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二生活与哲学课件).ppt_第1页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二生活与哲学课件).ppt_第2页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二生活与哲学课件).ppt_第3页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二生活与哲学课件).ppt_第4页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二生活与哲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思考,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形式,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蜜蜂筑巢B、学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农民种庄稼D、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E、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1、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训练巩固,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训练巩固,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体现了实践是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训练巩固,4、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与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这段话表明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B、实践活动是社会性的活动C、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D、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训练巩固,5、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实践的A、历史性B、能动性C、客观性D、主观性,训练巩固,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给我们什么启示?,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因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镜头中的诗句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镜头一:走进文学,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名言评析:,判断:,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可以获取间接经验),(可以获取直接经验),启示: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练一练,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身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这一观点,肯定认识来源于实践和书本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承认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来源于实践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B、C、D、,练一练,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镜头二:走进科学,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道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吃一堑,长一智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名言评析:,“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练一练,镜头三:走近真理,实践,符合,客观世界,认识,指导,改造,不符合,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名言评析:,上述事例表明什么哲学道理?对你有何启示?,镜头四:走进社会,人们根据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遥感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阅读课本陶行知的故事,谈谈你的认识。,告诉我们,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示为:行知行,或实践认识实践,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名言评析:,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试一试,小结,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形式,(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课堂练习:,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而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当时却遭到批判。从到年,十年里我国累积出生了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世纪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