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pdf_第1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pdf_第2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pdf_第3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pdf_第4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要摘要 企业年金是健全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一个重要支柱,在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 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企业年金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减轻国家基本养老保 险负担,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资本市场等方面都发挥着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4 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颁布以来,我国企业年金得到飞 速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还存在基础薄弱、发展动力不足、制度不健全 等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本文详细回顾了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立足于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深 入剖析了我国企业年金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介绍了国外企业年金建设的先 进经验,阐述了建立与完善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必要性,最后对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 和完善提出可行性建议。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替代率很低,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同时企业 年金的覆盖面又难以有效提高,是值得关注的制度设计陷阱;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尊 重市场运作方式的多样性,允许契约模式和信托模式同时并存和竞争。保险公司既可 以采取契约模式, 提供保险合同型产品服务, 也可经有关部门授予资格后成为受托人, 提供信托型产品服务;遵循自愿性和多样化的市场原则,允许 dc 计划和 db 计划的 共存和竞争,鼓励实行各种混合型计划,增强制度的适应性;企业年金在税惠政策上 面临“两难困境” ,在税惠缺失的前提下理性要看待企业年金的发展潜力,同时要调 整思路,争取适当的、富有弹性的税惠政策,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最大限度地 保证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作;处理好公平和效率问题,实现政府减税以增加社会成员 养老福利的政策目标;在强制与自愿之间寻求适当平衡,通过利益诱导机制鼓励企业 建立年金计划 关键词关键词:企业年金;替代率;税惠政策;建立与完善企业年金制度 ii abstract enterprise pension is a very important pillar in china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hich have a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vering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the enterprise pension is playing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ealing with the aging of populations crisis, lightens the country basic old-age insurance burden, the promotion labor market growth, enhances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ve power, perfecting capital market. since enterprise annuity implementation means have promulgated ,in 2004. the enterprise pension obtains a rapid development, but at present, our countrys enterprise pension also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basis of existence is also weak, development power insufficiency, system not perfect and so on. this article reviewed enterprise pensions development process in detail, analyzed the present existence question, introduced the overseas enterprise pensions advanced experience, elaborated the establishment enterprise pension systems necessity,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feasible proposal to our country enterprise pension s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ummation. it is deserv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stitutional trap that the coverage of pension plan can not be elevated efficiently while the replacement ratio of basic social old-age insurance decreases substantially. we should seek proper balance between compulsion and unconstraint and induce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pension plans by tax credit. we should take trust fund pension plans as basic pattern which contains contractual plans too. dc and db plans should coexist and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to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pension plans, hybrid plan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keep injustice, principle of nondiscrimination should be followed strictly.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investment of pension funds includes gross control, information revealment and risk reimbursement. key words : enterprise pension ;replacement ratio; tax preference; establishing and completing enterprise pension system 独 创 性 声 明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 论文是我 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尽我所知,文中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或其它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或网 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或 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1 页 共 54 页 1 引言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及其 职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 经济状况自愿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养老金制 度。 自 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以来,许多国家相续出现了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人口 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过度膨胀等问题。为了抑制过度膨胀的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在 世界范围之内兴起了一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热潮。以企业年金为第二支柱的“三支 柱” 养老保障体系, 因为具有政府、 企业个人多方参与的特点, 得以较好地普及发展。 我国企业年金计划起步于 1991 年(当时名为补充养老保险) 。经过长达 10 年的 时间的发展, 2000 年底我国只有 1.6 万余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 参保职工 560 万人, 基金积累仅 191 亿元 。 而到 2006 年年底, 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已达 2.4 万余家, 参保职工 964 万人,积累资金 910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了 476%,年均增长 100 多亿 元。到 2007 年 9 月,企业年金积累规模已达到 1200 亿元。虽然近几年,中国企业年 金得到飞速发展,但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的地位仍很不牢固,截止 2007 年 9 月, 全国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仅相当于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 5%左 右。同期,美国 1.511 亿雇员中有 42%即 6350 万雇员参加企业年金计划,若只考虑 20 岁至 60 岁的全职雇员,企业年金计划参与率达 57.1%,而上市公司全职雇员企业 年金计划参与率则为 75.8% 。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虽然我国企业年金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发达 国家相比,产生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还比较缓慢,还面 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定位还不是太清晰,企 业年金的管理运营缺乏规范,基金的投资渠道单一,基金的保值增值面临很大压力, 企业年金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等。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在总结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我国企 业年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然后借鉴 发达国家企业年金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年金制 度的建议。 对企业年金的研究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从现实 杨帆、郑秉文等,中国企业年金发展报告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年版 杨帆、郑秉文等,中国企业年金发展报告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年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2 页 共 54 页 意义来看,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目前企业年金的建设问题,是对企业年金理论研究的必 要补充,可起到对企业年金计划实务的必要指导,有助于我们解决现实困难。从战略 意义上来看,企业年金是企业员工人力资本的一种补偿,知识经济时代,一国的发展 越来越依靠人力资本的作用,特别是我国在现在的历史的条件下,正处在经济增长方 式亟待转型的十字路口,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走集约型经济增长 方式已是必然选择。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企业年金,不仅对企业、对员工、 甚至对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建设也是有借鉴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相关文献综述 企业年金制度自 18 世纪末创建以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 目前已经到了与社会保障制度协调发展的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提 出的持久收入假说、 莫迪利安妮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后来学者提出的商业权益理 论、人力折旧理论、延迟工资理论等,为企业年金制度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实践 中,由于政府的介入和雇主社会责任的产生,企业年金计划己经不再是雇主个人的主 张,企业年金资产也不再是雇主个人控制的资金,而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员工福利制 度和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目前发达国家的企业年金正在与外部市场竞争、企业发展战 略和职工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及老年保障结合起来。健全的法律制度,有效的税收优惠 和成熟的资本市场,为企业年金制度的成功发展提供了条件;对企业来讲,建立企业 年金制度的目的就是吸引和留住人才、奖励有贡献的雇员、获得免税的报酬以节约成 本,同时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等等。 1.2.1 国外的研究 1.2.1 国外的研究 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看, david wise (1986)认为作为劳动合同重要组成部分的职 业养老金计划,直接影响到雇员的工作努力程度,雇员的更替、退休时间以及企业在 劳动力市场上的声誉等。 一些学者对待遇确定性计划的权益积累后置性现象提供了理 论上的解释。lazear(1983)认为,职业养老金的待遇确定性后置会对不同年龄职工 的工资与边际产出产生影响。年老职工的工资会高于其边际产出,年轻职工工资会低 于其边际产出,这种做法能够提高生产率,这样对年轻职工的影响就很大。因为在工 资低于边际产出的情况下其因偷懒而被解雇的成本就会增加, 从而能够减少年轻职工 的偷懒行为,提高生产效率。 从退休后收入保险的角度来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bodie zvi (1990 )教授指出, 西方国家企业年金计划之所以发展迅速,从微观方面找原因,因为它发挥了“退休收 入保险”的作用,雇主能更有效率地提供退休收入保险,雇主通常比雇员更清楚雇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3 页 共 54 页 过去和未来的收入情况,可以很容易采取延迟支付工资来进行强制储蓄,从而降低替 代率风险,可以减少个人在与金融机构交易时所面临的代理问题,可以避免保险市场 上的逆向选择的风险等。 另外, 他还认为, 职业养老金计划应以待遇确定型模式为主, 因为面临与退休收入有关的各种风险, 待遇确定型模式比缴费确定型模式更能提供一 个有保障的退休收入。 关于企业年金模式的选择的研究。bodie zvi (1990)对待遇确定型计划(db)和缴 费确定型计划(dc)的税收庇护效应进行了分析比较后认为,db 计划比 dc 计划的 税收庇护效应要大,db 允许基金不断积累,这样积累起来的基金就可以充分享受优 惠的税收政策,但是 dc 是没有这种税收优惠的。disney richard (1995 )研究了英国 的企业年金模式,当时英国正在对 db 计划进行改革。disney richard 认为英国传统 的 db 计划必须在可携带性和更公平的利益分配上进行改革,其中一个选择就是 dc 计划。ken johnston ( 2001)等采用了 monte carlo 的估计,比较了 db 和 dc 计划的投 资风险,认为 dc 的投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alistair byrne ( 2004 )对英 国一些采用 dc 计划的企业一些进行了一项调查,分析雇员对待投资和储蓄的态度, 调查发现雇员对自己退休金的安排缺乏兴趣和一定的知识,另外,他还发现在提供退 休收入的方式选择上,大多数雇员都会选择持有财产而非投资金融资产。 1.2.2 国内的研究 1.2.2 国内的研究 国内学界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最初的研究都是从借鉴国外的制度开始的,学者通 常将企业年金放到养老保险制度中加以分析,对国外的企业年金基本理论、历史演变 过程以及国外有代表性的企业年金制度进行介绍, 并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对发展我国企 业年金有益的经验启示。 从宏观角度分析企业年金的作用。由于处于体制转型期,社会保障的历史欠账太 多,目前我国养老金规模整体偏低,资金缺口很大,仅靠基本养老保险无法应对未来 老龄化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已成必然趋势。企业年金是对 基本养老保险的有益补充补充,是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能分散养 老保障责任,减轻政府负担,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郑功成,2004;杨燕绥,2003; 王延中,2003;孙建勇,2004;邓大松,2005)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滞后的原因。一些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有学者认 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影响了企业年金的发展, 有学者从企业效益及企业家个人 观念分析,认为企业经营状况不好、企业缺乏持久发展力、企业家对企业年金的认识 还不到位、 把企业年金看做是企业的额外负担、 没有看到企业年金的积极作用等因素, 使得企业家抵制企业年金的建立。郑功成(2005)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分析企业我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4 页 共 54 页 年金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年金被从整个国家的社保体系中剥离出来,单独就 企业年金谈企业年金。而要解决这种现状,就必须要把企业年金放在“大社保”的背 景下考虑,企业年金和社会保险放在“一个篮子”里通盘考虑,调整基本养老保险的 替代率,提高企业年金的替代率,这样在没有增加雇主、雇员负担的前提下,政府的 财政负担也得到减轻,企业年金的覆盖率上升,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这样资本市场 和企业年金会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同时郑功成还认为,在这种“大社保”背景 下,企业年金发展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社会环境,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企业会逐步认识 到企业年金不仅是企业为员工构建的一项长期的福利计划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从企业微观角度研究企业年金。有学者认为企业年金是企业吸引人才的一种激励 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杨燕绥(2003)指出,企业文化中的人 力资源管理理念是企业年金计划设计的灵魂,企业年金有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 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有利于改善和强化劳资关系,激励劳动者提高生产效率。 童文胜(2004)从企业角度分析,企业年金制度是一种具有递延性质的激励模式,它 有助于企业和职工之间达成长期的契约,增加企业对职工的长期人力资本投资,减少 或克服企业和职工的“短期化”行为。马元富(2005)认为,企业年金的延期支付功 能,解决了人力资本折旧问题,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灵活富有弹性的企业年金制 度作为激励手段能够留住核心员工,增强企业竞争力。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介绍国外企业年金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刘云龙、傅安平 (2004)分析了多个国家的企业年金特点,认为,美国的企业年金制度更多是从人力 资源角度着手;澳大利亚政府在法律上规定雇主向养老金基金缴费的最低标准,并由 澳大利亚税收局向未达到规定标准的雇主征收超级年金保证费亏空费用。 政府通过立 法的方式确立了职业养老保险的地位,并通过税收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其发展;日本 的企业年金计划,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吸引到适合自身发展 的优秀员工的同时,提高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度,激励员工为本企业长期效力,这也反 映了日本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雇佣终身制” 。 1.2.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2.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从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来看。首先,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企业年金的研究还局限于对 国外企业年金制度的介绍。但对企业年金各个组成部分的横向比较还很欠缺,并且与 我国实际相结合的文献资料比较少。其次,已有相关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企业年金 理论上、制度上的阐述及对国内外经验教训的总结,而对企业年金具体实际操作等方 面还有待于继续探讨研究,这也为本文的创新留下了一定的余地。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危机,国家在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5 页 共 54 页 将越来越沉重,作为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制度在应对 老龄化危机方面将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企业年金的研究在我国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框架研究方法及研究的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社会保障学、经济学、管理学及金融学等理 论知识基础, 结合我国企业年金运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论述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问题。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中结合所研究的问题搜集了大量的相关数 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论证所要研究的问题。 3、国际比较与国情分析相结合。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企 业年金发展的历史,归纳出了他们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企业年金发展 提出建议。 1.3.2 研究的框架 1.3.2 研究的框架 本文主要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引言。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并 对本文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做了说明。 第二章是研究概述。主要介绍企业年金的相关基本概念,企业年金的基本理论, 及企业年金的基本运营模式。 第三章介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历史、 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口老龄化、 现有养老金空帐及家庭养老保障的退化是我国企业年金产生的背景, 通过四个发展阶 段的介绍详细阐述了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沿革,在分析目前企业年金现状的基础上, 指出我国企业年金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是国外对比。介绍了美国、日本及中国香港地区企业年金的发展历史和概 况,并分析了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第五章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企业年金的针对性建议。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通 过正确处理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关系,允许企业年金运作模式多样化,争取适当 的税收优惠政策、发挥保险公司的积极性等是我国企业年金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文研究的研究思路如图 1.1 所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6 页 共 54 页 图 1.1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1.4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进行探讨,研究的新意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发达国家企业年金制度先 进经验,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发展企业年金的实际操作方面进行了探 讨,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完善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 其次,通过实证调查的数据测算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替代率水平,得出目 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替代率远远低于名义替代率的结论, 这对我们重新定位基 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评述,研究方法 企业年金概述 基本概念,相关基本理论,主要模式 我国企业年金的运行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 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对策 企业年金制度的国际比较 美国、日本的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7 页 共 54 页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由于受数据搜集工作的局限,本文在测算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的时候选用的样 本是一个改制企业,一个事业单位和一个国有企业,测算出的实际替代率的代表性可 能会有一些局限性, 如果可能的话能再搜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和一些股份制企 业,这样计算出的替代率会更有说服力。 其次是,企业年金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发展还不成熟,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 题。由于本人理论水平有限,还很难从整体上去把握这么大的一个问题,因此,只是 选取了企业年金众多问题中的几个具有代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 同时可能在某些 问题的分析上还不够深入,主要从宏观层面进行了一些讨论,只是触及了表面,关于 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相关研究者们的不断完善和充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8 页 共 54 页 2 企业年金概述企业年金概述 2.1 企业年金相关基本概念企业年金相关基本概念 2.1.1 企业年金的定义 2.1.1 企业年金的定义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为职工建立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 一般是在企业按期如实缴纳 基本养老保险费之外,有能力的条件下由企业和职工共同协商、自愿建立,企业和个 人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费用,进入职工个人年金账户,由职工在退休后领取,它是企 业为职工提供的一项福利,其直接目的是提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填补基本养老 保险替代率降下来的空白 。 2.1.2 企业年金的功能 2.1.2 企业年金的功能 1、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老年赡养率急剧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大大高于世 界平均水平,1980 年老龄人口赡养率仅为 1:12.8,但到 2002 年这个比率提高到 1: 3。据预测,到 2030 年赡养率将为 48.95%,2050 年将达到 55.46%,人口快速老龄化 导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急剧膨胀, 收支缺口加大, 制度面临财政不可持续的危机。 从 1996 年起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开始出现少数地区收不抵支,1999 年上半年 收不抵支的省份增加到 25 个,全国总平均为收不抵支,2002 年全国除浙江、福建、 广东和山东四个省外,其余省份都出现支付缺口。1998 年以后中央财政用于弥补养 老金缺口的转移支付几乎以每年 100 亿元的速度增长。19982002 年中央财政已补 贴养老金缺口 1294 亿元 。 在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人口压力和财政危机面前,为了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国务 院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就确立了三支柱模式,鼓励企业年金发展。要使企业职工退 休生活水平不至于大幅下降,企业年金第二支柱的重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出来,企业 年金是分散职工养老风险,增加职工退休收入不可或缺的一大支柱。 2、缩小退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根据2006 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5 年全国企业退休职工退休 金人均为 8568 元,事业单位的职工退休金为 16152 元,机关单位的职工退休金为 17628 元。20002005 年的 6 年间,全国企业职工的退休金以年均 5.7%的速度增长, 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制度若干问题研究.经济评论.2003(6) 杨帆、郑秉文等,中国企业年金发展报告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年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9 页 共 54 页 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年均增长速度分别是 10.95%和 8.95%,无论从存量上 还是增量上来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水平都明显高于企业职工的退休金水 平。同样的学历、工龄、退休年龄,因为工作单位不同而导致退休待遇相差悬殊,这 显然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因此,通过发展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 保险形式增加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 可以缩小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与企业 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差距,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 进社会和谐。 3、打造“长寿企业” ,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企业始终是要追求长期、持续、 健康发展的,而这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求企业必须留住业务骨干,让其长期、 持续、稳定、积极地位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年金是一种长期的福利制度,建立企业年 金的企业,必然在薪酬激励上、对人才的吸引力上更具有竞争优势。企业年金是企业 为员工打造的“金手铐” ,能吸引和留住企业核心人才,是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明智选择。 4、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变革。纵观国家企业年金管理实践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现实, 企业年金基金作为一个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的投融资体系、市场结构、运 作效率、服务水平以及管理创新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截止 2009 年 9 月,我国 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积累 2000 多亿,这么一大笔资金在进入金融市场后,通过专业基 金公司的管理和运作,会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企业年金的相关基础理论企业年金的相关基础理论 2.2.1 政府的需求理论国家责任说 2.2.1 政府的需求理论国家责任说 国家责任,即国家向公民提供老年保障的义务和责任。在 20 世纪初的经济学著 作中,包含了大量的福利经济学论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福利国家”思想。20 世 纪 30 年代瑞典经济学家的建议中就有较浓厚的社会民主主义色彩。 当时林达尔的 货 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一书对“中央计划经济”采取赞赏态度,强调收入和财富的均 等性,强调国家福利措施,主张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使“社会福利”达 到最大化。企业年金是职工养老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退休生活水平,是增 加社会福利的重要手段。 2.2.2 企业的需求理论商业权宜理论 2.2.2 企业的需求理论商业权宜理论 该理论视企业年金或退休金是雇主对于长年忠心服务于本企业员工的一种赏金 或酬劳,属于恩惠性给付。给付金额视雇员工作年限长短以及对企业贡献经济利益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10 页 共 54 页 多寡而定,且雇主对年老雇员发放退休金具有完全自主权。在此理论支配下,雇主建 立企业年金的基本动机主要是迫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环境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 在较好实现雇主追求最大剩余价值目标的同时,又要有效控制好雇员,协调好企业内 部客观存在的雇主与劳工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缓和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资矛盾, 鼓励雇员安心努力工作,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雇主带来节约生产成本的经济利益,即 是出于一种商业权益的考虑。因此,早期企业年金计划的理论特征是雇主经济利益。 2.2.3 员工的需求理论延期工资理论 2.2.3 员工的需求理论延期工资理论 延期工资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如德(albert de roode)在 1913 年提出的 ,延迟 工资理论(deferred wage theory)是目前普遍被学术界所接受的对企业年金制度的经 济学分析的理论体系,在退休金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主张该理论的学者认为,企业 年金或老年退休金是工资的一部分, 是劳工以其全部在职服务期间所提供的劳务为代 价所换取的报酬。其计算方式是以劳工全部在职服务期间为对象,所以具有延期工资 的性质。所谓延期工资 ,是指雇员在增加货币工资与退休金制度二者间具有选择权, 如果选择后者,则视退休金给付为雇主支付给雇员的一种延期工资。很明显,这个概 念已将退休金给付视为工资的一部分,而工资包括货币工资和员工福利津贴两大部 分。换句话说,无论是货币工资或退休金给付延期工资,均为雇主雇佣劳动力的要素 成本。 延期工资理论通过对劳动所得做时间上的再分配既体现了对员工人力资本的补 偿同时也比较符合雇主经营管理上的需要,显示出较佳的退休金理论架构。 2.3 当前企业年金的主要模式当前企业年金的主要模式 企业年金计划通常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待遇确定(defined benefit,db)型, 另一类是缴费确定(defined contribution)型。 2.3.1 待遇确定型 2.3.1 待遇确定型 建立待遇确定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通常根据员工退休时的工资水平和工作年 限确定其年金支付额, 再根据所有员工未来年金支付额的预测, 来确定各年的筹资额。 待遇确定型企业年金计划,为企业内参加计划的所有员工设立一个统一账户,员工企 业年金基金的缴费和基金的投资运作风险, 都有雇主承担。 待遇确定型企业年金计划, 通常按联合生命年金的方式支付,即企业年金通常支付到退休员工及其配偶死亡为 止。 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编印(台湾) : 年金保险 (第三版),2002 年 12 月版,第 64 页 邓大松,刘昌平: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 7 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11 页 共 54 页 2.3.2 缴费确定型 2.3.2 缴费确定型 建立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为参加计划的职工设立个人账户,企业和 员工的缴费均存入员工个人账户,年金根据员工退休时个人账户的积累额发放。员工 退休时可以一次性支取,也可以分期支取,直至个人账户余额为零。在缴费确定型企 业年金计划中,企业只负责为员工个人账户缴款,年金账户的投资风险需要员工个人 承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12 页 共 54 页 3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运行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运行 3.1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历史沿革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历史沿革 中国企业年金作为国家“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重要一环,中国企业年金制度 发展历程与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 代初,我国开始确立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的目标,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 开始被逐步推行,截止到 2009 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已经 初具规模。以标准性政策和法规的出台时间为标准,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可分为 以下四个阶段 。 3.1.1 企业年金的起始阶段(1991 一 2000 年) 3.1.1 企业年金的起始阶段(1991 一 2000 年) 1991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在总结各地进行 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建立多层次养 老保险制度的框架,第一次明确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这标志着我国补充养老 保险开始起步。 1995 年 12 月,劳动部印发了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劳部发 1995464 号) ,提出规范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若干政策意见,包括实施条件、经办机 构、供款方式、享受条件和待遇给付、投资运营、基金转移等。劳部发1995464 号 文件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政策性文件, 它标志着中国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有了明确而具体 的政策指引。 3.1.2 企业年金探索试点阶段(2000 一 2004 年) 3.1.2 企业年金探索试点阶段(2000 一 2004 年) 2000 年底,国务院在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的通知 (国发 200042 号)中,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 ,该试点方案明确规 定企业年金采取 dc 型完全积累制,实行市场化管理,并且对企业年金给予税收优惠 政策,税优幅度是工资总额的 4%。按照国发200042 号文件精神,辽宁省率先企业 年金试点工作。国发200042 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发展企业年金的支持态度, 具有阶段性和标志性意义。它总结了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经验,为我国后来 企业年金政策的修订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3.1.3 企业年金制度整体框架初步形成(20042006 年) 3.1.3 企业年金制度整体框架初步形成(20042006 年) 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13 页 共 54 页 2004 年 2 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对 企业年金的治理结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贺市场服务主体行为等方面都做了规定,我 国企业年金的基金运作和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之路。在该办法的基础上,同年 5 月劳 动保障部又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对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运营又做了进一步 规范。 2004 年年底和 2005 年年初,劳动保障部相继出台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运作流 程 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试行标准 企业年金管理运营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 法 企业年金积极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规则等文件,从而形成以开户流程、 运作流程、受托人规定等细则为补充的企业年金整体运作框架。 两个试行办法和一系列配套措施奠定了中国当前企业年金制度的政策法规框 架和具体实施规则,标志着中国开始全面推行企业年金制度。 3.1.4 企业年金管理运营规范化、市场化(2006至今) 3.1.4 企业年金管理运营规范化、市场化(2006至今) 2006 年 7 月“上海社保案”爆发以后,34.5 亿元社保基金被违规挪用,其中绝大 部分是企业年金。上海社保案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运作市场化的进 程。 2006年9月劳动保障部颁布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634 号)通知规定,社保管理机构要逐步退出企业年金的运营管理, 企业年金计划要由具备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2007 年 4 月劳动保 障部颁发关于做好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的意见 (劳社部发200712 号) ,该意见 对企业年金由政府的社保经办机构向具备资格的市场经办机构移交作出了具体的规 定。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原有企业年 金移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开始进入规范化 的市场化管理运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14 页 共 54 页 表 3.1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标志性政策和法律 主要内容 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 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提出中国养老保障改革的目 标是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 框架, 标志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开始 起步 起始 阶段 1991 2000 年 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 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对补充养老保险供款方式、待 遇给付、经办机构和委托程序、投 资运营等作了明确详细的规定。 标 志着中国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有了 明确而具体的政策指引 探索 试点 阶段 2000 2004 年 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 障体系的试点方案的通 知 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 名为“企业年金” 总结了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年 金改革和发展的经验, 为我国后来 企业年金政策的修订和完善奠定 了基础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 行办法 。 规范了企业年金基金的运作 和管理 制度 框架 初步 形成 阶段 2004 2006 年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运 作流程 、 企业年金账户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试 行 标 准 、 企业年金管理运营 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 确定了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 政策法规框架和具体实施规则, 标 志着企业年金制度开始全面推行 规范 化、 市场 化阶 段 2006至 今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 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 的通知 、 关于做好原有 企业年金移交工作的意 见 对企业年金由政府的社保经 办机构向具备资格的市场经办机 构移交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标志着中国企业年金制度进 入市场化运营阶段 3.2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15 页 共 54 页 5.7 11.3 12.9 14.5 18.8 32.9 50.4 52.8 58.0 66.1 66.2 98.9 117.4 123.2 124.9 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 中国 新西兰 葡萄牙 瑞典 日本 丹麦 加拿大 爱尔兰 澳大利亚 芬兰 英国 美国 瑞士 冰岛 荷兰 企业年金资产相当于gdp的比重(%) 从 2000 年辽宁省试点方案提出企业年金制度概念之后,尤其是 2004 年两个试 行办法确立了企业年金制度之后,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开始加快发展。从整体上看, 中国企业年金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发达市场有较大差距。具体来说,目前我 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总体规模来看 ,截止 2009 年 9 月,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已达 3.3 万 家,参加职工 1300 万人,积累资金 2000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了 942%,年均增长 240 多亿元(见表 3.2) 。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从总体规模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 一定差距。 表 3.2 2000 年以来我国企业年金发展情况 年 份 项 目 2000 2001 2004 200520062007 2008 2009.9 参加职工数(万人) 560.33 655.80702.70924964 1200 1300 参加企业数(万家) 1.62 1.75 2.24 2.3 2.453.0 3.3 基金积累(亿元) 192 259 493 680 940 1430 1911 2000 资料来源: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网站及相关资料整理 以 2005 年底的数据为例,2005 年底中国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达 680 亿元,占 gdp 比重仅为 5.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 2005 年就达到 98.9%,英国达 66.2%, 加拿大达到 50.4%。在荷兰、冰岛、瑞士等实行准强制性的国家,企业年金资产远远 超过 gdp(见图 3.1) 。 图 3.1 2005 年部分发达国家和中国企业年金资产相当于 gdp 的比重 杨帆、郑秉文等,中国企业年金发展报告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年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问题研究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