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从 79 年刑法颁布至今,我国环境刑事立法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虽 然对遏制环境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行环境刑事立法仍 然存在着很多缺陷,无法适应打击新型环境犯罪、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急需深 化改革,所以笔者以污染环境犯罪为视角,阐述了污染环境犯罪的相关理论以及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意见,希望对我国环境刑 事立法的改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对污染环境犯罪的综合概述,分别对污染环境犯 罪的概念、社会危害性以及在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第二部分阐述了污染环境犯罪在国外的立法体现,分别介绍了德国、日本、 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环境刑事立法,并对比分析,总结了各国现行环境刑事 立法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立法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三部分讲述的是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沿革,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发展历 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79 年刑法和附属环境刑法补充使用阶段,97 年刑 法施行阶段,刑法修正案和司法解释补充阶段。 第四部分是文章的核心,笔者对我国现行环境刑事立法的完善,提出了自己 的几点意见和建议。首先,污染环境犯罪应处罚危险犯;其次,可以考虑适用严 格责任对污染环境犯罪进行归责; 再次, 在因果关系认定上适用推定原则; 同时, 增设具体的污染环境犯罪, 细化和扩展罪名; 最后, 改革污染环境犯罪的罚金刑, 并增设资格刑,完善对污染环境犯罪的惩罚措施。 最后一部分是对文章的总结,笔者期望环境刑事立法能够深化改革,对遏制 和预防环境犯罪,保护生态环境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同时,笔者也呼吁全社会共 同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为生态的平衡,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 一份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污染环境犯罪;环境刑事立法;危险犯;严格责任;罚金刑 ii abstract from 1979, it has passed thirty yea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criminal legislation in china. although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ressing environmental crime, it is undeniable that many defects still exist. however, the environmental criminal legislation can not adapt to fight against the new environmental crime and meet the need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needs to deepen the reform. so choosing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evant theory in this field and point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our environmental criminal legislation. last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views and hopes that they will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al criminal legisl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overview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 in this par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the social harmfullness as well as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this crime in our criminal legislation. the second part is the description in environmental criminal legisl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such as germany, japan,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 on. from comparing and analysing,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countries. and the legislative experience is very useful for our legislative reform. the third part is about the developing process to environmental criminal legisl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after the year 1979. at this stage, the criminal law in 1979 plays a major part in combating environmental crimes supplemented by lots of accessory criminal legal norms of environment. the second stage is a phase that the criminal law in 1997 puts in force and plays a role i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third stage is a period of mutual complementation between criminal amendments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the fourth part is the core of this article.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legislation of environmental crime. iii firstly, the environment criminal damage offence should be punsihed. secondly, apply the imputative principle of the strict liability in environmental criminal law. again, the principle of cause and effect should also be used to recegnize the causality of environmental crime. at the same time, add specific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s and expand the area of the criminal offences. finally, perfect the punish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 by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fine punishment and adding the qualification penalty in this crime. the last part of the article is to summarize. the author expects that the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criminal legislation should be deepened quickly. therefore, it will play a more active role in preventing the environmental crime and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also calls on the social common to concer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ively. we can contribute our own strength for the balance of na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 keywords:keywords: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environmental criminal legislation; damage offence;the principle of cause and effect;fine punishment 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烟台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非保密的论文范围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版 权 声 明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 未经本论文作者 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 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 任。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引 言 近年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工业化水平不 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随着巨大物质财富的创造,工 业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重大污染事故频频发生, 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 尤其是近几年,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频 率和危害程度都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2008 年 9 月,云南省阳宗海发生砷污染案件,造 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900 多万元,预期损失 1.03 亿元,专家预计阳宗海要恢复三类水质至少 需要三年的时间;2009年2月20日,江苏省盐城市发生饮用水取水口水源污染案件,因水 源污染导致市区20多万居民饮用水停止达66小时40分,损失巨大;7月29日,湖南省浏 阳市发生镉污染案件,造成方圆500米半径土地不能耕种,百多人中毒出现尿镉或血隔症; 8月16日,陕西省凤翔县发生铅污染事件,造成615名儿童血铅超标,其中166名儿童中、 重度铅中毒;8月18日,湖南省武冈市发生铅污染案件,当地政府组织检测的1958名儿童 中,有1354人血铅疑似超标 面对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环境惨案, 我们不难发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的一大障碍, 急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环境的保护需要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 而刑法是环境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我国在 1997 年刑法中规定了重大污染事故罪、非法处 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和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三个污染环境犯罪, 其后的刑法修正案和最高人 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又作了一些更正和补充,进一步完善了 97 年刑法关于污染环境犯罪的规 定,这对环境保护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仍然存在 着很大的缺陷,环境刑事立法的滞后,应对打击新的环境犯罪的需要,使得在实践中许多环 境犯罪无法得到应有惩罚,环境问题十分严重。 由此可见, 污染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立法的进步直接关系到环境保 护的程度,并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笔者以污染环境类犯罪为视角,对其在理论上与实 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以期望环境问题得到广泛 的重视, 对我国的污染环境类犯罪的立法和司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而促进我国环境保 护法治建设的发展。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第一章 污染环境犯罪概述 第一节 污染环境犯罪的概念 由于对环境的概念以及环境犯罪的概念, 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所以对污染环 境犯罪的概念,理论界的解释也存在分歧,没有一个共识。有的学者认为污染环境犯罪是指 行为人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污染或破坏环境,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1有的学者认为,污染 环境犯罪是指自然人或法人违反环境保护法规,故意或过失实施的,污染大气、土壤、水源 或其他生态环境,从而产生严重危害后果或高度现实危害性的行为。2有的学者认为,污染 环境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对国家保护的环境加以污染,情节恶劣、危害严重,而需要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3还有的学者认为,污染环境罪是指自然人故意或过失,法人无过 失地污染、 破坏环境及自然资源, 从而严重损害环境要素及人类健康和生命或损害巨额公私 财产的行为。4 上述对污染环境犯罪概念的阐述,均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认 为,界定污染环境犯罪概念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污染环境犯罪是一个类罪名,应 包括多种具体污染环境的行为, 所以, 对污染环境犯罪下定义应从各种具体污染环境行为的 共性出发,而不应拘泥于某一种或几种犯罪之特征;第二,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 结果,不仅仅局限于重大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的损失,还应包括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生态平 衡的破坏; 第三, 在污染环境犯罪的犯罪形态上, 不仅包括实害犯, 同时也应包括危险犯 即将足以造成重大环境污染, 致使重大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危险的行为纳入刑法管制; 第 四,污染环境犯罪以环境行政违法为前提,但与一般的环境违法行为又有根本区别,虽然污 染环境犯罪与一般环境违法行为都触犯了环境行政法规, 但之所以构成犯罪, 就在于污染环 境犯罪造成了严重环境危害或重大人身、财产损失的结果或危险,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这是污染环境犯罪与一般环境违法的根本区别;第五,关于污染环境犯罪的主观方面,我们 认为,在理论上界定时虽以过失犯罪为主,但并不能排除间接故意的情况,同时,根据无罪 过即无责任原则,对无过失的主观形态予以排除,所以,在理论上,污染环境犯罪的主观形 1 赵秉志,王秀梅,杜彭: 环境犯罪比较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3至15页。 2 吴殿朝: 论环境犯罪的客体 ,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第3期,第36页。 3 沈乐平: 公害罪刍议 , 法学季刊 ,1985年第2期,第74页。 4 陈明义: 环境保护与论文选编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692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态既包括过失,也包括故意。 综上,笔者认为,污染环境犯罪的概念应界定为:排污的自然人或单位违反国家的相关 规定,故意或过失的向大气、水源、土地等生态环境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人的生命健 康或公私财产造成严重危害或危险,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作为和不作为。 第二节 我国污染环境犯罪的犯罪构成 关于污染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我国 97 年刑法规定了两个条文,三个罪名,分别是第 338条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第339条规定的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和擅自进口 固体废物罪。我们所说的一般意义上污染环境的行为,主要是指向大气、水体、土地等自然 环境排放污染物, 致使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有污染危险的行为, 所以污染环境类犯罪在我国 刑事立法中的主要体现在第338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以下文章所述污染环境犯罪主要指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同时,我国目前对于污染环境犯罪的构成理论也是围绕第 338 条的 应然与实然状态来展开的。 所以, 笔者以我国刑法第338条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为视 角,结合国内学者的通说理论,分析我国污染环境犯罪的犯罪构成的实然状态,将我国刑法 所规定的污染环境犯罪的各构成要件分别予以论述。 一、污染环境犯罪的客体 关于污染环境犯罪的客体问题, 国内学者众说纷纭, 不仅对污染环境犯罪的客体的应然 状态没有一个共识,即使对于实然状态,学术界也有一定的分歧。研究我国污染环境犯罪客 体的实然状态,主要是讨论刑法338条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客体问题。笔者认为, 根据刑法的具体规定以及国内学者的通说共识,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犯罪客体为国家对环 境资源的管理制度。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 保护自然环境, 国家先后颁布了 环境保护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 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违反上述法律、法规,向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害 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引起严重后果的行为,必然违反国家有关废物排放的制度, 也必然对国家管理环境资源的制度造成侵害。5虽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直接侵害的对象是 土地、 水体和大气, 但如果仅向土地、 水体和大气中排放污染物, 而没有违反环境行政法律、 法规的规定,或没有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虽然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但并不能以该罪 5 付立忠: 环境刑法学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77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追究其刑事责任, 所以, 我国刑法规定的污染环境犯罪的客体实然状态是国家有关环境污染 防治的管理制度。 虽然我国污染环境犯罪客体的实然状态是国家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 但是笔者 认为, 这样的客体规定是不足以保护生态的环境和打击环境犯罪的。 将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制 度规定为污染环境犯罪的客体,仅处罚违反环境行政法律、法规,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污染 行为, 而将众多没有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排污行为排除在污染环境犯罪的保护范围。 可以想 象,根据我国立法的规定,对于一个轻微的污染环境行为,即使排放了少量的污染物,但造 成了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导致了严重的危害后果,很明显要受到环境刑事立法的追究,以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对于一个重大污染环境的行为,即使对环境排 放了大量的污染物, 但由于并没有造成重大公私财产损害或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 也不应规 定为环境犯罪, 受到环境刑法的惩罚。 这样的规定使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有仅重视人类生命 财产安全,而忽视对环境本身的保护之嫌,违背了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本意。我国刑法规定 污染环境犯罪的目的, 一是为了恢复被犯罪所破坏的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保护被污染行 为所危害的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和预防环境犯罪, 保护生态 环境, 这也是环境刑事立法的首要目的, 否则97年刑法也不会将污染环境犯罪从79年刑法 的公共安全类犯罪中脱离出来,单独予以规定。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污染环 境犯罪与其他犯罪的本质区别。 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应然状态下的污染环境犯罪的客体应是双重客体,包括直接客体 与间接客体两个方面, 直接客体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 间接客体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 关系,也就是我国现行刑法所保护的国家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6这样的客体规定 不仅体现了我国环境刑事立法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 同时更体现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 特殊保护。 综上,我国污染环境犯罪的客体可以进一步明确为: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环境犯罪所直 接侵犯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和为环境犯罪所间接侵犯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7 二、污染环境犯罪的客观方面 污染环境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排污主体实施污染环境犯罪行为的客观外在表现, 主要包 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三个方面。 6 阎丽: 环境犯罪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硕士毕业论文,山东大学法学院,2006年5月,第9页。 7 付立忠: 环境刑法学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03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一)危害行为 根据刑法第338条的规定, 污染环境犯罪的危害行为是指排污主体即自然人或者单位违 反相关环境保护法规,向大气、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要素排放污染物,造成了重大污染事 故, 使公私财产或人身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 此处的污染环境犯罪的危害行为主要具备两方 面的要素:第一,排污行为违反了相关环境保护的行政法律、法规,具有行政违法性,这是 构成污染环境犯罪的前提; 另一方面, 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必须造成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 结果。 只有这两方面要素同时具备, 排污行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污染环境犯罪的危害行 为。 (二)危害结果 根据刑法338条的规定, 构成污染环境犯罪要求污染行为必须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 严重后果,也就是说,我国刑法上规定的污染环境犯罪是实害犯,不包括举动犯和危险犯, 因此,在现实中,即使存在排污行为,但是并未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也不构成 我国刑法上规定的污染环境犯罪。 虽然我国现行环境刑事立法仅处罚实害犯, 但是笔者认为, 这样的立法规定不利于打击 环境犯罪,保护生态平衡,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不仅要处罚实害犯,对于危险犯也应当加以 惩处,文章第四部分将对此问题详细阐述。 (三)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犯罪构成的一个必备要件, 也是确定行为主体承 担刑事责任的依据。 我国现行刑法在犯罪构成要件上, 要求行为与结果之间必须具有相当因 果关系, 即以行为时一般人可能认识的事实结合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为标准, 该行为与结果 是必然因果关系,以及高度盖然性的因果关系。8刑法上规定的污染环境犯罪在判断因果关 系是否成立也采用此理论,也就是说,要追究行为人污染环境犯罪的责任,就必须要证明行 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必然或高度盖然性的因果关系, 否则, 就不能追究 其刑事责任。 三、污染环境犯罪的主体 根据我国刑法第338的规定,污染环境犯罪由自然人构成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根据刑 8 徐平: 环境刑法研究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第104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法第346条规定,单位也可作为污染环境犯罪的主体,单位犯此罪的,实行双罚制,这样的 立法规定符合了污染环境犯罪本身的特点, 适应了打击环境犯罪的现实需要, 有利于预防环 境犯罪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进步性,由此可见,我国污染环境犯罪的主体 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四 污染环境犯罪的主观方面 关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观罪过形式, 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本罪在主 观上既可以出于故意,也可以出于过失; 9有的学者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表现为故意, 过失不构成本罪。10但笔者认为,该罪的主观形态只能表现为过失,根据 97 年刑法第 338 条的规定, 本罪是实害犯, 要求必须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严重后果, 虽然对于排污行为, 行为人主观上可能是故意,但对于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发生,行为人主观上只能是过失。同 时,本罪意在强调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客观责任因素,而非强调行为人非法排放、倾倒 或处置行为的主观目的因素,所以,本条规定所表现的主观罪过形式只能是过失,而不能是 故意。11 由于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只是过失, 没有规定故意 犯罪的内容,所以在现实中,遇到故意污染环境、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行为,我国环境 刑法难免会产生尴尬。 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是将此类行为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 但这种 做法与罪行法定原则相悖,亦有客观归罪之嫌;但若论以本罪,则有轻纵犯罪之虞,且主观 要件与实际不符。12因此,这也是我国刑法一大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随着环境刑事立法改革的深入, 尤其是污染环境犯罪具体罪名细化以后, 故意也必将成 为我国污染环境犯罪的主观形态之一, 而且发达国家的环境刑事立法都将故意和过失共同规 定为污染环境犯罪的主观形态,所以,在理论上,污染环境犯罪的主观形态应既包括过失, 也包括故意。 9 高西江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订与适用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第717页。 10 周道鸾主编: 刑法的修改与适用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第691页。 11 王秀梅: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3-64页。 12 王秀梅: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北京: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5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第三节 污染环境犯罪的危害性 一、污染环境犯罪侵害的对象广泛,危害严重 首先,污染环境犯罪直接侵犯了大气、水体、土地等生态环境要素,给自然环境带来了 重大危害;同时污染环境犯罪也会对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财产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再次, 污染环境类犯罪一旦发生, 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缓慢, 有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恢复 到的原有正常水平,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污染环境犯罪的危害结果具有渐进性和潜伏性 首先, 排污行为和危害结果的发生之间是一个渐进缓慢的过程, 有的危害结果的发生可 能是由于多年来不断持续的少量的排污,日积月累所致;其次,污染环境犯罪危害结果的发 生具有潜伏性,有时少量排放的有害物质已经对人体产生危害,但由于症状不明显,并不会 被人发觉,随着有害物质不断在人体内积聚,逐渐出现明显症状,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 结果才最终被发现,这也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三、污染环境犯罪的刑事责任难以追究 由于污染环境犯罪的危害结果具有渐进性和潜伏性, 使得对污染环境犯罪的调查取证以 及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认定都比较困难, 不利于公诉机关对污染环境犯罪提 起公诉;而且,污染环境犯罪的危害结果难以被发现,有时危害结果出现时,犯罪主体早已 不存在,或是追诉时效已过,无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同时,有的污染环境的大企业与 当地政府之间的特殊关系,也给公诉机关追究环境犯罪带来种种困难。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第二章 国外污染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介评 第一节 发达国家环境刑事立法介绍 一、德国的污染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 德国环境刑事立法起步和改革都比较早, 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德国就已经制定了 许多行政法规来环境保护, 如1972年的 垃圾处置法 、 1974年的 联邦污染控制法 、 1976 年废水排放法等等,其中规定了许多刑事条款,以行政刑法惩处污染环境犯罪的行为。 1987年,德国在修订的联邦德国刑法中设置了第29章为环境犯罪专章,改变了将 环境犯罪分散在不同章节的状况, 使环境刑事立法从行政法化向环境刑法法典化转变; 其后, 虽然德国刑法典经过了多次修改, 但基本上都沿袭了将环境犯罪单列专章的做法, 最新的德 国刑法典是2002 年新修订的,环境犯罪仍然设置在第29 章,共有12 个条文,其中包括污 染水域罪,污染土地罪,污染空气罪,制造噪音、震动和非等离子辐射罪等多个污染环境的 罪名,以及各个罪名不同的犯罪情节和相应的处罚。 在德国, 虽然环境行政法规定中规定了大量刑事条款, 看似与刑法典关于污染环境犯罪 的规定并行, 但是德国立法又规定了二者相竞合时的处理规定, 凡刑法典规定了的危害环境 的犯罪, 其他行政法规中相同的刑事规定失去效力; 对刑法典没有规定而实践中又有发生的 危害环境的犯罪,则依行政法规中的刑事罚则定罪量刑,可见,德国的行政法规中的刑事规 定只是对刑法典的补充。13 从总体上看, 德国的环境犯罪刑事立法体现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既有利于环境刑 事立法的改革和发展, 又有利于司法机关追究环境犯罪刑事责任的实践操作, 有效打击了环 境犯罪,使德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二、日本的污染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 关于日本的环境刑事立法,首先,日本在环境行政法律、法规中设置了大量的刑事责任 的条款,作为附属环境刑法;同时,又在刑法典中规定了很多污染环境犯罪的罪名;而且, 日本还制定了专门针对污染环境犯罪的单行环境刑法公害罪法 ,可见,日本的环境刑事 13 杨春洗,向泽选,刘生容: 危害环境罪的理论与实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69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立法走的是一条环境刑法行政法化、法典化、单行法规化三轨并举的模式。 日本在六七十年代以后, 为了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环 境行政法,主要有 1968 年的日本大气污染控制法 ,1970 年的日本海洋污染及海上灾 难防止法和日本水质污染防止法 ,1972 年的日本废物处理法 ,1975 年的日本油 污染损害保障法 ,等等,这些环境行政法中都规定了大量的刑事责任条款。例如根据日 本海洋污染及海上灾难防止法的规定,由船舶和海洋设施上排放油类或废弃物的,故意排 放的,处6各月以下有期徒刑或20万日元以下罚金;过失排放的,处6个月以下徒刑或10 万日元以下罚金。14 在刑法典方面,于1907年颁布,1908年施行,1974年修正的日本刑法中,虽然没 有专节或专章的规定环境犯罪, 但是有的罪名还是涉及到一些环境犯罪的条款, 例如刑法修 正案第 203 条规定的污染饮用水罪,第 204 条污染水道罪,第 206 条毒物混入水道罪,第 272条气体遗漏罪等等。15 日本的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 虽然涉及环境要素各个领域, 有利于预防和遏制传统 的公害犯罪,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因果关系认定较为困难;其次,这些犯罪只能适 用于自然人,而不适用于法人,这就使一大批污染主体逃脱刑法的管制,免受刑法的处罚, 不利于惩治环境犯罪,也无法有效的解决工业化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因此,日本在 1970 年制定了公害罪法 ,来弥补现行环境刑法的不足, 公害罪法共有七章,分别规定了立 法的目的,对故意和过失犯罪的惩罚,法人和自然人的双罚规定,因果关系的推定原则,以 及诉讼时效和第一审的管辖等七个问题, 既有实体的内容又有程序性的规定, 是一部程序兼 实体的综合性法律。日本公害罪法对于环境犯罪规定了特殊的条款,便于公诉机关对污 染环境犯罪行为提起公诉,更好的认定环境犯罪因果关系,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行为,有效的 弥补了日本刑法对于环境犯罪规定的不足,为控制环境犯罪,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 力的法律武器。 三、英国的污染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 关于污染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 英国并没有专门在刑法典中规定环境犯罪, 而是在环境 行政法中规定了大量的刑事条款,属于环境刑法行政法化的国家之一。 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也是环境问题最早凸显的国家之一, 所以英国的环境立法历 14 徐平: 环境刑法研究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第181页。 15 李聪: 环境犯罪研究 ,硕士毕业论文,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06年4月,第18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史悠久, 早在工业革命时期, 英国就制定了一些环境行政法律, 来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 20 世纪中后期,为了面对新的环境问题,英国陆续制定了大量新的环境行政法规,其中不 乏刑事条款。例如1991年制定的水资源法第85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故意排放有 毒、有害物质、污物、固体废物进入被控水域;引起或直接将废弃物、污物从排水管道流入 被控水域; 或者故意将工厂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排入被控水域, 或引起任意物质进入内陆清 洁水体, 阻碍水体流动而导致污染的, 构成犯罪, 轻罪处不超过3个月的监禁或不超过20000 英镑罚金, 或两者并处; 重罪处不超过2年的监禁或罚金。 ”16此外, 1963年的 水资源法 , 1974 年的污染控制法 ,1989 年的污染控制法 ,1990 年的环境保护法 ,1993 年的 清洁空气法 ,1995年的环境法案等环境行政法规都规定了污染环境犯罪的条款。 英国关于污染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既体现了预防犯罪的原则,又反映了保护环境的宗 旨。 同时, 英国环境刑事立法包括了所有种类的危害环境的行为, 其中规定的环境刑事罚则, 既包括对环境要素直接造成危害的污染、 破坏行为, 又包括对环保机关的行政命令拒不执行 的行为;既有对自然人的处罚,又有对法人实施危害环境行为的惩治,这样,既严密了刑事 法网,又真正起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17 四、美国的污染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 美国在环境刑事立法方面, 既不像德国一样, 有一个统一的刑法典对污染环境犯罪进行 规定,同时,也不像日本一样制定专门的单行环境刑法,而是在环境行政法律、法规中设置 了大量的刑事责任的条款,对污染环境犯罪进行规制,可见,在环境刑事立法模式上,美国 与英国相似,也属于环境刑法行政法化的国家之一。 1889 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污染控制法,其中规定了许多针对污染环境行为的刑事条 款,其后,美国又先后制定或修改了一大批环境行政法,其中也不乏刑事处罚的条款,比较 有代表性的如1948 年颁布,经过5 次修改,最后于1972 年修订的清洁水法和1963 年 制定,经过多次修改的清洁空气法 。 清洁水法规定: “行为主体过失违反许可证规定 的条件或排放标准、其他限制性条件,或过失将污染物、危害物排入地下水道或公共污染处 理站,处每天 2500 美元以上 2.5 万美元以下罚金,并处或单处 1 年以下的监禁;如果故意 实施以上行为的,处每天5000 美元以上5 万美元以下罚金,并处或单处3 年以下监禁,如 果明知实施以上行为会造成他人生命危险,还依然实施的,处 15 年以下的监禁,对个人并 16 张慧聪: 论环境犯罪 ,硕士毕业论文,河南大学法学院,2005年4月,第12页。 17 杨春洗,向选泽,刘生荣: 危害环境罪的理论与实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84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处或单处25万美元罚金,对法人处100万美元以下罚金” 18同时, 清洁空气法规定: “对故意违反国家关于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及该法的其他标准或规定,处每天2.5万美元罚 金或5 年以下的监禁;情节严重或使他人的身体严重损害或生命有死亡危险的,处15 年以 下的监禁或罚金,对法人可处100万美元罚金;对过失排放有毒物质的,处1年以下的监禁 或罚金”19此外,如1976 年的有毒物质管理法 ,1976 年的资源回收法 ,1980 年 的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综合法以及海洋保护、开发及制裁法等环境行政法规,都 涉及到环境刑事法律的内容,设置了大量的环境刑事条款。 同时,根据美国宪法,美国各州也有立法的权利,各州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符合当地 实际的环境刑事法规,因此美国存在联邦和各州两级环境刑事立法,两级法律相互补充,相 互制约,共同构成了美国的环境刑事立法网,有效的打击了污染环境犯罪,保护了美国的生 态环境。 第二节 发达国家污染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特点 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无论是环境刑法行政法化的国家,还是环境 刑法典化、 环境单行刑法化单行或并举的国家, 国外发达国家对污染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都 呈现出缜密而严格的趋势,其改革和发展都沿着一定的方向,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入罪标准相对较低 国外发达国家的刑事立法, 对于污染环境犯罪, 只要排污行为造成了环境污染的危险就 会触犯刑律, 构成具体的污染环境犯罪, 而不是单单要求排污的行为必须造成严重的污染后 果。 有的国家如日本对污染环境犯罪甚至规定了行为犯, 对于超过一定标准或情节的排污行 为即给予一定的刑事处罚; 对虽没有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后果, 但存在严重污染环境危险的排 污行为给予相对较重的刑事处罚; 而对于造成了现实的严重的污染环境后果的排污者, 给予 相对最重的刑事处罚。这样的立法规定,大大降低了污染环境犯罪入罪标准,使得排污主体 极易触犯刑法,也迫使其在排污以前,必须前后斟酌考虑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触犯刑律, 受到刑法的处罚。 18 郭建安,张桂荣: 环境犯罪与环境刑法 ,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年,第155-156页。 19 赵会新: 污染环境犯罪研究 ,硕士毕业论文,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06年4月,第9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二、广泛适用罚金刑 针对污染环境犯罪入罪标准较低的问题, 国外发达国家在立法中对污染环境犯罪规定了 大量的罚金刑,也就是说,国外的排污主体,虽然很容易构成污染环境犯罪,但对于大量的 情节较轻微,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污染环境犯罪的主体,刑法只对它们处以罚金刑,而不再 科处其他较重的刑罚。 三、对法人或单位进行处罚 国外发达国家的环境刑事立法, 无不将法人或单位作为污染环境犯罪的惩罚对象,法人 或单位犯罪的,处以罚金刑;同时,有的国家如法国还规定了对犯污染环境犯罪的单位或法 人,单处或并处资格刑,剥夺犯罪主体一定的从业资格。这样的立法规定符合了污染环境犯 罪自身的特点, 沉重打击了企业这一污染环境的犯罪主体, 使现实中一大批污染主体受到了 刑法的制裁,有利于遏制环境状况的恶化,保护生态环境。 四、对污染环境犯罪采取特殊的条款 针对污染环境犯罪的特殊性以及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国外发达国家的立法大都采取了特 殊的规定,例如对于污染环境犯罪,有的国家规定了在主观上采取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有 的国家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采取了推定的原则,等等。这样的立法规定,使公诉机关对此类 犯罪更容易、更方便的提起公诉,加强了国家对污染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体现了国外发达 国家打击环境犯罪的决心,有利于环境犯罪的预防和制止;同时,国外立法又规定了对特殊 原则的适用限制,可以有效的防止特殊原则的滥用,虽然污染环境犯罪入罪标准较低,适用 利于公诉方的特殊原则,但并不会出现超犯罪化的现象,做到适中有度,有效的预防和遏制 污染环境犯罪。 五、规定具体的污染环境犯罪,细化罪名 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环境立法, 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 都规定了具体的污 染环境犯罪,将各种不同的污染环境犯罪罪名细化,针对不同的环境犯罪,规定了不同的犯 罪构成以及刑事处罚, 这样不仅可以区分各种污染环境犯罪的特殊性, 同时也可以扩大环境 刑法的打击范围和打击力度,做到面面俱到,有效的遏制各种形式的污染环境犯罪。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从总体上看,国外发达国家对于污染环境犯罪的立法科学严谨,密而不疏,体现了先进 性与科学性的结合,有效的打击了新时代、新形式下出现的各种污染环境犯罪,有利于预防 环境犯罪,保护生态环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新时期国际环境立法的发 展方向,是值得我们国家环境刑事立法所吸收和借鉴的。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第三章 我国污染环境犯罪的立法沿革 1979 刑法典第一次规定了污染环境犯罪的内容,标志着我国开始了对生态环境的刑法 保护,从79年刑法颁布至今,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从无到有,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节 79 年刑法和附属环境刑法补充使用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指从1979年刑法颁布至1997年新刑法修订之前的一段时期。 随着改革开 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污染现象时有发生,仅靠以前的一些 环境法令、政策已经不能解决现实的环境问题,所以 1979 年刑法增加了关于环境犯罪的规 定和条款。 这些规定并不是以环境犯罪专章或专节的形式出现的, 也不是直接以环境犯罪形 式表述的, 而是在刑法分则一些罪名的条款中直接或间接的体现了污染环境犯罪的内容, 主 要集中在第2章危害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阳江市阳春市三上数学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自考行政管理文化产业题及答案
- 护理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执业药师的法律法规理解试题及答案
- 精细化复习策略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执业护士考试产科护理知识试题及答案
- 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备考攻略试题及答案
- 主管护师考试可行性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运作理论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东营市三市东营2025年高考适应性考试烟台德州东营二模英语试卷+答案
- DL∕T 2447-2021 水电站防水淹厂房安全检查技术规程
-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摇船调》课件
- 动脉采血技术培训课件
- 毕业论文-颚式破碎机结构设计
- 存货质押贷款业务管理办法
- 接触网平面设计
- 液压系统课件(完整)课件
- 硬笔书法:《硬笔书PPT课件用
- WF-PRM-102便携式γ剂量率仪使用说明书
- (完整版)河南08定额问题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