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 大学物理 波动光学(13、14、15章)题解.doc_第1页
四川师范大学 大学物理 波动光学(13、14、15章)题解.doc_第2页
四川师范大学 大学物理 波动光学(13、14、15章)题解.doc_第3页
四川师范大学 大学物理 波动光学(13、14、15章)题解.doc_第4页
四川师范大学 大学物理 波动光学(13、14、15章)题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光的干涉13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1和n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位相差 。解:加入透明薄膜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n1en2e,则位相差为1n12n2图13-1132 如图13-1所示,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两个劈尖上,两劈尖角分别为,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若二者分别形成的干涉条纹的明条纹间距相等,则,n1和n2之间的关系是 。解:劈尖薄膜干涉明条纹间距为 (q 很小)两劈尖干涉明条纹间距相等,所以或133 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解:因为干涉条纹的间距与两缝间距成反比,与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故填“使两缝间距变小;使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变大。”n1n2n3图13-2134 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13-2示的劈尖膜(n1n2n3),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尖顶开始算起,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e = 。解:劈尖干涉(n1n2n3)从n1射向n2时无半波损失,产生明条纹的条件为2n2e = kl,k = 0,1,2,3在e = 0时,两相干光相差为0,形成明纹。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为k = 1,即2n2e = l,则。135 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0.620mm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 。解:设迈克耳孙干涉仪空气膜厚度变化为De,对应于可动反射镜的移动,干涉条纹每移动一条,厚度变化,现移动2300条,厚度变化,则l = 539.1nm。136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A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解:设玻璃的折射率为n(n1),单色光在真空中波长为l,速度为c,路程r,光程为r,单色光在玻璃中波长为,速度为,路程,光程为n。在相同时间t内,走过的路程r = ct,所以,光程相等。所以选(C)。137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13-3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e,且n1n2n3,1为入射光在n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图13-3en1n2n3入射光反射光1反射光2A2n2eB2n2eC2n2eD2n2e解:反射光2与反射光1的光程差应为2n2e,其中反射光2在薄膜中经过2e的路程,其光程为2n2e。另据n1n2n3,薄膜(n2)相对于n1为光密媒质,反射光1会产生附加的光程差(半波损失)。所以选(C)。13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则 A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B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C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原极小处的强度不再为零。D不再发生干涉现象。解:杨氏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与缝宽无关,将其中一缝略变窄时,干涉条纹间跨不变,但光强会有点变化,相消干涉强度不为零。所以选(C)。139 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 A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变小。 B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C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D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解: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形成明环的条件为形成暗环的条件为在中心处e = 0,由于半波损失,光程差为,形成一暗斑。现将平凸透镜慢慢向上平移时,e增加,中心处,根据满足明、暗环条件,交替出现明环和暗环,另外e增加,明暗环级次增加,故牛顿环会向中心收缩。所以选(B)。1310 如图13-4(a)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与待测工件B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500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的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图13-4(b)所示,有些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切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 AB(a)(b)图13-4A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500nmB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250nmC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500 nmD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250 nm解:若工件表面是平的,它与光学平板玻璃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的等厚条纹应为平行于棱边的直条纹。现观察到条纹发生弯曲偏离棱边,在同一条纹上,对应的膜厚度相等。因靠近棱边厚度越小,现条纹弯离棱边,可见工件表面为凸起纹。有些条纹弯曲部分顶点与其右边条纹直线部分相切,即最大高度为相邻两条纹厚度所以选(B)。1311 在杨氏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0.6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5m,实验测得条纹间距为1.5mm求光波波长。解:已知:d=0.6mm,D=1.5m,由杨氏双缝干涉,可得1312 折射率为1.60的两块标准平面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个劈尖(劈尖角很小)。用波长l600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假如在劈尖内充满n1.40的液体时的相邻明纹间距比劈尖内是空气时的间距缩小l=0.5mm,那么劈尖角应是多少?解:空气劈尖时,间距为液体劈尖时,间距为所以故1313 在牛顿环装置的平凸透镜和平玻璃板之间充满折射率n=1.33的透明液体(设平凸透镜和平玻璃板的折射率都大于1.33)。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300cm,波长650.0nm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凸透镜顶部刚好与平玻璃板接触,求:(1)从中心向外数第十个明环所在处的液体厚度e10.(2)第十个明环的半径r10.解:(1)设第十个明环处液体厚度为e10,则RrkdO入射光图135(2)牛顿环实验装置图如图13-5所示,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因,略去,由上式得则1314 白光照射到折射率为1.33的肥皂膜上,若从45角方向观察薄膜呈现绿色(500nm),试求薄膜最小厚度。若从垂直方向观察,肥皂膜正面呈现什么颜色?解:斜入射时。由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光干涉加强的条件是k = 1给出从垂直方向观察,反射光加强的条件是。于是肥皂膜正面呈黄色。第十四章 光的衍射13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1和n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位相差 。解:加入透明薄膜后,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n1en2e,则位相差为1n12n2图13-1132 如图13-1所示,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两个劈尖上,两劈尖角分别为,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若二者分别形成的干涉条纹的明条纹间距相等,则,n1和n2之间的关系是 。解:劈尖薄膜干涉明条纹间距为 (q 很小)两劈尖干涉明条纹间距相等,所以或133 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解:因为干涉条纹的间距与两缝间距成反比,与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故填“使两缝间距变小;使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变大。”n1n2n3图13-2134 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13-2示的劈尖膜(n1n2n3),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尖顶开始算起,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e = 。解:劈尖干涉(n1n2n3)从n1射向n2时无半波损失,产生明条纹的条件为2n2e = kl,k = 0,1,2,3在e = 0时,两相干光相差为0,形成明纹。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为k = 1,即2n2e = l,则。135 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0.620mm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 。解:设迈克耳孙干涉仪空气膜厚度变化为De,对应于可动反射镜的移动,干涉条纹每移动一条,厚度变化,现移动2300条,厚度变化,则l = 539.1nm。136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A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解:设玻璃的折射率为n(n1),单色光在真空中波长为l,速度为c,路程r,光程为r,单色光在玻璃中波长为,速度为,路程,光程为n。在相同时间t内,走过的路程r = ct,所以,光程相等。所以选(C)。137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13-3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e,且n1n2n3,1为入射光在n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图13-3en1n2n3入射光反射光1反射光2A2n2eB2n2eC2n2eD2n2e解:反射光2与反射光1的光程差应为2n2e,其中反射光2在薄膜中经过2e的路程,其光程为2n2e。另据n1n2n3,薄膜(n2)相对于n1为光密媒质,反射光1会产生附加的光程差(半波损失)。所以选(C)。13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则 A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B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C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原极小处的强度不再为零。D不再发生干涉现象。解:杨氏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与缝宽无关,将其中一缝略变窄时,干涉条纹间跨不变,但光强会有点变化,相消干涉强度不为零。所以选(C)。139 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 A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变小。 B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C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D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解: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形成明环的条件为形成暗环的条件为在中心处e = 0,由于半波损失,光程差为,形成一暗斑。现将平凸透镜慢慢向上平移时,e增加,中心处,根据满足明、暗环条件,交替出现明环和暗环,另外e增加,明暗环级次增加,故牛顿环会向中心收缩。所以选(B)。1310 如图13-4(a)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与待测工件B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500nm(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的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图13-4(b)所示,有些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切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 AB(a)(b)图13-4A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500nmB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250nmC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500 nmD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250 nm解:若工件表面是平的,它与光学平板玻璃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的等厚条纹应为平行于棱边的直条纹。现观察到条纹发生弯曲偏离棱边,在同一条纹上,对应的膜厚度相等。因靠近棱边厚度越小,现条纹弯离棱边,可见工件表面为凸起纹。有些条纹弯曲部分顶点与其右边条纹直线部分相切,即最大高度为相邻两条纹厚度所以选(B)。1311 在杨氏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0.6mm 1413 (1)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垂直入射的光有两种波长,l1400nm,l2760nm,已知单缝宽度a1.010-2cm,透镜焦距f 50cm,求两种光第一级衍射明纹中心之间的距离。(2)若用光栅常数d1.010-3cm的光栅替换单缝,其他条件和上一问相同,求两种光第一级主极大之间的距离。解:(1)由单缝衍射明纹公式可知(取k1),由于 ,所以 ,设两第一级明纹之间距为Dx(2)由光栅衍射主极大的公式,且有所以1414 据说间谍卫星上的照相机能清楚识别地面上汽车的牌照号码。(1) 如果需要识别的牌照上的字划间的距离为5cm,在160km高空的卫星上的照相机的角分辨率应多大?(2) 此照相机的孔径需要多大?光的波长按500nm计。解:(1)角分辨率应为(2)照相机孔径应为1415 750双筒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7,物镜直径为50mm。(1)根据瑞利判据,这种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多大?设入射光波长为550nm。(2)眼睛瞳孔的最大直径为7.0mm。求出眼睛对上述入射光的角分辨率,除以7,和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对比,然后判断用这种望远镜观察时实际起分辨作用的是眼睛还是望远镜。(1 nm = 10-9 m)解:(1)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则 rad(2)人眼的角分辨率为 rad则 rad 由于,所以用此望远镜时,角分辨率还是为人眼所限制,实际起分辨作用的还是眼睛。1416 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某个光栅上,该光束有两种波长的光,l1440nm,l2660nm,实验发现,两种波长的谱线(不计中央明纹)第二次重合于掠射角f60的方向上,求此光栅的光栅常数d。解:由光栅衍射主极大公式得当两谱线重合时有,所以当第二次重合时由光栅公式可知:,所以1417 波长l600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光栅上,测得第二级主极大的掠射角为30,且第三级是缺级。(1)光栅常数(ab)等于多少?(2)透光缝可能的最小宽度a等于多少。(3)在选定了上述(ab)和a之后,求在掠射角范围内可能观察到的全部主极大的级次。解:(1)由光栅衍射主极大公式得(2)若第三级不缺级,则由光栅公式得由于第三级缺级,对应于最小可能的a,方向应是单缝衍射第一级暗纹:,两式比较,得 (3)由光栅方程和单缝衍射极小位置,有,(主极大),(单缝衍射极小)所以k=3,6,9 缺级。又因为所以实际呈现k=0,1,2级明纹(k=4在p2处看不到)。1418 在X射线衍射实验中,用波长从0.095nm到0.130nm连续的X射线以30角入射到晶体表面。若晶体的晶格常数d = 0.275nm,则在反射方向上有哪些波长的X射线形成衍射极大?解:30是入射角,因此掠射角为: = 9030 = 60。根据布喇格公式2dsin = k,得X射线形成衍射极大的波长为: = 2dsin/k,(k = 1,2,3,)。数值和结果如下表所示。级数k123456波长(nm)0.4760.2380.1590.1190.0950.079是否所求NoNoNoYesYesNo第十五章 光的偏振151 自然光源强度为I0,通过偏振化方向互成45角的起偏器与检偏器后,光强度为_。解: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的光强度为再通过检偏器后的光强度为则答案为I0/4。152 一束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两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已知通过此两偏振片后的光强为I,则入射至第二个偏振片的线偏振光强度为_。解:设自然光通过第一个偏振片后的强度为,再通过第二个偏振片后的光强度为解得153 两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强度为I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其上,通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I0/8,若在两片之间再插入一片偏振片,其偏振化方向与前后两片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取锐角)相等。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透射光强度为_。解:自然光通过第一个偏振片后的光强度为再通过第二个偏振片后的光强度为解得插入的偏振片其偏振化方向与前后两片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为则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透射光强度为154 一束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P上,以入射光线为轴转动P,观察通过P的光强的变化过程。若入射光是_光,则将看到光强明暗交替变化,有时出现全暗现象。解:自然光和圆偏振光通过偏振片后光强不变,线偏振光(完全偏振光) 通过偏振片后光强有大小变化,且最小为零,部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通过偏振片后光强有大小变化,但最小不为零。答案为线偏振光(完全偏振光)。155 用相互平行的一束自然光和一束线偏振光构成的混合光垂直照射在一偏振片上,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时,发现透射光强的最大值为最小值的5倍,则入射光中,自然光强I0与线偏振光强I之比为_。解:透射光强的最大值为透射光强的最小值为由题意得解得156 一束自然光通过两个偏振片,若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间夹角由转到,则转动前后透射光强度之比为_。解:光强为的自然光通过两个偏振片后透射光强度为当由a1变到a2,其透射光强度之比为P1P2Ss1S2图151157 如图15-1所示的杨氏双缝干涉装置,若用单色自然光照射狭缝S,在屏幕上能看到干涉条纹。若在双缝S1和S2的一侧分别加一同质同厚的偏振片P1、P2,则当P1与P2的偏振化方向相互_时,在屏幕上仍能看到很清晰的干涉条纹。解:由干涉的相干条件可知,当两列光波的振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时,干涉才能产生。因此当P1与P2的偏振化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才能满足条件。答案为:平行或接近平行。158 马吕斯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式中I为通过检偏器的透射光的强度;I0为入射_的强度。 解:马吕斯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中I0为通过起偏器的透射光的强度,因此入射检偏器的光为线偏振光。答案为:线偏振光(或完全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 159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 A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 B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C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 D无干涉条纹 解:干涉条纹的间距,入射光波长与装置没变,则条纹的间距不变。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强度减半,每束光的强度减少,则明纹的亮度减弱。答案为:(B)。1510 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光,让它垂直通过一偏振片。若以此入射光束为轴旋转偏振片,测得透射光强度最大值是最小值的5倍,那么入射光束中自然光与线偏振光的光强比值为 。A1/2 B1/3 C1 /4 D1 / 5 解:自然光强度为,光强度始终为;线偏振的光强度为,通过旋转偏振片后,最小光强为0,则混合光通过旋转偏振片后的最大光强为,最小光强为。答案:(C)。1511 一束光强为I0的自然光,相继通过三个偏振片P1、P2、P3后,出射光的光强为II0 / 8。已知P1和P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若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P2,要使出射光的光强为零,P2最少要转过的角度是 。A30 B45 C60 D90解:设P1、P2的偏振化方向夹角为,P2、P3的偏振化方向夹角为,且通过三个偏振片后的透射光强度为解得现改变夹角为,有解得或则P2最少要转过的角度是答案为(B)。1512 两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一束自然光垂直入射其上时没有光线通过。当其中一偏振片慢慢转动180时透射光强度发生的变化为: A光强单调增加 B光强先增加,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