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人教新课标1.doc_第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人教新课标1.doc_第2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人教新课标1.doc_第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人教新课标1.doc_第4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人教新课标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相关资料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根据1945年6月在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签署的联合国宪章,于同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参加宪章签字的51个国家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主要机构有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行政首长为秘书长。总部在纽约。课文题目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文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战争与和平”单元的第课,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学情分析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和渴望和平的心情。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结合有关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加深对一些重点语句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新课程理念还强调拓展语文教育资源。同时,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链接了丰富的课外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突破教材难点。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指导学生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引导学生学生结合课外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4.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2.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自学生字新词;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谈话揭题,引导质疑。(约5分钟)谈话导入:1.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2.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1.齐读课文题目。2.自由提出自己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战争与和平的话题,带人情境,引出新课,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约10分钟)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新字新词。 2.引导学生认读词语。解释:“蓝盔”课件出示维和部队的照片:维和部队士兵统一戴蓝色盔帽或贝雷帽(蓝色象征和平),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也称蓝盔部队。1.初读课文,找出新字新词。2.认读词语,了解“蓝盔”。本环节通过补充资料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扫除阅读的障碍,为深入体会感情做了铺垫。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约15分钟)1.指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读有关段落,教师相机指导: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1.相互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一是加强读的训练,为深入理解奠定基础,二是在读中进一步强化文章的层次,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教师总结: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因为可恶的战争,罪恶的战争,让这个家庭破碎,让一个满怀期待的孩子痛心疾首。下节课我们将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他的情感世界。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五、布置作业。(约5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完成课外作业。教学过程 第2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复习导入。(约5分钟)1.听写生字新词。2.回顾课文内容。1.听写生字新词,同桌互查,纠错并改正。2.复述课文。听写生字新词,巩固词语,为本节课的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探究“呼声”,感悟父亲。(约15分钟)1.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一下雷利当时的心情。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雷利什么样的心情?2.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3.指导学生思考: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1.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一下雷利当时的心情。相互交流雷利当时的心情。2.交流讨论: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3.思考: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这一环节把“我”对爸爸的热情讴歌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评价放在起,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爸爸是为和平而献身的优秀的维和战士,他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和平。三、感受“呼声”,激发热爱和平之情。(约15分钟)1.出示句子:“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和平之花”指什么?为什么说“和平之花”是娇嫩的?为什么说“罪恶的子弹?2.指导学生汇报交流:此时此刻,雷利究竟是为了什么发出了呼声呢?3.出示句子:“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引导学生思考: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1.相互交流对“和平之花”与“罪恶的子弹”的体会与理解。2.汇报交流雷利为了什么发出了呼声。3.谈一谈对“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这句话的理解。“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学生很难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课前让学生收集了有关信息资料,并精心编辑了课件,将一些不同时代的战争画面以及战火中无辜百姓惨遭涂炭的照片、图片展示给学生,意在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感受战争的残暴以及和平的“脆弱”。四、拓展“呼声”,升华维护和平之情。(约5分钟)1.教师谈话:如果我们都具备“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和平之花就不再娇嫩(捧去“娇嫩的”,补写“永驻人间”),就会永驻人间,这不仅是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愿。2.引导学生自由畅谈: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此处设计“说话练习”,意在让学生在需要表达的时候练习表达,情动而辞发。这是借助阅读课提供的资源,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五、课堂板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娇嫩的)“和平之花”永驻人间六、教学总结。教学反思这堂课的精彩之处得益于情景的创设,感情朗读的导引。但是学生“自主”的空间相对压缩了,教师没有真正放手学生。这说明充分自主、个性化的阅读还做得不够。教师的范读、指导读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总是处在模仿状态,没有去认真体验、感悟,这样学生不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情动人的效果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问题记录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精彩片段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这个中国孩子是谁?生:这个中国孩子的名字叫雷利。师:你从哪儿知道的?生:我是从课文的最后一行知道的。师:你真会学习,这是一篇书信体裁的文章,所以你在这封信的落款处看到了。师:那他发出的呼声是什么呢?生:他发出的呼声是“和平”。师:说具体点,到书中去找一找。生:雷利发出的呼声是“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师:他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呢?生:因为他不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失去父亲、母亲。师:那是因为他自己失去了父亲,那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再来自由地读读这篇文章,把描写雷利爸爸的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同桌、小组间交流感受。(生自读交流)师: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生:他是一个维护和平的人。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