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河工器具图说》初步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河工器具图说》初步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河工器具图说》初步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河工器具图说》初步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河工器具图说》初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河工器具图说》初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清道光时期曾任南河总督的麟庆( 1 7 9 1 1 8 4 6 )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治河实践,于道光十六年( 1 8 3 6 ) 撰成河工器具图说一书。该书收 集历代河工器具2 5 4 种,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图文结合,分类清楚,对各种器 具的名称、源流、结构、使用方法及用途等详加考究,是以图谱形式对古代河工 工具及水利科技的记录和总结。 河工器具图说按照古代黄河工程名目分为宣防、修浚、抢护、储备四卷。 根据功能的不同,各卷所载河工器具可作如下类别划分:卷一宣防部分器具用于 对河工工程的日常看护及维持,包括宣传、看护、测量等共5 7 种器具,绘图3 3 帧。卷二修浚部分器具用于岁修和抢修时的整治河道、修堤筑坝,包括用于土工、 灰工、石工等共5 9 种器具,绘图3 1 帧。卷三抢护部分器具用于决溢、凌汛、渗 漏等灾害,共有护岸、堵口、防凌、堵漏器具5 7 种,绘图3 7 帧。卷四储备部分 器具丰富而庞杂,用于对河工工程平时的搬运、存储、修补及维护等,共有器具 5 1 种,绘图3 2 帧。由于黄河善淤、善徙、善决等原因,这些器具在治河过程中 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设计、制作以及使用的过程中,它们本身都蕴含了丰富 的科学原理,基本反映了清代治河器具的整体水平。 河工器具图说的特色有:图说结合,道器一体;分类明确,排序合理; 取材广泛,经济节约;专用为主,一器多用等等。同时,该书也取得了高超的科 技成就,如:它全面总结了河工器具的起源、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填补了此前缺 乏系统的河工器具专著之空白,且以图谱的形式来展示所收集河工器具的形制、 尺寸、结构等,对后世的了解、复原等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书中所载器具在制作 和使用过程中都蕴含了一定的科学原理,因此在治河的实践过程中发挥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该书为了解古代黄河的治理提供了宝贵资料,有些亦可为当今的水利 事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麟庆河工器具图说科技价值 a b s t r a c t l i q i n g ( 1 7 9 1 1 8 4 6 ) ,t h en a n h eg o v e r n o ri nt h ep e r i o do f d a o g u a n gd u r i n gt h e q i n gd y n a s t y , f i n i s h e dh i sb o o k ,h e g o n gq i j ot u s h u o ,w h i c hw a sb a s e do n e x p e r i e n c ef o r m e rc o m b i n e d 、杭也t h ep r a c t i c eo fh i so w n r i v e rc o n t r o l l i n gw o r k t h e b o o kc o l l e c t sa l lp r e v i o u sd y n a s t i e sr i v e rc o n t r o l l i n gw o r ka p p l i a n c e sf o r2 5 4t y p e s , a n dt h ep i c t u r ei sm a i n l ya t t a c h e d 谢t l le x p l a n a t i o n ,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i sc l e a r t h e b o o kd e t a i l e d i n s p e c t s a n dr e s e a r c h e sa v a r i e t y o ft o o l sa b o u tm e i r n a m e s ,o r i g i o n s ,s t r u c t u r e s , w a y so fu s ea n ds oo n i th a sr e c o r d e da n ds u m m a r i e da l l p r e v i o u sd y n a s t i e sf i v e rc o n t r o l l i n gw o r ka p p l i a n c e sa n dw a t e rt e c h n o l o g yi nw a y o f d r a w i n gp i c t u r e t h eb o o kh a sf o u rv o l u m n s ,w h i c hi sc l a s s i f i e db a s e do ni t e m so fa n c i e n tr i v e r p r o j e c t ,x u a n f a n g ,x i u j u n ,q i a n g h ua n de h u b e i r i v e re o n t r o l i i n gw o r kt o o l si ne v e r y v o l u m n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m a n yk i n d s t o o l si nv o l u m n1c a nb eu s e dt o a n n o u n c e ,k e e p ,m e a s u r ei nr i v e rp r o j e c t ,a n dt h i sp a r tc o n t a i n s3 3p i c t u r e sf o r5 7k i n d s o ft o o l s t o o l si nv o l u m n2a r ef o rm e n d i n ge v e r yy e a ra n du r g e n c y ,a r r a n g i n ga n d r e p a i r i n gw a t e r - c o u r s e ,b u i d i n gd a m ,a n dt h i sp a r tc o n t a i n se a r t h ,s t o n e ,l i m ep r o j e c t s t o o l s ,h e r e3 1p i c t u r e sf o r5 9k i n d so ft o o l s t o o l si nv o l u m n3c a nb eu s e dt op r o t e c t d a m ,s t o pu pt h el e a k ,d e f e n s ei c e - j a mf l o o d ,a n dt h e r ea r e3 7p i c t u r e sf o r5 7 k i n d so f t o o l s t h el a s tp a r tc o n t a i n sn u m e r o u sa n dj u m b l e dt o o l s ,w h i c hc a nb eu s e df o r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s t o r e ,r e p i r e m e n ta n dm a i n t a n c e ,a n dh a s3 2p i c t u r e sf o r5 1k i n d so f t o o l s b e c a u s ey e l l o wr i v e ri s g o o da td e p o s i t i n g , r e s e t t l i n g , b u r s t i n g ,a n do t h e r r e a s o n s ,i nt h ec o u r s eo fr i v e rc o n t r o l i i n gw o r kt h e s ea p p l i a n c e sh a ss o m el i m i t a t i o n s , b u ti nt h ed e s i g n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u s e ,t h e yt h e m s e l v e sc o n t a i na w e a l t ho fs c i e n t i f i cp r i n c i p l e s ,a n di ti se s s e n t i a l l yar e f l e c t i o no ft h eo v e r a l ll e v e lo f r i v e rc o n t r o l l i n gw o r ka p p l i a n c e si n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b o o k ,h e g o n gq i j ut u s h u o ,h a si t so w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a ti s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p i c t u r ea n de x p l a n a t i o n ,c l e a r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t h er e a s o n a b l eo r d e ro f a r r a n g e m e n t ,ab r o a de c o n l m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 ,m a i n l yi ns p e c i a lt o o l s ,m u l t i u s eo fo n e i i i t o o l ,a n d s oo n a tt h es a m e t i m e ,t h e b o o kh a so b t a i n e d s u p e r t e c h n i c a l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f o re x a m p l e ,i t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s u m su pt h eo n g i n ,f u n c t i o na n du s eo f f i v e rc o n t r o l i i n gw o r ka p p l i a n c e s ,i tm a k e su pg a p si ns p e c i a l i z e d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w o r ko ft o o l sf o rr i v e rp r o j e c tb e f o r e ,a n du s e st h ef o r mo f p i c t u r ew h i c hs h o w s s h a p e , s i z e ,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t o o l sc o l l e c t e d ,a l lt h o s ew i l lh a v ea ni m p o r t a n tg u i d i n g m e a n i n gf o r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t ou n d e r s t a n da n dr e c o v e r yw o r k t h e r ea r es o m e c e r t a i ns c i e n t i f i cp r i n c i p l e s ,i nt h ec o u r s eo fm a k i n ga n da p p l i n gt h ea p p l i a n c e st h e b o o kc o n t a i n e d t h eb o o kp r o v i d e sv a l u a b l ei n f o r m a t i o n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a n c i e n t y e l l o wr i v e rc o n t r o l l i n gw o r k s o m eh a sb e e na l s op r o v i d i n gam o d e lt ow a t e r u n d e r t a k i n g i nn o w d a y s t h ek e y w o r d s :l i n q i n g ,h e g o n gq i j ut u s h u o ,v a l u eo f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v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 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兹午 日期:卅年j 月加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 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 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 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 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卅l 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 日期:砷年j 月伽日 河工器具图说) 初步研究 ( 一) 选题意义 己i 吉 丁i口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为华夏文化与文明的形成、传播和弘扬做出了重要贡 献。早在汉代时就被尊为“四渎之宗 ,汉书有言日:“中国川原以百数,莫 著于四渎,而河为宗。 我们现代多把它称作中华文明的摇篮。有学者在研究黄 河与中国传统科技文明时,就曾经指出:“代表中国传统科技水平的黄河流域古 代科学技术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 可以说黄河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来 说是母亲之河。 然而,自古就有“黄河百害,惟有一利 之说,早在公元前4 世纪的时候就 , 因为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而被称为“浊河 ,到公元l 世纪的时候又有“河 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 的说法,从而造就了其“善淤、善决、善徙” 的特性。因此,黄河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历代统治者与劳动人民一起同河患作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提出了各种各 样的治河理论,并应用于治河实践,或取得显著成效,或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 终究是取得了丰富的治河经验。其中,河工器具在治河的实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历来g , j n 、改进治河工具就是治 河实践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河工器具,形制多 样,种类齐全,既体现了水利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治河实践的发展,可以说古 代河工器具是我国水利技术的一个缩影。同时,历史上总结河工器具的典籍也不 在少数,其中清麟庆的河工器具图说是集大成者,采用图说结合的形式,系 统地总结了清代以前出现的河工器具,代表了在河工器具类专著方面的最高成 就。因此,通过对该书系统地、全面地研究,可以丰富黄河水利史的内容,认识 古代人民在生产工具,尤其是水利工具方面的创造,并为今天的黄河治理提供借 鉴。基于这样的现实意义,我们选择河工器具图说作为研究对象。 西汉班固:汉书沟洫志,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第1 6 9 8 页。 王星光、张新斌:黄河与科技文明,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 0 0 0 年,第l 页。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第1 0 5 7 页。 西汉班固;汉书沟洫志,第1 6 9 7 页。 河工器具图说 初步研究 ( 二) 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黄河水利史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丰富成果,出现了大量的中 国水利史和黄河史著作,具体阐述如下: 张含英先生的历代治河方略述要一书,以历代治理黄河人物为中心, 系统地论述了从大禹治水开始起到民国李仪祉先生治河为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治河人物、有关黄河水性的认识及黄河治理的方略。张念祖先生的中国历代水 利史述要圆一书,按照时代先后之顺序,详细论述从上古到清代有关水利建设 方面的情况。岑仲勉先生的黄河变迁史 是研究我国黄河史的学术巨著,其 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治理黄河水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姚汉源先生 的黄河水利史研究固全面研究了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与治理、黄河 水运史、黄河农田水利与泥沙的利用等问题,是一部有关黄河及其流域内水利事 业的专著。周魁一先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 是一部研究中国水 利史的里程碑式著作,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与以往水利通史不同的编排 方式,用水利基础科学和传统水利技术相结合的办法,系统的总结了中国古代水 利科学技术的卓越成就,是学术界在这一领域最新、最高的研究成果之一。王星 光、张新斌两位先生的黄河与科技文明固一书,以黄河与中国传统科技文明 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详细阐述黄河及其流域在中国传统科技文明形成中的 特殊作用,认为黄河的水利事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不可低估,该书辟有专门章节 阐述黄河与中国传统水利科学技术的关系。黄河水利史述要编写组主编的黄 河水利史述要o 对历史时期的河道变迁、决溢情况、水旱灾害、治河方略、治 河事迹、治河人物等做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和研究,是迄今为止一部全面地、系统 地整理中国古代治理黄河的历史和研究黄河水利发展概况的书籍。武汉水利水电 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国水利史稿编写组主编的中国水利史稿 ( 上、中、下三册) 更是中国水利史研究的代表之作。最近,程有为先生主编 张含英:历代治河方略述要( 民国丛书) ,上海:上海书店,1 9 9 2 年1 2 月。 张念祖:中国历代水利史述要( 民国丛书) ,上海:上海书店,1 9 9 2 年1 2 月。 岑仲勉:黄河变迁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6 月。 姚汉源:黄河水利史研究,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 0 0 3 年1 0 月。 周魁一: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2 年1 2 月。 王星光、张新斌:黄河与科技文明,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 0 0 0 年1 月。 黄河水利史述要编写组主编:黄河水利史述要,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 0 0 3 年1 月。 武汉水利水电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史稿编写组主编:中国水利史稿,北京:水 2 ( 扣- v r 器具图说 初步研究 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水利史国一书的出版则把有关该地区水利史的研究推向了 高潮,该书从生态环境等角度着手,系统总结了历史上黄河水患的防治、水利的 开发等问题,阐述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重大,为当今黄 河中下游地区的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以上论著对整个历史时期的黄河水利进行了详细研究,关于清代黄河史的研 究也取得了丰富成果,主要涉及黄河水灾和黄河治理两个方面,在黄河治理方法 方面,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的是关于清代河政的研究,其中王英华的博士论文清 前中期( 1 6 4 4 1 8 5 5 ) 治河活动研究:清口一带黄淮运的治理圆一文,对清代前中 期,清口一带的治河活动及其背景进行了分析探讨。李鸿彬从康熙时期的河患着 手,对康熙朝的治河工程进行了实证分析 。而刘德仁 、徐凯 等也高度评价了 康熙的治河功绩。王振中在河政与清代社会 一文中认为:清嘉道年间,河 政弊端日益暴露,且积重难返,河政的腐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衰落、日薄西 山的历史进程。清代后期,黄河在铜瓦厢改道之后,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都产 生了深刻影响,故学者们纷纷涉及这一问题的研究,如:颜元亮。、方建春 、王 林 、夏明方 等。此外,清代治河人物的研究也比较兴盛,如对林则徐、靳辅、 刘鹗、丁宝祯等人的治河思想和治河实践研究,然其与本文要研究的对象关系不 大,故在此不再论述。 关于清代黄河治理技术方面的文章目前相对不是很多,姚汉源先生在河工 史上的固堤放淤n 一文中,对晚明至清道光年间治河过程中的“固堤放淤”技 术进行了详尽研究。张汝翼1 2 则介绍了从晚清至民国的近百年时间里,中国引进 西方先进治河技术的曲折道路。黄淑阁、朱太顺、陈银太等黄河传统堵口技术 利电力出版社。( 上册:1 9 7 9 年8 月、中册:1 9 8 7 年4 月、下册:1 9 8 9 年1 月。) 程有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水利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 0 0 7 年1 2 月。 王英华:清前中期( 1 6 4 4 1 8 5 5 ) 治河活动研究:清口一带黄淮运的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 0 0 3 年。 李鸿彬: 康熙治河,人民黄河,1 9 8 0 年第6 期。 刘德仁: 初步研究 分析研究。,主要对传统堵口技术的方案、特点、施工步骤、工艺要点等进行 了全面地研究、总结后,提出传统堵口技术用于汛期堵口的适应性及其改进建议。 胡= 三黄河埽工的前世与今生 对埽工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变化进行了阐 述。目前学术界对河工器具图说的研究力度也显得比较薄弱,仅见李三谋 考释 和马峰燕读 两篇介绍性文章,主要 涉及作者、版本、内容以及简要的评价等。此外,河工器具图说中涉及的木 龙,童庆钧在其硕士论文木龙书研究 中对其兴起、使用以及结构等作了详 细的考证。河工器具图说收集各种河工器具2 5 4 种,除了专门用来治河的工 具之外,尚有相当数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通用工具,如相风鸟、水平、算盘、 土车、夯、水车、土车、四轮车等,也有专门的文章进行这方面的论述。如史延 延关于中国古代风信器具的历史考察 ,对古代风信仪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相风技术及用途等做了全面综述。冯立升的我国古代的水准测量技术o ,在 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水准测量技术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论 述。徐新军的宋代以来治河浚淤工具的创制一,对宋代以来疏浚河道过程中 创试的各种疏浚工具、不同的浚河方式及疏浚的成败经验进行了论述。张永昌、 王恺忱的从历史上看黄河浚淤问题 ,从黄河浚淤历史的发展、历史浚淤实 例及其实践、对浚淤器具在黄河疏浚中的适宜性分析方面,对黄河历史浚淤问题 进行了剖析。 学术界还对河工器具图说的作者及其文学作品作了少量研究。其中,滕 绍箴论麟庆完颜世家及其家教一评江南河道总督麟庆 一文从其生活环境、社 会关系、仕途生涯等方面论述了封建时期世家祖训在其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张佳 生的麟庆及其 1 1 一书分别对麟庆生平和鸿雪姻缘图记的 内容及成就作了详细介绍。贾瑁麟庆时期1 8 4 3 1 8 4 6 半亩园布局再探1 2 一文 黄淑阁、朱太顺、陈银太:黄河传统堵口技术分析研究,人民黄河,2 0 0 3 年第3 期。 胡一三:黄河埽工的前世与今生,中国水利报,2 0 0 6 年6 月。 李三谋: 考释,农业考古,2 0 0 2 年第1 期。 马峰燕:读 ,黑龙江史志,2 0 0 8 年第2 2 期。 童庆钧: 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 0 0 5 年。 史延延:关于中国古代风信器具的历史考察,文物季刊,1 9 9 3 年第3 期。 冯立升:我国古代的水准测量技术,自然科学史研究,1 9 9 0 年第2 期。 徐新军:宋代以来治河浚淤工具的创制,黄河史志资料,1 9 9 5 年第2 期。 张永昌、王恺忱: 从历史上看黄河浚淤问题,人民黄河,1 9 7 9 年第5 期。 滕绍箴:论麟庆完颜世家及其家教一评江南河道总督麟庆,民族研究,1 9 9 3 年第2 期。 il 张佳生:麟庆及其 ,满族研究,1 9 8 6 年第1 期。 1 2 贾瑶: 麟庆时期1 8 4 3 1 8 4 6 半亩园布局再探,中国园林,2 0 0 0 年第6 期。 4 河工器具图说初步研究 根据鸿雪姻缘图记等文献资料及当代学者的研究,对麟庆重建的半亩园的平 面布局进行复原,并且从建筑学角度对其空间特色作了简单分析。 总体来说,河工器具图说还缺乏系统、全面地研究,存在较大的研究空 间,需要且值得我们投入精力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 ( 三) 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创新点 河工器具图说一书共记载了2 5 4 种河工器具,这些器具有些属于劳动人 民在生产实践中的通用工具,有些则是专业的治河工具,它们种类繁多、功能齐 全,本文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对其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并阐述了其中典型器具的 科学原理,以期达到较清晰地认识当时水利技术实际水平的效果。通过对图说 一书的研究,我们总结该书具有:图说结合,道器一体;分类明确,排序合理; 取材广泛,经济节约;专用为主,一器多用等特点。同时,该书也取得了高超的 科技成就,如:它全面总结了河工器具的起源、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填补了此前 缺乏系统河工器具专著之空白,且以图谱的形式来展示所收集河工器具的形制、 尺寸、结构等,对后世了解、复原这些器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书中所载器具在 制作和使用过程中都蕴含了一定的科学原理,因此在治河的实践过程中具有不可 替代的指导作用。 以上这些内容均是笔者研究所得,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大多是 前人所未发之见解,本文的价值和创新之处也正在于此。当然笔者初涉科技史研 究领域,功底之浅薄可知,能力之弱小可见,加之种种原因之局限,文中所论所 述谬误在所难免,请各位方家不吝赐教。 5 河工器具图说) 初步研究 ( 一) 作者生平 一、作者生平与图说成书 麟庆( 1 7 9 1 - 1 8 4 6 ) ,字伯余,号见亭,姓完颜氏,满洲镶黄旗人,生于河南 南阳,其家族世代为官,自幼严受家训和母教,生长在满汉世家相结合、文化水 平较高的家庭环境中,博览能文,成长颇为顺利。做为金代皇室完颜氏的第二十 四代后裔,出自“金源世系,珂里名门”之家,他少年俊才,十九岁中进士,才 华出众,颇受重用,被授于内阁中书之职,充文渊阁检校、国史馆分校,后升任 兵部主事、詹事府春坊中允。道光元年( 1 8 2 1 ) 参加仁宗实录的编纂工作, 受到道光皇帝的重视,道光三年( 1 8 2 3 ) 出任安徽徽州知府,此后就开始了他的地 , 方官生涯。他的一生中治理黄河的时间最长,前后共十四年,较有政绩,有“河 帅 之称。 麟庆的家族都以兼通满汉文化著称,麟庆本人同样对汉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 趣,从先秦到明清的史书文集、地理方志、笔记小说、书法画谱,广泛涉猎,精 通经史子集,喜爱藏书,广交文士。他自幼随父辈游历名山大川、胜景古迹,见 识多广,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嘉庆十四年( 1 8 0 9 ) ,十九岁的他中了 进士,为同榜中年龄最小者。由于其才华出众,又是望族完颜氏后裔,深受重视, 中第后即授职内阁中书。他先后在安徽、河南、贵州、湖北、江苏等地任职。 麟庆生平著作颇多,文学作品有鸿雪因缘图记、香室集、皇朝纪盛典。 其中,鸿雪因缘图记图文并茂,内容广泛,该书记述其所经山川古迹、风土 民情、河防水利等,写法上吸收了桐城派散文风格,艺术上追求清通严谨、雅顺 简洁的风格,从这部书中可以看到他的思想经历和汉文化对他的影响。道光二十 一年( 辛丑) 龚自珍为鸿雪因缘图记做序道:“公行部所及,山川形势、人 民谣俗、古迹今状,皆备载之,弗为无本之说与不急之言。而又闻民生之疾苦, 讨军实之有无。天下形势半在于是,而姑韬晦其所学,不欲张大其名目,以托于 百六十篇之绘事记云尔。即如在南河,著河工器具图说四卷,古今之奇作, 天下有用之书孰加于是。 鸿雪因缘图记既是一部年谱,又是一部体例特殊 清麟庆:鸿雪姻缘图记序,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 9 8 4 年。 6 河工器具图说) 初步研究 的散文集,它一记一图,文字富于色彩,配图极为工细,图文并茂,别具特色。 麟庆的科技著作有黄运河口古今图说、河工器具图说等。黄运河口 古今图说于道光二十年( 1 8 4 0 ) 成书,一图一说,详细描绘了明嘉靖至道光十 八年黄河河口的情况,共有1 0 幅插图,分别是前明嘉靖年、康熙十一年、康熙 十五年后、康熙三十四年、乾隆三十年前、乾隆四十一年、乾隆五十年、嘉庆十 三年、道光七年和道光十八年河口图说,最后附录“徐仰庭河口灌塘渡运说和 “沈香城河口说 ,是了解明嘉靖至清道光时期河口情况的珍贵文献。河工器具 图说共4 卷,成书于道光十六年( 1 8 3 6 ) ,记录了河工宣防、修浚、抢护、储 备所用治河工具,图文并茂,是我国现存的一部重要的水利史文献。 鸿雪因缘图记、黄运河口古今图说和河工器具图说三部著作,都 , 是图文结合、文辞精炼,为我们了解清代特别是道光时期社会风貌和科学技术水 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麟庆积极入世,渴求上进,最终成为河督,跻身于通显之列。麟庆任兴修实 录总纂提调官后,于道光三年出任安徽徽州知府,后又外放任新安、颍川等府知 府。道光五年( 1 8 2 5 年) 改开( 封) 归( 德) 、陈( 州) 许( 州) 道,即入河南 省分巡道员,其所任地区都地临黄河,他深刻意识到黄河防守责任之重大。勤于 政事、劝桑农科之余,他力务水利,“尚有禀承而于河防,则茫无门径。恒惴惴 焉,时惧勿克胜任,爰陈治河诸书,博观约取,周历工所,互证参稽” ,不辞 劳苦,探寻历代的修堤和治水经验,他亲身经历十五次黄河大汛,每次都能安澜 幸报。如此卓著的治河成绩,使得他深受皇帝的重用。因此,于道光九年( 1 8 2 9 ) 升为河南按察使,道光十二年( 1 8 3 2 ) 任贵州布政使,道光十三年( 1 8 3 3 ) 升任 湖北巡抚,道光十四年( 1 8 3 4 ) 擢江南河道总督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管理黄河与运河的防治事务。海口江防工险,运道事务繁杂,他身负重要责任。 因此,他虚心拜访熟悉河工之人,力求更多的知识和实际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