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淲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淲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淲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淲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韩淲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人学硕 。学传论文 摘要 韩沈,字仲止,号涧泉,南宋文人,祖籍颍川。其人清廉狷介,为官不久即辞官 归隐,家居近二十年。归隐之后,便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吟诗作文中,从而为后世留 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虽然其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多己散佚,但其现存作品仍不在少数。 全宋诗收录其诗达2 4 0 0 多首,全宋词收录其词达1 9 7 首,四库全书收录 其文,裒集成三卷。韩漉的作品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艺术水平较高。元代著名文论家 方回对韩漉的诗“绝推重之 ,选其诗二十多首编入瀛奎律髓一书中,并加以品 评。近代词学评论家况周颐对漉词颇为赞赏,称“其词小令较多,亦较胜。 四库提 要则对韩漉所撰涧泉日记评价很高,赞其“于文章所得颇深。”然而,历代学 者对韩漉及其作品的研究资料却极为匮乏,并且这些研究资料多散见于作品选、文学 史、资料汇编、大型工具书等文献中。故本文拟从韩漉的生平、家世、诗、文、词等 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补充历代学者对韩流及其作品研究之遗缺。文章除 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韩流生平家世考。此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韩漉生平考。宋 史没有专门为韩漉立传,其他野史和笔记中也很难直接找到有关韩漉生平的记载, 但在他人对韩漉及其作品的评述资料中略可见其生平概貌。本文以这些宝贵资料为基 础,就韩漉名字写法、生卒年代、祖籍属地、人格思想四方面予以考述,力图使韩流 的生平资料更准确、更全面。二是韩漉家世考。本文网罗诸多有关“桐木韩家 的文 献资料,从中初步梳理出自北宋忠宪公韩亿起,绵延至南渡后韩元吉、韩漉两父子上 下七代的血脉沿革之迹,并据此绘制了韩氏家谱。 第二部分:韩沆诗研究。韩演创作的诗歌不仅数量繁多,而且造诣颇深。古往今 来,其诗歌为众人所称道。本部分将韩漉这些优秀的诗篇按照题材内容分为四类,分 别是咏物抒怀诗、时序物候诗、山水田园诗和酬唱赠答诗,并就各类诗歌的内容和特 点分别予以评述。 第三部分:韩流词研究。本部分对漉词的情感内涵及艺术特色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是分析漉词所展现的情感内涵,主要包括了颂友情、道恋情、话闲情、抒豪情四方 面;二是从艺术风格、审字用调、语言特色三方面探赏了流词所体现的艺术特色。 第四部分:韩漉文研究。本部分从内容和价值两方面对韩沈的笔记涧泉日记 进行了细致研究:一是根据四库中的分类,将其内容大致归为录史实、评人物、考经 i 韩游研究 史、品诗文及其他五方面予以概述;二是对其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进行了 具体分析。 关键词:韩漉;生平;家世;诗;词;文 i i 济南人学硕 ? 侮论文 a b s t r a c t h a nh u ,w h oh a d t w oo t h e rn a m e sz h o n gz h ia n dj i a nq u a n ,w a saw r i t e rl i v i n gi n s o u t hs o n gd y n a s t y h ew a so r i g i n a l l yf r o my i n g c h u a n h ep e r f o r m e dd u t i e si nac l e a n a n du n c o r r u p t e dm a n n e r ,a n dr e s i g n e do f f i c ea n dr e t r e a t e dn o tl o n ga f t e rs e c u r i n ga n o f f i c i a lp o s i t i o n a n ds t a y e dh o m ef o rn e a r l y2 0y e a r s a f t e rr e t r e a t i n g ,h ed e v o t e da l l1 1 i s e f f o r t st or e c i t i n ga n dw r i t i n g s oh el e f tm u c hl i t e r a t u r ef o rp o s t e r i t y a l t h o u g hl o t so fh i s l i t e r a t u r eh a sb e e nl o s ti nt h ep r o c e s so fs p r e a d i n g ,t h ee x i s t i n gi ss t i l ln o tl e s s “t h ee n t i r e s o n gs h i ”i n c l u d e sm o r et h a n2 4 0 0p o e m s “t h ee n t i r es o n gc i i n c l u d e s19 7p i e c e so f h i sw o r k s a n d “s ik uq u a ns h u ”i n c l u d e st h r e ev o l u m e so fh i sa r t i c l e s h a nh u sw o r k s a r en o to n l yc o n s i d e r a b l ei nq u a n t i t y ,b u ta l s oh i g hi na r t i s t i cs t a n d a r d f a n gh u i ,af a m o u s l i t e r a r y c r i t i ci ny u a nd y n a s t y ,t h o u g h th i g h l yo fh a nh u sp o e m s ,s oh ec h o s ea n d i n c l u d e dm o r et h a n2 0o ft h e mi n “y i n gk u il vs u i ”,a n dt h e nc r i t i c i s e dt h e m k u a n g z h o u y i ,a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o fc ii nm o d e mc h i n a ,a p p r e c i a t e dh a n h u sc iv e r ym u c ha n ds a i d : h i sc ih a sm o r e x i a ol i n g a n dm o r eb e t t e r s ik ut iy a o s p o k ev e r yh i g h l yo fh a n h u s j i a nq u a nr ij i ,a n dc o m m e n t e d :h ei sv e r yg o o da tw r i t i n ga r t i c l e s h o w e v e r , f o ral o n gt i m e ,t h er e s e a r c hm a t e r i a l so fh a nh ua n dh i sw o r k sw e r ev e r yp o o r ,a n dm o r e o ft h e s em a t e r i a l sa p p e a r e ds c a t t e r e di na n t h o l o g i e s ,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e ,c o l l e c t i o no f m a t e r i a l s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r e f e r e n c eb o o k s ,a n ds oo n s ot h i st h e s i sp l a n st or e s e a r c hh i s l i f e ,h i sf a m i l y ,h i sp o e m s ,h i sc ia n dh i sa r t i c l e s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i no r d e rt o 卸t h eg a p s i n t h er e s e a r c ho nh a nh ua n dh i sw o r k s t h i st h e s i si n c l u d e df o u rp a r t sb e s i d e s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f i r s tp a r t :r e s e a r c ho nh a nh u sl i f ea n df a m i l y i nt h i sp a r t ,t h e r ea r et w oa s p e c t s f o ro n et h i n g ,r e s e a r c ho nh a nh u sl i f e h a nh u sb i o g r a p h yw a sn o ti n c l u d e di n “t h e h i s t o r yo fs o n gd y n a s t y ”i tw a sa l s ov e r yd i f f i c u l tt of i n dt h er e c o r d si nr e l a t i o nt oh a n h u sl i f ei na n o t h e ru n o f f i c i a lh i s t o r yb o o k sa n dn o t e s b u tw ec a nk n o wt h eg e n e r a l s i t u a t i o no fi ti nt h ec o m m e n t a r ym a t e r i a l so fh a nh ua n dh i sw o r k s t h i st h e s i s ,b a s e do n t h e s ev a l u a b l em a t e r i a l s ,e x p l o r e st h ew r i t i n go fh a nh u sn a m e ,t h ed a t eo fh i sb i r t ha n d d e a t h ,h i sa n c e s t r a lh o m ea n dh i s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i d e a si no r d e rt om a k et h em a t e r i a l so f i l l 韩洗研究 h a nh u sl i f em o r ep r e c i s e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f o ra n o t h e r ,r e s e a r c ho nh a nh u sf a m i l y t h i st h e s i sc o l l e c t sm a n yd o c u m e n t sa b o u t “t o n gm uh a nf a m i l y ”,a c c o r d i n gt ow h i c hi f i n dt h i sf a m i l y sm e m b e r so fs e v e ng e n e r a t i o n sf r o mh a ny iw i t ha n o t h e rn a m e “z h o n g x i a n g o n g i nn o r t hs o n gd y n a s t yt oh a ny u a n j ia n dh i ss o nh a nh ui ns o u t hs o n g d y n a s t y w h a ti sm o r e ,id r a waf a m i l yt r e e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r e s e a r c h s e c o n dp a r t :r e s e a r c ho nh a nh u sp o e m s h a nh u sp o e m sa l en o tm a n yi nq u a n t i t y , b u to u t s t a n d i n gi na c h i e v e m e n t t h r o u g h o u tt h ea g e s ,h i sp o e m sh a sb e e np r a i s e db ym a n y p e r s o n s t h i sp a r tc l a s s i f i e st h e s ee x c e l l e n tp o e m sb ys u b j e c t si n t of o u rk i n d s :p o e m s d e s c r i b i n go b j e c t sa n de x p r e s s i n gf e e l i n g s ,p o e m sa b o u tt i m i n ga n dp h e n o l o g y ,p a s t o r a l p o e m sa n dp r e s e n t a b l ep o e m s i na d d i t i o n ,ic o m m e n to nt h ec o n t e n t sa n df e a t u r e so ft h e p o e m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t h i r dp a r t :r e s e a r c ho nh a nh u sc i t h i sp a r tm a k e si n i t i a le x p l o r a t i o no nt h e e m o t i o n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a n d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a nh u sc i f o ro n et h i n g ,i s u m m a r i z et h e t h ee m o t i o n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w h i c hh a nh u sc ie x p r e s s e s ,i n c l u d i n g f r i e n d s h i p ,l o v e ,l e i s u r em o o da n dl o f t ys e n t i m e n t s f o ra n o t h e rt h i n g ,ia n a l y s et h ea r t i s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a r t i s t i cs t y l e ,p o l i s h i n gw o r d sa n du s i n gt o n a lp a t t e m s , l a n g u a g ef e a t u r e s f o u r t hp a r t :r e s e a r c ho nh a nh u sa r t i c l e s t h i sp a r tm a k em e t i c u l o u ss t u d yo nt h e c o n t e n ta n dv a l u eo fh a nh u sn o t e s “j i a nq u a nr ij i ”f o ro n et h i n g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s ik u ”,id e s c r i b et h ec o n t e n tf r o mf i v ea s p e c t s ,i n c l u d i n gr e c o r d i n g h i s t o r i c a lf a c t ,a p p r a i s i n gh i s t o r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s ,r e s e a r c h i n gs c r i p t u r ea n dh i s t o r y ,c r i t i c i z i n g p o e m sa n da r t i c l e s ,a n do t h e r s f o ra n o t h e rt h i n g ,ia n a l y s e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i d e a l o g i c a la n d l i t e r a r yv a l u eo fh i sa r t i c l e sc o n c r e t e l y k e yw o r d s :h a nh u ;l i f e ;f a m i l y ;p o e m ;c i ;a r t i c l e i v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参丰龟日期:唧,谚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济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鉴;本人授权济南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多塑超导师签名: 日期: 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i 皇 ji口 韩流,字仲止,号涧泉,祖籍颍川( 今河南许昌市) ,寓居上饶( 今属江西) 。北 宋参政韩亿之裔,南宋吏部尚书韩元吉之子。早年以父荫入仕,未几被斥,家居近二 十年。其人志行清高,恬于荣利,平生一意以吟咏为事,从而创作出了丰富的文学作 品。虽然其作品在流传过程中诸多散佚,但现存作品数量仍相当可观。四库馆臣从永 乐大典中将韩漉部分文学作品辑出,其中包括涧泉集二十卷( 其中含诗十九卷, 共计二千四百多首;含涧泉诗馀一卷,近百首) ,另有涧泉日记三卷。韩漉 的文学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其艺术造诣也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肯定。如元代学者方回 对韩漉的诗作“绝推重之 1 ,故有“世言韩涧泉名下固无虚士 2 之语。又如清代学 者况周颐对韩漉所作的小令尤为赞赏,称其词“小令较多,亦较胜。 3 再如四库馆臣 对漉所撰涧泉日记评价很高,赞其“在宋人说部中,固卓然杰出者也。 4 然而遗憾的是,对于这样一位比较优秀的文人,相关的研究却极为匮乏。宋史 没有专门为韩流立传,其他野史和笔记中也很难直接找到有关其生平的明确记载,只 是在他人对韩漉及其作品的评述资料中或可略见其生平概貌。首先,对其名字写法的 研究。虽然自宋以来,韩流名字的写法各异,但一直未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直至 清代,四库馆臣在整理流作的过程中,才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对此详加考证。其次, 对其生卒年代的研究。关于韩漉的生年,方回在瀛奎律髓一书所选漉诗探梅 后有明确的注解:“涧泉生于绍兴三十年己卯嘉定十七年甲申,理宗即位之月卒, 年六十四。”5 后世学者多据此推断韩漉的生年,但却未具体验证此条注解的准确性, 因而造成了部分学者对其生年的误判。关于韩流的卒年,在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 一书中可以找到相关资料:“甲申秋,涧泉韩伸止有三诗盖绝笔之作。 6 此外, 韩流的好友戴复古所作哭涧泉韩仲止一诗中也有注解云:“时事惊心,得疾而卒。 7 两条材料相互印证,为后人推断韩漉的卒年提供了明证。再次,对其祖籍属地的研 究。对韩漉的祖籍地问题,学术界诸多学者至今仍各持己见。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是以薛砺若先生为代表,认为韩流为“颍川人 8 ;二是以曾枣庄先生为代表,认 1 四库全书研究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下册) ,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第2 1 7 1 页。 2 同l 。 3 孙克强:蕙风词话广蕙风词话,中州古籍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8 2 页。 4 四库全书研究所:钦定四库伞书总目( 上册) ,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第1 6 2 0 页。 5 ( 元) 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 n 版社1 9 8 6 年版,第8 3 6 页。 6 ( 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下册) ,上海古籍i j j 版社1 9 7 8 年版,第4 2 2 页。 7 ( 渍) 吴之振等:宋诗钞,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2 7 0 5 页。 8 薛砺若:宋词通论,上海书店1 9 8 5 年版,第2 9 0 页。 l 韩漉研究 为韩漉为“雍丘人”1 。然而,颍1 1 l 、雍丘在宋代实属两地,因此对韩漉的祖籍尤需 进一步考证。最后,对其人格思想的研究。自宋代始,诸多学者都曾对韩漉的人格有 过高度的评价,但对其思想的探究却并未深入,因而亟待后人进一步探讨。 历代学者对韩漉文学作品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文学史、文学 研究著作以及部分带有资料汇编性质的工具书,从宏观上以鸟瞰的形式曾观照过其部 分文学作品;二是一些文学作品选( 包括诗选、词选等) 或者鉴赏辞典曾选录其个别 作品予以赏析,从微观上直接接触其文学作品本身。首先,关于其诗歌的研究。自宋 以来,方回是最早、最全面地品评韩漉诗歌的学者,选其诗二十多首编入瀛奎律髓 一书中,并加以品评,同时对其诗风作了明确的定位。但是,相对于韩漉全部的二千 四百多首诗歌来说,这些品评也只是冰山一隅。今人对韩漉诗歌的研究则也是凤毛麟 角:一是在诗歌选本方面,发现三家诗选选录了韩漉的诗歌予以评注,包括陶文鹏先 生的唐宋名篇( 宋诗卷) 、曾子鲁先生等所编的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诗词卷) 以及金启华先生等所编宋诗鉴赏辞典。虽然有所选录,但相对于同被选录的其他 诗人来讲,数量可谓少矣,并且不出方回在瀛奎律髓所选评诗歌的范围。二是现 代的一些文学史及文学研究著作对韩流诗歌的内容、艺术风格和师法对象等重要问题 进行了一番探讨。莫砺锋先生在江西诗派研究2 一书中首次对韩漉诗歌的创作内 容、艺术风格和师法对象等问题作出了评述,为后人对此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 其次,关于其词的研究。历代有关韩漉诗的研究资料已比较稀见,关于其词的研究就 更是屈指可数。在整个南宋词坛中,韩漉词的数量虽不在少数,但自古以来,对它的 品评却不多。四库提要中对韩滤的诗、文皆有评述,唯独没有对其词的评价。唐 圭璋先生所辑录的词话丛编一书中也难见有关其词的品评。只是在孙克强先生所 编写的蕙风词话广蕙风词话一书中,辑录了清人况周颐对沈词的整体评价。今 人对韩流词的评价,只能在部分词选及鉴赏辞典中见到,其中选词最多的当属俞朝纲、 周航先生所编的全宋词精华( 注释解说集评) ,其中共收录韩漉词四首加以评 注。在现代诸多学者的词学著作中,也可以见到对于漉词的一些评价,如薛砺若先生 在宋词通论3 中把韩漉归为次之于姜夔、史达祖、吴文英这些一流词人的二流词 人,同时用简短的话语点出了其词作的艺术风格,这为后人对其词风的探讨提供了重 要线索。再次,关于其文的研究。韩漉现存的文集涧泉日记( 以下简称日记) 是四库馆臣“以散见永乐大典中者裒合排次,勒为三卷4 。四库馆臣将这三卷 1 曾枣庄: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8 3 7 页。 2 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 9 8 6 年版。 3 薛砺若:宋词通论,上海书店,1 9 8 5 年版。 4 四库全书研究所:钦定四库全书总日( 上册) ,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第1 6 2 0 页。 2 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容大致概括为五类,因其涉及历史、文学、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故赞其“粲然可 观矣。此外,他们还对日记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予以充分肯定,称其“可 补史传之遗”、“其他议论,率皆精审。2 日记虽然在清代受到四库馆臣的赞赏, 但后来却并未引起学者们的充分重视。较之前文所述的诗词研究现状,对韩渍文的研 究就更是少之又少。自清代四库馆臣的评述以后,对韩流文的研究资料几近于无,这 就为后人留下了更大的研究空间。 综上可知,虽然前人为韩漉及作品的研究己做出了初步努力,但对于此问题的探 讨仍有缺口:一方面,对部分重要问题尚存疑,有待于后人进一步澄清;另一方面, 对韩漉大部分作品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亟待后人作深入探讨。本文力图在现有资料基 础上,运用知人论世、比较分析等方法,从韩漉生平、家世等情况入手,进而研究和 探讨其诗、文、词的内容和特色,竭力公允、多角度地展现韩漉及其作品的全貌。 l 四库全书研究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上册) ,中华书局1 9 9 7 年舨,第1 6 2 0 页。 2 同l 。 3 济南大学硕上学侥论文 第一章韩演生平家世考 第一节韩漉生平考 韩漉,字仲止,号涧泉。宋史没有专门为他立传,其他野史和笔记中也很难 直接找到韩漉生平的相关记载,但在他人对韩流及其作品的评述资料中或可略见其生 平概貌。本节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对韩流的生平状况予以考述。对有争议的地方做出 自己的判断,对研究尚不足的地方予以补充,力求使韩漉的生平资料更准确、更全面。 一、名字写法辨误 搜罗自宋代以来有关韩流及其作品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韩漉名字的写法可以大 致概括为以下四种:“虎 、“琥 、“辘”、漉。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所编纂说郛 一书收录韩漉涧泉日记数条,署作者名为“虎 1 。宋元明清四朝学者所编选的 诗集,诸如两宋名贤小集、瀛奎律髓、石仓历代诗选、宋元诗会等,在选 录沈诗或为诗人作小传时则多用“琥”为其名。江西通志为其父韩元吉所作小传 中,亦称其名为“琥”2 。清代学者厉鹗在宋诗纪事为诗人所作小传中,称其名 为“碱”3 。 虽然自宋以来,韩流名字的写法各异,但一直未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直至清 代乾隆年间,四库馆臣在整理韩浣作品的过程中,才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对此详加考 证:“陶宗仪说郛载此书数条,题日宋虎撰,盖传刻讹脱。江西通志作韩 琥。厉鹗宋诗纪事又作韩械。考漉兄名沆,弟名济,皆连水旁,则其名从 水不从玉,作琥为误。又考说文:城,水名。徐铉注:急移切,别无他义。 又流,水流貌,即诗游池之澎,徐铉音:皮彪切。则名取流而字取止,于义 为协,作辘亦误也。4 这段文字指出了三个问题:一是针对“虎 说,断定可能 是由于书籍在流传和刻印过程中,辗转多人,出现了偏旁讹脱的现象。二是针对“琥 说,考证韩沈兄长韩沆、弟韩济,其名“皆连水旁 5 。为保持韩氏家族谱系的完整 性,故其名当“从水不从玉6 。三是针对“虢”说,从分析字形、字义以及古人起 1 ( 元) 陶宗仪:说郛,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九。 2 ( 清) 纪昀等:江西通志,四库伞书本,卷九十六。 3 ( 清) 厉鹗:宋诗纪事,四库全书本,卷五十九。 4 四库全书研究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上册) ,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第1 6 2 0 页。 5 同4 。 6 同4 。 5 韩漉石j f 冗 名的一般习惯出发,考证出“作辘亦误也 1 的结论。由四库馆臣在史实及文献 基础上的这番充分考证,我们可以推断“漉 当其名也。 二、生卒年代略考 有关韩漉的生卒年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一书所选漉诗探梅后有明确的注 解:“涧泉生于绍兴三十年己卵嘉定十七年甲申,理宗即位之月卒,年六十四。 2 但是,方回上述的考论有明显的失误之处,首先,生年的干支有误。查阅中国历 史纪年表可知,若按干支纪年,绍兴三十年( 1 1 6 0 ) 当为庚辰年,而并不是所述的 己卯年,己卯年是绍兴二十九年( 115 9 ) 。然而,根据方回所考漉诗探梅的写作 时间“绍熙三年壬子,“是年才三十四岁3 ,我们仍可直接推算出韩流的生年当为 1 1 5 9 年,即绍兴二十九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方回当时误记干支 4 ,韩沆当生 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己卯( 1 1 5 9 ) ;其次,方回在推算韩漉的年龄时,也出现了问 题。按其生于绍兴三十年( 1 1 6 0 ) ,卒于嘉定十七年( 1 2 2 4 ) 的论断,韩沆理应享年 六十有五,而方回误称其“年六十四 。有关韩漉的卒年,在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 卷十九“韩涧泉 条下可以找到相关资料:“甲申秋,涧泉韩仲止有三诗盖绝笔 之作。6 此外,方回在瀛奎律髓一书中也有“嘉定十七年甲申,理宗即位之月卒” 的记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韩漉当卒于嘉定十七年甲申( 1 2 2 4 ) ,享年六十六岁。 三、祖籍属地考证 对韩流的祖籍地问题,学术界诸多学者至今仍各持己见。薛砺若先生在宋词通 论一书中称漉为“颍川人 6 ;而曾枣庄先生在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却有“祖籍 雍丘( 今河南杞县) 川一说。然而,颍川、雍丘在宋代实属两地。马端l 瞄文献通考舆 地考六载:“春秋许国,七国时为韩魏二国之境。秦为颍川郡0 0000 唐为许州,或为 颍川郡忠武军节度,属河南道,领县九:长社、长葛、阳翟、许昌、鄢陵、扶沟、舞 阳、郾城、临颍。梁改正国军以扶沟、鄢陵二县,属开封,后唐复为忠武军。宋因之。 元丰三年升为颍昌府。 8 又宋史地理志一载:“颍昌府,次府许昌郡忠武军节 度,本许州。元丰三年升为府。崇宁四年,为南辅,隶京畿。大观四年,罢辅郡。政 1 四库全书研究所:钦定四库令书总目( 上册) ,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第1 6 2 0 页。 2 ( 元) 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版,第8 3 6 页。 3 同2 。 4 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 9 8 6 年版,第1 8 9 页。 5 ( 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下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版,第4 2 2 页。 6 薛砺若:宋词通论,上海书店1 9 8 5 年版,第2 9 0 页。 7 曾枣庄: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8 3 7 页。 8 ( 元) 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 9 8 6 年影印版,卷三百二十。 6 济南大学硕j :学位论文 和四年,复为辅郡,隶京畿。宣和三年,复罢辅郡,依旧隶京西北路,下有七县:长 社、郾城、阳翟、长葛、临颍、舞阳、郏。 1 由此可知,“颍川郡 始设于秦朝,唐 朝或为“颍川郡忠武军节度 ,下有九县,宋朝沿袭唐朝旧制,直至神宗元丰三年升 为“颍昌府 ,一度为隶京畿之辅郡。漉之所谓籍地“颍川 ,在宋代即指“颍昌府 。 另由同载于宋史地理志一下的“开封府 志可知,开封府下辖十六县,其中含 雍丘县。漉之所谓籍地“雍丘 ,即指此也。由上述材料我们可断定:一府、一县, 颍川、雍丘非指一地也,韩漉的祖籍尤需考证。 韩漉的祖籍问题理当从其祖上韩亿谈起,韩沆是韩亿的六世孙,宋史韩亿传 称:“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邱。”2 可见,自其祖韩亿起,韩 氏家族就从河北灵寿徙迁开封雍邱。韩亿家有八子,韩维是其第五子,有南阳集 三十卷。在四库全书南阳集提要中有:“维,字持国,颍昌人。 3 由此我们可 以推断,自韩维时,韩氏家族又有一次迁移,最终定居颍昌。自此之后数代,传至浣 父韩元吉,尤称“颍川,不忘本也”4 。在其作书欧阳文忠公集古绿跋尾后中, 亦有“颍川韩元吉书”5 之语。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也以“颍川韩元吉相 称。但由于元吉正逢南北宋交替之际,为国内形势所迫,携子流南渡至上饶,自此韩 氏家族的血脉开始在江西上饶一带世代相延。综上所述,自流祖上维已迁居颍昌,又 校之漉父元吉之手书及诸多同时学者对元吉之称谓,可推知元吉子韩流的祖籍当为颍 川( 今河南许昌市) 。 四、生平思想考述 韩漉早年以父元吉荫补官,曾任主簿,为平江府属官。宋宁宗庆元六年( 1 2 0 0 ) 药局官满,次年曾入吴应试,未几被斥,辞官归隐上饶,家居近二十年。韩沈一生虽 未作过什么大官,并且大部分时间过着隐居避世的生活,但是他清高绝俗的人品和节 操,却赢得了众人的赏识。同时好友戴复古写诗赞其“雅志不同俗 6 ,元代学者方 回更有“世言韩涧泉名下固无虚士 7 之语。由于休官退隐,韩流的生活极其清贫,元 人在东南纪闻中有“仲止贫益甚,客至,不能具胡床,只木杌子而已”8 的记载, 韩流在其休日静居诗中也有“寒饿迫我出,忽忽儿女大 的自述,均可见其当时 1 ( 元)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卷八十五。 2 ( 元)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1 0 2 9 7 页。 3 四库全书研究所:e f t 定四库全书总目下册,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第2 0 5 9 页。 4 同3 。 5 ( 宋) 朱子:晦庵集,四库全书本,卷八十二。 6 ( 清) 吴之振等:宋诗钞,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2 7 0 5 页。 7 四库全书研究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下j 毋) ,中华书局1 9 9 7 年舨,第2 1 7 1 页。 8 ( 元) 无名氏:东南纪闻,四库全书本,卷一。 7 韩演研究 生活之贫苦。尽管如此,韩漉尤能清苦自持,不妄见贵人,亦不妄受馈遗。东南纪 闻载录其“拒收库款 一事,尤能引以为证:“次日,吴专状遣吏送酒钱若干。仲 止出,问日:你官人交割了也。吏错愕日:本官方拜见自此,却去上任。仲止作 色云:便是近来官员不曾到任,先打动公使库物色。韩某一生不会受此钱。使吏领 赍去,其清节如此。 1 此事足以映衬出韩漉正直高尚的人格,其安贫乐道的精神值得 人们赞赏。 此外,韩漉“乃遭逢乱世,坎坷退居 2 之人,因当时正是反对抗金、主张议和 的史弥远专擅朝政之时,这对于韩漉这样热切希望“何时复三京,万世开太平”( 晚 晴诗) 的爱国文人来说,是极为痛苦而愤懑的。面对这样黑暗的政治局面,韩漉最 终选择了以隐居退世的方式予以抗争,并留下了三篇遗稿表明了自己超然出世的思 想,这就是他有名的“凄凉绝笔 三篇:所以桃源人、所以商山人、所以鹿门 人。韩流这三首绝笔之作,集中体现了他对历史上三位著名隐士桃源陶渊明、商山 四皓和鹿门庞公的倾慕之情,由此也进一步表明了他坚定的隐逸之心。但韩漉虽然表 面超然出世,但对“时事 的关心仍未泯灭,从戴复古悼韩漉诗后的自注“时事惊心, 得疾而卒 3 即可看出。由前面考证可知,韩漉卒时当为嘉定十七年甲申( 1 2 2 4 ) ,此 时正是宋宁宗驾崩之时。韩漉在当时可能对赵扩仍存有希望,希望他能下诏攻金,重 复故国,因而宁宗的死无疑使韩、漉“惊心 。韩漉这种出世与入世并存的矛盾思想, 在其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详见后文对其作品的评述。 第二节韩滤家世考 有关韩漉家族谱系的考证在学术界尚属一片空白。是由于其出身平庸,不值一 提? 还是因为有关其家世的资料繁碎,如同大海捞针? 其实,自韩漉祖上忠宪公韩亿 起,绵延至南渡后韩元吉、韩沈两父子,韩氏家族在两宋时期可谓是名门望族,其成 员众多,且多为当朝重臣。因漉父元吉“祖居京师之惠政坊,植桐于门,岁久木大且 异,人遂以桐木韩氏称之 4 又因北宋有两大韩姓家族一相州韩家和颖川韩家( 韩漉 为颖川韩家之后) ,且皆为盛世,为两相区别,时人便以“桐木韩家 称之。网罗诸 多有关“桐木韩家”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虽材料繁多琐碎,但仍能按图索骥,从中 初步梳理出韩氏一族血脉沿革之迹。 一、韩亿及其门下八子 l ( 元) 无名氏:东南纪闻,四库全书本,卷一。 2 四库全书研究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上册) ,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第1 6 2 0 页。 3 ( 清) 吴之振等:宋诗钞,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2 7 0 5 页。 4 ( 宋) 陈郁:藏一话腴,四库全书本,外编卷上。 8 济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韩亿( 9 7 2 1 0 4 4 ) ,字宗魏,谥忠献。年少时家贫,但刻苦好学。韩元吉自述 家世之作桐阴旧话录其轶事云:“忠献公少年贫时,学书无纸,茬门前有大石, 就其上学字,晚即涤去。遇烈日及小雨,张敝伞自蔽,率以为常。”1 后举进士,为大 理评事,知永城县,为官有政绩。宋史有传云:“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 亿治之。”2 韩亿虽出身贫贱,但由于其才能突出、政绩显著而颇得北宋名相王旦( 文 正公) 的赏识,于是将女儿许配给韩亿。据桐阴旧话知“王夫人初未有子,梦一 僧,貌甚异,手持莲花日:汝欲生男子,摘五叶饵之。后生舍人及献肃公、职方、 宫师、茬敏公,五子皆贵显。 3 文中王氏所生五子即:综( 舍人) 、绛( 献肃公) 、绎 ( 职方) 、维( 宫师) 、缜( 茬敏公) 。另据宋史知,韩亿另有三子:纲( 综之兄也) 、 纬、缅( 皆为缜弟) ,不知与何氏所生。 韩纲,韩亿之长子。宋史为其作传云:“纲,尚书水部员外郎。庆历中,知光 化军,性苛急,不能抚循士卒。”4 纲有子,名宗彦,字钦圣。宋史亦为其作传云: “荫补将作监主簿。举进士甲科,累迁太常博士。以大臣荐,召试,为集贤校理。历 提点京西、京东刑狱。”5 韩综,韩亿之第二子。宋史有传云:“综,字仲文。荫补将作监主簿,迁大理 评事。举进士中第,通判邓州、天雄军。 6 又云:“吕夷简自北京入相,荐为集贤校 理,同知太常院。历开封府推官,数月,迁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7 桐阴旧 话亦载此事,且有所增补日:“景佑元年,登进士第,后以吕文靖公荐入馆。忠献 公书,戒之日:惟上感君恩,次答知巳外,但服勤,职业一心。公忠,何虑前程不 达? 切须照管人情,周防忌善之言为切。继迁开封府推,又戒之日:乍赞浩穰,庶 事皆须熟思,无致小有失错。至于断一笞杖,或不当,明则惧于朝章,幽则畏于阴隙。 8 由此可知,综曾得到宰相吕文靖公( 吕夷简) 的推荐入朝为官,后又迁升开封府推 官。在此期间,其父韩亿曾两次寄书,教之以为官之道。韩综得其父训,后屡有升迁。 综有子,名宗道。宋史载其“为户部侍郎、宝文阁待制。 9 韩绛,韩亿之第三子,字子华,谥献肃。据宋史评其日:“献肃绛临事果敢, 1 ( 元) 陶宗仪:说郛,四库全书本,卷四十五下。 2 ( 元) 脱脱等: 宋史,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1 0 2 9 7 页。 3 同1 。 4 同2 。 5 ( 元)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1 0 3 0 1 页。 6 ( 元)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1 0 3 0 0 页。 7 同6 。 8 同1 。 9 同5 。 9 韩漉研究 不为后虑,好延接士大夫,数荐司马光可用,终以党王安石复得政,是以清议少。1 曾历任多职,为官清廉,政绩显著,颇得仁宗和神宗的赏识,神宗熙宁七年曾代王安 石为相。有子宗师,字传道。时以孝名世,宋史有传云:“初,宗师在神宗朝,数 赐对,常弗忍去亲侧,屡辞官不拜,世以孝与之。 2 韩绎,韩亿之第四子。宋史无传。桐阴旧话云:“字仲连。从晏元献公, 辟为永兴悴。”由此知绎为晏殊门下客。另载其轶事一条:“有富家子悦娼女柳,约为 夫妇,而父母强为子娶。乃谋之市卜,教以厌蛊,期妻必死可娶娼,则厚酬之。既而, 妻果病,垂死。妻之父母闻而告官,晏公醇儒,不信,日:世顾有是邪? 职方固 请鞫之,遂得实。发地藏木偶人,书其妻名氏、生时与睨诅之词,晏公大惊,乃奏抵 法。 3 由此知绎断案如神。 韩维,韩亿之第五子。字持国,著有南阳集三十卷。其外孙沈晦作南阳集 跋,评其外祖日:“历事四朝,致身二府,以直道正论,讫不相而名德冠天下。”4 所 谓“历事四朝”,当指韩维一生曾辅佐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皇帝,可见其为 官经历相当丰富。而沈晦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二府”,在宋代中央行政体制中,指中 书省和枢密院。中书省和枢密院对掌朝中文武二柄,中书省掌政务,枢密院掌兵权, 在宋代中央行政机构中,是握有重权的两个部门,固有“宋代中枢,权在二府m 5 之说。由此知韩维为官期间,颇得重用。但是,韩维生性却是一个不慕名利之人。他 “以进士奏名礼部 6 时,因方其父韩亿辅政,遂“不肯试大廷,以受荫入官 ,“父 没后,闭门不仕 7 ,为官期间有多次“辞不就”、“乞罢官8 ,且有语云:“圣人功名, 因事始见,不可有功名心。9 为人正直若此,故时有清誉。此外,其文集南阳集 卷后附录鲜于绰为其所撰行状,虽在流传中,多有阙失,但仍可见其概貌。其中记录 了有关其子女情况的一些重要资料:“右子宗儒、宗文、宗质,女长适杨景,晷次适 母轲,再次适刘熊,再次适沈隆嗣,再次适丁恂,再次适王实。州。由此我们可以推知, 其下育有三子一宗儒、宗文、宗质,另有六女。 韩缜,韩亿之第六子。字玉汝,谥茌敏。宋史其小传中载蔡确“欲以其属高 遵惠、张琏、韩宗文为美官一事,宣仁后因此事问缜,缜日:“遵惠为太后从父; 1 ( 元)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1 0 3 0 4 页。 2 ( 元)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1 0 3 0 4 - - 1 0 3 0 5 页。 3 ( 元) 陶宗仪:说郛,四库全书本,卷四十五下。 4 ( 宋) 韩维:南阳集,四库全书本,附录。 5 臧云浦等: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江苏古籍f 版社1 9 9 1 年3 版,第4 5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