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单项选择题.doc_第1页
教育学心理学单项选择题.doc_第2页
教育学心理学单项选择题.doc_第3页
教育学心理学单项选择题.doc_第4页
教育学心理学单项选择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教育学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_oyL*Cb 1.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B ) cR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HEm|LX 2.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是( A ) h11bKTIv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L:;xa% 3.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 ) ? i,JJO A.学记 B.大教学论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普通教育学 UWtS 4. 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C ) =?QQb A.学记 B.大教学论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普通教育学 YJ;a)e 5. 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的作者是( C ) LmF(R A. 苏格拉底B. 赫尔巴特C. 昆体良D. 亚里士多德 q.Aw!:! 6.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 ) ;$, P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7.=s1p 7.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D ) Rf#1ls#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Kf0P 8. 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B ) ?J1&,& A. 赫尔巴特B. 夸美纽斯 C. 洛克D. 裴斯泰洛齐 aVJYr2 9. 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是( B ) Q14;Gl- A.教育漫话 B.爱弥尔 C.大教学论 D.民主主义与教育 *fyEwa 10. 系统地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C ) UrS%OSR A. 洛克B. 赫尔巴特 C. 卢梭D. 夸美纽斯 .g5+xX 11. 先后4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的人是( D ) m.X+sP-e A. 赫尔巴特B. 夸美纽斯C. 杜威D. 康德 8-#2?= 12. 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教育学著作是( D ) /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BD+?Ad? 19. 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的教育家是( A ) NR:4zJT A. 梅伊曼B. 斯宾塞C. 拉伊D. 杜威 O/nS,Ux 20. 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的教育家是( C ) N_?yA#(j A. 梅伊曼B. 斯宾塞 C. 拉伊D. 杜威 dM !o*U 21.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D ) rv:O|wZ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ZtDpCl_ 22. 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 ) J8U2)k A. 杜威B. 卢梭C. 赫尔巴特D. 夸美纽斯 hkG:=TSyS 26. 下列不属于杜威的教育思想的是( B ) vjpezx A.“从做中学” B.“生活即教育” C.“学校即社会” D.“教育即生长” dn Xc- A. 马卡连柯B. 巴班斯基C. 凯洛夫D. 赞可夫 ?PLf+S 33. 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 ) 2B5Z0 A.历史法B.调查法C.实验法D. 统计法 Ee d2 34. 对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进行调查的研究方法是( D ) Z_Hc:4i A. 全面调查B. 重点调查C. 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 YqrieDFay! 35.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的研究方法是( C ) NvQN A. 谈话 B. 问卷 C. 观察 D. 查阅学生作业和教育文件资料 ESft:3xyw 36. 教育归根到底产生于( D ) 3a_18W A. 本能 B. 无意识摹仿C. 社会交往D. 生产劳动 qlNK 37. 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思想家是( B ) M3!A?!BU A. 孔子 B. 孟子C. 墨子D. 荀子 pqmtN*zV 38. 认为人本性善,教育的意义在于“存心养性”的思想家是( C ) h(l4) A. 孔子 B. 墨子 C. 孟子D. 荀子 DD-xCCR 39. 认为人本性恶,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的思想家是( A ) -|YG*i/ A. 荀子 B. 墨子 C. 孟子D. 孔子 ?S9? ?y/ 40.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的教育家是( D ) H0rdn A. 夸美纽斯 B. 康德 C. 卢梭 D. 裴斯泰洛齐 5+Fr/C 41. 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B ) wX! 42.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 A ) 02$pO A. 商代B. 夏朝C. 西周D. 东汉 )YfLDgTs 43. 已经出现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的是( B ) gOb-;Zw A. 商代B. 夏朝C. 西周D. 东汉 h&)h+xt 44. 1870年英国颁布的教育法令是( C ) cvOCBg38BH A.普通教育法 B.费里法案 C.初等教育法 D.小学校令 k+ 45. 联合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关于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条约是( D ) 2P, %Ms A.世界人权宣言B.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B$(Nb5 C.德里宣言D.儿童权利宣言 Tfq70$N 46.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 s,CNx A. 身体和心理的发展B. 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F:7 dJx C. 体重和身高的增加D. 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lxsn(- j 47. 下列不属于心理的发展的是( B ) K2M*bGc p A. 感觉 B. 神经系统的发育C. 知觉D. 性格 %ZsdCQc 48. 下列属于身体的发展的是( C ) 9ls*L!Jw A.注意B.记忆C.心脏的发育D.思维 u|y&!R- 49.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 QXuV A. 皮亚杰B. 格塞尔C. 赞科夫D. 维果茨基 kBUQ. 50. 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C ) =0lhv A. 皮亚杰B. 格塞尔C. 赞科夫D. 维果茨基 Te%V+l 51.认为“智力的本质也是一种适应” 的心理学家是( A ) ,8.$!Zia A.皮亚杰B.格塞尔C.赞科夫D.维果茨基 OX:3srJ 52. 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C ) N2! c A. 感知运动时期 B. 前运算时期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w9 I 53. 一个生来失明的孩子不可能培养他成为一个画家,说明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 ) Ih N*P:Fo 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CZE!1 5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B ) $;&l=e2) 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dQRrmM 55.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C ) d%-vm 0 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8Cf% ( 56.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D ) vVzy,t7 A. 有针对性B. 因材施教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tJ7F.;C 57.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B ) 2;j A. 阶段性B. 顺序性C. 不均衡性D. 个别差异性 1Q!kk5jE 58.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D ) &2U%/JqY 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互补性D. 个别差异性 /;(KmU9 59.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 )0/*jKf A.个别差异性B. 不均衡性C. 阶段性D. 顺序性 5eE X / 60.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反映的是( B ) o&_18 A. 环境决定论B. 遗传决定论C. 教育万能论D. 二因素论 y631;dU 61.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XJPIANl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 &WBpd|+Y 62.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I+;e#v,%U 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BVL_:J 63. 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的因素是( B ) kVM*pa 66.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遵循了人的发展的(D ) 7mi*#X A. 阶段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D.个别差异性 ( zm!_1 67.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D ) 9mMQ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 KnoW 68. 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A ) 6I=d0m.io A. 教育B. 文化C. 科学技术D. 政治经济制度 X%*BiI 69.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C ) DPnrzV )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制度 D. 文化 /GYwKK 70. 文化从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传输到另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指的是( B ) L-|7 & A. 文化传递 B. 文化传播C. 文化交流 D. 文化更新 = Lb5! 71. 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说明了教育的( D ) v%c-cO(S4 A. 生产性B. 阶级性 C. 民族性 D. 历史继承性 fk5pPm|MiL 72. 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A ) Se eQ|Zd A文科科 B神学科 C医学科 D法学科 .)=j 75.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B) +JFEO A任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1951年颁布的学制 Z2Xe 76.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制属于( C ) b;(BMO,(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V9 77. 在教育目的的结构中,核心部分是( A ) lLeN? A对受教育都身心素质的规定 cLnvb!g# B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1|/2 C以上二者的统一 m3K .3 78. 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是( C ) 7j L.O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 tqe8:1yK 79. 教育目的的最终制约因素是( A ) TEg9Y:+v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科学技术 U ORoj )$I 8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OmX(3:9 A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ENiR p B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政治性质的制约 9Iod x C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可以决定教育目的 AR-&c 3o D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xui.63/ 81.“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这一命题告诉我们( D ) AVys*c A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根本不存在对立 RTW4r9 B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对立始终存在 Xk_xTzJ C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完全统一 jcWv&u| D在目前条件下,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对立还是存在的,有时甚至还很尖锐 #mNM5(o 82. 追求教育目的的永恒性是哪种教育目的观的观点( A ) *.UMWo A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q89#Ftkt B科学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Y7yh0r_ C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ckXJ9 83. 关于全面发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ioLt% A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Ng?n$g* B使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同样的发展 A#gmKSJ/7 C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特长 NrE&w H: D不要求学生门门功课都精通 hKq#i8py 84. 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内容的是( C ) jg_pVzr A. 正规教育 B. 非正规教育 C. 终身教育 D. 非正式的教育 bq/*99 85. 学校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 D ) nYJ)M AG A. 教师B. 报刊杂志C. 声像资料D. 教材 u |u?m 86. 实现教育目的、完成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的是( A ) AbQaw A. 教育内容B. 教育途径C. 教育过程D. 教育制度 C%ibIcm y 87. 制约教育内容的根本因素是( B ) UPs*m A. 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B.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99%oY C. 文化传统D.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xtThs 88. 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是(A ) |e?3_G A. 增强学生的体质B. 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1Wd?AyTY, C. 培养良好的品德D. 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 n?vw|( 89. 智力的发展的前提是( D ) .+.VK A. 形成技能技巧B. 发展能力C. 提高认识D. 掌握知识 J;|r00M 90.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C ) %_xRS A. 道德品质教育 B. 政治教育C. 宗教教育D. 思想教育 *:r-=M3= 91. 下列不属于欣赏自然美的形式的是( B ) h$lZDg A. 组织学生远足 B. 美术 C. 指导学生写生 D. 地理课教学 ER0nrTlBm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m xQBJ 96. 特别重视学生活动的重要性的教育流派是( B ) $07;gpZt A传统教育 B现代教育 C形式教育 D实质教育 7l QIi 97. 下列关系中,不属于“教育过程作为提高学生认识的规律”的范畴的是(D ) /3?W A已知与未知的关系 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fpd4 v|( C读书与活动的关系 D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 0W6X;? 98. 下列关系中,不属于“教育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规律性” 的范畴的是( A ) ;UUkk A具体与抽象的关系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7+9V C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 D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3&_/9s) 99. 对于教育过程中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k!T1 A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之间成正比关系 4%refqWK B心理的发展必定有助于身体的发展 5/w4d C具体与抽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p( D非理性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