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奇书——汉墓中的中医宝典.doc_第1页
古墓奇书——汉墓中的中医宝典.doc_第2页
古墓奇书——汉墓中的中医宝典.doc_第3页
古墓奇书——汉墓中的中医宝典.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墓奇书汉墓中的中医宝典 岐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说上古时期最古老的典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其中“三坟”是指上古伏羲、神农、黄帝三大圣人之书。古代有不少学者认为黄帝内经就是上古“三坟”之一,是黄帝之书;也有很多学者认为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但是,近代以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现存的黄帝内经成书年代并没有那么早,现代一般将其成书年代定为西汉,甚至认为部分篇章写成于唐代。 那么在黄帝内经之前有没有医书呢?答案是肯定的,早在黄帝内经之前就诞生了一大批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素问就提到了上经、下经、揆度、阴阳等先于内经的医书。可惜这些医书现在均不可见。 但令人欣喜的是,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从古汉墓中出土了一批医书,这些医书都是汉代与汉代以前的医学著作,行为较今本黄帝内经更为古雅,反映了我国汉代以前(两千多年前)的医学成就。例如有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和近年来出土的成都老官山汉墓医书。 一、马王堆汉墓医书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长沙东郊马王堆发掘了三座西汉古墓,墓主人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利苍与其妻子辛追的墓。古墓中出土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如素纱蝉衣等。除外,还有一批帛书和竹木简,其中有医书十四种,包括著名的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阴阳脉死候、导引图、十问、天下至道谈等。 1.五十二病方 现存一万多字,内容是五十二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每类疾病的治法少则一个方子,多则二十多个方子。书中有方283首,用药247种。如治疗疽病,用白蔹、黄芪、芍药、桂、姜、椒、茱萸研末,用酒送服。另外还有一些手术治疗方法,如记载了治疗痔疮的手术。 2.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全书论述了十一条经脉的循行走向和主治疾病,从书的内容来看,两部灸经的成书年代早于今本黄帝内经。 3.导引图 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一幅帛画,内容是四十四个导引动作,有的图还标明了这个动作能够防治那种疾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二、老官山汉墓医书 老官山汉墓是xx年在成都郊区新都老官山发掘出来的,墓的主人是西汉晚期的一位医生,因此在墓里发现了大量的医简。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和中浚教授介绍,医简有九百多根,字数两万多字,根据其内容,分别命名为五色脉诊、敝昔医论、六十病方、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脉死候、尺简、病源等几部。 其中,敝昔即春秋时期名医扁鹊,因此这批医书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春秋名医扁鹊的医学思想。 从这批医书的内容来看,西汉以前的医学理论、临床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1.有了成熟的医学理论。如脉死候说:“敝昔曰:人有九徼五臧十二节,皆鼂於气。”今本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也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两者如出一辙。 2.有了成熟的诊疗理论。如敝昔医论说:“凡五色,以观生死”“心气者赤,肺气者白,肝气者青,胃气者黄,肾气者黑,故以五臧之气。” 3.有了成熟的医方,配伍十分精当,达到了相当高度的临床水平。如六十病方中“八治风”,组成包括石脂七分,蜀椒五分,方风、细辛各四分,厚柎五分,陈朱臾一分,圭十分,薑六分。配伍十分精当,当是治疗风寒的经效方。 4.针灸经络学说已相当完善,对经络循行部位记载非常详细。如记载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走向说:“手阳明脉,次指与大指之上,出辟上廉,入肘中,乘腝,出肩前廉,循颈穿颊,入口中。 其病痛,口辟。”非常精准详细。 除了以上所说的两座汉墓以外,江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