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音乐分析与研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音乐分析与研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音乐分析与研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音乐分析与研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音乐分析与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音乐分析与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 : 学科专业。 学位申请人: 指导教师: 摘要 拉威尔g 大调钢琴协奏曲作品分析及研究 音乐学( 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黄亚萌 吕黄 拉威尔( r a v e lj o s e p hm a u r i c e ,1 8 7 5 - 1 9 3 7 ) 是法国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 著名作曲家,他在维护严谨的古典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的主流音乐风格, 并融合自身独特的艺术气质形成了自己的具有鲜明个性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 被后人认为是既有印象派风格又有新古典主义特点的作曲家,格鲁夫音乐辞典称 他为“2 0 世纪最具独创性的音乐家之一 。 拉威尔创作于1 9 2 7 年至1 9 3 1 年的g 大调钢琴协奏曲是部脍炙人口的佳 作,自1 9 3 2 年1 月1 4 日在巴黎首演开始就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经久不衰。 该协奏曲共三个乐章,除了拉威尔常运用的印象主义手法之外,还融合了多种其 他的音乐因素,有西班牙民族音乐因素、新古典主义音乐因素及爵士音乐因素, 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全面反映拉威尔晚年创作特点的作品。 本文首先从拉威尔个人的生活经历及各写作时期产生的重要作品结合当时 的创作背景进行阐述,归纳出拉威尔个人音乐风格形成的过程及原因,然后从曲 一 v , 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调性上对g 大调钢琴协奏曲进行具体的参数分析, 列出拉威尔在该协奏曲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及该协奏曲中的音乐材料因素,之后第 三章对该协奏曲中几个主要的音乐材料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拉威尔是著名的 配器大师,在这首g 大调钢琴协奏曲中也可以体现出他简洁却又有效的配器 法,此点在第四章中有所阐述。在第五章,针对g 大调钢琴协奏曲中的钢琴 演奏重点进行了分析与举例。最后就g 大调钢琴协奏曲所体现出的拉威尔的 一 美学思想及该协奏曲在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的地位进行了总结。 通过分析与研究g 大调钢琴协奏曲,我们可以深入地、直观地理解拉威 尔的创作特点:植根于传统、运用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融合了多种音乐风格, 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等等。拉威尔在创作中遵循古典音乐的传统,继承了法国乐 派精致优雅的特点:由于拥有极其敏锐和细腻的乐感,他吸取众家之长,不断地 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新的元素;最为重要和可贵的是,拉威尔并没有在传统中裹 足不前,也没有在各类具有鲜明性格的新音乐风格中迷失,经过他严密的逻辑安 排,在各类音乐风格中又融入了自己独有的个性特点,使得他的作品达到了他自 己所追求的“完美 。 关键字:拉威尔、g 大调钢琴协奏曲、音乐材料分析、曲式分析、配器要点、 钢琴演奏要点 论文类型:理论研究 a b s t r a c t t i t l e : m u s i c - a n a l y s i s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 b yr a v e l m a j o r:m u s i c o l o g y d i r e c t i o n :p i a n op e 晌r n l i n ga n dr e s e a r c h i n go fp i a n o m e t h o d o l o g y a p p l i c a n t :h u a n gy a m e n g t u t o r :l uh u a n g r a v e ij o s e p h em a u r i c e ( 18 7 5 19 3 7 ) ,af a m o u sf r e n c hc o m p o s e ri nt h e l a t e19 t hc e n t u r ya n de a r l y2 0 t hc e n t u r y , a b s o r b e dt h ep r i n c i p l em u s i cs t y l ea n d i n t e g r a t e dh i so w na r t i s t i ct e m p e r a m e n ta n df o r m e dh i si i v e l ya n di n d i v i d u a i m u s i cs t y l ea n dc r e a t i o nf e a t u r eo nt h eb a s i so nu p h o l d i n gt h es t r i c tc l a s s i c t r a d i t i o n s h ew a sc o n s i d e r e da s ac o m p o s e rw i t h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b o t h i m p r e s s i o n i s ma n dn e o c l a s s i c s g r o v ed i c t i o n a r yo fm u s i cn a m e dh i sa s 。o n e o ft h em u s i c i a n so fo r i g i n a l i t yi nt h e2 0 t hc e n t u r y 。 t h ep i a n oc o n c e r t oi ngm a j o rc o m p o s e db yr a v e if r o m19 2 7t o19 3 1i sa n e x c e l l e n tw o r kw i t hg r e a tp o p u l a r i t y i ti se v e rw e l c o m e db yl i s t e n e r sf r o mt h e f i r s tp e r f o r m a n c eo nj a n u a r y1 4 。19 3 2i np a r i s t h ec o n c e r t oc o n t a i n st h r e e m o m e n t s b e s i d e sa p p r o a c h e so fi m p r e s s i o n i s mf r e q u e n t l ya d o p t e db yr a v e l , i ta l s oi n t e g r a t e dm a n yo t h e rm u s i ce l e m e n t s ,s u c ha ss p a n i s hn a t i o n a im u s i c 。 n e o c l a s s i c a im u s i ca n dj a z z tsat y p i c a lw o r ka n dc a nc o m p l e t e l yr e f l e c tt h e f e a t u r e so fr a v e i i nt h ei a t e rc r e a t i o n s t h i st h e s i sf i r s t l ye x p o u n d e dt h ep e r s o n a ll i v i n ge x p e r i e n c eo fr a v e la n d h i sm a j o rw o r k so fe a c hc o m p o s i n gp e r i o dw i t h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s o c i a i b a c k g r o u n d sa n dc o n c l u d e dt h ep r o c e s sa n dr e a s o nf o r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m u s i cs t y l eo fr a v e l t h e n i ta n a l y z e dt h es p e c i a ip a r a m e t e r so f p i a n oc o n c e r t oi ngm a j o rf r o mt h ea s p e c t so ff o r ma n ds t r u c t u r e r h y t h m f e a t u r e s ,t e m p o sa n dt o n a l i t ya n dl i s t e dt h ec o m p o s i n ga p p r o a c h e sa d o p t e di n t h ec o n c e r t o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ds e v e r a lm a j o rm u s i ce l e m e n t so ft h e c o n c e r t o r a v e i saf a m o u so r c h e s t r a t e r i nt h ep i a n oc o n c e r t oi ngm a i o r , h i s s i m p l eb u te f f e c t i v eo r c h e s t r a t i o nw a sa l s or e f l e c t e d 。w h i c hw a ss t a t e di n c h a p t e r4 i nc h a p t e r5 ,i ta n a l y z e dt h ek e yp o i n t si np l a y i n gt h ew o r kw i t h e x a m p l e s f i n a l l y , i ts u m m a r i z e dt h ea e s t h e t i ct h i n k i n gr e f l e c t e df r o mt h ep i a n o c o n c e r t oi ngm a j o ra n dt h ep o s i t i o no ft h ew o r ki nt h ep i a n ow o r k so fr a v e i a n dh i sc o n t e m p o r a r i e s t h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a n ds t u d yo fp i a n oc o n c e r t oi ngm a j o r , w ec a nd e e p l y a n dv i s u a l l yu n d e r s t a n dt h ec r e a t i v ef e a t u r e so fr a v e l :f r o mt r a d i t i o n 。w i t h m o d e r nm u s i c a ic r e a t i o n s ,i n t e g r a t e dw i t hd i v e r s i f i e dm u s i c a is t y l e 。w i t hl i v e l y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 e t c r a v e if o i l o w e dt h et r a d i t i o no fc l a s s i c a im u s i ca n di n h e r i t e d t h eg e n t l ef r e n c hm u s i c a ls t y l ei nc r e a t i o n w i t ha c u t ea n dr e f i n e dm u s i c a i s e n s e ,h ea b s o r b e d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o t h e r sa n dc o n t i n u o u s l ya d d e dn o v e i e l e m e n t si n t oh i sw o r k s 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a n dv a l u a b l et h i n gj st h a tr a v e i d i d n 。tj u s ts t a yi nt h et r a d i t i o no ri o s th i m s e l fi nv a r i o u sv i v i dn o v e im u s i c a is t y l e s w i t hs tr c ti o g i ca r r a n g e m e n t h ee n t e r e dh i s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i nv a r i o u sm u s i c a i s t y l e sa n dm a d eh i sw o r k sa c h i e v e dh i se v e rs e e k i n g p e r f e c t k e y w o r d s :r a v e l p i a n oc o n c e r t oi ngm a j o r , m u s i c a la n a l y s i s , f b r ma n ds t r u c t u r ea n a l y s i s k e yp o i n t so fo r c h e s t r a t i o n , k e yp o i n t so fp i a n op l a y i n g t y p eo ft r e a t i s e :t h e o r yi n v e s t i g a t e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日期弘车多a 够a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 5 1 绪论 拉威尔一生创作了6 0 多首钢琴作品,在其所有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每 一部都是精心之作,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一共创作了两首钢琴协奏曲,都 完成于1 9 3 0 年到1 9 3 1 年间,是他最后的钢琴作品,集合了他精湛管弦乐技法与 对于钢琴这个乐器的创造性挖掘。虽然是同时创作的,但是g 大调钢琴协奏曲 与d 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前者充满了乐观的精神, 后者则比较阴郁。拉威尔在这两首协奏曲中都运用了爵士音乐的因素,但g 大 调钢琴协奏曲更多的体现出了拉威尔音乐创作的共同特点:植根于传统、运用 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融合了多种音乐风格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等等。 拉威尔是近年来国内较为重视的作曲家,关于他的专著有拉威尔画传( 法, 弗拉基米尔扬科列维奇著,巨春艳冯寿农译) 及杰出的管弦乐色彩大师( 沈 璇著) ;期刊及论文中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与德彪西的比较以及他高超的管 弦乐技法上,关于拉威尔钢琴音乐的研究文章基本上集中于他的镜、库泊兰 的坟墓、及夜之幽灵和d 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的研究,其余都是浅述 拉威尔的创作现象。对于拉威尔g 大调钢琴协奏曲的研究文章仅发现台湾东 海大学硕士班硕士研究报告拉威尔 爵士乐语法之探讨, 这篇文章中阐述了拉威尔钢琴协奏曲中采用的爵士音乐创作手法及音乐材料,但 不够详细和深入,而且对于该协奏曲中所体现的其他音乐风格及手法都没有提 及。 国外对于拉威尔的研究从格鲁夫音乐辞典后列出的词条看有参考书目2 部,专论3 8 篇,访谈2 6 篇,较多用法语写作,集中于研究拉威尔的经历及管弦 乐作品,关于其协奏曲的文章也较多集中在对于d 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的研 究,而没有发现关于分析与研究g 大调钢琴协奏曲的专业文章。 g 大调钢琴协奏曲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架起了桥梁, 是一部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作品,因此,笔者认为研究g 大调钢琴协奏曲不 仅可以填补国内对于拉威尔的钢琴音乐演奏与教学方面的专项研究,而且可以通 过对这一部作品的研究总结出拉威尔晚年的创作思想与创作手法,从而指导我们 的教学与演奏。 该作品充分体现了拉威尔所提倡的对于“艺术家的唯一目标”“完美 的不断追求。他在创作中遵循古典音乐的传统,继承了法国乐派精致优雅的特点 的同时又吸取众家之长、与时俱进,在作品中又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最为重要 和可贵的是,拉威尔并没有在传统中裹足不前,也没有在各类具有鲜明性格的新 音乐风格中迷失,而是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鲜明音乐语言。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拉威尔钢琴作品创作分期及钢琴作品概述 第一章拉威尔钢琴作品的创作分期及钢琴作品概述 1 1 拉威尔生活经历简述 拉威尔( r a v e lj o s e p hm a u r i c e ,1 8 7 5 1 9 3 7 ) 法国作曲家,出生于法国西 南部靠近西班牙边境的比利牛斯山麓西布尔( c i b o u r e ) ,也许是受到他母亲的西 班牙血统和出生地的影响,拉威尔日后的音乐充满了西班牙民族音乐的色彩。在 拉威尔出生后三个月,全家搬到了巴黎。1 8 8 9 年1 4 岁的时候,拉威尔进入了巴 黎音乐学院的昂蒂奥默( e u g e n ea n t h i b m e ) 钢琴预备班,1 8 9 1 年,在钢琴比 赛中获胜后,拉威尔升级进入贝里奥( c h a r l e s - w i l f r i db 6 r i o t ) 的班级学习钢琴 并进入佩萨尔( e m i l ep e s s a r d ) 的班级学习和声。1 8 9 7 年,拉威尔开始跟随弗 雷( g a b r i e lf a u r 6 ) 学习作曲,同时跟随安德烈热达尔日( a n d r eg 6 d a l g e ) 学习对位。后来他认为这两位老师对他的写作技巧和音乐修养有着很深的影响。 1 8 8 9 年的巴黎博览会对于拉威尔产生的永久的影响就如对德彪西一样,他被爪 哇加美兰及俄罗斯音乐家里姆斯基柯萨柯夫的音乐深深打动了。拉威尔早期的 创作受德彪西印象较多,倾向于印象派,代表作有管弦乐为夭折公主而作的帕 凡舞曲、歌曲舍赫拉查德、钢琴曲水之嬉戏等。1 9 0 3 年拉威尔离开 了巴黎音乐学院。 离开音乐学院之后,拉威尔加入著名的“捣乱分子协会,与一些在艺术上 反对保守势力、追求标新立异的艺术家一起讨论艺术的变革、新的社会思潮和社 会政治问题。不同艺术领域思想的碰撞和启发,艺术家与评论家面对面的交流, 给屡次罗马奖失利的拉威尔带来了创作上的新的突破与激情。1 9 0 5 年之后拉威 尔的创作逐渐成熟,产生了歌剧西班牙时刻、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等具 有强烈西班牙情调的作品。 1 9 0 9 年,俄罗斯芭蕾舞团风靡巴黎,给拉威尔留下极深的印象。他马上拿 了作品去找经理佳吉列夫并接下了一个芭蕾舞剧( 达芙尼与克罗埃,后被改 为管弦乐组曲) 的写作计划。在为俄罗斯芭蕾舞团写作时,拉威尔结识了斯特拉 文斯基。1 9 1 3 年夏天,他们一起在日内瓦湖畔的克拉伦斯住了一阵,两人合作 为穆索尔斯基的霍凡希那重新配器。那时斯特拉文斯基正在写春之祭, 1 第一章拉威尔钢琴作品创作分期及钢琴作品概述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看了这份总谱,拉威尔产生了象看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同样的震动。在瑞士 又接触到勋伯格的音乐。这些现代主义音乐对他的影响,都在这一年他写的马 拉美的三首诗中反映出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拉威尔曾被录用为救护车驾驶员,后因健康状况不 佳被送入医院治疗。战争对他是一场可怕的经历,他对帝国主义的嗜杀深恶痛绝, 感到德、法两国人民卷入这场战争是毫无意义的,因而不顾舆论的指责,拒绝签 名支持一个旨在阻止法国演出德国音乐的组织。战后,疾病和他母亲的去世影响 了拉威尔的创作,他以严谨的态度平均每年写出一首作品,主要有管弦乐波莱 罗、歌剧被蛊惑的儿童、钢琴曲库泊兰之墓,其中,波莱罗被认 为是拉威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在1 9 2 2 到1 9 2 8 年间,拉威尔在各国旅行,足迹遍及欧洲及美国,他自己 指挥及演奏自己的作品。在1 9 1 9 年时,老牌狄西兰爵士乐队( t h eo r i g i n a l d i x i e l a n dj a z zb a n d ) 和威尔马克思库克的美国切分音乐队在伦敦和巴黎进 行了表演,当时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了一股热爱爵士乐的风潮,很自然的,当时的 主流作曲家也受到了爵士乐的影响,逐渐在作品中采用爵士乐的素材。1 9 2 8 年 旅行到了美国纽约之后,拉威尔每晚消磨在哈林区的酒吧里,聆听黑人爵士乐的 即兴演奏。在美国,他遇见了乔治格什温,两人后来成为了朋友。之后,爵士 乐中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开始在他的音乐中出现。他晚年创作的两首钢琴协奏 曲都有着明显的爵士乐成分。 尽管被许多法国奖项拒之门外,拉威尔却在国外获得了赏识,1 9 2 8 年获得 了牛津大学的名誉博士及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各种各样的 荣誉。 1 9 3 2 年拉威尔遭到一场车祸,头部受伤。不久,出现了偏瘫的征兆。曾尝 试休假治疗,前往西班牙、摩洛哥旅行,仍无显著好转,自此丧失了工作能力。 1 9 3 7 年1 2 月1 9 日做脑手术无效,于2 8 日凌晨在医院去世,享年六十二岁。1 1 翻译创1 l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拉威尔钢琴作品创作分期及钢琴作品概述 1 2 拉威尔的钢琴作品创作分期及钢琴音乐写作风格 关于拉威尔钢琴创作的分期根据他作品的风格转变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2 o 第一阶段,从开始创作到1 9 1 1 年间,这也是作曲家年富力强,技巧逐渐成 熟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一共创作出版了大约1 0 部钢琴作品,较为著名的有悼 念逝去公主的帕凡舞、水之嬉戏、镜子、夜之幽灵3 。水之嬉戏是拉 威尔认为的作品中所具有的各种钢琴语汇创新的起点,而夜之幽灵则是“他 全部钢琴作品中最优秀的也是难度最高的一部刀4 。 第二阶段,1 9 1 1 年到1 9 3 0 年间,作曲家已经逐步摆脱了印象主义美学思想 的约束,回到了更古老、更纯粹的法国传统。在后期的钢琴创作中各类舞曲体裁 ”1 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从巴洛克宫廷舞到现代爵士音乐都有。这个时期约有1 0 部钢琴作品,库泊兰之墓与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是此时期较为著名的钢 琴独奏作品。拉威尔晚年创作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可以说是他“最后的辉煌 。 拉威尔的两首协奏曲是在1 9 3 0 年至1 9 3 1 年间几乎同时创作完成的。 g 大调钢琴协奏曲于1 9 3 2 年1 月1 4 日在巴黎首演,由当时著名的女钢琴家玛 ! 格丽特隆担任钢琴独奏,拉威尔亲自指挥,后来该曲出版时题献给了这位女钢 琴家。拉威尔在接受每日电讯报的采访时曾说:“g 大调钢琴协奏曲 是一首名副其实的协奏曲,它是根据莫扎特和圣桑的精神写成的。我认为协奏曲 应该轻快明亮,而不必追求深沉或者喜剧效果从某些方面来说,这首协奏曲 并非与我的小提琴奏鸣曲毫无关联。它受了爵士乐的影响,但不多 5 。 拉威尔的创作,风格与题材复杂多变,音乐却始终简洁。他继承了法国音乐 中的敏感与精巧,但个性中的严谨、朴素使他的音乐逐渐显现出浓烈而深刻的线 条。他热爱古老的音乐风格,后期作品常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倾向。由于出生于 法国和西班牙的边境,母亲是巴斯克人,拉威尔被西班牙音乐深深吸引,在他的 2 格鲁夫音乐辞典上关于拉威尔的分期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 8 7 5 1 9 0 5 年,是他早期在巴黎音乐学院学 习的阶段;第二阶段为1 9 0 5 - 1 8 年,是他的作品逐渐取得认可与成功的阶段:第三阶段为1 9 1 8 3 7 年第一 次世界大战后,拉威尔被认为是法国音乐界的权威,他的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风格的时期。 3 曲目名称均为译名,原名请对照附录钢琴曲目名称对照表。 4 引自【2 】2 第七章2 0 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的钢琴音乐第三节拉威尔部分,第1 6 9 页。 5 引自1 3 】,第9 4 页 3 第一章拉威尔钢琴作品创作分期及钢琴作品概述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创作生涯中,他接连不断的使用西班牙标题、西班牙节奏,以及模仿西班牙乐器。 除了西班牙的影响外,拉威尔喜爱舞曲胜过任何其他音乐形式。他引用古代和现 代的舞曲,并使它们浸透着他个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拉威尔对钢琴独奏音乐的独特贡献,在于他能在保持旋律流畅的同时,捕捉 到我们与印象主义相联系的那种多彩的音色。和德彪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拉威尔 常被人认为是印象主义的第二代表人物,然而他们的创作思路是很不相同的,钢 琴家科托曾描写这两位作曲家之间的基本区别:“德彪西着眼于描写看到某一物 件后的感受,而拉威尔描写物件本身。”6 钢琴家吉赛金认为拉威尔的作品是“曾 经写作的最钢琴化的作品,它们最完美和广泛地运用了现代钢琴的资源 。7 “在1 9 世纪末,他( 拉威尔) 受到夏布里埃、萨蒂和一些俄国音乐家的影 响,受到世纪末感伤的影响( 虽然这种影响为时短暂) ;后来,在1 9 0 5 年 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受到爵士乐、斯特拉文斯基和复调音乐的影响。 8 拉 威尔一生的创作中,没有出现风格的剧烈变化或者创作技法的刻意创新,但在每 个时期的作品中都表现出多种创作倾向。可以说,不同的新的音乐风格引起了拉 威尔对于技巧的好奇,但是没有改变他的音乐风格,只是改变了他的创作手法。 “他所追求的只是对和声的敏感,而不是思想感情要有所变化。 他的学生沃 恩威廉姆斯精确地评价他的作品是“复合的而不是复杂的”。9 4 页 , 第 , ,j,j 】3 4 ri 自自自自弓弓弓弓 6 7 8 9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g 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第二章g 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2 0 世纪前半叶的法国思想纷繁复杂,不同的文化、科学、艺术、美学流 派从思想、宗教、道德、政治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分别向近乎完美的古典形式、 概念、定律提出的挑战和反叛,从理性与秩序走向感性与无序的天地。当时的艺 术创作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民族音乐风格,诸如采用古老的格利高利圣咏、中 世纪和现代的民歌、俄罗斯、西班牙以及东方民族乐汇要素,作为音乐风格继续 成长的条件和因素。二是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各种新 流派层出不穷。三是抛弃传统,探索形式语言的多种可能性及表现力,创作上参 与了一种或几种倾向,形成互相共存、互相否定、互相吸收的局面。斯特拉文斯 基曾说“此时( 2 0 世纪2 0 年代) 的巴黎正跳动着世界的脉搏 1 0 。 2 1 法国音乐传统及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 西方音乐历史中的民族主义运动是在1 9 世纪欧洲许多的国家民族解放运动 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1 8 7 0 年拿破仑三世向普鲁士宣战,结果法国战败。 1 8 7 5 年第三共和国成立后,法国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经济 建设,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长久以来, 法国的声乐与器乐音乐发展不平衡,以至于到了1 9 世纪下半叶,“音乐 就是歌 剧的同义词。而且瓦格纳的浪潮也在此时来到法国,法国音乐逐渐被笼罩在瓦格 纳的光环之下,法国音乐家过去的民族优越感开始产生危机,法国音乐急需一股 新的力量使其振作,再次回到欧洲乐坛的领军地位,于是产生了1 9 世纪的法国 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为弗朗克、圣桑及福雷。“弗朗克为提升法国器乐的独立地 位作出重要贡献,而圣桑和福雷则在弘扬法国音乐精神和复兴法国古典传统音乐 方面有着更大的贡绩。一1 1 法国民族乐派的钢琴音乐特点是“风格典雅,手法简 洁,形式上追求和谐均衡,表现上讲求分寸适度,讲究细腻的音响色彩,崇尚高 雅的趣味和巧智的幽默感。1 2 圣桑认为“艺术除了它自身之外,没有其它任何目的 ,”他基于古典传统 5 死预顶 6 5 s 6 1 1第第第 5 2 2 6 自自自自弓弓弓弓 n n n 第二章g 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视音乐为音响的形式的观念,同浪漫主义视音乐为表现的观念正好形成对比, 而且他对古典传统的兴趣又使他回归到接近库泊兰和古诺的法国传统气质。拉威 尔说g 大调钢琴协奏曲有着圣桑的精神,即对于古典传统形式及法国音乐传 统风格的继承方面。拉威尔也曾写了库泊兰之墓,以表达对于对1 8 世纪法国 音乐的高峰羽管键琴大师库泊兰的致敬。 福雷是法国音乐传统在1 9 世纪末期的继承者,也是通往2 0 世纪现代之路的 桥梁。他既延续弗朗克、圣桑的音乐活动,又是拉威尔的老师,曾任巴黎音乐学 院院长。福雷的作品中嵌入了大量的色彩性和声,化解了传统功能和声紧张对立 的矛盾冲突感;诸多和弦外音的使用使和弦倾向中立化,继而有限度地突破调性 的束缚,但是相对于“印象主义 的艺术理念仍有着很大的差异。福雷“不仅因 为其音乐美而值得纪念,他也是个人节操和艺术节操高尚的楷模,在普遍不重视 这些理想的时代里恪守传统、逻辑、节制和纯净曲式的诗意。 拉威尔曾说“ 我那些精湛的技巧要归功于安德烈热达尔日( a n d r eg e d a l g e ) ;至于福雷,他 的艺术家的建议和对我的鼓励使我受益匪浅。 1 4 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过渡到2 0 世纪音乐时期时,印象主义在法国萌芽并迅 速发展。印象主义音乐强调朦胧的感觉印象和变化多端的色彩气氛,抑制浪漫主 义的情感宣泄,追求静穆、暗示的表达方式,避免艺术形象和内容的清晰,借助 标题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引起人们的各种联想,成为他们艺术表现的主要特征。印 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是德彪西。德彪西打破大部分传统规则,提出和声中光 和色彩的新理论,改变了钢琴创作的性质和技巧。德彪西以后,虽然难于将某个 作曲家截然归入印象主义的行列,但是,2 0 世纪初期和中期的几乎每一个杰出 的作曲家无不先后受过他的影响,这些人的名单就有拉威尔。拉威尔受到与德彪 西相似的艺术潮流影响,同样热爱色彩赋予音乐的独特美感。他在作品中对于许 多自由的曲式结构和弱化旋律歌唱性的尝试,对于色彩和声、不规则节奏、扩展 调式运用等创作手法的使用,都可以说是受到了德彪西的影响。与德彪西相比, 拉威尔更注重与古典传统的联系,比如他在强调色彩的同时也给予旋律线条、和 声功能和较清晰的轮廓等其他因素以相当的重视。 1 4 引自 3 1 ,附录二:自画像。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g 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2 2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盛行于1 9 2 0 年至1 9 5 0 年间,是该时期欧洲音乐风格的主流。新 古典主义者力求追摹巴洛克时期纯朴明净的古典风格,将1 7 、1 8 世纪的巴洛克 和古典音乐都作为创作灵感的源泉。新古典主义者,关注旋律的效果,采用明显 的节奏、恢复了音乐思维逻辑和清晰的音乐结构,重视复调对位及声部的线条进 行,在写作上避免铺张,力求简朴,在结构上崇尚巴洛克时期的组曲、托卡塔、 赋格等体裁。代表人物为斯特拉文斯基和萨蒂。 除了1 9 1 3 年夏天在日内瓦湖畔共同合作为穆索尔斯基的霍凡希那重新 配器时受到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斯特拉文斯基的影响外,拉威尔的同胞萨 蒂关于音乐的创作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他。 萨蒂是德彪西的同时代人,他在创作思维方面承袭了库泊兰、拉莫等优雅精 “ 巧的风格,和声织体清晰、单纯,音乐形式简洁、练达。他反对过于严肃的音乐, 善于运用通俗、朴素而又激进的手法,在音乐中表达一种讽刺批判的精神和幽默 效果。音乐形式运用上则主张削弱结构功能的地位,材料使用上也无严格的逻辑。 创作技法上极端多变,喜爱七、九和弦和奥尔加农( o r a g a n u m ) 式的连续平行五 度的运用等。其和声处理以不解决和弦和类似调式和声为特色,对德彪西、拉威 尔等作曲家颇有启示。节奏方面,萨蒂在他的早期作品玄秘曲中就取消了小 节线和拍号,在他的后期作品中也不再使用,这种在当时绝无仅有的做法后在二 十世纪被很多作曲家采用。萨蒂不像肖邦、李斯特那样将钢琴演奏的技巧发挥到 了极致,也不像现代的钢琴作品那样开发出很多新的演奏手法,他的钢琴作品大 多篇幅短小,技巧上平淡无奇。因此,萨蒂作品主要意义不在于它的演奏价值, 而在于其中反映出的对新语言的尝试及隐藏在其中的音乐美学观点对他所处的 时代及后世的影响。“他提倡音乐简单、明朗,具有客观气质。这些观点使他成 为了战后二十年代法国新古典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一嵋 巧【7 】,第1 4 页 7 第二章g 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 3 爵士音乐的影响 当时代从1 9 世纪进入2 0 世纪时,浪漫主义音乐已经发展到尽头,这时的作 曲家们开始在各个领域进行不懈的探索,新的素材、新的手法、新的思想与新的 艺术可能性都在这一代作曲家的作品中有所体现。执着的探索在各个方面与前一 个时代不同,对非欧洲要素和现实音乐生活的极大关注成为这一时期作曲家创作 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此同时,爵士乐正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体裁,凭借其强大的 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从它的诞生地美国向全世界辐射。处于当时工业文明日趋 发达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种深深印有城市文化烙印的事物,爵士乐成为了当时 人们思想感情抒发的重要载体,变成当时社会流行音乐发展的中坚力量,自然, 爵士乐就进入了正在努力寻觅的艺术家们的视野。 1 8 6 5 年到1 8 8 5 年为爵士音乐的萌芽时期,1 9 世纪9 0 年代为爵士音乐诞生 时期,而1 9 世纪9 0 年代至2 0 世纪5 0 年代为爵士乐的发展时期,2 0 世纪6 0 年 代至今为爵士音乐的成熟时期。“2 0 世纪2 0 年代能够在欧洲听到的爵士乐精华 就是爵士舞曲与布鲁斯。 m 1 9 0 8 年,法国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德彪西在他的钢琴曲集 j l 童世界中的 第六首“木偶的步态舞”( g o l l i w o g g sc a k e w a l k ) 中就使用了爵士步态舞( c a k e w a l k ) 的节奏因素。在这之后,如拉威尔、萨蒂、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们都不 同程度地在他们的创作中加入了爵士音乐的要素。“节奏流派的发现、切分音的 重要性、重音技术、由声音响度和特别的演奏方式巧妙配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音 乐世界,像一件和谐的乐器一样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打击乐,像自然音阶形式一样 复杂的乐谱以及使用大小调的完全和弦的手法,所有这些新现象引起了音乐家们 的高度重视。 1 7 在拉威尔的g 大调钢琴协奏曲创作中,法国传统音乐风格、印象主义音 乐手法、爵士音乐因素等都得到了应用与体现。 坫【5 】,第6 1 页。 1 7 【5 】,第6 2 页。 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g 大调钢琴协奏曲各乐章的曲式及音乐分析 第三章g 大调钢琴协奏曲各乐章的曲式及音乐分析 g 大调钢琴协奏曲继承了圣桑与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的传统,充满明亮 的阳光和乐观精神,并不追求刻意的深度和戏剧效果。这首协奏曲共三个乐章, 其中第一乐章具有西班牙巴斯克民间音乐的风格,第三乐章较多地采用了爵士音 乐的因素,三个乐章都体现了各种音乐风格的融合。 3 1 第一乐章 轻快地,g 大调,墟拍,这一乐章明朗而华丽,为奏鸣曲式。从整个乐章 调性的安排布局可以看出,拉威尔极其推崇和尊重的传统形式不仅是三部原则的 奏鸣曲式,还包括保守的调性布局。 曲式结构图: 呈示部( 1 1 0 6 小节) 结构 主部 连接部副部结束部 小节数1 4 3 小节4 4 5 4 小节5 5 7 4 小节7 5 1 0 6 小节 调性g 大调b 小调b 小调b 大调e 大调 主奏乐器短笛一小号钢琴钢琴 钢琴一大管 展开部( 1 0 7 1 7 1 小节) 素材主部主题变形 调性 b 大调一g 小调# c 小调一g 小调 主奏乐器钢琴 再现部( 1 7 2 2 5 4 小节) 结构主部主题连接部副部结束部 小节数 1 7 2 1 9 0 小节1 9 1 2 0 3 小节2 0 4 2 2 9 小节2 3 0 2 5 4 小节 调性g 大调d 小调d 小调g 大调 主奏乐器钢琴钢琴竖琴一圆号钢琴( 华彩乐段) 尾声( 2 5 5 3 2 2 小节) 素材主部主题变形 调性g 大调 主奏乐器钢琴一管乐组一全奏 9 第三章g 大调钢琴协奏曲各乐章的曲式及音乐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乐苹开始时在中鼓p p 的震音、中提琴p 的拨奏,以及大提琴的震音之上, 尖锐地强音由响鞭营造出来的同时,钢琴以三连音的音型,轻快地奏出主和弦与 属和弦的分解和弦,而第一、第二小提琴则以拨奏衬托。第二小节休止一拍后即 由短笛呈示主部主题( 谱例1 ) ,此主部主题的旋律建立在g 大调上,具有五声 音阶的效果,富有巴斯克地区的热情。 谱例1 :第1 1 2 小节 o t t a v i n o i 帆障鐾耋辫攀耄耋禹秀鐾霾鋈簿酲刍墓醛器晕要巍翟习 批阵耋昆莲蓬巍莹运誊鑫莲黉遁图垂室曲 开头的钢琴音型在轻快的管弦乐顿音支持下进行了一会儿之后,由短笛所呈 示的主部主题再由木管乐器加以充实,钢琴则以刮奏,奏出更华丽的效果。接着 有三小节色彩强烈的渐强,主奏钢琴暂停,小号在铜管乐器的顿音支持下反复主 部主题,这时的顿音,已被弦乐的拨奏和竖琴化为柔和的音响。在英国号的独奏 静静地反复主部主题之后,以全奏强调主题的特征,然后突然减慢速度,在4 4 小节,由稍微活泼的钢琴在b 小调上独奏奏出8 小节具有异国情调的连接部主题 ( 谱例2 ) 。这一主题同时具有b 自然小调与b 和声小调的双调性,加上右手的 三连音节奏,因此产生了不稳定的效果。 谱例2 :第州8 小节 - 一 i _f午 1 -i ,l一 一i i u弋, 、。i 。 ,i - 一 厢( f 琵。厂。矿、 继而双簧管在铙钹与响棒的特殊顿音之上,奏出连接部主题变形,装上弱音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g 大调钢琴协奏曲各乐章的曲式及音乐分析 器的小号承接其后,奏出具有爵士特点的五声性旋律。 接着以钢琴独奏副部主题( 谱例3 ) 。副部主题具有典型的爵士乐节奏 切分,调性也由b 小调转为降第七级音的b 大调。 谱例3 :第5 5 - 6 1 小节 八小节之后,钢琴以左手呈示之前所出现的打击乐器的节奏,短笛反复前面 双簧管的旋律,再加上竖琴的滑奏,主奏钢琴的波音音型,铙钹与响棒等构成的 节奏来增添色彩。随后,再将这一旋律移高四度由钢琴再次奏出副部主题。第 7 4 小节时,转为e 大调,以钢琴呈示结束部主题( 谱例4 ) 。大管在第9 6 小节上 重复这一主题。 谱例4 :第7 5 - 8 0 小节 : 争 u 丈歹 ; ) i - 一 嚏毒唯圭 第三章g 大调钢琴协奏曲各乐章的曲式及音乐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主部主题回归在g 大调上出现( 谱例6 ) 。 谱例6 :第1 7 2 1 7 6 小节 随后,钢琴再次奏出具有异国情调的连接部旋律( 谱例7 ) ,此时,右手部 分的原三连音扩充为五连音。 谱例7 :第1 8 7 1 9 7 小节 而后,乐曲转为行板,以竖琴的独奏把副部主题作印象深刻的表现( 谱例8 ) 。 谱例8 :第2 0 4 1 1 7 小节 此后,进入钢琴的华彩乐段,以右手奏颤音,左手演奏结束部主题( 谱例9 ) 。 拉威尔在此对于古典形式作了改变,使原本不承担结构的华彩乐段成为了再现部 不可缺的一部分。 谱例9 :第2 3 卜2 3 1 小节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g 大调钢琴协奏曲各乐章的曲式及音乐分析 之后,从弦乐器开始渐渐加入其他乐器,速度渐快。钢琴转为锐利的顿音后, 进入了尾声( 谱例1 0 ) 。 谱例1 0 第2 5 4 - - 2 5 6 小节 在钢琴璀璨的乐段上浮现了主部主题的影子,随着管弦乐队的效果逐渐壮 大,以仟的力度在降低了第二、三级的g 大调上跳音演奏下行音阶十分完满干 脆的结束了这一乐章。 从以上分析来看,第一乐章是在传统原则的奏鸣曲式及保守的调性布局条件 下,却不拘泥于形式,运用了现代的写作技法其中运用了西班牙音乐的因素 以及爵士乐的创作手法及奏法,有的地方还运用了印象派音乐及新古典主义音乐 的典型创作手法,让人明显地感受到别样的异国风情、感受到全新的现代和声效 果、感受到新颖独特的音响效果,这说明拉威尔在创作中不仅很好的利用了古典 音乐追求简洁完美的传统,又在严密的逻辑安排中自由发挥创造性,展现了他独 特的创作风格。 第三章g 大调钢琴协奏曲各乐章的曲式及音乐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2 第二乐章 很慢的慢板( a d a g i oa s s a i ) ,e 大调,驰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其中, 中段运用了一系列的模进和移调手法,使原本颇显单调的旋律线随着调性的变化 而产生微妙的色彩变化。主题在再现段里由英国管变奏重现,而钢琴声部则以水 晶般清澈透亮的3 2 分音符上下进行的音节作为装饰,充满着无限的诗意。 曲式结构图: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结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再现段) 第一乐句第二乐句 小节数 1 3 6 小节 3 4 4 5 小节4 5 7 3 小节 7 4 1 0 8 小节 调性e 大调e 大调 e 大调一d 大调- b d 大调g 小调 e 大调 主奏乐器钢琴独奏木管组钢琴英国管 这一乐章是由钢琴的长达3 4 小节的独奏开始的,以右手的主题( 谱例1 1 ) 和左手简单的三拍子出现,旋律优雅而富于诗意。左手的三拍子节奏在之后一直 贯穿整个乐章。这一主题是用驰拍写成的,但是由于的织体上的特殊安排,使 得左右手的重拍没有重合,造成了一种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