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doc_第1页
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doc_第2页
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doc_第3页
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doc_第4页
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 校代码:10254 密 级: 论文编号: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MASTER DISSERTATION 论论文文题题目:目: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 政策研究 学科学科专业专业: : 产业经济学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谷晓冬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 : 曲林迟 教授 完成日期:完成日期: 二 0 一 0 年六月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它人或其它机 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它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上海海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上网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 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III 摘 要 船舶工业是资金密集、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它的持续健康发展对 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日本、 韩国、德国等造船强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政府的支持对他们国家 船舶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船舶工业是我国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政府在船舶工业发展的这三十多年以来,一直从各个方面对船舶工业提 供支持。尤其是近几年,2007 年制定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 年出台船 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些都将在很大程度促进船舶工业的发展。这些政策 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订立了目标,使船舶工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同时,这 些政策也制定了很多措施,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造船强国。 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很多的产业政策支持船舶工业的发展,但是,在船舶 业的发展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这些政策所没有预料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本文 从产业政策理论入手,通过借鉴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的经验,说明政府制 定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指出我国制定的产业的政策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建议。首先,在扩大需求方面,不但要扩大国际市场的需求,寻求 新的出口市场,也要扩大国内需求,重视内河船和渔船升级,治理河道,改善 国内航运环境;其次,在应对新规范、新标准时,要积极参与,提高话语权, 并且加强科研力度,减少新标准、新规划的实施对我国船舶企业的负面影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参与到新规范、新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然后,尽快将船舶 工业列入高新技术产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船舶业的发展;最后,船舶 行业的振兴,也要依靠整个航运市场的复苏。在帮助船舶企业融资的过程中, 要将造船与海运捆绑一起予以融资支持。 关键词:产业政策,船舶融资,结构转换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IV ABSTRACT As a capital intensive, labor-intensive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y, shipping industrys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solves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society. By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 in Japan, Korea, Germany and other shipbuilding power,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e Governments support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their national shipping industry. Chinas shipbuilding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industrial system, and Chinese government has provided much sup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 last 30 years. Particularly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introduced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 in 2007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revitalization of the ship” in 2008, which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 to a large extent. These policies set a go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hipbuilding industry also make a more clear direction for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se policies have also developed a number of measures to build China into a shipbuilding power.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have developed many policie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 but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shipping industry we will encounter many problems that these policies did not expect or cant solve. From theory of industrial policy, and also by drawing on Japan, Korea, Germany and other countries experience show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ntroducing industrial policies. Finally,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problems of Chinese industry policy and propose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First, expand the demand side, not only to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seek new export markets, but also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and put emphasis on upgrading of vessels and fishing boats, river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for domestic shipping; Second, China must participate in the new norms, new standards-making process and enhanc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then, the government can put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into high-tech industries as soon as possible, which will promote the shipping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V industry; Finally,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s revitalization also depends on the shipping market recovery. In the process of helping ship finance, shipbuilding companies and shipping companies can be bundled together for the finance support. Gu Xiaodong (Industry Economics) Directed by Professor Qu Linchi. KEYWORDS: : Industrial policy, Ship finance, Structure transforms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VI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本文研究内容 .1 第二节研究背景 .2 第二章 理论综述.5 第一节 产业政策的概念及实质 .5 第二节 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7 第三节 产业政策的作用 .10 第三章 我国政府制定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的重要性与可行性.12 第一节 我国政府制定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的重要性 .12 第二节 我国政府制定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的可行性 .14 第四章 国外值得借鉴的经验.17 第一节 日本 .17 第二节 韩国 .21 第三节 德国 .24 第五章 我国船舶工业现行的产业政策.26 第一节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的基本内容 .26 第二节 现行产业政策的作用 .29 第六章 对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的建议.30 第七章 结论.35 致 谢.36 参考文献.37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文研究内容 众所周知,船舶工业是资金密集、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它的持续 健康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船舶 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等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 业,也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 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对促进劳动力就业、发展出口 贸易和保障海防安全意义重大。我国如果想建设成为造船强国,必须发挥政府 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船舶工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的目的就是总结我国现行船 舶工业的产业政策,分析这些政策的作用,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本文通过总结日本、韩国、德国等造船强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历史,很容易 发现各国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对它们国家船舶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 作用。它们都把船舶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在法律法规方面,为船舶工业优先发 展提供保障;在财政、金融等方面,都对船舶工业提供了直接或者间接的资金 支持。这些国际上的造船强国都通过适当加强宏观调控来鼓励船舶工业的发展, 它们的政策和措施都值得我国借鉴。 从理论方面来讲,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支持某个产业的发展也是有理论依据 的。 “市场失灵”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为政府采取措施,干预经济, 改进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正当合理的理由;后发优势理论则强调了后进国家制 定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后进国家更应该利用好产业政策,实现赶 超先进国家的目标;结构转换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必须不断 实行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适时转换,才能真正实现赶超和保持领先地位,而结 构的转换离不开政府的干预;规模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利用产业政策保证企 业规模最优,获得国际竞争力,并且认为在一段时期内政府直接投资或者直接 出面组织国有企业是有必要的;技术开发理论则坚信,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政 府的干预是保证技术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 船舶工业作为我国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了重视。政府在 船舶工业发展的这三十多年以来,一直从各个方面对船舶工业提供支持。尤其 是近几年,2007 年制定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8 年出台船舶工业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2 调整和振兴规划 ,这些都将在很大程度促进船舶工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为我国 船舶工业的发展订立了目标,使船舶工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同时,这些政策 也制定了很多措施,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造船强国。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很多的产业政策支持船舶工业的发展,但是,在船舶 业的发展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这些政策所没有预料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 这些政策并没有覆盖船舶工业的每一个环节,忽略了一些细节。这篇论文中会 针对这些产业政策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第二节 研究背景 2008 年航运业经历了从泡沫形成到破灭。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 (Baltic Dry Index,简称 BDI)自 08 年初,迅速升高,在 08 年 5 月份创下了 11793 点的历史新高,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信贷紧缩导致市场失去信心 而崩溃,曾经暴跌到 600 多点。与航运业息息相关的船舶业,也同样经历了从 繁荣到萧条的变化。次贷危机已经影响到了造船市场,主要造船国家的船舶工 业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新船订单减少,企业融资出现困难、履约交船风险 加大。 目前船舶出口市场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局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 金融危机使国外船东,特别是欧美、日本等西方船东大量压缩订造船舶的计划。 当前,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不妙,日本经济再度陷于停滞,新兴经济体增速高 位回落,可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对我国船舶出口造成较大的外部压力。作为 中国船舶产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场,欧美、日本等西方经济的衰退和消费萎缩直 接导致中国船舶出口企业订单减少。二是金融危机加大了我国船舶企业的出口 风险。出口企业在与国外船东交易时,对方因资金周转困难,延长付款时间的 现象比较常见。三是金融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加剧。金融危机使美欧经济衰退, 进口额下降,利润减少,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市场严重萎缩,贸易保 护主义开始抬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一些国家对华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 保护手段会更加频繁出现,我国船舶产品出口遭受贸易摩擦机会将不断增加。 多年的积聚,世界手持船舶订单不仅已远远大于造船能力,而且也严重背离航 运船舶更新淘汰规律,意味着将有大批造船订单面临撤单或延期,虽然国家出 台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到了遏制产能,但是仍未遏制盲目扩张、 阻止造船市场下滑。不少企业开始出现交船难、签约合同无法生效、撤单明显 增加等问题。根据船舶市场变化的规律,即使是现在世界经济复苏,造船市场 在 2010 年也将进入重新洗牌期。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3 表 1-1 2007 年 10 月至 2009 年 1 月全球新船成交量 单位:百万载重吨 时间2007.102007.112007.122008.012008.022008.03 新船成交量22.20 18.70 24.00 16.50 12.30 12.90 时间2008.042008.052008.062008.072008.082008.09 新船成交量21.80 18.40 17.10 22.90 14.10 6.90 时间2008.102008.112008.122009.01 新船成交量4.80 0.90 0.50 0.60 数据来源:船舶经济贸易2009 年第五期 新船成交量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成交量(百万载重吨) 新船成交量 图 1-1 2007 年 10 月至 2009 年 1 月全球新船成交量图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4 表 1-2 2007 年 10 月与 2008 年 10 月新船成交价格比较 单位:百万美元 油船2008 年 10 月 2008 年 9 月 环比2007 年 10 月同比 30 万吨160162-1.20%144.510.70% 15 万吨97100-3.00%899.00% 11 万吨8182.5-1.80%71.513.30% 7 万吨66.568-2.20%635.60% 4.7 万吨51.553-2.80%52-1.00% 散货船2008 年 10 月 2008 年 9 月 环比2007 年 10 月同比 17 万吨92.592.5-3.60%96-3.60% 7.5 万吨5054-7.40%53-5.70% 5.1 万吨4748-2.10%46.51.10% 3 万吨34.536.5-5.50%33.53.00% 集装箱船2008 年 10 月 2008 年 9 月 环比2007 年 10 月同比 6200/6500TEU104108-3.70%106-1.90% 3500TEU6567-3.00%616.60% 26OOTEU5456.5-4.40%52.52.90% 1100TEU2727.5-1.80%26.51.90% 数据来源:船舶经济贸易2009 年第四期 自 2008 年 9 月份以来,全球造船市场一路下跌,受金融危机影响到 2009 年 5 月份我国造船市场几乎没有新船成交。我国主要骨干船厂订单数量急剧下 降,虽然目前手中的可以维持到 2011 年,但是我国主要出口地区欧洲航运界已 经停止新签合同,中国造船厂很难承揽到 2011 年以后的欧洲订单。虽然从 2009 年 6 月份开始,我国市场新船成交量逐渐开始放大。7 月当月新承接订单 199.9 万载重吨。但是这些订单大多在一些骨干船厂手中,中小造船企业依然面 临严峻的困境【7】。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5 第二章 理论综述 第一节 产业政策的概念及实质 一、产业政策的概念 直到现在,经济学家们对于什么是产业政策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达成共识。 原因在于不同的学者往往有着不同的研究角度和学术背景。综合起来,关于产 业政策这一概念的界定大致分为以下五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有关产业的一切政策的总和。英国学者阿 拉格给出的定义最简洁和概括。他认为产业政策是“与产业有关的一切国家的 法令和政策” 。日本经济学家下边河淳和管家茂认为:“产业政策是国家或政府 为了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的,以产业为直接对象,通过对产业的保护、扶植、 调整和完善,积极或消极参与某个产业或企业的生产、营业、交易活动,以及 直接或间接干预商品、服务、金融等的市场形成和市场机制的政策的总称。 ” 【2】 第二种观点认为产业政策就是计划,是政府对未来产业结构变动方向的干 预。美国社会学家阿密塔伊艾特伊奥利认为, “产业政策就是计划” ,并认为 使用产业政策的概念不过是采用了一个“温和的、更加悦目的名称” 。美国的玛 格丽特迪瓦尔则是从政策的内容来对其做出界定的。他认为, “部门政策 鼓励向一些行业或部门投资和不鼓励向其他行业或部门投资仍然是产业政 策讨论的中心。 ” 【3】 第三种观点认为产业政策主要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所造成的失误而由政府 采取的一些补救政策。如日本原通产省经济研究所所长小宫隆太郎说:“产业 政策(狭义的)的中心课题,就是针对在资源分配方面出现的市场失败采 取对策。 ”避免市场机制中的一些非限制功能所可能造成的对国家整体利益的损 害。 第四种观点认为产业政策是后进国家在努力赶超发达国家时所采取的政策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6 总称。日本经济学家并木信义认为, “产业政策就是当一国的产业处于比其他国 家落后的状态,或者有可能落后于其他国家时,为了加强本国产业所采取的各 种政策。 ” 【4】 第五种观点认为产业政策就是为了加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美 国学者查默斯约翰逊将产业政策视为整个经济政策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说:“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取得在全球的竞争能力、在国内发展或限制各种 产业的有关活动的总的概括。作为一个政策体系,产业政策是经济政策三角形 的第三条边,它是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补充。 ” 【1】 以上简要介绍了这五种观点,可以看出这五种观点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不 同的学者的观点强调的是产业政策的不同方面。根据对以上这五种观点的总结 与归纳,产业政策的涵义可以界定为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针对 市场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和错误导向,根据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 求,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产业发展、产业结 构的调整和产业组织所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的总和【1】。 二、产业政策的实质 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大部分学者认为 产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它们的区别只在于对政府干预的合理程 度认定不同。产业政策的实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产业政策的目标是为了维护整个经济社会的整体利益。一般来说, 在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政府所代表的是整个社会的总体利益,而不 是某种政府部门的利益或某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产业政策的制定应以实 现全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维护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现实 中,或许某些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可能会违背其制定初衷,某些集团利益可能 从中获得很大的利益,但是每一项产业政策的制定都应以社会整体利益与长远 利益的最大化为基本原则。 【1】 2.产业政策是政府间接干预经济的手段。尽管在有些情况下产业政策也带 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但它应不同于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和直接参与。任何产 业政策的实施,无论是否带有强制性,都要通过个别利益主体根据其自身利益 的最大化进行自我选择而得以实现。政府并不能代替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决策, 而是应通过产业政策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因此,产业政策不是经济计划。 【4】 3.就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政策来说,它们是政府对经济发展过程的长期性 的系统干预。从长期目标来说,产业政策不同于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 济政策通常以经济的稳定运行为目标,而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政策则总是与经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7 济振兴、经济赶超等发展战略相联系,总是表现出事先、长期、优化、整体协 调的系统性特征。不同的产业政策各自具有其独立的功能特性,从而对于一定 的产业管理目标来说,具有不同的指向、不同的作用方式和不同的实施效果。 由于这些产业政策涉及广泛,因此其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各个相关产业部门的积 极配合。只有如此,才能最有效地实现产业政策的目标。 【4】 第二节 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 “市场失灵”理论 产业政策之所以成为必要,根本之点在于在自由经济下存在着“市场失灵” 的可能性。如小宫隆太郎教授提出, “狭义的产业政策的中心课题就是针对与资 源分配相关的市场失败所应采取的对策” 。即使布坎南认为,市场失灵并不是政 府干预经济的充分条件,但是市场失灵的存在毕竟为政府采取某种干预行动来 改进资源配置的效率提供了一个正当合理的理由。归纳日本经济学者的各种解 释, “市场失灵”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由于存在着规模的经济性问题,一些规模起点较高的重要产业在短期利 益的影响下无法在费用递减阶段(末达到经济规模前的起步和成长阶段)通过市 场分配获得足够的资源。 2.在结构转换过程中,由于生产技术特点决定,一些衰退产业中的过剩生 产能力可能难以及时实现跨部门转移,从而导致产业内部不合理的过度竞争。 3.为社会所共同享有的投资环境建设,如上下水道、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和公害防治、环境保护等,基于私有利益的市场竞争不可能保证资金投向,需 要按照社会共同利益强制实施。 4.通讯、交通等一些公用产业的发展,由于在短期内社会收益(社会所能获 得的好处)大于投资者收益,在一定的垄断条件下有一个发展过程。 5.知识财富有时难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合理补偿或开发支持。当技术本身 具有公共财富的特点,从而可以为他人无偿利用或当技术开发伴随着较大风险 时,或当技术开发和学习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时,单纯的市场机制调节常常会 导致技术发展的迟滞。 6.市场价格讯号经常不能使企业获得全部必要信息,而企业又难以单独承 担获取资源的前景展望、技术发展趋势、国内外需求与收入变化以及机会收益 率等信息的代价。这就需要给企业提供获取可靠的信息和排除市场信息不确定 性方面的指导。 7.市场调节可能会导致抑制竞争活力的垄断和导致资源浪费的过度竞争,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8 从而破坏合理的市场经济秩序。这就需要对各产业内部的企业规模结构进行干 预。 8.外国企业已经垄断了海外或国内的市场,本国企业常常需要通过特别的 保护措施来提高竞争能力,才有可能加入其一产业。 【4】 为了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几乎所得政府都采取一定措施来干预经济。而 产业政策就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具体体现。 产业政策可以在很多方面弥补市场失灵。首先,产业政策可以帮助实现公 共产品的供给,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例如国防、环保等。 公共产品的这种特殊属性就决定了公共产品无法完全由私人提供,仅由私人提 供可能会导致公共产品的供给会小于社会最优水平,也就是说市场在公共产品 的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失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共产品都是在政府的指导下 提供的;其次,产业政策可以帮助后进国家努力赶超发达国家,提高本国产品 的竞争力。国家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落后产业的发展,促进本国经济的发 展;第三,产业政策可以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一般情况下,买卖双 方关于市场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这样就会造成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损人利 己等行为。这时候政府需要利用产业政策监督检查并向社会提供真实的、完全 的信息,降低经济中的搜寻费用,促进社会资源的流动,达到社会最优水平; 最后,产业政策有助于解决“马歇尔冲突” 。 “马歇尔冲突”指的是规模经济与 市场绩效之间的两难选择。当客观上存在规模经济时,简单的增加企业数目固 然会减少垄断带来的福利损失,但却会很大程度上使成本增加。这仅仅依靠市 场力量是无法解决的,但是政府的产业政策可以缓解和避免这一矛盾,达到资 源的最优配置。 二、后发优势理论 后发优势理论源于李嘉图的“国家分工和比较生产费用学说” 。即同样的产 品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生产的生产费用存在着差别,因此各国都应优先发展本国 在生产费用上拥有优势的产业;在多项产业部门都拥有优势时优先发展优势最 大的产业,在多项产业部门都处于劣势时,优先发展劣势最小的产业,即优先 发展相对优势产业。这样,各国都能通过国际交换活动获得比较收益。但是日 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仅仅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来参与国际分工,日本势必 会长期处于落后的地位。这种理论显然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要求。从静态的 角度来看,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不无道理,但照此逻辑推理下去,国家是否 强盛将完全由其自然禀赋所决定,历史上强盛的国家必将持续的强盛下去,而 相对贫困的国家注定永远落后,世界经济格局将无法改变。事实证明,这种结 论是不正确的。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9 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批判并发展了李嘉图的理论。李 斯特认为,工业化起步较晚的国家,有可能经过国家产业政策的保护和培育, 发展起新的优势产业;后起国家只有以这种优势产业参与国家分工,才能打破 旧有的国际分工格局,以先进的生产结构占据已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这就是 “培育优势说” 。于是,日本的经济学者在“比较优势”和“培育优势”的基础 上,进一步提出,后起国家由于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技术成 本要比最初开发的国家低得多;在同样的资金、资源、技术条件下,还具有劳 动力成本廉价的优势;只要在国家的保护和扶持下达到规模经济阶段,就能发 展起新的优势产业,与先进国家在其传统的资本或技术密集的分工领域一争高 下。这就是“后发优势说” ,也是日本产业扶持理论的基本依据。这一理论特别 强调了后进国家制定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后进国家应该更多更好的利 用产业政策,实现“赶超”先进国家的目标。 三、结构转换理论 在日本经济理论中,结构转换理论也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理论” 。它的基 本思想是,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必须不断实行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适时转换, 才能真正实现赶超和保持领先地位。日本经济学者认为产业结构未能实现及时 转换,是历史上一些名牌的发达国家趋向于衰落的基本原因之一。日本的产业 结构明显地经过了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的不断转换过程。 结构转换理论并不是日本人的发明。英国的克拉克、德国的霍夫曼和美国的库 茨涅兹等人都对经济增长与收入提高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化规律进行过深入研 究,并提出了“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 “霍夫曼比率” 、 “库茨涅兹增长理 论”等学说。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日本经济学者的贡献主要有三方面:一是 提出结构转换是一个重要的利益再分配过程,需要有政府的产业政策干预,才 能适时、顺利地完成。例如对衰退产业的调整还需要政府的援助政策;二是结 构转换不应是一个被动的结果,而需要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主动实施。例如按 照下一阶段国际收入弹性最大和技术增长率最高的原则选择战略重点部门;三 是转换过程中利用产业政策协调与非经济性目标的关系,例如出于国家安全与 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考虑对农业的保护政策。 四、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内容是,由于生产费用中固定费用和 可变费用的构成及市场开辟的过程性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发展客观上存在着生 产费用最低的最优经济规模;在未达到最优规模以前,单位生产费用处于递减 过程,继续扩大规模是有利的。在西方其他国家,产业政策研究的注意力主要 集中于反垄断,对规模经济理论并未给予很大重视。日本经济学者则充分利用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10 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他们的贡献,一是提出产业内部客观上存在着工厂 规模和企业规模的区别,前者决定生产费用,后者决定竞争秩序;在赶超阶段, 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国家应当利用产业政策首先保证工厂规模达到最优,宁愿 暂时容忍发生寡头垄断和牺牲竞争活力也在所不惜。这样才能保证产量迅速成 长和获得国际竞争力,使社会获得最大发展好处;二是当其一产业的国际或国 内市场已经被外国企业垄断,即存在着“先行者利益”时,本国企业需要一段 发展过程,达到一定的规模,才可能打破“加入壁垒” ,与外国企业抗衡。为了 本国的长远利益,政府应当通过产业扶持政策负担这些产业的振兴费用;三是 在通讯、运输交通等最优规摸很高的产业,由于达到最优规模前的社会获益率 远高于企业获益率,政府在一段时期内直接投资或直接出面组织国有企业是必 要的。 五、技术开发理论 技术开发理论是日本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它的基本内容是,技术是 一种难以按一般市场原则进行交易的知识财富,这种知识财富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技术本身常常具有公共财富的特征;二是技术开发伴随着技术与市场的双 重风险;三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具有学习过程和规模经济的特征;所以技术的 开发过程或开发结果经常存在着社会获益率大于企业获益率的可能性,而这种 可能性会削弱企业技术投资的积极性。因此,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政府的政策 干预是保证技术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产业政策的作用 产业政策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它可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有 效配置资源。历史经验表明,各国产业政策的最普遍作用,就是弥补市场失灵 的缺陷。它能有效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全面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制定科学 合理的产业政策,把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就能把市场失灵和缺 陷所带来的产业效率损失减少至最小程度,诱导经济朝既定的高度化目标发展。 其次它能够实现产业超常规发展,缩短赶超时间。日本通过实施产业政策, 实现了国家经济的腾飞。韩国仿效日本的做法,以产业政策为手段,运用政府 的力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就走完了老工业国用了 一二百年才走完的历程” 。发展中国家完全可能通过制定和推行合理的产业政策, 有重点、有步骤地配置资源,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非均衡性增长,从 而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缩短追赶先进国家所需的时间。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11 然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作为市场主体行为规 划的制定者、实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的主体,政府能站在全局宏观经济的高 度,对全社会产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供求趋势,制定 和实施科学的产业政策,通过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调节资源在各产 业部门间的合理分配,调节各产业部门间质的关联方式和量的比例关系。 再然后,产业政策可以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政策是当今世界 各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它一方面可以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积极地 不断形成具有新的比较优势的出口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对国内“幼稚产业”的 保护、主导产业的扶植,从而提供这些产业产品出口的竞争能力。此外,产业 政策对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开拓国际市场等都有重要作用。 最后,产业政策可以帮助本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的 经济安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既为发展中国家 带来机遇,又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发达国家利用它们在经济上和科 技上占有的巨大优势,力图维持历史上形成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保持经济、贸易、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主导权,把持国际经济组织,力图保持 发展中国家的依附地位,这一切对发展中国家未来走向经济全球化都是严峻的 挑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政府应当学会以产业政策为武器,尽 可能趋利避害,在顺应全球化趋势的同时,为本国民众谋求最大限度的福利。 【31】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12 第三章 我国政府制定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我国政府制定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的重要性 一、顺应国际航运市场发展的要求 国际航运市场与世界经济、国际贸易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世界市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市场一样也要受到市场供求双方的影响。当代的国际 航运市场,在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的推动下,从市场的规模、范围、层次,形 态、功能和体系来看,其规模与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相比都是空前的。国际航 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扩大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海上运输为世界经济 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工业原料、燃料,成为许多工业化国家或大型企业的生命 线。同时,它又为世界范围的商品流通国际贸易的进行提供了无限容量的 通道,成为国际市场商品交换的主要手段。毫无疑问,世界经济及国际贸易的 发展又是推动国际航运发展的巨大功力。19 世纪初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为 航运业形成独立产业部门奠定了基础。19 世纪后期的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为 航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社会化的生产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 界经济的恢复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商船队的吨位迅速增长。尤其是 60 年代 至 80 年代,世界商船队的吨位增长,几乎是每 10 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7】。 随着航运业发展的需要,相应的造船工业、修船工业、集装箱工业、机械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13 工业以及拆船业等航运工业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并且形成了与航运业相适应的 市场规模。如果我国想在航运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必须加快发展船舶工业,从 而促进航运业的发展。想实现船舶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制定产业政策 的巨大推动力。它可以加强本国船舶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帮助本国船舶业 在国际航运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同时我国航运市场的迅速发展,也必将促进本 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为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做出贡献。 二、促进船舶工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根据“市场失灵”理论,产业政策可以帮助后进国家努力发展赶超发达国 家,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国家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落后产业的发展,促 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在我国,船舶工业不是一般的装备制造业,是需要国家大 力扶持的重点产业。船企特别是一些典型的军民结合的国家大型造船企业,在 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船舶工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劳动 密集型行业,既能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带动钢铁及配套机电设备制造 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可以提供大量不同层次的就业岗位。其持续健康发展对 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解决社会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更应 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为船舶工业的发展创造便利。 我国新出台的规划中也指出,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 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对钢铁、化工、轻纺、装备制造、电子信 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 转变的关键时期,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支持船舶业发展,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船 舶工业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三、船舶工业是资金密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型行业 根据技术开发理论,技术是一种难以按一般市场原则进行交易的知识财富。 在某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干预是保证技术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船舶 工业具有产品大、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多和资金周转慢等特点。船舶的建造 所需的生产资金也是相当庞大的。船舶企业的回报是建立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之 下的巨量的资金支持和先进的技术支持的结果,而技术支持的基础和前提仍是 资金支持。如果仅仅把促进船舶工业发展的重任交给船舶企业,其发展速度将 会放缓。因此,造船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从各种各样 的资金融通中获得帮助。加之船舶经营与国家政治需要、经济战略和国际形势 联系紧密,带有很大的风险性。因此,要使造船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只靠少数 船厂和公司的资金力量和技术力量是不可能的,只有在政府的资助和扶植下才 能实现。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14 政府支持造船业,直接地支持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投入的补贴最终又 从造船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税收中得到了补偿。同时也使船厂更易于接获国内外 船东的造船订单,促使其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政府是最有条件,有实力为船 舶行业企业提供帮助的。政府的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都可以极 大的促进船舶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船舶融资方面,而船舶融资困难目前也是 制约我国船舶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造船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国在发展船舶工业的 同时,产业政策一定要同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良性循环。 四、船舶工业是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 船舶工业是我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大工业,产业关联度大,出口 创汇水平高,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随着我国 外贸进出口(其中 90%通过海上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石油等战略性资源进 口的增加,再加上台湾问题、周边国际生态的风云变换,迫切需要我们加速建 立自己强大的海军,确保国家主权的完整和海上航运线的安全。寓军于民,通 过发展民船业务来支撑舰船工业基础正是当前各国船舶工业发展中的一个十分 突出的趋势。美、俄等许多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本国船舶工业从过去军船 为主的造船体制转向以建造民船为主、军民结合的新体制。从国防战略角度来 看,发展造船业是国家维持一个强大海军力量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从国防安全 还是经济发展,政府都有必要将造船业列为国家战略性的支柱产业。在确立其 地位之后,单靠其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