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以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指导,对动词复叠式做了多方面 的考察。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一、结构 这一部分描写了动词复叠式的语法构成,材料a 、 b 之间的语义关系及其语序、语音问题,并对语序排列进行解释。 二、句法功能及关联模式 这一部分对动词复叠式进行功能分 类,并分析甲、乙两类充任句法成分方面的差异,结合标记理论指 出甲、乙两类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联模式。 三、语义指向 这一部分主要描写动词复叠式充任状语时的语 义指向,并解释原因。 四、配价这一部分对动词复叠式进行价分类并描写其形成的 句型。 五、与相关格式比较这一部分比较了动词复叠式与动词典型 重叠式、形容词复叠式、“又a 又b ”结构的异同,指明其独特的 语用价值。 六、语用功能这一部分主要考察动词复叠式在语篇、语体中 的应用,指出动词复叠式表现背景信息是无标记的;主要运用于文 艺语体。 七、历史演变这一部分粗略考察了动词复叠式的演变过程, 指出动词复叠式先于相应的双音动词、典型重叠式产生。但历时的 演变不能决定共时平面的关系,因为语言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关键词:动词复叠式 配价 关联模式语义指向 语用功能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v e r b r e i t e r a t i v e - i o c u t i o no nt h e b a s i so ft h eg r a m m a r t h e o r yo f 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s s e v e np a r t sa r e i n c l u d e di ni t 1 ,s t r u c t u r e t h i sp a r td e s c r i b e s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t h ev e r br e i t e r a t i v e - l o c u t i o n ,t h es e m a n t i c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m a t e r i a iaa n db t h ew o r do r d e ra n dp h o n e t i cf o r mo faa n db a n d e x p l a i n st h ew o r do r d e ra s w e l l 2 s y n t a c t i cf u n c t i o na n dr e l e v a n tp a t t e r n t h i sp a r tc l a s s i f i e s t h ev e r br e i t e r a t i v e l o c u t i o nf r o mt h e a n g l e o ff u n c t i o na n d a n a l y z e st h es y n t a c t i c a l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t h et w oc a t e g o r i e s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m a r k e d n e s s t h e o r y ,t h e r e l e v a n t p a t t e r n b e t w e e nt h e2c a t e g o r i e sa n dt h es e n t e n t i a lp a r t si sp o i n t e do u t 3 s e m a n t i cd i r e c t i o n t h i s p a r tm a i n l y d e s c r i b e st h e s e m a n t i cd i r e c t i o no ft h ev e r br e i t e r a t i v e 1 0 c u t i o na sa d v e r b i a la n d e x p l a i n s i t sr e a s o n 4 v a l e n c e t h i sp a r tc l a s s i f i e st h ev e r br e i t e r a t i v e - i o c u t i o n o nv a l e n c ea n dd e s c r i b e st h es e n t e n c e p a t t e r nf o r m e db y t h e m 5 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t h er e l e v a n tf o r m s t h i sp a r tc o m p a r e s t h ev e r br e i t e r a t i v e l o c u t i o nw i t ht h et y p i c a l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 a d j e c t i v e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a n d ”y o uay o ub 。s t r u c t u r e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es i n g u l a rp r a g m a t i cv a l u eo ft h ev e r br e i t e r a t i v e i o c u t i o n 6 p r a g m a t i c f u n c t i o n t h i sp a r ti sa b o u tt h eu s a g eo ft h ev e r b 2 r e i t e r a t i v e - i o c u t i o ni nt e x ta n d s t y l ea n dp o i n t so u t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e x p r e s s e db y t h ev e r br e i t e r a t i v e l o c u t i o ni s u n m a r k e d t h ev e r br e i t e r a t i v e - l o c u t i o ni sm a i n l yu s e di nl i t e r a r y s t y l e 7 h i s t o r i c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i sp a r ti n v e s t i g a t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c e s s o ft h ev e r br e i t e r a t i v e - l o c u t i o na n dp o i n t so u t t h a ti t p r e c e d e s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d o u b l e p h o n e t i c - f o r mv e r b a n dt h e t y p i c a l v e r b 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 b u t t h ed i a c h r o n i c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a n n o td e c i d et h e s y n c h r o n i c a l r e l a t i o n ,f o r l a n g u a g ei sau n i t yo fs u b j e c t i v i t ya n do b j e c t i v i t y k e y w o r d s :t h ev e r br e i t e r a t i v e - l o c u t i o n t h er e l e v a n tp a t t e r ns e m a n t i cd i r e c t i o n v a l e n c e p r a g m a t i c f u n c t i o n 3 动词复叠式研究 0 前言 0 1 重叠是现代汉语中普遍的语法现象。动词、形容词、数量 短语、少数名词都可以重叠。一般来讲,双音动词a b 有两种重叠 :亏式,可形成a b a b 式和a a b b 式。有一部分单音动词a 、b 也可叠 结成a a b b 式。对于a b a b 式,学术界研究得比较充分,成果颇丰。 但对于动词的另一类重叠方式a a b b , 1 1 研究得明显不尽人意。动词 a a b b 式处在典型的双音动词重叠a b a b 式和典型双音形容词重叠 a a b b 式之间,自身缺乏典型性,研究者有意无意地忽视它,对它 的研究往往只集中在格式构成、语义类型、句法功能上。本文试图 对动词a a b b 式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式的研究,希望能揭示 动词a a b b 重叠式的某些特殊规律。如果我们的研究能够弥补某些 :不足,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进一小步,对汉语语法体系的精密有些许 帮助,则“幸莫大焉”。 为了使术语更加准确、精密,我们有必要区分三个术语:动词 的重叠、叠结、复叠。重叠是指双音动词的一种屈折变化形式,是 构形法,重叠后增添了语法意义。典型的重叠是整体复制,如抄写 一抄写抄写。动词非典型的重叠是词语交替重叠:涂抹一涂涂抹抹, 哆嗦一哆哆嗦嗦。叠结是重复0 1 的单音动词a 、b 并列对举构成a a b b 式。如打打闹闹、关关开开、生生死死。动词复叠【3 1 指语言单位( 动 词、动词性语素) 进入a a b b 格式。动词复叠式包括叠结式、a a b b 重叠式,还包括如“偷偷摸摸、熙熙攘攘、战战兢兢”等这样一些 词语。三者关系如下图:( 图中阴影部分为复叠式) o 2 复叠式内部比较复杂,但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它们不但都 由动词性语素或词构成,而且其内部语义都表现出相关性,语法意 义等也有共同之处。a a b b 格式仿佛是一个加工厂+ ,材料a 、b 进入 后,其多个义位中某个义位就会得到突显、明确,这个小加工厂俨 然成为一个“语境”。如“吹吹打打”。“吹”有五个义项:合拢 嘴唇用力出气,“吹灯”。吹气演奏,“吹笛”。“打”有2 3 个义项: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打鼓”。【4 3 两个动词一旦 进入a a b b 格式,那么突显的就是两者在共同语义场中的义项吹、 打,两者义项同时得到明确。还有不少材料a 、b 之间会发生语 义辐射甚至渗透,使语义趋同,如“偷偷摸摸”。“偷”、“摸”离开 a a b b 式后孤立看似乎很难说有什么近义关系。“偷”的语义最显著, 是语义强式,“摸”的语义含糊,是语义弱式,于是强式产生语义 辐射影响弱式,两者语义趋同。有两个类似结构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小偷小摸”中,“小偷”、“小摸”是一回事,“又偷又摸”中, “偷”时“摸”的语义也是相近的。 复叠式的语法意义也有共性:都表示量多。根据李宇明( 1 9 9 6 ) 石毓智【2 0 0 0 ) ,量包含性质、状态的量和动作的量等等。动作的 量有两种类型:发生的次数;进行的长短和时点。有一类复叠 式有很强的动作性,主要表示两个动作的交替反复进行( 这时人们 注意力集中在a 、b 两种行为本身) 。作者还常常使用有特点的词语 进一步强化这种交替反复态,如: ( 1 ) 细碎的脚步声,来来去去,去去来来,不知反复了多少次。( 梁 斌红旗谱) 当人们把这两种行为放到一定的时1 4 中加以考察,就会觉得a 、 b 两种动作频繁地绵延,如: ( 2 ) 一天二十四小时,汽车、单车、架子车、行人,来来往往, 非常拥挤。( 杜鹏程k 夜走灵官峡) 也就是说,两种动作行为交替反复,必然会在单位时间内显得 相当频繁,在一维的时轴上显得绵延不断。当然,就某个具体的表 示动作的复叠式而言,在特定的语境中表示交替反复还是频繁绵 延,还是有所侧重的。 另一类有很强的状态性,主要表示纷繁复现,即相关情状不断 再现,状态不断重复,错综地纷呈。如: ( 3 ) 天黑透了的时候,那呼呼叫着的穿街过巷的老北风把她象根 稻草一样,飘飘悠悠地吹到了三眼婆的小屋里。( 杨东明三眼井) 很显然,这与前一类交替地a 、b 是有很大差别的。 总的来说,不管是表示“交错进行”,还是表示“纷繁复现”、 “错综纷里”,都是表示动作重现或者状态重现的次数繁多,都是 “量”多的语法意义。 复叠式都有一定的描写性。无论是动作义强的“进进出出”, 还是动作义很弱、几乎成了纯描写性的“熙熙攘攘”,都可以对场 景、动作进行描写。这种描写性是受到了a a b b 格式的影响。a a b b 格式是形容词的典型重叠式,具有描写性;准确地说,动词复叠式 的描写性是受到了双音形容词典型重叠式类化作用的功能渗透,而 表现出的结果。 0 3 复叠式的材料( a b 或a 、b ) 与复叠式的格式之间存在着 辨证关系。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影- 向。对立体现在: 动词性的材料,形容词的典型格式;互相影响体现在:一方面,材 料的语义是构成复叠式语义的基础,两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通常 而言,材料的语义功能,对复叠式语义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 这表现在,动词性材料构成复叠式多数是动词性的( 如叠结式就全 是动词性的) ,形容词性材料构成的复叠式是形容词性的;体词性 材料构成的复叠式其基本义是体词性的;【5 动词性的a 、b 如果可 以带宾语,那么动词复叠式也有带宾语的可能性;动词a 、b 表示 某种动作( 如来、去) ,那么复叠式也可能表示某种动作( 来来去 去) ;动词有价分类,其相应的复叠式也可能有相应的价分类等等。 另一方面,复叠格式从整体上限制了材料的语法意义和功用,使其 部分功能丧失,词义也会引申、泛化,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一部 分复叠式逐渐向形容词靠拢,功能是形容词性的,如“偷偷摸摸”、 “战战兢兢”。不论是什么材料,进入复叠格式后都带有这个格式 的整体意义一一描写性。所以,动词复叠式常常既表现动词的动作 义,又表现格式的描写义。具体复叠式,只不过是哪方面表现得“强” 一些而已。如“熙熙攘攘”,描写义很强,但也有一点动态义,辞 海解释是“纷繁杂乱貌”。总而言之,材料和格式这对矛盾相互 影响,是造成复叠式功能上种种特殊性的根本原因。 一、动词复叠式的结构 1 1 动词复叠式的语法构成 从共时的平面看,复叠式( 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复叠式是动词 复叠式的简称,下同) 的语法构成是十分复杂的。根据其构成材料 成词与否,可分为以下几类: ( 一) 材料a b 是词的 ( a ) a b 是单纯词: 唠叨、嘀咕、嘟囔、咕哝、吆喝、支吾、哼唧、咋呼、罗嗦 忽闪、趔趄、踉跄、骨碌、哆嗦 前一行动词全部与“说”有关,可以看成是各种情态和方式的 “说”,后一行动词差不多都是肢体的各种动作。 ( b ) a b 由词根和词缀构成 悠:闪悠、晃悠、飘悠、荡悠、转悠 腾:翻腾、折腾、晃腾、闹腾 ( c ) a b 由词根和词根构成 对付、商量、应付、敷衍、拖拉、勾搭、扭捏、吞吐、遮掩 抄写、修补、遮掩、颠倒、涂抹、拼凑、比划、评点、颤抖、 涂改、敲打、闪烁、摇晃、飘扬、来往、装卸、收发、起落、来回、 存取、升降、吵嚷、推搡、输赢 第一行多由两个不成词语素组成,词义和语素义相差很远,如 “对”、“付”和“对付”;这主要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其余部 分多由两个成词语素构成,语素义和词义非常接近,有的本身没有 多大区别,只不过词义比较概括,表现在语用或语体风格上稍有差 异,如“摇”、“晃”与“摇晃”;有的是一种线性组合关系,词义 大体相当于两个语素义的相加,如“升降、存取、收发”。【6 1 有些复叠式似乎a b 可以成词,如“开开关关、忘忘记记、买 买卖卖、说说唱唱”的a b 是“开关、忘记、买卖、说唱”我们将 这类a b 剔除在外,是假“a b ”,因为它的意义距离复叠武a a b b 的 意义太远。其中“开关”、“买卖”、“说唱”均已转化为指称,是个 名词,如:“买个开关;做买卖,大买卖”。说唱是曲艺的一种,指 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大鼓、弹词等。虽与动作“说”、“唱”相关, 但词性已经转变。“忘记”是偏义复词,“记”的意义消失。 ( 二) 材料a b 不成词的 ( a ) a 、b 都是词,但a b 不是词的,如: 磕磕碰碰、跌跌撞撞、说说唱唱、吃吃喝喝、偷偷摸摸、收收 叠叠、写写画画、滚滚爬爬、吹吹拉拉、闹闹嚷嚷、砍砍削削、锯 锯剁剁、蹦蹦跳跳、伸伸缩缩、记记忘忘、关关开开、开开合合、 浮浮沉沉、明明灭灭、存存取取、上上下下 7 1 ( b ) 材料a 、b 至少有一个不是词,如: 骂骂咧咧、哭哭啼啼、沸沸扬扬、熙熙攘攘、战战兢兢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动词复叠式构成材料非常复杂,多种多 样。构成的方式也不一致,有重叠而成的,也有叠结而成的,还有 像( 二) 中的( b ) 联为一体,融合而成的。 总的来说,复叠式的结构有两个特征:一是不稳定性,这体现 在大多数叠结式( 叠结式在复叠式中比重最大) 前后a a 、b b 可以 调换位置,语义功能不变,如:砍砍削削一削削砍砍,走走停停一 停停走走;二是能产性。复叠格式是个开放的格式,只要符合条件 又有语境,大多能成为a a b b 式词语。【8 1 从理论说,复叠式的数量 是无限的,譬如: 挤挤推推、挤挤靠靠、挤挤撞撞、挤挤插插、挤挤攒攒 来来回回、来来去去、来来往往 下面几种情况我们认为不是动词复叠式: ( a ) 有些词语形成的a a b b : 迷迷糊糊、迷迷茫茫、恍恍忽忽、模模糊糊、恩恩怨怨 迷糊、迷茫、模糊、恍惚都是形容词吟 ,恩怨是名词。 ( b ) 材料a 、b 有一个是动词,一个不是动词或动词性语素: 病病歪歪、蝎蝎蜇蜇、弯弯拧拧 ( c ) 复叠式中间有停顿,书面上出现逗号或连词的: ( 4 ) 一家人吃吃、交交公粮,一年顶多还能落20 0 0 块钱。目目哩新 闻周刊,第40 3 期,l4 页) ( 5 ) 一天下来,我的绸衣也磨破了,肩上的皮肉渗出血。我一个 人往家里走去,走走哭哭,哭哭又走走。( 余华活着) 我们的根据是,“吃吃、交交”、“哭哭又走走”的读音是动词 从式重叠的读音,读作“c h t c h i 、j i i r o j i a o ”、“k g k uy o u z 若k l z o k l ”, :这与复叠式的读音大相径庭。 1 2 材料a 、b ( a b ) 构成复叠式的条件 在共时平面内,双音动词有的能构成a b a b 式典型重叠,有的 能构成a a b b 式复叠,有的既能有a b a b 式重叠又有a a b b 式复叠, 妇商量一商商量量、商量商量。什么样的a b 在共时平面内存在有 复叠式呢? 这主要与a b 的语义特征有关。 ( 一) 如果a b 有 + 自主+ 持续十消极+ 短暂重复+ 弱状态 的语义 特征的,可以有a a b b 复叠式。 如:吵嚷、哼唧、唠叨、忙碌、嘀咕、搂抱 ( 二) 如果a b 有 一自主+ 持续+ 短暂重复+ 强状态 的语义特征, 也可以有a a b b 复叠式,如: 摇曳、飞扬、晃悠、昏迷、疑惑 ( 三) 如果a b 有 + 自主+ 持续消极短暂重复状态】语义 特征,也可以有a a b b 复叠式。 指点、凑合、对付、比划、拼凑 以上如果( 三) 类动词中有多个义项,色彩有消极、积极之别, 那么比较消极的义项可以有复叠式,积极的义项一般不能这样复 叠。陈光( 1 9 9 9 ) 已注意到这种现象,认为它遵循“相对消极原则”, 如: 指点:指出来使人知道( 中性) ,在旁边挑剔毛病( 贬义) 。 义项有重叠式“指指点点”,义项有a b a b 式“指点指点”。 叠结式a a b b 构成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 一) a 、b 都是动词,所代表的动作必须同质。同质是指两 个动词a 、b 的施事、受事一般都要相同,并且a 、b 的意义类别也 相同。如: 砍、削( 同质) 一砍砍削削爱( 抽象) 、打( 具体) 一爱爱 打打( ) 。 ( 二) a 、b 语义是并列的,如“进进出出”。b 不能是a 的补 充或目的,a 不能是b 的方式或伴随。 ( 三) 有很多单音节动词不能进入复叠式。动词通常分为十类: “”行为他动词、行为自动词、心理活动动词、行止动词、使令动 词、有无动词、比似动词、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其中 后六类动词没有什么动作性,根本不能进入复叠武。 ( 四) 复叠式有口语性,文雅动词不能进入复叠式。如“赠”、 “呈”同质而且意义很接近,但不能叠结成“呈呈赠赠”。“储藏” 也不能进行构形重叠成为“储储藏藏”。 除叠结式、非典型重叠式以外的复叠式是个封闭的类,语序固 定,主要表示状态,有许多词典都作为词收入,如“偷偷摸摸”等。 1 3 材料a 、b 的语义关系 我们认为,能构成复叠式的材料a 、b 语义总特征是a 、b 语义 相关,两者处于相同的语义场中( 有时是上下位词) 。一般而言, 复叠式包括近义、反义、差义三种关系。 ( a ) 近义相辅:蹦蹦跳跳、躲躲藏藏、商商量量、敷敷衍衍、 哭哭啼啼、熙熙攘攘、战战兢兢、推推搡搡、抄抄写写 ( b ) 反义对立:开开关关、买买卖卖、借借还还、输输赢赢、 二彩来往往、走走停停、收收卖卖 ( c ) 差义互渗:砍砍削削、吹吹打打、说说唱唱、敲敲打打、 缝缝补补、比比划划 复叠式中叠结式的a 、b 的字义明显相关,【1 ”如“搂搂抱抱” 的“搂”、“抱”,“抄抄写写”的“抄”和“写”,“买买卖卖”中的 “买”和“卖”。有的不明显,如“商商量量”的“商”、“量”。从 历时的观点看,“商”、“量”都是“估量”的含义,两者是同义的。 “2 3 有的更不明显,如“词根+ 词缀”的复叠式“晃晃悠悠”,其中 的a 、b 语义关系似乎难以确定。但从历时的观点看,“悠”是动词 “悠荡”之意( 现在口语仍在使用,如:站在秋千上来回悠9 他抓 住杠子,一悠就上去了) ,只有与“悠”相近的词才能够形成a a b b 复叠式,如“晃”、“荡”等。动词“骂”与“悠”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不能说“骂骂悠悠”。词缀“腾”与此相仿。“腾”也有动作义, 如“闪转腾挪”短语中的“腾”。“腾”、“悠”之所以成为词缀,是 动词虚化的结果。对于一些已经虚化为类形容词的复叠式,从历时 上看,a 、b 仍是相关的,多是同义、差义关系,如“熙熙攘攘”、 “沸沸扬扬”,“沸”是“水开”,“扬”是“翻腾”义。对于单纯词 构成的复叠式,a b 无法拆解,难说a 、b 是什么关系,但是它们多 用相同偏旁,如果这类现代的单纯词古代不是单纯词的话,偏旁提 示我们,其语义也应该是相关的。 1 4 复叠式的语序问题 一部分复叠式已经凝固,其语序不可变动,材料a 、b 不能抽 出,如“偷偷摸摸、熙熙攘攘”。从共时的平面看其复叠材料的语 序显然“不可考”。另一部分如“商量、晃悠”等,显然其复叠式 语序与词a b 的语序保持一致。但对于有些a b ( a b 都是成词语素) 构成的复叠式、大多数叠结式来说,语序的排列显然是有理据性的。 戴浩一( 1 9 8 8 ) 曾提出了时间顺序原则( 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 t e m p o r a ls e q u e n c e ,以下称为p t s ) :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 定于它们所表示概念领域里状态的时间顺序。戴浩一用p t s 解释了 大量跟动词有关的语法现象,并指出:汉语的语序跟思维之流完全 自然的合拍;p t s 必须看成汉语语法中最普遍的语序原则。h a i m a n 也指出,临摹在人类语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他的理论中, p t s 是出于临摹的最好的例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的结构直 接反映了现实的时间结构。汉语比其它语言更一贯的使用这种临摹 的手法。一部分复叠式的语序也体现了这一点。 我们认为,一部分复叠式的语序是按照现实生活中a 、b 先后 发生的顺序来排列的。也就是说,这些复叠式是对现实的一种临摹, 完全按照p t s 原则,如洗洗切切、提提放放、借借还还、开开关关 等。通常情况下,菜是先“洗净”然后再“切”,人、动物是先“捉 住”,才能谈得上咳虹”,时间上a 先于b ,排序时a 也先于b 。更 能体现这种临摹性的是h ,b 中包含有“停止”、“中断”、“结束” 这一类含义的复叠式。这类复叠式中,往往预设先有一个动作,然 后才会“结束”“停止”,所以这类复叠式中a 往往是动作,b 才是 “停”之类的动词,如“走走停停”、“说说停停”。当然,回环式 中也可以说成“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在我们收集到由“v ”、“停” 组成的15 例非回环复叠式中,只有3 例是“停停v v ”, i 3 1 12 例都 是“v v 停停”,这说明“v v 停停”是语序中的常式。 人类的某些认知特点也对某些复叠式的语序有决定作用。如, “来”和“去”在认知上是不对称的。这是因为人们有“以自我 为中心”的认知特点,接近人的“来”是正常的正向的、是肯定 项,无标项;背离人的“去”是不正常的,负向的。人与外界接触 对,外界事物先由远及近,进入人的视野,然后再离开人的视野。 由于人倾向于把认知上的显著成分或先引起注意的先说出来,所以 往往是肯定项在前,否定项在后。复叠式一大批是依此排列语序的: 来来往往、来来去去、进进退退、升升降降 再如,人最初从认识自己身体开始认识外部世界,人体是一个 容器,呼吸吐纳,有里外之别,对进入人体的东西有最切身的感受, 所以“进”“吞”之类词是正向的、肯定的,“出吐”之类的是 负向的,否定的,根据肯定项在前,否定项在后的排列顺序,所以 有下列一组词序: 进进出出【14 1 吞吞吐吐胜胜败败买买卖卖 肯定项在前,否定项在后是语序排列的一大规律,在反义叠结 的复叠式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上一下,开一一降,穿一脱,装 一卸等,前者为正向词。这是人类活动常规的体现。所以以上叠 结的次序是:上上下下,升升降降、装装卸卸。 还有一些复叠式a 、b 同义,没有时间先后,排列似乎比较自 由,但有一种似乎比另一种顺序更为常用,如“蹦蹦跳跳”就比“跳 跳蹦蹦”常用。 以上语序排列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有一部分复叠式语序已经固定,不能互换;有一部分语序非常 自由:有一部分与a b 词序保持一致;大部分复叠式不太稳定,可 以互易,但以一种语序为常;这种语序主要按动作发生的前后和人 的认知特点排列。 1 5 复叠式的语音问题 语音是语言的外部形式。复叠式的语音总的说来连得很紧,类 似于一个词。但其内部语音表现是不一致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 是不可拆解、不可易位,状态义很强的,如偷偷摸摸、磨磨蹭蹭、 拖拖拉拉,音节轻重是中轻中重“引,上述三个词分别读成: t 虿u t o u m f 6 + n +tl r 舀t u o l 五l 五 m 6 【l o c 色n g c 奄n g 偷偷摸摸拖拖拉拉磨磨蹭蹭 第二类是可拆解的、动态义很强的,如砍砍削削打打闹闹蹦蹦 跳跳,音节轻重是中重中重,上述三个复叠式分别读成: k a n k a n xz a o x l a o d 。a d 。a n 、a 。矗。 晚n g 晚n g t i 各o t 宠。 砍砍削削 打打闹闹蹦蹦跳跳 从时间长短而言,前一类复叠式读得短些,四个字读完不超过 一秒;后一类读得稍长,四个字读完超过一秒。1 16 1 这是因为前一 类带有熟语的性质,几乎凝固为一个词,再加上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用时稍短,所以读完不超过1 秒;而后一类四个字都要读本音,听 起来比较清晰,用时稍长,超过一秒。 语音既表示意义,同时也是表示形态的。如英语常常用音节变 化表示形态:e a t e a t e d e a t s 。汉语由于没有辅音丛,往往很难 用“一e d 、一s ”类来表示形态,但常用固定音节表示语法意义,如 “动+ l e ”中“1 e ”表示实现体;或者用某些不固定音质结构来表 示语法意义,如“抄一抄抄”,这是重叠的形态;汉语也常用“声 调”这种非音质要素来区别词类的形态。这种方法在唐宋很盛行, 仍残留在现代汉语个别词语上,如“泥”,读阳平时是名词,读去 声时是动词。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非音质要素来甄别复叠式和其他 结构,如:“走走哭哭”有时是复叠式,有时不是,而是“走走” 和“哭哭”联合而成,中间有停顿,但停顿太短以致于书面上不显 示。语音区别如下: z 苓u z 南k _ k -z s u z o u 娲k u 走走哭哭( 复叠式) 走走哭哭( 单音动词重叠后连用) 非复叠式从和b b 中间加入逗号或连词,读音、意义不变: 砍砍削削( k 洫k a n x i 百o x i a o ) 一砍砍、削削( k 吝n k a n 、x i 石o x i a o ) 一砍砍又削削( k a n 如ux i 石o x i a o ) 这种单音动词重叠后连用格式后面都常常可以带宾语,如例 ( 4 ) 。由上可知:我们所说的复叠式,如果从语音上验证,那就是 只读成中重中重或中轻中重两式;凡不是两式中一式的,像重轻重 轻或其它形式都不是我们所说的复叠式。 二、复叠式的句法功能及关联模式 2 1 功能分类 有一种看法认为,复叠式具有描写性,常做修饰语,已经变成 了形容词。但我们认为描写性与形容词不能划等号,尽管形容词常 有描写性。动词复叠式内部是非匀质的,是多种语言成分的综合体, 笼统地说动词复叠式已变成形容词或者说功能是形容词性的,有失 武断。应该对复叠式内部进行一番梳理,才能区:分得更加合理。 我们将梳理后的复叠式分为两大类:甲类( 动作性的) ;乙类 ( 状态性的) 。甲类是表示动作的复叠式,有较强的动态,功能倾 向于动词,如来来去去、搂搂抱抱、说说笑笑、关关开开。乙类是 状态性的复叠式,功能倾向于形容词,如:偷偷摸摸、沸沸扬扬、 扭扭捏捏、敷敷衍衍、熙熙攘攘。有一类经常表示状态,如:吞吞 吐吐、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等,我们通常视其为乙类。”7 3 还有一 类复叠式意义比较抽象,动作义不明显,似乎介于两者之间,如爱 爱恨恨、记记忘忘等,我们仍将其视为甲类。因为其材料a 、b 本 身动作义就不明显。有一类既可有示动作,也可表示状态,如“缝 缝补补”,有时是形容一个人性格勤俭节约,是品质上定性,这时 是乙类;如果表示“又缝又补”、“破一缝一穿一破一补”这样一个 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抽象过程,可以归入甲类,如: ( 6 ) 这双袜子缝缝补补,已经许多年了。( 甲类) ( 7 ) 母亲一辈子缝缝补补的,过着苦曰子。( 乙类) 我们认为,从动作一状态是一个动量递减、不断抽象、引申, 最终完成了从调量到调域的过程,是离散的,柔性的。但是,正如 实词名、动、形的语义特征是离散的,非刚性的,我们能根据不同 的分布将实词词类划分清楚一样,结合语境我们仍然能将甲类和乙 类基本上分清楚。光凭意义判别有困难,如有的将“唠唠叨叨”归 入甲类,有的将“唠唠叨叨”划为乙类, 1 副我们提出如下判别格 式( 形式标准) :复叠式能够说成下列格式之一的我们判定为甲类, 如: 一会儿a ,一会儿b又a 又b ,边a 边b ,或a 或b a 来b 去正、正在、在a a b b 或不停a a b b 、a a b b 不停 根据上述标准,一些有争议的复叠式可以根据形式标准进行判 定,如可以说:“唠唠叨叨个不停”,我们判定为甲式。而且“唠唠 叨叨”后常跟直接引语作宾语,这更表明它是个动词性的。我们划 :争的甲类、乙类各举数例如下: 甲类:唠唠叨叨哆哆嗦嗦缝缝补补,抄抄写写 说说笑笑上上下下买买卖卖说说骂骂吃吃喝喝 爱爱恨恨骂骂咧咧挤挤推推 乙类:偷偷摸摸扭扭捏捏熙熙攘攘吞吞吐吐磨磨蹭蹭 沸沸扬扬战战兢兢迟迟疑疑敷敷衍衍应应付付 勾勾搭搭商商量量晃晃悠悠断断续续缝缝补补, 2 2 复叠式的句法功能 甲类和乙类都可以充任名种句法成分。但在判断重叠式充当何 种句法成分上会遇到一些分歧。定、补、主、宾都没什么争议,但 状、谓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如一些复叠式后紧跟动词,如: ( 8 ) 他在鼓楼北的聚合饭庄,吃饱肚子喝足酒,提着一篓子鱼摇 摇晃晃回家。( 冯骥才俗世奇人) 这句话中“摇摇晃晃”是连动结构的一个谓语中心,还是“回 家”的状语? 认为是连动句的一个谓语中心的人认为:语义上指向 主语“他”,表示“动作”,和“回家”一样可陈述“他”。我们认 为这种语义上的分析不能代替句法功能的分析,它混淆了句法、语 义两个平面。如果这样成立的话,那么: ( 9 ) 小王羞愧地走上了领奖台。 在这句话中,“羞愧”的语义也是指向“小王”的,那“羞愧” 岂不是也是一个谓语中心? 但我们知道,这里明明有一个状语标志 “地”。去掉“地”后,“羞愧”仍然是状语,这时与( 8 ) 是相同 的。我们将( 8 ) 看成省略了“地”的状语。事实上,各种典型连 动式前后两个谓语中心都不能加入“地”,如:“去上山”“打开门 走了出去”“笑着说”。 鉴于前贤和时贤对复叠式充任各种句子成分研究得很多,本文 例子略去。 2 3 甲、乙类复叠式充当各种句法成分的差异: 2 3 1 虽然说甲乙两类都可以直接充当谓语,但还有不小的差 :早: ( 一) 由于甲式动作性较强,同时间性因素关系密切,有时可 带时态助词“着、了”及副词“正”“在”“不住地”、动量补语等。 ( 10 ) 帐篷里有人拿着斧子,有人提着锯子,弄出一阵叮叮当当的 响声。同时,牧牧还发现有人在进进出出。( 郭丈斌开花的牙) ( 1 1 ) 一把就将“乘乘”掀倒地上,嘴里还不住地骂骂咧咧。( 王 立新一只狼的遭遇) ( 12 ) 特别是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在医院内上上下下几个来回,病 未看好,人早已被折腾得够呛。( ( ) ) 非“说”类动词复叠式带宾语有个共同点,即都是复杂的,都 有某种描写、数量定语。如果去掉这些定语,句子就不顺畅,如: 我用心练字,为的是帮助校长抄抄写写东西。( ) 我们认为这样句子不太成立,似乎是句子的信息量不够所致。 女口果“动+ 宾”表示的是经常发生的比较具体的动作,听话人已经 知道的可能性较大,则信息量较小,句子往往可接受程度小;如果 加上某些修饰语( 当然不是任何修饰语) ,指明宾语的某些特点, 或者出乎听话者预料,就等于补充了信息量,句子接受程度较大。 :妇孔令达( 1 9 9 4 ) 的例子: 他吃了饭。( )他吃了毒药。 他穿了衣服。( )他加入了民盟。 左边的似乎应该点有逗号,否则如果用一个结束句子的语调, 听起来十分别扭,句子是不自足的。右边句子就十分顺畅。孔令达 解释说,右边发生的不经常,受话人知道的可能性较小。 从上边的统计可以看出,甲式带宾语的只占9 ,而且大多是 “说”类带宾。是什么限制了它带宾语? 我们认为:( 一) 复叠式音节太长。同义的动词,音节越短, 带宾语越灵活。如同义的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单音节就比双 音节带宾语灵活得多。音节越长,似乎越笨重,后面越难带从属成 分( “又a 又b ”也是四个音节,其后就很难再带宾语) 。我们并不 是说处于同等地位的多音节词语就一定不能带宾语( 只有动词a b a b 式带宾语很常见) ,我们的观点是,谓语中心的音节越长,带宾语 越受限制。( 二) 受a a b b 格式的影响。上文我们说过动词复叠式的 描写性是受到了双音形容词典型重叠式类化作用的功能渗透,表现 出的结果。其难以带宾语也是受到了双音形容词典型重叠式类化作 用的功能渗透,表现出的结果。因为形容词的复叠式常常起描写作 用,从来不带宾语。 2 3 2 充当主宾语的甲类、乙类 与动词、形容词一样,甲类、乙类都可以进入主、宾位,表示 指称义。在表指称义时,甲类、乙类都不同程度地减弱其陈述性, 增强指称性。尤其是甲类,常常指称整个事件,后面跟有指事短语 ( “这件事,这些事”) 。 ( 2 3 ) 打打杀杀这种事,你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了1 2 3 3 充当定语的甲类、乙类 甲类充当定语既有限制性定语,也有描写性定语;而乙类充当 定语主要是描写性的。 ( 2 4 ) 他所有的作品都在来来回回的小便之中完成的 白)( 限制性的) ( 25 ) 到了白天,苏珊仍然是常态的苏珊:说说笑笑、 幸福的家庭小主妇。( 墨生西厢记b )( 描写性的) ( 吴玄( ( 玄 蹦蹦跳跳、 ( 2 6 ) 房间外面就是熙熙攘攘的三亚汽车站,( 潇湘晨报 2 0 0 2 2 19 ) ( 描写性的) 2 3 4 充当状语的甲类、乙类 甲式充任状语,往往表示伴随的动作行为或动作进行的方式, 如例( 8 ) ;乙式充任状语,往往是有关的情态和状态。如: ( 27 ) 我是个有y - 作单位的人,瞒着领导出来偷偷摸摸卖点隐私, 赚几个活钱花。( 吴为隐私买卖) 2 3 5 充当补语的甲类、乙类 甲类表示动作行为,往往很难进入补语,我们的统计,只占2 , 充当补语时常用在对举、并列格式中: ( 2 8 ) 南方乡村的风雨将他搓揉得摇摇晃晃,迷迷惑惑。( 许文花 季* ) 乙式进入补语比较普遍,占到l0 。特别是“沸沸扬扬”少数 词,以做补语为常。 ( 2 9 ) 事情就在整个城市传得沸沸扬扬,越说越离谱。( 陈源斌你 听我说) 复叠式做补语都表示状态。 复叠式甲乙两类也有不少共同点:都可以直接进入否定祈使 句,如:“别进进出出的! 别磨磨蹭蹭的! ”;都可以加“的”转化 为指称,不过甲类还可以进入“所的”的结构转化为指称,乙 类不可。如:“( 那个) 偷偷摸摸的( 是他叔叔) ;我抄抄写写的( 是 些不要紧的东西) ”;“所进进出出的( 是豪门大户) ;所磨磨蹭蹭的 ( ) ”。 2 4 复叠式的关联标记模式 关联标记理论是把一个范畴跟另一个( 或一些) 范畴联系起来, 建立两个范畴或多个范畴之问的关联模式。它是在传统标记理论上 发展起来的。【2 0 】如英语中“名词”这个范畴,个体名词是无标记 项,集合名词是有标记项。“数”这个范畴中单数是无标记项,复 数是有标记项。个体名词跟单数构成一个无标记配对,而集合名词 和复数也构成一个无标记配对: 无标记组配无标记组配 个体名词集合名词 单数复数 判断有标记组配与无标记组配的标准很多,有组合标准、聚合 标准、分布标准、频率标准、意义标准、历时标准。汉语是没有狭 义形态的语言,频率标准可以看成是最基本的标准。频率标准指的 是:无标记项的使用频率比有标记项的高,至少一样高。 虽然复叠式不是典型动词和形容词,但其内部表现出较大差 :孕。根据标记的相对性, 2 我们仍然可以考察其中甲类和乙类与 其充任的句法成分之间的标记模式。我们使用频率标准,并且把 “的地”看做标志。 我们前期共搜集到4 8 0 个例句,其中含甲类2 2 1 个,乙类2 5 9 个,统计其充当的句法成分,得到的结果是:( 表一) 、 甲 成分谓状定补王宾合计 数目 10 36 4 2551 1132 2 1 类 百分率 4 7 2 9 1 1 2 5 6 10 0 乙数目8 01 1 7332 15325 9 类百分率 3 1 4 5 13 8 2 1 10 0 一般来说,统计的规模越大,其客观度越大,真实性越强,可 信度越高。我们后期又搜集了53 0 个例句,其中甲类3 2 0 个,乙类 2 1 0 个t 2 3 ,这次统计的结果是:( 表二) 田 成分谓状定补主宾合计 类 数目 1 4 010 43 37102 63 2 0 百分率 4 4 3 2 1 0 3 3 8 10 0 乙数目5 79 7 232 7422 1 0 :类百分率 2 7 4 6 1 1 l3 2 1 1 0 0 我们将两次得到的1 0 10 个例句分别相加,得到下表:( 表三) k 成分谓状定补主宾合计 数目 2 4 31 6 85 81 22 13 95 4 1 百分率 4 5 3 l 1 1 2 4 7 1 0 0 乙数目 l3 72 1 45 64 8954 6 9 类百分率 2 9 4 6 1 2 1 0 2 1 l0 0 为了使我们统计更加精确、可信,我们还在各类中挑选了两个代表 词,并找出相应的例句加以统计,甲类我们选的是“进进出出”, 乙类选的是“偷偷摸摸”。【2 3 1 ( 表四) 例硎谓状足彳王冥 合计 进进出出 1682o022 8 5 7 2 9 7 oo7 10 0 71 635203 3 偷偷摸摸 01 0 0 2 0 4 9 1o 15 6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一) 甲类以做谓语为常,也就是说甲类和谓语是无标记组配; 乙类以做状语为常,也就是乙类和状语是无标记组配。表一、表二、 表三统计的甲类作谓语比例相差不大,乙类作状语比例相差不大。 我们可得出复叠式与句子成分之问的关联模式是: 无标记组配无标记组配 甲类乙类 谓语状语 我们说甲类充任谓语是无标记的,并不意味着一定不带“的”; “乙”类充任谓语是有标记的,并不意味着一定带“的”。根据新 的标记理论,是指这样的情况:如果甲乙两类都充当谓语,甲不 带“的”的机会比乙多,至少一样多。如果甲类在某种情况带“的”, 乙类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带“的”。有时甲类一定不带“的”,乙 类带不带两便。如: ( 3 0 a ) 我看见东大门那儿有不少人进进出出。( ) ( 3 0 b ) 我看见东大门那儿有不少人偷偷摸摸。( ? ) ( 3 0 a ) 句可带“的”,可不带“的”;不带“的”句子成立;( 3 0 b ) 句就必须带“的”,不带“的”,似乎话还没有完。 按我们的关联标记模式,甲类做状语是有标记的,乙类做状语 是无标记的。但有不少人认为,做状语的甲、乙两类带不带“地” 很随便。不带的可以添上,带的可以去掉。甲、乙两类都可以非常 自由地进入状位。 甲类:( 3 1 ) 小孩子蹦蹦跳跳地走出了公园。一小孩子蹦蹦跳跳走 出了公园。 乙类:( 3 2 ) 小姑娘偷偷摸摸地掏出那张纸币。一小姑娘偷偷摸摸 掬出了那张纸币。 王建军( 1 9 8 9 ) 认为带与不带“地”主要取决于语体风格。我 们认为,乙类做状语是无标记的,带与不带非常自由,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具厂设计师图纸修改流程制度
- 高一年级组作业布置优化计划
- 指定合作合同(标准版)
- 耳麦租赁合同(标准版)
- 景点经营合同(标准版)
- 青年教师信息技术融合计划
- 一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学生活动策划计划
- 2025年老年医学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简答题答案及解析
- 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内容计划
- 2025陕西安康市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7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油气管道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技术管理规范》
- 2025年新版期权知识考试题库带答案
- GB 46030-2025建筑用安全玻璃安全技术要求
- 《机械制图(多学时)》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双氧水生产工艺简单简介
- KNS机器参数,干货
- 医院输血科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指标
- 企业标准体系课件
- 《特种设备目录》(2022年第114号)
- 冲击式水轮机演示
- 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