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阅读备课.doc_第1页
西游记阅读备课.doc_第2页
西游记阅读备课.doc_第3页
西游记阅读备课.doc_第4页
西游记阅读备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著西游记阅读备课教材分析:这是鲁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名著推荐篇目,该书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吴承恩在此基础上,添加了神话成分,经过一番再创作,才写成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生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学情分析: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耳熟能详。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对人物基本了解,对故事情节大体熟悉,而对西游记的思想内涵等认识不够深刻、全面,因此必须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和欣赏,提高其文学修养。课时安排:授课:三课时 阅读:两个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指导阅读西游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2、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方法,通过写读书笔记和做精读卡片阅读原著,督促、引导学生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探究和初步欣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师徒四人不畏艰险,为实现理想(取经)不懈奋斗精神,从而对学生生活的情感态度产生影响。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由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导入。同学们,听着这优美的歌曲,你的眼前一定浮现出了熟悉的画面,大家知道这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西游记)。对了,今天这节课我要向大家推荐的名著就是西游记。说起西游记,大家是耳熟能详,相信童年的你们也是看着电视剧西游记长大的。那么关于西游记,你知道多少呢?请同学们说一说。(设计意图:适当“造境”,用音乐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之中。)() 畅所欲言话“西游”。把你所了解的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向大家作一介绍吧!学生可讲讲西游的故事梗概,其中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可谈谈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可说说有关作者、作品的常识等等。(一“说”西游,学生的说停留在对影视剧的认知上,概括可能简单肤浅。)(设计意图:唤起学生脑海当中对西游记的印记,为进一步进行文本学习铺垫。)二、感知文本,引领学生阅读经典。1、走近作者: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明确。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人。明代作家。从小就很聪明,少年得志,名满乡里。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后来又做过两任小官。晚年隐居创作西游记。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明确后,教师强调作者名中 “承”的写法以及朝代。(设计意图: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夯实基础,做细、做牢。)2、寻本溯源:学生交流小说的写作背景、创作动因、故事起源。教师要注意从历史知识中引导。明确: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设计意图: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知识的积累、历史的沉淀,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教师补充:西游记成书的演变。大唐西域记:(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唐三藏蟠桃会等,元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大圣明代吴承恩西游记(设计意图:教师补充,学生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的成书过程。)、内容结构:(这一部分教师可结合图片介绍西游记内容结构的三大部分,这样学生既对西游记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感知,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讲解: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孙悟空的一部“英雄史”。(配相关图片)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出世及取经的缘由。(配相关图片)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这是唐僧师徒四人的一部“创业史”。 (配相关图片)(设计意图:选择图片适当“造境”,可有效增添课堂趣味,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牛刀小试竞猜人物。人物一: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沙和尚)人物二: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战裙巧绣盘龙凤,形比哪吒更富胎。双手绰枪威凛冽,祥光护体出门来。哏声响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电乖。要识此魔真姓氏,名扬千古唤?。(红孩儿)人物三: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白骨精)思考:读原著时你的脑海中想象的人物形象和你看到过的影视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差别吗?通过将原著的人物描写与影视剧人物进行对比,学生不难发现,文字的神韵是留给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而这一点是影视作品所无法相比的。6、师做总结发言:影视作品再精彩,也是编剧、导演的再创造,注重的是视觉上的效果;而名著的作者侧重于语言的锤炼,意境的展开,讲究文字描绘的形象化。“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莱特”, 因此,阅读名著可以提高人的欣赏水平,启发人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这是电视剧无法比拟的,所以同学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地品读经典名著。(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读名著的意义,从而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三、 指导阅读,品味经典。师:西游记属于古典白话小说,整整一百回,这么厚的一本书,应如何来读呢?大家想一下我们刚才一起了解了哪些内容?(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作者的情况等等)那么,这些都可以通过观看前言后序来完成。出示:阅读指导一:首先要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师:西游记是章回体小说,每一个回目都是一个小故事,脉络清晰,通过观看目录,可以了解基本的故事情节。出示:阅读指导二: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活动设计:教师出示西游记的一些目录,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对应的故事情节。1、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大闹蟠桃宴) 2、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收白龙马) 3、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流沙河收悟净)4、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三打白骨精)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真假孙悟空)师:现在我们就要通读原著了。西游记是古典白话小说,语言文字上与现代文差异很大,同学们在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可以自己揣摩,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问老师,问同学,了解大意即可,可以如陶渊明般“不求甚解”。出示: 阅读指导三:通读原著,了解课文大意。遇到不懂的,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也可以请教别人。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随时圈点、勾画,做好批注,随时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要制定读书计划,每一次读书都要做好读书笔记:可摘抄,可点评人物,可记录心得等等。教师补充:制定读书计划,并做好笔记。师:通读后,对于经典片段或自己喜欢的可选读,通过精读品味语言,感知形象。出示:阅读指导四:对于经典片段或自己喜欢的可通过精读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题,并制作精读卡片。(精读:这是阅读关键的步骤,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圈点、批划、评注,弄清词句含义,理解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如何做到精读?师: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的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鲜明的人物形象,它给予我们心灵的滋养。下面我们练习品味一下原著语言。活动设计:出示原著:“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片段,进行精读分析。此文段表现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找出相关语句。(学生按照指导,对文中刻画孙悟空形象的词、句进行圈点,标划。)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傅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傅,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出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小组交流,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一段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从“当头就打、藏、笑着、暗中叫来众神、抡起、一棒打死”等中体现出悟空的机智、勇敢、坚定、本领高强。师:这一段动词的运用也非常得精当,如“举、打、藏、笑、抡等。精读时可以抓住描写方法,也可以抓住词语的运用。除了这两个方面,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生答。教师补充明确:精读=明方法+举实例+析作用方法:修辞、描写方法、词语的运用、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句式风格等。作用:主旨、思想、形象、精神、效果等。(课件出示)(设计意图: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在交流鉴赏中,点亮思维火花,让知识在思维碰撞中不断清晰,不断深刻。)指导学生制作精读卡片。精读卡片示例:西游记1一精读记录卡精读回目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主要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遇上白骨精,它利用孙悟空外出巡山的机会,先后变成上山送斋的村姑、朝山进香的老妪以及老丈的模样使唐僧和八戒上当,可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它的化身。孙悟空精彩语言动作神态摘录分析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傅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傅,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这一段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从“当头就打、藏、笑着、暗中叫来众神、抡起、一棒打死”等中体现出悟空的机智、勇敢、坚定、本领高强。性格分析嫉恶如仇、机智勇敢、意志坚定、本领高强。四、布置任务,提出阅读要求。(一)整部书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阅读内容:原著回(四个周)第二阶段:原著回(四个周)(二)布置本阶段任务:阅读内容:原著1一回阅读时间:个周要求:、采取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做好读书笔记和精读卡片,以备交流展示。说明:精读卡分发是每生张,学生可以复制、多做几张,尤其是阅读基础较好同学,要多鼓励。、积累相关名著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2、积累并巩固名著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成果展示、知识大闯关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积累名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师徒四人不畏艰险,为实现理想(取经)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对学生生活的情感态度产生影响。教学重难点:能够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同学们,畅游书海一个月,你一定是收获颇多吧。下面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二、 成果展示。(一)看畅所欲言品西游。1、收集整理。教师课前把学生的读书笔记及精读卡片收上来,对他们的共性进行了整理,选取重点的、存在问题较多的方面展示指导。2、肯定成果。a、选取好的读书笔记、精读卡片通过实物展台展示,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平常尝试使用,受益匪浅,直观形象,看过实物一遍胜过教师空讲千言万语。)(设计意图: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引导学生学习提高。)b、教师向学生明确一篇好的读书笔记、精读卡片的标准,今后努力的方向。标准:书写漂亮 归类合理 创意新颖点评到位 提纲科学 赏析精彩 C、学生根据标准来说一说教师展示的读书笔记、卡片好在哪?学生说,教师及时了解学情,关注学生理解程度。80%的学生能够说出来,教师可以进行下一环节,如果学生说的不好,教师要引、要启、要讲。3、鼓励学生创意阅读:画漫画、办小报,写一句点评4、发现问题:教师展示两本典型的存在问题的读书笔记、精读卡片。学生谈不足以及今后应如何做。教师指导。(设计意图:教师讲其当讲,学生能自己说出的,教师不必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进行表扬鼓励,让学生充满自信。)5、小组内交流。(二)说七嘴八舌话西游学生读得如何,到了什么程度,单看读书笔记、卡片是看不出来的,要想真正的了解,必须让学生来说。(第一节课,学生说,只停留在对电视剧的感知层面上,这节课读了一半让学生再说,学生可能有新的认识和体验。)师:看电视剧,只是停留在视觉、听觉刺激的层面上,我们只是囫囵吞枣,流于形式,现在我们逐字逐句走进了字里行间,走进了文本,再看西游,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可以提示:七嘴八舌话西游:说情节、说形象、说感受(课件展示)两三个学生谈。a、学生复述故事水平参差不一,教师要培养学生组织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条理、生动、科学的复述情节,阐述自己的看法。要学生明确:复述情节:要规范,要完整,要有文学色彩。教师指导后,可以让刚才的学生再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遇上白骨精,它利用孙悟空外出巡山的机会,先后变成上山送斋的村姑、朝山进香的老妪以及老丈的模样使唐僧和八戒上当,可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它的化身。b、对于人物形象地把握,有理有据,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可以采取这样的句式:我喜欢 (人物),是因为他 (人物性格评价),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 的手法,例 如 (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设计意图:学生答阅读分析题时,往往过于简单,以此引导,既是为了名著阅读,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由基础知识到基本能力的转化。)如:我喜欢孙悟空,是因为他机智勇敢、有勇有谋,本领高强,作者在塑造这一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例如在三借芭蕉扇这一情节中孙悟空和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最后借到宝扇。悟空用芭蕉扇扇灭山火,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三、教师课堂小结。(略)四、知识大闯关小测试。、西游记一书共有_回、西游记的作者是朝、西游记是一部_性质小说4、有人对西游记评论道:“阳光灿烂,百变猴头,憨厚老成,阿弥陀佛是。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5、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鹰愁涧收了,高老庄收了,流沙河收了。6、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大闹 、真假 、三借 。7、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是情节。8、“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说的。(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掌握情况。)五、 布置下阶段任务,并提出要求。阅读内容:原著一回阅读时间:个周要求:、采取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精读部分可制成阅读卡片,以备交流。、积累相关名著知识。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全面的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双重性格。、认识西游记作品的现实意义。3、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情感,鼓舞精神。教学重点: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全面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漫长的“西游之旅“已经结束了,相信旅途中的精彩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已经深深地印入了你的脑海中。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大话西游,畅享经典。二、忆情节: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能说一说它是哪一个小故事?能介绍一下吗?教师出示一些故事卡片,学生介绍,教师可补充。(以此引导学生回顾第二阶段的名著内容,以图片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三、 赏人物:(三“说”西游,这时的学生已经读完全著,对于文本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西游记主要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你认为最主要的是谁?读完全著,你一定对他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吧,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给同学们介绍一下。1、 学生结合做的笔记、精读卡小组内交流。2、 全班交流。(学生交流孙悟空的形象时,教师可播放歌曲猴哥,帮助学生把握孙悟空的形象。)师:同学们在交流孙悟空时,只看到了人物的优点,那么孙悟空有没有缺点?学生继续交流。教师明确:优点:乐观、聪明、勇敢、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不畏艰难险阻,充满了斗争精神。缺点:有时有点调皮、捣蛋,爱和八戒开玩笑,好听奉承话。那么,下面对其他人物进行介绍时,可模仿对孙悟空的介绍,(友情提醒:1、要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2、评价要有依据,主要是分析原著中相应的内容;3、抓住主要性格特点,抓住其典型特点。4、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交流,互相补充。教师展示:唐僧:优点: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有理想追求、到西天取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从来没有动摇过。缺点:是非不分,盲目慈悲,太糊涂,太慈悲。又固执迂腐,懦弱无能。猪八戒:优点:憨厚老实,既勤劳、朴实、善良、有本领,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缺点: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时爱撒个谎,又自私狡黠、贪图小利;心胸狭窄,一事当先,先顾自身。沙僧:循规蹈矩、一本正经、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小心谨慎、顾全大局,信念坚定,关键时刻不失义骨侠肠,他是道德之典范 。他也是取经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是粘合剂,又是调和剂。是一位君子。教师总结: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所以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以偏概全。作者这样设计也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贴近现实。(设计意图:在第一、二节课上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够全面,或只看到孙悟空的英勇,或只看到了猪八戒的好吃懒做,通过这一设计让学生对人物有一全面的认识。)四、 析主题:师: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情节,大家说得非常好。孙悟空、猪八戒由开始时的不成熟、不坚定到取经路上性格的逐渐发展和成熟,是因为他们最终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脚踏实地、执着追求,正如歌词中所唱“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同学们,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谈收获。)如:在学习中,我们不能畏惧困难,而要脚踏实地,努力拼搏,相信我们也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取得“真经”。师小结: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目标。(白板出示)师: 常说文学是表达作者对某种生活的认识,作者在写作时,为什么要创作这些人物形象?吴承恩写西游记跟他所处的明朝社会有什么联系呢?教师白板出示:(名家评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北大教授 白化文 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清代学者 张书绅 吴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