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题 第五课 让身体热起来 教学目标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知道让身体热起来的方式及途径。2、 尝试运用从不同方式、不同角度对现象做出解释,解决问题;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1、学生知道让身体热起来的方式及途径,了解能量的转化学习活动。 2、学生知道让身体学生对热量转化的科学认识理解课前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 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 个性化设计 一、 导入 新课观看几种人体发热的图片:火锅、烤火炉、运动(参考问题:这些热是从哪里来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次课堂学习活动。 二、 探究活动1、让我们身体热起来(1)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以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2)、这些方法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3)、拓展:人体吸收的能量到哪里去了2、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吗?(1)、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2)晚上,当我们进被窝时,你的感觉是什么?(3)衣服究竟能不能发热?同组的思考并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三、 拓展 延伸1、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2,了解造成肥胖原因,帮助肥胖人减肥减肥提出方案。 板书 设计 5让身体热起来运动(摩擦、跑步等)热源(太阳、烤火、电热毯、泡温泉、拥挤的人群) 吃食物(菜、热饭、火锅)发烧、紧张、害羞使人体产生热量等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细密的毛,厚厚的脂肪等。5、 教学反反 思课 题第六课 摆的秘密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摆动的规律摆线短的摆动得快。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1、 学生探究摆摆动快慢。2、 学生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初步认识机械能的转化。课前准备粗细相同的线绳三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线绳2根、量角器、金属垫片6个、计时秒表、橡皮泥、科学记录表格 课时新 课 标 第 一 网教 学 过 程环节 个性化设计 (一)教学引入1.出示摆钟(或挂图、投影片)。2.让学生观察,然后说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板书课题。)二、 探究活动1、 出示实验装置单摆,观察它是怎样摆动的,摆动有什么规律。(1)、学生分组安装、观察。(2)汇报观察结果。2、讲述: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1)学生分组观察:通过变换钩码的数量和变换吊线的长度,记录摆的摆动次数。三、拓展 延伸(1) 、钟摆有什么作用?(2) 、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3) 、钟摆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四、 板书 设计 6、摆的秘密影响摆摆的速度的因素: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五、 教学反思课 题第七课 钻木取火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教学重难点学生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探究钻木起火道理,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的学习活动。课前准备探究实验材料:砂纸、木条、粗铁丝、手摇钻、木块、火柴等 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 个性化设计 一、 导入新课1. 观看事先准备的音像资料。2. 展示一些古代人钻木取火的图片或讲述相关的故事。引出关于钻木取火的话题,导入新课。w W w .x K b 1.c o M二、 认识钻木取火的道理1. 提出问题:“你知道钻木取火是怎么回事吗?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吗?”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利用获取的资料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尝试解释“钻木取火”的道理。3. 设计实验验证。4. 学生交流验证情况,展示成果。三、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1.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举出实例,阐述观点。四、 自由 活动: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说一说,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五、拓展活动:搜集古人取火的资料进行交流和汇总。六、 板书设计7、钻木取火原理:摩擦生热 转化:机械能转化成热能七、 教学反思 课 题第八课 通电的线圈 (一) 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2、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1、 知道电磁铁的磁性。2、 对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科学认识理解。课前准备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新课 标 第 一 网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有关在生活中电磁铁的一些应用如小马达、自制电铃等,与学生一起交流谈话,2提问: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引导学生说出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和两极)3学生质疑。学习新课,自行探究、解决问题:二研究电磁铁的性质。1演示实验:(1)做个电磁铁,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接近大头针。(3)将电磁铁电源切断,再用它接近大头针。2谈话: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发现?3讨论: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没有磁性。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4学生分组实验、观察:X k B 1 . c o m学生自己动手做个电磁铁,(分有铁芯和无铁芯两种情况)5汇 结果:三、 板书设计8、通电线圈(一)(1)有铁芯的电磁铁磁力大。(2)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没有磁性。四、 教学反思课 题第九课 通电的线圈 (二) 教学目标1、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 2、 能通过控制变量法的探究实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教学重难点知道电磁铁的磁极的改变和磁力大小的因素。课前准备电磁铁模型X|k |B| 1 . c|O |m 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个性化设计一、提出课题,导入新课1、 师问:电磁起重机是怎样工作的? 2、 出示两个电磁装置,让学生观察它的构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二、认识电磁铁也有两极是可以变化1讨论:磁铁都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是不是也有南、北两极呢?2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汇报结果:磁极: 与电流流动方向、导线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三、磁力大小的因素1、 学生猜测。2、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 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4、 汇报结果四、科学探究,拓展活动1、 出示挂图,展示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课后拓展研究:电可以产生磁,磁能产生电吗?五、板书设计 9、通电线圈(二)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串联电池数量有关、导线缠绕的匝数多少有关。 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流动方向、导线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六、教学反思课 题第十课 无处不在的能量 教学目标1、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2、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导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教学重难点学生认识电、光、热、声、磁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能量转化、生活需要各种能量的图片、文字资料、相关图片课件; 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个性化设计一、导入 新课: 1、 话谈2、出示课件:生活中、工作处处需要能量图片3、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导入新课。二、生活中的能量1、 师讲述: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2、 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让学生进行讨论、举例。三、了解能量之间能够互相转化1、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能量的作用。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请你说一说,电灯发光时,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什么能?/2、2、 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师: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能量,一切物体都将停止3、动手实验,体验能量转化的过程。四、板书设计10、无处不在的能量 能量:机械能、声能、热能、光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等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五、教学反思课 题第十一课:开发新能源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几种新能源的性能。2.通过对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分类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难点;是新能源的特点。http:/www.xkb 1.com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搜集的资料 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人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都离不开能源。地球上的能源全是无穷无尽的吗?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石油有哪些用途?出示课本图。分析图表,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2.你知道我国建设的两个核电站在哪里吗目前,人类开发了哪些新能源?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新能源的开发。(二)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什么是能源2. 能源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是什么?3. 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能源?4. 人类开发了哪些新能源?5.新能源和常规能源有哪些区别?学生讨论交流项目不同点相同点常规能源大部分能源不可再生,对环境有污染都能够为我们提供可利用的能量新能源可再生,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6.认识新能源,你了解到了哪些新能源?7.讨论“风能”是常规能源,还是新能源8.讨论交流:新能源有哪些优点?学生根据自己认识交流。(三拓展延伸。预测100年后,你们的社区最有可能使用哪种能源,为什么?(四)板书设计10 。开发新能源能源: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常规能源; 目前人类广泛应用的能源,在技术上也比较成熟,我们称之为常规能源。新能源;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两者区别:五教学反思课 题 第十二课;地球的面纱 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组成 2.知道大气层的作用3.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 4.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教学重难点1大气层的组成成分及分层 2大气污染的危害课前准备地球大气层的图片,各种大气污染的实例图片 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 个性化设计一、提出问题谈话导入1、你们想象中的大气层是什么样子的?2、学生小组内交流3、学生个别回答4、老师总结,导入课题:二、 探究活动(一)大气层的构成和作用1.提出问题:地球最外面的圈层是什么?2.学生讨论:3.讲解:4.追问:大气层有什么作用呢?5.学生讨论,并请某些同学作答。6.补充讲解7.小结:综上所述,大气层的作用是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其生长所必需的空气;使地球温度相对稳定,昼夜、年季之间变化都在可适当的范围内;吸收大部分有害射线,使地球免受太阳射线的强烈照射。(二)、大气污染危害1.提问:同学们列举一下自己身边的大气污染及其危害2.学生讨论并列举3.讲解:(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对植物的危害(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三、 拓展延伸:臭氧层危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臭氧层的作用,及现在臭氧层的破坏程度和后果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制作科普手抄报、黑板报、警示牌,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四、 板书设计12 地球的面纱大气层: 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热层 逃逸层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大气层对动物的意义 大气层对植物的意义 五、 教学反思课 题第十三课 风从那里来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风的成因模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通过探究实验,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课前准备大可乐瓶、小刀、火柴、抹布、纸条、蚊香、蜡烛等物品。 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 个性化设计一、提出问题谈话导入师生谈话: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在生活中,你都在哪些方面发现了风?在电影电视中,你又从哪些方面看到了风?板书课题;风从哪里来。二、科学探究:通过大胆的猜测和实验探究引导:我们教室里有风吗?你能不能利用你周围的材料制造出风?学生造风:用嘴吹,用书扇、开窗等。继续引导: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材料,你能利用它制造出风吗?谁来试试?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造风:扇子、气球、风车深入引导: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风?学生猜测感受:人造风的特点。共同发现:人造风是空气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周围的空气过来补充。新课 标 第 一 网三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交流交流你的想法?小组开始探究实验、科学观察、做好记录。学生汇报。(1)香靠近小孔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烟向瓶子里冒)这说明有没有风?(2)风是怎么来的?提示:点燃蜡烛后,瓶内的温度有什么变化?瓶内外的温度有什么不同?(3)实验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形成风?(风的形成与气温有关,热地方的空气轻,压力小,冷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当两地冷热温度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压力大的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四 拓展延伸:以“地球高层大气中有没有风”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活动:五 板书设计13风从哪里来实验记录 风的形成与气温有关,热地方的空气轻,压力小,冷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当两地冷热温度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压力大的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六 教学反思新 课 标 第 一 网课 题第十四课 降落伞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降落伞运行的原理,体验空气阻力的作用2.了解降落伞的种类及用途,学会用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教学重难点1.知道降落伞利用空气阻力实现物体缓慢降落。2.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降落伞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准备制作降落伞所需的材料。 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个性化设计一、 课前交流,激发兴趣1课前交流的过程中以两段视频作为礼物。第一段是在我国最高的大楼金贸大厦上举行的高楼跳伞表演。这段影片之后将更精彩的伞兵跳伞呈现给大家。(课件演示:伞兵跳伞)2.降落伞的结构?3。降落伞下降快慢因素有哪些?4谈话:知道我们这节课要研究什么吧?(板书课题)二猜想与假设1.降落伞的结构:伞面、伞绳和悬吊物三部分2.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1)伞面的大小;(2)伞面的材料 (3)重物的轻重 等三 验证猜想1.小组汇报实验方案2. 学生分组制作降落伞,教师巡视帮助。3.学生放飞降落伞并观察有什么不同。第二次放飞降落伞验证猜想。4.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四拓展延伸如果让你给课前影片中的伞兵设计一个降落伞,你设计的下降速度是快一些还是慢一些?五板书设计14.降落伞 伞面 我的发现 伞绳 新 -课-标- 第-一-网伞面材料重物六教学反思课 题 第十五课 小帆船教学目标1.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认识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2.通过观察 实验 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实验 操作能力。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认识风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课前准备课前多方面搜集关于风的资料,吸管、制作小帆船的材料:泡沫塑料、卡纸等 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个性化设计一 提出问题谈话:对于帆船你知道哪些?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于小帆船的知识观察:帆船的图片提问:帆船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各起什么作用?二猜想交流1.小组讨论交流。2.帆船主要由船体、桅杆和帆组成。3.各部分都与船行驶有关。3 合作作 探究 1、制作小帆船学生交流自己制作小帆船的方法教师总结2、玩小帆船谈话:在水槽中试航自己的小帆船。航行顺利吗?存在什么问题?讨论:小帆船怎样才不容易翻倒?制作:改进小帆船。改进后的小帆船试航谈话:你知道“船使八面风”是什么意思吗?试一试能不能做到?学生用各种办法,模仿风的吹向,使的小船运动起来谈话:帆船要向北航行,风应该怎样刮才行?用图示意一下。学生讨论后画出帆面的方向新 课 标 第 一 网3风对我们生活中的影响谈话:利用风能够使得小帆船运行起来,风对我们是很有用处的,大家知道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学生交流资料教师总结:风对人类的益处和危害三 拓展 延伸收集各地关于风的谚语,办一期谚语报。四板书设计15、小帆船帆船的结构:由船体、桅杆和帆组成风对人类的益处:风对人类的危害:五教学反思课 题第十六课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书刊、测量、观察等活动进行探究学习,并能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2.了解年轮带给我们的各种信息;知道大自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给人类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教学重难点判断树木生长的环境,通过研究再次感受大自然能够带给人类信息。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收集到的资料 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个性化设计一、提出问题1欣赏图片。(多媒体播放)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2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了解树木年轮所蕴含的信息吗?树木的年轮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科学信息呢二、猜想假设1.(出示一个树墩)谁能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2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你能说出你这样猜测的根据吗 ?3. 小结。三、制定方案1.你们准备研究什么内容?怎样去研究?(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X|k |B| 1 . c|O |m2.请小组长来领取研究的所需材料。四、探究交流1.在学生进行研究时,教师要深入到每一组,参与、协助搞研究,并指导学生填写好研究记录表)2.简单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3.现在各小组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大家一起4.学生分析研究数据。通过分析,你们得到了什么样的信息?5.小结。6了解来自大自然的其他信息五拓展延伸大自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向人类传递信息,有兴趣的同学课下仔细观察树冠的外形,看能否判断出树木生长的环境,相信你会有所收获。六板书 设计16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年轮的数目-树木的年龄,年轮的宽窄-环境气候,偏心年轮-树木两面的环境不同植物能告诉我们地下矿藏;地震前大自然有前兆;燕子低飞告诉我们要下雨;化石告诉我们地壳的变化7 教学反思课 题第十七课.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教学目标.观察认识蜜蜂、蚂蚁传递信息才方式;认识其他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教学重难点了解蚂蚁和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得到什么启示。课前准备放大镜、糖、碗.海绵等。 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个性化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话;我们人类通过语言,文字等沟通,进行传递信息。、在我们自然界中,其他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交流课前对蚂蚁和蜜蜂的观察情况,揭示课题。二实施探究,解决问题1.蚂蚁、蜜蜂怎样传递信息?(1)以组为单位,研究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小组制订研究方案。集体交流研究方案,相互借鉴。小组合作探究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集体交流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2)观察、交流蜜蜂传递信息的方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蜜蜂的资料及观察记录。集体交流各组对蜜蜂的发现。教师小结。三拓展延伸.探究其他生物怎样传递信息。 w W w .x K b 1.c o M(1)小组活动:阅读教科书中四幅图所展示的四个实例。(2)集体交流有关生物传递信息的资料。(3)对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简单分类。四板书设计17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蚂蚁:触角、气味。 蜜蜂:跳舞捕蝇草:绒毛感觉碰触。 孔雀:外表。 猩猩:表情母鸡:声音五教学反思课 题第十八课 电脑和网络 教学目标1.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电脑与网络的功能。2. 了解传递和信息方法的发展过程。教学重难点认识网络和人们的关系,认识现代通信网课前准备收集电脑和网络对人类的影响的资料。 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个性化设计 一、 导入 新课:谈话,提出问题:“你知道在现代社会人们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吗?你和远方的亲友平时是如何联系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进行交流信息的?”学生交流。二、学习新课活动一;了解电脑和网络的各种功能与应用。阅读教材的第42页,分组交流讨论。活动二;调查记录。参考教材43页并填表。 http:/www.xkb 1.com活动三;了解因特网。因特网的两个特点;一是覆盖面积大;二是规范统一。三拓展延伸教师出示关于网络上瘾等不良现象,与学生一起交流电脑网络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地方,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科学地、辩证一分为二地认识电脑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交流讨论网络的利与弊四板书设计18 电脑和网络因特网的两个特点;一是覆盖面积大; 二是规范统一。上网原因;收集对自己有用的资源等。五教学反思课 题第十九课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1.能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信息传递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人类传递信息的历史。2.知道现代的信息传递工具及方式。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类传递信息的历史,感受信息时代发展的迅速课前准备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个性化设计 一、 谈话故事导入 烽火戏诸侯。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第十九课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二、 人类传递信息的历史。1、交流:从古至今,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2、结合课本插图,小组同学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选出代表全班交流。图示了信息传递的六种方式,分别是;烽火传递、骑马送信、信鸽传递信息、手摇电话传递信息、无线电报传递信息、卫星传递信息提出问题:这些方法的改变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3、阅读资料卡,从信息传递的方式与功能上了解人们信息传递发展的五个阶段。语言的使用;文字的出现和使用;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使用。三、探究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1、交流电话通讯技术的发展历程。2、交流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展示:芯片的诞生与发展。教师介绍什么是芯片及计算机芯片的特点和作用。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卡。四拓展应用畅想未来的信息传递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五板书设计19.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芯片,准确的说就是硅片也,叫集成电路。人类信息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计算机和互相网的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人类信息传递发展的五个阶段。六教后反思新 课 标 第 一 网 课 题第二十课 太阳的家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比较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了解八大行星的主要特点。2. 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教学重难点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顺序和八大行星的特点。课前准备搜集太阳系的相关资料,准备制作太阳系模型的材料,如:橡皮泥、纸板、铁丝、圆规、彩笔等。 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 个性化设计 一、以神话故事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同学们听说过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欣赏这些美丽的神话故事。(播放课件)对于地球、太阳、月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看来星空中还隐藏着许多的秘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太阳家族,了解他的神秘与浩瀚。二、 进行太阳家族的探究活动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1、交流有准备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2、初步构建新知(1)师生交流收集资料(2)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交流新知3、明确恒星、太阳系组成的概念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活动二:探究太阳系1、太阳系到底有什么呢?学生提出探究问题。2、选择一、两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3、深入研究,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4、交流整理后的资料。5、进行研究小结,提点课本上的资料卡。活动三:实践操作(制作太阳系模型)1、请你根据太阳与各个行星的大小,按比例缩小捏成橡皮泥模型,然后在小组内举起模型,按照太阳与八大行星的距离按比例缩小。最后演示八大行星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的。2、生动手操作,通过建立模型的活动,加强学生对有关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3、展示各小组作品并给予评价。 三、 拓展 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四板书设计五 教学 反思课 题第二十一课 神秘星空 教学目标1、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性状特点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间的关系。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做出解释与结论。教学重难点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性状特点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间的关系。课前准备银河系及其他星系的相关资料,教学课件。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 个性化设计 一 故事 导入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牛郎织女。导入到对于银河的学习。二 活动 过程活动一:走进神秘的银河系1、小组讨论课前收集的资料,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X k B 1 . c o m2、理解为什么在地球上看银河系像一条带子?3、认识银河系的组成和大小。活动二:认识宇宙:1、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在有了一定的资料作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宇宙有多大?无边无际、浩瀚无边。2、认识宇宙中除了太阳系、银河系还有许多河外星系组成。三拓展延伸展活动:继续关注无垠的宇宙如宇宙的起源?宇宙中还有没有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江西农商联合银行金融科技人才招聘2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合同范本】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 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万宁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软件安全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盐城市法院系统招聘真题
- 2025年会计专业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试卷与参考答案
- 2025年初中英语教师进城考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包头市公安局专职留置看护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海南省辅警(协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标准版合同工劳动合同
- 钛镁合金合同协议
- 农民种植手册
- 2025年人保车险考试题及答案
- 《茉莉花》音乐课件
- 2025年云南省职教高考电工技术类《电工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工厂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协议书(2篇)
- 外墙真石漆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及环境保护体系和保证措施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产科联合多部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
- 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课件
- 【MOOC】生命的教育-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中国非遗文化鱼灯介绍介绍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