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填空).doc_第1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填空).doc_第2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填空).doc_第3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填空).doc_第4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填空).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第1课运动着的世界1、风在()、水在()、人在()、鱼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着的世界。2、自然界的物体都在()。3、()、()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4、在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公共资料。5.收集资料的途径()()()()()()6、完整的资料卡片包括()、()、()、()、()、()、()等。第2课动物运动会1、()观察,才能模仿得更准确。2、观察动物的途径有:()、()、()、()。3、动物的运动大致可分为()、()、()、()、()。4、在模仿动物运动时,注意感觉自己身体()用力大。5、一种动物可以有一种或者()运动方式。6、能飞行的动物的共同特征有()、(),它们()比较发达。7、动物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如果按动物的食物分,可以分为()、()、()。8、我们可以按多种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如按它们的()分,按()分,按()分。9、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大约有()多万种。10、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而且运动的()、()等也各不相同。11、()的奔跑速度最快。12、在会飞的鸟中,飞行最高的要数()。13、飞行距离最长的是()。14、在水里游速最快的动物是()。第3课生命在于运动1、游泳运动员的()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比较粗。2、运动前要做好(),以免发生扭伤等。3、正常人的心跳次数比运动员的心跳次数()。4、动物运动的主要目的有()、()、()、()。5、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的运动计划,并坚持按计划进行(),就会有利于健康。第4课小吊车1、吊车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人们利用它可以把比较重的物体提到()。2、制作小吊车模型,要用到()、()、()等材料,要使用()、()、()等工具。3、当操纵小吊车时,放松()牵引绳,拉紧()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当放松()牵引绳,拉紧()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4、小吊车臂的运动与牵引它的()有关。5、我们人体的上臂具有小吊车的结构,上臂肌肉的运动方式相当于小吊车的()。6、()是人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或改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的科学。7、我们的祖先受随风而转的飞蓬草种子的启发而发明了()。8、科学家根据响尾蛇的热眼发明了()。9、根据狗鼻子的构造发明了()。10、根据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既省电又明亮的()。11、2001年10月,我国第一条()研制并实验成功。蛇形机器人,又称()。12、在()的发明过程中,无数科学家对鸟类进行了研究。13、体育馆的薄壳屋顶是模仿()的结构和功能发明的。第5课确定位置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2、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3、要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有()、()、()。4、要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要注意选择()、()参照物,标明()和()。5、在地图上有许多图形和符号,称作()。6、在我们的生活中,常用到政区图、交通图等,这些图能帮助我们找出()、确定()。7、地图的三要素是()、()、()。8、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是:上()、下()、左()、右()来指示,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9、()制造的一种电子地图,专供驾驶员使用。第6课做沙盘1、在做校园沙盘模型前,应先画出(),明确校园中主要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2、在画校园的平面图时,要先确定()、参照物、测量校园主要建筑物之间的(),再按比例把主要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表示出来。3、我们在做未来校园设计或其他一些设计时,通常分为()个步骤,依次是()、()、()。第7课动与静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的选择是很重要的。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的。3、当舞台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时,物体是()的;位置随时间没有发生变化时,物体是()的。4、如果选择扇叶作为参照物,电扇的保护网是()的;如果选择底座作为参照物,电扇的保护网是()的。5、在观察电扇时,()将手伸入保护网。第8课快与慢1、在空中飞行最快的动物是()。2、物体运动的快慢可用()来表示。3、在相同时间内,()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4、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5、在相同距离下,()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6、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7、在做“小车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应注意每次(),这样才能准确观测这一条件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第9课推与拉1、打开抽屉需要向外(),关上抽屉需要向里()。2、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3、推和拉是两种()不同的力。4、力有()和()。第10课常见的力1、我们在生活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2、当你双手向相反方向扭拧物体时,用到的力是()。3、当你双手向两边拉长皮筋时,所要克服的力是皮筋的()。4、吸引曲别针的力是磁铁的()。5、使小船漂浮在水面上的力是()。6、使头发贴近梳子的力是()。7、当你放开手时,橡皮会落向地面,橡皮受到的力是()。8、摩擦两只手会觉得发热,这是()的作用。9、当你按压面包时,由于受到(),果酱会从四周外流10、有些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而有些力与被作用的物体之间有一定的()。11、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地球引力。12、地球()和地球()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个力叫()。13、物体下落是因为它们都受到()的作用。14、物体之间都存在一种()的引力,人们称这种引力为()。15、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16、物体距地球地心的距离越远,受到的重力越()。17、物体距地球地心的距离越近,受到的重力越()。18、月球的万有引力是地球的()。19、工人叔叔利用垂线砣来检验墙壁是否()。第11课怎样让小球动起来1、()能够使物体运动起来。2、()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3、物体运动的基本方式有三种,即()、()、()。前进的车轮是()、拉抽屉是()、被敲击的鼓皮是()。第12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1、()还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止下来。2、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3、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做()运动的力,叫做()。4、在日常生活中,摩擦有时候是()的,有时候又是()的。5、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摩擦力越小;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摩擦力越大。(光滑、粗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物体越轻,摩擦力越()。第13课我们的地球1、我们生活的()是一颗充满生机的星球。2、地球是一个巨大的()体。3、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假设一();假设二()4、航海家()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点,进一步用事实验证了地球是()的假设。5、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驾驶“东方1号”宇宙飞船,首次从太空看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6、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的球体。7、()是人们制作的地球模型。8、在东经120度、北纬40度附近的一个重要城市是()。地球的体积比月球大()倍,而太阳的体积比地球大()倍。第14课太阳和影子1、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等温度计的液柱(或)时再读数。2、太阳在天空中是自()向()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向()移动的。说明太阳的方向和影子的方向是()。3、一天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4、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5、我们可以根据影子的()来确定一天中温度高低的变化。6、古人很早就发现阳光下()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就是根据这种规律制作的()。7、日晷由()和()组成。第15课昼夜的形成1、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和()。2、有些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可以通过()进行研究。当不同的假设似乎都成立的时候,应该改变一下研究的(),从更多更广的方面去考虑。3、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4、地球像()一样不停的自()向()绕着()自转。5、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6、在自转的过程中,地球的某一地点转到朝向太阳的时候,就是()。当这一地点转到背向太阳的时候,就是()。7、正是由于地球的自传,才形成了()的交替现象。第16课昼夜与生物行为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话()于所有生物。2、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曾经将一些开闭时间()的花栽在一个大花坛里,利用花的()来报时,并把这个大花坛称为()。昼夜节律是指生命活动以()为周期的变动。发光菌的()、植物的()、动物的()、躯体活动、睡眠和觉醒等行为,都是昼夜节律的表现。第17课交通工具1、二百多年前,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是()和()。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2、今天,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不断改进、发展,使得人们的()和货物的()变得越来越便利。3、交通工具分类可以有:航行在()的,行驶在()的,飞行在()的。4、选择交通工具需要考虑()、()、()、()等方面。5、1769年法国人制造的第一辆()汽车。6、1886年德国人制造的()汽车。7、1908年美国人制造的()汽车。第18课交通与生活1、()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2、()的交通工具,()的交通网络,加快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3、在现代城市里,人多车多,()已经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