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金融学专业论文)现代金融监管变革趋势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i _ 只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j 杰亟! ! 塾 日期:型盏立刿 e j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 国家有关部i 1 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沧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4 主鲤! 毳导师签名:趟日期: 趔丕至蛊疗 山东_ 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始于2 0 世纪6 0 年代末的金融创新浪潮席卷金融业的各个领域引发了金融 业的一场革命。目前,这股创新浪潮仍旧持续着,并且有加速的趋势。金融创新 从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三个方面,深刻地改变了金融市 场的结构,而金融市场结构的变迁又对传统的金融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内 容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促进了金融监管自身的创新,以适应变化了的金融市 场结构。 放宽管制,鼓励创新。同时加强监管( 再监管) 是金融监管对这一挑战的反 映。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沿着创新放松管制再创新再放松管制这样 的循环轨迹演进体现了二者的“博弈”过程。而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无 疑为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在更广、更深层面上的展开“博弈”提供了舞台。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背景下的金融创新浪潮引发了经济学界和金融监 管部门对如下问题的思考:现代金融监管变革的趋势是由金融创新所导致的金融 市场结构的变迁决定的吗? 如果是,那么推动金融刨新的动力来源于何处? 金融 监管应如何面对金融创新的挑战? 诚然,隐含于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中的错综复 杂的关系可能是我们无法完全把握的,但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 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金融监管的实践提供逻辑推理上的参考,并为 保持中国金融体系的高效、稳健运行提供思路上的借鉴。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创新;挑战;博弈 之氐咐 矽。;务;府灯对 i 篓篓垒璧篓竖壅苎整羹鲨茎 蟊器s 了襄轰g ¥ f i n a n c i a li n n o v a t i o n sw h i c hs t a r t e da tt h ee n do f1 9 6 0 sh a v eb e e ns w e e p i n go v e r t h ew h o l ei n d u s t r ya n dh a v eb e e nl e a d i n gt oat r u l yr e v o l u t i o ni nt i f f sf i e l d + t h e t r e n d i ss t i l lc o n t i n u i n ga n ds p e e d i n gu p f i n a n c i a li n n o v a t i o n s , m o s t l yc o n n e c t i n gw i t h f i n a n c i a li n s t r u m e n t s ,m a r k e t s ,a n di n s t i t u t i o n s , h a v ec r e a t e dag r e a ts t r u c t u r ec h a n g e o ft h ef i n a n c i a lm a r k e t i ti sac h a l l e n g et ot r a d i t i o n a lf i n a n c i a ls u p e r v i s i o ni n c l u d i n g t h er a t i o n a l e , m e t h o d sa n dc o n t e n t ,a n da l s oc a t a l y z e st h ei n n o v a t i o no ff i n a n c i a l s u p e r v i s i o ni t s e l f t oe m b r a c e t h i sc h a l l e n g e t or e s p o n dt ot h i sc h a l l e n g e , t h ef i n a n c i a ls u p e r v i s o r ya u t h o r i t i e sn o to n l yt o o k p o s i t i v e a t t i t u d et o e n c o u r a g e f i n a n c i a li n n o v a t i o n b y t h e w a yo ff i n a n c i a l d e r e g u l a t i o n ,b u tw o r k e dh a r d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f i n a n c i a l s u p e r v i s i o n a sw e l l t h i s p r o c e s sr e p e a t e di t s e l fi na ne n d l e s sc y c l e ,s o m e t h i n gl i k eag a m e b e t w e e nf i n a n c i a l s u p e r v i s o r ya u t h o r i t i e sa n d f i n a n c i a li n s t i t u t i o n s n od o u b tt h a tf i n a n c i a l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a n df i n a n c i a ll i b e r a l i z a t i o n p r o v i d e ab e t t e r s t a g ef o rf i n a n c i a l 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n d f i n a n c i a ls u p e r v i s o r ya u t h o r i t i e st op l a yam o r e d y n a m i cg a i n e 。 t h ew a v e so ff i n a n c i a li n n o v a t i o no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f i n a n c i a l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a n df i n a n c i a ll i b e r a l i z a t i o nc a u s cal o to f t h o u g h t so ne c o n o m i s t sa n dg o v e r n o r so f f i n a n c i a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i st h et r e n do ff i n a n c i a ls u p e r v i s i o nd e t e r m i n e db yt h e c h a n g i n gs t n l c t u r eo f f i n a n c i a lm a r k e t sa r es h a p 砖b yt h ef i n a n c i a li n n o v a t i o n s ? i f s o ,w h a ta r et h ei n c e n t i v e so ff i n a n c i a li n n o v a t i o na n df i n a n c i a lg t o b a l i z a t i o n ? h o w c a nt h ef i n a n c i a ls u p e r v i s o r ya u t h o r i t i e sf a c et h ec h a l t a n g e sb r o u g h tb yf i n a n c i a l i n n n v m i o n s ? u n d o u b t e d l y , t o 吐d 敝o v e r t h e s eq u e s t i o n sw i l lh e h e l p f u l f o ru st og r a s p t h e u p d a t ei r e l l d so f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f m a n e i a lm a r k e t sa n df i n do u tab r i g h tw a y o f s u p e r v i s i o n t h o u g ht h er e l a t i o nh i d d e na m o n g t h ef i n a n c i a li n n o v a t i o na n df i n a n c i a l s u p e r v i s i o n c a n n o tb e e n t i r e l yu n d e r s t o o d ,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t h e s e q u e s t i o n s c a n a s s u r e d l yp r o v i d en o to n l ys o m el e s s o n sf o rt h ef i n a n c i a ls u p e r v i s o r yp r a c t i c eo f c h i n ab u ts o m e a p o c a l y p s e t ok e e pi t sf i n a n c i a ls y s t e me f f i c i e n ta n d s o u n d k e y w o r d s :f i n a n c i a ls u p e r v i s i o n ;f i n a n c i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c h a l l e n g e :g a m e 2 山尔人学硕+ 学位论文 符号说明 p i t ,t h ep u b l i ci n t e r e s tt h e o r y ,社会利益论: c t ,c a p t u r et h e o r y ,捕获论: e t r ,e c o n o m i c t h e o r yo f r e g u l a t i o n ,经济监管论 r a a ,r e g u l a t i o n a r b i t r a g e a c t i o n s ,监管套利行为 c m a ,c a s h m a n a g e m e n ta c c o u n t ,现金管理账户: v a r ,v a l u e - a t r i s k ;在险评价: f i ,代表金融创新; 现代金融监管变革趋势研究 导论 在过去的3 0 多年的时间里,各国金融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 的表现是金融刨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金 融业的面貌。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不断出现,一方面为金融全球 化提供了客观基础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又成为发达国家放松管制和发 展中国家金融深化或发展的主要诱因。金融自由化促进了全球化,二者一起又为 金融创新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三者的联合力量大大拓宽了 金融业务的范围,加深了金融业务的复杂性、交叉性和传统金融机构业务界限的 模糊性。无疑,金融领域的这些新的变化,对传统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金融监管的结构、理念、目的、方式的变化就是对这一挑战的反映。 ( 一) 本文的立论依据 创新与发明、创造一样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它的原动力来自于人类对 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未知领域的不懈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原动力由于 物质激励而放大。同自然界一样,人类社会也存在系统平衡。当我们将注意力集 中于经济系统中的金融时,我们发现,它也符合这一自然规律。毫无疑问,该系 统的进步得益于金融创新。创新,通常指各种新发展。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旧事 物的否定,是对人类新的需求的反应,金融创新也是如此。金融创新创造了新的 产品或服务。而这种产品或服务会直接或间接的对旧有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替代。 比较优势( 低成本和高质量) 是金融创新得以生存的前提。金融创新的广泛进行 会打破旧有的金融系统的均衡,使金融系统进入一个不稳定的升级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由于创新的不确定性,系统升级过程复杂化。人类认知方面的盲点( 由 信息不完全引发的有限理性) 会导致其行为失误,使系统均衡遭到破坏,系统均 衡值有可能下降到历史新低,这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调整过程是痛 苦的。金融监管有助于保持调整过程的循序渐进、量能而行。这需要监管当局对 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可能对系统稳定产生影响的因子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金 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犹如“猫鼠游戏”,创新会使它们之间的“动态博弈”一直持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续下去。 我们的注意力将集中于2 0 世纪6 0 年代束- - 2 0 世纪末这一段时间,偶尔我 们也会溯及诸如大危机等事件。“明智地关心过去的事,乃是关心寻求证据、符 号与症候以便推测未来之事”。我们将从对过去金融监管历史的分析中得出据以 理性推测未来的逻辑。 ( 二) 文章的结构 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沿着金融创新金融结构变迁 金融监管变革的脉络来阐述各部分的理论,并以制度经济学与博弈论的分析范式 将三者整合为体: 第二部分,研究金融创新的原因、形式和结果,并分析由金融创新所导致的 金融结构变迁。以金融创新作为本文的分析起点,是基于金融业的现状是金融监 管的着眼点,金融发展的动态是金融监管变革的主要依据。作为金融发展的主要 推动力的金融创新无疑是金融监管所要认识和把握的重中之重: 第三部分,按照理论分析的框架,对现代金融监管的变革进行研究,在此基 础上归纳出各国金融监管的变革趋势; 第四部分,运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在对中国金融业的具体实际进行分析的前 提下,探讨现代金融监管变革趋势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及中国金融监管的变革 趋势; 最后,第五部分得出文章的结论。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 就方法论而言,本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以及比较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 原则。在文章中,笔者努力使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在各自讨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 杜威著- 胡适、鹰j 誊黄译,哲学的改造,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l o 月第一版凡。 5 现代金融监管变革趋势研究 在一起: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方法,二者的共 同使用可以解决“是什么”和说明“为什么是”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比较 出真知,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方法在本文中得到了应用;逻辑推理是经济研究广泛 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贯穿于全文之中。 文章结构及逻辑思路简图 坐垒_ 大兰堡兰堡丝兰一一 一、分析的理论框架 对于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节的论述将从理 论上着重解决“为什么要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怎样进行监管? ”这两个 问题。前一个问题将分析金融业的特性以推断出政府之所以对金融业进行监管的 理论基础:后一个问题将根据导致金融业失灵的原因及金融监管的最新交革趋 势,提出政府金融监管的着眼点与思路。 ( 一)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金融监管与一般公共监管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即为防止市场失灵而由公共 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行为进行必要规制,以防范、控制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维持稳定和均衡的宏观经济环境,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安全、高效地运行。金融 市场失灵和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性是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现代经济学,尤其 是“市场失灵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为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提出了较令 人满意的解释。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主要由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等 原因产生,政府管制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纠正市场失灵,实现资源配置的 帕累托优化。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为人们从“不完全及不对称信息”角度对市场 失灵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提供了另条思路。下面我们就对金融市场失灵的原因作 进一步分析。 l 、金融市场的垄断性与金融机构自由竞争悖论 由于金融部门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金融机构的自由竞争会发展成为高度的 集中垄断,而垄断容易导致融资的高成本和服务质量的低下,这会降低资金的配 置效率,并对社会的实质面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以及政治 上的不利影响,所以应该通过监管消除垄断( l t z e r ,1 9 6 7 ,c l a r k ,1 9 8 8 ) 。但 禁止垄断并不是鼓励自由竞争。由于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它所提供 的产品和服务和特性决定其不完全适应自由竞争原则。其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自 现代金融监管变革趋势研究 由竞争必然会导致集中垄断之外,还因为自由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而超过限 度的“劣汰”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进而影响经济体系的 稳定。 2 、银行破产的负外部性效应 外部性是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银行 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搏弈所导致的集体非理性易引发挤 兑行为。个别银行的破产有可能因“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整个银行系统的崩溃 而引发金融经济危机,这使得银行破产的社会成本远远高于银行自身的成本 ( k a r e k e na n dn e i l ,1 9 8 3 :江曙霞,1 9 9 4 ;厥方平,2 0 0 0 ) 。按照福利经济学的 观点,负外部性效应问题可以通过征收“庇古税”2 来加以解决,但银行在存款 创造方面的杠杆效应使得这一方法的作用十分有限。另外,科斯定理从交易成本 的角度告诉我们,外部性也无法通过市场交换来加以解决。这就需要政府监管参 与进来对之加以控制。 3 、金融业稳健的公共产品特性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一国金融业的稳健与否事关一国、地理区域乃至 全球经济稳定。在金融业中,银行又处于核一i i 地位。人们普遍认为:虽然大多数 经济紧急情况都不是由银行部门产生的,但银行越是薄弱,其它经济部门的不利 冲击越有可能造成银行业危机。银行业的危机又反过来加剧经济的软弱无力,导 致经济复苏团崖重重,由此而付出的克服经济疲软的代价就越高。因此为了保证 当局的宏观经济目标,就有必要解决银行业的稳健问题。 银行业的稳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货币政策的一部分。一个稳健的银行体系, 对于经济繁荣以及对于货币政策向实际经济的传导是有利的。从这个意义来说, 稳健的银行体系具有公共商品的许多特征,纯粹的市场行为将导致稳健银行业的 :庇古认为由于外部原因而导致的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的背离是不能依靠自由竞争解决 的t 需篮政府进行十预- 具体办法是:对边际私人纯产值大于边际社会纯产值的部门进行征税( 即庇古税) 对边际私人纯产值小于边际社会纯产值的部门进行补贴这样可实现生产资源的摄优配置,增加社会福利。 8 一 些垒查兰堡主堂丝堡塞 一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 - _ _ 。- 。_ 。_ -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1 。一 供应不足3 ,因此政府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支持这一观点的一个重要的 假设是:银行业在某种程度上是特殊的,因此相对于其它金融机构而富,需要给 予特别的关注。银行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银行以短期负债来发放长期信用e 尽 管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使银行的特殊性有所减弱,但它们在一些重要的方面仍 是特殊的:它们是经济的直接流动性的储藏库;它们构成支付体系的骨干:它们 的资产和负债的不合期性( 在时间上的不对称性) 。最后这个特点使得银行特别 容易受到系统性风险的冲击。因此,一个国家要想从银行的特有的功能中获益, 就要对银行业的稳健给予特别的关注。 4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银行等金融中介的存在,一方面缓解了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发生的问 题( 米什金,1 9 9 8 ) ,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存款人与银行及银行与贷款人之间的新 的信息不对称。 在金融过程中,资金盈余方( 存款者一贷款者) 与资金短缺方( 借款者) 通过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条途径实现资金融通。其中,信息不对称主要是由以 下四种类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引起: ( 委托人)( 代理人) 厂 存款酋一贷款肴。金融中介( 股东经理) 卜借款者( 间接融资过程) i _ j i一 ( 委托 )( 代理人) ( 委托厶) ( 代理人) 存款者一贷款者( 股东) 借款者( 经理)( 直接融资过程) i一 ( 委托人)( 代理人) 3 m i n s k y 等 认为,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促使他们在系统内增加风险性业务和活动,导致系统的内在不 稳定性,因而需要对银行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 m i n s l c y 。1 9 8 2 : c y p h e r 1 9 9 6 :k r e g e l 1 9 9 7 ) :f r i e d m a n 和s c h w a r t z ( 1 9 8 6 ) 、d i a m o n d 和r a j t 硼( 2 0 0 1 ) 从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方面的研究和k a u f m a n ( 1 9 9 6 ) , 惴 行体系的传染性和系统风险的角度所进行的分析都得出了相同的政策建议。 9 现代金融监管变革趋势研究 银行与存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而银行 与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信贷配给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 ( s t i g l i t z ,w e i s s ,1 9 8 1 ) 。这二者都会导致金融市场失灵。此外。信息不对称 还会导致金融市场价格信号失真,增加市场参与者的信息成本,造成金融市场效 率低下( g r o s s m a n ,s t i g l i t z ,1 9 7 6 ) 。由于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s p i e r i n g s , 1 9 9 0 :s t i g l i t z 1 9 9 3 ) ,因此由政府对金融中介进行监管具有成本优势,并且 能够有效地解决信息的供给不足问题。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监管作为一种减低或消除同市场失灵相联系的代 价的手段,就有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这成为“社会利益论”( t h ep u b l i ci n t e r e s t t h e o r y ,p i t ) 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政府监管通常发生在市场失灵的领域,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提高公共福利。“社会利益论”说明了监管是基 于公众的需求,但没有解决如何设计监管机制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同时大量的监 管事实与“社会利益论”的论述不符,正如理查德波斯纳( r i c h a r dp o s n e r , 1 9 7 4 ) 所言:“经过大约1 5 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经济学家得出的结论是:监 管与外部效应的存在、自由垄断市场结构不是正相关。” 由于“社会利益论”解释力的不足,在实证的基础上经济学家们提出了 “捕获论”( c a p t u r et h e o r y ,c t ) ,该理论认为监管是适应产业部门需求的供 给而不是公众需求的供给,监管部门常常被产业部门“捕获”,为其控制和利用, 监管提高的不是社会公众的利益,而是被监管产业的利益。由于“捕获论”与监 管的实际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它比“社会利益论”更有说服力。但它难以解释 许多产业先前被管制,后又放松的事实。 “经济监管论”( e c o n o m i ct h e o r yo fr e g u l a t i o n ,e t r ) 为上述问题提供 了有力的解释。乔治j 斯蒂格勒的论文经济管制论奠定了“经济监管论” 的基础。“斯蒂格勒的分析有两个前提:一是国家是强制权的基本源泉,利益集 团确信国家运用强制权能使该集团的处境得到改善;二是当局选择使效用最大化 的行为是理智的。这两个前提导致一个假设,即监管的供给是为了满足利益集团 收入最大化的需求。监管是利益集团为增加自身收入,通过国家权力从社会其他 o 山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溺薅手中麓耨分熬嚣| 富静途径,”4 在藏萋磁上,撩过系溺羲莰冬台手逻辑熬 推理,斯蒂格勒预测了哪些部门将被监管,以及监管将采取何种形式。 鞋上的分轿说明,由倍患不对称所导致的金融市场失菇是政府实行金融盗管 的主要经济原因,而利益集团和政府监管当局在监管行为上的博弈,为理解金融 虢管行为提供了翳种解释。下谳我们将在对金融监管研究简单阐颓的基础上, 提出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 二) 本文携理论努檄框桨 解凌7 “为赞么要薅垒融辊构避行蓝蛰”这一蠲题磊,我们将夜海金融蓬管穗 燕研究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依据最新的监管发展态势,提出垒融监管理论分 析框架,鞋解决“怎样谶行蓝管”这一闻邋。 l 、金融蓝管相关研究的简单网顾 金融_ l i 茳管理论传统上可划分为结构监管理论和行为监箭理论,两者都着重最 俄筮磐规煲| j 设计的麓范研究。致8 0 年钱起。i $ 1 # b 金融整营纛。沦磅突逐渐秀滠。进 入9 0 年代,随着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在金融监管理论研究方面 懿广泛运溺,金融蕊警匏实证磁究联褥突破经逶震,逐步建立了氢据盆管者竞争 理论、不先全合约监管理论、监管成本一收盏分析、公共选择监管理论在内的金 融蓝管理论俸( e i c h b e r g e r 等,1 9 9 7 ;露甏克颠等,2 0 0 0 ) 。在国淹,秦究顺等 ( 1 9 9 9 年) 运用成本一收激分析方法和林海( 2 0 0 0 年) 运用合约理论对中凰鑫融 靛管机制作了有髓的探索5 ,郑超懋等( 2 0 0 0 年) 韧步构造了不确定条件下同时 涵盖夕 部燃、非对称信息以及金融桃构与监管机构霹标不一致性因素的一般性金 融监管理论模型,在创建焱融监管机制实诞分析理论框架的方面作了初步尝试。 4 转引自j 封澄许著现代金融般管体制研究( 中国盘融出版社2 0 0 0 年1 月第一版) ,p 蛐。 、枣节参考了郏超愚、藜浩搜、臻密,强勰投、下确定性、菲对称信息与盎融靛营 高额嫠贷溅殓豹谔藩鸟控秘( 1 9 9 1 年) :评估和管理流动性的框架( t 9 9 2 年) 资产转移与证券化( 1 9 9 2 年) ;衍生 产豁静诫险管理礁则( 1 9 9 4 年) ;银行和证券视构觚事衍生产品活溯静j | 盖餐信息 樵架( 1 9 9 5 年) ;银行和迸券机构公布交易及衍生活动( 1 9 9 5 年和1 9 9 6 年) :对 大型金融枫构的溉督( 1 9 9 5 年) ;汇率风险的管理( 1 9 9 7 年) :有效银行髓管的 核心原则 1 9 9 7 每) ;零l 率蝇验原则( 1 9 9 7 年) ;巴塞客核心愿则评馋方法( 1 9 9 9 年) 。在具有约束力的文体中,有二个文件是最重鞭的:一是巴塞尔协定,= 二是 资零按议。 巴塞尔协定是1 9 7 5 年签订的后来予1 9 8 3 年进行了修订,到1 9 9 0 年进行 7 耋耨穆汀。该协定主要爨甓确怒定筐际缓行葱郝掰在毽及东遥国豹盔督橇拣嚣 l ! ;l 对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懿监督职资。1 9 9 2 年,在躐际商业与信贷银行倒闭后, 羲员会又增补了鼗瞽国际锻行集圈的基本襟刘。巴熬尔协定中的关键一点冕采庸 了综合监餐的方式,规定总部所在国与东邋因监管机构之间豆通有关信息,丽不 能采取区剐对待的方式对嘏行集酗下属的单个分支机构进行监督。这样做的主要 翳麴是蟪塞银行集溜鲍一燧分支援掏摆黢“控制”辑形残钓监管灏溺。1 9 9 6 每 l o 月,巴塞尔委员会发表的有关对国际银行监督的论文群次强调了对国际银行 邀嚣菠督懿翘题,劳提交了,9 顼建议瑷溺豫影璃蠢效送行综合显餐懿障鼹。 资本协议是1 9 8 8 年签订的,穗于巴黎尔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对国际上非常 添跃镶 亍麴稳弱豹资本基麓豹撵心。在滚给议签订之蘸,备凿寄关瓷本充足瓣釜 替标准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显然,如果没有个统的评储体系,袋想有效地进 行凿际间豹阮较几乎是不霹麓的,围为不同国家的镟行由予资本充懋率的不简而 处于不同的竞争地位上。熬于此,协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要求银行保持充 戆资本酶方式来加强国际嘏行体系的稳健;二是消除由各圈监督要求存在麓异而 l 起豹不乎等竞争。姿本协议主要关心与嚣袋风殓( 即银雩亍的贷款褰户不熊鹱霉亍 还贷义务时所出现的风险) 相关的瓷本充飕,同时,它对表外业务也实施资本要 求。鸯戴,墨塞尔豢员会竣诗了“分毁”豹资本框架,要求键孬攫爨不嚣张类懿 桶关风险来持有与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成定比例的最低限度的核心资本和补 充瓷本。1 9 9 6 年l 胄,巴塞象委爨会簇蠢了缡入索场风貔的巴塞尔漭议鹣 充议,对资本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要求征收市场风险资本赞用,并强调 由农夫学颞士学往论文 程考虑镶行瓷零宽足率嚣亨,必须将表箨鼗务诗算在内,冀瑟豹是鸯镶行嚣帮场徐 格变化而引起的寝内资产和表外资产损失直接提供缓冲资本。采用的计算肖式既 讨班按照委员会撵出的风险船权程序,魄可以用禳行内部的风险评估模掇来计 算。为了确保足够的审慎、透明度以及资本要求的一致性,委员会对后者提出了 系列强制性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同时,该条款也允许银行在征得本国监督机构 翘意熬情况下,擞摄摆关袭款将缎期债务秘次级壤务算馋炎本金。墨塞絮娄员会 2 0 0 1 年新的资本协议草察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是强调用内部评级为基础的方法 i n t e r n a lr a t i n g sb a s e da p p r o a c h e s ;篱称i r b 方法) 来衡量菇黢资产,避蠢确 定和配置资本。这表明新的监管框架已初步形成。 麸戮上奔绍爵班看密,巴塞尔委员会静箍管方瓮既俸璐了蒙潮往叉给予了市 场创新主体充分的活动自由度。磁是用这种方式,豢员会肖效地处理了金融市场 过去2 0 窜捌黧变动所带来的挑战。 ( 2 ) 嘲对瓤的挑战,鼹塞尔委员会采取懿对镶 在过去的2 0 年中,技术、市场行为和监管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 使金融韭星现出“混合经营”豹熬势。促成这一变纯的关键要素是全球讫、金融 创新、信怠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这些因素使对金融市场影响力的天平由政府方 瓣彝泰场方嚣续麟,获瑟饺整管帮门嚣赣疆豹撬酸。覆怼这些蒜酸,巴塞尔委员 会对自己的工作熏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委员会夜加强自已的“核心业务”( 即 对镶行盈渣行毒馕篮管) 豹蔺对,将耩力集中于蔽下器个闯题: 将麟管范围由十国巢团的国际银行业扩大到嗣内银行业。这有助于促进监 餐标准静统一和科学,氇裔利于一个国家的各类银行在国内的平等竞争,同时也 能有效的防止因凰内银行业的不稳定而引超重大国际金融楚机。 在十国集团外推广审慎标准。巴塞尔标准起初是针对参加该簧员会的工业 化国家中积极从攀强际镊行业务的银霉亍割定和实熬弱,瞧全球纯豹遂猛发矮经一 国的金融危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使其它国寐的银行体系受剡攻击。在此背景下, “独善冀赛”已燕不戆。戮琏,委摸会采取多转方式翅强与中国集鬻美蘼懿嚣家 的合作,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并加强银行业的审慎监管。1 9 9 6 年的调查淡明: 在被调查抟1 3 0 释餮家孛,9 2 麓n n 家采麓了类骰憋塞尔牵慎标准的风险蕊授方 式,约有8 0 的i 虱窳提供有关本国银行全球业务的综合金融及审慎信息。值得 现代金融监管变革趋势研究 提的是,面向全球所有国家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已于1 9 9 7 年公布。 促进监督工作与市场实际的统一。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和放松管制是当 今金融业的主要特征,这使得影响力的天平正在由政府向市场倾斜。基于对2 0 世纪3 0 年代银行危机后监管方式( 特点是行政控制、分割市场、限制竞争和设 置部门障碍) 不适应正在迅速变化的金融市场环境的反思,人们普遍认识到只有 采取适应市场的监督方式,才可能促使市场出现令人满意的均衡。随着2 0 世纪 8 0 年代国际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银行监管机构加强了在实践中贯彻这一理念。 在所采取的方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让受监管的行业参与制定监管标准。 “这种程序并没有使监督当局成为受监管机构的人质,反而却鼓励人们去寻 找与市场约束和最佳行业做法相一致的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此外,1 9 9 6 年修改后的资本协议允许银行完全自由地选择它想获得的资产,并要求其对自己 的行为完全负责;在1 9 9 7 年发表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提出了“银 行有效监管”2 8 的概念。所有的这些做法以及其它的一些建议,目的是促使银行 业在单个企业以及整个市场层面上形成防止过度冒险的“抗体”。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通过加强信息披露来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和促进市场约束。 加强与非银行监督机构的合作。金融业的迅速变化使几十年前的金融环境 ( 三种基本的金融合同:债务、股本和保险:三种基本的金融机构:银行、证券 公司和保险公司) 已一去不复返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使得政府已经不能 像过去那样决定汇率,金融市场的业务分工模糊了,市场机制取代了政府成为资 本流动和汇率的决定力量。所有这些都要求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合作和实施共同的 监督审慎标准。在这一领域的行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国监督机构和国 际监督机构必须尽可能多地交换监管信息;二是制定针对大型金融企业监督的统 一的原则。目前,这二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要使正在实施的程序 变得真正有效,还必须克服主要由于各国国情和立法不同而导致的金融机构之间 的很大差异。 2 7 转引自古理。卜恩诺克、约翰格林编辑t 银行业的稳健与货币政策全球经济中的一些问题及绎验 教训,中国金融出版社,1 9 9 9 年4 月,第1 0 9 页。 ”其涵义有二:一足政府监管与市场机制共同调节金融运行;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管系统。有效监管戍遵循 6 个原则即市场化原则、补充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必要性原则。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实旋巴塞尔标准的情况 对应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正在参照巴塞尔委员 会制定的有关标准,结合本国实际,构筑本国的金融体系、建立本国的监管系统 并努力将自己的监管系统纳入全球监督框架。 据巴塞尔委员会1 9 9 6 年的调查:许多国家的监管机构接受了巴塞尔委员会 提出的监督方法的主要内容;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实施了资本要求尽管有关国家 在计算方法上存在差异,其中,有9 2 的接受调查的国家采纳了类似巴塞尔的风 险加权法:在控制市场风险方面,非十国集团国家中约有8 5 的国家准备实施巴 塞尔协议的修正案:所有国家都非常关注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经常进行现场检查。 该调查得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是:尽管各国在结构和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着很 大的差异,但它们所采用的基本手段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重要的差异也是有的。在接受调查的国家中,约有一半的国家其政府拥有比 例不同的银行资本,并且都在计划实行私有化。政府持有银行资本会对有关规则 的实旌产生负面影响,并且私有化过程本身也会对金融业的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调查显示:在巴塞尔委员会未能要求一致的监管手段方面,各国存在 着较低程度的趋同现象;在巴塞尔委员会根据最佳习惯做法建议的规则方面,一 致性更多些;在危机管理和存款保险计划领域,各国差异较大。 由于各国在基础设旌、财会制度和法律框架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 各国监管的重点也因国而异。较为发达的国家正转向提高监督质量,重点放在管 理程序上。相比之下,欠发达国家则注重严格的法规。这导致了不同的监督方法, 但大多数监管机构的基本法规和工具却是相似的。看来,殊途同归,它们共同的 焦点会逐步转向新兴的全球金融产品市场。 ( 二) 市场约束对新西兰经验的思考 市场纪律在银行业的稳健中起多大的作用? 它与审慎监管的关系是什么? 由于新西兰银行监管做法非常强调市场在促进金融体系稳健中的作用,下面我们 以新西兰的实践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现代金融监管变革趋势研究 l 、新西兰传统监管方式的主要表现 新西兰的银行体系最初建立于1 9 8 7 年,从1 9 8 7 年到1 9 9 5 年底,其监管方 式比较传统。这主要体现在:最低资本要求( 根据巴塞尔协议) ;银行向个人和 关联机构贷款的数量限制;对银行外汇敞口头寸的限制;利用向中央银行非公开 提供的信息进行非现场监控:与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会谈;新西兰储备银行 对银行危机或破产做出反应的权力范围等。此外,新匦兰的银行监管体系在一些 重要的方面不同于其它许多国家采取的方法这表现在:没有对吸收存款或开展 银行业务颁发许可证或进行监督的制度,仅对那些具有银行称呼的经济实体进行 监管;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业不进行现场监察。顺便指出,这些不同点在 新的监管体系中仍然存在。 2 、新的监管框架的特点 1 9 9 1 年底,新西兰储备银行开始对新西兰的监管安排做出重新评估。由于认 识到传统的银行监管方式不能有效的利用市场机制来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健,新西 兰储备银行决定采取措施以提高市场决策能力,促进管理者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证 银行经营的稳健。同时,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由市场对银行作出选择,从而放 大市场压力,促进银行加强内部管理,实现银行业的稳健。 经过长时间的评估,新西兰当局于1 9 9 6 年1 月1 日实行了新的监管安排, 新的监管制度决定通过对银行实施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依靠市场力量,提高银 行董事和管理者的责任感和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可靠性,减少对审慎监管的依赖 程度。当然,新西兰储备银行并没有放弃其对金融体系的监管责任,而是对市场 约束和审慎监管的平衡点进行了调整。 新的监管安排主要有二点不同于过去的体系:一是采用了一个适用于所有银 行的披露制度;二是缩小了银行审慎监管的范围,如取消银行对个人贷款的数量 限制:取消对银行持有外汇头寸的限制;取消储备银行对内部控制和联合审计的 指导:取消了银行向储备银行非公开汇报其财务状况和风险暴露的要求。 山尔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毫无疑问,新的监管安排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信息披露制度。该制度要求所 有银行必须每季度公布一个披露报告。报告有二种形式:+ 一个简单的“主要信息 概要”,针对普通存款人:一个更广泛的“一般披露报告”,针对专业分析者。 “主要信息概要”包括一个短小的概括:银行的信用评级( 或一个银行没有 信用评级的说明) ;根据巴塞尔协议计算出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关风险暴露 的最高集中程度:对关联机构的最高暴露头寸;资产质量、股东保证和收益能力 等方面的信息。“主要信息概要”必须在所有的银行分支机构突出展示并可以随 时取得。 “一般信息披露报告”包括银行及其集团的更广泛的信息:公司信息和一些 母公司的信息;广泛的财务报表:信用等级信息;关于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及 各种风险暴露的详细信息:关于基金管理,证券化行为、风险管理系统的信息, 以及储备银行对该银行实行审慎监管的概要;关于银行的市场风险暴露情况,包 括最高的和期末的风险暴露。 银行发布的披露报告每年末要接受一次全面的外部审计,每半年要接受一次 限定范围的审计检查。在其它季度公布的披露报告不要求审计。 该制度的另一重要的特征是它要求每个董事在他的银行的披露报告上签字 ( 或授权他人签字) ,并在披露报告上做出如下的证明:银行是否符合储备银行 的审慎监管要求;银行是否能有效的控制其风险:银行对关联机构的暴露是否与 银行的利益相对立;披露报告是否包括了所有的内容,并没有虚假或误导。如果 报告存在虚假或误导,银行董事就将面临严重的刑事和民事处罚( 包括三年以下 的监禁和对贷款人损失的个人责任) 。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新的监管制度十分强调市场力量在保证金融系统稳定中 的作用,但新西兰储备银行并没有放弃其对金融体系稳健所负的责任。它认为银 行监管是对市场约束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因此储备银行的一些核心职能保 留了下来,如登记注册新银行业、最低资本要求、对关联机构贷款限制、季节性 监控、与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会谈及保留对银行危机或破产做出反应的权力。 值得强调的是,改革后的监管目标同过去一样,仍是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健和 有效,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并不是储备银行的责任。 现代金融监管变革趋势研究 3 、信息披露制度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尽管现在判断新的监管方式的有效性还为时过早,但有迹象表明,这种制度 安排对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健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 1 ) 新西兰的新闻媒体对银行信息披露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媒体广泛地、 详细地报道了银行的季度披露报告,并向公众提供专业评论。这使得银行财务状 况与风险状况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从而激励银行董事与经理们加强内部管理,降 低风险,增加收益。 ( 2 ) 信息披露制度促进了银行之间头寸暴露的管理。银行可以利用披露报 告来相互监督彼此的财务状况与风险头寸,及评价他们之间所开展的业务的情 况。 ( 3 ) 对银行董事的职责要求促使他们更认真地关注银行的风险状况。一些 银行已经聘请了外部的顾问来改善他们的风险管理系统,并采取其它相关措施来 提高内部各层次管理的可靠性。 毫无疑问,新的监管制度的实施促进了金融业的稳健,但任何一个监管机构 都不能幻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高中班主任工作总结
- 养老服务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 嘉善洁净车间施工方案
- 活动策划方案标准化执行清单
- 2025辅警招聘考试全真模拟模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题库试题带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4年安全员考试高频难、易错点题附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高职单招模拟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4-2025学年自考专业(金融)题库检测试题打印含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4-2025学年度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高频难、易错点题及答案详解【真题汇编】
- 移动专线故障培训课件
- DB11-T 1374-2025 公路货运车辆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技术要求
- 农业职业经理人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
- 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代采代销合同范本
- DB3715-T 19-2022 桑黄栽培技术规程
- 《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课件
- 2023版国家关于轻伤、重伤鉴定新标准(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 《挥发性有机污染地块现场分析检测技术验证评价指南》
- 护理质控鱼骨头制作流程
- 《人工智能发展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