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苏州园林(第一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苏州园林(第一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苏州园林(第一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苏州园林(第一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苏州园林(第一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园林(第一课时)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2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3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苏州园林时的顺序。重点: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难点: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二、预习导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练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轩榭() 池沼() 重峦叠嶂( )嶙峋() 镂空() 斟酌( )(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 原名 ,我国现代著名 、 、 、 。写有著名长篇小说 ,童话集 、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俯仰生姿:2. 二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试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3. 三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写出你的疑问。(3)本文抓住了苏州园林建筑上的什么特征(共同特征)来写? 我的疑问: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合作学习,理解下列问题。1为了体现苏州园林“完美的”的总特征,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们在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2除了在以上几个大的方面下了功夫外,在细微处又是如何精心设计的呢? 3综上所述,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四)深入探讨,细心揣摩。1“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里四个排比的句子的次序能不能任意调换?为什么? 2苏州园林讲究图画美,文中介绍“建筑物”和“假山池沼”时分别突出了它的什么样的画面美? 3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五)总结。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通过周密的观察,从 中概括出 ,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这种 的结构、由 的说明顺序值得我们学习。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填空。(1)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 ,讲究 ,讲究 ,讲究 。(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 ,而园林是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二)课内阅读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这一段说明的对象是: 2这一段结构的特点是 3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4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点是 ,能概括假山的特点的一句话是: 5怎样理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6苏州园林池沼的特出特点是 ,池沼分为两种: 、 。池沼的相同点是 。五、拓展阅读大足石刻(如禅)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县,全县有石刻40余处,以宝顶山北山的规模最大、刻像最集中、造型最精美,被誉为“唐宋时刻艺术圣殿”,也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作品,摩岩造像达5万多尊、87类题材,“横融儒、释、道,纵贯千余载”,“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也达到了高度统一。在艺术形式和风格方面,它又有别于西北和中原的早期石窟。不但有中华民族自身的审美意识,更具巴蜀文化的地域特色。既具有雄浑的阳刚之气,又有世俗情趣的婉约之美。它以宏大的规模、精湛的技术、丰富的内容、卓越的技巧蜚声中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宝顶山则是世界石窟的压轴之作,始建于公元11791249年间,历时70年,沿岩壁开凿,其中尤以举世无双的千手观音和长达31米的卧佛著称。 宝顶卧佛是宝顶大佛湾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全长31米。这尊佛像是横卧着的,人们就叫它卧佛。佛前有一弧形沟壑,自然形成了仙界、人间的分界线,所以每次去我就要示意客人站在仙界内为其拍照纪念。这幅图画给人的感觉是肃穆宁静的气氛,而没有惊恐慌乱的情景。宝顶山这尊卧佛是半身像。他下半身隐入石岩之中。这种意到笔不到的手法,有种于有限中产生无限联想的艺术效果。故大足民间对宝顶山卧佛有“身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的说法,给人插上了无限想象的翅膀。 “千手观音”是一个非常壮观的雕像,它的“千手”(准确数字是1007只手。传说本来1009只手才是最顶点,由于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 数为阴,而皇帝为“九五之尊”,故雕刻了1007只。)如孔雀开屏般从上、左、右三个方向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纤美细柔,手里拿着斧头、宝剑、绳索等法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人们称它是人间唯一的千手观音石雕像,是天下一绝!金光闪闪的千手、千眼观音,令游人莫不叹为观止!一组叫父母恩重经变像的石刻,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等,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每一组表现一个主题,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相当生动、细腻,并都刻有文字说明,仿佛古代的连环图画。其中穿着开裆裤、摸着妈妈奶头吃奶的孩子的形象,就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穿开裆裤的唯一石刻记录。 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 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不少人认为,充满农村生活情趣的牧歌式的石刻牧牛道场,是最精彩的,它所表现的是牧童驯牛。牛的犟劲和牧童在驯服牛后的悠然自得的神情都刻画得非常真切、生动。当身体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诱惑,漫步在这一方净土,在欣赏石刻、山色、美景的同时,经过短暂佛教的从善教义的洗涤,仿佛灵魂变得清澈了许多,更加明了生命的意义所在,更加接近生命本来的意义。1 请简要说说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的原因。 2.阅读全文,说说选文按照了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3选文说“千手观音”是一个非常壮观的雕像,然后在后面对其“千手”的来历做注释,你认为这个注释有必要吗?为什么? 4. “其中穿着开裆裤、摸着妈妈奶头吃奶的孩子的形象,就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穿开裆裤的唯一石刻记录”一句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 5.结合下列链接材料,说说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怎样在文中体现的。(举两例即可)【链接材料】大足石刻在诸多方面都开创了石窟艺术的新形式,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石窟艺术的典范。 六、学后反思苏州园林答案 1 预习导学(1)xun xi zho zhngln xn lu zhn zhu(2)叶圣陶 叶绍钧 作家 教育家 出版家 社会活动家 倪焕之 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 (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别具匠心:另有一种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嶙峋:突兀的样子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思考下列问题课堂互动探究 1四个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2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3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概括具体、整体局部、主要次要)第一部分()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苏州园林要写的不止这些,引人回味1四个“讲究”的次序不能任意调换,因为这四个“讲究”既从大处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也极好的领起下面几段的分别说明,前后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并由近而远的关系。如果任意调换次序,就会使文章条理不清,影响表达效果。2亭台轩榭的布局特点在得自然之趣,符合“美术画”的要求;假山的堆叠和配合,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池沼高低屈曲有自然感,有“入画”感。3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小结个别 一般,由总到分到总、由主到次课堂练习1填空(1)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 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 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 近景远景的层次。(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 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二)课内阅读1假山和池沼 2总分 3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4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5这句话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