施加影响。应在环境管理体系内规定对过程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类型和程度。,8运行8.1运行策划和控制(接上页)从生命周期的观点出发,组织应:a)适当时,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在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开发过程中,落实环境要求,就应考虑生命周期的每人阶段;b)适当时,确定产品和服务采购的环境要求;c)与外部供方(包括合同方)沟通组织的相关环境要求;d)考虑到产品和服务在运输或交付、使用、使用寿命结束处理及最终处置的潜在重要环境影响所提供的信息。组织应保持必要的文件化的信息,以确信过程已按策划得到实施。,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涉及化学品时需考虑MSDS,MSDS编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8等效采用ISO11014-1:1994(E)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编写格式包括16项要求MSDS需要在采购、储存、使用地点看到。仓库防爆,氧化还原、酸碱等分开摆放。温度等按照MSDS控制。易制毒化学品、剧毒化学品国家实行管制。剧毒化学品使用规定必须“五双”:剧毒化学品必须在配备防盗报警装置的专用仓库内存放,严格实行双人收发、双人记帐、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的“五双”制度。,运行控制与管理方案区别,两者都说明“怎样做”和“由谁做”。方案是策划中的要素,运行控制是实施与运行中的要素;方案要规定投入资源(人、财、物)、时间进度等;运行控制规定如何保持,相当一段时间内稳定。,举例某一工程部门,目标:控制混凝土搅拌站的扬尘。管理方案:可考虑场地路面硬化、封闭堆料场、购买撒水设备等。运行控制:对进场车辆要求,限制速度,每天撒水频次,撒水设备维修等。,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8.2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6.1.1中识别的潜在紧急情况进行应急准备并做出响应所需的过程。组织应:a)通过策划的措施做好响应紧急情况的准备,以预防或减轻所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b)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出响应;c)根据紧急情况和潜在环境影响的程度,采取相适应的措施以预防或减轻紧急情况带来的后果。d)可行时,定期测试策划的响应措施;e)定期评审、修订过程和策划的响应措施,特别是发生紧急情况后或进行试验后。f)适当时,向有关相关方包括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提供与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培训。组织应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以确信过程按策划得到实施。,案例分享,9.绩效评价,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9.1.2合规性评价9.2内部审核9.3管理评审,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组织应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环境绩效。组织应确定:a)需要的监视和测量的内容;b)适用时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方法,以确保有效的结果;c)组织评价其环境绩效所依据的准则和适当参数;d)实施监视和测量的时机;e)分析和评价监视和测量的结果的时机。适当时,应确保使用和维护校准或验证监视和测量设备。组织应评价环境绩效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组织应按合规性义务的要求及建立的信息交流过程,就相关的环境绩效信息进行内外部交流。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的证据。,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9.1.2合规性评价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评价其满足合规性义务要求的过程。组织应:a)确定实施合规性评价的频次;b)评价合规性,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c)保持其合规性状况的知识和对其合规状况的理解。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证据。,合规性评价-示例,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9.2内部审核9.2.1总则组织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实施内部审核,以确定环境管理体系是否:a)是否符合:1)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2)本标准的要求;b)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9.2.2内部审核方案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包括实施审核的频次、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审核报告。建立审核方案时,必须考虑相关过程的环境重要性、影响组织的环境变化及以往审核结果;组织应:a)规定每次审核的准则和审核范围b)选择审核员并实施审核,确保审核过程客观和公证性c)确保向相关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审核方案得到实施和审核结果的证据。,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9.3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管理评审应考虑:a)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状况;b)以下方面的变化: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和内部问题: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合规性义务;重要环境因素风险和机遇相关的风险;c)环境目标实现的程度d)组织环境绩效的信息,包括以下的趋势:不符合和纠正措施;监视和测量结果;,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9.3管理评审(接上页)合规性义务的遵守情况;审核结果;e)资源的充分性f)来自相关方的信息交流,包括抱怨g)持续改进的机会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环境管理体系持续适宜、充分、有效性的结论;持续改进机会相关的决策环境管理体系变更的任何需求决策,包括资源如需要,环境目标未实现时采取的措施如需要,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与其他业务整合的机会任何与组织战略方向相关的结论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管理评审系统图,10.改进,10.1总则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10.3持续改进,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10.1总则组织应确定改进的机会(见9.1、9.2和9.3)并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不符合发生时,组织应:a)对不符合做出响应,适用时:采取措施控制并纠正不符合处理后果,包括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b)通过以下活动评价消除不符合原因的措施需求,以防止不符合再次发生或在其它地方发生:评审不符合;确定不符合的原因;确定是否存在或是否可能发生类似的不符合;,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接上页)c)实施任何所需的措施;d)评审所采取的任何纠正措施的有效性;e)必要时,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变更纠正措施应与所发生不符合造成的影响(包括环境影响)重要程度相适应。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以证明:不符合的性质和所采取的任何后续措施任何纠正措施的结果,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3.GB/T24001:2016标准条款解读:,10.2持续改进组织应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提升环境绩效。,1、识别环境因素2、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3、识别适用的环保法规及其他要求4、确定目标指标5、制订环境管理方案,四.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1、识别环境因素,从哪些方面识别:水气声渣:(一般废弃物)(危险废弃物)能源/资源能量释放化学品空间的使用意外,定义:环境因素通常可以描述为“环境因素(物质)或污染物的名称与某一行动或动作的组合”,即名词加动词。污染物的名称应明确到有关污染物质种类或组分。分类编写,不必按照单个材料或者部件分析,而是按照类别进行分析:,1、识别环境因素,整个标准的条款都是以环境因素作为控制的对象,对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能够控制和施加影响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八种环境类型。三种时态是指: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是指:正常、异常、紧急。八种类型是指环境因素的8种表现形式:a)向大气的排放;b)向水体的排放;c)向土地的排放;d)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e)能源使用;f)能量释放,例如:热能、辐射、振动(噪音)和光能;g)废物和(或)副产品的产生;h)空间的使用。,1、识别环境因素,能够控制的:是指一个组织行政管辖范围内的,组织可以通过行政、财力、人事、技术等手段加以解决。如区域管辖内排放的生产废水、废气、噪声等,组织可以通过建立处理设施、更新工艺、加强管理等方法实施控制。能够施加影响的:是指与组织的产品、活动、服务相关联的。如组织的供应商、承包商在给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供应商的原材料包装物(纸箱、泡沫、海绵等)的废物;运输单位在给组织运输化学品时发生的泄漏等情况;废物处理(承包商对组织所产生废弃物的处置)。组织对这类环境因素不能通过行政、财力等手段解决,而只能通过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方式来减少这些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环境因素识别过程,使用的物质/活动,泄漏,废弃,排放,消耗,排放到哪里,危害,控制方式,环境因素,管理方案,识别环境因素应该考虑:,部分环境因素的例子1活动生活废水的排放废弃灯管的处置电能的使用打印机墨盒的废弃2产品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产品废弃对环境影响3服务运输汽车排放黑烟运输汽车的汽油消耗化学品运输过程中潜在的泄漏危险废弃物的处置,生命周期评价-举例,环境因素评价表,2.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从环境影响方面考虑,包括:1)环境影响的规模(全球、全国、地域、厂区);2)环境影响的严重性(一般、严重、灾害);3)发生的频次(连续排放、每天至每周1次、每周至每月1次、每月至每年1次);4)相关方的关注程度(极度、一般、不太关注);5)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或可恢复时间长短)(马上、1月、1季、1年);6)与环境法律法规(包括可能新颁布的)的差距。,从商业方面考虑,包括:1)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2)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承受力;3)改变其他活动和过程将带来的(好的或坏的)效果;4)相关方关注程度;5)公众形象;6)能增强竞争力的商业机遇大小;7)因环境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2.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紧急、异常情况下环境因素的评价,基本上是一种定性的评价方法,假定ER基准值为10,则以上5项均为重要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3.识别适用的环保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表中“类别”是指“综合”、“废水”、“废气”、“固废”、“噪声”、“监测”、“监督”、“排污收费”、“排放标准”、“国际公约”、“其他要求”等类别。企业在登录法规时,最好按门别类地登录,每一类又按“国家省市县”次序登录,而对于消防、卫生、安全等部门颁发的与环保有关的法规,可列入到“其他要求”类别中。而“适用条文”一栏只需列出第几条(款),而不把条文内容抄录下来。,(1)将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分类,确定优先项优先类别问题的严重性紧急优先项对人类或环境威胁严重,对组织生存发展有威胁高度优先项污染可能性极大,或违反环保法规及超过排放标准一般优先项除上述两类以外的重要环境因素(2)确定解决污染问题的最佳做法及效果(3)制订目标指标(4)目标指标的修订,4.确定目标、指标,(1)评估方案A)专家咨询法B)多因子评价法1.投资及运行费用2.技术成熟程度3.管理要求4.风险因素5.运行效果(2)制订管理方案A)规定每一职能和层次的职责;B)实现目标指标的方法;C)时间表。,5.制定环境管理方案,5.制定环境管理方案,五.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应用,1.环境保护体系方针、政策2.环境保护立法体系3.环境保护法律制度4.主要环境保护法律和其他要求5.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我国环境保护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我国环境保护三大政策,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原则,一、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二、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三、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四、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总体框架,1.环境立法:各级人大,政府2.环境行政管理:各级环境保护局3.环境监理:各级政府的监督执法机构4.环境监测:各级环境监测站5.环境科学研究:各级环境科学研究院所,环境保护立法原则,立法原则:“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必须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才是有效的。”当国内法律与国际公约不一致时,国际公约具有优先权,2.环境保护立法体系,2.1宪法2.2基本法2.3环境保护单行法2.4环境保护行政法规2.5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2.6环境标准2.7其他部门的有关法规2.8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单行法(1)土地规划利用法:已颁布城市规划法(2)污染防治法: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国环境保护立法体系,(3)环境资源法:已颁布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农业法等。,中国环境保护立法体系,中国环境保护立法体系,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已颁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然区保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30多件。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各地方人大和政府为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法律、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了600多项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如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等,中国环境保护立法体系,环境保护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样品标准、方法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其他部门法中也包含了环境保护的法律范畴。如节约能源法、消防法、文物保护法、卫生防疫法。国际环境保护公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征收排污费制度4限期治理制度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6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3.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的制度。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适用: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等。,环境法律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国家环境管理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排污者征收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现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作出决定,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一整套措施。,环境法律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由排污者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其污染物的排放和防治情况,并接受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法律规范构成的规则系统。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是指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4.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我国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环境管理监督工作对违反环保法,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者所应负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做了规定对制定环保标准做了规定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的法律规定保护农业环境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排污单位的责任和公民的权利义务的规定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关于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生产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的规定关于防治燃煤污染措施的规定关于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的规定,4.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要求,4.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法关于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的规定关于地表水污染的规定关于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工业与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4.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的防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关于节约能源的基本政策关于节能管理的规定关于合理使用能源的规定关于节能技术进步的规定,4.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适用范围防止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防止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防止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防止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的污染损害,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保护环境目标环境质量责任制认真解决区域环境问题坚决控制新污染加快治理老污染禁止转嫁废物污染关于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增加环保投入,4.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要求,5.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基础标准4.环保方法标准5.环保标准样品标准6.环境保护行业标准,5.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标准)体系,大气环境标准体系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6大气污染排放标准15个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2002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69-2005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23-2004监测方法标准46个,5.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标准)体系,水环境标准体系水环境质量标准5个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5-9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5.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标准)体系,污染物排放标准15个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0-1995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2016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374-93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4701(13)-93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13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5.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标准)体系,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12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13海水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GB4914-08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6-84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有关基础标准3个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GB6816-86水质词汇第三部分第七部分GB11915-89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15562.1-95,5.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标准)体系,其他主要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院护理流程课件
- 邮政集中采购管理办法
- 2025生殖健康咨询师题库检测试题附完整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超分子分离详解
- 环境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 企业安全按月培训内容课件
- 2025版权质押合同(合同范本)
- 2025合同签订关键要点指导
- 冲床使用安全培训课件
- 冲压设备安全培训大纲课件
- 肩关节护理课件
- DB42T 1917.1-2022 中药材 水蛭(日本医蛭)养殖与加工技术规程 第1部分:种苗繁育
- 头疗课件培训
- 透视高考政治真题研究山东高考政治命题特点
- 牙周疾病治疗沟通讲课件
- 幼儿园开学卫生消毒培训
-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十五五规划2025年)
- 患者的入院护理课件
- 聚磷酸铵阻燃剂市场分析报告
- 2024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真题和解析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