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6 6 3 5 1 1 本文选取前人涉足较少的朱光潜早期文艺批评思想作为研究 对象,试图将之放在现代文学批评史的视野里进行分析和阐发,揭 示其内涵,凸现其特色,并对其在批评史上的贡献,做出自己的判 断。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人道主义的批评价值取向 朱光潜认为文艺可以发展人的情感,使人生艺术化,使人性解 放和升华。这种文艺观念是他文学批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第二部分:以艺术美为核心的批评标准 朱光潜主要在克罗齐的直觉说和王国维的境界说的影响下,建 立了以艺术美为核心的批评标准,然后以此来评价中国古代诗歌发 展历程,批评现代文学。 第三部分:了解、欣赏、反省的批评范式 朱光潜汲取各类批评的优长,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了解、欣赏、 反省的批评范式。 第四部分:批评主体的宽容心态和纯正趣i 睐 针对现代批评界的门户派别之争和缺乏艺术美趣味的现象,朱 光潜主张批评家应当宽容,应当加强修养。 第五部分:中西互释批评 主要以诗论为例,介绍朱光潜在中西文学批评互释方面所 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朱光潜,批评取向,批评标准,批评范式,批评主体,中 西互释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s u m m a r i z e sz h u g u a n g q i a n se a r l yt h o u g h t so f 1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 ,w h i c h h a sb e e nl i t t l e t o u c h e d b y a n a l y z i n gi ti nt h eh i s t o r yo fm o d e r n1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 t h e p a p e r t r i e st or e v e a li t si n t e n s i o na n ds t r e s si t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t h e nj u d g ei t s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 h i s t o r yo fm o d e r n1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 t h e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f i v e 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i :t h eh u m a n i t a r i a no r i e n t a t i o no f l i t e r a r y c r i t i c i s m z h u g u a n g q i a nt h i n k st h a tt h ef u n c t i o no f1i t e r a t u r ew a s t od e v e l o pp e o p l e sf e e l i n g s ,f o r ma na r t i s t i c 1 i f e ,a n d 1 i b e r a t eh u m a n i t y t h i so u t l o o ko f1 i t e r a r yu t i l i t yd e c i d e s h i so r i e n t a t i o no f1 i t e r a lc r i t i c i s m c h a p t e ri i :t h ec r i t e r i o nw i t ht h ea r t i s t i cb e a u t ya tt h e c 0 r e z h u g u a n g q i a na n a l y s e st h ea r t is ticb e a u t yb yc r o c e s t h e o r yo fi n t u i t i o na n dw a n g g u o w e i st h e o r yo fa r t i s t i c r e a l m ,t h e nh ea p p r a i s e st h e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p o e t r ya n dm o d e r n 1i t e r a t u r eb yi t c h a p t e r i i it h en :o d eo f1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 w h i c h i n c l u d e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a p p r e c i a t i n ga n d i n t r o s p e c t i n g d r a w i n gg o o dp o i n t sf z o mk i n d so fc r i t i c i s m ,z h u g u a n g q i a n b u i l d s u p am o d eo f 1 i t e r a r y c r i t i c i s mw h i c h i n c l u d e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a p p r e c i a t i n ga n di n t r o s p e c t i n g c h a p t e ri v :c r i t i c sl e n i e n ta p p r o a c ha n dp u r el i t e r a r y t a s t e s i nv i e wo ft h es i t u a li o nt h a tt h em o d e r nc r i t i c a lc i r c l e s h a s m a n yf a c t i o n a ls t r i v e sa n dl a c k sa r t i s t i c t a s t e z h u g u a n g q i a na d v o c a t e st h a tc r i t i c ss h o u l db el e n i e n ta n d i i e n h a n c el i t e r a r y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c h a p t e rv :c r i t i c i s mo fc h i n e s e w e s ti n t e r - e x p l a n a t i o n g i v i n ga ne x a m p l eo fs h i l u n , t h ep a p e r t r i e st oi n t r o d u c e z h u g u a n g q i a n s c r i t i c a l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c h i n e s e 一w e s t i n t e r e x p l a n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z h u g u a n g q i a n ,o r i e n t a t i o n o f1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 , c r i t e r i o n ,m o d eo f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 ,c r i t i c , c h i n e s e 。w e s t i n t e r 。e x p l a n a t i o n m 引言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对当今美学 研究仍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朱光潜美学思想展开了 较为深入的研究,出版和发表大量研究专著和论文,如阎国忠的朱 光潜美学思想研究、朱光潜美学思想理论体系,朱式蓉的朱 光潜从迷途到通径,劳承万的朱光潜美学思想论纲,商金 林的朱光潜与中国现代文学等可作为代表。这些著作对于科学 评价朱光潜的学术地位,推动当今美学学科的建设,很有意义。然 而,朱光潜美学思想有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 言,仍然有很多地方未能得到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朱光潜早期文 艺批评思想的研究更为薄弱。o 而缺乏这种研究不仅不能整体把握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念,也使现代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思想 的研究出现严重缺失。故笔者特对朱光潜早期文艺批评思想进行研 究和考察,以使人们能全面认识朱光潜美学和文艺思想,及其在中 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以批评名家的人颇多,然而受社会时 局的影响,大多数人都将文学视为政治的附庸,将批评作为论争的 工具,而真正将文学批评当作一项严肃的事业,并在学理上进行了 一番认真探讨的,却实在只有极少数人。朱光潜即这极少数人之一。 他说:“世间固然也有许多不研究美学而批评文艺的人们,但是他 们好象水手说天文,看护妇说医药,全凭粗疏的经验,没有严肃的 有系统的学理做根据。我并不敢忽视粗疏的经验,但是我敢说它不 。据笔者文献资料检索,有关朱光潜早期文学批评理论的论文。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 几篇一是温儒敏的束光潜:直觉论美学问架中的批评理论(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1 0 月) ,主要阐述朱光潜建立在美感经验分析基础上的“创造 的批评观”及其诗美学理论;二是钱念孙的朱光潜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 钱念孙: 朱光潜与中西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5 年1 2 月) 主要阐述朱光潜的“印象式批 评观”和纯正趣味:三是钟名诚的论朱光潜批评主体修养观(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 9 98 年5 月) ,主要阐述批评主体修养此外,美学的双峰( 叶朗主编,安徽教育出 版社1 9 9 9 年版) 一书中朱光潜早期文化思想对其美学思想的影响、“人生的艺术化” 一一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与他的人格理想等文章亦谈及到朱光潜关于文艺、社会和人 生关系的看法 够用,而且有时还误事。”( 文艺心理学作者自白) 朱光潜重视 文学批评上的学理探究,是与其美学家的身份相吻台的。他在借鉴 西方心理学美学理论对荚进行谨严的分析和定义的基础上,主要从 艺术美的角度展开他的文学批评。他主张通过文学的审美特质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艺术美的批评标准;以艺术美为中心建立起了 解、欣赏、反省的批评范式;在对待批评主体的看法上,主张用宽 容的态度对待不同风格的艺术美,并培养批评主体纯正的文艺趣 味。正因为如此,朱光潜的文学批评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 历史批评盛行一时的情况下,体现出鲜明的特色。此外,他的 人道主义的批评价值取向,也别具一格:他的中西互释批评,在中 国现代比较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本文试图将朱光潜早期文艺批评思想放到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进 行分析和阐述,揭示其内涵,凸现其特色,劳对其在批评史上的贡 献,做出自己的判断。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说:人道主义的 批评价值取向;以艺术美为核心的批评标准;了解、欣赏、反省的 批评范式;批评主体的宽容心态和纯正趣味;中西互释批评。 第一节人道主义的批评价值取向 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代思想的主潮,它以人为 本位,肯定人的价值,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理想。五四时期, 这种思潮受到中国思想界的普遍欢迎,成为当时反对封建思想文化 的重要武器t 并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 影响典型地体现在五四时期最负名望的文艺批评家周作人身上。 1 9 1 8 年,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就提出要以人道主义作为文学的根 本,把文学作为“重新发现人的手段,主张文学的根本目的 在于助长人性的发展,提高人的精神生活。五四鞭文化战士重瓤发 现了人,而此后大量现代文学作品亦堪称“人的文学”。它们或者 揭露“精神奴役的创伤”,或者歌颂“健康”“优美自然”的人 性,真切地实现着文艺为人生的使命。但是人道主义在现代中国的 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三十年代初期左翼作家以及延安时期文艺界对 人性论的大规模批判,使阶级论得到弘扬,人性论受到贬抑,九 四九年大陆解放后人性论更是一度成为禁区。人道主义精神在现代 文学中逐渐沉沦。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 为文学思考的中心,关注健全人格的发展,体现出对人的深切关怀。 朱光潜的文艺批评思想就反映了这种倾向。不过,朱光潜的人道主 义思想,既有西方人本主义的因素,又有传统人文主义的因素。这 典型反映在他对文艺功用的看法上。朱光潜将五四时期两个非常有 影响的文艺理论主张“为人生的艺术”和“为艺术的艺术”调和起 来,主张通过文艺的审美特性来发展人的感性和情感,使人生审美 化,使人性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境界。朱光潜的人道主义,也可以说 主要是一种审美人道主义,它既与传统的人生艺术思想一脉相承, 也与西方人道哲学相通。尼采认为,“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 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 得有充足的理由”。o 美国哲学家科利思拉蒙特对西方人道主义哲 学进行过归纳,其中一条原则就是:“人道主义相信艺术和美感得 到广泛发展的可能性使得审美体验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普 遍现实。”朱光潜的这个主张也影响着他的文学批评取向。主要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文艺发展人的情感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界,已经有人意识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问 题。认识到传统文化思想对人的感性、情感的压抑,他们将感情方 面的发展和培养当作是实现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并做7 具体探 讨。“人于生活之欲外,有知识焉,有感情焉。感情之最高之满足, 必求之文学、美术,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o “专尚陶 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纯粹之美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 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 思念,以渐消沮者也。”回朱光潜也十分重视人的感性、情感。在文 。尼采:意剧的诞生周国早译,三联书店1 9 8 6 年版。前盲,第2 4 节 1 美】科利恩拉蒙特人道主义哲学贾高建等译,华夏出版社,19 9 0 年版,第 13 页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3 卷,第6 9 - 7 0 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 9 9 年版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c 蔡元培荑学文选,第7 0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3 3 年版 艺心理学等著作中,他多次认为,健全的人生理想是人性多方面 的谐和发展,情感和理性都是人固有的天性。因此情感同样不能被 压抑和摧残,以致造成人生的畸形发展。同时,朱光潜根据弗洛依 德等人的理论提出,情感是不可能被压抑下去的,因为它不仅是人 的本能,且比理性更为根本。由此出发,他将文艺作为发展人情感 的重要领域。他说,文艺的功用即在“怡情养性”,使人性多方面 谐和发展。“文艺是情感思想的表现,也就是生机的发展,所以要 完全实现人生,离开文艺决不成。”o 他认为,人在纷纭扰攘的世界 中劳碌奔波,性情得不到怡养,生机就不畅旺。而在文艺超现实的 意象世界中,人能霎时脱去尘劳,得到精神解放。正如在闷热沙漠 中走累的人,“在清泉里洗一个澡”,“绿树荫下歇一会儿凉”。文艺 的宗旨是使宇宙人情化,使死物生命化。在文艺中,人会觉得宇宙 一切都变得新鲜有趣,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气和人情。人将情感移 注于外物,自然因此具有了生命和灵魂:人将外物纳入于自我,人 的情感因此也获得了净化和升华。 朱光潜坚信文艺表现情感思想,也就滋养着情感思想并使它生 发滋长。在文艺批评实践中,朱光潜特别重视文艺中情感的表现。 在文艺心理学、谈美、近代美学与文学批评等著作中,朱 光潜一再界说文艺的本质,如“艺术是抒情的”、“艺术是创造的”、 “艺术是想象的”,等等,突出主观情感的表现在文艺中的地位; 他在美感经验的分析中引入移情理论,其重心亦在于“情趣”,强 调“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里去分享物的生命”。朱光潜反对“文以 载道”,当然有其重视文艺规律的因素,但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朱 光潜认为“道”会抑制人的情感的自由表现。他亦据此批评“讽刺 文学”。在流行文学三弊中朱光潜说:“大多数文人在这种时代 对于人生社会的态度是讽刺的,心里不满意于现状,谴责过于悲悯, 理智的抗拒多于情感的激动,无可奈何,出之以讽刺,聊博一笑。 讽刺文学的发达表示心地的僻窄,情感的压抑或萎靡,以及整个精 神生活的不健康。所以,讽刺文学最发达的时代,也往往是文学水 准最低落的时代。” 。朱光潜:文学与人生,朱光潜全集第4 卷,第16 0 页 二、人生的艺术化 人生艺术化理想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思想界一种普遍 思潮。当时,吕徵谈“艺术的社会”,林语堂讲“生活的艺术化”, 宗白华谈“艺术的人生观”,冯友兰讲“天地境界”,朱光潜谈“人 生的艺术化”等,体现出大致相似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当时的知识 分子在黑暗动荡的社会现实中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终极 关怀。这种思想一方面由于对超功利性的强调而表现出远离现实的 倾向,另一方面又由于对人生境界、人的心灵的重视而体现出人文 关怀的深度。 朱光潜在谈美末章“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 化中详尽地阐说了他这一理论。该文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一种 较广义的艺术”。拿上等文章来比喻完美的生活,朱光潜认为艺术 化的人生应当兼具完整与和谐、率真与豁达之胜。朱光潜尤其强调 了情趣在“人生的艺术化”中的地位,他说:“人生的艺术化就是 人生的情趣化”。人生达于此,就会以饱含情趣的眼光看世界人生, 把世界人生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观照,用丰富的心灵捕捉人间的 诗意、憧憬和情思;就会从艰难苦厄的实际人生中超脱出来。以平 和沉稳的心态应对人间的苦痛和不平。 “人生的艺术化”,内涵着朱光潜的人格理想。他的文艺批评 的_ 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培养理想化的人格,使人生艺术化。谈 美开场话中说:“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 度问题,是太半由于人心太坏。要洗涮人心,一定要从怡 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之外,别有较高尚、 敬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显然,这与二 十世纪初期中国思想界的“立人”思想是一致的,反映出一个正直 的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所作的思考。但是,在国家、民 族矛盾尖锐对立的阶段,社会现实的急迫需求决不是靠谈“人生的 艺术化”,对现实保持审美距离所能解决的,况且大多数民众连生 计都成问题时,“人生的艺术化”也失去了实现的最基本的物质基 础。不过,朱光潜提出“人生的艺术化”主张,要建立审美的人格 理想,却使朱光潜的美学文学思想具有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情 怀。 朱光潜将文艺作为实现人生艺术化的重要途径:“现实只是一 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 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 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文学或创造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 的实用世界搬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他认为“人生的 艺术化”关键在于“免俗”,而他又说:“我时常领略到能免俗的趣 味,这大半是在玩味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o 从这种看法出发,朱光潜欣赏那种深远淡泊、离现实功利相对较远 的作品。对于新文化运动的第一个十年的文学作品,朱光潜推崇的 “新书”只有周作人的雨天的书,但他并不喜欢雨天的书 中“谈主义和批评习惯的文字”,而只羡慕周作人的“清淡”。在书 评雨天的书中他说:“小林一茶的那种闲情逸趣,周先生虽不 能比拟,而在现代中国作者中,周先生而外,很难找到第二个人能 够做到清淡小品文字。他究竟是有些年纪的人,还能领略闲中清趣。 如今天下学者都在7 1 1 i j l 著书或整理演讲集,谁有心思去理会苍蝇搓 手搓脚l 然而在读过装模作样的新诗或形容词堆砌成的小说( 应该 说创作) 以后,让我们同周先生坐在一块,一口一口的啜着清 茗,看看院里花条虾蟆戏水,听他谈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 二十年前的江南水师学堂,和清波门外的杨三姑一类的故事,却是 一大解脱。”周作人的闲适小品选材极平凡琐碎,却总能透露出某 种人生滋味,具有特别的情趣。朱光潜看重周作人及小林一茶等人 的作品,意在诱导人们通过对这一类离现实功利相对较远的淡泊文 字的玩赏,在一种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寻求一种生活的艺术,懂得如 何捕捉生活中的幽美和神韵,丰富人类的心灵世界,从而找到精神 的安身立命之所,能够以一种相对平和超然的心态去应对社会人生 的苦痛。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朱光潜将类似古希腊文艺中的 “和平静穆”看成文学的“最高理想”,称“静穆”是艺术的极境, 标举陶渊明的人格和诗歌。朱光潜说:“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 得到归依的心情。它好比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超一切忧喜,同时 。朱光潜:谈美,朱光潜全集,第2 卷,第2 页 你也可说它泯化一切忧喜。”并据此对历代诗人进行了评判。他认 为,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能完全超脱现实功利,因而他们 的作品都不免有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表现;而陶潜则浑身“静穆”, 所以“伟大”。o 这个看法很快遭到鲁迅的批评。但朱光潜主要是将 陶渊明作为他的“人生的艺术化”典范加以评价的。“超一切忧喜”, 也就是陶渊明以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深广的同情弥补了世间缺 陷,以一种超越一切忧喜的纯粹审美的态度来观照社会人生,成为 人生的“看戏”者。陶诗的风格与其人格一致,“如秋潭月影,澈 底澄莹,具有古典艺术的和谐静穆”,“自然本色,无衣无缝,到艺 术极境而使人忘其为艺术。” 朱光潜景仰陶渊明,在于他的人格合 于朱光潜的“人生艺术化”理想,他的“静穆”风格的诗歌能够影 响这种人格的养成。萧统为陶诗编集并作序时就说:“读渊明之文 者,驰竟之情遣,鄙吝之意怯,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而朱 光潜也始终以陶渊明作为其人生的表率。早在1 9 1 9 年朱光潜在香 港大学读书时,就抄录陶渊明的形影神中四句诗“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需尽,无复独多虑”,作为修身处世的原则; 抗战前,他又从陶渊明时运诗序中的“欣慨交心”一语中取出 “欣慨”二字作为他的室名,来陶冶情操,激励自己在“多可喜, 亦多可悲”的书斋生活中孕育高超的胸襟和深广的同情。 三、文艺使人性解放和升华 四十年代,朱光潜在谈审美教育一文中,进一步认为文艺 的功用还在予使人的本能冲动和情感、眼界、自然限制获得解放, 使人生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必须指出,该文中的人性解放并非是 从五四时期思想界倡导的冲破束缚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樊篱意 义上来谈的。从某种意义上,朱光潜所讲的人性解放指的是使人生 境界获得升华,让人从“常人”的麻木浑沌中解放出来,向着生命 的本真状态飞升。 。朱光潜: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一答夏丐尊先生,中学生杂志 1 93 5 年1 2 月号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 卷第2 2 4 页。第7 0 页 。朱陈:父亲的“欣慨”,见朱光潞纪惫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8 7 年版 7 首先是本能冲动和情感的解放。朱光潜主要综合了弗洛依德派 心理学成果,认为人类本来就有性欲、生存欲、占有欲、爱、恶、 怜、惧之类本能冲动及附带情感。在实际生活中,它们往往受到文 明社会种种约束的压抑,因而得不到自由活动的机会,以致造成畸 形发展,甚至成为种种变态心理和精神病的根源。但是在文艺中, 本能冲动和情感可以自由发泄,不仅如此,文艺还可把带有野蛮性 的本能冲动和情感提到一个较高尚纯洁的境界,具有升华作用。其 次是眼界的解放。一般人通常把自己囿在习惯画成的狭小圈套里, 让它把眼界“蔽”着。而诗人和艺术家比一般人能够见出人生世相 的丰富华严,新鲜有趣。第三是人的自然限制的解放。在艺术创造 中人可以把自然拿在手里玩弄、剪裁、锤炼、重新给与生命和形式, 从而超脱自然的限制,成为自然的主宰,感受到做人的尊严。 在文学批评中,朱光潜批判了对人性无益反而使之沉沦的“闱 墨”,“麻醉剂”,“刺激剂”:“有一些本来与文学无缘的人们打着文 学的招牌,作种种非文学的企图,把已经混乱的局面弄得更混乱。 他们制造出来的大半不是印出来供报销而没有人看的空洞闱墨,就 是有人看而危害健康的刺激剂和麻醉荆。一般低级趣味的刊物对 于现代青年注射的毒汁流祸之烈恐怕有甚于鸦片烟。”o 大致就是 朱光潜在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上) :关于作品内容中所说的“侦 探故事”、“色情的描写”、“黑幕的描写”等,这些作品专以刺激和 满足人性中低劣的部分为事,却不能使人性上升到一个较高尚的境 界。他尤其批判了黄色书刊:“这些刊物的内容是家喻户晓的,无 庸缕述。稿之不外是影星妓女以至于学府校花名门闺秀的桃色新 闻,贪官污吏的劣迹,社会里层的奸盗邪淫的黑幕,以及把一切乌 烟瘴气杂合在一起的章回小说,它们已在出版界树立一种强有力的 风气,凡是刊物如果不沾染它们一点色彩,就行不通,卖不掉。我 知道北平有一家报纸每天有大半篇幅都是报导强盗闹妓院,父亲逼 奸女儿和儿子谋杀父亲之类社会新闻。一般读者读这类刊物就 是过“淫瘾”、“盗瘾”、“欺诈瘾”、“残酷瘾”、“嘴嚼粪和猪滚污泥 的瘾”,满足他们的饥渴。这类书刊象“吗啡鸦片烟一样”,使人“刺 。朱光潜:( 文学杂志 复千i i 卷头语。朱光潜全集第9 卷,第2 4 1 页 激”、。t 麻醉”、r 深藏其毒素”,甚至遗及子孙。朱光潜因此撰文呼 吁“刊物消毒”,以抵制黄色刊物。 朱光潜将文艺的功用定位于发展人的情感,使人生艺术化,使 人性解放和升华,体现了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怀。他的文学批评 正是以此为基础和底色的,因而表现了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这种 价值取向在三、四十年代的批评环境中,是颇不寻常的。三、四十 年代是国内民族斗争、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尖锐复杂的时代,大多 数批评理论都强调文学直接的政治功利性,文艺“为大众”、“为革 命”、“为阶级意识”、“为国防”的口号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产生的。 这些口号的提出,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因此得到了绝大多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支持和响应。朱光潜谈文 学的人道主义价值,难免有远离实际斗争之嫌,很难获得时人的理 解。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文学无论如何都必须以人为中心,表现 入,作用于人。因此,朱光潜文学批评的人道主义价值取向,其实 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最基本的功用。在整个= 十世纪文学批评史 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人道主义在相当时期内得不到张扬,三、 四十年代实际上这种趋势就已经开始,并且日趋严酷。创造社的成 员就已经从早期之大谈情感、灵肉冲突等人性话题转向于对阶级论 的强调。( 这当然也有部分他们自身思想转变的原因。) 人道主义精 神得不到宏扬,人性之花就会遭到践踏。朱光潜在三、四十年代的 批评语境中对文学的入道主义批评价值取向的坚持,既是对当时潮 流的一种制衡。同时也显示了一个重视学理的批评家的学术勇气。 他对文学的人道价值的阐发,也值得今天的批评理论借鉴。 一一 作为一个京派理论家,朱光潜的文学批评理论与京派作家的创 作有着深刻默契。+ 京派的创作是合乎朱光潜的人道主义的批评价值 取向的。京派作家都重视情,他们笔下的山水人情总融贯着作家的 情趣,这是一种能够净化读者的情感;他们的作品追求一种静穆的 审美风格。,例如,废名的小说多以凡人和乡间景致为题材。笔下的 。朱光潜:刊物消毒,朱光潜全集第9 卷 竹林,桃园,菱荡,十分优美,所写牧童,村女,和尚,塾师,饱 含情趣:沈从文以“反朴归真”为人生理想,其小说常表现出田园 牧歌式的味道,小说多描写边城和乡间景致的秀丽、民风的淳朴、 人性的优美,张扬一种“健康”、“自然”、“优美”的人性观念。京 派作家有意无意的渲染这种文化和人生的理想图景,是作家情趣浸 润的结果,也体现了他们关注理想人性的文学价值观。 第二节以艺术美为核心的批评标准 朱光潜强调了文学的人道主义价值,但是他又常常突出强调 “纯艺术”、? 美”,认为“文学是一种纯粹的艺术”,“美在文学 中的重要性不亚于其它艺术”。o 这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但朱光潜的 学术努力正是要调和这一矛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文艺界有 两个主张,一是“为人生的艺术”,一是“为艺术的艺术”。二者发 生了激烈争论,成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另有一些文艺家则试图 将二者调和起来。例如唐寓就认为:“现在提倡民众艺术的人,切 不要说艺术家思想过高,以为不与民众相周旋。主张艺术独立的人, 也切不要说与人生有关系的是没有艺术的价值。总之艺术独立论是 艺术人生论的根干。艺术人生论是艺术独立论的枝叶。”o 三、四十 年代朱光潜继续对此进行了探讨。他认为,人生既包括“实际的人 生”即现实的、道德的、功利的人生,也包括“广义的人生”即审 美的、艺术的人生。艺术具有超功利性,因此与实际人生有距离; 但它却根源于广义的人生。艺术亦终将作用于整个人生。“严格的 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 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凡是创造和欣赏都 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这样,艺术以其审美性、超功利性而发展人的情感、使人生艺术化、 使人性升华从而获得人道价值;而艺术亦不失其规律性即对美的追 。朱光潜:与莱实秋先生论“文学的美”辂,束光潜全集第8 卷,4 7 4 页 嗡舟,美与人生* ,商务印书馆19 23 年版,第63 64 页 。朱光潜:。慢幔走欣赏啊! 一一人生的艺术化,束光潜美学支集第一卷,上海文 艺出版社l9 82 年版,第533 页 求。朱光潜从他的人生论角度进行论述,使“为人生”与“为艺术” 统一起爿黾,从而调和了两个主张。艺术以其审美性作用于人生,王 国维、蔡元培也做过类似论述。王国维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 中主张美是“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而他的去毒篇则主张“美 术者,上流社会之宗教也”,因为美可调和感情、陶冶意志、慰藉 精神;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中说“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 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而他又认为“人道主义 之最大阻力为专己性,美感之超脱而普遍,则专己性之良药也。” 相较于王、蔡,朱光潜明确指出了美与“广义的人生”关联并由此 作用于整个人生,以及美作用于人生的心理机制:“人不但移情于 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所 以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 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少有些浊念。”o 朱光潜的这种调和,不能以成功与否来做评价,因为“为人生”与 “为艺术”本身就是一对永恒矛盾,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不可能有一 个最终的答案,朱光潜的贡献在于他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做了进一 步推进,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解决方案。论述了艺术的根 源和其“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功用都在于“广义的人生”,朱光 潜反对将艺术视为直接的功利道德活动,在文艺心理学中,他 主张文艺“无道德目的却有道德影响”。这样,虽不能说朱光潜是 一个唯艺术论者,但艺术美无可否认地成为了朱光潜文艺批评的核 心标准。 朱光潜关于艺术美的看法,主要受到克罗齐( c r o c e ) 直觉说 的影响,即主张美起子形象的直觉。他说:“在美感经验中, 我们须恰好见到一个意象或形象,这种见就是直觉或创造;所 见到的意象须恰好传出一种特殊的情趣。这种传就是表现或象 征;见出意象恰好表现情趣,就是审美或欣赏。创造是表现情趣于 意象,可以说是情趣的意象化;欣赏是因意象而见情趣,可以说是 意象的情趣化。美就是情趣意象化或意象情趣化时心中所觉到的 。朱光潜:谈美,朱光潜全集第2 卷,第24 页 恰好的快感”,“情趣和意象相契合混化,便是未传达以前的艺 术,契合混化的恰当便是美。”。但克罗齐否认传达为艺术的活动, 否认作品为艺术,因此他的美学中不能有价值i n - j 题,欣赏者失去了 被评判的对象。同时克罗齐认为直觉即表现即艺术即荚,美是绝对 的、没有程度的分别,这也根本否认了价值的存在。朱光潜则肯定 艺术传达的作用,认为不仅要批评意象( 内容) 本身的价值,尤其 要批评意象的传达或表现( 形式) 是否恰到好处。他持比较价值论: 艺术美最高理想是情( 情趣和内容) 见( 即表现) 于词( 即意象或 形式) ,恰到好处。其次有情溢于词,词富于情。朱光潜这个从情 趣与意缘的契合程度来分析艺术美的思路,显然又受到王国维境界 说的影响。王国维在谈意境的主客观统一时,给意境划分了等次。 他在( 人问词话乙稿) 序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 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丽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 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 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 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物在,故二者常互相错综, 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而在诗论中,朱光潜认为 境界是一种美,情趣和意象是构成意境的两个要素:情趣由感受而 来,起于自我,可经历而不可描绘,必须附丽于具体的意象;意象 由观照而来,起于外物,有形象可描绘,但份至沓来的意象零乱破 碎不成章法,必须有情趣去融化它们,贯注它们。所以情趣必寓于 意象,意象必恰能表现情趣,二者契合化一,便诞生了意境。朱光 潜进一步认为,情趣和意象“忻合无间”是境界的最高要求,而意 象富于情趣或情趣富于意象次之,但仍不失为艺术:“打破这种隔 阂与冲突是艺术的最高使命,把它们完全打破,使情趣与意象融化 得恰到好处,这是达到最高理想的艺术;完全没有把它们打破,从 情趣出发者止于啼笑嗟叹,从意象出发者止于零乱空洞的幻想,就 不成为艺术。这两极之中有意象富于情趣的,也有情趣富于意象的, 虽非完美的艺术,究仍不失其为艺术。”朱光潜运用尼采的酒神目 神说解释境界的生成,但在对境界等次的划分上与王国维并无二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l 卷,第153 页 致。这种从情趣与意象的契合程度来谈境界之高低的思维有两点值 得注意,一是它说明了朱光潜的美学仍只能属于古典型美学的范 围,以和谐为最高理想;二是反映了朱光潜主要是从意象层面阐释 境界。从第一点言,朱光潜倾向于重视古典和谐美,甚于现代型的 对立崇高,这使他独尊陶渊明之静穆,而对“能杀才能生,能憎才 能爱,能生能爱才能文”的战斗的现实主义立场缺乏热情,对表 现出多层多维丰富性格的文学典型缺乏重视而这些正是和血 与火的革命现实相适应的。因此,朱光潜文学美学思想与现实相对 较远,其深层原因存在于其美学观中。从第二点言,朱光潜在多数 情况下所谈的“美”、“境界”以及在单独情况下使用的“意象”, 其内涵基本一致。 朱光潜从情趣与意象的契合角度,树立了他的艺术美批评标 准,同时,由于他并不否认情溢于词和词富于情为艺术,在具体的 文学批评中,朱光潜并不做情趣与意象契合分量的分析,而直接以 情趣与意象的统一体境界( 意象) 来批评作品。 一、从情趣与意象的配合关系分析中国诗艺的演进 按情趣与意象的契合关系上有情( 情趣或内容) 见于词( 意象 或形式) 、情溢于词、词富于情的三利,情况,朱光潜考察了中国古 代诗歌发展演变的轨迹:“如果从情趣与意象的配合看,中国古诗 的演讲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情趣逐渐征服意象,中间是征服 的完成,后来意象蔚起,几成一种独立自足的境界,自引起一种情 趣。第一步是因情生景或因情生文;第二步情景吻合,情文并茂; 第三步是即景生情或因文生情。”罾 具体来说,在汉魏以前,诗风以浑厚见长,情致深挚而意象简 朴,诗人多直吐心曲,很少在意象上做功夫。例如诗经王风黍 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 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虽然运用了比兴 手法,但意象并未达到象征情趣的地步,“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胡风:胡风评论集( 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19 8 4 年版,3 1 0 页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 卷,第7 0 页 只起一个引子的作用,本来要说的话终须直接说出。而象“昔我往 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类诗,情趣恰寓于意象, 达n t 象征妙境,在诗经中并不多见。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 诗歌大多情趣富于意象,诗中描写的自然意象一般没有独立意义, 只是表现人物的一种背景陪衬。汉魏时代,运用意象的技巧比诗 经有所进步。诗经中只用意象做引子,汉魏诗则常在篇中或 篇末插入意象来烘托情趣。如李陵苏武诗“良时不再至,离别 在须臾。屏营衙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 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 送子以贱躯。”诗中描写“浮云”四句兼用比兴,意象与情趣契合 无间。此外汉魏诗渐有全章以意象寓情趣,不言正意而正意自见的, 如班婕妤的怨歌行。总之,汉魏时期,古诗十九首,苏李赠 答及曹氏父子兄弟的作品中意象与情趣常达到混化无迹之妙,到陶 渊明手里,情景的吻合可谓登峰造极。到了六朝,从大小谢滋情山 水起,自然景物的描绘从陪衬地位上升到主要地位,意象开始富于 情趣,意象几成一种独立自足的境界,自引起一种情趣。 朱光潜的这种分析,曾被人赞为“是一个至精至当的读诗方 法。”他从情趣与意象的契合程度,大致凸现了六朝以前不同时代 古诗所达到的各自艺术成就。朱光潜推崇陶渊明的诗歌,也因其诗 歌切合其情趣与意象契合无间的艺术美最高理想。不过朱光潜并不 将情景“忻合无间”作为衡量诗歌的绝对标准。他认为,象箜篌 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将奈公何! ”和江南“江 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之类诗歌,或者情感直率流露于语言, 或者纯为景的描绘,但都自成一种新鲜完整的境界,作者心中有值 得说的话( 情趣或意象) 都说得恰到好处,所以亦不失为上品诗。 二、以境界之有无评价现代文学 朱光潜虽然认为艺术美的最高理想是情趣与意象的“忻合无 间”,但并不将之作为绝对标准,而关键在于作品要自成一种新鲜 。张世禄:评朱光潜 诗论) ,国文月刊第5 8 期,1 9 4 7 年8 月 完整的境界,将值得说的话( 情趣或意象) 表现得恰到好处。因此, 朱光潜在具体的文学批评中,往往不做意象与情趣契合分量的分 析,而直接以境界( 意象) 来批评作品。这里也可以见出王国维对 朱光潜的影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上,有 境界白成高格,自有名旬。”他并将境界扩大为诗、戏曲、书、画、 雕刻等的根本要求,作为他的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朱光潜也持相 同看法。他在诗论中主张:“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诗的 境界是理想境界”;“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 界”。他进一步主张:“一切艺术到精彩处都必有诗的境界。” 朱光潜由此开展他的境界批评。五四时代以来许多新诗人受西 方浪漫派如拜伦、雪莱等的影响,过于信任情感“自然流露”,大 多直抒胸臆,流之于浅白直露。朱光潜对之评价不高。“新诗对于 我却没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很少有新诗能使我读后还想再读,读的 时候倒也觉得诗人确是有话要说,而且他所要说的话有时也确是很 值得说。不过总觉他还没有说得很好,往往使人有一览无余之感, 象旧诗那种言有尽而意的胜境在新诗里是比较少见的。”国新诗 的这种缺陷,借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狄奥尼索斯的痛苦挣扎未受 到阿波罗精神的洗礼,意志未以意象外射;以朱光潜的话来说,就 是情趣未能化为意象。朱光潜也以境界来品评散文、小说。如他认 为废名的桥虽难免有缺点,却是一部“破天荒”的作品,原因 之一就是小说中诗境的创造:“他渲染了自然风景,同时也就烘托 出人物的心境,到写人物对于风景的反应时,他只略一点染,用不 着过于铺张的分析。自然,桥里也还有人物动作,不过它的人 物动作大半静到成为自然风景的片段。这种动作不是戏台上的而是 画框中的。因为这个缘故,桥里充满的是诗境,是画境,是禅 趣。每境自成一趣,可以离开前后所写境界而独立”。废名的小说 充满理趣,但并未成为“理障”,因为“它融化在美妙的意象与高 华简练的文字里面。”o 在一些场合,朱光潜单独用“意象”一词也 涵盖了意象与情趣统一的内涵。朱光潜认为在现实人物中同样可以 发现庄严幽美的意象世界。他认为凌叔华的小哥儿俩在“现代 。朱光潜:新诗从旧诗能学习得些什么,朱光潜全集第1 0 卷,第4 9 页 。朱光潜:桥,朱光潜全集第8 卷。第5 5 0 页 中国小说中是不可多得的成就”,就在于小说中描绘的人物意象鲜 明而传达的意味隽永。“小说家的使命不仅在说故事,尤其在写人 物”,在小哥儿俩中,“我们看到人,典型的人,典型的太太姨 太太像三姑的祖母和婆婆,风儿家的三娘以至于六娘,典型的佣人 像张妈,典型的丫鬟像秋菊,跄跄来往,组成典型的旧式的贵族家 庭,这一切人物都是用画家笔墨描绘出来的,有的现全身,有的现 半面,有的站得远,有的站得近,没有一个不是活灵活现的。”作 者写小说像她写画一样,轻描淡写,着墨不多,而传出来的意味很 隽永。”哒种以境界( 意象) 来批评小说的方法,其着眼点不在性 格的丰富复杂,而在于情趣与意象的契合是否酿造为艺术美。这在 现代文学批评中是颇为独特的,它使朱光潜的批评根本不同于茅盾 等人的社会历史批评,也与胡风的体验现实主义批评分道扬镳。 只就这一点而言,也足以显示朱光潜的批评在现代批评史上的不可 替代性。 朱光潜关于艺术美的看法,主要受克罗齐直觉说的影响,主张 艺术美在于意象与情趣的契合。但他在文学批评中,则主要是按王 国维的境界说来展开的,不过相较于王国维的境界说,朱光潜的艺 术美批评仍然做出了进一步的推展,表现有二。其一,王国维认为, 意与境浑为上,其次以意胜或以境胜,但他仅仅以此来批评具体作 家作品,评定诗歌等次。如他在( 人间词话乙稿) 序中说:“夫 古今人词之以意胜者,莫若欧阳公,以境胜者,莫若秦少游。至意 境两浑,则唯太白、后主、正中数人足以当之。”而朱光潜则按照 以情( 情趣或内容) 见于词( 意象或形式) 为上,。其次情溢于词或 词富于情分析了中国六朝以前不同时代古代诗歌的发展及达到的 不同成就,线索清晰可辨,结论简洁单纯,对于把握中国诗歌艺术 的发展演变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不失为一家之言。其二,王国维 以境界为批评的最高标准,并将之扩大为诗、戏曲、书、画、雕刻 等的根本要求,朱光潜则认为境界不仅仅是这些富于抒情表现性的 艺术的根本要求,而且是一切艺术的特质,他将之用于现代散文、 。朱光潜:论自然画与人物画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长沙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b卷)
- 2024年南充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2024年哈密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吉林省汪清六中数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信阳市重点中学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南充市重点中学2026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3年长治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外语听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制药过程自动化技术实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一中2025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UL891标准中文版-2019配电盘十二版
- 物理学生涯发展展示
- 药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202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中国石油天然气安全培训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要点解读
- 国家能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集团系统内招聘笔试真题2023
- 高考补充篇目:《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课件+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措施
- 联通创新能力考试复习题库大全-上(单选题汇总)
- 盐酸贝尼地平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