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属PPT课件.ppt_第1页
链球菌属PPT课件.ppt_第2页
链球菌属PPT课件.ppt_第3页
链球菌属PPT课件.ppt_第4页
链球菌属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一)根据溶血作用分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完全溶血丙()型溶血性链球菌:不溶血(二)根据对氧气的需要需氧、厌氧和微需氧链球菌。(三)根据C抗原结构AH,KV20个群,3,化脓性感染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主要致病链球菌,第一节A群链球菌,A群链球菌主要成员为化脓性链球菌,在链球菌中对人致病作用最强。对人致病的链球菌约90%属于A群;多数菌为乙()型溶血。,5,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球形或卵圆形,G十,呈链状排列,幼龄菌有透明质酸的荚膜;无芽胞、鞭毛。,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链球菌脓液标本,链球菌纯培养,营养要求较高;兼性厌氧;液体培养基中,管底呈絮状沉淀;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S型细小菌落;多数致病菌株产生溶血环,生物学性状,培养特性,注意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区别!,8,生物学性状,培养特性,甲()型溶血溶血环,9,生物学性状,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区别于肺炎链球菌);不产生触酶。,生物学性状,抵抗力不强,加热6030min即被杀死。耐干燥,在干燥尘埃中可存活数月。对一般消毒剂、抗生素如红霉素、霉素、氯霉素、磺胺等均敏感。,抵抗力,生物学性状,1多糖抗原(C抗原)具有族特异性,是Lancefield血清学分类的依据。2表面蛋白抗原包括M、T、R和S抗原。M蛋白:1)型特异性,据此分80多个型;2)抗吞噬作用;3)与心肌肌浆蛋白、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表位,故可能与风湿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有关。3核蛋白抗原(P抗原),抗原结构,生物学性状,13,抗原构造,蛋白质抗原(表面抗原),多糖抗原(C抗原),核蛋白抗原(P抗原),细胞壁,MTRS,菌毛样结构(LTA+M),A群,生物学性状,致病性,(1)细胞壁脂磷壁酸(LTA)成分M蛋白肽聚糖;(2)侵袭性透明质酸酶(又称扩散因子)酶类链激酶SK(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链道酶SD(链球菌DNA酶)(3)外毒素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以溶原性转换获得毒素基因,致病物质基础,致病性,磷壁酸包绕在M蛋白外层,共同组成菌毛结构,链球菌溶素O(SLO)含-SH基的蛋白质,对热及氧敏感,-SH基被氧化成-S-S-基,失去溶血能力;还原剂可恢复溶血能力。SLO有抗原性,其抗体(ASO)可阻止其溶血作用。85%90%的患者体内可查到这种抗体。链球菌溶素S(SLS)小分子糖肽,无抗原性,对氧稳定,引起溶血。,致病性,链球菌溶素(streptolysin),所致疾病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途径:直接接触、飞沫、皮肤粘膜的伤口(1)化脓性炎症(2)猩红热(3)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4)超敏反应: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致病性,A群链球菌引起化脓性感染特点:脓汁稀薄而带血性,有明显扩散倾向,与正常组织间界限不清。,19,A群链球菌引起的丹毒,由产致热外毒素的化脓性链球菌所致。经咽喉粘膜侵入机体,产生毒素并引起高热、全身红疹等症状,愈后获得较强的免疫力。,致病性,猩红热(scarletfever),21,猩红热皮疹,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glomerulonephritis)在咽炎或脓皮病后均可发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机理: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风湿热(rheumatism/rheumatosis)在咽炎后可能发生,临床以关节炎、心肌炎为主。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不是链球菌直接侵袭所致。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致病性,免疫性,免疫性,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多种抗体(M蛋白抗体)。由于链球菌型别多,各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故可反复感染。猩红热患者产生的抗致热外毒素抗体有牢固的同型抗毒素免疫作用。,24,直接染色镜检:典型链球菌,可作初步诊断。分离培养(血液琼脂平板)挑选典型菌落。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生化反应等药敏实验,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细菌分离和鉴定,血清学诊断体外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ASOtest)常用于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取空腹晨血。一般ASO效价在1:400以上时有意义。,微生物学检查法,链球菌溶素O能溶解RBC,破坏WBC、PLT、M,预防感冒。对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尤其是儿童,要彻底治疗,防止发生急性肾炎、心内膜炎和风湿热。治疗一般与葡萄球菌相同。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也可选用磺胺类药物、红霉素等。用长效青霉素预防链球菌感染,对减少肾小球肾炎及风湿热的发生有一定效果。耐药菌株少见。,防治原则,俗称肺炎球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疾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约占细菌性肺炎的80%。,(S.pneamoniae),第二节肺炎链球菌,28,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G十球菌,菌体呈矛头状,成双排列,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有毒株有荚膜.,扫描电镜,12000,29,30,生物学性状,31,生物学性状,痰液标本中的肺炎链球菌(革兰染色,1000),肺炎球菌荚膜1000,肺炎球菌荚膜(荧光染色1000),生物学性状,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生物学性状,营养要求较高,在血平板上形成圆形、细小菌落。形成溶血环(草绿色半透明)。本菌能产生自溶酶,使菌落呈脐状或菌液变澄清。能分解多种糖,产酸不产气。能分解菊糖。常用的鉴别试验是胆汁溶菌试验;,34,培养特性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相似,生物学性状,注意区别:1)能产生自溶酶,“脐形”菌落;2)胆汁溶菌试验(+);3)分解菊糖(+);4)小鼠毒力试验5)Optochin敏感试验;,35,36,胆汁溶菌实验左: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阴性)右:肺炎链球菌(阳性),抗原结构(1)荚膜多糖抗原型特异性,将肺炎链球菌分为84个型。(2)菌体抗原肺炎链球菌含有M蛋白和C多糖。C反应蛋白(CRP)不是抗体,但在炎症的活动期(如风湿热)含量增多,可与C多糖发生沉淀反应。,生物学性状,致病性致病物质基础:主要是荚膜的抗吞噬作用。所致疾病:主要引起人的大叶肺炎,以及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副鼻窦炎、中耳炎和儿童的化脓性脑膜炎等。免疫性感染后产生荚膜抗体,有调理作用,对同型菌建立牢固的荚膜多糖型特异性免疫。,致病性和免疫性,39,直接染色镜检:典型链球菌,作初步诊断。分离培养(血液琼脂平板)挑选典型菌落。涂片染色镜检、Optochintest胆汁溶菌试验与菊糖发酵试验药敏实验、荚膜肿胀试验等,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细菌分离和鉴定,动物试验小鼠腹腔接种标本,待其濒死时剖检,取心血或腹腔液涂片、染色、镜检,并做分离培养与鉴定;也可用鼠腹腔液做荚膜肿胀实验。,疫苗预防据报道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菌苗可预防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对预防儿童中耳炎及高危人群感染均有一定效果。治疗用药谱同链球菌。,防治原则,一、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草绿色链球菌,因无多糖抗原,故不属于Lancefield血清学分类。大多数为条件致病性,常引起下列疾病:1龋齿(dentalcaries)常由变异链球菌引起。2.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由此菌引起的亚急性心内膜炎占全部病例50%。,第三节其他链球菌,二、B族链球菌又称无乳链球菌。正常寄居于妇女阴道和直肠,以及健康人鼻咽部,故可引起皮肤感染、心内膜炎、产后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三、D族链球菌本菌包括牛链球菌和马链球菌。正常寄居在皮肤、上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偶尔引起泌尿道感染、腹部化脓性感染、败血症和心内膜炎。身体虚弱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44,链球菌血清型溶血鉴别要点常见疾病化脓性链球菌A群溶血杆菌肽敏感风湿热、肾炎无乳链球菌B群溶血水解马尿酸盐新生儿败血症牛链球菌D群不溶血不耐65g/LNaCl心内膜炎肺炎链球菌-溶血胆盐敏感肺炎脑膜炎草绿色链球菌-溶血胆盐不敏感龋齿心内膜炎,医学常见链球菌,45,第四节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最初被划分为链球菌属D群。逐渐发现与其他D群链球菌差异较大,经DNA分析,现划分为肠球菌属。对人致病的主要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46,G球菌,无芽胞和鞭毛,血平板上形成圆形、灰白色、光滑、不透明的菌落。触酶阴性。与其它链球菌的差异:能耐受PH9.6,65g/LNaCl和400g/L的胆盐。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生物学性状,47,粪肠球菌菌落,48,碳水化合物黏附素聚合物细胞溶素多形核白细胞趋化因子,致病性,致病物质基础,49,尿路感染腹腔、盆腔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