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加工协议书争议仲裁案裁决书.doc_第1页
来料加工协议书争议仲裁案裁决书.doc_第2页
来料加工协议书争议仲裁案裁决书.doc_第3页
来料加工协议书争议仲裁案裁决书.doc_第4页
来料加工协议书争议仲裁案裁决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来料加工协议书争议仲裁案裁决书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分会(下称深圳分会)根据申请人家庭用品制造有限公司与被申请人深圳市经济发展公司于1992年3月13日在深圳签订的“协议书”深协字(1992)第号中的仲裁条款,以及申请人于1997年5月27日提交的“仲裁申请书”,依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文本,以下称仲裁规则)的规定于1997年7月9日受理了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关于上述协议书争议的仲裁案。申请人选定为仲裁员,被申请人选定为仲裁员。因双方当事人未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下称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首席仲裁员,而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为首席仲裁员。上述仲裁员和首席仲裁员于1997年9月26日组成仲裁庭审理本案。被申请人提交了答辩书及证据材料。仲裁庭商深圳分会秘书处,决定于1997年12月9日开庭审理,并通知了双方当事人。开庭时,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均依时出席。仲裁庭在宣布开庭前,征询了双方当事人对仲裁庭组成的意见,双方均表示没有异议。开庭时,仲裁庭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并对本案的事实进行了调查。开庭时,申请人当庭向仲裁庭提出作出“中间裁决”的请求。1997年12月31日,申请人向深圳分会提交了“关于请求仲裁庭作出中间裁决的申请书”。1998年1月13日,仲裁庭作出了“中间裁决书”。1998年3月3日、3月24日,申请人又分别向深圳分会和仲裁庭提交了“紧急情况报告”以及五金塑胶厂给海关的申请报告、海关的进出口货物登记手册等。1998年4月14日,深圳分会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关于变更、放弃和增加仲裁请求事项的申请”。仲裁庭商深圳分会秘书处决定于1998年3月24日、1998年6月8日在深圳又两次开庭审理本案。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均依时出庭。开庭时,仲裁庭听取了申请人的代理人和被申请人的代理人的陈述,并对本案的有关事实进行了调查。三次开庭后,仲裁庭根据案情的进展和当事人的申请,委托深圳市公安局对申请人提供的“家庭用品盘点记录表”上四份A女士的签名进行了笔迹鉴定。之后,深圳分会秘书处将鉴定结论转给双方当事人进行评论,双方均未作答复。仲裁庭根据本案审理的必要,向深圳分会秘书长两次要求将本案作出裁决的时间延长。经深圳分会秘书长决定,将本案作出裁决的期限延长至1999年3月26日。1999年3月26日,仲裁庭作出本裁决书。现将本案案情、仲裁庭的意见及裁决分述如下。一、案情1992年3月13日,以申请人塑胶有限公司(1993年12月14日改名为家庭用品制造有限公司)为乙方,以被申请人深圳市经济发展公司为甲方,双方签订了深协字(1992)第号“协议书”(下称来料加工协议书)。该来料加工协议书约定: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就来料加工五金塑胶制品业务,进行充分协商一致,达成如下条款,主要内容:第一条,甲方责任:提供有上盖的厂房800平方米,无上盖的场地200平方米,生产工人40-80名,在协议有效期内代乙方加工生产上述产品。加工产品交回乙方复出香港或其他国家;提供现有的水电设备供加工生产之用。如需新安装水、电设施,其设施及安装费用由乙方负责;协助乙方办理来料加工有关业务的进出口手续;负责派出厂长、财务会计、仓管人员,负责工厂的管理及财务管理。乙方责任:不作价提供加工、生产产品所需的设备,分批运抵甲方工厂。设备价值约港币3500000元,其产权为乙方所有。协议期限结束,如乙方不继续加工,全部机械设备可退回香港或者其他国家;不作价提供加工产品所需的原料、辅料和包装物料;乙方不作价提供的机械设备、原辅材料、包装物料等监管手续费,由乙方负责支付。第二条,第一年乙方来料加工塑胶五金制品800000公斤,甲方的加工费约港币450000元。第三条,试产(培训)期为三个月。在试产期内,工人每人每月工缴费暂定港币460元。乙方如确定要赶货加班,必须征得甲方同意,工人加班的加工费除按正常的加工费定额支付外还需另加津贴费;试产期满后,采取按件计酬的方式,为确保工人的合理收入,工缴费平均每人每月不低于港币560元,若低于港币560元,则乙方按此数计足甲方工人的工缴费;甲方工厂生产消耗的水、电费用,由乙方负责支付;甲方提供的厂房及生产用地应由乙方以每月按固定工缴费港币6400元通过中国银行结汇给甲方。第四条,损耗率(略)。第五条,乙方按本协议规定的加工量,按月提供足够数量的原辅料和包装物料。为保障甲方工厂能正常生产,乙方须在每批产品开始生产前15天,将所需的原辅材料及包装物料运抵甲方工厂。除因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乙方料件不足,造成甲方工厂每月生产不足25.5天,乙方应按在厂工人以停工天数计,每人每天补助生活费港币10元,支付给甲方;甲方工厂应按双方商定交货期,按时、按质、按量交货给乙方,如非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外,甲方不按时、按质、按量交货,造成乙方经济损失,甲方应负赔偿责任,赔偿数额可具体在合同中订明。第六条,甲方工厂的工缴费每月结算一次,以D/P即期结汇或汇票方式结汇。第七条,运输和保险(略)。第八条,技术交流(略)。第九条,甲、乙双方在履行协议期间,如双方对本协议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不能解决时,双方将有关争议事项提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庭注:现名称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的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具有同等的约束力,仲裁费用由败诉方负责。第十条,本协议经批准及双方签字后生效。有效期为五年,即一九九二年三月十三日至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三日止;协议期满后,不动资产(如厂房、宿舍)及乙方作价提供的机械设备等归甲方所有。由乙方不作价提供的可动资产(如机械、车辆、通风设备)为乙方所有,并按海关和有关规定进行核销处理。1992年4月1日深圳市县对外经济发展局以深外引字(1992)第号文批准了此来料加工协议书。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履行此来料加工协议书过程中发生了争议,经协商不能解决,申请人向深圳分会提交了仲裁申请书,提出仲裁请求如下:(一)裁决责令被申请人立即与申请人及其总裁先生办理双方于1992年3月13日签订的深协字1992第号“协议书”的终止手续,并核销海关、工商、税务、银行等手续。(二)裁决被申请人立即搬回申请人拥有的(正常运作的)设备(详见清单)。(三)裁决被申请人赔偿申请人因被申请人违约而遭受的实际损失港币65000元和间接损失港币185000元(详见清单)。(四)裁决被申请人承担申请人所支付的律师费港币100000元。(五)裁决被申请人承担因违法搬走设备而造成海关处罚的费用。(六)裁决被申请人承担本案全部仲裁费用。1998年4月14日,深圳分会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关于变更、放弃和增加仲裁请求事项的申请”,变更后申请人的仲裁请求如下:(一)裁决责令被申请人立即与申请人及其总裁B先生办理双方于1992年3月13日签订的深协字(1992)第号“协议书”的终止手续,并核销海关、工商、税务、银行等手续;如果因被申请人行为造成申请人在五金塑胶厂价值为港币6351595.41元的资产(包括机器设备、模具、存货等)灭失的,则申请人请求仲裁庭裁定被申请人赔偿港币6351595.41元给申请人。(二)裁决被申请人赔偿申请人因被申请人违约而遭受的实际损失港币369978.44元和间接损失港币1790575.75元。(三)裁决被申请人因未按“协议书”提供厂房场地1000平方米而造成申请人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12000元(自1992年11月13日计至1998年3月31日止,按每月每平方米8元计算,并确定按此计算标准支付至仲裁裁决执行完毕时止)。(四)裁决被申请人退回因其未提供厂房及生产用地而不当收取的固定工缴费港币384000元(从1992年3月13日计至1997年3月13日)。(五)裁决被申请人承担申请人所支付的律师费港币200000元。(六)裁决被申请人承担本案全部仲裁费用。申请人提出上述请求的理由如下:申请人称: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的来料加工协议书主要内容是共同在被申请人村址举办五金塑胶制品加工厂(以下简称五金厂)。协议约定,被申请人提供800平方米厂房和200平方米场地及生产工人4080名,提供现有水电设备等。申请人主要义务是,不作价提供设备约港币3500000元及原材料,负责提供工缴费等。来料加工协议书签订后,双方一直合作良好,双方之间的有关费用截至1997年1月31日前已结算完毕。1997年1月28日,申请人原委派管理五金厂的公司董事C先生向申请人董事局呈交辞职信,后得到申请人的同意,从1997年2月1日起人先生无权处理五金厂的管理事宜。申请人于1997年2月4日向五金厂发出通告,并知会了被申请人及其派出的厂长A女士。由于被申请人一直错误坚持认为C先生才是法人代表,坚决不同意申请人总裁B先生有合法的地位,声称“认人”不“认章”。结果导致申请人从1997年2月4日起至今无法接管五金厂,因而无法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997年3月13日,被申请人竟然会同C先生一起非法将五金厂的设备及模具(价值几百万元)搬出厂房,搬到被申请人管辖范围的其他厂房里。为依法处理此案,申请人委托深圳市律师事务所代理此事,该律师事务所委派律师代理。律师于1997年3月14日出具深律字第号律师意见书给被申请人,并与申请人总裁B先生亲自前往被申请人处进行交涉,但令人遗憾的是,被申请人坚持认为B先生无权代表C先生处理此事。1997年3月17日,律师再次向被申请人发表一份律师声明书,要求被申请人及C先生将五金厂的设备及模具搬回原厂,否则,应承担法律责任,但被申请人仍无动于衷。为妥善解决此事,申请人向镇法律服务所寻求法律帮助。申请人为明确自己的合法地位,专门委托具有中国公证员资格的香港律师做了证明文件,此文件复印件已交给被申请人。1997年4月18日下午,申请人、C先生及被申请人几方在镇法律服务所进行和解,达成一份协议(此协议仅一份,存于法律服务所)。在协议中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定好在4月25日前完成续签来料加工协议,并将五金厂设备及模具搬回原厂址,继续生产。但时至如今,被申请人既没有履行,又没有将生产设备及模具运回原厂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换言之,本应从1997年4月26日可以恢复生产,但由于没有续签合同,造成现在无法合法恢复生产的局面,此责任应由被申请人承担。申请人认为,依照来料加工协议书的规定,被申请人最大责任是保管所有申请人运来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以及生产所需的模具。但被申请人违反协议,对生产设备的保管工作给予漠视,竟然违反协议,纵容有关人员会同C先生将设备及模具搬走,而不采取补救措施,被申请人的这一行为同时触犯了我国海关监管规定,是违法行为。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在明知C先生不具有法定处分财产权,又明知来料加工设备由其负责保管的情形下,而出现搬走所有设备及模具的行为,属于故意的行为,是违反协议约定的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申请人在变更请求中提出:申请人为执行1998年1月13日仲裁庭作出的中间裁决书,1998年2月25日在被申请人的法定代表人D先生等人的带领下一起前往被申请人所监管的五金厂清点财产,当时在场的五金厂厂长A女士对申请人表示,这些财产现在不是五金厂的财产,是属于厂的财产。换言之,被申请人所指的“五金厂”已经荡然无存,那么“中间裁决书”也根本无法执行。为查清申请人在五金厂所有资产“转入”厂的过程,经申请人前往海关调查,证实是被申请人无视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书和仲裁庭作出的“中间裁决书”,在明知申请人一方的B先生是惟一合法代表的情况下,故意将申请人在五金厂的资产全部“转入”厂,严重侵犯申请人的财产所有权,造成申请人在五金厂的资产全部灭失。申请人认为,有证据材料显示:1.在仲裁期间,1997年9月19日,被申请人委派厂长A女士与C先生签订“终止协议书”(深终协字号),并采取欺骗手段前往区外经服务公司和区经济发展局办理“终止协议书”的手续,并获得批准。2.1997年9月25日,被申请人与香港家庭用品厂有限公司代表C先生签订深字(1997)第号“协议书”,共同举办“镇五金塑胶厂”。1997年10月6日获区经济发展局批准。3.1997年10月8日,被申请人向 海关为厂办理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登记手册,被申请人任命A女士担任“厂”厂长。4.1997年12月26日,被申请人以五金厂名义向海关报告谎称由于“厂长有病仍在治疗之中”而使生产合同销案超期九个月。5.1997年12月29日,被申请人向海关办理“五金厂”协议书的核销手续。6.1998年1月8日,被申请人以“区镇五金塑胶厂”名义向海关销案科作“申请报告”,隐瞒本案事实,公然请求海关同意其将协议(1992)号设备机器和余料件全部转入五金塑胶厂协议(1997)号。7.1998年1月4日、1月6日被申请人委托有关报关员A女士在海关将五金厂的全部设备机器、余料件办理转人“厂”。据此,“五金厂”的全部财产“合法”地灭失了。基于上述的事实,根据协议书有关机器设备所有权归属和保管责任的约定,以及广东省、深圳市有关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的管理规定,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法律规定,申请人请求仲裁庭裁决被申请人赔偿其导致申请人在五金厂的全部资产灭失的经济损失港币6351595.41元。关于其他各项仲裁请求的理由是:(1)根据本案的事实,被申请人已实际造成五金厂的机器设备、他人存放于五金厂的模具、原材料的灭失。申请人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原订单的条款,不得不委托他方重新做模具,为此付出了“加急”的飞机票和模具费。申请人认为,造成申请人直接和间接开支上列费用完全是由被申请人行为引起的。因此,申请人的第二项请求是正当的。(2)来料加工协议书约定,被申请人应提供有上盖的厂房800平方米,无上盖的场地200平方米。而本案厂房实际提供者是:(中国)实业有限公司。根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1998)深中终字第号民事判决书判决,(中国)实业有限公司应支付被申请人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8元使用厂房费。因此,被申请人既然未按协议书提供上述厂房,理应按此标准赔偿申请人的经济损失。(3)根据来料加工协议书约定,申请人每月应向被申请人缴交工缴费港币6400元,而被申请人应无条件提供厂房800平方米和场地200平方米。几年来,被申请人实际未履行此约定,因此构成不当收取申请人的“代价”费即工缴费港币384000元。此工缴费由申请人缴至1997年3月份。根据等价有偿、公平合理原则,被申请人应退回实际已收取的上述费用。(4)申请人聘请律师代理本案,因而支付港币200000元律师费。同样,为此支付的仲裁费用,根据国际惯例,理应由被申请人承担。被申请人在答辩书、补充答辩意见和总答辩书中提出:第一,关于申请人的第(一)、(二)项请求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来料加工协议书于1997年3月13日到期终止,现被申请人已按海关及有关规定办完了核销手续。主管海关已明确表态,所办的核销手续正当、合法、有效。由此,申请人仍在提履行核销手续之合同义务问题,显属无理。被申请人认为:(1)被申请人并无违约行为。本来协议书到1997年3月13日到期,此时,被申请人只须“按海关和有关规定进行核销处理”,其中属于民事义务部分只有与申请人签一份终止协议,并将申请方名下的财产退关即可。申请人于1997年9月18日作最后一笔结汇,被申请人随即开始办理核销手续,并于当年12月份办完所有手续。相反,申请人违约延迟半年结汇。按照协议书第六条规定,申请人超过30天不结汇,被申请人“有权采取停止出货或其他措施”。现在申请人声称其股东,也就是申请人在政府部门备案的代表C先生所作的结汇无效,其不予承认,岂不是说申请人至今未办完结汇,那它还有什么资格要求被申请人办理合同终止核销手续呢?申请人至今拿不出证据证明被申请人未“按海关和有关规定进行核销处理”。被申请人还称,申请人说被申请人不应该与其股东C先生办理协议书终止核销手续,亦无道理。因为原协议书只规定将申请人方名下的财产予以退关,并没有规定非要跟其法定代表人去办不可;申请人将五金厂的全套资料、印章一直交给其股东C先生掌管,而且申请人在有关主管部门备案的名字未曾变更,仍是C先生;B先生追被申请人去办理,但他自己不愿交完尚欠的结汇款,根本无力配合办理核销手续,在申请人内部股东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被申请人先按原来的渠道办理核销手续。而C先生还是申请人的股东,被申请人将申请方的财产交其股东即视为申请人收讫;海关都已认可所办核销手续,这些能说被申请人有违约之过错吗?(2)申请人主张的所谓损害事实不实。五金厂实为申请人的一个分厂,所有财产均由申请人自己控制。现在申请人在海关备案的全部财产已经海关确认全部退回给了申请人,并不存在损失的问题。申请人的两股东,在财产退关的同时分别将其转移他用,一部分转关到B先生另办的Y厂,一部分转关到C先生另办的厂,转移手续相同,后果也一样,不再属申请人名下之财产,有什么理由说被B先生转到(中国)实业有限公司所属Y厂的财产合法,而被C先生转到家庭用品制造厂有限公司所属厂的财产属损失?(3)原在五金厂的财产数量问题,核销海关有案可查(申请人已复印了一套并交给了仲裁庭),哪里来申请人所提的天文数字?(4)申请人主张其损失的那些凭证根本不具证明力。这些凭证全是白头单据,既无银行转款凭证佐证,又全是复印件,更无相应的海关进口手续证明这些东西确已运到五金厂。(5)申请人的所谓损失与被申请人的行为无必然的因果联系。本案起因是申请人香港股东内部发生了矛盾,股东之间因财产分割问题产生纠纷,这本是五金厂的股东内部问题,与被申请人及任何第三者毫无关系。但因他们内部矛盾无法解决,申请人竟毫无根据地把矛头指向被申请人。C先生于1997年1月28日申请辞去在申请人所担任的职务,于1997年2月1日得到申请人批准,申请人于当年3月17日通知了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接到通知时,双方签订的生产合同、协议书已经期满。被申请人还认为,事实上,来料加工协议书已于1997年1月30日到期,因申请入股东内部发生矛盾,没有续签生产合同,并于1997年2月1日向海关、经发局申请暂停生产,已得到海关批准。这样没有生产何来损失。由于申请人内部两股东纷争抢占公司财产,被申请人并无不办合同终止核销手续或侵夺其财产之意。五金厂从洽谈、签订协议到管理及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都是C先生一人作为申请人的全权代表,因此,只有他才是法定代表人,不管五金厂被申请人内部股东如何斗争,人事怎样变动,在未到海关、经发局办理有关手续,被申请人未收到任何关于B先生身份确认的法律文件之前,C先生仍然是五金厂的合法代表人。家庭用品制造有限公司要把五金厂的全部设备搬到地,当时申请入股东内部发生争议,而且无法得到解决,设备到底属谁无法分清,最主要的是还没有经过海关办理有关五金厂的终止及转厂手续,被申请人无权批准申请人将设备搬走。1997年3月13日,来料加工协议书的期限已满,双方之间已不存在着任何权利和义务关系,根本没有责任再保管申请人所指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及模具等。当年3月15日,五金厂的合法代表人C先生在本村园另行租厂房,要把工厂设备搬到本村所属园合作社,搬厂后才通知本公司。被申请人认为,这虽不够妥当,但C先生是五金厂的合法代表人,且协议书已期满,他要把工厂搬到另一幢厂房,这有何不可?1997年3月17日,申请人透过其代理律师向被申请人发来律师声明,要求本公司将五金厂的设备模具搬回原厂址。这是在C先生于3月15日搬迁之后的事情。申请人应该找C先生协商解决才对,但申请人到被申请人处取闹,是非不分。1997年4月18日下午,C先生、B先生双方在镇司法所进行和解,被申请人以中间人身份也参加了调解过程,经过协商达成调解协议书,在协议书中约定,被申请人与申请人定于4月25日前完成续签来料加工协议,并将五金厂原有设备都搬回原五金厂址,但申请人和C先生双方均各怀鬼胎,根本没有打算在镇继续办厂,因而没有来续签协议,而C先生因为惧怕其资产被吞并了,双方各有打算,都没有履行在上述司法所所达成的调解协议书,双方都没有把设备搬回原五金厂址,导致该协议不能实现,这与被申请人毫无关系,责任应由申请人与C先生负责。申请人于1997年9月18日才结完汇,被申请人即以最快速度办完终止核销手续,将申请人的财产退回给申请方,怎能说被申请人的行为引起那些损失?对于申请人第二项请求中提到的那些损失,即使确已开支,又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是申请人名下的开支?难道C先生控制着五金厂不让B先生搬设备所引起的费用开支也要算到被申请人的头上?(6)申请人在1994年6月1日补充合同中已承诺,五金厂属申请人下属企业,经营管理权全部归申请人,其名下的债权债务亦全部归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无关。现在申请人要被申请人对五金厂的行为后果负责已无道理。(7)关于办核销手续将申请人设备退回香港的问题,仲裁庭既然已作出中间裁决,并进入了执行程序,故也就不存在变更仲裁请求和需要答辩的问题。(8)申请人所提的请求事项已超出了约定的仲裁范围:申请人指责被申请人伙同C先生于1997年3月13日之后转移原五金厂财产,认为这些财产已全部灭失,从而要被申请人赔偿。显然此已属侵权赔偿的范围。原合同第九条(仲裁条款)规定,甲、乙双方在履行协议期间,双方对本协议发生的有关争议协商不成才提交仲裁。也就是说,仲裁所要解决的仅限于:(一)协议履行期间发生的争议;(二)违反协议所带来的违约责任。由于申请人所指控的行为(包括不办手续、搬走设备)是发生在1997年3月13日之后,既非协议履行期间发生的争议,而且其要求追究的已非合同责任。所以,其增加的赔偿要求不属约定的仲裁范围。请求仲裁庭驳回其索赔要求。第二,关于申请人的第(三)、(四)项请求被申请人认为,关于厂房和工缴费问题,来料加工协议书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实际上双方另有约定。否则便难以解释,申请人会自己掏钱去买厂房,还每月如数交港币6400元给被申请人,并声称一贯合作愉快。1994年6月1日申请人与村委所签的补充合同注明:厂房已转让给申请人,无须交租,每月港币6400元的固定工缴费全部退回申请人。由此充分证明,被申请人并没有提供厂房的义务,也没有收取此港币6400元的固定工缴费,故不存在退赔的问题。第三,关于申请人的第(五)、(六)项的请求请律师并非必经程序。申请人主张的港币200000元律师费显然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仅有的港币100000元的发票又是复印件,且无银行凭证为凭,故此港币200000元不足为信。加之这是申请人自己不当之诉讼行为的组成部分,不应支持。本案起因于申请人内部股东纠纷,与被申请人并无利害冲突;尤其是申请人盲目开价,不断追加请求,有关仲裁费用实属其不当诉讼行为所致,理当由申请人自担。二、仲裁庭意见根据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以及仲裁庭的调查,仲裁庭作出分析判断如下:(一)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的来料加工协议书的签订地和履行地均在中国内地,有关来料加工协议书的订立、效力、解释、履行和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国内地法律、法规。(二)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于1992年3月13日签订的来料加工协议书,是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和协商一致而同意签署的,符合我国有关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的规定,并经深圳市县对外经济发展局1992年4月1日批准同意(深字92第号),应为有效协议,对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均有约束力。(三)仲裁庭考虑到申请人的申请以及本案案情,于1998年1月13日作出中间裁决书,决定“自本中间裁决书作出之日起30日内,被申请人应与申请人的法定代表人B先生办理协议书的注销和进口机械设备、原材料的核销及其全部退回香港的有关手续。”由于如后所述的被申请人的责任,导致申请人的部分设备材料流失,中间裁决书不能被执行,在此情况下,申请人于1998年4月14日提交了“关于变更、放弃和增加仲裁请求事项的申请”。仲裁庭认为,被申请人的行为使本案情况发生变化,申请人有权提出变更仲裁请求,根据仲裁规则第十九条规定,申请人提出的修改仲裁请求并不影响仲裁程序正常的进行,因此,仲裁庭决定对申请人提出的更改仲裁请求进行审理。被申请人提出仲裁庭已作出中间裁决,并进行了执行程序,申请人不存在变更仲裁请求的主张没有依据,不能成立。(四)被申请人在答辩中提出,由于申请人所指控被申请人的行为(包括不办手续、搬走设备)是发生在1997年3月13日之后,即非来料加工协议书履行期间发生的争议,而且其要求追究的已非合同责任,所以,其增加的赔偿要求不属约定的仲裁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九条规定,“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庭认为,按照上述的法律规定,申请人依据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仲裁条款,对有关来料加工协议书约定的事项发生的争议,即使在该来料加工协议书期满终止后,仍有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请求的权利。因此,被申请人提出的上述主张是不能成立的。(五)关于来料加工协议书项下设备和材料搬迁移转的损失问题证据表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履行来料加工协议书期间,自1992年3月13日至1997年1月31日,C先生曾以申请人董事的身份被委派到五金厂处理来料加工之业务。1997年1月28日,C先生致函申请人的董事B先生提出辞去代表申请人负责五金厂加工业务工作的请求人先生的函中表明“本人C就任家庭用品制造厂(工作)已有多年”,“在工作上受到一定压力、家庭压力,加上本人管理的厂多年都未能达到生(仲裁庭注:即B先生,以下同)的工作要求”,“本人抱歉向生请辞,望另物质(物色)能接任(的人),批准本人能在短时间手头之工作交于接手。”1997年1月30日,B先生以申请人总裁之名义致函C先生,接受C先生的辞呈,函中称:“由于你多次提出离职,本集团亦曾作出挽留”,“本人亦明了你所受的家庭及工作压力,故此本集团惟有接纳你的离职,并于2月1日起生效。”“本集团已聘请职员接任你的位置,并于初六(即1997年2月6日)安排开始正式移交任务。”“据本人了解所知你不会再另开一间新公司自行生产,故要求你将厂的全部物资及机器于二月份内搬到Y新厂”。1997年3月13日,申请人执行董事B先生代表申请人向家庭用品制造厂及五金厂之所有员工发出通告,宣布“C先生于1997年1月31日正式辞退家庭用品制造有限公司之董事职位”。“从1997年2月1日起C先生并无五金制造厂之执行权,厂内一切事项交由(中国)实业有限公司执行及管理,包括厂内所有一切财产、机器、物业,不得转移,与此同时,集团已派遣董事B先生为执行董事,并拥有全部事项之执行权。”被申请人在答辩书亦承认,其于1997年3月17日已收到申请人之上述通告。1997年3月14日,深圳市律师事务所律师经申请人B先生的授权委托向被申请人发出深律字第号律师意见书,指明:C先生从1997年1月31日起,不再是申请人的董事,B先生从1997年2月1日起,依法有权全面处理(包括签字、盖章)五金厂的法律事宜,同时,一切法律责任应由申请人和B先生承担。该意见书还同时提出:申请人依法将五金厂并到市镇申请人的Y工厂,搬迁已经当地经贸委和海关批准等人先生与申请人之间的纠纷纯属公司内部股东的股权转让的法律纠纷,与第三人无关。贵经济发展公司(即被申请人)不给申请人继续搬迁申请人的余下设备材料,一切经济责任由你公司承担。1997年3月17日,律师又代表申请人向被申请人及五金厂的厂长A女士发出律师声明书,指出:被申请人已在1997年2月1日前清楚知道C先生已无权处理五金厂的事宜而放纵C先生在1997年3月14日和15日,不顾海关法的规定,非法转移来料加工厂的所有设备、材料,其行为已触犯海关法;身为五金厂厂长的A女士在五金厂被搬空后,既不主动报案,也不向申请人汇报,是严重失职行为,申请人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法律责任。1997年3月2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委托办理内地使用公证文书的香港律师出具了(97)字第号证明书,该证明书主要内容为:根据香港注册总署公司注册处之查册记录所得,兹证明:塑胶有限公司于1993年12月14日更改公司名称为家庭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即申请人),注册资本:港币300000元,分3000股。现任股东名单:C先生(占1140股)、(中国)实业有限公司(占1800股)、B先生(占60股),注:由于B先生为(中国)实业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故B先生亦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现任董事名单:、(其中董事C先生已于1997年1月31日辞退公司董事之职,此资料已于1997年3月13日交香港公司注册处备案)。1997年4月18日,以B先生为甲方(先生为乙方,双方在镇司法所、经济办以及经济发展公司(即被申请人)的主持下,就五金厂有关事项达成协议如下:1.双方同意由C先生与被申请人先到来料加工服务公司办理续签合同手续,以便办理有关设备转移手续。时间定在4月25日前办理。2.在续签合同批准生效起十天内,甲方应配合乙方办理将存于东莞Y厂的设备运回“五金厂”厂址。乙方也应同时将自己原搬出的设备及模具全部搬回“五金厂”厂址。3.双方同意盘点所有设备及模具。凡不属于来料装配合同的模具,双方认可后应返回给他人,其他设备均由司法所暂查封。在签订续合同后三天内,C先生应将公章、合同原件等交给所长代为查封。设备及公章、合同待将来司法文书确定权属后,再依法移交使用。4.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方各一份,司法所、经济发展公司(即被申请人)各一份。甲、乙方及司法所、被申请人均在该协议上签了字。但甲、乙方对该协议没有履行。证据材料及庭审调查表明,被申请人在明明知晓C先生已不能代表申请人履行来料加工合同书的情况下,仍与C先生本人处理该合同项下的来料加工业务事,其事实如下:1997年9月18日,C先生以五金厂的名义交给区外经服务公司最后一笔结汇手续费港币770元,以换取区外经服务公司盖章同意办理合同终止核销手续。1997年9月19日,被申请人的代表A女士与C先生签订了深终协字(1997)号“终止协议书”,该协议主要内容是:双方于1992年3月13日签订来料加工协议书,有效期至1997年3月13日止。由于港商不在此投资,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终止本来料加工协议书,订立条款如下:原通过来料加工协议书签订的生产合同须向海关办理销案手续;通过来料加工协议书签订的生产合同的工缴费已结清,双方债权债务已清;来料加工协议书终止后原已进口的生产设备(除可报废部分外)退回香港;本终止协议书由双方签字后,呈区外经服务公司、经发局、海关审批后生效。上述协议,由C先生和A女士签字。1997年9月19日,被申请人方代表A女士与C先生,以及区外经服务公司向深圳市区经济发展局、海关提交了“来料加工装配洽谈呈批表”深终协字1997号。当日,深圳市区经济发展局以深终字(1997)第号作出“关于终止协议书的批复”,该批复称:五金厂与家庭用品制造有限公司签订的(1992)第号协议书(即来料加工协议书),经研究同意终止,请向有关部门办理有关核销手续。海关于1998年8月19日批复“同意终止”。1997年9月25日,被申请人与C先生所代表的Z家庭用品制造厂有限公司签订了来料加工塑胶五金厨具的深字(1997)第号协议书(下称第W号协议书),依此协议书双方成立了镇五金塑胶厂(下称厂)作为来料加工企业。1997年10月6日,深圳市区经济发展局以深引字97第号引进项目批准通知书批复了上述协议书。1997年12月26日,被申请人向海关提出“申请报告”。该报告称:兹有我五金厂,因厂长患病仍在治疗之中,职外人员又不懂业务,致使该厂合同销案期超期9个月多,为解决本厂现有生产,现恳求申请办理合同核销手续,望给照顾批准为盼。海关在此报告上批字:同意核销。1997年12月29日,五金厂向海关提交“合同核销申请表”(合同台账号:B53086100245)。该申请表表明:进口商品咭纸8920公斤,余料金额为港币133800元。同日,五金厂向海关填报了“合同核销变更单耗情况申报表”,在该表上,除盖有被申请人的五金厂印章外,被申请人派任的厂长A女士亦在表上签名确认。1998年1月8日,五金厂向海关销案科提出“申请报告”,该报告称:兹有我五金厂扩大生产厂房不够用,搬换大厂房厂,现五金厂协议(1992)号(即来料加工协议书)设备机器和余料件需转入厂协议1997号(即第W号协议书),因厂未批出生产合同,现向贵科申请要求先转设备后转料件,希有关领导负责同志给予方便办理一切业务手续为盼。依据上述的事实,仲裁庭认为:(1)据来料加工协议书的约定,五金厂用于加工来料,申请人不作价所进口的机械设备及原料辅料等是属于申请人的,而不是属于C先生个人的,来料加工合同书项下的合作,是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来料加工的合作,而不是C先生个人与被申请人之间来料加工的合作。但被申请人在知晓C先生于1997年2月1日起已不再具有对五金厂来料加工具有执行权以及不再代表申请人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对C的上述行为曾进行制止和对设备采取保护措施或者将上述情况及时通告申请人与之配合进行妥善处理。相反,当申请人委派其董事B先生前往五金厂与被申请人交接办理C先生原来在该厂办理的来料加工业务时,被申请人以因申请人签约和在有关部门登记备案的名单均为C先生为理由,不支持接管C办理申请人在五金厂的业务和对其财产的管理,仍与C个人签订和办理多项文件,甚至配合C另签来料加工协议成立厂,欺骗有关主管部门和监管机关,使得五金厂来料加工中属于申请人的设备和材料被转入厂。仲裁庭认为,申请人根据C先生本人提出的辞呈,决定同意C的辞呈请求,并决定委派其董事B先生接替C先生的工作,处理申请人在五金厂的来料加工业务,是申请人内部股东间的真实意思表示,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应得到尊重和法律的保护,其他人无权干预、否定或改变。被申请人以申请人尚未变更有关部门登记备案的名单和申请人存在内部矛盾作为其不配合、不支持申请人委派的董事B先生接替C先生办理申请人在五金厂的业务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2)仲裁庭注意到,前述事实中被申请人的多种行为以及五金厂的行为均发生在深圳分会已受理本案、仲裁程序开始之后,有些甚至发生在仲裁庭已开庭审理本案、申请人就处理来料加工财产争议请求作出中间裁决、仲裁庭正在合议期间。仲裁庭认为,正是由于被申请人的上述行为,致使仲裁庭1998年1月13日作出的中间裁决书无法得到执行,其有关责任应由被申请人承担。仲裁庭注意到,“来料加工协议书”第4条明确规定,被申请人“负责派出厂长、财务会计、仓管人员负责工厂的管理及财务管理”,被申请人实际上已派出厂长A女士对五金厂进行管理,五金厂的上述行为均由A女士本人直接所为.被申请人作为本料加工的合作一方,对上述行为给申请人造成的财产损失应承担法律责任。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管理规定规定:加工装配进口的料、件和设备均属海关保税货物,均应接受海关监管,未经海关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包括外商)均不得将其出售、转让、调换、抵押或作他用。广东省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条例也规定: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所需进口的料、件自进口之日起至成品出口之日止,设备、车辆自进口之日起至海关解除监管之日止,均应接受海关监管。在监管期内,未经原协议(合同)审批机关和当地海关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包括外商)不得将其出售、转让或移作他用。仲裁庭认为,被申请人方作为实际负责来料加工的一方,应对处于海关监管下和被申请人所控管的厂房场地内的进口设备和物料承担保管责任,应对未经申请人同意或未经海关批准所发生的将来料加工进口设备和物料出售、转让或移作他用的行为及其行为所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证据表明,被申请人已通过上述行为,背着仲裁庭,将申请人的部分设备和原材料转移、搬走,被申请人的这种行为,直接干预了仲裁庭对本案的审理。(3)关于申请人第一项仲裁请求提出的要求被申请人与办理终止协议书及核销海关、工商、税务、银行等手续,仲裁庭认为,据前所述,被申请人与C先生已向合同审批机关、海关等部门办理了终止来料加工协议书的手续及有关核销手续,因而,该部分请求已无作出裁决的必要。关于申请人仲裁请求第一项后半部分提及的:如果因被申请人行为造成申请人在五金厂价值为港币6351595.41元的资产(包括机器设备、模具、存货等)灭失的,则申请人请求仲裁庭裁定被申请人赔偿港币6351595.41元给申请人。仲裁庭认为,因申请人没有提供五金厂停产时尚有的机器设备、模具、剩余物料、存货的名称、价值、数量的确实证据,因而仲裁庭无法认定申请人在五金厂的资产是多少、价值是否为港币6351595.41元。以下细析之:关于申请人仲裁请求第一项提出的固定资产损失港币3245265.73元,其中包括家具、小型设备、厂房设备、机器、厂房建设、装修、办公室设备、模具设备、汽车等项目,仲裁庭认为,申请人提供的资料均为申请人自制表格列明以上物品及其价格,不足以证明上述物品已经海关进口到五金厂,更不足以说明上述物品因被申请人的作为而被转移或灭失,其中港币150000元的用途是说明代(中国)实业有限公司买汽车用。这些证据的证明力不足以说服仲裁庭支持其请求。关于申请人仲裁请求第一项提出的存货损失港币2862534.66元是基于申请人提供的于1997年1月31日经盘点存放于五金厂的财产而计算出来的,该盘点财产记录表的制表人栏上的签名字样为A等人。但被申请人来函称:记录表上的签名全部不是被申请人的人员所为,其中A不是其本人签名上等人则是申请人聘用的人员,是否其本人签名不得而知。仲裁庭将该记录表以及A的亲笔签名交由有关部门进行鉴定。鉴定结论表明:该记录表上A的签名,不是A本人所签字。因此,仲裁庭认为,该盘点表不足以证明其上所列的存放于五金厂的财产的灭失应由被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关于申请人仲裁请求第一项提出的申请人为五金厂订做的模具损失港币243795.02元,没有证据证明这些模具仍存于五金厂并由被申请人配合C先生转移灭失,因而,仲裁庭不支持申请人的该部分请求。关于申请人仲裁请求第二项的实际损失港币369978.44元,包括机器设备折旧费、搬运费、机器设备的利息、供机费用、工人工资、差旅费等六项,其中机器设备折旧是基于仲裁请求第一项的固定资产而计算出来的,因前述固定资产损失没有得到满足,因而其折旧费也不能得到满足;至于机器设备的利息、供机费用等项,申请人向仲裁庭解释不清;而搬运费用和工人工资(包括申请人在香港写字楼聘任员工的开支和在国内聘保安人员在五金厂看厂的开支人仲裁庭认为申请人在香港的开支不应要求被申请人赔偿,而另一些证据也不足以让仲裁庭支持其主张;关于差旅费,申请人未提供任何单据证明其损失。关于申请人仲裁请求第二项的间接损失港币1790575.75元,其中包括申请人需重新制作模具的损失港币1342800元和飞机费港币447775.万元。仲裁庭认为,申请人提供的证据不足,其主张不能得到满足。仲裁庭根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确认如下设备、物料被转移: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四张,号码为:04235080、04235081、04235082、04235359,上面注明“转厂”,收货单位为“深圳市区镇五金塑胶厂”,“由镇五金(塑胶)厂转入”,计有18种机器设备,价值港币298550元,每张报关单均盖有深圳市区镇五金塑胶厂印章及深圳市区对外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报关专用章,并有海关的审单批注“海关转厂(2)”。2.新贸加工合同核销表:上面注明企业名称“五金(塑胶)厂”,剩余原辅料数量32618公斤,价值港币70176元,“剩余原料转入新合同”,表上盖有五金厂和深圳市区外经服务公司的印章,海关在意见栏批注“同意转2科办余料转厂”。3.1997年12月29日报核的合同核销申报表:报核单位五金厂,重点商品名称为啥纸,进口量8920公斤,重点商品余料金额合计港币133800元,海关审核意见“初审”栏注明“建议核销(终止),余料待转”,“科长”栏批复“何意结案”。综上,申请人在五金厂被转移、搬走至厂的部分设备和剩余料待转财产经海关核定的价值共计为港币502526元,此损失应由被申请人赔偿给申请人。(六)证据表明1997年10月28日深圳市区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决书(1997法房初字第号):1.确认(中国)实业有限公司与镇村委和镇经济发展公司(即被申请人)签订的“厂房转让合同书”和“补充租用厂房合同书”(该合同项下的厂房为本仲裁案来料加工实际使用场地仲裁庭注)无效,镇村委和被申请人将已付购房款及利息退还(中国)实业有限公司;2.家庭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即申请人)将占用厂房期间的房屋使用金(从1992年3月1日计至搬离厂房之日止,以每月8元/平方米2478平方米=19824元人民币)支付给镇村委和本仲裁案被申请人,(中国)实业有限公司承担连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