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1)PPT课件.ppt_第1页
心理学(1)PPT课件.ppt_第2页
心理学(1)PPT课件.ppt_第3页
心理学(1)PPT课件.ppt_第4页
心理学(1)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感觉与知觉,2,3,第一节感觉概述,一、知识点精讲1、感觉的一般概念2、感觉的生理机制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二、考点1、【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2、【领会】感受性与感觉阈限,4,一、感觉的一般概念,1、感觉是:感官觉察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产生2、感觉是:多种感觉的总称。3、通常五种感觉:视、听、味、嗅和皮肤4、第六感觉,5,感觉分为三类:,(1)、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2)、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3)、内部感觉:肌体觉肌动觉平衡觉,6,二、感觉的生理机制,1、三个环节:收集信息转换传递并加工2、感受器: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为感受器。,7,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由刺激引起。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觉察;超过某种限度,会破坏正常的感觉。感觉强度依赖于刺激度,心理学用感受性、感觉阈限来说明二者的关系。,8,感受性,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范围:由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到最大的刺激强度范围。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感觉阈限,9,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例关系。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觉阈限越大。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10,(二)绝对感觉阈限,1、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2、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3、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阈限都是很低的。,11,(三)差别感觉阈限,1、定义: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最小差异量。2、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3、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12,3、韦伯定律:(1)描述觉察刺激的微弱变化所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之间的关系的规律。(2)由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4、费希纳定律:(1)、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2)、1860年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对韦伯定律做的进一步发展。,13,考点(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是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14,考点(领会),感受性与感觉阈限1、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2、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需的刺激强度的临界值。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例关系。,15,第二节视觉,一、知识点精讲1、视觉刺激2、基本的视觉现象3、视觉的机制二、考点1、【识记】视觉适应,颜色的特征2、【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16,视觉刺激,一、光:一种称作电磁辐射的能量。二、可见光:作为人类视觉刺激的一部分电磁辐射。波长在近400至750毫微米之间。三、有些电磁辐射是人眼看不见的光。四、自然界有不同的视觉系统。,17,基本的视觉现象,一、视觉适应:在持续的刺激下视觉发生变化。1、两种适应:(1)、明适应(2)、暗适应2、两种基本过程:(1)、瞳孔大小的变化(2)、视网膜感光化学物质的变化,18,明适应(光适应),1、定义: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2、情景:由暗处到光亮处。3、症状:在强光下,最初的瞬间发眩,看不清。4、例子:夜间行车,对面有车行驶,要将远光灯改为近光灯。,19,暗适应,1、定义:人眼对光的感受性逐渐增高。2、情景:由亮处进入暗中3、症状:人刚进入黑暗中,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区分物体。4、例子:刚进入电影厅,20,二、色觉,1、色觉:由光引起的颜色感觉。2、眼睛接收到的,很少是单一波长的纯光。3、色觉的三种属性:(1)、色调(2)、饱和度(3)、亮度,21,色调,1、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2、色环:各种彩色依据它在心理上的相似程度排列,可构成一个环形。3、在色环上,相邻两种不同波长的色光相混合,会产生新颜色。红+黄=橙,22,饱和度和亮度,1、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2、饱和度与光的强度有关。3、亮度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即颜色的明亮度。4、亮度是一个主观的量。白色亮度最大。,23,三、视觉的机制,24,25,眼睛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完善的视觉结构光波角膜瞳孔水晶体视网膜(成像),26,27,杨黑理论解释颜色混合问题1、视网膜上存在三种感色锥体细胞,分别对红、绿、蓝三种颜色最敏感。2、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三原色,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3、任何颜色都能由三种纯光混合产生。,一、三原色说,28,二、拮抗理论(四色说),黑林提出拮抗理论,解释了颜色对比现象和颜色互补现象。人眼对光反应的视觉基本单元是成对组织的。共有三对原色:红、绿蓝、黄、黑、白。每对颜色作用相反,具有拮抗作用。每对颜色互补,相混合出现灰色。,29,1、比比谁更蓝?2、如果是调色板,哪边会成灰色?,30,视觉适应适应指定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考点【识记】,31,考点(识记),颜色的特性,32,视觉产生的机制光波角膜瞳孔水晶体视网膜(成像)转换成视觉信息神经结细胞,考点(领会),33,色觉理论三原色说拮抗理论两个理论之间的关系,考点(领会),34,第三节听觉,一、知识点精讲1、听觉刺激2、基本的听觉现象3、听觉的机制二、考点【领会】基本的听觉现象、听觉产生的机制,35,听觉刺激,一、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由物体振动而产生。二、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36,37,声音的属性,一、声音的三大属性:1、音强:声音的大小。由振动的大小决定。单位分贝2、音高:声音高低。由振动的次数决定。单位赫兹3、音色:指声音的感觉特性。男声、女声二、人的听觉:202000HZ,38,听觉适应与疲劳,听觉适应:1、持续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感受性下降。2、听觉适应有选择性。3、听觉适应恢复快。,听觉疲劳:1、较长时间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降低。2、恢复时间很长,如经常性发生,会造成听力减退甚至耳聋。3、音隙、音岛、失聪,39,声音的混合与掩蔽,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由于两个声音的频率、振幅不同,混合的结果也不同。1、如果两个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产生混合音。2、但若两个声音强度相差不大,频率也很接近,则会听到以两个声音频率的差数为频率的声音起伏现象,叫做拍音。3、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40,41,耳朵的结构,人耳是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42,听觉的产生,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3,听觉的理论,两个理论:位置学说和频率匹配学说都是解释听力系统如何区分音高的差别。1、位置学说:又称行波学说,由贝克西提出。*基底膜上不同部位的毛细胞对不同的特定频率发生最大反应,越是远端部分的毛细胞越对于频率低的声音发生反应。2、频率匹配学说:又称排发说。*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基底膜,引起不同频率的神经细胞冲动并传至大脑。,44,考点(领会),基本的听觉现象(1).声音的属性:音高、音强、音色(2).听觉的适应与疲劳(3).声音的混合与掩蔽,45,考点(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人耳是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6,第四节知觉感觉的整合,一、知识点精讲1、知觉的一般概念2、知觉的特性3、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二、考点1、【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2、【领会】知觉的机制3、【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47,知觉的一般概念,一、知觉:包含着从复杂的环境中将一些感觉分离出来加以组织,并根据过去经验做出解释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二、知觉的特点:1、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简单的总和。2、知觉的产生需要知识和经验的帮助。3、知觉随着生活的实践逐渐发展完善。,48,知觉的特性,49,(一)知觉的整体性,1、定义:经验多种事物知觉整体2、依赖于刺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4、知觉组织原则,也称格式塔原则5、整体性=对象的特性+个体的知识经验+主观状态。,50,51,(二)、选择性,1、从复杂环境中分别并选择知觉对象和背景。2、知觉对象(图形)与背景的组织原则,存在于视觉中,也存在于听觉中。3、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客观刺激物有关。(1)、客体强度大、色彩艳(2)、良好图形,52,(三)、知觉的理解性,对现时事物的知觉需有过去经验、知识以便解释、说明知识经验不同,知觉会出现很大的差异。知识经验无意义的知觉对象知觉为有意义。例如斑点图,53,(四)、知觉的恒常性,定义:在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造成许多错视觉的原因。,54,大小恒常性,大小知觉由网像大小和知觉距离共同决定人们根据经验做出物体大小相等的知觉解释。影响因素有:刺激条件距离因素,55,形状恒常性,对物体的形状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的投影变化而变化。与距离知觉有关,56,颜色恒常性,在不同照明条件下颜色看起来好像没有变。与经验有很大关系知觉判断与其背景有关。,57,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58,(一)深度知觉,1、深度知觉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又称距离知觉。2、它使人们能够把二维的视网像解释为三维的世界。3、深度知觉由一定线索引起的。,59,深度知觉的线索,60,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1)、大小(2)、视野中的高度(3)、遮挡(4)、线性透视(5)、纹理变化(6)、光照与阴影,61,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眼肌的调节与幅合。双眼视差:由于两眼位置不同,投射的图像有差异,大脑结合两个不同的信息,产生具有深度的立体感如果失去双眼视差这个深度线索,通过训练,其他线索可以对此加以补偿。,62,(二)运动知觉,是物体的运动特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对物体真正运动的知觉和似动。似动有一个将二维图像向三维经验做解释的过程。这种转换是自动进行。人们在知觉物体的运动时,眼睛、头部和身体也经常在运动。,63,(三)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时间知觉有四种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2)对时间的确认;(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4)对时间的预测,64,1、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1)、自然界的周期现象。如太阳的升落(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生物钟给我们提供了时间的信息。(3)、借助计时工具。如日历、手表等,65,2、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客观性)(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主观性)(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主观性),66,考点(识记),知觉的概念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67,考点(识记),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68,考点(领会),知觉的机制1.深度知觉2.运动知觉3.时间知觉,69,考点(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形成:复杂的环境将感觉分离出来加以组织做出解释四个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三种复杂的知觉:深度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70,第五节社会知觉,一、知识点精讲1、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2、社会认知的过程二、考点1、【识记】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的特性2、【领会】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71,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定义: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72,社会知觉的独特性,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个人的经验会严重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73,74,首因效应,1、定义: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影响更大。2、卢钦斯的实验3、“踢响头三脚”;“第一印象”;“一见钟情”等,75,近因效应,1、定义: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有的,影响更大。2、信息间隔时间越长,效应越明显。3、与首因效应的区别。4、“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等。,76,晕轮效应,1、又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