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孑l 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文化审视 摘要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 “乐府双璧 及“叙事诗双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1 6 世纪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 的悲剧,常因其知名度而被误称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这两部作品都是享誉世界的经 典,主人公以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赢得无数读者的赞叹,其生命的终结加重了悲剧文 学的意蕴,同时也加快了时代更新的脚步。两者具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由于两国长 期的文化积淀不同,两者之间也呈现出各自的鲜明特色。本文以孔雀东南飞和罗 密欧与朱丽叶中渗透出的文化意义为研究对象,阐述两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潜意 识对话。前人对于两者的对比研究多数是从故事内容、思想意义的角度对照,本文是 从文化研究角度,以较为客观的态度,还原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 文学史价值,这也是当前比较文学研究所不应忽视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孔雀东南 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上篇详细分析文化历史语境与作品间的对话,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 叶是对特定历史文化的写照。孔雀东南飞产生于中国汉末建安时,一方面,动乱 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自西汉武帝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已逐渐 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及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封建礼教道德观受到强烈冲击而日渐 懈驰。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于1 6 世纪9 0 年代,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的春风之中, 在欧洲大陆荡漾了2 0 0 多年后,才在这个欧洲西北角的岛国登陆。不同的是前者的文 化制度根深蒂固,并且也没有丝毫改变的动向,后者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虽然两部 作品产生的国度在当时完全隔绝,但二者以其共同之处形成了潜意识对话。 中篇主要是文化与民间之间的互动,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改 编自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 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 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自英国的民间传说;文化渗入民间形成特定的民间文化。 下篇重点分析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艺术底蕴,诗意蕴含是 诗所特有的,戏剧冲突则独数戏剧。前者首尾诗化,形式整齐,想象新奇,体验独特, l 以诗化的语言呈现在人们面前;后者则详细勾画了人物性格的冲突,并带来了较强的 现实意义。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罗密欧与朱丽叶文化审视 2 s t u d y i n gt h ec u l 月u r a l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p e a c o c kf l y i n gs o u t h e a s t a n d “r o m e oa n dj u l i e t a b s t r a c t “p e a c o c kf l y i n gs o u t h e a s t ”i st h ef i r s tl e n g t h e p i ci n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 i ti s k n o w na s s h u a n g b iy u e f u w i t h p o e t r yo fm u l a n w r i t t e ni nn o r t h e md y n a s t i e s “r o m e oa n dj u l i e t ”w a sw r i t t e ni n16 t hc e n t u r y i tw a ss h a k e s p e a r e sf a m o u st r a g e d y , a n d o f t e nm i s t a k e n l yr e f e r r e dt oo n eo fs h a k e s p e a r e sf o u rm a j o rt r a g e d i e s b o t ho ft h e ma r e w o r l d r e n o w n e dc l a s s i c t h eh e r o e sw e r ek n o w nf o rt h e i rs t e a d f a s t1 0 v e a n dw o n n u m e r o u sr e a d e r sp r a i s e ,b u ta l s ot oa c c e l e r a t et h ep a c eo ft h et i m e sa n du p d a t e d b o t ho f t h e mh a v eal o ti nc o m m o n b u tb e c a u s eo ft h e i rl o n g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c u l t u r a ld i f f e r e n c e s a l s oe m e r g e db e t w e e nt h et w od i s t i n c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o ft h e i ro w n i nt h i sp a p e r , a u t h o r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sa b o u tt h ec u l t u r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t h es u b c o n s c i o u so f p e a c o c k f l y i n gs o u t h e a s t a n d “r o m e oa n dj u l i e t p r e d e c e s s o r sa l w a y ss t u d i e da b o u tt h em a i o d t y o ft h ec o n t e n tf r o mt h es t o r ya n dt h em e a n i n go fr e f l e c t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p a y sm o r ea t t e n t i o n a b o u tc u l t u r a ls t u d i e sa n do b j e c t i v em a n n e r si no r d e rt od i s p l a yt h ev a l u eo f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 f r o m “p e a c o c kf l y i n gs o u t h e a s t ”a n d “r o m e oa n dj u l i e t ”w h i c hc a n tb ei g n o r e d i nt h i s p a p e r , 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a u t h o rc a r r i e so u tad e t a i l e d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 “p e a c o c k f l y i n gs o u t h e a s t a n d “r o m e oa n dj u l i e t ”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 t h ec u l t u r a la n d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t e x to f “p e a c o c kf l y i n gs o u t h e a s t ”a n d “r o m e oa n dj u l i e t ”i sa n a l y z e d “p e a c o c kf l y i n gt os o u t h e a s t w a sp r o d u c e di nj i a n a n t h el a t eh a nd y n a s t y 0 nt h eo n eh a n d u n r e s tt ot h ep e o p l e sl i v e sb r o u g h tg r a v ed i s a s t e r ,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s i n c et h ew e s t e mh a ne m p e r o rw ui n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f i e l dh a sb e e n i n c r e a s i n g l yd o m i n a t e db yc o n f u c i a ni d e a sa n dt oc o n f u c i a n i s ma s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 t h ef e u d a le t h i c a lc o d ee t h i c sh a v eas t r o n gi m p a c t “r o m e oa n dj u l i e t ”w a sw r i t t e ni nt h e 16 t hc e n t u r y , 9 0y e a r s b e g a ni nt h ei t a l i a nr e n a i s s a n c e t h ew a v ei nc o n t i n e n t a le u r o p e w a s2 0 0y e a r sa f t e rt h en o r t h w e s tc o m e ro fe u r o p el a n d i n g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i st h a tt h e 3 f o r m e ra r tw o r ki sd e e p l yr o o t e di nc u l t u r a ls y s t e m s ,a n da l s on o tt h es l i g h t e s tc h a n g ei n t h et r e n d w h i c hi si nat r a n s i t i o np h a s e a l t h o u g ht h et w ow o r k sw e r ef r o mc o m p l e t e l y i s o l a t e dc o u n t r i e sa tt h a tt i m e ,t h e yf o r m e dac o m m o ns u b c o n s c i o u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d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c u l t u r ea n dc i v i ls o c i e t y t t p e a c o c kf l y i n gs o u t h e a s t a n d r o m e oa n dj u l i e t a r ea d a p t e df r o mt h ep o p u l a ri nf o l k s t o r i e s ,f o l ks o n g s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t h eh i g h e s ta r t i s t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h a nd y n a s t ya l o n gn a r r a t i v ep o e m ”p e a c o c kf l y i n gs o u t h e a s t ”( o r i g i n a l t i t l ef o r p o e m sf o rj i a o z h o n g q i n gw i f e ”) ,i sap o e t i cr e a l i s mi n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 “r o m e oa n dj u l i e t ”a d a p t e df r o mt h ei t a l i a nf o l k l o r e t h el a s tp a r tf o c u s e so nt h ew r i t i n ga r t so f “p e a c o c kf l y i n gs o u t h e a s t ”a n d “r o m e o a n dj u l i e t ”p o e t r yi st h ep o e mc o n t a i n su n i q u e ,w h i l ed r a m a t i cc o n f l i c ti st h en u m b e ro f i n d e p e n d e n td r a m a t h ef o r m e rg i v e su sn e w a n du n i q u ee x p e r i e n c et ot h el a n g u a g eo fa p o e mi nf r o n to fp e o p l e h o w e v e r , t h el a t t e ri so u t l i n e di nd e t a i la b o u t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 c o n f l i c t ,a n db r i n g sas t r o n g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k e yw o r d s :p e a c o c kf l i e st ot h es o u t h e a s t ,r o m e oa n dj u l i e t ,c u l t u r a ls t u d y i n g 4 绪论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杰出的乐府诗歌,共3 5 5 旬,1 7 7 5 字。它被 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1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所写的唯一一部 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东西方最负盛名的爱情悲剧, 千百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它们就像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化和历史里交相辉映。 孔雀东南飞揭露的是封建家长制度的罪恶,但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揭露了欧 洲封建社会世仇流血和宗法专制对个人的莫大伤害,表现了个性解放的力量。两者虽 然产生于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之下,但是从理论上讲,人类文化发展有“同质”的 一面。在人类文化同质的基础上才产生了多元的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质。所以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文学在宏观的层面上是存在着可比性的,这种可比性就是人性层面的一致 性。因此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存在着对话的可能性。 一、 两者的时代背景有对话的可能性。孔雀东南飞是发生于汉末建安( 1 9 0 2 2 0 年) 中时期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发生于一千多年以后的十四 世纪。两者时间相隔之久,看似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建安时期乃是东汉大一统政权走 向崩溃的最后阶段。汉初汉武帝颁布:“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策,以维护 帝制、禁锢思想、奴化百姓。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日渐束缚和禁锢人 心,显示出它吃人的本质。建安时期,礼教在意识形态上的控制已经相对减弱,“人 的意识开始觉醒。文艺复兴时期经历了几千年的中世纪的黑暗统治,新兴资产阶级已 经崛起,封建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追求个人的自由爱 情与封建家族发生的冲突,反映了资产阶级与封建文化制度的矛盾。因此两者都发生 在新旧两种思想的交锋之处,是封建思想走向没路的产物。 二、两者阐述了同样的母题“爱情 和“自杀。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真 挚相爱的青年,为了维护自己真挚的爱情,男女主人公都对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激 烈的抗争,最后双双殉情而死。他们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自由而勇于抗争的斗士。 这两对青年人,在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上表现得那么勇敢无畏,他们的殉情自杀不 是在外力推动之下的被动行为,而是非常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 三、女主人公表现出了相同的性格。两部作品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在女性身上, 更多地着墨于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在整个斗争中,作者让她们经受了比男主人公 更多的痛苦和磨难,惊人的勇气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幸福和自由。心里的挣扎也使之具 有了更加鲜明的情感世界,表现了更为勇敢的抗争精神和更为完美的性格特征,正是 她们,为两部作品增添了更多的奇光异彩和动人魅力。刘兰芝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个不可多得的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她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 1 穆克宏玉台新咏笺注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第5 4 页 1 华所动。朱丽叶则是英国文学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有着强烈人文主义精 神的人文主义斗士,她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不顾一切的战斗精神正体现了当时新兴 资产阶级的愿望和主张。 1 深层对话 1 1历史文化语境与两作品间的对话 1 1 1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历史文化对话 焦仲卿、刘兰芝被逼殉情的悲剧发生于“建安中”,建安( 1 9 0 - 2 2 0 年) ,是汉献 帝刘协年号,共计3 0 年。建安时期是东汉大一统政权走向崩溃的最后阶段。此时封 建伦理道德已经显示出它吃人的丑恶嘴脸,但是封建制度几千年建设的大厦不可能顷 刻之间就轰然倒塌,其封建的残留仍然在无孔不入的发挥着作用。因此孑l 雀东南飞 从各个角度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现实。 1 1 i 1 农耕文化一黄土地上的文明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中国社会一开始就是一个农 耕为主要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社会。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相比,思想更加稳定和坚韧, 但是文化中也缺少必要的野心和冒险精神。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置身其中,不可能 不深受影响。在农耕社会里,男性的整体地位大大高于女性,但焦仲卿是一个例外。 这与他自幼生活在寡母幼子的环境中有关。焦仲卿在家庭中无法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力, 与当时社会主流生活显得格格不入,因为其懦弱性格,当其母亲以“此妇无礼节,举 动自专由。 的理由把刘兰芝“遣归时,他只能“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并没 有采取必要的反抗。在刘兰芝被遣返前,他还一相情愿地相信“不久当归还,还必相 迎取 。甚至知道改嫁并非刘兰芝本意,尚有挽救余地的时候,既不敢以死逼迫焦母收 回成命,更不敢与刘兰芝一走了之。最后当听到刘兰芝去世的消息,失去所爱之人的 痛苦和自身不能保护所爱的自卑融合在一起,最终促使他对个人生活绝望而死。 刘兰芝是典型的农耕生活要求下的女性。农耕文化的理想模式是“男耕女织 , 这种经济模式不但大大削弱了妇女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而且人为地把女性禁锢在家 庭这个狭小的环境里,这样一来,女性的视野就大大缩小,她们就只能从家庭这个层面 上思考问题,很难提升到社会的高度上去。因此,虽然刘兰芝被无故遣归而感到自己 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她无法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焦母对她的无 端压迫和排挤在她眼中不是一种社会行为,而是一种家庭纠纷。因此,面对焦母和刘兄 两大家长的压迫,她能够去以死抗争,却始终没有为自己作辩解。因此刘兰芝的抗争实 2 质上是对封建家长的性格、品行的抗争,而不是对封建礼教的抗争。 1 1 1 2 建安中一对封建制度的挑战 汉代首次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但是汉末建安时期,是一 个刀光剑影、动乱频繁的黑暗血腥年代。一方面,动乱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 难,另一方面,西汉建立的儒家经学的思想体系独霸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各种思 想异彩纷呈,不断涌现。后汉书孔融传中记载,孔融曾讲过这样的话:“父之与 子,当有何亲? 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 子之于母,亦复奚为? 譬如寄物瓶中,出 则离矣。 孔融这些话实在是彻底颠覆了儒家有关父子、母子关系的论述。这样惊世 骇俗的言论也只能出现在思想解放的汉末建安时期。所以,刘兰芝“自专由”的思想,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与这一时期人们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一脉相承 的。 按照封建礼法,“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作为丈夫,“御妇是完全合乎当时 的礼法的;但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并未表现出“御”妇的情形,相反,他对妻 子表示出的是一种平等的爱。他们情投意合,感情真挚,他们“结发同枕席”,愿“黄 泉共为友“举手长劳劳,两情相依依”就反映出仲卿对兰芝的真挚的爱。所以, 尽管焦仲卿不能改变母亲驱遣兰芝的决定,但他毅然拒绝了“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 郭,阿母为汝求”的诱惑而“自挂东南枝 ,以死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当然,在 礼法之士看来,仲卿的殉情,也是对礼教的公然挑战。这在封建宗法制男权社会中, 是极为罕见的。 刘兰芝、焦仲卿的以身殉情,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汉代大一统政权濒于崩溃、儒 家纲纪松弛的情形下,年轻人为追求一种自由生活而与封建顽固势力之间必然发生的 冲突、交锋,是与汉末建安时期人们力图挣脱儒教羁绊、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相一致 的。孔雀东南飞首先竖起了反抗封建制度的大旗,这实在是一个石破天惊般的贡 献。 1 1 1 3 汉末婚俗制度一一埋葬爱情的坟墓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历经夏、商、周三代基本建立起来,到汉代汉武帝“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开展后,封建家长制得到强化,子女在婚姻上无自由,完全听从父 母的安排。尔雅释亲云“姗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 谓为婚姻。 婚姻绝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两个家族的利益。焦仲卿与刘 兰芝之间的婚姻如何而成,孔雀东南飞中并未交代。但是文中焦母逼迫其子离婚, 刘兰芝被遣后被迫答应结婚这些事实反映了这一特征。当焦仲卿想劝说焦母挽留其妻 时,但见“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并许诺“东家有 贤女阿母为汝求”。焦仲卿只能“长叹空房中州转头向户里 。由此可见汉末父 母在子女婚姻方面具有绝对的支配权,此时的婚姻已经非常鲜明地打上了封建社会的 烙印,宗法伦理与父母之命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家长通过对子女婚姻的支配,达到 对整个家族的控制,捍卫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被遣,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汉代男女婚后离异的一种 普遍现象。很显然,这种社会现象的表现形式,则多是男方对女方的休弃,其休遣习俗 本身的繁多与荒谬是对女子的摧残。如汉乐府上山采靡芜,写的正是无端被遗弃 妇女的哀伤,代悲白头吟也是被弃妇女的痛苦的诉说。 因此,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也是为其统治服务的。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既 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血泪控诉,也是对那个社会的真实再现。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爱情 理想破灭了,封建的婚姻制度和风俗彻底的成了埋葬爱情的坟墓。 1 1 2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英国历史文化对话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源于意大利一个古老传说,但反映的却是1 6 世纪英国 社会的现实。人一生下来,就受到文化的影响。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思想行为乃至人 格无不被打上各自文化的烙印。文学也是如此,它难以避免的要受到所在时代的影响, 会带着这个时代的烙印。 1 1 2 1 海洋文化一蔚蓝色的文明 罗密欧与朱丽叶生长的文化背景是以希腊文化为源头的,希腊文化也是世界史上 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但是希腊文化却是以海洋文化为主,海洋文化充满着叛逆和冒险 精神,崇尚斗争的力量,主张人应该与自然抗争,从而改善生存环境,整部西方文化史 就是不断与自然斗争,然后不断进步的历史。简言之,希腊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 是个人主义和自由的彰显,认为每个人都有努力抗争以改善生活状况的权利,而不应 受到一些不正当因素的限制。著名学者钱穆在其著作中国文化的属性中就曾指出 个人主义是构成西方文化三个部分中的第一要素。古希腊的很多哲学家都非常注重个 人主义思想,普罗塔哥就认为个人是衡量世上万物的标准。伊壁鸠鲁则极端推崇个人 主义,强调个人幸福为人类永恒中心。 因此罗密欧与朱丽叶就以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为己任,认为这是人之生活的 终级目的,是人之自然本性的需求。他们在性格上都热情奔放,性格爽朗,他们身上散 发着西方人勇敢无畏、大胆追求幸福和爱情的特质。当爱情和家族声誉、社会道德标 准冲突时,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到的选择前者,因为在他们看来,追求个人幸福是天经地 义的事情。因此总的看来,罗朱二人的抗争过程充满了不甘命运安排、勇敢追求爱情 的悲壮之美。 1 1 2 2 文艺复兴一人文的觉醒 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于1 5 9 4 年,那时的英国刚刚走出千余年中世纪历史的泥 沼,正是封建制度走向崩溃,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候。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的春 风,在欧洲大陆荡漾了2 0 0 多年后,走入英国的领地。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高举人文主 义的旗帜反对封建主义,主张以人为本,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4 用理性主义反对蒙昧主义。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封建主义的羁绊,强烈要求人的独 立,要求把人放到社会关系的最中心,摆脱对神的依赖和屈从,大力肯定人对幸福和 享乐的要求,反对神的权威和来世主义、禁欲主义、神秘主义、蒙昧主义。 在这种大力提倡人性解放、感情自由的时代环境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符合 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他们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自由而勇于抗争的人文主义战士, 但两家的世仇和爱情的盲目却仍然使他们走上了绝路。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和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文艺复兴运动是在欧洲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萌芽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的思想武器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推崇人,反对神,以人性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个人幸福反对禁欲主义。 罗朱两人一切追随个人的自然本性,视个人的尊严,个人的愿望为生活的中心, 绝对不为其他任何因素而压制个人的愿望和情欲,他们身上有一种高度的生命自觉, 因此,罗朱身上的个性光辉就非常炫目。 1 1 2 3 包办婚姻和家族世仇一真爱的殉难地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演成的悲剧,无疑是父母包办婚姻制度和 封建家族世仇纠纷的血泪控诉。这对年轻人从相爱到成婚,既没有冷静的理性思考, 更没有丝毫功利性的算计,完全是依照自己的真心,遵循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在朱丽叶看来,贵族爵徽和姓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罗密欧这个人本身,这表明 她已摆脱了旧思想的枷锁,有了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在见面的当晚 就与罗密欧私定终身,第二天就秘密地举行了婚礼。朱丽叶的选择已经显示了她和狭 隘的封建家族恩怨决裂的决心和勇气。爱情在她眼中至高无上,虽然她“很愿意遵守 礼法,但当礼法与爱情发生冲突时,她毅然地抛弃礼法而选择爱情。个人的存在、 个人的价值在朱丽叶看来是这样的举足轻重,礼法已被弃置一旁。当度过了如胶似漆 的新婚之夜,罗密欧走后,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朱丽叶勇敢地喝下劳伦斯神父研 制的药液而“假死”。当她醒来发现罗密欧却真死在她身旁时,毫不犹豫地自杀殉情。 这个爱情悲剧正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爱情理想与封建恶习、封建压迫之间的冲 突。罗密欧与朱丽叶正是有着强烈人文主义精神的人文主义战士,他们为了维护自己 的爱情,不顾一切的战斗精神正体现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主张。虽然造化弄 人,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对生死相恋的爱人却毫不听任命运的摆布,他们果敢,无 畏,勇不可挡,无所畏惧,凭着自身的智慧和满腔的爱情,同家长与命运进行了艰苦 卓绝不屈不挠的抗争,在维护爱情方面并没有留下任何遗憾。罗密欧与朱丽叶追求自 由爱情的人文主义新思想和新的人生追求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挑战,在人文主义萌芽 的时代,喊出了“人性解放 的时代强音。 1 2 两部作品间的潜意识对话 5 1 2 1 两者间的相似性及其文化寓意 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1 8 世纪 以前,中国和西欧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不多,在文学上的交流更少,如果要说产生 于建安时期的孔雀东南飞对产生于1 6 世纪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什么具体影 响,现实根据并不多。造成这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相像的原因在于:尽管世界上各个 民族千差万别,但各民族的人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他们的基本行为是大体上一致的, 他们所遭遇的问题,面对的困难,也常常是一致的。一种新生的力量将要破土而出的 时候,必定会受到旧有力量的压制,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封建思想束缚着人们, 而爱情是人性中最高贵最脆弱的部分,所以虽远隔千山万水,人们对待爱情的方式却 是相似的,( ( - t l 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都受到家长的 强烈反对,都是女主人公被父母逼嫁到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在世俗眼中却是“门当户 对”的一户人家中,结局都是男女主人公中一方死去另一方随其而去的悲剧。但他们 的死,都宣告了他们的压迫者的失败和自己爱情的胜利。 1 2 1 1 爱情面前不畏强权的爱情本位原则 一 在爱情面前,主人公都表现出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在强大的封建恶势力面前,焦 仲卿和刘兰芝,罗密欧与朱丽叶被迫双双殉情,以年轻的生命,谱写出一曲生死恋歌。 刘兰芝就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她坚 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她外柔内刚,有主见,忠于爱情:“君当作 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所以最后她在兄长的逼迫下,又加之爱 情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在以死徇情的时候,她也是没有半点的犹豫,“揽裙脱丝履,举 身赴清池”,从容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实践了自己亲口许下的爱情诺言。她以自己的 生命诠释了对爱情的坚贞和维护爱情的决心。而焦仲卿的反抗精神与刘兰芝相比稍显 软弱。但是他身上也有一定的斗争和叛逆精神。他确实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当母亲要 驱逐兰芝时,他先是婉“启”,继是“跪告 ,但等到母亲“槌床便大怒 时,他就只得 “默无声”地退了出来。兰芝被逼嫁人,他即声言要“吾独向黄泉”,虽是“作计乃而 立”,但也只是“长叹空房中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闻知兰芝已死,以他爱 兰芝之深,他终于以身殉情,“自挂东南枝”。可以说,焦仲卿本身是缺少斗争精神的, 造成他最后的悲剧,是刘兰芝的去世,爱情的死亡。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主人公罗密欧有丰富的知识、饱满的热情和顽强的冒险 精神。在争取婚姻自由问题上,他是热情大胆、忠贞不渝、无所畏惧的,为了爱情, 他不但甘愿抛弃家庭姓氏,甚至能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这些都表明他是一个人文主 义思想的斗士。朱丽叶在舞会上爱上了罗密欧后,虽然曾预感到“这场恋爱怕要种下 祸根,但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早已经使她抛弃了一切,她说:“告诉我,你愿意在 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举行婚礼,我就会把我的整个命运交托给你,把你当作我的主人, 6 跟随你到天涯海角。 当父亲逼她嫁给帕里斯伯爵时,她不惧父亲的威严,公开反抗 说:“你们不能勉强我喜欢个我对他没有好感的人。为了爱情,她明确表示:“无 论什么使我听了战栗的事,只要可以让我活着对我爱人做一个纯洁无瑕的妻子,我都 愿意毫不畏惧,毫不迟疑地做去。 为此,她毅然喝下了麻醉药,躺进了坟墓里。当 她醒来后,发现罗密欧已经死了时,就立即挺起胸膛,拔出匕首自尽在其遗体旁。这 一对青年人,在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上表现得是那样的勇敢、无畏。在他们心中 爱情是超越一切的,是完全凌驾于家族世仇和封建贵族统治之上的。 1 2 1 2 给人生命感的悲剧 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 看 。朱光潜也曾说过,悲剧不应只引起人的怜悯与恐惧,还应给人以生命力感和崇 高感。这种生命力主要表现在那种既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又面 对苦难而不屈地挣扎,不倦地追寻,勇敢地反叛并积极寻求自我拯救的果敢斗争之中。 很显然,这两部悲剧均不乏崇高感,是悲剧中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的巨著。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刘兰芝最后的殉情在某种程度上对是封建 礼教的抗争。虽然作为一个以家庭为生活圈子的女性,不可能有很高的思想深度,但 是她的行为已经说明了一切。她性格坚强温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 五疋,大人故嫌迟。 但是这样也要遭到焦母的训斥。恩格斯说“在整个古代,婚姻 的缔结都是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最根本的特点是,婚 姻当事人特别是妇女,对自己的婚姻毫无决定权。因此焦母总是意志坚决,强逼儿子 休妻另娶,因此在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面前,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死在当时是必然的, 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压迫下,他们的自由爱情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 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在当时社会条件下, 刘兰芝、焦仲卿的以死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 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所以他们的以身殉情也是带着对封建主义的 强烈的控诉和批判。 罗密欧与朱丽叶彼此一见钟情,却发现两家族之间有不可调和的世仇,但他们面 对自己的爱情丝毫没有退缩,私订终身并于次日举行了婚礼。后来罗密欧被逐出这座 城市,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嫁给帕里斯伯爵。这平空产生的几道 风波给两人的爱情造成了障碍。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神父帮助。朱丽叶一面 喝下麻醉药躺进阴森的墓穴,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谁知,信未能及时送到,自行赶 来的罗密欧不知朱丽叶服用假死药,就在朱丽叶的墓中服毒自尽了。朱丽叶醒来后, 发现罗密欧已殉情:也立刻拿起匕首刺进了自己的胸膛。一往情深却互为仇敌,设计 假死而天不随人愿,虽然造化弄人,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对生死相恋的爱人却毫不 听任命运的摆布,他们果敢,无畏,勇不可挡,无所畏惧,凭着自身的智慧和满腔的 爱情,同家长与命运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抗争,在维护爱情方面没有留下一丝 7 遗憾。所以他们虽死犹生,虽败犹荣,他们的形象从头至尾展示出一股活泼泼的生命 力,洋溢着惊心动魄的壮丽之美,人性的伟大与崇高在他们身上光彩夺目,令人深深 叹服。 1 2 2 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及其深层原因 但是由于两者并不是产生于同一土壤,而“文学来源于生活作品总是不可避免 的受到当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带有当时社会文化的印记。所以两部作品之 间有太多的差异。 1 2 2 1 哀而不伤与一悲到底悲剧结尾的深层内涵不同 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以男女主人公的殉情的悲剧为结尾的。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死后,又加上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两家求合葬,合 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 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两人死后,两家也为言归于好, 并为两人铸了金身。但是这两种类似的结局所体现的深层内涵却是不尽相同的。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结局正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团圆之趣 。以中庸 之道为核心的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完整与完满。所以中国人历来把“完满 作为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期待。“哀而不伤 是最理想的悲剧效果,因为 悲剧气氛过于令人悲伤,会使人太过压抑而透不过气来,不符合“节有度“中庸”的 观点,这样的审美期待使他们很少把悲剧推向极端,而是遵循“发于情性、止乎礼仪 的原则。死的美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好人必得好报观念的结果,是关于相信 人有“来世的一种向往的具体体现。j 下因为中国人虽然希望达到其悲剧效果以警醒 人心,但是并不希望美丽的爱情死去,所以才安慰似的给爱情以永生用浪漫的形式歌 颂着它们。中国古代的悲剧作品大多如此,虽然展示了主人公无可奈何的悲剧命运和 对现存制度的愤怒控诉,悲凄绝望、催人泪下,但它们的结局也大致摆脱不了“始于悲 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2 的曲终奏雅、苦尽甘来的模式。虽然 这种“团圆之趣反映了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望,但是这种“欢乐的 尾巴 往往也削弱了整个作品的悲剧性。 死亡表达上的浪漫与沉重,反映出来的是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西方关于“死 的文化意义是与中国完全不同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是为整个人类受难,他的死 亡化作形象凝固成为一种神圣。j 下因为此,西方文化歌颂的是“死”的价值。英国戏 剧界的泰斗尼柯尔也曾指出“死亡本身已无足轻重悲剧认定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死亡什么时候来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死亡之前做些什么。 ,罗密欧与朱丽叶虽 然双双以死殉情,但他们的精神力量却获得了胜利。他们的死使两个世仇家族为之震 2 王国维( 红楼梦) 评论,见中国近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9 年版,第7 5 2 页 8 颤、和解并发出了真诚的呼唤。他们毫不屈服、坚强抗争的光辉形象,给人们留下了 再难磨灭的印象,他们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面对命运挑战时那种 勇敢、坚毅的气魄和大刀阔斧地将斗争进行到底的精神。正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中的那句名言:“人可不是为了给打垮才造出来的,可以消灭一个人,就是打不垮他。 西方悲剧不像中国悲剧那样喜欢加上一个“欢乐的尾巴”,而往往是一悲到底的。西 方悲剧作品的结局总是充满血腥恐怖,留下满目尸体的场面。罗密欧与朱丽叶最后 写了两家的和解,虽然有违西方悲剧传统的结尾。但是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茂丘 西奥、提伯尔特、帕里斯、蒙太古夫人、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个接一个,纷纷死去,整 个舞台堆满了尸体。因此,罗密欧与朱丽叶基本还是符合西方古典悲剧“一悲到 底”的审美要求的。这一结局体现了纯洁真挚的爱情和仁爱精神可以战胜封建家庭伦 理和家族纠纷,人文主义的新道德可以战胜封建主义的旧道德。这出悲剧正是人文主 义战胜封建主义的一首响彻云霄的凯歌。 因此,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都是以悲剧结尾,但是这种悲 剧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内涵却是不同的,究其原因,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不同文化背 景下,民族审美传统和审美期待不同。 1 2 2 2 孝道与性格一一造成悲剧的人物本身的内因 孔雀东南飞所产生的汉代,正是儒家文化被推上正统地位成为礼教之首的朝 代。“孝道”在当时被推崇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根源就在 于“孝道”。刘兰芝先是要遵从父母之命出嫁,后又被婆婆无端折磨,仪礼丧服 里面记载“七出 的内容为:无子;淫逸;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只 要犯有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堂而皇之的赶出去。只要父母觉得儿媳妇“不事 舅姑 ,就可以随时把她赶走,刘兰芝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当刘兰芝返回娘家后,又 不得不遵从兄长旨意而答应改嫁;焦仲卿也是不敢违背母亲的命令,当母亲折磨自己 的妻子时,他不敢挺身而出庇护。甚至到了母亲要他休弃兰芝而另娶东邻之女时,他 也只是长跪哀求而不敢据理抗争。就这样,封建社会愚昧的孝道扼杀了刘兰芝与焦仲 卿的真挚爱情,并把他们逼上了死路。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致死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于性格软弱,不敢反抗,而 是人物性格之急躁。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又匆匆与朱丽叶秘密结婚,这场婚姻 一开始就仅仅靠感性的支配,缺乏理性的分析。后来罗密欧又因出于一时冲动而刺死 了朱丽叶的表兄提伯尔特,被流放。闻知朱丽叶自杀的“噩耗”,火速赶回爱人身边, 毫不犹豫,急匆匆地喝下了毒药。朱丽叶爱上罗密欧时她已经感到这场爱情要面临的 巨大考验,她感叹道:“昨日的仇人,今日的恋人,这场爱情怕要种下祸根。 但是她毅 然地开始了这段爱情。后来为了能与罗密欧长相厮守,她毅然喝下神父给的药,并且 躺入黑森阴冷的墓穴,最后当她醒来看到罗密欧已死,她果断地将匕首刺向自己的心 脏命运的阴差阳错,使得两个年轻人先后死去。剧中几个年轻人匆忙的决定,火 9 急的行动,急躁的性格,加速了悲剧的进程,结局令人扼腕叹息。可以说,这场悲剧 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如果不是这样阴差阳错的事情发生,事情的结局必然是不一 样的。 因此,在两场悲剧中造成其产生的内因是不相同的,孔雀东南飞的悲剧重要 是由于封建传统的孝道思想,使两人本身具有奴性思想,而这种思想是悲剧产生的根 本原因。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的产生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系列偶然因素促成的。 两人的急躁性格对悲剧的产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 文化与民间的相互阐释 孔雀东南飞的创作及反映的时期是汉代,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十六世 纪后半叶,两者相距几个世纪之远,可是两者皆是特定的文化与民间混容而成篇。故 此跟民间有着剪不断的关联,同时也展示着各自民间文化的同与异,当然这些只是外 在的表现,在它们背后也是有着深层原因。 2 1 两者的民间立场 2 1 1 民间渊源 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中西方的名作,均与民间有着较深的 渊源,均改编自民间传奇故事。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 焦仲卿妻作,被誉为“长诗之圣”。该诗根据汉代末年发生在安徽省潜山县一带的真 实故事创作而成。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 遗,自价不嫁。其家通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组于房树。时人伤之,为诗云 尔。 采集民间流行的传说,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进而成为大雅之作,可是它的民间 渊源就使诗中不可避免地充满民间气息。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被遣,绝不是偶然 现象,而是汉代男女婚后离异的一种普遍现象。很显然,这种社会现象的表现形式,则 多是男方对女方的休弃,其休遣习俗本身的繁多与荒谬即是对女子的摧残。当然,也有 女子主动要求离婚的。朱买臣休妻就是一例。朱买臣“不治产业 ,其妻“求去 , “买臣不能留,即听去”。3 不过,这只是少数现象,不是当时社会休遣制度的主流。其 主流主要表现为男方对女方的休遣。如汉乐府上山采靡芜,写的正是无端被遗弃 妇女的哀伤;又如陈平“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 或谓陈平日:贫何食而肥若是? 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日:亦食糠霰耳。有叔如 3 ( 宋) 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1 0 1 7 1 0 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4 东汉鲍永“事后母至孝,妻尝子母前叱狗, 而永即去之 鲍永仅因其妻在继母面前叱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政服务满意度调查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干什锦蔬菜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意式面包加工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植物源绿色农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林业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数字化教材与教辅资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果蔬冰沙与奶昔连锁店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定制化老年法律援助服务包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烟叶运输合同范本
- 2025消防演练方案范本
- 2025建设银行秋招笔试真题及答案
- 班主任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模型概念、技术与应用实践 课件 第6章 智能体
- T∕CAME 27-2021 医院物流传输系统设计与施工规范
- 广通客车bms通讯协议分册
- 10、租金、IRR、总资金占用收益率测算表10
-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翻译
- 毕业论文——Bezier和B-样条曲线的算法研究
- 《20211国标给排水专业图集资料》04S531-3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水排水检漏井
- 余热锅炉系统联动试车方案.doc
- 个人无限连带责任保证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