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面设计说明书(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doc_第1页
采面设计说明书(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doc_第2页
采面设计说明书(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doc_第3页
采面设计说明书(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doc_第4页
采面设计说明书(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2第一节 采面地质概况2第二节 水文地质情况6第二章 安全生产系统7第一节 通风系统7第二节 主运输系统11第三节 辅助运输系统12第四节 供电系统13第五节 供水系统14第六节 排水系统15第七节 压风自救系统16第八节 监测系统16第九节 综合防尘系统18第十节 防灭火系统18第十一节 通讯系统18第十二节 采面液压系统19第十三节 采面照明系统19第三章 回采工作面参数及设备配置19第一节 工作面参数19第二节 回采工作面设备配套表20第四章 采煤工艺及顶板管理21第一节 采煤工艺21第二节 顶板管理24第五章 安全避灾路线27第六章 技术要求29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第一节 采面地质概况一、地质概况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概况煤层名称四3煤水平名称采区名称工作面名称四-12100地面标高(m)+384+162.8工作面标高(m)230.7 157.8地面位置该工作面地面位置在竹园村庄和北广场爆破材料库以北,吴庄村以东,竹园向斜轴以南,大铁门以西。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该采面位于四煤采区西翼,北邻竹园向斜轴,南邻四-12080采面(尚未开始掘进),西到井田边界保护煤柱线,东邻四采区回风下山。走向长(m)1084倾斜长(m)136面积(m2)147424煤层情况煤层总厚(m)1.54.22.8煤层结构(m)单一结构或0.5(0.1)1.0(0.3)0.9煤层倾角(度)120190 150该采面煤层厚度1.5m4.2m,平均2.8m,总体上东厚西薄,煤层夹矸12层,夹矸总厚约0.4 m,煤层倾向NNE,倾角120190,平均150,总体上东缓西陡。煤层顶底板情况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老顶砂质泥岩或细中粒砂岩4.5砂质泥岩,灰色,含砂量不均,含植物化石及暗色矿物,泥钙质胶结,细砂岩成份为长石、石英及暗色矿物,层理明显,钙或硅质胶结。直接顶泥岩或砂质泥岩25深灰色,块状,局部含细砂岩及完整的植物化石。伪顶泥岩00.4深灰色,团块状,质软。直接底泥岩25.7深灰色,厚层状,钙质胶结,含植物化石,局部含铝土质及菱铁质结核。老底泥岩或砂质泥岩3.35.7深灰色,厚层状,钙质胶结,含植物化石,局部含铝土质及菱铁质结核。地质构造情况概 述: 本采面地层产状总体上为一偏北方向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1219,平均15,总体上呈现东缓西陡的趋势;图纸探资料显示:该工作面内没有断裂构造。但该采面机巷沿竹园向斜轴掘进,掘进过程中,可能揭露不可预测的地质构造;根据四-12060采面已掘进巷道情况推测,该采面风巷有可能揭露两条正断层。(见下表)断层名称走向倾向倾角性质落差(m)对掘进影响程度F13230215正断层2.5有一定的影响F21010063正断层4.5有一定的影响影响掘进的地质因素水文地质情况及防治措施:该采面水源主要是四3煤层顶板砂岩水。该工作面掘进中直接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该含水层由23层中、细粒砂岩组成,厚1.343.20m,平均厚度17.45m,单位涌水量0.00190L/sm,渗透系数0.0120m/d,砂岩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以风化裂隙水为主,属砂岩裂隙弱含水层。 预计掘进面掘进中正常涌水量15m3/h,最大涌水量25.5 m3/h。防范措施:1、施工队根据预计的涌水量完善工作面机、风巷排水系统;机、风巷各安设一趟6寸排水管路, 2台水泵(一用一备)单台排水能力不低于80m3/h,扬程符合巷道高差。2、掘进中一方面,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作业现场收集该工作面水文地质资料,加强该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预报工作;另一方面,施工队井下带班人员一定要加强该工作面的水文情况观测,发现水情异常及时上报矿调度室及业务科室,排除水情隐患后方可继续施工。地质情况:1、 图纸资料上该工作面内没有构造,由于四采区勘探程度不够,掘进当中,揭露不可预测断层的可能性极大。2、 瓦斯相对涌出量2.29 m3/ t,属于低沼。3、 煤层自然发火期36个月。4、 煤尘爆炸指数50%,具有爆炸性。5、 地温220260,地温正常。工业储量块段号走向长(m)倾斜长(m)斜面积(m2)煤厚(m)容重(t/m3)工业储量(t)110841361474242.81.5619180对掘进施工建议 1、 沿四3煤顶板掘进,顶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稳定性不太好,并有00.4米厚伪顶,因此,掘进中要加强顶板及煤质管理。2、 由于四采区勘探程度不够,虽然,图纸资料上没有断层显示,但,受竹园向斜影响,机风两巷掘进揭露不可预测断层的可能性极大。为防止揭露不可预测断层,应严格坚持超前物探及钻探,严防不必要事故发生。3、 由于该工作面西部对应地面有黑龙庙河、吴庄村庄,风巷距离竹园村最近只有10米,属三下采煤,请有关部门提前做准备,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村民财产及生命安全。柱 状 图地 层 系 统柱状厚度(m)厚 度平 均最小,最大岩 性 描 述界系统组段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四煤段 457.710.513.814.618.64.51.2-7.93.21.5-5.82.81.2-3.13.30-5.70.80-2.04.02.0-7.6砂质泥岩,灰色,含砂量不均,含植物化石及暗色矿物,泥钙质胶结,细砂岩成份为长石、石英及暗色矿物,层理明显,钙或硅质胶结。深灰色,块状,局部含细砂岩及完整的植物化石。黑色,鳞片及粉末状,半亮型煤,主要以暗煤为主,次为亮煤,结构复杂,内生裂隙发育,煤质差。深灰色,厚层状,钙质胶结,含植物化石,局部含铝土质及菱铁质结核。黑色,块状结构,半亮型煤,主要以暗煤为主,结构单一。深灰色,厚层状,钙质胶结,含植物化石,局部含铝土质及菱铁质结核。第二节 水文地质情况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主要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四3煤层顶板砂岩直接充水含水层由23层细、中粒砂岩组成,厚1.343.2m,平均17.45m,该含水层砂岩裂隙不发育,富水性不强,渗透性能不良,单位涌水量0.0019l/s.m,渗透系数0.0120m/d,属砂岩裂隙弱含水层,充水方式以掘进期间淋水为主。理论计算顶板砂岩正常涌水量为11m3/h,取三倍系数最大涌水量取33.0 m3/h。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要求:1、风、机两巷原则上要求每200m左右在巷道适当位置低洼处设置水泵窝,规格要求宽3.0m,深3.0m,泵窝底板低于巷道底1.5m,工字钢或锚网支护,帮顶要求背牢刹实。2、风、机两巷要敷设一趟6寸排水管路和两台水泵,单台排水能力不小于50m3/h,扬程符合巷道高差需要,一用一备,紧跟掘进工作面,还须有一趟备用管路(必要时可将供水或压风管路改作备用排水管路排水)。上述排水管路及配套设备型号由机电科提供。同时,机电科还应随着掘进工作面的掘进,及时进行相应排水设备的选型。3、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顶板管理,搞好工程质量,加强通风管理,以确保安全生产。4、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强该工作面的水文情况观测,发现水情异常及时上报矿调度室、有关领导、业务科室并撤出工作面工作人员,确定排除水情隐患后方可继续进行正常施工。5、相关业务科队(地测队、开拓科、调度室、安检科、通风科、机电科)深入井下,到施工工作面进行安全检查,行使职能,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与生产。第二章 安全生产系统第一节 通风系统四3-12090采面掘进通风系统现状本采面巷道掘进已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掘进工作面风机选型(一)机巷1.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掘100QgK1000.231.534.5m3/min式中: Q掘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m3/min;K瓦斯涌出不均匀系数,1.52.0,取1.5; Qg瓦斯绝对涌出量,2. 按最大炸药用量计算:Q掘=(7.3725)A=254.9=122.5 m3/min式中: A一次最大炸药用量,4.9Kg3. 按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Q掘4N42080 m3/min式中: 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按20人计算。4. 按风速验算:15S掘Q掘240S掘1510.56Q掘24410.56式中: S掘巷道掘进断面; S=10.56m2 因为QminQ掘Qmax,取最大值122.5m3/min不符合风速验算,所以根据风机供风能力取200m3/min,掘进工作面配风量200m3/min 符合规定。选用211KW对旋式主副风机供风,Q吸250-450m3/min,采用600mm的风筒,末端风量可以保证250m3/min,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二)风巷1.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掘100QgK1000.251.537.5m3/min式中: Q掘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m3/min;K瓦斯涌出不均匀系数,1.52.0,取1.5; Qg瓦斯绝对涌出量,2. 按最大炸药用量计算: Q掘=(7.3725)A=254.9=122.5 m3/min式中: A一次最大炸药用量,4.9Kg;3. 按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Q掘4N42080 m3/min式中: 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按20人计算。4. 按风速验算:15S掘Q掘240S掘1510.56Q掘24410.56式中: S掘巷道掘进断面;S=10.56m2 因为QminQ掘Qmax,取最大值122.5m3/min不符合风速验算,所以根据风机供风能力取200m3/min,掘进工作面配风量200m3/min 符合规定。选用211KW对旋式主副风机供风,Q吸250-450m3/min,采用600mm的风筒,末端风量可以保证250m3/min,满足安全生产需要。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1)按劳动气象条件进行计算:Q采= 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5671.51.01.25=1063m3/min式中 Q基本采煤工作面基本风量,m3/minQ基本= 工作面控顶距工作面实际高度70%V采适宜风速(不小于1m/s)=32.50.71.860=567m3/minV采 采煤工作面风速,温度25度取1.8m/sK采高 采高2.8米,取1.5 K采面长 采长138米,取1.0 K温 温度25度,取1.25采 高200长度调整系数(K采高长)1.01.01.31.31.5 K温回采工作面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 回采工作面空气温度/0C采煤工作面风速(m/s)配风调整系数(K温)201010020-23101510011023-26151811012526-28182512514028-302530140160 (2)按工作面温度选择适宜的风速进行计算:Q采=60V采S采(m3/min) =601.87.5 =810m3/minV采-采煤工作面风速,1.5m/S;S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7.5m2. (3)按回采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和炸药量计算需要风量:每人供风不小于4 m3/min:Q采4N(m3/min)该面最多同时工作人数为40人,则需要风量为160m3/min式中:N工作面最多工作人数,按风速进行验算:15S Q采240S(m3/min)该工作面平均断面积为7.5m2,则113106318000m3/min,符合规定。式中:S工作面平均断面积,7.5m2。综上,四312090采面实际需要风量为1063m3/min。三、通风系统(一)掘进期间1. 风巷新风:主斜井四煤二采区回风下山风巷外段工作面。乏风:四3-12090风巷工作面四3-12090风巷四3-12090风巷片盘四二采区煤轨道下山-250m水平井底车场四3煤轨道上山-20m水平车场回风石门立风井地面2. 机巷新风:主斜井四煤二采区回风下山机巷外段工作面。乏风:四3-12090机巷工作面四3-12090机巷四二采区煤轨道下山-250m水平井底车场四3煤轨道上山-20m水平车场回风石门立风井地面(二)回采期间新风:主斜井四二采区皮带下山四3-12090机巷工作面乏风:工作面四3-12090风巷四二采区煤轨道下山-250m水平井底车场四3煤轨道上山-20m水平车场回风石门立风井地面第二节 主运输系统一、主运输设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1部,型号SGZ630/264;机 巷:转载机1部,型号:SGW630/80T;带式输送机2部,型号:SDJ80/337;四煤一部高强皮带运输下山,型号:DTL50/100/3315。二、出煤供料系统回采工作面四-12100机巷四煤高强皮带下山四二煤仓主井高强皮带地面运输皮带。供料系统来自:副井-20m水平车场四煤轨道上山四二轨道下山风巷工作面;副井-20m水平车场四煤轨道上山四二轨道下山机巷工作面。详见生产系统示意图。第三节 辅助运输系统辅助运输主要采用JD2.5型调度绞车对拉,相邻绞车分别靠巷道两帮布置,中对中相错10至20m。绞车窝尺寸必须保证绞车安装后有1.2m2的操作空间;绞车最突出部位与巷帮的距离不小于250mm,与轨道不小于500mm。辅助运输系统:副井轨道-20运输大巷四煤轨道上山四二轨道下山风巷工作面。详见生产系统示意图。生产系统示意图第四节 供电系统一、掘进期间供电系统(详见掘进期间供电系统图)二、回采期间供电系统(详见回采期间供电系统图)第五节 供水系统一、供水系统1、机、风巷供水系统来自:副井-20m水平车场通风运输石门四煤轨道上山四二轨道下山四-12100风巷车场风巷工作面;副井-20m水平车场通风运输石门四二轨道下山设备道机巷工作面。2、采面主要用水点(1)机风巷净化水雾、洒水灭尘 Q1=2500L/h(2)泵站用水量 Q2=1000L/h(3)转载点、架间喷雾 Q3=1000L/h(4)煤机冷却、喷雾 Q4=15000L/h(5)输送机冷却水 Q5=1000L/hQ =(Q1+Q2+Q3+Q4+Q5)K=235001.2=28260L/h=28.26m3/h式中:K水量备用系数取1.23、供水管径Dp=50mm,式中:VP水速,取2m/s取在风机巷各铺设一趟内径为50mm供水管道,掘进期间一次铺设到位。第六节 排水系统四-12100机风巷掘进工作面安装二趟6寸钢管和两台水泵,单台排水能力不小于50m3/h(一用一备),要有排水能力不小于50 m3/h的潜水泵紧跟掘进工作面;还须有一趟备用管路(必要时可将供水或压风管路改作备用排水管路排水),扬程符合巷道高差需要。第七节 压风自救系统一、压风自救风量和风压要求:风压不小于0.4MPa,风量不低于Q=K1K2总q自=1.2*1.2*15*0.1=2.16m3/minQ源 K1、K2为漏风系数与备用系数二、压风自救管选择压风自救管选用2寸无缝钢管,对破损的压风管必须更换或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不漏气。三、压风自救站设置1、掘进期间:每隔50米安装一组压风自救,个数不少于5个,最后一组压风自救距掘进头2540米,个数不少于15个,压风自救安装在支护良好且无杂物处,安装高度距离巷道底板1.61.8米。2、回采期间:(1)机巷安装一组压风自救,安装位置机巷切眼外100m处,个数25个。(2)风巷在切眼往外2540m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个数20个,在回风口以里5m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个数5个。在风巷每组绞车处安装两个压风自救。四、压风管路线路1、机巷四煤轨道上山四煤底车场四二轨道下山设备道机巷;2、风巷四煤轨道上山四煤底车场四二轨道下山四-12100风巷车场风巷。五、压风自救管理施工单位指定专人对压风管路进行检查,确保管路不漏气及压风自救完好,并及时移动压风自救,保证压风自救与掘进工作面保持合适的距离,要对气水分离器进行及时的放水和排油,保证管路的畅通和风流的清洁。第八节 监测系统一、掘进期间掘进机必须设置机载式甲烷传感器或便携式甲烷监测报警仪。巷道在掘进期间需安设两个甲烷传感器,其具体位置分别位于:1. 距掘进工作面5m处,报警值为0.5%,断电值为0.8%;2. 巷道回风口以里1020m处,报警值为0.5%,断电值为0.8%。若2个甲烷传感器中有一个超限,都必须切断掘进巷道内所有非本安型电气设备电源。二、回采期间采煤机必须设置机载式甲烷传感器或便携式甲烷监测报警仪。四3-12090采面回采期间,共需要安设2个甲烷传感器,其位置分别是:1. 四3-12090风巷里口(距回采工作面1015m),报警值为0.5%,断电值为0.8%;2. 四3-12090风巷外段(回风道以里约1020m),报警值为0.5%,断电值为0.8%。若2个甲烷传感器中有一个超限,都必须切断采煤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内所有非本安型电气设备电源。第九节 综合防尘系统一、掘进期间风、机巷敷设2寸防尘管路,且每50m安设一个三通阀门。各转载点要设喷雾,风、机巷各安设两道净化水幕,距掘进工作面60200米处安设隔爆水棚。二、回采期间风、机巷采用掘进期间的防尘管路。机巷各转载点要设喷雾,风巷要设两道净化水幕,采面往外风、机两巷60200米处各安设隔爆水棚。第十节 防灭火系统 采取阻化剂灭火、向采空区灌浆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综合防治火灾。另外地面灌浆站主系统已形成,四煤采区灌浆系统在该面回采前形成系统,回采期间实施随采随灌安全技术措施。第十一节 通讯系统泵站列车、输送机机头、转载机机头、机尾分别设置电铃、信号装置。小绞车运输设置声光信号装置。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安设信号的间距不超过15米。按照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防治细则及煤矿安全规程第213条、第478条之规定,须安设电话地点:1、机巷转载机头;2、风巷切眼往外100m处;3、机巷外口;4、乳化液泵站。第十二节 采面液压系统1、泵站开关列车设置在工作面机巷车场(车场距采面下出口不大于300m),不影响机巷正常通风、行人等,泵站列车放置地点保证支护完好。2、乳化液泵站采用GRB-315/31.5向采面供液。3、乳化液泵站向采面敷设供液管、回液管路各一趟,在采面上端头供、回液管路分别安设一个三通分别向采面液压支架和乳化液钻机供、回液。在供、回液管路的采面上、下端头和采面中间各设置一个截止阀以备检修和急用。第十三节 采面照明系统按照规程第473条规定,在采面、机巷转载点、机头硐室设固定照明,其中采面照明灯间距不得大于15m。灯具选用DGS70/127B型防爆泛光灯。第三章 回采工作面参数及设备配置第一节 工作面参数A: x:3770032.478 y:38392851.898 z:-405.2B: x:3770032.478 y:38393634.048 z:-352.3C: x:3770032.478 y:38394425.350 z:-295D: x:3769883.034 y:38394446.336 z:-293.7E: x:3769883.033 y:38393647.072 z:-352.26F: x:3769883.033 y:38393083.064 z:-370.8机巷方位角:90;距离:1573.36m(1577.21m);高差:+110.2m;倾角:+4024;风巷方位角:90;距离:1363.27m(11367.42m);高差:+77.1m;倾角:+314;切眼方位角:352;距离:150.91m(150.92m);高差:-1.3m;倾角:-02936;中切眼方位角:355;距离:150.01m(150.72m);高差:-14.619m;倾角:-53359;第二节 回采工作面设备配套表四3-12100综采工作面设备配套表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单位数量液压支架ZY4000-14/30架103采煤机MG150/380-WD套1刮板运输机SGZ630/264部1转载机SGB620/40T部1胶带运输机SDJ80/337部2乳化液泵BRW-250/31.5套2移动变电站KBSGZY-1000台2第四章 采煤工艺及顶板管理第一节 采煤工艺一、采煤机选型采煤机应具有的最小生产能力由下式计算:Qh=Qyf/D(N-M)tK式中: Qh工作面设备所需最小生产能力,t/h;Qy要求的工作面年产量,1.2106t/a ;D年生产天数,330d;f能力富裕系数,1.3;N日作业班数,3班;M每日检修班数,0.5班;t每班工作时数,8h;K开机率,0.4。则 Qh1.21061.3/330(3-0.5)80.4=590t/h根据采煤机最小生产能力要求,选用MG150/380-WD采煤机能够满足生产要求。二、支护设计1、工作面支护设计工作面支护选用ZY4000-14/30型液压支架,支架作阻力 4000KN,初撑力 3096 KN,支架底座比压 0.6 Mpa0.72(f=0.22)Mpa。采面直接顶和老顶为中粒砂岩,厚度为12m,较坚硬,垮落性好,没有伪顶,采面底板为砂质泥岩,厚度8m。工作面支护选用ZY4000-14/30型液压支架,工作阻力 4000 KN,初撑力 3096 KN,自重13t,支架底座比压 0.6 Mpa0.72Mpa。 (1)顶板压力估计:Q=(hL+8M)=(126+82.8)25=2360KN4000KN式中:Q顶板压力;h直接顶厚度,取12m;L直接顶悬顶距,取6m;M采高,取2.8m;岩石容重,取25KN/m3。(2)支架底座比压:W=(Q+Q支)/S支=(2360+117.4)/3.0810-3=0.80MPaa1.04MPa即:底板比压支架底座比压。式中:Q顶板压力;Q支支架重量,Q支=139.8=127.4KN;S支支架底座面积,S支=3.08(m2)。根据验算,ZY4000-14/30支架满足顶板支护需要。2、两巷替棚支护设计本采面两巷替棚段采用园木配合单体柱架梯形棚、梯形棚下打两排铰接梁抬棚的支护方式,园木规格根据巷道围岩变形后的有效支护断面,选用直径150180mm、长为2.83.3m的园木,单体柱选用DZ系列2.5m2.5m两种规格,采用铰接顶梁。单体柱沿巷道两帮排成直线,两排铰接梁抬棚均匀布置在木梁下,单体柱排距0.8m,柱距1m0.1m。替棚位置为自煤壁向外35米范围内,风机两巷锚网段巷道视巷道状况,尽可能将锚盘、锚梁予以回收。超前回收锚网、锚梁距采面不得大于3m。3、两巷端头支护设计风巷端头采用铰接梁配合单体柱支护方式,齐梁直线柱布置。风巷端头靠采面最后一架上侧不大于200mm打一排单体柱抬棚,靠风巷上帮打一排单体柱抬棚,两抬棚间视其宽度均匀布置若干排单体柱抬棚,排距不大于500mm,柱距不大于1000mm。当上隅角瓦斯浓度较大时(0.5%0.8%),抬棚不得使用铰接梁,必须使用160mm或180mm园木梁,且保持一梁三柱,单体柱必须打在走向与倾向梁的交叉点下,并且迎山有力。 机巷端头采用铰接梁配合单体柱支护方式,齐梁直线柱布置。运输机机头上方用一对4m型钢梁加强支护,型钢梁保持一梁四柱,在回采过程中4m型钢梁交替前移,铰接梁抬棚沿转载机两帮均匀布置,排距不大于500mm,柱距不大于1000mm,单体柱选用DZ系列2500mm、2800mm两种规格;铰接梁选用铰接顶梁。三、回采工艺1、落煤方法:本采面采用MG150/380-WD型采煤机双向割煤,往返一次割两刀,采取端头斜切进刀方式。 2、装煤方法:采煤机螺旋滚筒配合运输机铲煤板装煤。3、运煤方法:采面使用SGZ630/264型刮板输送机运煤。机巷使用SGB620/40T型刮板转载机,外接胶带输送机运煤4、工艺流程:割煤推溜移架割煤5、工艺说明:(1)落煤:采煤机端头斜切进刀割煤,采高2.8米,截深0.6米。(2)推移运输机:采煤机割煤后,滞后采煤机1525米,将运输机推至煤墙,并确保运输机弯曲段不小于15米,按采煤机运行方向依次进行。(3)移架:采煤机过后及时伸出护帮板护顶,滞后采煤机35架,依次顺序移架,顶板破碎地段采用带压移超前架,移架步距0.6m。第二节 顶板管理一、工作面顶板管理四-12090采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采空区处理采用全部垮落法,工作面支护使用ZY4000-14/30型掩护式支架103组,不用端头支架,架间距为1.5m,工作面采高为2.8m,最大控顶距为3.3m,最小控顶距为2.7m,移架步距为0.6m。 二、两巷顶板管理风、机两巷要经常维修,空帮空顶要及时刹严、背实。巷道出现顶板下沉、离层等现象时,要及时打点柱或打锚索加强支护。风、机两巷自煤壁向外10m范围内应在巷道中心上、下均匀架设双排超前托棚,20米范围内架设单排托鹏或梁下打点柱,托棚采用双销梁和2.5m2.8m单体柱架设,必须全部铰接,并使用水平销。单体柱要绑上防倒绳,铰接梁必须与顶板背实。单体柱打成直线,迎山有力。在打托棚时要在棚间套上园木梁或大板。底板松软时,支柱要垫柱鞋,当巷道底鼓变形时,必须及时支护、处理,保持巷道净高不得低于1.8m。三、端头及三角区管理风、机巷端头按设计布置抬棚,数量齐全,按规定及时放顶,放顶前要在靠老塘的一排顶梁上打好戗柱或戗棚,并选好退路。风、机巷三角区的支架要尽量顶住煤墙,若三角区内支架不能达到煤墙时,要在支架前梁上打探板,进行加强支护,并沿倾向架设顺山大板或木梁,要求一头担在支架顶梁上,另一头担在抬棚铰接梁上,探板、木梁下要打点柱。四、支护质量管理1、液压支架(1)支架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的80%。(2)支架要排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超过50mm。中心距1.5m,偏差不超过100mm。(3)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7。(4)相邻支架间不能有明显错差(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2/3),支架不挤、不咬,架间空隙不超过规定(200mm)。(5)支架与输送机要垂直,偏差5。(6)支架要垂直顶底板,支架歪倒5。(7)要及时移架,端面距最大值不大于340mm。(8)支架完好,无漏液、不窜液、不失效。(9)支架内无浮煤,浮矸堆积。(10)支架必须编号管理。2、两巷支护(1)两巷净高不小于1.8m,有不小于0.7m宽的人行道 。(2)单体柱沿巷道打成一条直线,偏差不超过100mm,阀嘴朝向老塘。(3)机巷转载机两侧的单体柱距槽帮的距离保持400mm。(4)单体柱必须穿柱鞋,两巷单体柱全部编号管理。(5)两巷支柱要有可靠的防倒措施。五、安全出口1、机头(机尾)下(上)帮从支架立柱向外5米,要留有宽度不小于0.7m,高度不小于1.8m的人行道。2、两头超前出口规格:长宽高=2.0m1.5m1.8 m六、煤壁机道煤壁平直,垂直顶底板、伞檐符合下列规定:伞檐长度超过1m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mm;伞檐长度在1m以下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50mm。七、矿压监测1、要严格执行矿制定的“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暂行规定”。2、阻力监控法管理顶板(1)监控顶板的范围:在工作面内分段定点进行观测。(2)监控顶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