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_第1页
初二物理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汇编.doc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声现象例题【例1】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分析】要计算出山谷的宽度。关键问题是要搞清楚山谷宽度和时间的关系。设人离右边山崖的距离S1,离左面山崖的距离为S2,则山谷宽度S=S1S2。声音在时间t1=0.3秒传播的距离为2S1,在时间t2=0.5秒内传播的距离为2S2。解答:这个山谷的宽度为136m【评注】此题也可以这样考虑。人听到左、右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总共用了0.8秒,在0.8秒内,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山谷宽度的两倍。【例2】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放松琴弦 B拉紧琴弦C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 D换些粗弦 【分析】音调的高低由声源的频率决定。琴弦振动的频率跟弦线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系。弦线越细、越紧、越短、频率就越高。 【解】选B 【评注】人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次声。【例3】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上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钉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了两次击锤声,木工离他有多远? 【分析】由于观察者听到击锤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可知击锤声传到观察者耳中所需要的时间t应该是击锤动作周期T的整数倍,即t=T,2T,3T根据停止击锤后又听到两次击锤声,可知应取t=2T,由于T=1秒,可求出t,再根据路程公式即可求出距离。 【解】由题意分析知t=2T=21秒=2秒。S=vt=340米秒2秒=680米 【评注】此题关键是如何求出击锤声传到观察者耳中所需的时间。【例4】海面上一炸弹爆炸,岸边的人听到两次爆炸声,两次之间相隔t秒,当时声音在空气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米秒和v2米秒,那么,爆炸处离岸_米。 【分析】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较快,即v2v1,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时间较短。设爆炸处离岸s米, 【评注】关键要知道v1和v2的大小。声音在金属传播得比在液体中快,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选择题1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c A音调 B响度C音色D音量 2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碟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b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 a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4将鼓轻敲一下,然后重敲一下,两次敲出的声音相比是 cA音调改变B音色改变C响度改变D三项均改变 5.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cA30分贝B50分贝C90分贝D110分贝6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c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 D电光的速度比雷声传播速度大 7.下雨时,雨点打在房屋的瓦片上发出嘀嗒声,这嘀嗒声的声源是( d) A.雨点 B.空气 C.瓦片 D.以上都有可能8.用手指堵住双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只能听到自己的讲话声 B.只能听到别人的讲话声 C.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能听到 D.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听不到9.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d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以上都有可能10.小亮同学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火车飞驰而过,则他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 c)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11有经验的铁路工作人员,在检查火车的车轮和支承弹簧是否正常时,常用锤子敲敲就会找出故障,这主要是根据b A声音的响度来判断B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C声音的音调来判断D声音是否悦耳来判断 12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空气中传播时 bA声波波速逐渐变小B声波频率逐渐变小C声音响度逐渐变小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化13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或体息,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中的无效的是: a A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B用棉花塞住自己的双耳C用棉毯挂在分隔的墙壁上D请邻居歌唱时放低音量 14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b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15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b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16、某同学将一把15厘米的钢尺插在课桌的夹缝中,使之振动发声,三次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10厘米、8厘米和5厘米,比较三次发声,音调最高的是:( c )A第一次 B第二次 C 第三次 D三次一样高。17、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后才开始计时,则最后 ( a )A运动员成绩偏高 B运动员成绩偏低C对运动员成绩无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18、好听的琴声是由于它的 ( c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好 D曲调美19、要提高鼓声的响度,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 a )A用较大的力击鼓 B用较小的力击鼓C提高击鼓的频率 D降低击鼓的频率20、噪声对人体有不良的影响,当噪声达到一定强度时会引起人的生理性损伤。我国正式公布的工业噪声听力保健标准是( b ) A120分贝 B90分贝 C70分贝 D60分贝 21、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音器,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从减弱噪声的途径来讲,这两种情况分别对应的是( b) A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B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D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22、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声音,这是因为: ( a )A发声体在空气中振动,空气振动压迫耳膜振动的结果。 B发声体振动就会引起耳膜的振动。C只要人看到发声体在振动,就会听到声音。 D只要有发声体,人就会听到声音。23、某同学吉它的弦断了一根,手边没有相同粗细的弦来代替,他用了一根粗弦装上后,则发出声音的音调将(c ) A保持不变 B变高 C变低 D都有可能。24、火车停站时,常见维护人员检查车轮和支承弹簧,他们不时地用锤子敲击被检查部位,根据声音作出判断,这是:( d) A敲击时同时观察是否松动 B听声音的响度,判断部件是否正常C听音调,判断部件是否正常 D听音色,判断部件是否正常。25、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而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c )A雷一个接一个地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山峦、地面、云层多次反射 D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大26、关于声音的传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d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声音在顺风中传播得远且范围大,在逆风中传播得近且范围小D在战场上,一旦听到枪弹或炮弹的呼啸声必须立即卧倒等躲避。27、在听熟人打电话时,听声音就可以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 c )A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D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28、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什么振动产生的? ( b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29、一个物体每秒钟振动10次,人们并没有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 b )A它的响度太小。 B它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太少。C它的音色不好。 D上述三种因素都在起作用。30、男同学的声音一般比女同学低,这说明男同学的声带 ( b )A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比女同学多。 B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比女同学少。C振动时的振幅比女同学小。 D振动时的振幅比女同学大。31、在电影院内听不到回声,下列原因中错误的是: ( b )A墙壁反射回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B墙壁吸音性好,传向墙壁的大部分声音被吸收而不反射。C墙壁吸收了全部声音。 D以上说法均不对填空题1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则_的音调高,_的响度大。2把一个闹钟放在一个抽成真空的密闭的玻璃柜中,能看见闹钟的振锤在打铃,但却听不到铃声。这个现象说明了_3要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_米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4在听熟悉的人打电话时,以声音的特点很容易辨别出对方是谁,这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_不同。5北京天坛里能够产生奇妙的声学现象的建筑物有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原理造成的音响效果。6一个物体每秒钟振动10次,人们并没有听到声音,主要是因为_。7、人对着山崖大叫一声,2秒后听到回声,人与山崖的距离为_米。(声速为340米/秒)。8、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分贝。9、甲、乙两人分立在一堵墙的对面,两人间距为L,他们和墙的间距都是 L。当甲用发令枪开了一枪,乙经a秒听到第一声枪响,再经_秒,乙能听到第二声枪响。据测定,人耳要把两次声音分辨开来,至少需相隔0.1秒,因此,两人的间距L必须大于_米。10、同样的“米”音,在钢琴和手风琴上发出来,听到的声音不同,其不同点在于具有不同的_。11、某人用锤子敲打一物体,每秒敲打两下,另一个人恰在看到他举锤到最高点时听到了声音,则每敲一下需_秒,观察者和敲击者至少相距_米。12、打鼓时,我们听到鼓声,声音是由鼓面的_而产生的,又通过_传到我们的耳朵。13、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_中比_传播得_。14、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发生_。15、用硬纸片刮动梳齿,纸片就振动,发出声音。很快刮动梳齿比慢慢刮动梳齿,纸片振动得_,纸片发出的音调_。16、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好蜜飞回来,这是由于带花蜜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比不带花蜜时_。简答题1亚里士多德曾认为低音传播速度比高音慢,你能用事实反驳他的错误吗?2、敲打水杯发声,杯中水量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这是为什么?吹笛子时为什么按住不同的孔发出的声音也不同?3、不小心把气球弄破会发出“啪”的声响,这是为什么?4、在不调节收音机的音量调节旋钮的情况下,把收音机从室内拿到室外,为什么听到的声音会小些? 5、 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计算题1 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米秒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2、 一架喷气式飞机在离地面3000米的高空以680米/秒的速度水平飞行,某刻,它飞过地面上一人的正上方,问此后还要经历多久,此人才能听到飞机的轰鸣声?己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3、 一人敲击长为L米的铁管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测得两次声音的时间差为t秒,若声音在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米/秒,求铁传播声音的速度。4、 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是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的:两只船相距14千米,在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中放入一口钟,当他敲钟的同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在另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中放入一个听音器,当他看到火光后10秒钟听到了水下的声音,请你根据上述的数据,计算一下这次实验中测得的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的大小。5、 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为340米,从子弹离开枪口经过1.5秒某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6、有一人在地上钉钉子,每秒钟敲4次,有另一人从他身边离去,边走边回头看他,当那人走到一棵树前,刚好看到锤落下去时,听到锤的声音,问那人大约走了多远?(声速为340米 秒)。 判断题1.在月球上, 有甲、乙两个宇航员, 甲对乙“大喊大叫”, 乙仍听不见, 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 ( )2. 音调是由声源振动快慢决定的, 振动越快, 音调越高. ( )3.人们用分贝来计量噪声强弱的等级. ( )4.3040分贝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 ( ) 5.频率越大, 音调越低. ( ) 6.蜜蜂和蝴蝶飞行时, 翅膀都在振动, 人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却听不到蝴蝶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幅度小.( ) 7.因为一切声源都在振动, 所以一切振动物体都在发声. ( ) 8.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 ( ) 9.70分贝以上会干拢谈话, 影响工作效率. ( )10.对同一根音叉, 用锤重敲音叉比轻敲音叉发出的音调高 ( )11.频率越小, 响度越小 ( )竞赛题(08年)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解:B(07年)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通讯工具。一般的手机都设有利用振动提示人们“来电”的装置。有一种手机提示“来电”是用一个微型电动机带动转轴上的叶片转动,当叶片转动时,电动机也就跟着振动起来,从而又带动手机振动。在图1所示的几种形状的叶片中,你认为能够实现上述振动功能的是()解:C(06年)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分析原因的可能是( )A 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B 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C 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D 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解:D(06年)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煤状似的,这是为了()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仅是为了装饰解:A (00年) 我们能够分辨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A. 音调不同; B. 音色不同; C. 响度不同; D. 频率不同。解:B(98年)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音调;响度;C音色;D.音量。解:C(96年)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解:A(96年)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A30分贝 B50分贝 C90分贝 D110分贝解:C(09年)科学家根据星球光谱的红移现象推断宇宙正在膨胀,星球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声音也有类似的现象,在火车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却是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解:由高变低(07年)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1)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中传播。(2)小儿招手_(选填“会”或“不会”)产生波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_。解:(1)水 (2)会 招手时,手的振动频率很低,所发出的波动频率也很低,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06年)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往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接着看到了强烈的爆炸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1) ;(2) 。解:(1)不可能听到爆炸声,因为太空是真空 (2)即使能听到爆炸声,也不是先听到,因为光速比声速大(01年)音乐厅正确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_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_比男中音的高。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效应。解:答案:响度;音调,双耳 【解析】 音乐厅举行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响度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音调比男中音的高。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双耳效应。(99年)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解:丙,乙,甲,丁。(93年)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呜笛。若火车速度为22米/秒,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司机在鸣笛后2秒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米?解:如图1,设火车在A处发出鸣笛声,山崖在C处,货车行驶至B处就听到山崖反射的鸣笛声,设这段经历的时间为t ,以l表示A、C间的距离,v1表示空气中的声速v2 表示火车行驶的速度,则由图可见,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路程与声音通过的路程之和为2l,即: 又已知: =80km/h=22m/s又由前式可解得: =362m答: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362m.(02年)小李在电视中看见了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一个人把自己悬吊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荡。小李发现,不管这人运动的幅度如何,他上下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总是相等的。小李想证实这个观察结果的普遍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建议。甲: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 乙:问问老师。丙: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做实验,测量不同幅度的情况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丁:直接打电话问问电视节目主持人。如果以上四种途径得出的结论存在分歧,你最相信的是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最相信 。理由: 。解:最相信 丙 。理由: 因为物理实验是检验物理理论是否正确的最终标准 (02年)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解:略第二章 物态变化竞赛题(09年)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已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他认为走在潮湿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你认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 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暴晒后,内能增大,温度很高B. 地面上的水使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C. 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D. 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解:C(09年)在水泥路面的道路施工中,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大约每隔8m在水泥中插入一根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再趁水泥还未完全固化时用带有齿的轮在铺设好的路面上划出一道道的横线(如图1所示)。对上述做法的分析,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最可能的是( )A. 用带有齿的轮在铺设好的路面上划出一道道的横线,是为了使路面更加美观B. 用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是为了节约铺设路面的水泥材料C. 用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是为了防止由于热膨胀导致路面损坏D. 用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是为了增大路面的摩擦解:C(08年)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 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解:D(07年)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解:D(水沸腾的温度跟外界气压有关,气压降低,沸点降低,真空环境气压很低,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图(07年)人们用来取暖的一种热水袋如图2所示。它的表面有很多长条状的橡胶突起部分,这些突起部分相互平行且突起的高度较大,做成这种外形的主要目的是()A使热水袋美观大方,起到装饰作用B使热水袋能同时具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的传热功能C这种突起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以防止在某种重压下,所灌热水将热水袋胀破D减小热水袋与人体的直接接触面积,以降低热水袋的放热速度,实现缓慢放热 解:D热水袋的表面的长条状橡胶突起的部分,减小热水袋与人体接触的面积,降低热水袋的放热速度,实现缓慢放热。(06年八年级)我国去年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外,还由于()A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 B. 它的表面非常的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C它在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 D. 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解:C(04年)烹制油炸食品时,如果不慎将水滴溅入烧热的油锅中,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同时油花四溅。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B水滴的温度与油的温度不一样C水的沸点比热油的温度低 D水的比热容比油的比热容大解:C(03年)我国最近发射的神州四号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A.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B.它的表南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C.它在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解:C.(01年)下列物体都能导热,其中导热本领最好的是:()A.铁管B.铝管C.铜管D.热管解:D。【解析】 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导热方式实质上是物质的分子在相互碰撞时传递动能的过程。热管相对铜管、铝管、铁管本身具有较大的平均动能。因此在热传递过程中导热本领最好o(01年)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解:B。【解析】 当洒水车洒湿发烫的柏油路面时,路面的水分会迅速蒸发带走热量,使路面温度降低,但被蒸发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使空气的湿度明显增大,人体上的汗较难蒸发,所以人会感到更加闷热。(98年)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问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 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 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重新沸腾;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挠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解:, (98年)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进行消毒;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解:,(97年)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较快地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因温度过高而变质,沸腾时的温度要低于100。可行的做法是 ( )A缩短加热时间 B 使容器内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降低炉火的温度D 将糖汁密封在高压容器内加热解: B(97年)目前有些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 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 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解:A ,(97年)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解:D, (96年)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珠,形成“白气”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解:D,(96年)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晶解:D,(95年)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熔点。C较大的比热。D较小的密度。解:B(95年)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C水的比热比油的比热大。D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解:D(95年)用飞机向云层喷洒于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解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Aa、c。 Ba、d、f。 Cb、c。 De。解:B(94年)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解:B(93年)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A油层阻碍了汤的热辐射。 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解:D【解析】菜汤冷却原因,一方面是菜汤向外以辐射的方式散热,另一方面是菜汤中的水分蒸发,蒸发制冷是菜汤冷却的主要原因。没有油的菜汤,相当于水露在空气中,水容易蒸发,而蒸发需要吸热,所以这样的菜汤就容易冷却,多油的菜汤,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有一层油覆盖在汤上面,阻止了水直接向空气中蒸发,而油的蒸发比水的蒸发慢,故多油的菜汤比少油的菜汤蒸发慢,放热少,汤不易冷却。(93年)夏天,自来水管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A夏天自来水的温度较高,蒸发较快,从而在管壁形成水珠。B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较冷的自来水管就在管壁上凝结成水珠。C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压强差较大,少量水分透过管壁微孔渗出。D夏天用水量大,水厂需给自来水加压,管内外的压强差增大,因此有少量水分透过管壁微孔渗出。解:B【解析】夏天,气温较高,空气中含水蒸气较多,自来水的温度低于空气中的温度。自来水管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自来水管时,便会放热液化,在水管上凝结成水珠(92年)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这是 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 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解:D(92年)冬天,把自来水笔从室外带到室内,有时会有墨水流出。这主要是因为 A墨水受热膨胀,流出来了。 B笔囊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C笔囊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D笔尖处的缝隙受热膨胀,使墨水漏出来了。解:C(92年)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B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解:D(91年)冬天用手去摸铁棍和木棍。觉得铁棍比木棍凉这是因为 ( )。A铁棍比木棍的温度低。 B铁棍比木棍的热能少。 C铁棍比木棍的导热能力强。D. 铁棍比木棍比热容大解;C (91年)有一块厚铁板M。冲下圆柱体N(N能很紧密地塞回原孔)。现把铁板和铁柱同时放到炉内加热较长时间,在取出的瞬间 ( )AN变粗,塞不进原孔。B原孔变大,N很容易塞进C原孔变小,N不能塞进。DN仍能紧密的塞进原孔。解:D(07年)(1)获取饮用水。如图4,用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_和_,经过一段时间,塑料袋的内表面上就会出现一层水珠。 (1) 蒸发 液化(07年)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蒙上一层浅浅的黑色,这是因为钨丝受热时产生_现象,出现钨蒸气,在灯泡内壁上产生_的缘故。解:升华 凝华(06年)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 _的缘故。常年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到达该地区后,由于空气稀薄会产生缺氧反应,为了得到足够的氧气,人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这时肺的容积与在平原上相比要扩张得更 (选填“大”或“小”)一些。解:气压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降低(或低于100);大 (06年八年级)干湿泡温度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另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包着湿布。将其放在室内,不包湿布的温度计显示的是 温度;因为水在蒸发时要 ,所以,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要比不包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 ;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越大,表明空气的水蒸气含量(湿度)越 。解:室内(空气) 吸热 小 小 (05年)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 如图4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_.解:加快水的蒸发保持沙子的湿润,使蒸发持续进行(95年)农村广泛使用塑料地膜种菜。来自太阳的热量主要通过_的方式传递进去,以提高土壤的温度,同时,由于薄膜隔开地膜上下的空气,所以防止了热量以_方式的散失。解:热辐射 对流(94年)帽子的功能很多,仅从热学角度看,夏天戴草帽主要是为了防止_;冬天戴棉帽主要是为了防止_。解:热辐射;热传导(94年)制造金属工具时,为增加工件的硬度,将烧红的工件放入冷水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在水面上冒出“白烟”,这个物态变化是_过程。解:沸腾(或汽化)和凝结(或液化)(94年)干湿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_。在相同室温下,两个读数的差值大,就表明空气的水蒸气含量_。解:吸热;小;少 (93年)有一支用毕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病人实际体温是37.8,体温计读数是_;如果病人实际体温是38.5,体温计读数是_。解:38.2 38.5(92年)炒菜时利用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_。解:传导(91年)下列天气现象的发生各属于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中的哪一种?露: ;霜: ;雾: 。解:液化;凝华;液化(91年)电冰箱中常用的致冷物质是 ,测量一60低温的温度计中装的液体通常是 解: 氟氯烃(即氟里昂);酒精(09年) 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经冰冻再解冻以后,就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请你说明“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道理。解:(1)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2分)。(2)豆腐中含有水,冰冻以后,豆腐中的小冰块把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形状(2分)。(3)待冰熔化成水后,就留下了许多孔洞(1分)。(09年)3. 小琳家新安装了一台电热水器,电热水器的铭牌旁贴有右侧所示的一段警示语。1. 严禁湿手拔插电源插头。2. 必须确认电热水器注水后,才能通电加热。3.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季节,欲长时间停用热水器,请先排空电热水器中的水。请你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这段警示语的必要性给予合理的解释。图8解:(1)因日常用水不是纯净水、含有杂质,会导电,湿手拔插电源插头容易触电(2分)。(2)若水箱中无水,通电后热水器的温度会快速持续上升,直至损坏热水器(2分)。(3)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季节,长时间停用热水器,热水器中的水会因结冰而体积变大,容易胀破热水器(1分)。(07年)如图8为输电线路中常用的油浸自冷式变压器。变压器内部的铁芯、线圈就浸没于变压器油(一种矿物油,也称导热油)中。变压器工作时,铁芯、线圈会发热。这些热量主要通过导热油并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