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商族的婚姻制度.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商族的婚姻制度.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商族的婚姻制度.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商族的婚姻制度.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商族的婚姻制度.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商族的婚姻制度.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篇论文是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指导下,依据文献资料、考古 学材料、民族学资料、社会学材料及甲骨i - 辞,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对商族的婚姻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前人研究商族婚姻制度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在比 较诸家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从商族的起源、经济生活方式、世系三个方面来论述 商族在契至王亥时就已经实行一夫一妻制名义下的一夫多妻制了。但 这时商族先公的众多配偶还没有嫡庶之分。 第三部分从经济基础、庙号与世系、继承制度、宗法制度等方 面来论述商族自上甲以降,先公先王开始有法定配偶,且众配偶之间 开始有嫡庶之分,商族开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 第四部分为小结,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 关键词:商族;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 a b s t i t a c t g u i d e db yz h e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o fm a r x i s ma n db a s e db yz h e d o c u m e n t s ,a r c h a e 0 1 0 9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 ,s o c i o l o g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 , e t h n o l o g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a n do r a c l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 ,t h i s t h e s i s p r o b e s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i n t oz h e s y s t e m o f m a t r i m o n yo ft h es h a n gp e o p l eo nt h e b a s eo ft h er e s e a r c h 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 s i t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 ,id a t ab a c kt o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o n t h es y s t e mo fm a t r i m o n yo ft h es h a n gp e o p l e ,a n dp u tf o r w a r dt o m yv i e wb yc o m p a r i n gw i t he v e r ys c h o o l ss t a n d p o i n t 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 ,ip r o b ei n t ot h a tt h es h a n gp e o p l e s s y s t e mo fm a t r i m o n y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k i n gq i t ok i n gh a iw a s a l r e a d ym o n o g a m y ,a l r o u g hi t ss u b s t a n c ei st h es t y l et h a ta m a nc o u l dm a r r ys e v e r a lw i v e sa n dt h e r ew a sn op r i m a r yw i f ef r o m t h eo r i g i n a l i t yo fs h a n gp e o p l e ,l i f es t y l ea n dp e d i g r e e i nt h et h i r dp a r t ,f r o mz h es h a n gp e o p l e sa n c e s t r a lt e m p l e n a m ea n dp e d i g r e e ,e c o n o m i cb a s e ,t h es y s t e mo fs u c c e s s i o na n d p a t r i a r c h a ls y s t e mw ep r o v et h a tt h ek i n g ss i n c es h a n g j i a w e i d i e d ( i n c l u d es h a n g j i a w e i ) b e g a nh a v et h el e g a lp a r t n e ra n dt h e p r i m a r yw i w e ss t a r t e d t oa p p e a r ,t h es h a n gp e o p l eb e g a nt o p r a c t i c ez h e t u r em e a n i n g sm o n o g a m y i nt h el a s tp a r t ,t h em a i np o i n t sa r es u m m e du p k e yw o r d s :s h a n gp e o p l e :z h es y s t e mo fm a t r i m o n y :m o n o g a m y 商族的婚姻制度 婚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恩格斯曾说过:“一定 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 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所以, 研究商族的婚姻制度对于研究商族的社会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谈到商族的婚姻制度,当然要包括商族社会统治阶层的婚姻制度和被统治阶 层的婚姻制度。本文研究的主要是统治阶层的婚姻制度。为了使研究对象更具普 遍意义,我们剔除了其中一些特殊因素,从而尽可能地再现商族婚姻制度的全貌。 一商族婚姻制度研究述评 ( 一) 对前人研究商族婚姻制度成果的回顾 恩格斯根据人类学家摩尔根发现的家庭关系和亲属制度的矛盾入手,考察 了早期家庭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揭示了人类历史上依次更迭的三种主要婚姻 制度:“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 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o 综观商族婚姻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与世界范围内其它民族早期的发展大 致一样,也经历了群婚 、对偶婚和一夫妻制的变迁过程。 最早研究商族婚姻制度的当属郭沫若先生。郭先生从信从王国维先生帝喾即 甲骨文中的“夏”的观点出发,认为帝喾就是文献中的帝俊和帝舜,与其婚配的 羲和、常羲就是娥皇与女英姊妹,亦即姜螈和简狄,从而得出商族从一开始诞生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a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 c 北京:人民出 版社,1 9 7 2 ,第2 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a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 c 】北京:人民出版 社,1 9 7 2 ,第7 0 一7 l 页 族外群婚 就实行普那路亚的婚姻制度的结论;郭先生又从l - 辞中有多父多母的征迹出发, 认为商族的普那路亚婚制一直保持到殷商末期 。胡厚宣先生从商族成文历史时 代自上甲开始的角度出发,认为上甲以后,特别是示壬以后,大戊以前,商族的婚 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自中丁至帝辛,商人的婚姻制度是从一夫一妻制演化而来 的一夫多妻制 。张光直先生独辟蹊径,他在研究商王世系表的基础上,得出商 王的王位继承是政治势力隔代轮流执政,商王室内部两大政治势力之间实行交表 内婚制的结论 。郑慧生先生在研究商族诞生神话的基础上,结合与简狄同时代 舜的婚姻,认为简狄时期商族的婚姻制度是普那路亚婚;又通过研究先商世系和 与契同时代的禹的婚姻,认为契至王亥回时期,商族的婚姻制度是对偶婚望门居; 在研究王亥“宾于有易”故事的基础上,认为王亥时期商族的婚姻制度是对偶婚 居妇家制;商人在上甲微以下方实行一夫一妻制 。彭邦炯先生结合商族的社会 形态变化,谈到了商族的家庭婚姻制度演变的历程,他认为,契至冥时商族处于 父权的萌芽到父权制确立的早期父系社会阶段,婚姻制度为对偶婚;王亥到报丁 处于野蛮中级阶段,对偶婚逐渐向单偶婚过渡;示壬到汤处于野蛮高级阶段,进 入一夫一妻制时代 。常玉芝先生从研究商代继承制度的角度出发,又依据人类 婚姻发展史的普遍规律,认为商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对偶婚逐渐演变为一夫 一妻制,早在契时就进入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商人,到成汤时一夫一妻制已经实行 郭沫若h 辞中的古代社会【a 】冲国古代社会研究( 外二种) 【c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 杜2 0 0 0 ,第2 1 8 页 胡厚宣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 a 】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c 】1 9 4 4 ,第8 5 9 7 页 张光直商王庙号新考 a 】中国青铜时代【c 】j b 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 9 8 3 , 第1 4 5 一1 4 8 页 不包括王亥 郑慧生商族的婚姻制度【j 史学月刊,1 9 8 8 ,( 6 ) 彭邦炯试论成汤在商族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兼论商人国家的形成过程 j 】中国史 研究,1 9 8 7 ,( 1 ) 很久了回。李亚农先生认为,在报丁以前殷人是没有法定配偶的,男女关系极不巩 固,说不上谁是谁的妻,到示壬以后,才开始有法定配偶,进入到一夫一妻制时代 国。宋镇豪先生从甲骨卜辞中发现有祭祀冥( 河) 、王亥、上甲、三报等先公配偶 的记录,认为商族至少自上甲开始或更早一段历史时期,至立国以降,社会已实 行一夫一妻制 。近来又有学者对商族婚姻制度的演变历程作出新的描述,认为 商族与世界范围内的其它早期民族的发展一样,也曾经历过群婚制固,在契之前 实行的婚姻制度是族外婚中的普那路亚婚,契至上甲之间实行对偶婚,在示壬之 时才开始进入到一夫一妻制家庭时代 。还有学者认为商族在契至王亥时期盛行 的婚制是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形态的父系外婚制,即男女结为夫妻后,男方 要到女方的氏族中生活,待孩子长大后再携妻带子回到自己的氏族中,上甲微时 商族进行了婚制改革,进入到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制时代 。 ( 二) 对商族婚姻制度诸观点的评判 综观自郭沫若以来,史学界对商族婚姻制度演变历程的观点可谓众说纷纭, 歧见迭出。时至今i = l ,也未达成倾向性的说法。下面我们简略评判一下关于商族 婚姻制度的诸观点。 我们暂且把上文提到的诸家观点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以郭沫若先生为主,认为商族从诞生伊始到商纣亡国,始终实行的 是普那路亚婚$ 1 h 第二类胡厚宣先生为主,认为商族在示壬以后大戊之前实行的婚姻制度是 常玉芝论商代王位继承制 j 中国史研究,1 9 9 2 ,( 4 ) 李弧农殷代社会生活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5 5 ,第4 1 9 4 2 0 页 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2 又称乱婚和族内婚 朱彦民论商族早期婚姻制度的变迁 a 中国古代文明探索庆祝李民先生7 0 寿辰论文 集 c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 0 0 6 ,第1 6 2 一1 8 5 页 李龙海王亥时期商族的婚姻形态 j 殷都学刊 一夫一妻制;自中丁至帝辛,商人的婚姻制度是从一夫一妻制演化而来的一夫多 妻制。 第三类以张光直先生为主,认为商王室内部两大政治势力之间实行交表内 婚制,李衡眉等先生从此说。 第四类以彭邦炯先生为主,认为商族在进入父权制的前期。,对偶婚逐渐向 一夫一妻制过渡;后期 进入到一夫一妻制家庭阶段,宋镇豪、郑慧生、常玉芝、 李亚农、朱谚民等先生的观点与彭先生大同小异,只是在分期上稍有歧异。下面 我们分别探讨一下诸家的观点: 先看郭沫若先生的观点,郭先生得出商族实行的是普那路亚婚的依据有两 个,一是他在认同王国维先生关于帝喾即甲骨文中的“矍”及文献中的帝俊和帝 舜的基础上,得出与其婚配的羲和和常羲即娥皇和女英,亦即姜螈和简狄的结论; 他又根据娥皇和女英是姊妹,舜和像是兄弟而“并淫”,得出了娥皇和女英互为 普那路亚,舜和象互为普那路亚,亦即商人始祖帝喾实行的婚制是普那路亚婚的 结论。郭先生的第二个根据是商末三勾兵铭文,他以铭文中的“多父”立论,认 为对子女而言是多父多母,对男女而言则是多夫多妻,普那路亚婚一直保持到殷 商末期。时至今日,信从郭先生的这个观点的学者已寥寥无己。因为他得出此结 论的论据存在严重的问题,首先,帝喾和帝舜不是一个人,这已为多数学者所认 同,既然不是一人,也就妄谈姜螈和简狄与娥争和女英身份等同这个问题了,更 别说商族发源时所实行的婚姻制度了。其次,郭先生立论的第二个根据商末三勾 兵铭文中的“多父”之“父”并不是后世人们所理解的“父亲”的意思,殊不知 商人把父亲同辈的兄弟都称为父,同样也把母亲的同辈姐妹都称为母,铭文中的 “多父”其实指的是父亲的众多兄弟,这与普那路亚的婚姻常0 度毫无关系。总之, 先商前期 先商后期 机械地运用带有氏族制孑遗的史料去论证当时社会的婚姻制度,是得不出正确结 论的,甚至和问题的实质背道而驰。 我们再来看胡厚宣先生的观点,胡先生的观点较之郭沫若先生的观点有了 很大进步。他在 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一文中以充分的论据有力地驳 斥了郭沫若先生关于商族婚姻制度为“亚血族群婚制”囝的观点,此外,胡先生 还根据商代的社会发展水平驳斥了有的学者关于商代的婚姻制度是对偶婚的观 点。,这些真知灼见较之前人观点都是难能可贵的进步。但是,胡先生却根据商 代大戊以后诸王有两个甚至三个法定配偶的情况得出商代后期实行的婚姻制度 是一夫多妻制的结论,这难免有些武断。殊不知这些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定配偶 的商王极有可能是在元配去世后又续娶一位王后,或者在自己原来的庶妃中挑选 一位自己宠爱而又德才兼备、家世显赫的为后。结合文献中关于武丁嫡长子孝己 因为母亲妇好 即武丁第一个王后妣辛早亡而被后母回所迫害的记载,武丁的三个 法定配偶的情况就是如此。胡先生只从祀谱表面上看到有些商王不只有一个法定 配偶,却没有去分析问题的本质及深层原因,这同样不能正确看出商代婚姻制度 的本质所在。 张光直先生关于商族婚姻制度的观点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张先生从研 究商王庙号的来源和意义的角度出发,认为商王庙号的排列是很有规律的,尤其 是自大乙的那一段世系起。根据十个天干互相之问结合与否,可以分成三组:庙 号名甲、乙、戊、己的为甲乙组,庙号名丙、丁、壬、癸的为丁组,庙号名庚、 辛者的为中立派。甲乙组和丁组轮流执政,中立派则分别加入到两组里去执政。 而在世系中有地位的,也就是在位的王的亲子,却必有一以甲乙或丁为庙号的配 即普那路孤婚 胡厚宣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a 】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c 】1 9 4 4 ,第8 2 页 曹定云“妇好”,“孝己”关系考证 j 】中原文物,1 9 9 3 ,( 3 ) 即武丁后来的王后 偶,与他本人所属异组。那么只有这种可能:丁组之亲子娶甲乙组之女,或甲乙 组之亲子娶丁组之女。但此子却不能及位为王,其本人及其配偶也不能出现在祀 典中,这就是为什么祀典中没有以乙和丁为庙号的先妣的原因。因此,商王世系 中的“父子”,全不是亲的父子;子,在实际的血缘关系上,应是甥,也就是姊 妹之子。换言之,商王世系中只有亲祖孙的关系,而无亲父子的关系。张先生的 发现确实为我们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但是这种假说没有成立的前提条件。因为商 族自契起或更早一段时白j 就已确立了父权制,终商一代,男性始终是高高在上, 所以在男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商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实行母权制的婚姻制度和 继承制度的。 最后我们来看看以彭邦炯先生为代表的这一派的观点。这一派的学者差不多 都承认商族在一夫一妻制盛行之前都经历过别的婚姻形态,如彭邦炯先生认为商 族在契至冥时实行的是对偶婚,在王亥至报丁时期,处于对偶婚制向一夫一妻制 的过渡阶段;郑慧生先生认为商族在简狄时代实行的是普那路亚婚,在契至王亥 时期实行的是对偶婚的望门居;朱彦民先生认为商族与世界范围内的其它早期民 族的发展一样,也曾经历过群婚制囝,在契之前实行的婚姻制度是族外婚中的普 那路亚婚,契至上甲之间实行对偶婚;还有年轻学者李龙海先生认为商族在契至 王亥时期盛行的婚制是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形态的父系外婚制,即男女结为 夫妻后,男方要到女方的氏族中生活,待孩子长大后再携妻带子回到自己的氏族 中。彭邦炯先生从商族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认为契至王亥时期商族处于父 权制从萌芽到确立的早期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从而得出如此结论,殊不知商人把 自己的男性祖先最早追溯到契即玄王,并且契和契以下相土、冥等先公的活动事 迹已脱离了神话色彩,以及谱系中鲜明的父子相继的关系就已经表明在契时商族 的父权制已无根深蒂固,父权制从萌芽到确立的这一阶段在契之前就已完成,此 又称乱婚和族内婚 观点我们将在下面“商族的起源”这一章节中详细论述。郑慧生先生则在认同简 狄与契为母子关系的基础上,认为简狄所处的时代和舜所处的时代相同,把舜的 婚姻比附为简狄的婚姻,得出简狄时代商族的婚姻制度为普那路亚婚制的结论; 又从王亥“宾于有易”的故事出发,认为王亥的“宾于有易”实际是商族与有易 通婚,实行的是典型的对偶婚的居妇家制。对于郑先生的以上观点,笔者在简 狄与商始祖契之关系新论一文中曾经论及简狄与契并非母子关系回,所以把简 狄时商族实行的婚制比附为帝舜时的盛行的婚制度也就大成问题了;至于王亥 “宾于有易”的故事,我们认为这与商人的贸易传统有关如果王亥的婚姻是对 偶婚的居妇家制,那么以下问题则无从解决:王亥作为商族的首领,他嫁出后如 何领导本部族同其它部族进行地盘的扩张和财产的争夺? 已经确立父权制很久 的商族又怎能容忍并实行母权制的婚姻方式? 王亥被杀后,怎么又从商族而不是 别的什么族跳出个儿子上甲微为父报仇? 所以这种说法不可信。至于年轻学者 李龙海先生独辟蹊径认为契至王亥时期商族的婚姻形态是父系外婚制,这种观点 也是存在明显破绽的,这种说法同样不能解决郑先生观点所引发的问题,别说王 亥结婚后先从妇居待生子长大后再携妻带子返回商族,在如此漫长的时间无法领 导商部族,就是王亥从妇居一年半载,商族最高统治的核心圈层也会形成权力真 空,其结果不是部族内乱争立,即是商族被异族攻灭。 这一派的学者往往在商族的一夫一妻制开始于何时存在分歧,彭邦炯先生、 李亚农先生、朱彦民先生一致认为商族的一夫一妻制开始于示壬时期;郑慧生先 生、宋镇豪先生以及李龙海等先生认为商族的一夫一妻制开始于上甲时期。认为 商族一夫一妻制开始于示壬时期的这些学者一般是从甲骨文卜辞所记录的最早 的有庙号的先妣是示壬的配偶妣庚的角度出发,认为自示壬以下一祖一妣的关系 魏庆风简狄与契之关系新论【j 】殷都学刊, 2 0 0 6 ,( 4 ) 魏庆凤王亥时期商族的婚姻制度【j 】平原大学学报 2 0 0 7 ,( 2 ) 十分明显,所以商族的一夫一妻制开始于此。细细看来,这种观点也经不起推敲, 首先,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是否认“河妾”、“王亥妾”、“妣甲”、“三报母” 等人的身份指的是“冥”、“王亥”、“上甲”、“三报”等先公的配偶的,可 是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认为上述“妾”的身份不是女奴,甚至而是比“妻”的地 位还要高贵的贵妇。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就明确指出,上层建筑的发展往 往是落后于经济基础的,我们认为商族从示壬开始一祖一妣的关系十分之明显, 那是因为商人在成汤时重修了先祖祀典,所以尽管成汤之祖、父即示壬、示癸在 商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显赫功绩可道,但他们的嫡妻亦即成汤的祖母、母亲对 成汤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妣庚和妣甲被加载了祀典,从此也就拉开了先公先 王嫡妻入祀的历史。由此,我们认为商族的先公先王有嫡妻即法定配偶之实应该 早于示壬时期,而允许先公先王的法定配偶进入祀典并且把之制度化则是始于成 汤时期。先公配偶最早有庙号且见于甲骨文卜辞的应是上甲的配偶妣甲 ,至于 上甲的配偶妣甲为何不能频频见于 辞,我们认为与商族重男轻女的文化有关; 至于“三报”的配偶为何没有庙号并且不见于祀典,我们认为与祭祀制度还未完 善,还未形成系统化有关。认为商族一夫一妻制开始于上甲时期的学者多是从上 甲之父王亥“宾于有易”的外婚经历和上甲“假师河伯”为父报仇后愤然改革 婚姻制度的角度出发,虽然此观点的结论与笔者的观点殊途同归,但是如日 f 文所 述,王亥“宾于有易”的故事与商族的贸易传统有关,上甲为父报仇也只不过是 原始社会血亲复仇风气的孑遗,这与商族的婚制无关。 ( 三) 研究商族婚姻制度的意义和方法 上述诸观点的提出,有力地推动了商族婚姻制度及一系列相关问题的研究。 罗建中试论“妾”在商代的社会地位一兼与孙淼先生商榷【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版) ,1 9 9 3 ,( 3 ) 至于妣甲是不是上甲的配偶,我们将在下文“由h 辞所记商族先公配偶看她们的社会地位 及她们之间的嫡庶尊卑关系”中论及 但是通过对前人诸观点的评论就可以看出,他们或是立场不同,或是方法相左, 或是对相同的史料做出截然不同的解读,或是以偏概全,或是只看到事物的表面 现象而未深刻探究事物的本质。 时至今日,史学界对商族婚姻制度的研究仍旧歧说纷纭,莫衷一是。这说明 对商族婚姻制度还有深入研究之必要。对商族婚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 于探悉商族婚姻制度的实质和规律,而且对与之相关的众问题的研究诸如:商族 的继承制度、宗法制度等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要想深入研究商族的婚姻制度, 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 i 要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用辨证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问 题。 2 要全面、系统地论证所研究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商族的起源、经济 生活方式、继承制度、世系、宗法制度以及精神传统等诸方面展开 论述。 3 要善于吸收前人优秀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 扬长避短。 为了使人们对商族的婚姻制度有更为系统和科学地认识,我们依据商族的起 源、继承制度、继承制度、庙号和世系以及宗法制度等把商族的婚姻制度划分为 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商族在简狄时代或更早一段时间,曾经实行过普那路 亚婚制;在契之前较长一段时问内,商族实行过对偶婚。第二阶段,契至王亥时 期,商族实行的是以一夫一妻制为本质内容的一夫多妻制,且多位妻子之间没有 嫡庶之分。第三阶段,上甲微以降,商族开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商 王有法定配偶,众配偶之问有嫡庶之别。 鉴于笔者才疏学浅,文中观点定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二契至王亥时商族的婚姻制度 论述商族的婚姻制度,特别是契至王亥时商族的婚姻制度,我们必须对商族 的起源、先商时期的经济生活方式和先商世系有正确的认识。对商族起源问题的 认识,直接影响到对商族诞生之初实行婚姻制度的研究;对先商时期经济生活方 式的看法,则关系到商族是否具有稳定婚姻关系所需要的稳定的经济基础这一问 题的解决;对先商世系的理解,直接干扰对先商时期商族继承制度的认识,婚姻 与继承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从而影响到对商族婚姻制度这一问题的研究。 ( 一) 商族的起源 1 对。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理解 诗经商颂玄鸟e h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长发 也日:“有娥方降,帝立子生商。”吕氏春秋音初亦曰:“有娥氏有二佚 女,为之九层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谥,二女爱而争播之, 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对于以上文献记载,如 果我们剔除其中感应附会的成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商部族脱胎于奉玄 鸟为图腾的母方氏族。第二,构成商部族的奉玄鸟为图腾的母方氏族号日有娥。 以上这几条文献记载讲的是比较单纯的商始祖诞生的神话故事,王震中先生 曾把这类没有经过后人太多加工的神话故事归类为较为“原生形念”的始祖诞 生神话。我们再看以下几条文献记载:郑玄所笺诗经商颂玄鸟和诗 经商颂长发分别日:“天使胄乙下而生商者,谓胄乙遗卵,有娥氏之女简狄吞 之而生契。”;“禹敷天下之时,有娥氏之国亦始广大,有女简狄,吞胄己卵而生契。” 太平御览卷八三引尚书中侯载: “玄鸟翔水,遗卵于流,娥简拾吞, 生契封商。”列女传记:“契母简狄者,有娥氏之长女也,有玄鸟衔卵 而坠之,简狄得而含之,遂生契焉。”拾遗记云:“有神女简狄, 见黑鸟遗卵于地,狄乃怀卵,经十四月而生契。”以上这些文献记载较 王震中帝喾并非商之始祖 j 殷都学刊,2 0 0 4 ,( 3 ) 之诗经等单纯玄鸟生商的故事,不但为商部族增添了一个男性始祖契,还为 契安上了一个母亲简狄。更有甚者,有的文献还按照封建伦理纲常,又为契安上 了一个名义上的父亲帝喾。楚辞天问载:“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 贻女何喜? ”史记殷本纪云:“殷契,母日简狄,有娥氏之女,为帝喾次 妃。”大戴礼记帝系日:“帝喾h 其四妃,而皆有天下。次妃有娥氏 之女,日简狄氏,产契。”史记、大戴礼记等文献的成书时间显然比较晚, 王震中先生把这些成书时臼j 比较晚、附会内容比较多的神话归类为“次生形态” 的始祖诞生神话。 通过这些“次生形态”的商族始祖诞生神话的表像,我们依然可以捕捉到隐 藏于其中的历史的真相。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简狄吞卵生子这一说法。简狄吞玄 鸟卵而生子,说明简狄处于知有子而不知有夫。的原始群婚制时代。王震中先生 通过对图腾的深入研究,认为图腾崇拜的核心观念是:根本不认为怀孕生育是男 女过婚姻生活的结果,只认为是图腾物进入或作用于母体的缘故 。居住在澳大 利亚中部的阿兰达人( h r a n d a ) 也认为,怀孕与父亲的作用没有任何关系,而只 是“图腾精灵进入母体的结果。”固这里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子,正是认为是他们的 图腾精灵玄鸟作用于简狄的身体的缘故。从“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有 娥氏有二佚女”的情况上看,是有娥部族的一群年龄相仿的女孩与另一部族的男 人集体通婚的,这说明有娥部族实行的是族外群婚。又从高注淮南子地形训 “简狄、建疵姊妹二人在瑶台,帝喾之妃也”的记载来看,与别的部族通婚的有 娥部族的一群年龄相仿的女孩,是别族另一群年龄相仿的男人共同的妻子,这表 明有娥部族实行的婚制是建立在族外婚基础上的普那路亚婚。“普那路亚”为美 王震中帝喾并非商之始祖 j 殷都学刊,2 0 0 4 。( 3 ) 或者说知孕而不知孕因 王震中帝喾并非商之始祖 j 殷都学刊,2 0 0 4 ,( 3 ) 乔治被得- 穆达克我们当代的原始民族 m ( nj l l 省民族研究所译) 1 9 8 1 国夏威夷土著语言,意思是“亲密伙伴”,所有年龄相仿的同性人,因为他们( 她 们) 有共同的配偶,所以他们( 她们) 之间互称“普那路亚”。由以上分析,我 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商族在简狄时代或更早一段时间,曾经实行过普那路亚 婚制。 下面我们再分析一下契母为简狄、契父为帝喾与简狄为帝喾次妃这一说法。 笔者曾在拙作简狄与商始祖契之关系新论一文中通过对文献关于二者记载的 分析,得出结论:简狄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晚期,契生活在父系氏族公社末期; 简狄时代盛行的婚制是建立在族外婚基础上的普那路亚婚,契时代盛行的婚制是 一夫一妻制;社会的转型和婚制的嬗变不可能在两代人之间猝然完成,所以简狄 与契并非母子关系。早在三国时,谯周就已在古史考中对契父为帝喾、简 狄为帝喾次妃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契生尧时,舜始举之,必非喾子,以其父微, 故不著名。其母娥氏女,与宗妇三人浴于川,玄鸟遗卵,简狄吞之,则简狄非帝 喾次妃明也。”那么为什么诸多文献非把契、简狄、帝喾三者搅和在一起呢? 很 有可能帝喾所代表的高辛氏部族与简狄所代表的有娥部族是构成契所代表的商 部族的父方支系部族和母方支系部族。马克思曾经指出:“很有可能在世系过渡 到按男系计算以后,或还早一些,动物的名称就再不用来标志氏族,而为个人的名 字所代替。”圆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有娥部族与高辛部族通婚的过程中,有娥 部族的标志是简狄,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晚期,而高辛部族的标志是帝喾,已经过 渡到世系按男系计算的父系氏族公社初期,由于通婚,两个部族逐渐融合成一个 新的世系按男系计算的部族商族,在商族父权制逐渐巩固的漫长过程中,契 可能是商族最为杰出的一个男性首领,从而成为商族的标志。人类学家摩尔根曾 经指出:“在我们设想氏族改为以人命名之后的长时期内,其命名的祖先也改换 魏庆风简狄与商始祖契之关系新论【j 】殷都学刊,2 0 0 6 ,( 4 )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6 5 他人,前一位祖先的事迹逐渐模糊了,消失在迷茫的历史印象中,于是在氏族历 史上某位后出的名人便取而代之。们契便是商族在父权制从确立到巩固过程中的 “某位后出的名人”,也应该是距商族“有册有典” 的历史最近且成就最大的 一位部族首领,以致被商族奉为始祖。至于把契母追定为简狄,把契父追尊为帝 喾,则是商族对其所脱胎的父母双方支系部族所保留的最后一点回忆和敬意。 综上,商族在简狄时代或者说在其诞生的过程中,实行的第一个婚制是普那路亚 婚。之后,随着商族父权制的逐渐确立和巩固,也就是在契之前较长一段时间内, 商族应该实行过对偶婚,马克思指出:“父权的萌芽是与对偶婚一同产生的。”固至 契时,商族父权制已根深蒂固,商族也已完全形成。 2 对契时商部族与尧舜禹部族之间关系的探讨 从文献记载上来看,契时商部族应是尧舜禹部族联盟中的一员,且地位非常 显赫。尚书尧典载帝舜在命“伯禹作司空”的同时又对契日:“契,百姓不 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土,敬敷五教,在宽。”史记殷本纪基本承袭了尚 书尧典的这一说法,说:“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日:百姓不亲, 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对于以上记载,有的学者曾提出 质疑:“这里,显系战国时儒者之言,太史公因之,是不足取的。别说中国历史 上的传说时代,就是夏、商、周三代,哪有什么五品、五教呢? ” 对此, 王震中先生指出,不但“五品”“五教”在夏商周三代没有,就是“司徒”( 司土) 之类官职依据甲骨文在商代也是不存在的。联系先商时期商族先公曾有亲任祭 祀、观测大火星以授时的“火正”一职的经历,而“火正”这一职务还有“司地 以属民”的职能,所以“火正”一职极有可能就是后世“司徒”( 司土) 一职的 摩尔根古代社会【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第3 4 4 页 尚书多士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8 ,第3 8 页 田昌五中华文化起源志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8 ,第2 3 2 页 前身。王先生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史记殷本纪的记载可能就是采用了战 国时儒者之言对古事进行了复述和概括。 从地域上讲,契部族与尧舜禹部族之所居地曾相互毗邻,都活动于晋南地区, 符合部族联盟所需要的活动地域相邻的条件。恩师李民先生指出,尧、舜、禹、 契等部族,在远古时代,大体上活动在一个比较集中的大范围之内。其中,尧部 族的活动范围,大致上应在今之临汾、襄汾、一带;舜部族的活动范围当在今山 西省永济一带:禹部族的活动范围当在豫西以及汾浍以南的安邑附近;契部族的 活动范围当在今之永济至华县附近的关中东部地区,四个部族曾同处豫西、晋南、 关中东部这一相对集中地带。恩格斯在分析易洛魁人的氏族时说:“绝大多数的 美洲印第安人,都没有超过联合为部落的阶段。他们的人数不多的部落,彼此由 广大的边境地带隔离开来,并且为不断的战争所削弱,这样他们就以少数的人口 占有辽阔的地面。但在个别地方,最初本是亲属部落的一些部落从分散状态中 又重新团结为永久的联盟,这样就朝民族( n a t i o n ) 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 尧、 舜、禹、契等部族的情况,与恩格斯的以上论述有某些相似之处:他们原是亲属 部落,现在又从分散的状态中形成了部落联盟。由此,他们的活动范围无疑是相 毗邻的。 契部族曾经参加了尧舜禹部族联盟这一说法,在考古学上也能找到依据。同 样在恩师李民先生与张国硕先生合着的夏商周三族源流探索一书中,依据文 献关于尧舜联盟、禹部族、契部族的居地的记载指出:龙山文化陶寺类型、河南 龙山文化王湾类型、陕西龙山文化又名客省庄二期文化,应分别与尧舜部族、 禹部族早期阶段和契部族有关。虽然这三种文化类型分属不同的部落群体文化, 王震中先商社会形态的演进【j 】中国史研究2 0 0 5 ,( 2 ) 李民夏商史探索【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8 5 ,第7 8 8 0 页,第“页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a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 】一t 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第 1 0 8 页 东部类型 但是三种文化类型,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或是生产关系的演变都有许多相似之 处,三者关系密切。三者之间应有一种加强联系的方式。从种种迹象来看,这种 联系的方式,应该就是三地部族形成的一个部族联盟,这个部族联盟应该与尧舜、 禹、契等部族有关国。 综上,契部族与尧舜禹部族一样,是当时中国大陆上的主流部族,它参加 了尧舜禹部族联盟,并且是联盟中的重要一员。契部族与尧舜禹部族不仅活动于 一个相对集中的地域内,而且相互之间交流频繁,社会发展水平大致相当。 ( 二) 商族婚姻制度的经济基础相对稳定的农业经济 契至王亥时期,商族社会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农业经济。 在前文我们论述契为帝舜“司徒”时,曾提到“司徒”一职可能是较之更为原始 的“火正”一职的演化。国语楚语说颛顼:“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 正黎司地以属民,是谓绝地天通。”左传襄公九年载:“陶唐氏之火正 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可见,早在颖顼时代,“火正”一职就已经 出现,且其最主要的职能就是“祀大火”,就是每年在大火星出现时举行隆重的 祭祀,并以大火星的出现来纪年,即所谓以“火纪时”,一年的农事的开始也由 此决定。契为先商初期商族的首领,在其所统领的诸多事务中,观测、祭祀大火 星以安排一年的农事应该是其最重要的一项。所以,我们说契时商族主要的经济 生产方式应该是农业经济。 契孙相土时商族的经济基础也是农业经济。左传襄公九年载:“陶唐 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可见, 相土作为商族首领,又身兼“火正”一职,观测、祭祀大火星以安排农事也是其 最重要的一项职能。这也反映了商族在相土时期,农业经济是其主要的经济基础。 管子轻重戊载:“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这里的“皂”是 李民,张国硕夏商周三族源流探索【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8 ,第4 3 页 1 5 - - 喂牛马之槽,“牢”是关牲畜之圈,即是说从相土开始商族已学会圈养牲畜。既 要圈养牲畜,就得建造房屋,既要建造房屋,就必须要有相对稳定的农业经济作 为其主要的经济基础,因为一个频繁迁徙的游牧部族是不可能因为短暂居住某地 而费尽周折建造房屋的,他们大多是寄身于易于拆装的“蒙古包”之类的居所的。 商族在其先公冥时,其农业经济基础应该已经比较稳固。国语鲁语上 日:“冥勤其官而水死。”今本竹书纪年也载:“帝杼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 这说明冥曾经率领族人治理黄河,并且恪尽职守,最后以身殉职。在商族入的心 中,冥因治水而死,是一位有大功于本族的人,因而被列入重要的祀典当中,国 语鲁语上说:“夫圣王之制祀也,以死勤事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 郊冥而宗汤;”商人对冥实行的祭礼是用的祭天之礼郊祭,可见冥在商人心目中 的地位之重。冥所治理的那段黄河,据王震中先生研究,冥所治理的那段黄河的 走向应是由豫北至冀南,由南向北流的回。它流经当时商族活动的中心地带,与 商族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当时的农业生产不但靠黄河来灌溉,而且农业收成的 好坏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黄河水患的严重程度。由冥因治水殉职后所受到的 商人的隆重的礼遇可以看出,农业经济应该是关系商族生存命脉的主要经济基 础。并且,冥率领族人长时自j 的治理黄河,其背后肯定有一个充足而稳固的物资 供给,这是居无定所的游牧部族所无法办到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冥时商族 的主要生产方式应该是农业经济。 商族发展到王亥时期,其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王亥时期,商族的畜牧业在 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以致牲畜成为商族对外交换的主要商品。 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国的故事就描述了王亥驾着牛车、满载货物,赶着 牛群羊群去河伯和有易部族进行贸易的情景。如果商族这时的农业经济非常落后 王震中先商社会形态的演进【j 】中国史研究, 2 0 0 5 , ( 2 ) , 山海经大荒东经 的话国,那它必定得需要大量的人力,这样商族的首领王亥也就无法组织一个人 数众多的商队去外族进行贸易了。王亥时期商族农业经济基础的稳固程度也可以 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来,那就是王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 多的故事。王亥和王恒兄弟到有易部族进行贸易的时候,受到了有易之君绵臣的 热情款待“干协时舞”、“平胁曼肤”国,在盛宴狂欢之时,王亥大概因为多喝了 几杯酒,与其弟王恒并淫于有易女,从而为早已对王亥商队所带来的大群牛羊垂 涎三尺的有易之君绵臣夺取商队财物创造了契机,随即派人杀害王亥,并最终达 到目的。由此可见,商族在王亥之前就有嗜酒的传统。商人嗜酒,说明商族当时 的农业生产除了能满足人们基本的食用消费外,还能有较多余粮用来酿酒,所以, 王亥时期商族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已经更加巩固了。 契至王亥时期,商族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在考古上也能找到依据。恩师李 民先生与张国硕先生合着的夏商周三族源流探索一书指出,契时商族的文化 遗存应与客省庄二期文化有关。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先民已进入定居的农业生活, 这主要反映在发现的大量农具、成堆的炭化粮食和房址上。根据客省庄遗址第二 期的发掘资料,农业工具约占出土的全部工具的三分之一;在赵家来遗址的一些 窖穴里残留有成堆的炭化粮食;房址在客省庄和康家等遗址中都有发现 。关于 冥至王亥时期商族的文化遗存,王震中先生大致圈定于漳河型下七垣文化第一期 ,下七垣文化一期的遗存,发现有一定数量的石斧石镰等生产工具,这也反映 出当时农业是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 相对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平均水平而言 山海经大荒东经注引竹书纪年 楚辞天问o 李民,张国硕夏商周三族源流探索 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8 ,第4 3 页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报告【m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6 2 ,第5 l 页 王震中先商的文化与年代【j 】中原文物,2 0 0 5 ,( 1 )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磁县下七垣遗址的发掘报告田考古学报,1 9 7 9 ,( 2 ) 三) 商族先公世系 据史记殷本纪,商人由契至汤共经历了十四世。国语鲁语也说: “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依据史记殷本纪和世本等文献和甲骨 卜辞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排定商汤建国前先公次序如下: 殷本纪契昭相昌曹冥振 微 报 报报不刁写汤 明土若圉乙丙 丁 壬 癸 甲骨文 ? 土季王王上亡亡亡主 主 大 ? 亥恒甲乙丙丁壬癸乙 由于王亥和王恒为兄弟关系,所以从上表史记殷本纪所排列的商先公 世系可以看出,从契至成汤建国正好是十四世。除个别世次为兄终弟及,其父子 相传的继承关系特别明显。对于这份世系表的可靠性,多数学者是持肯定态度的。 我们也认为这份世系表是可靠的。理由如下: 第一,太史公司马迁是一位态度严谨的史学家,三国志魏书王肃 传曾赞日:“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 才,谓之实录。”在写作殷本纪的时候,他利用太史令的职务之便多渠道地 采用了当时所能看到的史料。殷本纪所凭借的史料虽然依据司马迁自己的话 是:“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书、诗”圆,但是,他在写作殷 本纪的时候,还广泛采用了当时所能见到的材料,如左传、国语、世本、 大戴礼记帝系篇和其它一些材料。由于司马迁引用史料的主张是“考信于 六艺” ,所以,他才说殷本纪的资料来源以取于尚书、诗经的为最 多。 包括汤 史记殷本纪 史记伯夷列传 第二,自从殷墟甲骨文出土以来,经过多位学者一百多年的研究,已经 证实史记殷本纪所记载的商族先公先王,除个别世次和名号有误外,绝大 部分还是可靠的,商汤建国前的十四位先公。已有八位为卜辞所证实。李济先生 曾评论说:“由于甲骨文中有关的材料,甚为丰富,增加了我们许多有关的知识。 但是,说也奇怪,这些新的知识与两千余年前司马迁的记录相比,虽说是对于每 一个商代的先公先王的认识,增加了很多;而对司马迁所排的这一朝代的先公先 王继承的秩序,新材料只把它加了强有力的证实。复原的王室系谱除了几名号外, 没有任何部分,可以删改 史记原文的。”。 第三,尚书多士e l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商族早期的几位先 公之所以未见于甲骨卜辞圆,多半是因为记载商族早期先公的“典册”不是那种 镌刻在不易腐烂的甲骨上的甲骨文,而是写在竹、木简或是绢帛上,抑或是更原 始的结绳记事也未可知。常玉芝先生又根据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仅靠口耳相传都 能将自己祖先的谱系背诵到三十多代,相信在已有完整文字体系回之前,已建立 了祭祀祖先庙号制度的成汤之际,是完全能够将距自己仅十四世至九世的六世祖 先的谱系记录正确的国。 第四,在甲骨文卜辞中之所以有冥至上甲微四先公,而未见到契至曹圉 五先公 。我们认为这与商族的主阴文化传统有关。江林昌先生曾经指出:“我 们分析契至曹圈五先公之得名,均与太阳光芒有关,实际上是白天太阳神帝俊之 化,而冥、亥、恒、微四先公之称名,均含幽暗昏菩之义,与 不包括汤 李济安阳发掘与中国古史问题【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