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23. 隆中对  教案3人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23. 隆中对  教案3人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23. 隆中对  教案3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隆中对教学设想本文从客观实际出发,摆事实,讲道理,提出充足理由,得出明确结论的说理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说理能力大有好处,应该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对隆中对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诸葛亮怎样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分析当时形势,推断未来发展,为刘备确定了建立帝业的政策和策略,从而认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卓越的远见。教学过程中注意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导入新课1出示预先准备的三国形势图。2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大农民在残酷的剥削压迫下,纷纷举行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3东汉统治者利用地方豪强武装镇压农民起义军,因此各地豪强武装扩大了势力,各据一方,互相混战。当时袁绍占有现在的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和河南省北部一带,势力最大。曹操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之战以几万兵力打败袁绍几十万大军之后,到公元206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成为势力最强大的军阀,整个黄河流域,几乎都在他的控制范围。孙权占有长江下游一带,包括现在的江苏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浙省北部,以及安徽省的宣城、江西省的吉安等地。刘表据有现在的湖北省荆州二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省。张鲁占据了现在四川省北面的汉中一带。刘备在公元186年靠镇压黄巾军起家,只有几千人马,没有地盘,先后曾依附曹操、袁绍等人。曹操袁绍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到汝南活动,扰乱曹操的后方。公元201年被曹操赶到荆州投奔刘表,屯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公元207年,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次亲自到现在湖北省襄阳县城西20里的隆中访问诸葛亮,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二、板书课题,解题对,对策。古代臣民回答统治者所问的政治、军事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刘备在公元207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10月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就刘备提出的问题所陈的对策。三、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准确1学生默读。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借助工具书、注释,扫除文字障碍。陇亩(lng)倾颓(tu)猖獗(chngju)存恤(x)夷越(y)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2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全文。3学生个别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要求读准音,断准句,明确句读,不读破句。4学生齐读全文。四、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第二部分(第2段):徐庶推荐诸葛亮。第三部分(第3、4、5段):刘备往见,诸葛亮详陈对策。第四部分(第6段):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五、师生共同分析第一、二部分的内容1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介绍人物和身份。2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明确:“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学生朗读课文第三部分二、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全文的主体。在这一部分里,诸葛亮十分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推断了未来的发展,为刘备确定了建立霸业,复兴汉王朝的政策和策略。1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明确:“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2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3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明确: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4接着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明确:从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明确: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明确: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7建立根据地以后,诸葛亮告诉刘备进一步应该怎么办?明确:根据地解决后,就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但如何“信大义于天下”“成霸业”“兴汉室”呢?因此诸葛亮进一步为刘备谋划了北伐曹操的战略蓝图,指明了建立根据地以后应该如何行动。谈如何北伐曹操可从三个方面分析:(1)条件如何?有政治资本;深得人心;人才荟集。(2)怎样准备?军事上,先保住荆、益二州,积蓄力量;民族关系上,“和”“抚”各部族,解除后顾之忧;外交上联合孙权,共击曹操;内政上革新政治。(3)如何行动?等待时机,兵分两路;钳形攻势,直取中原。这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先主曰:善!”则含蓄地流露了刘备内心的无限喜悦,表明两人的政治见解完全一致。在这段对策里,诸葛亮针对刘备提出的问题,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具体分析了敌我情况和相互间的利害关系,为刘备确定的“成霸兴汉”的建国策略具体周详。从后来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历史事实来看,其预见性是完全正确的。这就充分显示了诸葛亮惊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卓越的见识。这一段不仅内容精辟,而且论证严密,层层深人,摆事实,讲道理,有根有据,结论明确。这种说理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很值得学习和借鉴。三、教师评点第四段。最后写“关羽、张飞等不悦”,实际上是从侧面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依赖。“犹鱼之有水也”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满足心情,证明了诸葛亮的惊人才能的确是名副其实,从而很自然地照应了开头的“自比管仲、乐毅”和人称“卧龙”。四、布置作业1熟读背诵第4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