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释名》释语复音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东汉刘熙所作的释名,因大规模地集中使用声训而著 名,而历来对( ( 释名的研究也多围绕声训做文章。本文则力图 撇开声训,对( ( 释名释语中的复音词进行探讨。 本文根据客观可行的标准将( ( 释名释语中的复音词分为两 大类八小类,一一对它们进行描写、分析,将它们与同时代、邻 近时代著作的相应指标相对照,然后总结出( ( 释名释语复音词 作为一个整体的特点:它除了完全符合汉代一般书面语的特点 外,亦有自身的独特风格;而且,从释名释语中的复音词我 们可以大致看出汉语书面语词汇中各种构词法从先秦到汉代的发 展趋势。最后,本文对一些在( ( 释名中出现而未被汉语大词 典收录的双音词( 或双音词的义项) 进行考释,目的在于为丰 富、完善( ( 汉语大词典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关键词:释名释语复音词语素合成词单纯词 a b s t r a c t s h im i n g ,w r i t t e n b yl i u x i n t h e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i s f a m o u sf o ri t s l a r g e s c a l e d a n dc o l l e c t i v e u s a g e o fs o u n d e x e g e s i s ,a n ds o ,m o s to ft h e r e s e a r c h e so ns h im i n ga r e c e n t e r e do ni t s s o u n d - e x e g e s i s p u t t i n gs o u n d e x e g e s i sa s i d e , l h i sp a p e rt n e st od i s c u s st h e d i s y l l a b i ca n d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i n t h ee x p l a n a t o r y v o c a b u l a r yo fs h im n g t h i sp a p e rc l a s s i f i e sa l lt h ed i s y l l a b i ca n d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 i ns h i r u i n g se x p l a n a t o r yv o c a b u l a r y i n t o2k i n d sa n d8 c a t e g o r i e s o nt h eb a s i so f o b j e c t i v e a n d p r a c t i c a b l er u l e s , d e s c r i b e sa n d a n a l y z e s e a c ho ft h e m c o m p a r e s l h e m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l yw i t ht h o s ei nw o r k so ft h es a m ea n dn e a ra g e s , a n dt h e ns u m m a r i z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 d i s y l l a b i c a n d 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i n s h ir u i n g s e x p l a n a t o r yv o c a b u l a r y a sa w h o l e :i th a st h eg e n e m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c o m m o nw r i e e n c h i n e s e nt h eh a nd y n a s t ya n di t so w ns p e c i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sw e l l f u r t h e r m o r e g r o w i n gt e n d e n c yo fw o r d - f o r m a t i o n so fa : k i n d sl nt h ev o c a b u l a r yo fw r i e e nc h i n e s ef r o mx i a n q i nt ot h e h a n d y n a s t y c a nb es e e nr o u g h l yf r o mi t t h e nt h i sp a p e rm a k e s t e x t u a lc r i t i c i s mo ns o m ed i s y l l a b i c w o r d s ( o re x p l a n a t i o n s o f d i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 lw h i c ha p p e a ri ns h im r i gb u ta r en o tc o l l e c t e d j n t ot h eg r e a tc h i n e s ed i c t i o n a r yi no r d e rt o p r o v i d e s o m e r e f e r e n d a lm a t e r i a l sf o re n r i c h i n ga n dm a k i n gm o r ep e f f e c tt h e g r e a tc h 加e s ed i c t i o n a r y k e y w o r d s :t h ee x p l a n a t o r yv o c a b u l a r yo fs h im i n g ; d i s y l l a b i ca n d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 ; m o r p h e m e ;c o m p o u n dw o r d ; s i n g l e - m o r p h e m ew o r d 2 释名释语复音词研究 1 引言 1 1 释名简介 释名是我国早期的训诂学著作。作者刘熙,字成国,东 汉束年青州北海( 今山东淮坊西南) 人,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的 弟子。“1 刘熙作释名,是为了推求事物命名的缘由:“夫名之于 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 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氏庶应用之器,论述指 归。”“1 释名8 卷2 7 篇,释名物典辛l 150 2 条,共释词1 7 1 0 个,其中采用声训的词有1 2 4 9 个。由于有少量一词两声训的情 况,金书共使用声训1 2 8 8 条。 如此大规模地集中使用声训,在中国训诂学史上还是第一 次。因而,作为两汉声训的集大成者,( ( 释名堪称中国训诂学 史上声训的里程碑。 1 2 释名研究状况简介 从释名成书至今,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过 多方位的关注和探讨。具体而言,对释名的研究可分为两大 类: 1 ) :整理点校 这一工作主要是由清代的学者们完成的。重要的作品有: ( ( 释名补遗( 毕沅) 、释名疏证( 毕沅) 、( ( 越缦堂读书 笔记( 李慈铭) 、释名补正( 成蓉镜) 、 释名疏证补 ( 王先谦) 。其中,对( ( 释名的整理、补充最为全面、完善的 是王先谦的( ( 释名疏证补。 2 ) :理论研究 这一工作主要以( ( 释名的声训为中心展开,涉及到各方 面。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可分为7 类: ( 1 ) :从音韵学角度进行研究。如 声训与汉代音系。“ ( 2 ) :对部分复音词进行研究。如( ( 论 含声训复音词。“ ( 3 ) :从训诂学角度进行研究。如( ( 刘熙 训诂研究。 ( 4 ) :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如 语言学研究。“ ( 5 ) :从文化学角度进行研究。如( ( 声训的文化内 涵。”1 ( 6 ) :从语源学角度进行研究。如试论 的语源学价 值。1 ( 7 ) :研究其文本体例。如( ( 直陈例说。” ( 8 ) :从释义方式、编排体例、声训的价值和局限等方面进行 综合阐述。如( ( 古代辞书史话第五章( ( 释名。” 1 3 本文的撰写意图 对释名的研究,尽管覆盖到多个角度和层次,始终是从 声训入手,在声训上作文章,而鲜少有人撇开声训,对释名 在用词上的特点进行探讨。 这种现象的出现,除因为释名的声训确实十分引入注目 外,也原于释名本身。首先,它是一本训诂专著,是一本分 类词典,这种性质决定了释名的释语只能以被释词为中心进 行相关的阐释,而且要遵循作为训诂专书的格式,因而行文时, 选词用句受到的限制较多。其次,它运用声训释义,总是力图采 用与被释词音同、音近、音转的词来解释被释词,这使得释 名释语的词语选择范围更加狭小,而且不免有不少牵强附会、 穿凿生硬之处。以上两个原因,使得释名释语不如同时代的 文学作品一样恣意挥洒,生动流畅,其口语化的程度也不能与文 学作品相比。因而,长期以来,( ( 释名的词语一直被忽视。 这不能不说是个遣憾,因为释名作为训诂专著的性质使 它的词语选用受到限制,但同时也决定了它的释语的研究价值。 郭文超在( ( 训诂研究中将释名的训释条例分为声训 和非声训两大类。声训包括“纯声训”、“义暴+ 声训”、“义界+ 声i ) i i + 补说”、“声训+ 补说”四类。非声训包括“义训”、“直陈”两类。声- i ;l i 或非声训,每一个被释词都被注释了一次。所谓“补说”,是在用 单字进行声训之后再追加一重- i ) l l 释,如“纸a ,砥也b ,平滑如砥 石也s 。”“s ”即是补说。可见,补说是在以简短的b 词为a 词作过 注后,用更详细的语言s ( 词或句子) 再为b 词作注,使读者更明 白。我们观察到,“补说”的形式与实质和“疏”都是相同的。郭文指 出,在释名中,以“补说”条例训释的被释词占全书被释词的 6 8 6 。如此,则释名10 0 的被释词都有注,6 8 6 的注又有 疏,只不过被释词、注、疏都出自同一时代的同一个人刘熙 之手。“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人的注疏文字最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书 面语的状况。”n 1 1 因此,我们认为,作为“注疏文字”,释名的 释语能够反映当时,即成书时的东汉末年的书面语的状况,释 名释语也因此而具有了研究价值。 作( ( 释语复音词研究,正是想在这个方面作出尝 试。 2 释名释语复音词的判定与统计 2 1 复音词的判定标准 对复音词的判断,本文采取马真先生在( 先秦复音词初探 中所提出的标准:“” ( 1 ) :两个成分结合后,构成新义,各成分的原义融化在新的 整体意义中,这样的复音组合是词,不是词组。如“起居”。 5 ( 2 ) ;两个同义或近义成分结合,意义互补,凝结成一个更概 括的意义,这样的复音组合是词,不是词组。如“道路”。 ( 3 ) :重叠的复音组合,如果重叠后不是原义的简单重复,而 是在原义的基础上增加某种附加意义,这样的重叠式是词,不是 词组。如“沟”, 说文:“激水声也。沟沟”,模拟水流动的声 音,增加了表示情貌的附加意义,是词。 ( 4 ) :两个结合的成分,其中一个是没有具体词汇意义的附加 成分,这样的复音组合是词,不是词组。如“坦然”; 总之,划分( ( 释名释语中的复音词,主要是从词汇意义的 角度来考虑的,即考察复音组合的结合程度是否紧密,它们是否 已经成为具有完整意义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2 2 复音词的判定结果 根据2 ,1 的标准,我们在( ( 释名释语中划分出了不计重复 的复音词共l0 6 9 个。 释名释语中的复音词 l0 6 9 合成词10 1 6单纯词 53 联合式偏正式动补式 动宾式附加式复合式迭字连绵词 7 451 164389 772 13 2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2 大类共8 类复音词进行描写和讨论、分 析。 3 释名释语复音词的分析与讨论 3 1 释名释语中的合成词 3 1 1 耽合式合成词 联合式合成词是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都有意义,且语素 的意义分量相等。两语素结合成复音词后,取得一个全新的词义 或比语素义更概括、更凝固、交际能力更强的词义。释名释 语中,这种联合式合成词共有74 5 个。 根据组成复音词的语素的意义关系,我们把这7 4 5 个联合式 复音词分成4 种。 3 1 1 1 同义复音词 同义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结合而成,成词后 词义比语素义更概括更凝固。( 对( ( 释名释语中同义联合复音 词的判定是比较宽松的。它是指构成复音词的两个语素在某一义 项上相同或相近,而并非两个语素的意义绝对相同。这两个义项 或许在诸如应用范围、意义轻重、方俗习惯等方面的附属意义上 存在细微差别,或许是两个语素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的随意 组合,只要它们的基本意义相同或相近,从而使整个组合“起到了 对单音词多种意义的选择作用,使含混变为确切”,“”这种组合我 们即判定为同义联合复音词。在具体操作中,本文所指的“相同或 相近的义项”以汉语大字典“所列的义项为基准。) 共有6 9 5 个,占所有联合复音词的93 2 8 9 ( 69 5 7 4 5 ) 。 1 ) :按同义复音词语素和词的词性关系的分类 按同义复音词语素独立成词时的词性与复音词的词性的关 系,这些同义复音词可以分为9 类。 【1 ) :动+ 动一动词。这种形式占同义复音词的大部分,有4 2 0 个。如: a :( ( 释形体2 2 : “发,拔也,墨滏而出也。” ( 文中释名例序号为笔者根据释名疏证补为释 名) ) 词条编排的序号。以释名疏证补各卷内每一自然段为一 条,依次编排。如“释形体2 2 ”表示该例出自( ( 释名疏证补- 释 形体卷中第2 2 自然段。全文同。) b : 释天6 2 : “虹其见,每于日在西而见于东,显篮 东方之水气也。” ( 2 ) :名+ 名一名词。这种形式共有13 2 个。如: a : 氍释形体3 : “躯,区也,是众名之大总,若区盟也。” b : ( ( 释衣服1 5 :“齐人谓之巨巾,田家妇女出至田野,以 覆其头,故因以为名也。” ( 3 ) :形+ 形一形容词。 a :释天2 ) ) :“日 b : 释采帛2 2 也。” ( 4 ) :形+ 形一名词。 a :( ( 释亲属6 1 : 之也。” 这种形式共有i3 1 个。如: 实也,左盟壁塞也。” “绮,鼓也,其文越卫不顺经纬之纵横 这种形式共有5 个。如: “庶,摭也,拾摭之也,谓拾摭l 妞待遇 b : 释言语1 2 0 :“宄,傀也,傀易监垂也。” ( 5 ) :动+ 动一名词。这种形式共有2 个。 a : ( ( 释疾病2 : “疹,诊也,有壁叠,可得诊见也。” b : 释衣服1 6 :“佩,倍也,言其非一物,有髓 也。 ” ( 6 ) :副+ 副一副词。这种形式共有2 个。 a : 释天6 2 : “又目美人,亘塑奔随之时则此气盛, 故以其盛时名之也。” b :释水2 : “渎,独也,奎塑出其所而入海也。 ( 7 ) :副+ 代一副词。1 个。 释饮食1 6 ) ) :“馕,分也,众粒奎旦分也。” ( 8 ) :副+ 连副。1 个。 、 ( ( 释典艺1 7 :“( ( 国语,记诸国君臣担直言语、谋议之 得失也。” ( 9 ) :动+ 动一副词。1 个。 ( ( 释典艺6 i “纬,目也,匮藿围绕以成经也。” 2 ) :按词语相关义项产生时代的分类 按同义复音词相关义项的产生时代,这些词又可以分为3 类。( 这一分类以( ( 汉语大词典“和对二十种古籍“7 1 的调查、 统计为依据。对于时代的判断方法和标准是:某一相关义项,即 ( ( 释名中所使用的义项,如果最早的例句在汉以前的作品中, 本文则暂时判断为“大致产生于汉代以前”;某一相关义项最早的 例句在汉代( ( 释名以外的作品中,本文则暂时判断为“大致产 生于汉代”;某一相关义项最早的例句在释名中,本文则暂时 判断为“大致产生于释名”。以下“大致”省略,全文同。) ( 1 ) :产生于汉代以前的有1 93 个。如: c a :喜悦,愉快、高兴之义。 ( ( 吴子图国:“成汤讨桀而夏民喜悦,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 ( ( 释天3 9 :“酉,于易为兑。兑,说也,物得备足皆 喜说也。” b :变异,变换、变化之义。 ( ( 管子- 四称:“( 无道) 之臣不修先故,变异国常,擅 创为令,迷惑其君。” ( ( 释典艺9 :“易,易也,言变易也。” ( 2 ) :产生于汉代( ( 释名以外的有2 0 1 个。 如: a :塞满,布满、填满之义。 赵歧注孟子公孙丑上“塞于天地之间”:“养之以 义,不以邪事干害之,则可使滋蔓塞满天地之间。” ( ( 释言语n8 :“息,塞也,言物滋息塞满也。” b :柯叶,枝叶之义。 班固( ( 幽通赋:“形气发于根柢兮,柯叶汇而灵茂。” 释乐器3 2 :“以声吟咏有上下,如草木之有柯叶也。故衮、 冀言歌声如柯也。” ( 3 ) :产生于( ( 释名本书中的有3 0 1 个,其中有19 7 个被后 代书面语沿用。如: a :安豫:安宁快乐。 ( ( 释州国5 :“豫州,地在九州之中,京师东都所在,常安 豫也。” 三国魏嵇康( ( 声无哀乐论:“夫至亲安豫,则恬若自然, 所自得也。” b :烧鬣:焚烧。 ( ( 释天1 6 :“热,蒸也,如火所烧燕也。”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又取书纸及绳缕之属投于火 中,众共视之,见其烧蒸了尽。” 3 ) :同义复音词的相关义项在产生时代上的特点 释名释语所用的同义联合式复音词中,其同形或相关义 项在汉代以前,即从有文字开始到立汉这一段时间内产生的仅占 2 7 7 7o ( 1 93 6 9 5 ) ,而在两汉产生( 包括释名 的却占到 72 23 0 ( 3 0 1 + 2 0 1 6 9 5 ) 。我们知道,汉代是中国历电上语言文学 最为兴盛的时期之一,两汉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双音词,许多原有 的词又产生了新的意义。这一特点十分明显地反映刮了( ( 释名 的释语中,那就是:词形或某一相关义项产生于蘸汉( 包括释 名) 的词是产生于两汉以前的词的2 6 0 1 ( 5 0 2 i93 ) 倍。这些数 据说明,刘熙著( ( 释名时,不但大量使用成书时代产生的新 词,同时敢于根据著书的需要自创新词,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 创新意识。在释名中产生的3 0 1 个同义联合复音词中,哺1 9 7 个被后代书面语沿用,占所有同义联合复音词的2 8 3 4 5 ( 19 7 6 9 5 ) 。这是一个可观的数目。( ( 释名释语为中国语言宝 库增添了厚实的内容,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4 ) :同义复音词在结构上的特点 释名释语中的同义复音词在结构方面有三个较为明显的 特点。 ( 1 ) :单音词之间的搭配非常灵活。具有相同义项的单音词, 往往可以自由搭配,组合成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复音词。如: a :表达“连接”( 动词) 的意义时,由“连”、“贯”、“缀”各取 “连”义项组合成词。 释索属2 :“属,续也,思相亟筮也。” 释亲属l 5 : “来孙之子日昆孙。昆,贯也,恩情转远, 以礼置整之耳。” 释床帐1 8 :“幔,漫也,漫漫柱i 至塑之言也。” b :表达“道路”的意义时,由“道”、“路”、“径”、“陌”各取“路” 义项组合。 。 ( 释水1 8 :“水直波日泾,泾,径也,言如i 童鳖也。” 释车2 :“天子所乘日路。路亦车也。谓之路者,言行于 堂整也。” ( ( 释典艺5 :“经,径也,如i 醴,无所不通,可常用 也。” 释典艺3 2 :“碑,被也无故建于望亘之头,显见之 处,名其文就,谓之碑也。” 其它还有迅疾( 释兵3 ) 、急疾( 释兵2 6 )捷疾( 释船 3 ) ;委曲( 释首饰9 ) 、宛曲( 释形体7 8 、释兵1 ) 、曲伛 ( 释疾病5 ) ;障蔽( 释衣服2 、释宫室3 2 、释床帐2 0 ) 、障屏 ( 释宫室4 1 ) 、屏蔽( 释车2 3 ) 、隐蔽( 释床帐2 1 、释车1 3 ) 等 ( 2 ) :复音词两个语素的位置可以互相颠倒。如: a : 释官室4 1 ) ) :“屏,自e 蛆也。” ( ( 释床帐2 8 :“屏风,言可以屋睦风也。” b : 释官室6 5 :“井,清也,泉之遗整者也。” 释宫室6 7 :“厕,杂也或曰圊;至秽之处,宣常修 治使造溘也。” 一 其它还有隐蔽( 释床帐2 1 、释车1 4 ) 、蔽隐( 释宫室3 4 ) ;嗣续 ( 释宫室2 i ) 、续嗣( 释典艺3 3 ) ;沃灌( 释车2 9 ) 、灌沃( 释水9 ) 等。 ( 3 ) :有些复音词两个语素的语序与现代汉语同义词的常用语 序互相颠倒。如: a :释书契13 : “檄,激也,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盎塞 也。” b :释兵2 : “弩钩弦者日牙,似逝也。” 释饮食8 : “咀,藉也,以藉韭噩也。” 其它还有瘤肿( 释疾病53 ) 、常正( 释言语1 20 ) 、慢傲 ( 释丧制7 6 ) 等。 赵克勤先生在古代汉语词汇学中指出:“先秦古籍中被人 们承认的某些复音词单音词之间的搭配十分灵活两个单 音词的组合可以互相颠倒。”m 1 ( ( 释名中的同义联合复音词可以 很好地证明这个观点。 3 1 1 2 反义复音词 反义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反的语素结合而成,成词后产生了 不同于任何一个语素义的新意义,共3 个,都是名词,占所有联 合式复音词的0 4 0 3 ( 3 7 4 5 ) 。 1 ) :按语素词性关系的分类 按语素的词性关系,反义复音词可分为2 类。 ( 1 ) :动+ 动一名。2 个: a : 释书契2 8 :“书姓字于奏上目画,作再拜起屋字,皆 达其体” 1 2 起居,住址之义。 b :释船9 : “五百斛以上还有小屋日斥候,以视敌:连望 也。” 进退,行动之义。 ( 2 ) :名+ 名一名。1 个: ( ( 释饮食6 7 :“爨,铨也,铨度盐主,调和之处也。” 甘辛,泛指各种味道。 2 ) :按词语相关义项产生时代的分类 按照词语相关义项产生的时代,这些反义复音词可分为2 类。 ( 1 ) :产生于汉代的“起居”( ( ( 汉书赵广传) j ( 2 ) :产生于释名中的2 个,即“甘辛”、“进退”。其 中“进退”被( ( 后汉书陈藩传沿用:“人君者,摄天地之 政,秉四海之维,举动不可以违圣法,进退不可以离道规。” 3 ) :反义复音词的特点 释名释语的反义复音词有以下特点: ( 1 ) :较之于同义复音词数量极少( 3 :6 9 5 ) 。 ( 2 ) :因数量极少而类别单调。 ( 3 ) :自创了2 个反义复音词,且有一个被后代书面语沿用。 3 1 1 3 类义复音词 类义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类的语素结合而成,成词后具有了 新的意义或比语素义更概括的意义。这种词共有23 个,占所有联 合式复音词的3 0 8 7 ( 23 7 4 5 ) 。都是名词。 ! ) :词语性质的分类 按类义复音词的性质,它们可分为3 类。 ( 1 ) :数词共13 个。如: 释长幼1 0 :“三土日弱,言柔弱也。” ( ( 释长幼1 1 :“三土日壮,言丁壮也。” ( 2 ) :方位词4 个, 释官室3 :“室中亘直隅日奥龇隅曰屋漏盔直 隅曰燮盔业隅日宦。” ( 3 ) :普通名词个6 个。如: a :释丧制7 6 :“旦且未满而葬日渴,言谓欲速葬无思 也。” 日月,指时间。 b :释典艺i 9 :“论语,记孔子与诸叠王所语之言 也。” 弟子,指学生。 2 ) :按词语相关义项产生时代的分类 按相关义项的产生时代,这些类义复音词可分为2 类。 ( 1 ) :产生于汉代以前的有2 2 个。如“春秋”( ( ( 孟子尽心 上) 和数词、方位词等。 ( 2 ) :产生于汉代的是“夷蛮”( 史记太史公自序) 。 3 ) :类义复音词的特点 释名释语的类义复音词有两个特点。 ( 1 ) :较之于同义复音词数量少( 2 3 :6 9 5 ) 。 ( 2 ) :数词与方位名词多,且分别集中于( ( 释长幼、释宫 室二篇。这种现象是由( ( 释名的分类词典性质造成的。 3 1 1 4 重叠式复音词, 重叠式复音词由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音词组成,词 义不是语素意义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某种附 加意义,比单个语素的使用更具表现力。共有2 4 个,占所有联合 式复音词的3 2 2 1 ( 2 4 7 4 5 ) 。 1 ) :按词语在文中用法的分类 根据荤叠式复音词在文中的用法,它们可以分为三类: ( 1 ) :描绘形貌。共2 1 个。如: ( ( 释天1 : “春日苍天,阳气始发,色莶莶也。夏日昊天,其 气布散二! 嗵也。” 苍,青色。( ( 说文:“草色也。”段注:“引申为凡青黑色之 称。”苍苍,形容天色深青的样子。 颢,大貌。( ( 广韵皓韵:“大也。”颢鬏,形容“气”四处散 布时浩大的样子。 ( 2 ) :模拟声音。共1 个。 释宫室6 5 :“井一有水一无水曰漏沟,涌,竭也,沟, 有水声盟盟也。” 沟,( ( 说文:“激水声也。”沟沟,模拟水流动的声音。 ( 3 ) :描绘动作。共2 个。如: a :释天6 8 :“日月亏日食,趟趟侵亏,如虫食草木叶 也。” 稍,渐渐。说文:“出物有渐也。”稍稍,描绘动作的渐 渐推进。 b :( ( 释丧制6 0 :“县下圹目解,绊,捋也,盐捋下之 也。” 徐,缓慢。( 广韵鱼韵:“迟也”;“缓也”。徐徐,描绘动 作的缓慢进行。 2 ) :按词语相关义项产生时代的分类 按相关义项的产生时代,这2 4 个词可分为3 类。 ( 1 ) :产生于汉代以前,有18 个。如: 徐徐,表迟缓貌。 易,困:“来徐徐,困于金车。” 释丧制6 0 :“县下圹日缚,裤,捋也,徐徐捋下之也。” ( 2 ) :产生于汉代的2 个,如: 童口: 荧荧光亮闪烁貌。 秦嘉赠妇诗:“飘飘帏帐,荧荧华烛。” 释言语7 4 :“荣,犹荧也,荧荧照明貌也。” ( 3 ) :产生于释名) ) 中的4 个,无一被后代书面语沿用。 蒿蒿,香气四溢貌。 释饮食1 9 :“膣,蒿也,香气蒿蒿也。 3 1 1 5 联合式合成词的小结 1 ) :有关数据 释名释语所使用的联合式合成词共7 4 5 个,占合成词总 数的7 3 3 2 7 ( 7 4 5 10 1 6 ) ;占复音词总数的6 9 6 9 1 ( 7 4 5 10 6 9 ) 。同义联合式复音词6 9 5 个,占联合式合成词的 93 2 8 9 ( 6 9 5 7 4 5 ) 。联合式合成词中,整个汉代( 包括释 名) 产生的5 1 2 个,占到6 8 7 2 5 ( 5 l2 7 4 5 ) ,而历代积累的 词只有2 33 个,占3 1 2 75 ( 23 3 7 45 ) ,两者的比例是l :2 19 7 ( 5 l2 233 ) 。 整个汉代产生的5 1 2 个联合式复音词中,动 甜3 18 个,占 6 2 1 0 9 ( 3 1 8 5 12 ) ;形容词10 3 个,占20 1 1 7 ( 10 3 5 l2 ) ; 名词8 7 个,占1 6 9 9 2 ( 8 7 5 1 2 ) ;副词4 个,占0 7 8 1 ( 4 5 1 2 ) 。 ( ( 释名中产生的3 0 7 个联合式合成词中,流传f 来的有1 9 8 个,占6 4 4 9 5 ( 1 9 8 3 0 7 ) 。释名中产生3 0 1 个同义复音词 中,流传下来的有19 7 个,占6 5 4 4 9 ( 1 9 7 3 0 1 ) ;流传下来的 同义复音词占流传下来的联合式合成词总数的9 9 4 9 5 ( 19 7 19 8 ) 。 2 ) :分析 根据以上的资料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从释名释语中的 联合式合成词对整个汉代的复音词概况作出以下结论: ( 1 ) :两汉产生了大量联合式复音词。 ( 2 ) :两汉产生的联合式复音词中,动词最多,形容词次多, 名词较少,副词很少。 ( 3 ) :同义单音词的连用是产生联合式复音词的重要原因。 ( 4 ) :联合式合成词还处于产生的早期阶段,形式不稳定。 这些结论,和视敏彻先生在从( ( 史记( ( 汉书( ( 论衡 看汉代复音词的构词法“”中得出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 3 1 2 偏正式合成词 偏正式合成词由两个有意义的语素结合而成,;司义以一个语 素的意义为主体,另一语素义对之进行修饰。释名释语中的 偏正式合成词有1 16 个,占合成词总数的1 1 4 i7 ( 1 1 6 1 0 l6 ) ; 复音词总数的1 0 8 5 1 ( 1l 6 10 6 9 ) 。 1 ) :按语素语义关系的分类 1 1 6 个偏正式合成词中有3 个是后一语素修饰限制前一语素: 鸟爵( 释船5 ) 、鸟隼( 释兵2 6 ) ,武庚( 释州国2 4 ) 。 另u3 个是前一语素修饰限制后一语素。将前一语素偏语素 设为a ,后一语素正语素设为b ,a 对b 的修饰限箭作用表现在8 个方面: ( 1 ) :a 与b 是类属关系,若扩展为词组,则可说成是“一种 ( 个) 叫h 的b ”。共4 6 个。如眉毛( 释首饰3 2 ) 、东方( 释天 6 2 ) 、黑色( 释衣服1 4 ) 等。 ( 2 ) :b 从属于a ,若扩展为词组,则可说成是“l 的b ”。共8 个。如舌头( 释天1 ) 、天文( 释州国1 4 ) 、头发( 释长幼1 5 ) 等。 ( 3 ) :h 表示b 的形状外貌。共13 个。如太阳( 释采帛2 ) 、 小衣( 释衣服23 ) 、伏虎( 释乐器l7 ) 等。 ( 4 ) :a 表b 的方位。共8 个。如南蛮( 释州国4 ) 、中国 ( 释州国2 0 ) 、上古( 释典艺4 ) 等。 ( 5 ) :b 表方位,a t 对其进行限制。共3 个。如天下( 释水 1 ) 、河北( 释水5 ) 、海南( 释州国3 9 ) 。 ( 6 ) :h 表b 的数量。共1 个。如二月( 释天33 ) 。 ( 7 ) :a 表b 的构成、产地、用途等其它性质。共3 1 个。如沙 漠( 释州国15 ) ,胡麻( 释饮食1 2 ) 、食物( 释宫室6 7 ) 。 ( 8 ) :b 是动词,a 表其方式。共3 个。如假卧( 释姿容 8 2 ) 、假葬( 释丧制7 4 ) 、再拜( 释书契2 8 ) 。 2 ) :按语素词性关系的分类 根据偏语素、正语素和词之间的词性关系,又可以将( ( 释 名释语中的偏正词分为6 类。 ( 1 ) :名+ 名一名。共8 7 个。如鱼梁( 释水2 2 ) 、水碓( 释水 2 2 ) 、泉水( 释丘5 ) 等。 ( 2 ) :形+ 名一名。共1 8 个。如太阳( 释采帛1 4 ) ,白金( 释 车2 9 、小便( 释疾病4 8 ) 等。 ( 3 ) :动+ 名一名。共7 个。如贡土( 释地l0 ) 、食物( 释形 体3 8 ) 、囚徒( 释宫室1 4 ) 等。 ( 4 ) :数+ 名一名。共1 个:二月( 释天33 ) 。 ( 5 ) :副+ 动一动。共1 个:再拜( 释书契2 8 ) 。 ( 6 ) :形+ 动一动。共2 个:假卧( 释形体8 2 ) 、假葬( 释丧 制7 4 ) 。 3 ) :偏正式合成词的特点: 释名) ) 释语中的偏正式合成词有5 个特点。 ( 1 ) :较之于联合式合成词,数量较少( 1 1 6 7 4 5 ) ,但仍是 联合式之外数量最多的类别。 ( 2 ) :名词为大宗,少数是动词,没有其它类型的词。 ( 3 ) :偏正式合成词中心语素大多数是名词性的极少数是动 词性的;、而修饰限制的语素可以是名词、形容词、数词、动词等 类型。 这三个特点,正是汉代书面语中偏正式合成词的一般特点。“ ( 4 ) :偏语素a 与正语素b 是类属关系的词数量很多,占所有 偏正式合成词的3 9 13 ,而且很多是山水名称,较为集中地分布 在释水,释州国中。这与释名的性质兮不开。分类 词典的特色是将被释词按照类别分开来进行解释,古代说明河 流、州县的地理位置时,不可避免地要以山、水的虚置做参照, 因而这一类词的分布较为集中。 ( 5 ) :存在少量后一语素修饰限制翦一语素的偏正式合成词。 这种词马真先生称为“大名冠小”格式。“大名冠小”是先秦特有的一 种格式,是比较早期的名词的构词方式。”以大“鸟”冠“小名”以及 “大名冠小”格式的人名,早就为学者所注意,前者在先秦文献中 还是比较常用的。俞樾在( ( 古书疑义举例中指出:“古人之文, 则有举大名而合之于小名,使二字成文者。如左传言鸟 乌,鸟其大名,乌其小名也。”2 1 马先生认为:“类似的复合词 还有人名父乙“妣庚也许就是保存下来的早期资料。”“因此 我们可以认为:( ( 释名释语中出现“大名冠小”格戈的入名、鸟 名,是属于行文需要的正常现象,同时体现了作者刘熙对古代书 面语的深入了解。 3 1 3 动补式合成词 动补式合成词由两个有意义的语素结合而成,前一语素为动 词,后一语素对动词进行补充说明。共有4 3 个。 1 ) :按补语的作用,可将动补式合成词分为3 类。 ( 1 ) :补语对动词的结果进行补充说明。这种情况最多。如: ( ( 释天8 4 :“灾,灾也,火所毖区之余目灾,言其于物如 是也。” “灭:是“烧”的结果,“灭”对“烧”进行补:充。这种情况也比较 多。 ( 2 ) :补语对动词的趋向进行补充说明。如: ( ( 释长幼20 :“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丛山也。” “入”是“迁”的趋向。 ( 3 ) :补语对动词的状态进- :f 5 - # 1 、充说明。这种情况最少。如: 释车3 0 :“鞠,因也,因与下舆相壁董也。” “着”表明“联”的状态。 2 ) :动补式合成词的特点 释名释语中的动补式合成词有2 个特点。 ( 1 ) :数量相对较多。我们知道,在先秦已有动补结构的合成 词,如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 扑灭。”但数量很少,如陈湘清先生在( ( 先秦复音词研究中统 计论语、( ( 孟子此种结构的合成词均为0 。而( ( 释名中却 出现了较多的动补式合成词,占全部合成词的4 2 3 2 ( 43 1 0 16 ) ,占全部复音词的4 ,0 2 2 ( 43 l0 6 9 ) 。 ( 2 ) :补语有几个固定的词充当。如“出”作补语共有5 次: 雍出( 释水1 2 ) 、通出( 释道2 ) 、跃出【释乐器19 ) 、抽出 ( 释车4 6 ) 、扬出( 释疾病5 ) 。其它还有“起”、“着”、 “至”各3 次,“去”2 次,成为“专用的系列补语”。 释名释语中的动补式合成词的特点,反映了汉代汉语词 汇构成的一个变化趋势:在汉代,动补式已经成为产量较高的构 词方式。 3 1 4 动宾式合成词 动宾式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具有动宾关系。共有8 个,都是名词。 1 ) :按词语的性质,动宾式合成词可分为2 类。 ( 1 ) :专有名词,共5 个。如: a :( ( 释衣服1 5 : “板,辫也,群,蓝膣也,所以蔽膝前 如。妇人蔽膝亦如之。” 蔽膝,衣名,围裙一类的衣物。 b :释衣服2 7 :“膺,心衣抱腹雨施圭媪。童盥之间施一 裆以奄心也。” 钧肩,衣名,吊带一粪的衣物。 ( 2 ) :普通合成词。共3 个。如: a :释饮食5 9 : “泛齐,i 擞在上,泛泛然也。” 浮蚁,浮在酒上面的泡沫。 b :释言语3 4 : “颂,容也,叙说其盛趁之形容也。” 2 ) :动宾式合成词的特点 释名中的动宾式合成词有2 个特点。 ( 1 ) :数量少,仅占释名合成词总数的0 7 8 7 ( 8 l0 16 ) ,复音词总数的0 ,7 4 8 ( 8 10 6 9 ) 。 ( 2 ) :在先秦,动宾式合成词多是表示职官名称的词。”( ( 释 名中的动宾式合成词仍以专有名词为大多数,但已不限于官 名,有了物名( 如“浮蚁”) 。这说明,动宾式合成词发展到汉 代,种类己比先秦丰富,因而作为词的一个类别,表示意义的功 能也增强了。 3 1 5 附加式合成词 释名中的附加式合成词共9 7 个,占合成词总数的 9 5 4 7 ( 9 7 10 1 6 ) ,占复音词总数的9 0 7 4 ( 9 7 l0 6 9 ) ,出现 10 9 次,都以“然”为词尾。由于同一个“然”尾词在不同的语境 中用法不同,下面的数据均用出现次数。 1 ) :按词根性质的分类 ( ( 释名中“然”尾词的词根种类繁多。根据词根的音节数和词根 是否在释名之前被独立使用为形容词的不同,我们把它们分为3 类5 种。 ( 1 ) :单音节形容词+ 然。共出现3 1 次。 第一种:词根曾被用为形容词,共出现2 8 次。如: a :释丧制7 0 :“间月而禅,亦祭名也。孝子之意趑 哀思益衰也。” 释言语l5 2 :“沈, 雅释诂一:“澹,安也。 b :( ( 释天4 4 :“丙, ( 说文:“炳,明也。” 澹也,亟监安著之言也。” ( ( ( 广 ” ) 炳也,物生瓞, 皆著见也。” ) 第二种:词根未曾被用为形容词。共出现3 次。如: a :释衣服1 4 : “椽衣,盗盐黑色也。” b :释姿容3 4 :“拜于文夫为跌,量燃诎折,下就地也。” ( 2 ) :叠音形容词+ 然。共出现7 2 次。 第一种:词根曾被用为形容词,共出现4 7 次。如: a :释兵3 2 :“施,幡也,其貌喳鲎丛也。” ( 诗经小雅巷伯:“捷捷监监,谋欲谮言。”) b :( ( 释饮食5 9 :“讽齐,浮蚁在上,迅迅筮也。” (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 ) :“龃扬舟,载沉载 浮。”) 第二种:词根未曾被用为形容词,共出现2 5 次。如: a :( ( 释书契3 5 :“谓,犹谓也,犹得救不自安,遢遢签 也。” b :( ( 释长幼3 :“青徐州日始。嫱,忤也,始生时,人意 不喜,监监签:也。” ( 3 ) :非叠音双音节形容词+ 然。共出现6 次。如: a :( ( 释山1 5 : “石载土日岖,坦脏筮也。”( 蛆胪, 说 文:“蛆,石戴土也。”“胪,皮也。”( ( 释名疏证补王先 谦引王启原:“咀胪然者,言若驵胪也。”又引郑司农注周 礼:“驵外有捷卢也。”引郑注疏:“若锯牙然。”王所引之说,较 说文为胜。则“蛆胪”似为连绵词“捷卢”之音变,义为凹凸不 平,是形容词。) b :释宫室1 : “宫,穹也,屋见於垣上,室隆然也。”( “穹 隆”,连绵词,义为“高而弯曲貌”。) 2 ) :按词语在句中用法的分类 ( 1 ) :作状语。共出现4 2 次。如: a : ( ( 释彩帛1o :“绿,浏也,荆泉之水于上视之,逖绿色, 此似之也。” b :( ( 释天1o : “气,忾也,燧有声而无形也。” ( 2 ) :做谓语。共出现6 7 次。如: a :( ( 释水1 2 :“水从河出日雍沛,言在河岸限内,时见雍 出则沛然也。” b : ( ( 释丧制5 7 :“辆,耳也,县于左、右、前、后,铜 鱼、摇绞之属,里墨签也。” 3 ) :附加式合成词的特点 释名释语中的附加式合成词有2 个特点。 ( 1 ) :数量较多,且都是“然”尾词。 ( 2 ) : “有些( “然”尾前的) “”叠音词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 一个整体,不能再减为单音,而且( 这种副词) ”“不能认为由形 容词变来。”“”第( 2 ) 类中的第二种词,正是属于这种“然”尾前 的叠音词不可分割、副词本身不能认为由形容词变来的情况。对 此,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对于今人提及的规律,刘熙在东汉 之时已经有所认识,因此尝试着根据自己著书的需要运用这个规 律造了一批“然”尾词。 3 1 6 复合式合成词 复合式合成词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构词方式构成的三音节 或四音节的合成词。( ( 释名释语中有7 个复合式合成词,仅占 合成词总数的0 6 8 9 ( 7 l 0 16 ) ,复音词总数的0 6 5 5 ( 7 l0 6 9 ) 。 1 ) :从词性和意义上看,它们都是专有名词。如山名涿鹿山( 释 州国l 5 ) 、物名四齿耙( 释道4 ) 、人名赵武灵王( 释衣服55 ) 等。 2 ) :从构成方式上看,它们的中心语素都是最后一个语素,而且 中心语素和偏语素都是类属关系。如四齿耙、夏后氏( 释兵 2 8j 、有虞氏( 释兵2 7 ) 等。 总之,与双音词相比,释名释语中的复合式合成溷数量 少,性质单一。这说明,双音化是复音化的主流。 3 2 释名释语中的单纯词 3 2 1 叠音单纯词 叠音单纯词与重叠式复音词不同。叠音单纯词的词义不同于 单个语素的意义。只有当两个语素重叠起来,才能作为词完成在 释名中的交际作用:有2 1 个,占复音词总数的1 9 6 4 ( 2 l l0 6 9 ) 。 1 ) :按词语用法的分类 按照在文中的用法,释名中的叠音单纯词可分为三类。 ( 1 ) :描绘形貌,有15 处。如: a :释亲属63 :“无夫日寡。寡,踝也,竖竖单独之言 也。” 踝蹂,形容孤身一人的样子。 踝,( ( 说文:“足踝也。” b :释车5 2 :“筝,横也,在车前,织竹作之,孔兰潍 也。” 筝零,形容多孔的样子。 零,( ( 说文:“车零也。” ( 2 ) :描绘动作,有4 处。如: a :释形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065-2025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管材室温轴向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 2025年杭州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公开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骨伤科研究所广西骨伤医院招聘实名编制工作人员(高级职称)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上海越剧院公开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广东佛山三水区西南街道专职消防员招聘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湖北省招募选派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200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英语作文课件
- 2025广西来宾宾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拟聘人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福建漳州长泰区中医院招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涂料产品知识培训心得
- 肺结核课件完整版本
- 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 (学生版)
- 安全用药相关管理制度
- 船员培训体系与技能提升研究-洞察阐释
- 学校工作行事历表
- 知名地产集团设计管理执行手册
-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第8章大学生求职应试技巧
- 短视频时代的注意力碎片化-洞察及研究
-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内文学文化常识
- 以教育家精神涵养师德师风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 护理实习生必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