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录 1 3 5 讨论8 结j 愈”1 0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1 1 五、参考文献1 2 六、附录 综j 苤“1 4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2 2 致谢2 3 个人简介2 4 6 6 7 结果 入选人群共8 8 4 2 名,b 超共检出脂肪肝3 3 0 6 例,占3 7 3 9 ,其中酒精性、非 酒精性脂肪肝分别占1 5 ( 1 3 2 6 名) 和2 2 3 9 ( 1 9 8 0 名) ,与非脂肪肝组( n a f l ) 相比,脂肪肝组( a f l ) w b c ( 白细胞计数) 、e o ( 嗜酸性细胞比率) 、r b c ( 红细 胞计数) 、h g b ( 血红蛋白浓度) 、h c t ( 红细胞比积测定) 、m c h ( 平均红细 胞h b 含量) 、m c h c ( 平均红细胞h b 浓度) 、r d w ( 红细胞分布宽度) 、p d w ( 血小板分布宽度) 显著增加( p o 0 0 1 ) ;l y m ( 淋巴细胞比率) 、m o n o ( 单核细胞比率) 、m c v ( 平均细胞容积) 、p l c r ( 大型血小板比率) 、m p v ( 平均血小板体积) 等明显增加( p o 0 5 ) ;p l t ( 血小板计数) 明显减少( p o 0 5 ) ; 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 n a f l ) 比,酒精性脂肪肝( a f l ) 组r b c 、h g b 、h c t 、m c v 、 m c h c 等显著增加( p 0 0 0 1 ) ,l y m 明显减少( p 0 0 5 ) ,m c h 、m o n o ( 单 核细胞比率) 明显增加( p 0 0 5 ) 。 结论 脂肪肝患者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除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外) 明显高于非脂肪 肝组,红细胞系统( 除m c h c p b ) 也有类似的趋势,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非脂 肪肝组;而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相比,红细胞系统显著增加,尤其m c v 更加 2 著变化。 的意义。 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ft h eb l o o dr o u t i n ei n d e x e s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f a t t y l i v e ra n dn o n - f a t t yl i v e r m e t h o d o b j e c t si n c l u d ea d u l t sw h op a r t i c i p a t e di np h y s i c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i ns h e n y a n g b e t w e e nm a r c h , 2 0 0 8a n dd e c 2 0 0 8 f o rt h o s e 丽t 1 1f a t t yl i v e ra n dn o n f a t t yl i v e r f o u n db y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 w em a i n l yf o c u s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f a t t yl i v e r a n db l o o dr o u t i n ei n d e x e sb e s i d e st h eu s eo ft h ec o n s u l t a t i o n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p h y s 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a n db i o c h e m i s t r y , t h ed a t aw a sa n a l y z e d 、析t hs p s s l 6 0 r e s u l t s o ft h e8 8 4 2s u b j e c t s t h ei n c i d e n c eo ff a t t yl i v e ri s 3 7 3 9 ( 3 3 0 6 ) w i t h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1 5 ( 1 3 2 6 ) a n dn o n -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 2 2 3 9 ( 1 9 8 0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c o m p a r e d 丽t l lt h en o n - f a t t yl i v e rg r o u p ,w b c ( w h i t eb l o o d c e l lc o u n t ) ,e o ( e o s i n o p h i lr a t i o ) ,r b c ( r e db l o o dc e l lc o u n t ) ,h g b ( h e m o g l o b i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 ,h c t ( h e m a t o c r i t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 ,m c h ( m e a nc o r p u s c u l a rh b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 ,m c h c ( m e a n c o r p u s c u l a rh b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 ,r d w ( r e db l o o dc e l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w i d t h ) ,p d w ( p l a t e l e 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w i d t h ) w e r em a r k e d l yi n c r e a s e d ( p o 0 0 1 ) i nt h ef a t t yl i v e rg r o u p ;l y m ( 1 y m p h o c y t er a t i o ) ,m o n o ( t h er a t i oo fm o n o n u c l e a rc e l l s ) ,m c v ( m e a nc o r p u s c u l a r v o l u m e ) ,p l c r ( t h er a t i oo fl a r g ep l a t e l e t s ) ,m p v ( m e a np l a t e l e tv o l u m e ) 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i n c r e a s e d ( p o 0 5 ) ;w h i l ep l t ( p l a t e l e tc o u n t ) 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r e d u c e d ( p 0 0 5 ) ;c o m p a r e d 谢t ht h en o n -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 l i v e r g r o u p ,r b c ,h g b ,h c t , m c v , m c h c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i n c r e a s e d ( p 0 0 01 ) ;l y m 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r e d u c e d ( p o 0 5 ) ;m c h ,m o n o 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i n c r e a s e d ( p o 0 5 ) i nt h e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g r o u p 3 c o n c l u s i o n s c o m p a r e d 晰t 1 1t h en o n f a t t yl i v e rg r o u p ,t h et o t a ln u m b e ra n dd i f f e r e n t i a lc o u n t ( e x c e p tt h ep e r c e n t a g eo fn e u t r o p h i l s ) o fl e u k o c y t e si np a t i e n t s 丽mf a t t yl i v e r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h e r 诹t l las i m i l a rt r e n df o re r y t h r o i dc e l l s ( e x c e p tm c h c ) ,w h i l et h e p l a t e l e tc o u n t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r e d u c e d m o r e o v e r ,as i g n i f i c a n ti n c r e a s ei ne r y t h r o i d c e l l s ( e s p e c i a l l yi nm c v ) w a so b s e r v e di n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g r o u pc o m p a r e dt ot h e n o n -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g r o u p ,w h i l en o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w e r eo b t a i n e di nt h e l e u k o na n dp l a t e l e t ss y s t e me x c e p tad e c r e a s ei nl y m t h e s ef u l l ye x p l a i n e d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ti m p o r t a n c eo fb l o o dr o u t i n et e s ta sw e l la sd i f f e r e n t i a lc o u n tf o r t h e e t i o l o g i c a la n dc l i n i c a ld i a g n o s i so ff a t t yl i v e r k e vw o r d f a t t yl i v e r , n o n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 , b l o o dr o u t i n et e s t 4 b m i w b c l y m g r a n m o n o e o b a s o r b c h g b h c t m c v m c h m c h c r d w r d w c v r d w 二s d p l t p d w p l c r p c t m p v t n f b o d ym a s si n d e x w h i t eb l o o dc e l lc o u n t l y m p h o c y t e g r a n u l o c y t e m o n o n u c l e a rc e l l s e o s i n o p h i l b a s o p h i l s r e db l o o dc e l lc o u n t h e m o g l o b i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h e m a t o c r i t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 m e a nc o r p u s c u l a rv o l u m e m e a nc o r p u s c u l a rh b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m e a nc o r p u s c u l a rh b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r e db l o o dc e l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w i d t h r e db l o o dc e l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w i d t h c v r e db l o o dc e l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w i d t h s d p l a t e l e tc o u n t p l a t e l e td i s t r i b u t i o nw i d t h l a r g ep l a t e l e t s m e a np l a t e l e tr a t i op l o t m e a np l a t e l e tv o l u m e t u m o rn e c r o s i sf a c t o r 体重指数 白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 粒细胞 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平均细胞容积 红细胞比积 平均红细胞h b 含量 平均红细胞h b 浓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c v 红细胞分布宽度s d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分布宽度 大型血小板 平均血小板比积 平均血小板体积 肿瘤坏死因子 5 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的差异分析 前言 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患病率不断增高,并且 癌以及肝功能衰竭的危险【1 1 。m a t t e o n i t 2 1 报道脂肪肝患者相对 病死亡率更高。因此,脂肪肝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有关脂 报道较多,但其血常规各项指标等影响关系的文献报道较少。 血常规各参数的分析,探讨脂肪肝的诊断和预测肝病的严重 程度。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沈阳地区2 0 0 8 年3 月 - 2 0 0 8 年1 2 月在我院参加体检的1 8 岁以上人群,共 8 8 4 2 名完成体检,其中男性5 6 0 5 名,女性3 2 3 7 名;年龄范围从1 8 - - 9 4 岁,平 均年龄( 4 6 1 5 士1 3 6 3 ) 岁。 2 、调查内容 ( 1 ) 个人资料:采用统一的健康体检表,包括一般情况、既往病史、烟酒嗜好以 及特殊药物应用史和手术史等。( 2 ) 人体学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收缩压、舒张压、腰臀比( w a i s th i pr a t i o ,w h r ) 、体重指数( b o d ym a s si n d e x ,b m i ) 。 ( 3 ) 生物化学指标:采集隔夜禁食1 2 h 以上的空腹血清标本,通过全自动生物化学分 析仪集中测定血糖、血脂、肝功能和血常规。( 4 ) b 超检查:由两位对研究不知情 的有经验的b 超医师操作。 3 、诊断标准 酒精性脂肪肝( a f l ) 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n a f l ) 的病因诊断和超声诊断参照中 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 0 0 6 年修订的酒精性肝病和非酒 6 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3 4 1 。 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 p s s l 6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均数4 - 标差) 表示,两两比 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 检验。以a = 0 0 5 为检验水准。 勿七甲 = 口木 1 、入选8 8 4 2 名体检者中,b 超共检出脂肪肝3 3 0 6 例,占3 7 3 9 ,其中a f l 、 n a f l 分别占1 5 ( 1 3 2 6 名) 、2 2 3 9 ( 1 9 8 0 名) 。与非脂肪肝组相比,脂肪肝 组w b c ( 白细胞计数) 、e o ( 嗜酸性细胞比率) 、r b c ( 红细胞计数) 、h g b ( 血 红蛋白浓度) 、h c t ( 红细胞比积测定) 、m c h ( 平均红细胞h b 含量) 、m c h c ( 平均红细胞h b 浓度) 、r d w ( 红细胞分布宽度) 、p d w ( 血小板分布宽度) 等显著增加( p o 0 0 1 ) ;l y m ( 淋巴细胞比率) 、m o n o ( 单核细胞比率) 、 m c v ( 平均细胞容积) 、p l c r ( 大型血小板比率) 、m p v ( 平均血小板体积) 等明显增加( p 0 0 5 ) ,p l t ( 血小板计数) 有意义的减少( p o 0 5 ,表1 ) 。 表1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血常规之间的差异分析( 均数4 - 标准差) 注:与1 e 脂肪肝组相比p 0 0 0 1 ;拌p 0 0 5 。 7 g r a n ( 粒细胞比率) 、b a s o ( 酸碱性粒细胞比率) 、r d w c v ( 红细胞分 布宽度c v ) 、r d w s d ( 红细胞分布宽度s d ) 、p l t ( 血小板计数) 、p c t ( 平 均血小板比积) 。 2 、与n a f l 组比,a f l 组r b c 、h b 、h c t 、m c v 、m c h c 等显著增加( p 0 0 0 1 ) ;l y m n 显减少( p o 0 5 ) ;m c h 、m o n o ( 单核细胞比率) 明显增 n ( p o 0 5 ,见表2 ) 。 表2 ,a f l 组与n a f l 组血常规之间的比较( 均数- 4 - 标准差) 血常规 a f l n a f l t 值 w b c7 0 8 1 9 士1 6 1 1 3 86 8 5 5 8 + 1 5 3 6 4 61 9 2 3 l y m 3 4 7 0 - 土:6 5 5 6 53 6 01 :1 :7 0 512 4 8 9 # g r a n 5 6 2 7 0 士7 3 0 4 05 5 2 0 8 + 7 3 8 7 01 9 0 2 m c n o 6 316 - a :1 7 3 4 06 0 7 6 士1 5 6 8 42 9 7 3 # e o 2 2 3 8 + 1 3 4 9 82 2 3 4 4 - 1 4 3 5 90 0 3 4 b a s o 0 3 4 8 士0 2 6 9 80 3 7 4 士o 3 3 211 0 91 r b c5 14 5 士0 3 0 6 35 0 2 3 士o 4 2 7 84 7 6 6 * h g b1 5 7 2 4 + 8 9 0 31 5 2 0 4 4 - 1 3 5 0 16 8 0 1 h c t0 4 6 6 0 - 1 4 ) 0 2 4 8 00 4 5 3 7 士0 0 3 5l65 8 9 5 * m c v9 1 7 2 + 3 4 9 38 8 4 3 士4 1 3 23 9 5 3 * m c h3 0 6 4 士1 3 1 43 0 3 2 + 1 6 5 12 6 5 4 # m c h c3 3 7 6 3 士9 2 1 43 3 5 0 7 士1 0 6 4 2 3 2 6 8 * r d w 二c v1 2 7 5 8 士- 0 4 6 6 71 2 6 3 4 :l - 0 6 3 6 41 6 6 7 r d w s d4 1 7 0 - a :2 1 6 04 1 6 0 - 士2 5 0 10 5 8 1 p l t2 0 7 7 8 + 4 0 2 3 0210 6 2 士4 6 8 3 00 8 9 6 p d w1 2 4 4 2 - 4 - 1 6 9 7 11 2 5 2 2 + i 9 2 2 20 5 6 4 p - l c r2 9 8 2 士6 7 713 0 3 0 士6 8 9 80 9 21 p c t 0 2 2 0 l 士o 0 3 9 1 60 2 2 4 4 :生- 0 0 4 7 5 5 - 1 3 5 7 m p v10 6 4 士0 7 9 310 7 0 - 士0 8 0 6- 0 8 9 3 注:与n a f l 相比奉p 0 0 0 1 :撑p 0 0 5 。 讨论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西化,脂肪肝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 明显上升5 1 。其基础和临床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但有关脂肪肝患者血常规各项 指标变化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血常规各参数的分析,希望对脂肪肝患者 8 的随访和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脂肪肝时由于肝内网状内皮系统失去功能,与内毒素的产生和多种细胞因子, 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 t n f ) 、白细胞介素l ( i l 1 ) 、白细胞介素6 ( i l 6 、肝细 胞刺激因于) ,白细胞介素8 ( i l 8 ) 等增高有关,能引起发热和肝内中性粒细胞 的活化及趋化,特别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时,这种炎症和趋化 就更加明显,常出现外周血白细胞增加。由于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冠心病和糖尿病关系密切【6 】,平均随访4 9 年的高血压患者中,白细胞数最低者脂 肪肝的发病率为每年1 2 ,白细胞数最高的患者发病率为每年2 3 ,较前者几乎 升高1 倍。在做了年龄、糖尿病、收缩期血压等因素调整后,白细胞数升高仍旧 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后因素,这可能与脂肪肝的慢性炎症有关。本研究可见, 脂肪肝患者中自细胞总数及分类( 除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外) 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 尽管没有显著性差异,酒精性脂肪肝比非酒精性脂肪肝有增加的趋势。白细胞计 数这个古老、简单、廉价的技术,将来可能成为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危险度 分级的有价值的工具。 肝脏是胚胎时期主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虽以骨髓造血为主,但肝脏仍与造 血密切相关,多种造血要素,如维生素、叶酸和铁元素等均贮藏于肝脏,以保证 骨髓造血的需用。正常的红细胞具有很大的顺应性,即改变自身形态的能力很强, 在某些疾病因素影响下,红细胞刚性增加,变形能力下降7 1 。肝细胞脂肪变性时, 红细胞变形,使红细胞流动性变小,可塑性降低,通过脾脏时红细胞被逐渐剥蚀 成棘红细胞,r d w 因此而增大。本研究脂肪肝组r d w 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与 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1 8 - 9 1 。 长期肝内脂肪沉积,诱发肝脏纤维组织增生,肝内血管径变狭窄,流经肝脏 血管的红细胞因受压变形,红细胞膜的弹性蛋白质重新分布,使细胞形态大小不 均【l ,致使n a f l 患者r b c 、h b 、h c t 、m c v 和m c h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m c h c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l l 】。本研究脂肪肝组r b c 、h b 、h c t 、m c v 、m c h 和m c h c 较非脂肪肝组显著增加( p 0 0 0 1 ) ,说明在脂肪肝患者存在继发性红 细胞增多,再加上血脂异常,常导致脂肪肝患者血粘度增高。m c h c 较非脂肪肝 组显著增加( p 0 0 0 1 ) ,可能与本研究对象a f l 患者比例较大有关。 9 酒精性肝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与裂红细胞和棘红细胞等变形异常存在相关性【12 1 。 m c v 增加常作为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之一【1 3 】,高m c v 反应了肝病的严重程 度与酒精损害【1 4 】,m c v 与酒精用量呈正相关,戒酒后m c v 和r d w 显著减小【1 5 】, 主要是因为酒精对骨髓的直接作用及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叶酸和维生素b 1 2 缺乏 所致【1 6 】。本研究a f l 组r b c 、h b 、h c t 、m c v 和m c h c 等均较n a f l 组显著 增加( p 0 0 0 1 ) ,与文献报道相一致。m c v 与r d w 的改变导致肝窦状隙血流减 慢,加重肝脏的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物质代谢紊乱。 p l t 、m p v 、p l c r 、p c t 及p d w 等参数测定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状况。 血小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中显著减少,血小板为n a f l 患者是否 发生肝硬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估准则,可以预测n a f l 患者肝硬化的发生【1 刀; 脂肪肝组p l t 与非脂肪肝组相比显著减少嗍、m p v 显著增加【1 引。本研究也印证了 这些结果,与非脂肪肝组相比,脂肪肝组p l t 明显减少,p d w 、p l c r 、 m p v ( p 0 0 0 1 ) 等显著增加。p l c r 增多,间接反应体内血小板可能被激活,p l c r 较体积小的血小板含致密体多,有更高的功能活性1 9 】。血小板计数与肝纤维化程 度直接相关【2 0 1 ,通过血- d , 板各参数变化,可以预测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肝脏 纤维化的进程。 因此,脂肪肝患者,定期检查血脂、血糖、b 超检查的同时,血液常规检查 也是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之一,简单的血常规及分类检查对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和 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当日f 匕 脂肪肝患者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除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外) 明显高于非脂肪 肝组,红细胞系统( 除m c h c 外) 也有类似的趋势,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非脂 肪肝组;而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相比,红细胞系统显著增加,尤其m c v 更 加明显,而白细胞系统( 除l y m 明显减少外) 和血小板系统大部分无显著变化。 说明简单的血常规及分类检查对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和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0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l 、本文收集的数据全部为我院体检中心的病例,资料真实可靠。 2 、对比分析了脂肪肝、非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血常规的 差异,实验室指标资料,内容全面,详细,对于重视饮酒与慢性肝病的进展,脂 肪肝的进程及严重程度,指导患者随访和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3 、目前有关脂肪肝流行病学的研究相对较多,而脂肪肝与血常规相互关系的 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了血常规三系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d a yc p n o n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d i s e a s e :c u r r e n tc o n c e p t sa n dm a n a g e m e n ts t r a t e g i e s j c l i n m e d 2 0 0 6 ;6 ( 1 ) :1 9 - 2 5 2 t a r g h e rg ,a r c a r og n o n -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d i s e a s ea n di n c r e a s e dr i s ko f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j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2 0 0 7 ;1 9 1 :2 3 5 - 2 4 0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肝脏病杂 志2 0 0 6 ;1 4 ( 3 ) :1 6 4 1 6 6 4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 肝脏病杂志2 0 0 6 ;1 4 ( 3 ) :1 6 1 1 6 3 5 范建高,李锋,蔡晓波,等1 9 9 5 至2 0 0 2 年上海宝钢职_ t 队列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变化【j 】肝 脏2 0 0 6 ;( 11 ) 3 :1 5 4 - 1 5 7 6 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流行病研究 j 】中华消化杂志2 0 0 2 ;2 2 :1 0 6 - 1 0 7 7 马金霞,张建富,李嘉陵,等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临床意义的分析 j 】南 京医科大学学报2 0 0 1 ;2 1 ( 2 ) :1 3 8 张桂芹,关盼香,等脂肪肝患者血脂与p l t 和红细胞粒度分布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现代药 物应用杂志2 0 0 9 ;3 ( 1 0 ) :6 2 9谭力学,李孝生,刘增权,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红细胞容积分布密度变化的观察及其临床 意义【j 】陕西医学杂志2 0 0 3 ;3 2 ( 1 2 ) :1 0 7 2 1 0 7 3 1 0 董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的机理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 9 9 3 ;1 0 ( 3 ) :1 4 5 1 l 胡学琴红细胞的检测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早期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j 】实用医技杂j 基2 0 0 4 ;9 ( a ) :1 7 1 6 12t a k a s h i m i z us ,s h i r a i s h ikw a t a n a b en ,e ta 1 s c a n n i n ge l e c t r o nm i c r o s c o p i cs t u d i e so n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o fe r y t h r o c y t e si na l c o h o l i cl i v e rd i s e a s e s 【j 】a l c o h o lc l i ne x p r e s 2 0 0 0 ;2 4 ( 4 s u p p l ) :81s 8 6 s 1 3 王泰龄,江正辉,等酒精性肝病 m 】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 0 0 1 :5 7 - - - 6 0 14k a z e m i - s h i r a z il ,v e l o s om p ,f r o m m l e tf ,e ta 1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o fn o n a l c o h o l i cf r o ma l c o h o l i c s t e a t o h e p a t i t i s : a r er o u t i n e l a b o r a t o r y m a r k e r s u s e f u l ? j w i e nk l i n w o c h e n s c h r 2 0 0 8 ;12 0 ( 1 2 ) :2 5 3 0 15 m a r u y a m as ,h i r a y a m ac ,y a m a m o t os ,e ta 1 r e db l o o dc e l l s t a t u si na l c o h o l i ca n d n o n - a l c o h o l i cl i v e rd i s e a s e j jl a bc l i nm e d 2 0 0 1 ;1 3 8 ( 5 ) :3 3 2 - 3 3 7 16s h e l l as h e r l o c k d i s e a s e so ft h el i v e ra n db i l i a r ys y s t e m m e l e v e n t he d i t i o n l o n d o n : b l a c k w e l lp u b l i s h i n g 2 0 0 2 ;9 0 17k a n e d ah ,h a s h i m o t oe ,y a t s u j is ,e ta 1 h y a l u r o n i ca c i dl e v e l sc a np r e d i c ts e v e r ef i b r o s i sa n d p l a t e l e tc o u n t sc a np r e d i c tc i r r h o s i s 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n o n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d i s e a s e j 1 2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 ,2 0 0 6 ;21 ( 9 ) :14 5 9 。14 6 5 1 8 陈彤君脂肪肝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清脂质变化的临床研究一匕京医学2 0 0 5 ;( 2 7 ) 8 :4 8 4 19c r a i gws i n c r e a s e dp l a t e l e tv o l u m es i g no fi n p a i r e dt h r o m b o p o i e s i s i n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j k 1 i nw o c h e n s c h r 1 9 9 5 ;3 7 :1 5 7 1 5 8 2 0 p a r kk s ,l e ey s ,p a r kh w ,e ta 1 f a c t o r sa s s o c i a t e do rr e l a t e dt ow i t hp a t h o l o g i c a ls e v e r i t yo f n o n a l c o h o l i cf a t t yl i v e rd i s e a s e j k o r e a nji n t e r nm e d 2 0 0 4 ;19 ( 1 ) :19 - 2 6 1 3 点认为,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系统的表现,脂肪肝的出现,预示着心血管 疾病发生的标志,其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上升、畸形红细胞 的出现,血红蛋白携氧功能的下降以及血小板的减少等三系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但目前有关脂肪肝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变化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脂肪肝的发 病机制及其与白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血小板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综述,希望 对脂肪肝患者的随访、诊断、临床治疗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一定的指 导意义。 关键词: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血常规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 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同时随着影像学检查技 术( 特别是超声) 的普及和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检出率不断增加。脂肪肝已经成 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疾病,并且有发展至肝硬化、肝癌以及肝功能衰 竭的危险【l 】。本文将对脂肪肝与血常规之间的关系研究综述如下统。 一、脂肪肝的定义 脂肪性肝病( f l d ) 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包括酒精性肝病( a l d ) 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 a f l d ) 两大类。a l d 临床分为5 型:轻症酒精性 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2 j 。 n a f l d 临床分为3 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n a s h ) ; ) n a s h 相关肝硬化【3 1 。 1 4 二、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研究结果显示,多种因素参与了脂肪肝 的发病过程,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有。 1 、“二次打击 学说 t 二次打击”学说,目前已被广泛接受4 1 。从脂肪肝到脂肪性肝炎的进展过程是 前炎症因子与抗炎因子失衡触发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结果。氧化应激在 n a f l d 中起重要作用,不断增强的氧化应激及前炎症因子的介入导致n a f l d 发病的“第二次打击”。“二次打击”学说的关键在于一次打击并不会使单纯性脂 肪肝发展到肝硬化,但一次打击使肝脏对氧化应激、内毒素等二次打击变得更敏 感【5 1 。 2 、胰岛素抵抗 初次打击主要是胰岛素抵抗( i n s u l i nr e s i s t a n c e ,i r ) 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形成 单纯性脂肪肝。各种原因如肥胖、i i 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i r 。n a f l d 为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是以i r 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一 旦出现m ,则会导致外周脂肪分解增强和血液游离脂肪酸增加,肝内合成脂肪增 加超过了肝细胞将其氧化利用和合成脂蛋白运输出去的能力,脂肪则在肝细胞内 蓄积,进而参与脂肪肝的形成。升高的f f a 可以在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水平引起 抵抗,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出现代谢改变使肝脏脂肪代谢障碍,肝细胞内脂肪异 位沉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6 ,加重了i r 。 3 、瘦素 n a f l d 患者瘦素水平明显异常【8 】o 日本学者发现其瘦素水平明显脂肪肝患者 明显高于正常人,并与肥胖程度呈正相关9 1 。n a f l d 发生与体内代谢紊乱相关, 并与人体组织对瘦素的敏感性下降有关系u o l 。大量动物实验证明瘦素缺失可以导 致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从而发生脂肪肝【1 1 1 。 脂质代谢紊乱 n a f l d 与机体代谢紊乱密切相关【1 2 】,特别是血中高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 以及导致的内脏肥胖患者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5 - - 6 倍【1 3 1 。 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很多因素与脂肪肝及其并发脂肪性肝炎、肝硬化有关,如 1 5 “ y 饮食、锻炼情况、肠道菌群紊乱、内外毒素等可能在n a f l d 的发生、发展中起 一定的作用【1 4 】。 三、脂肪肝与血细胞分析之间的关系 , 1 、脂肪肝与白细胞 i r 和中央性肥胖是脂肪肝的主要发病机制,而由此引发的异常脂蛋白代谢、 慢性亚临床炎症状态、细胞因子分泌及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等机制使脂肪肝与心血 管疾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脂肪肝时由于肝内网状内皮系统失去功能,与内 毒素的产生和多种细胞因子,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 t n f ) 、白细胞介素1 ( i l 1 ) 、 白细胞介素6 ( i l 6 、肝细胞刺激因于) ,白细胞介素8 ( i l 8 ) ,血浆单核细胞 趋化蛋白1 ( m c p 1 ) t 1 5 1 等增高有关,i l 6 是c r p 形成的主要刺激因子;t n f a 是炎症前期因子,可通过激活酪氨酸相关受体信号系统来加剧i r 及拮抗脂联素作 用。同时,t n f 0 【与转录因子核受体结合能引发血管组织一系列炎症反应,上调 m c p 1 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使处于前炎症状态的巨噬细胞大量表达 i l 、可诱导的n o 合成酶( n o s ) 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加剧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全身亚 临床炎症状刹1 6 】。由于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关系密 切【1 7 】,平均随访4 9 年的高血压患者中,白细胞数最低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每年 1 2 ,自细胞数最高的患者发病率为每年2 3 ,较前者几乎升高1 倍。在做了年 龄、糖尿病、收缩期血压等因素调整后,白细胞数升高仍旧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 预后因素,这可能与脂肪肝的慢性炎症有关。脂肪肝患者相对于普通人群死亡率 更高。m a t t e o n i 等【1 8 1 报道对1 3 2 例n a f l d 患者进行1 8 年的随访表明,心血管疾病 是引起n a f l d 患者死亡居第二位的疾病,与肝源性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相等,仅次于 癌症引起的死亡。脂肪肝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预示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i r 和 中央性肥胖情况下,炎症介质与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引起发热和肝内中性粒 细胞的活化及趋化,特别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时,这种炎症和 趋化就更加明显,常出现外周血白细胞增加。 2 、脂肪肝与红细胞 肝脏是胚胎时期主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虽以骨髓造血为主,但肝脏仍与造 血密切相关,多种造血要素,如维生素、叶酸和铁元素等均贮藏于肝脏,以保证 1 6 骨髓造血的需用。正常的红细胞具有很大的顺应性,即改变自身形态的能力很强, 在某些疾病因素影响下,红细胞刚性增加,变形能力下降【1 9 1 。肝细胞脂肪变性时, 其高密度脂蛋白不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引起的细胞变形,红细胞变形,使红细胞流 动性变小,可塑性降低,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型塑料丝绳回收再利用-洞察与解读
- 2025年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考试题库(应急处理)理论试题及答案
- 南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模拟试卷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真题模拟试卷(2025年考前模拟训练)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管理类)2025年真题模拟解析与应用
- 2025年卫生类药学专业知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重点难点解析及答案
- 绿色食材供应链优化-第1篇-洞察与解读
- 2025年中国硒化砷(III)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无线电伺服马达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高频信号传输优化-第1篇-洞察与解读
- 第2课 第一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 大学军事理论课教程第三章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 鱼池净化系统施工方案
- 新概念第一册语法汇总
- 流化床粉尘分级机持料量的控制
- 第八届全国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公司职级职务管理办法RL
- 《环境化学》(第二版)全书教学课件
- 红光镇商业市调报告
- 《同分母分数减法》教学设计
- 货物采购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