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中考化学模拟初三情景题.doc_第1页
2016上海中考化学模拟初三情景题.doc_第2页
2016上海中考化学模拟初三情景题.doc_第3页
2016上海中考化学模拟初三情景题.doc_第4页
2016上海中考化学模拟初三情景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填空和计算1右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片刻,再升温至30,现象如下图所示。 20时,甲的溶解度 (填“”、“”或“”)乙的溶解度; 所得a、b、c、d四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用“a”、“b”、“c”、“d”表示)。 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将d中的乙溶液降温至20 (填“会”或“不会”)析出晶体。 3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步: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第二步: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第三步: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图2中,BC段减少的沉淀是 (填化学式),从C到D液体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原白色固体中,在图1 B点所对应的清液中,肯定不存在的是 。图2中,D点所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由上述实验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通过下列方案进一步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方案一: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利用酒精灯、洁净的铂丝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 色,确定该物质存在。方案二: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加 ,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 ,观察现象,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3为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右图所示实验。 甲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u、Fe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如乙图所示,将甲图实验反应后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CuSO4 B滤渣中一定没有Mg、Fe C滤液中一定含有MgSO4、FeSO4 D滤渣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Fe 在丙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有关物质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 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B C D4兴趣小组在研究溶液的酸碱性时发现,Mg与NH4Cl溶液(酸性)反应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提出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查阅资料】NH3和HCl常温下会生成NH4Cl固体;NH3、HCl极易溶于水。【实验探究】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含有硝酸的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 ,说明该气体中无HCl。为了探究NH3和H2是否存在,又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A中观察到 ,证明有NH3;. 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 ,证明有H2;【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是NH3和H2。【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无需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判断实验B中是否发生反应的方法_。A、B两个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如上图所示),混合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等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过滤烧杯内的物质后,对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假设】假设1: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假设2: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假设3: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H2SO4;假设4:滤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是 【讨论】你认为上述假设中 一定不合理,理由是 如果滤液为无色,还可排除的假设是 。【实验】某同学通过以下实验方案及现象证明假设4成立,请补充完成下标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 假设4正确6化学课上教师演示了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混合物的实验,课后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对教师演示中获得的灰红色粉末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D中盛放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实验主要原理:称取样品粉末w g,放入C中;D中装入a g药品;反应结束,冷却后,称量D中药品质量为b g。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w-(b-a)12/44w请回答下列问题。主要实验内容实验主要步骤实验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打开A的上塞、活塞,慢慢滴加溶液。B、E中有气泡 对C进行加热。当C中药品充分反应后,关闭A的活塞,停止加热。 C+O2CO2 实验讨论装置E中盛放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按上述实验,得到铜的质量分数不精确,你认识是 (填:偏大、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 ,如果要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对该装置改进的方法是 。7(5分)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结晶实验过程,请回答:(1)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该温度下,钾溶液的溶解度是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填字母)的。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第2个烧杯 第3个烧杯(填“”、“”或“”)。8(7分)海水中含有大量的NaCl,可用于制备钠及其化合物,其流程如下图:(1)过滤是将难溶性固体与 分离的一中实验操作。在上述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发生了 变化。(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目的是除去CaCl2和 ,流程中不能用过量稀硫酸代替过量稀盐酸的原因是 ,请写出Na2CO3与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我国古代湿法炼铜是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依据炼铜与炼钠的反应条件不同,判断金属钠比铜获得 (填“更早”或“更晚”)。9. 为验证“酸的化学性质”,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没有明显现象的试管是 ,在加入盐酸前,应向该试管中应滴加的试剂是 ,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通性,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是 (写一种即可)。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则废液中所含溶质最多有 种(溶质不计指示剂与气体)。10(9分)同学们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氧气实验与二氧化碳有关性质的探究。实验一:(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是: ,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 。(3)装置D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从中性变为 ,间接证明了 。实验二:同学们利用如下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1)打开K1、K3,关闭K2,当D中液体变红色时,可确定C中 。(2)C中收集满CO2后,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中5mL浓NaOH溶液推入C中,观察到D中液体流入C中,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同学们发现此装置有明显不足,认为应该在 (填装置字母序号)之间增加洗气瓶E,其作用是 。继续完善实验,还应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将C装置中的浓NaOH溶液改为。11. 小明同学将一根生锈的铁丝放入过量的稀盐酸里,他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锈逐渐溶解, ,请写出盐酸与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小红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根据下述实验现象分析:a.溶液呈蓝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成分: ,b.溶液呈无色,此时析出金属的成分: 。12.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H2O中的一种或多种。现将该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装置处理(假设每步作用均完全)。有关的实验现象是:.A装置质量增重;.B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C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D装置质量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装置C中无水硫酸铜变蓝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C的作用是 ; 由现象和可知该混合气体中肯定含有 ,该物质在装置B中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有同学认为上图实验方案不合理,请你指出存在的问题 ,改进方案是 。13有含杂质的硝酸钾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证明含有钾元素的焰色反应现象是 ; 白色沉淀A是 (写化学式); 加入Ba(NO3)2 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肯定不含 (填编号);AK2CO3 BKCl CK2SO4 原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情况为: 。14下表是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 / 20304050溶解度(g/100g水)KCl34.037.040.042.6KNO331.645.863.985.5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KCl、KNO3二种物质的溶液都析出晶体,该方法是 。 KCl、KNO3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之间(用编号表示)A20以下B2030C3040D4050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 g;40时,将70g KCl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 g。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用编号表示)冷却时间溶质质量0冷却时间析出晶体质量0冷却时间溶剂质量0冷却时间0溶质质量分数AB C D实验设计:将不饱和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不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固体 KCl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15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甲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二组实验。CuSO4溶液A BA B实验1实验2CO2CO2实验1中,若B中是NaOH溶液,滴加硫酸铜溶液静置后得到蓝色不溶物和无色清液,则清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用化学式表示)。在制取二氧化碳反应装置的残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PH变化如右图所示(提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 。为了探究实验2中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反应,甲同学又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 乙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