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摘要 拆字是汉字修辞的重要方式,但历来的修辞学者却没有把它完 全讲清楚,这为我们的拆字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试图在前人关于 拆字、离合、析字等汉字修辞方式研究的基础上,把拆字这个修辞 格的范围廓清,把貌似拆字而实非拆字的语言现象也一并指出,为 人们运用拆字提供有益的借鉴,也为推动汉字修辞的深入研究尽一 点微薄之力。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广泛搜集资料、并对搜集到的 资料进行认真地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首先,本人对前 人关于拆字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地搜集,并对搜集的材料进行了 认真地观察、比较、分析,极力归纳出前入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为 自己的研究奠定基础。其次是广泛搜集语言事实,本人从已有的文 献、网络、电视节目以及日常生活中搜集了大量关于拆字的语言事 实,并根据修辞现象的特点对所搜集到的语言事实进行分类,然后 分门别类地对这些语言事实进行了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仔细 地分析,力图比较准确地总结出拆字的特点,科学地概括出拆字的 规律。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拆字的特点:即只有 那些为了修辞的目的,体现了“作者离,读者合”这一形式特征的语 言事实,才是拆字;另外分析了拆字的修辞功能及不拘“六书”的特 点。第二部分,论述了拆字与非汉字修辞中的借代、双关和对偶的兼 用现象。第三部分,分析了汉字系统在字形方面的特征为拆字灵活运 用汉字提供了客观上的保障:被拆分的汉字与拆分后的汉字笔画可以 相等,也可以不等;笔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四部分,阐述了 拆字只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它本身并不是文字游戏,运用拆字的 言语作品有的是文字游戏,有的不是文字游戏,从而纠正了历来人们 对拆字的偏见,进一步地深化了对拆字本质的理解。 拆字是一种最古老的汉字修辞方式,深入研究拆字对于指导人 们运用拆字的修辞实践,对于推动汉语修辞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 义。 关键词:汉字修辞;拆字:“作者离,读者合”;修辞功能;表 情达意的工具 a b s t r a c t t h e “o p e r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i sa ni m p o r t a n tw a yo ft h e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r h e t o r i c ,b u tf o ra l o n gt i m es c h o l a r so fr h e t o r i ch a sn o tm a d e i td e a r , t h i sh a sp r o v i d e dt h em o d e lf o rt h er e s e a r c ho n o u r “o p e r a t i o no f c h a r a c t e r o nt h eb a s i so fp r e d e c e s s o r s 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 “o p e r a t i o n o fc h a r a c t e r ,s e p a r a t i n ga n dc o m b i n go fw o r d s ,a n a l y z i n gt h e i rm e a n i n g , t h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a n a l y z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r h e t o r i c ,d e a n su pt h e “o p e r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w h i c hl o o k sl i k et h e o p e r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b u ta c t u a l l yi ti sn o t t oa v o i dt h ec o n f u s i o ni ta l s oh e l p sp e o p l et ou s e “o p e r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a n dm a k es o m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r e s e a r c ho f c h i n e s er h e t o r i c a sf o rt e c h n i q u e s ,ih a v ec o l l e c t e dal a r g en u m b e ro fm a t e r i a l s , a n dt h e ne m p l o yt h em e t h o do fo b s e r v a t i o n ,c o m p a r i s o n ,a n a l y s i s ,a n d i n d u c t i o n f i r s t ,ih a v ec o l l e c t e dal o to fm a t e r i a l so nr e s e a r c hr e l a t e dt o t h e “o p e r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o f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 s a n dt h e no b s e r v e , c o m p a r e ,a n a l y z ea n dt r yt of i n d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o u rp r e d e c e s s o r s a n dt h e i rs h o r t c o m i n g sa n dl a yas o l i df o u n d a t i o no no b t a i n i n gac o r r e c t c o n c l u s i o n s e c o n d l y , w i d e l yc o l l e c t i n gl a n g u a g ef a c t sf r o ma r t i c l e s , n e t w o r k , t vp r o g r a m s ,a n do u ro r d i n a r yl i v e s ,a n dt h e nit r yt oc l a s s i f y , o b s e r v e ,c o m p a r e ,a n a l y z et h e ma n dt r ym yb e s tt o c o n c l u d et h e c h a r a c t e ro f “o p e r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s ot h a tw ec a nc o n c l u d e 1 1 1 s c i e n t i f i c a l l yt h er u l e so f o p e r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t h i sp a p e rd i v i d e si n t of o u rp a n s p a r to n ei so n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f r o mc h i n e s ei n “o p e r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p a r tt w oi n s i s t s t h a t “o p e r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h a st h ef u n c t i o no ft h e j i e d a i ,s h u a n g u a na n d d u i o u ”a sf o rp a r tt h r e e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s y s t e m n i m b l yw ep r o v i d e t h eo b j e c t i v eo ns a f e g u a r di nt h eg l y p ha s p e c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f o rt h e “o p e r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f i n a l l y t h e p a p e r e x p r e s s e st h a tt h e “o p e r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i so n l yt h et o o lo fe x p r e s s 吨 o n e 。si d e a s ,i ti t s e l fi sn o tt h ew o r dg a m e ,i tc o r r e c t sp e o p l e s p r e j u d i c e i nt h e “o p e r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i tm a k e sp e o p l eu n d e r s t a n dt h en a t u r e o ft h e “o p e r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t h e “o p e r a t m no fc h a r a c t e r i so n eo ft h eo l d e s t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r h e t o r i c t om a k eaf u r t h e rs t u d yo ft h e “o p e r a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p l a y s a n i m p o r t a n tp a r ti nc o n d u c t i n g t h er h e t o r i cp r a c t i c eo fu s i n gt h e “o p e r a t i o n o fc h a r a c t e r a n dp u s h i n ga h e a d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c o u r s eo f r h e t o r i c k e yw o r d s :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r h e t o r i c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o f c h a r a c t e r ; a u t h o rs e p a r a t ew o r d s ,r e a d e rc a n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mo n l yb y c o m b i n i n gt h e ma g a i n ;r h e t o r i cf u n c t i o n ;t o o lo fe x p r e s s i n gf e e l i n g s i v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与版权使用授权书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l 骣阮率 沙解月2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v ”) 作者签名:) 琢吃乎 日期:加缉f 5 月2 日 导师签名:o 暂z 龆日期:毋裤各月t 日 论拆字 引言 o 1 选题背景 拆字是一种最具有汉民族特色的修辞格,它源远流长,古已有之。 从汉代的图谶文字开始,直至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甚至于对联、 字谜、测字、酒令等,都可见到拆字的运用。可是拆字作为一种修辞 术语,人们既熟悉,又摸不着头脑。说人们熟悉它,是很多修辞学家 或深或浅地涉及到它,一般的语言运用者或多或少地在使用它;说对 它摸不着头脑,是因为拆字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外延,拆字与哪 些语言要素修辞格兼用,拆字在利用汉字形体方面具有怎样的灵活 性,拆字与文字游戏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等问题,他们很少探讨。 0 2 关于拆字的研究及其不足 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从拆字的演变历史来看,历来关于拆字 的理解莫衷一是,众说纷纭,而且到今天为止,有关拆字,析字和离 合的术语界限不清,使用混乱;但是,拆字是由离合演变而成,而且 和析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在汉语修辞界却是不争的事 实。因此,要把关于拆字的研究梳理清楚,必须先从离合和析字的研 究说起。 从现有的资料看,清代顾炎武较早地把古人称作离合的修辞现象 当作析字,但以我们今天的观点看,这种离合只是离合的一部分。从 顾炎武所列举的例证,比如“狂风吹古月”、“海动山倾古月摧”,其中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伊论文 的“古、月”是汉字“胡”的拆分,“山上复有山”中的“山、山”是汉字“出” 的拆分,这些都是标准的离合。说得更准确点,都是离合中的一部分, 即拆字。 当代修辞大家陈望道从顾炎武和王观国那里汲取营养,在修辞 学发凡中把析字概括成三大类九小类,即( 一) 化形析字:( 甲) 离合,( 乙) 增损,( 丙) 借形;( 二) 谐音析字:( 甲) 借音,( 乙) 切脚,( 丙) 双反;( 三) 衍义析字:( 甲) 代换,( 乙) 牵连,( 丙) 演化o 。从陈望道关于析字的分类可以看出,离合已成为析字的九小 类之一。另外,陈望道所说的离合与顾炎武所说的析字,它们所概括 的语言现象是完全相同的。而陈望道的析字,其范围比顾炎武的析字 要大得多。总而言之,不论是陈望道的“离合”,还是顾炎武的“析字”, 他们所列举的例证,以我们今天的目光来看,都是典型的拆字。只是 他们当初并没有用“拆字”的术语来称呼而已。 王希杰在8 0 年代初认为:“拆字就是分解字形并重新组合 。”虽 然说在这个定义中没有直接出现“离合”这一术语,但是,王希杰关于 拆字的解说却体现了离合的特点。我们就王希杰关于拆字的定义和选 例来看,王希杰对拆字这个辞格的理解是比较正确的。在这里王希杰 实际上已把拆字等同于离合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从完整地理解离合 这一修辞术语的角度来看,则存在不足之处:他并未说明“谁”离“谁” 合的问题,这也是有关拆字的本质问题。到后来,王希杰放弃了拆字 的说法,转而沿用了析字的说法:“析字,就是为了适应交际的某种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7 9 年1 4 5 页一1 5 8 页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 9 8 3 年2 4 7 页 2 论拆字 特殊需要,利用汉字形体结构关系,加以变化、分解、离合、增损, 重新组合,使之产生出新的意义来。”与其拆字的定义相比,他所说 的析字增加了“增损”,实际上是对陈望道“化形析字”的改造,即从陈 望道的“化形析字”中去掉了“借形”。换句话说,他前面所讲的拆字已 被包含在析字之中了。到2 0 0 5 年出版的汉语修辞学( 修订本) , 王希杰又把拆字与析字等同起来:“拆字,就是分解字形并重新组 尹。” “作为一种修辞方法的析字,就是利用分解汉字形体,重新组合,构 造出临时性的同义手段 。”其析字的内涵与拆字完全一样,而且分析 析字所举例证仍是1 9 8 3 年出版的汉语修辞学中的那四个例证。 王希杰对待拆字的问题前后竟有如此不同的看法,其实也就说明了人 们对于这么一个古老的辞格研究不够深入。 韩敬体在他的拆字术中说:“拆字,就是将汉字的偏旁笔画 拆开或合并,进行解说,以预测吉凶。将字拆、合以进行发挥讲解本 是一种文字游戏,完全可以不顾汉字的真正的构造和实际情况固。” 从韩敬体对拆字的解释来看,他把拆字直接等同于离合。 在很多人的眼中:拆字就是析字,析字就是拆字,它们属于同一 概念,其中唐松波等学者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者。他们认为:“析 字( 拆字、字喻) 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减损、离合汉字的笔画或部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1 4 3 页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 修订本) 北京:商务印刷馆2 0 0 4 年2 0 0 5 年4 月北京第二次印 刷3 13 页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 修订本) 北京:商务印刷馆2 0 0 4 年2 0 0 5 年4 月北京第二次印 刷3 1 3 页 。韩敬体拆字术见于根元,张朝柄、韩敬体语言漫话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 9 8 1 年2 4 5 页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位,使字形发生变化,产生新的意义 。”这里非常明显地把析字等同 于拆字,又等同于字喻,则是极不妥当的。姑且不论他们对析字的定 义是否下得准确,单从定义中的“减损”、“离合”就可以看出,他所说 的拆字不仅包括了离合的一部分,而且也包含了减损,所以也是对陈 望道的“化形析字”的改造。 李维琦在修辞学中认为:“把字形拆成几个部分,是拆字,” 并例证为:“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王维春日与裴 迪访吕逸人不遇) 并且分析说:不敢题凡鸟,即不敢题凤( 繁 体字) 字王维以凡鸟为凤,是拆字。 李维琦的论述很简 单,分析却是正确的。但是,他也未清楚地阐述谁拆开谁组合的问题, 甚至也未明确地说明读者理解拆字时,必须要把作者拆开的汉字组合 起来。 直到2 0 0 4 年曹石珠的汉字修辞学的面世,深化和拓宽了汉 语修辞学的研究,使汉字修辞学初具规模。其中最明显的贡献就是名 目清楚,界限分明地归纳出了汉字修辞的九种手段,包括:拆字、并 字、减笔、增笔、借形、合形、联边、变形、倒字。在书中他剔除了 一直众说纷纭的“离合”与“析字”的说法,拆字作为一种汉字修辞手法 概念清楚的独立出来,“拆字是拆分汉字的简称。所谓拆字,就是将 一个固定的汉字拆分成几个汉字或偏旁,以达到特定表达效果的修辞 现象。拆字是对汉字形体的独特运用,拆字的本质是汉字形体的随 。唐松波、黄建霖汉语修辞大辞典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 9 9 8 年4 4 0 页 。李维琦修辞学瑚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83 页一84 页 论拆字 意性拆分。”他还能从解读的角度更加精辟地揭示了拆字的本质特 征,“要理解拆字,关键是要把拆分后的汉字合成为一个字。”曹石珠 这些对拆字的定义以及论述是比较准确的,甚至可以说,使人对前面 众说纷纭,混淆不清的拆字说法有拨云见日之感。 当然,曹石珠关于拆字与离合之间关系的论述也存在不足,他 认为:“离合包括了拆开汉字和合并汉字两种完全相反的利用汉字形 体的方法官。”他虽然明确地认识到拆字、并字是并属于离合的两种截 然不同的修辞方法,但他又说:“我们所说的拆字只是陈望道析字中 一个很小的部分,只相当于陈望道所说的化形析字中c 离合,这个小 类中的离这一部分。大家知道,离合即离合字形,包括离与合 两种不同的析字方法 。”就是说他把拆字等同于离合中的“离”,把并 字等同于离合中的“合”,这里存在可议之处。综合起来看,曹石珠虽 然看到了离合这种修辞现象包含了作者运用和读者的理解两种完全 相反的特征,但他并未从这两个方面结合的角度来解说离合,因而看 不到拆字中有离有合,并字中也有离有合,导致了把拆字等同于离合 中的“离”、把并字等同于离合中的“合”的不太准确的看法。 0 - 3 研究意义与方法 拆字是一种最古老的,最具有汉民族特色的汉字修辞方式,深 入研究拆字对于指导人们运用拆字的修辞实践,对于推动汉语修辞学 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继承和发扬汉民族文化传统也是 。曹石珠汉字修辞学西安:西安出版社,2 0 0 4 年99 页 曹石珠汉字修辞学西安:西安出版社,2 0 0 4 年1 0 5 页。 。曹石珠汉字修辞学西安:西安出版社,2 0 0 4 年1 0 3 页一1 0 4 页 5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十学位论文 意义深远。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广泛搜集资料、并对搜集到的 资料进行认真地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首先,本人对前人 关于拆字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地搜集,并对搜集的材料进行了认真 地观察、比较、分析,极力归纳出前人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为自己的 研究奠定基础。其次是广泛搜集语言事实,本人从已有的文献、网络、 电视节目以及日常生活中搜集了大量关于拆字的语言事实,并根据修 辞现象的特点对所搜集到的语言事实进行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对这 些语言事实进行了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仔细地分析,力图比较 准确地总结出拆字的特点,科学地概括出拆字的规律。 论拆字 第一章拆字一作者离,读者合”的修辞现象 应该说,从古到今关于拆字的论述,一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是前辈学者的研究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关于拆字的研究,为后 辈学者提供了难得的借鉴。这一部分,我们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试图把拆字的特征讲清楚。 1 1 拆宇的形式特点 所谓形式,是指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的排列方式。形式直接体 现事物内在要素的构成关系。拆字作为一种方法,不能简单地以拆开 汉字那么去理解,它自然包括丰富的内容,因为在它的身上竟然能够 同时体现拆离与组合两种不同的运用汉字形体的方法。就是说,要想 真正地了解拆字的本质特征,就必须从作者运用的角度和读者接受的 角度两个不同的侧面来分析。其中从作者运用的角度看,有一个拆散、 组合的问题;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也有一个拆散、组合的问题。综 合这两方面,就形成了拆字的内部结构的排列方式以及拆字的内容诸 要素的构成关系,这种形式特点包含了两个不同的角度和两种不同的 方法。 1 1 1 拆字的两个不同的角度 根据我们观察,要想真正认识拆字的本质,必须从两个角度出发, 即作者运用的角度和读者理解的角度。 7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 1 ) 我送来一包毒药,夫人可叫心腹、r 环给十八子送茶时下 在壶里,岂不结果了么? 姚雪垠( ( 李自成 ( 2 ) 我们正为与头凡的遭遇而沮丧,章立国却为与头儿相会 而欢愉。同是一撇一捺,人与人却大有不同 肖克凡黑砂 ( 3 ) 冷】组麂触槐,死作木边之鬼 【答】豫让吞炭,终为山下之灰。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一所引 例( 1 ) 中“十八子”是汉字“李”的拆分,此处指“李自成”,是拆字。从 作者运用的角度看,是作者把汉字“李”拆成了“十八子”;而从读者理 解的角度看,要理解“十八子”,必须把“十八子”组合成“李”字。综合 起来看,就有了作者运用和读者理解的两个不同的角度。例( 2 ) 中“一 撇一捺”是汉字“人”的拆分。把汉字“人”拆成了“一撇一捺”,那是作者 运用拆字时的行为;而要理解作者的本意,必须把“一撇一捺”组合成 “人”字,这种“合”的行为是属于读者的行为,所以此例也包括了两个 不同的角度。同样例( 3 ) 也是如此。从作者运用的角度看,是作者 把“槐”、“炭”字拆分为“木、鬼”与“山、灰”;从读者理解的角度看, 是读者要把“木、鬼”与“山、灰”组合成“槐”和“炭”字。综合这三例可 见,拆字包含了作者运用和读者理解两个角度。结合更多的例证来看, 凡是拆字,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论拆字 1 1 2 拆字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所谓拆字的两种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作者和读者利用汉字形体的 方法。具体来说,是作者利用汉字形体创作这种修辞现象与读者利用 汉字的形体来理解这种修辞现象的方法。毫无疑问,不论是作者运用 还是读者理解都要利用汉字形体,所不同的是这二者利用汉字形体的 方法是完全相反的。作者运用拆字时要把一个汉字拆开成几个汉字或 偏旁:而读者接受时却要把作者已经拆开的重新组合起来。看到了拆 字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这对于认识拆字的形式特点是非常重要的,也 是必要的。 ( 4 ) 卵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 ( 5 ) 桌砧今何在? 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 6 ) “两口子唱戏”( 打一地方剧种,2 0 0 6 年春节联欢晚会) ( 7 ) “北斗长在山石上”( 打一景点,2 0 0 6 年春节联欢晚会) 例( 4 ) 这就是现存较早的一条谶言。据残存的经书记载,孔子作完 孝经、春秋之后,焚香拜告天地。上天得知之后,便在天空中 现出一道赤色长虹,长虹迅速下落,化成一块三尺长的黄玉。黄玉上 刻着一行神秘文字,就是例( 4 ) 这条谶言。现在我们来分析例( 4 ) 有何特征:“卯金刀”是汉字“刘”的拆分,“禾子”是汉字“季”的拆分。 刘邦,字季。刘季,即刘邦。这条谶言运用隐讳的方式暗示刘邦将要 当皇帝。从汉字修辞的角度看,例( 4 ) 是运用了拆字:作者把“刘” 字拆成了“卯金刀”,把“季”字拆成了“禾子”,从运用的角度看,这就 。关于例( 4 ) 的由来,参见王伯熙离合汉字的把戏和游戏于根元张朝柄韩敬体 语言漫话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8 1 年7 月2 4 9 页 9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是作者把固定的汉字拆散;而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要理解例( 4 ) , 必须把“卯金刀”组合成汉字“刘”,把“禾子”组合成汉字“季”,才算是 体会到了作者的本意。综合作者、读者两个侧面来看,作者运用拆字 时,是把现有的汉字拆开,而读者理解时,是把作者拆开的汉字组合 起来,可见作者运用拆字和读者理解拆字的方法是不同的。在例( 5 ) 中真正体现拆字法的仅“山上复有山”这一句,“山、山”是汉字“出”的 拆分。从运用的角度看,是作者把“出”字拆成了“山、山”;从理解的 角度看,要理解作者的本意,必须把作者拆开的“山、山”组合成“出” 字。可见“柬砧”诗所体现的还是作者拆开汉字和读者组合汉字两种不 同的方法。 2 0 0 6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非常有特色的一个环节,就是全国各省 电视台结合本地的风土民俗制作出灯谜。例( 6 ) 和例( 7 ) 就是其中 山东电视台和广西电视台向全国的观众献出的灯谜,这两个灯谜实际 上都是运用拆字法的字谜。例( 6 ) 中“两口子”是指两个“口”,即“口、 口”,也就是汉字“吕”的拆分;“戏”可转为“剧”,拼合而成的“吕剧” 是山东有名的一种剧种,也就是字谜的谜底了。从运用的角度看,是 作者把“吕”字拆成了“口、口”;从理解的角度看,要理解作者的本意, 必须把作者拆开的“口、口”组合成“吕”。例( 7 ) 中“北斗”指的是“七 星”,而真正运用了拆字法的仅“山石”这两字,“山石”就是“岩”的拆分, 整句话组合起来就是“七星岩”这个名闻天下的广西景点了。可见这两 例也与例( 4 ) 、( 5 ) 一样,作者运用拆字的方法与读者理解拆字的方 法是完全不同的。 论拆字 综合以上四个例证可见:作者运用拆字时把汉字拆开,读者理解 拆字时要把作者拆开的汉字重新组合起来。 如果把拆字的两个不同的角度与两种不同的方法综合起来,便可 得出拆字在形式上的特征:作者运用时把汉字拆开,读者理解时要把 作者拆开的汉字组合起来;拆开即“离合”中的“离”,组合即“离合”中 的“合”。那么作者运用时把汉字拆开,就是“作者离”;读者理解时把 作者拆开的汉字组合起来,即“读者合”。这样,“作者离,读者合”便 是拆字的形式特征。到此,我们就可以说,拆字是具备“作者离,读 者合”这种形式特征的修辞现象,凡是不具备“作者离,读者合”形式 特征的修辞现象,就不是拆字。 1 2 拆宇的修辞功能 任何一种修辞方式,不仅具有特定的结构形式特点,特定的组合 规律,而且有一定的修辞功能。关于拆字的修辞功能,已有学者进行 论说,倪宝元主编大学修辞讨论过析字( 包含拆字) 的修辞功能 ; 曹石珠的汉字修辞学也阐述过拆字的修辞功能。概括起来,拆 字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为:幽默诙谐,曲折含蓄,便于交际。 其一,幽默诙谐 ( 8 ) 【耍孩儿】写着道西厢待月等得更阑,着你跳东墙“女” 字边“干”。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倪宝元大学修辞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3 1 5 页。 o 曹石珠汉字修辞学西安:西安出版社,2 0 0 4 年1 09 页1 1 1 页 1 1 高校敦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 9 ) 【调笑令 我猜白道字,辫你个清浑:君瑞是个“肖”字这 壁着个“立人”,你是个“木寸马户尸吊”!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 以上两例都是红娘的唱词。例( 8 ) 是对张生说的,“女字边干”就 指“奸”字,这就是红娘为崔莺莺与张生牵桥搭线时的俏皮之话。例( 9 ) 是对郑恒说的,“肖字这壁着个立人”,指“俏”字,是说张生人品好, 长得俏。“木寸”“马户”“尸吊”是羞辱郑恒的话,痛骂他是个“村驴属”, 这属于戏曲里的插科打浑的戏笑之言。这里的拆字法的运用产生了幽 默诙谐的修辞效果,同时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忍俊不禁。 其二,曲折含蓄 ( 1 0 ) 寺边一只牛,二人抬木头,西下有一女,火烧因家楼。 ( 1 1 ) 根并莲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 红楼梦第五回) 例( 1 0 ) 传说有一旅人在途中想抽烟,可又苦于没有随身携带。行经 一村舍,欲向人家借用,又觉不好意思直接开口,于是就把自己的意 图编成例( 1 0 ) 中的字谜告诉主人,主人明白他的意图后,把烟借给 了他。他的谜底是“特来要烟”。其中“特”字拆成“寺、牛”,“来”( 繁 体字) 字拆成“二、人、木”,“要”字拆成“西、女”,“烟”字拆成“火、 因”。他就是这样运用拆字的手法说出不便直说的话,显得曲折含蓄, 不直露。例( 1 1 ) 是英莲( 香菱) 的判词,关键在“两地生孤木”这五个 字上。“两地”是两个“土”字,“孤木”是一个“木”字,为“桂”字的拆分, 论拆字 指薛蟠之妻夏金桂,判词后两句就是非常隐晦地暗示了英莲将被夏金 桂害死。再如李渊称帝前,社会上流传着“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 的预言。其中“十八子”是“李”字的拆分,“八井唤三军”是繁体字“渊” 的拆分;李自成造反,有“十八子主神器”的说法,“十八子”是“李”字, 指李自成。在这里,不直接说“李渊”和“李自成”的名字,而是用拆字 的手法将名字隐含其中,同样具有隐密含蓄、耐人寻味的修辞效果, 甚至还带有隐语般的诡秘的意趣。 需要说明的是,其实在很多的拆字修辞事实中,前面所讲的两种 修辞作用并非水火不相容,也不能截然将它们分开。有的拆字主要是 幽默诙谐,同时也具有曲折含蓄的意味;有的拆字主要作用是含蓄曲 折,但又有一点诙谐幽默的因素,也就是说两者兼而有之。例如: ( 1 2 ) 时下网络上正流行着的“马叉虫”之说,就是典型的一例 例( 1 2 ) “马叉虫”源于“骚”字,是“骚”字的拆分。查现代汉语词典, 第一个解释的义项,指“举止轻佻,作风下流”。可见是个贬义词。为 避直说刺耳之嫌,故有人将其分解成“马叉虫”三个字,委婉表达。例 如:1 、“请看那马叉虫劲儿,哇塞! ”2 、“马叉虫,你真牛,牛, 牛! ”两者都指其人行为放浪、轻佻,或放纵、恣睢之意,与“骚”字 同义。这种拆字格的语言现象,往往能达到委婉、含蓄的表达效果, 同时也给读者带来幽默、风趣的笑料,使人精神愉悦。 其三,便于交际 在口语交际中,拆字能够避免操方言口音的人读音不准的不足, 从而使双方的口语交际有效地进行。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 1 3 ) 我姓黄,共田八。 我姓刘,卯金刀。 对于不能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边音与鼻音的人来说,例( 13 ) 中 的拆字成了他们进行交际的桥梁。 可见,拆字具有较强的修辞功能。 1 3 拆字的“不拘六书”的特点 关于拆字不拘“六书”的特点,前人早有研究,曹石珠汉字修辞 学则专列“汉字修辞与六书”一节,详细地讨论了拆字等汉字修辞 不拘“六书”的特点,他认为:拆字对汉字结构形体的利用,真正是按 照“六书”规则来拆分形体的,却是少而又少。而更多的则是,作者主 观上望“形”拆分,不拘六书:有的是对不能分解的汉字强加分解,有 的则是对可以分解的汉字随意分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使得拆字 的运用变得更为容易,从而走向了大众化 。曹石珠的观点是正确的, 我们完全赞同。 但也有人对这种不拘“六书”的拆字,提出反对的意见。例如张凯 是“音十”而非“立早”( 汉字文化) ) 2 0 0 5 年第1 期) 认为:“关于章 字,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称之为立早章。目的是区别于音近或音同 的字。这并不是一种科学的解牛术,值得人们重视。”在文中作者还 引证了说文解字中“章,乐竟也。从音从十”的说法,并经过充分 地论证后断定:“现在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种立早说法是错误 的,是有悖于造字原理的。”那么按照作者张凯的意见,我们平时日 。曹石珠汉字修辞学西安:西安出版社,2 0 0 4 年3 1 页一4 1 页 1 4 论拆字 常生活中所有的不遵循“六书”法则的拆字现象都是错误的,都应该推 翻。可问题在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说“立早章”并不是分析汉字结构, 更何况在汉字修辞中,这种拆分汉字不拘“六书”的现象俯拾即是: ( 1 4 ) 桌砧今何在? 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 1 5 ) 张俊民道:“胡子老倌,这事在你作法便了。做成了, 少不得言身寸”王胡子道:“我那个要你谢” 吴敬梓儒林外史 ( 1 6 ) 兵车煞是有趣味的,拥塞着的一些丘八,我觉得怎么也 好像些猪。 茅盾( 故乡杂记 例( 1 4 )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是拆字。其中把“出”字拆分成“山、山”。 如果从“六书”的法则看,“出”并不是由“山、山”构成的,说文解字: “出,进也,像草木益滋,上出达也。“出”是个象形字,因此,它 不能作结构上的切分的,可例( 1 4 ) 却不按“六书”的原则把“出”字强 行分解为“山、山”。当然,这种分解,从汉字解说的角度看,实际上 是一种错误的分解。例( 1 5 ) 的“言身寸”是“谢”的拆分。说文解字: “谢,辞,去也。从言躺声。”也就是说,从汉字的结构分析看,“谢” 字是一个形声字,自然可以拆分,只不过不能拆成“言身寸”,只能拆 成“言身定,否则就是违背了“六书”的法则。例( 1 6 ) 中的“丘八”是“兵” 的拆分。说文解字:“兵,械也,从一持斤并力之貌 。”现代学者 的研究也认为:“兵,斤是斧头,六是双手,兵即是双手持斧。引申以 。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 9 6 3 年1 2 7 页 。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 9 6 3 年5 9 页。 1 5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七学位论文 泛指武器或士兵。”可见,从分析汉字结构的角度看,“兵”只能拆成 “一斤”;而不能拆成“丘八”。实际上,在汉字修辞中,人们已经习 惯于把“兵”拆成“丘八”,反而没人将它拆成“六斤”。除了茅盾外,巴 金也有过这样的用法:“他们就动手打起来,有的丘八还跑上戏台胡 闹。”( 巴金家)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也引用了这样的例证: “冯玉祥常说,我去画我的丘八画,去作我的丘八诗。”另外在日常 口语中,称“兵”为“丘八”也是非常普遍的。 总体来看,上述三例对汉字的拆分都不符合“六书”要求。可是根 据我们观察,在拆字中不拘“六书”的现象极为普遍。难道我们能说它 们都是错误的吗?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尽管中国的修辞学界对汉字修 辞的研究不够深入,但古代就有学者认识到了汉字修辞不拘“六书”的 特征。北齐的颜之推曾认为,这种方法“皆取会流俗,不足以形声论 之也圆。”钱钟书也认为:“此道人乃据字体之偏旁立论。望文而臆生 义,又取义而臆变文,尽废六书之形声、指事、象形,而专用会 意,于是凿空之曲解与破体之俗字相辅相生,因谶纬而大行 。” 需要补充的是,拆字所用的“会意”也不完全是“六书”所说的“会意”, 更多的则是一种主观臆测、为特定的修辞目的服务的“会意”,我们也 可以把它们理解为超常的、变异的会意。可见,对待拆字,不能简单 地以“六书”法则论之。首先从修辞角度上看,拆字不拘“六书”法则, 有其合理性。作者可以根据特定的修辞目的,不拘“六书”随意地解说 。周瑞宣汉字形义手册广西:接力出版社,1 9 9 0 年8 2 页83 页 。转引自孙维长汉字对汉语修辞表达的影响语文建设,1 9 9 6 年,9 期。 。钱钟书管锥篇( 第三册)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9 年9 9 7 页 论拆字 汉字,使汉字形体的修辞利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也为拆字利用汉字 形体提供更大的方便。如果拆字固守“六书”的法则,完全遵循“六书” 的规律,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必将大大地限制拆字修辞的活力,削 弱拆字的修辞魅力,而且无形之中也给拆字修辞的运用增加了难度。 其实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已熟知和接受了这种不拘“六书”的修辞现象, 如果把“立早章”改为“音十章”,把“丘八”改为“虿斤”,不仅是让人觉 得别扭,甚至不知所云。这样反而与修辞的性质相违背,修辞是变异 的产物,创新是修辞的灵魂。那些富有表现力、最具修辞魅力的修辞 现象,无不是变异的结果;拆字的不拘“六书”我们可以理解为超常的、 变异的,所以拆字的不拘“六书”的法则正是增强拆字修辞效果的重要 方法。其次,从方法上看,拆字虽然要利用汉字的结构形体,但它毕 竟是修辞,而不是文字学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分析。因此,拆字不需要 也不能完全按照“六书”的要求来利用汉字形体。所以我们对于拆字利 用汉字形体时不拘“六书”的特点,应该持肯定的态度。 1 4 貌似拆字却不是拆字的语言现象 1 4 1 “作者合,读者离”的修辞现象不是拆字 根据已有的研究,离合包含两种形式:( 一) “作者离,读者合”; ( - - ) “作者合,读者离”。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作者离,读者合” 是拆字的形式特征,那么“作者合,读者离”是不是同样属于拆字的形 式特征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结合例证来分析: ( 1 7 )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 盒上。置之案头。罗贯中( ( 三国演义( 第七十二回) 1 7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例( 1 7 ) 是一个历来被人们所争论的著名的例证,有人说它是拆字, 也有人说它不是拆字。康家垅曾经这样分析:“杨修说曹公之意是让 大家一人喝一口,你们干嘛不喝? 经他一点,大家都笑了。原来把合 的形体一分为三,便是人一口。同样一个汉字形体的分用有人能理 解对方的意思文中所说的“汉字形体的分用”,也就是说康家垅 认为这是个拆字。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形式特点。从作者运用的 角度来看,曹操故意将“人一口”的意思合成一个字“合”,这就是“作 者合”;而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看,众人要想理解曹操的本意,必须 得把“合”字拆开为“人一口”,这就是“读者离”。综合两方面分析,例 ( 1 7 ) 的形式特点是“作者合,读者离”。那么它到底是不是拆字呢? 从本质特征看,拆字是作者把汉字拆开,读者把作者拆开的汉 字组合起来,而“作者合,读者离”的修辞现象不是这样的。从例( 1 7 ) 来看,其中的“人一口”合成“合”,本质是零部件的合并,是作者组合, 通过合并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体现的是一种组合之妙。这与前 面所列举的“作者离,读者合”拆字所体现的拆分之妙正好相反,所以 例( 1 7 ) 不是拆字,也即“作者合,读者离”修辞现象不是拆字。曹石 珠在汉字修辞学中给并字下过定义:“并字是合并汉字的简称。 所谓并字,就是将几个汉字或偏旁并合成一个新的汉字来表意的修辞 现象 。”根据这种观点,例( 1 7 ) 所体现出“作者合,读者离”的形式 是离合的另一种形式,即并字。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补充一点:并字 是作者运用时将几个汉字或偏旁组合起来一个新的汉字,所以并字的 。康家垅汉字形体的修辞运用修辞学习。1 9 9 2 年,5 期。 。曹石珠汉字修辞学西安:西安出版社,2 0 0 4 年1 1 1 页 1 8 论拆字 本质是作者对汉字形体的并合。 由此可见,两种离合形式在本质特征上正好是相反:拆字是作者 拆分,读者组合,即“作者离,读者合”;并字是作者组合,读者拆分, 即“作者合,读者离”。为了更清楚地辨别两者之间的特征,下面通过 两个例证进行比较说明。 ( 1 8 )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云: 凡鸟偏从未世来, 都知爱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第五回) ( 1 9 ) 稽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 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风”字而去。喜不觉,尤以为忻。 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 我们把例( 1 8 ) 与例( 1 9 ) 进行对照分析。前者作者在运用时,把“凤” ( 繁体字) 字拆成了“凡鸟,二字,把“冷字拆成了“二令,二字,把“休 字拆成了“人木”二字,这就是“作者离”;而读者接受时必须把作者已 经拆开的汉字组合起来,即把“凡鸟”合成“凤”,把“二令”合成“冷”, 把“人木”合成“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到作者的修辞意图:王熙 风最终逃不过被冷落,被休弃的命运,这就是“读者合”。而例( 1 9 ) 作者运用时,将“凡鸟”二字组合成了“风”( 繁体字) 字,这就是“作 者合”;读者接受时必须把“风”( 繁体字) 字拆成“凡鸟”二字,否则 1 9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无法理解作者的本意。文中的“喜”因不知其中奥妙,故“尤以为忻”, 这就是“读者离”。例( 1 8 ) 是“作者离,读者合”,例( 1 9 ) 是“作者 合,读者离”。概括起来看,不论从作者还是从读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租赁合同的租金计算
- 2025年中药验收培训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白芨中药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头疗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工程项目方案种类(3篇)
- 工程细节问题处理方案(3篇)
- 工程维修应急保障方案(3篇)
- 工程施工供水方案(3篇)
- 工程项目企划方案(3篇)
- 工程优化方案及建议(3篇)
- 软件著作权无偿转让合同5篇
- 2025年公安警种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抵押车贷合同(标准版)
- 2025年秋季学期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三篇)
- 2024人教PEP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年秋季学期中小学开展工作重点观测指标一览表
- 农民公寓买卖合同协议书
- 燃气检修工模拟试题(附答案)
- 2025居间服务合同范本(合同版本)
- 中老年唱歌教学课件下载
- 立体车库应急预案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