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小额电子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小额电子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小额电子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小额电子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小额电子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esearch on the legal system of consumer protection in retail electronic payment in china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aw science by wang hui supervisor: prof. qi aimin major: civil and comercial law college of law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april 200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1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小额电子支付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的五个 阶段。与此同时,支付模式也逐渐丰富起来的,从最初的单一传统支付模式发展 到与 internet 环境支付模式和无线网络环境支付模式并存的局面。 本文的根本和核心是讨论如何保护小额电子支付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 合法权益。作者在比较了世界上较成熟的小额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 度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美国、澳大利亚与英国两种不同立法模式国家在该领域 立法中对消费者的保护制度,并提出应借鉴三国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 况制定中国的小额电子支付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平衡各主体间的利益。 本文共三万余字,除前言和结论外在内容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分析归纳出电子支付的发展阶段和模式;同时详细介绍了电子 支付的概念和三种模式下小额电子支付中的主体及法律关系。 第二部分,以案例的形式提出了我国小额电子支付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冲击, 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小额电子支付对消费者进行保护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 对国外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介绍。 主要分析了立法经验较成熟的美国、 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小额电子资金划拨法,具体有美国的联邦电子资金划拨法 及其实施细则e 条例和诚实借贷法及其实施细则z 条例 ;澳大利 亚电子资金划拨指导法;英国的银行业惯例守则和1977 年不公平合同 条款法 。 第四部分,在阐述我国小额电子支付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立法中 的不足之处,提出应当借鉴美、澳、英三国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本土实际情 况制定和完善我国的小额电子支付法,分别从立法模式和具体制度两方面提出完 善构想。 关键词关键词:电子支付,小额电子资金划拨,消费者权益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electronic payment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5 stages from the less advanced to advanced. meanwhile, the payment methods are being richer from the single traditional payment method to traditional payment method,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payment method and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payment method . this papers purpose and core is discuss how to protect the weak parties, the consumers during the retail electronic pay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cerning consumer protection in terms of american, australia and britain legislations through comparative legal research viewpoint. in addition, the paper suggests learning the good examples from them and localized relevant consumer protection legislation regarding the same issue, which also provides a good balance among every main part. there are 30,000 words in this paper, which is divided into 4 sections except form the preface and conclusion. the first section: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of 5 stages, methods, the definition of the electronic payment and the legal relationship among various from the analysis. the second section: the writer puts forward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payment on legal right from a case. then, she expre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umer protection . the third section: to make a comparative discussion about the relevant oversea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ced legislations concerning the issue of consumer protection in the usa, australia and britain, such as , , and . the fourth section: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chinese legislations regarding retail electronic payment and suggests learning the good examples from the american, australia and britain examples. the paper also considers the localization elements and suggests the improved picture about chinese retail electronic payment law in terms of the method of legislation and specific system. keywords: electronic payment, retail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consumer right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iii 目 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 ii 绪绪 论论 . 5 1 电子支付概述电子支付概述 . 6 1.1 电子支付的发展阶段和模式电子支付的发展阶段和模式 . 6 1.1.1 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阶段 . 7 1.1.2 电子支付模式 . 7 1.2 小额电子支付的定义小额电子支付的定义 . 10 1.3 小额电子支付中的主体及其法律关系小额电子支付中的主体及其法律关系 . 11 1.3.1 传统电子支付模式中小额电子支付的主体及法律关系 . 11 1.3.2 internet 环境下支付模式中小额电子支付主体及法律关系 . 12 1.3.3 无线网络环境下支付模式中小额电子支付主体及法律关系 . 14 2 小额电子支付对消费者权益的冲击小额电子支付对消费者权益的冲击 . 15 2.1 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提出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提出 . 15 2.2 电子支付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电子支付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 16 2.2.1 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害 . 16 2.2.2 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侵害 . 17 2.2.3 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侵害 . 17 2.2.4 对消费者求偿权的侵害 . 17 2.2.5 对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的侵害 . 17 3 各国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体例考察各国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体例考察 . 19 3.1 专门立法模式专门立法模式-美国与澳大利亚美国与澳大利亚 . 19 3.1.1 美国立法 . 19 3.1.2 澳大利亚立法 . 22 3.2 非专门立法模式非专门立法模式英国英国 . 23 3.2.1 普通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 23 3.2.2 行业监管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 24 4 我国对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和完善我国对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和完善 . 26 4.1 我国对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我国对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 26 4.1.1 我国法律对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 26 4.1.2 我国行业监管部门对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 2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iv 4.1.3 我国对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足 . 29 4.2 我国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我国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 . 32 4.2.1 保护模式 . 32 4.2.2 专门立法制度构建 . 32 5 结语结语 . 35 致致 谢谢 . 3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7 附附 录录 . 3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1 绪 论 电子支付作为电子商务时代首选的支付方式,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由此引出了许多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电子支付中消 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相对欠缺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以重视和 保护。作者通过对发达国家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立法模式和制度分 析,结合我国相关的立法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电子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 制度的模式和方法。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电子支付概述 11 1 电子支付概述 1.1 电子支付的发展阶段和模式 1650年英国的威廉.波特提出了一个现在被充分验证但是在当时却是无法被想 象的观点:表征性的财富将取代真正的财富。在工业时代初期,由于英国禁止美 洲的移民铸造金币和银币,纸币开始大规模的流通和使用。货币从本身具有价值 向本身几乎毫无价值转变。整个工业社会就是在这种几乎毫无价值的纸币作为一 般等价物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纸币正和当年的金银 币一样,面临着被取代的命运。尽管目前纸币仍旧是大多数人进行支付的主要工 具,但是即将支撑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运转的电子货币已越来越凸显出其取代纸质 货币、成为主要支付手段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支付市场规模发展迅速。根据 艾瑞市场咨询的研究预测, 未来几年我国电子支付的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2010 年将达到 2800 亿元。电子支付在中国的发展始于网上银行业务,随后各大银行的 网上缴费、移动银行业务和网上交易等逐渐发展起来。电子支付市场每年都以高 于 30%的速度在成长,作为电子商务核心的支付环节正在加速电子化,网上支付、 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多种支付形式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企业的步伐更加轻快起 来。2005 年被称为中国的电子支付元年,这一年中国电子支付市场高速增长,并 且很多电子支付法规也得到了完善,中国的电子支付实现了飞跃式增长。2006 年, 电子支付产业依然保持着快速的增长,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多种支 付形式的出现加快了整个产业发展的步伐,在企业业务结算中,电子支付与其它 交易结算形式相比,使用率较高,在某些企业中已超过了 60%。货到付款、邮政 汇款、银行电汇等传统形式仍有一部分忠实的使用者,所占比率分别为 39.4%、 12.3%和 6%。2007 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达到 160 亿元,比 上一季度增长了 33.3%,与 2006 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4 倍多。2007 年第 2 季度, 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中互联网支付 (非独立) 达 115.14 亿元, 互联网支付 (独 立)达 52.05 亿元,第三方手机支付达 3.39 亿元,第三方电话支付达 0.76 亿元。 2007 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规模中支付宝以 47.10%的市场份额排 名第一,腾讯财富通以 18.0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中国银联电子支付以 13.30% 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我国电子支付从出现至今只经历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 目前已形成了基本的电子支付网络和模式。未来的十年,将是我国电子支付业蓬 勃发展的关键性阶段。 中国投资咨询网 2008 年中国电子支付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2008 年 1 月 出版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电子支付概述 11 1.1.1 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阶段 70 年代末期,我国一些金融机构率先从国外引进少量小型计算机,用于处理 机构内部的资金结算业务; 1979 年 12 月, 中国银行广州分行与东亚银行签署协议, 代理其信用卡业务,这是中国银行业第一次开展银行卡业务; 1985 年 3 月,中国 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自主品牌的信用卡-“中银卡”;1987 年,我国第一 台自动柜员机在珠海落户。1988 年,中国银行在国内成功接通北京万事达卡处理 中心和威士卡处理中心的国际卫星线路,网络延伸到广州、上海、青岛、大连、 天津等城市,首次为众多特约商户安装了 pos 授权终端机。1989 年,中国人民银 行着手建设以卫星通讯网络为支撑的电子联行系统,为金融机构的结算提供快速、 高效、安全的资金划拨服务。在广州等 7 个城市的金融机构正式开通了电子联行 业务 。1993 年 6 月,在江泽民总书记的亲自倡导下,我国开始实施以电子货币应 用为重点启动的卡基应用系统工程“金卡工程”。 2001 年, 我国首家第三方支 付平台出现,消费者不仅可以使用银行卡进行支付,还可以利用自己在第三方支 付服务企业所设立的账户,通过计算机、ic 卡、移动电话等进行电子支付。2007 年 4 月 18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2006 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这是央行 首次向社会各界披露中国支付体系发展的情况、相关数据以及未来支付体系发展 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2007 年 6 月 25 日,中国人民银行于建成全国支票影像交 换系统,实现了支票在全国范围的互通使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持任何一家银行 的支票均可在境内所有地区办理支付。时至今日,互连网络和科学技术进一步完 善和普及,金融机构系统内大额贷记支付和行内资金调拨、同业拆借、跨系统贷 记支付、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间的资金结算、金融机构与个人间的资金划拨、 第三方支付企业与消费者和商家间的支付业务已基本纳入电子网络系统的处理。 我国已有近 20 家商业银行开办电子银行服务,第三方电子支付业务稳步发展,19 家电子认证机构获得电子认证服务许可。由此可见,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经历了 从萌芽到基本成型的五大阶段:第一阶段是金融机构结算的计算机处理,银行利 用计算机办理银行之间的结算业务;第二阶段是银行与非金融机构结算的计算机 处理,银行计算机与其他机构计算机之间进行资金结算,如代发工资;第三阶段 是金融网络终端的银行服务,银行利用网络终端向消费者提供各项银行业务,如 客户在自动柜员机(atm)上进行取、存款操作等;第四阶段是 pos 电子支付, 银行利用销售点终端(pos)向客户提供自动的扣款服务;第五阶段是网络支付, 客户可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网络环境进行直接的转账结算,形成电子商务环境。 1.1.2 电子支付模式 传统支付模式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电子支付概述 11 电子支付模式是配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而逐渐丰富起来的。目前的支付模式已 经由最初的单一传统支付模式发展到与 internet 环境支付模式和无线网络环境 支付模式并存的局面。 传统支付模式中客户通过银行设置的电子终端设备或者电话、数码电视等有 线通讯通道将支付指令传输给银行内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实现客户帐户上 资金的查询、转移和结算。其优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消费者直接利用银行 网络进行支付,所以支付指令立即生效,收款人立即可以得到收款确认;另已方 面架构简单,适合小额度支付;其三, 付款人无须告诉收款人汇出账户信息,可 防止卡号密码等泄露。但是,传统支付模式却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即付款人的 付款指示立即生效,如有任何操作错误而导致转入错误账户,或者转移金额有误, 虽然有记录而得以追踪证明,但追讨程序及过程可能繁杂不易。 internet 环境支付模式 internet 环境支付模式使客户通过互联网就能向帐户机构传达各种支付或 与支付有关的指令。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网上支付工具有银行卡、电子现金和电 子支票。因此,根据支付工具的不同,internet 环境支付模式又被分为了银行 卡支付模式、电子现金支付模式、电子支票支付模式三大类。 其中银行卡支付模式又被细分为了商家主导型、消费者主导型和第三方主导 型三种。商家主导型是指消费者通过 internet 网把自己的银行卡信息采用加密 或不加密的形式传递给商家。商家再通过网络把该信息传递给银行来实现消费者 帐户资金的转移。其优点在于架构简单,认证过程比较简便,处理速度快,费用 较低;使用方便,付款人只需在选购商品后输入卡号、有效期、姓名等资料立即 就可以完成付款。但缺点是银行卡信息通过商家在网络上进行传递,可能被不法 商家非法利用或被他人截取,不利于消费者账户资金安全;另外,一旦款项进入 收款人账户,即使交易失败,收款人予以否认,款项转移仍合法完成,难以追回, 且消费者的。消费者主导型与商家主导型相比,只是在消费者使用互联网传递银 行卡信息时使用的技术不同。消费者使用一种特殊的加密软件把信用卡信息传递 给商家,这种特殊软件一般被称做电子钱包。这样的目的是使商家看不到银行卡 信息,防止信息在因特网上被他人截取。避免了消费者银行资金帐户信息泄露的 风险。但缺点就是 需要安装额外的软件,所以对于付款人来说初期设置比较复杂。 而第三方主导型,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消费者于商家共同信任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进 行资金划拨。其优点主要是比较安全,信用卡信息或帐户信息仅需要告知支付中 介,而无需告诉每一个收款人,大大减少了信用卡信息和账户信息失密的风险; 支付成本较低,支付中介集中了大量的电子小额交易,形成规模效应,因而支付 成本较低;使用方便。对支付者而言,他所面对的是友好的界面,不必考虑背后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电子支付概述 11 复杂的技术操作过程;支付担保业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付款人的利益。而缺 点也包括两点,一是付款人的银行卡信息将暴露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果这个第 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度或者保密手段欠佳,将带给付款人相关风险;二是由于有 大量资金寄存在支付平台账户内,而第三方平台非金融机构,所以有资金寄存的 风险。 电子现金支付模式是指消费在使用电子现金付款前需要事先向电子现金发 行者购买电子现金,再以此购买商品,商家可保留此电子现金或者再向其它人购 买时付款,或者可向电子现金发行者换回实体的现金。优点是使用上与传统现金 相似,比较方便和易于被接受;可以匿名使用,使用过程具有不可追踪性;运用 电子签名技术,因而安全性较高。但也存在以下缺点:电子现金的支付属于虚拟 支付,真正的资金划拨还需要通过实际支付过程进行;电子现金支付的匿名性及 不可追踪性使得电子现金的持有者一旦丢失相关资料,将无法报失。 最后是电子支票支付模式。电子支票是纸质支票的电子替代物,电子支票将纸 质支票改变为带有数字签名的电子报文或利用其它数字电文代替纸质支票的全部 信息。电子支票支付模式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它与传统支票类似,用户比较熟 悉,易与被接受。可广泛应用于 b2b 结算。其次,电子支票具有可追踪性,所以 当使用者支票遗失或被冒用时可以停止付款并取消交易,风险较低。通过应用数 字证书、数字签名及各种加密/解密技术,提供比传统纸质支票中使用印章和手写 签名更加安全可靠的防欺诈手段。最后,加密的电子支票也使他们比电子现金更 易于流通,买卖双方的银行只要用公开密钥确认电子支票即可,数字签名也可以 被自动验证。但该模式也存在以下缺点:需要申请认证,安装证书和专用软件, 使用较为复杂,不适合小额支付及微支付;且电子支票通常需要使用专用网络进 行传输,成本较高。 无线网络环境支付模式 在无线网络环境支付模式中,客户只需利用手机、商务通等无线移动通信设 备向账户机构发出支付指令进行交易。该种支付模式最早于 90 年代初期在美国出 现,随后在日本和韩国出现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如移动钱包、移动信用卡的正式 商用都最早出现在日韩。现在日韩两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移动支付领域的领跑者, 如韩国的 sk telecom(skt) ,日本的 ntt docomo 等移动运营公司。尤其在韩 国,每月有超过 30 万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能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 易信息加密功能的手机,移动支付业务使手机变为传统支付工具的替代品。skt 凭借其移动运营商的地位,成为推动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的 飞速发展,无线网络环境支付模式也将成为我国电子支付发展的最新形态,它突 王锡俊国内现有主要电子支付模式比较分析 载财经杂志2005(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电子支付概述 11 破了我国传统电子支付模式所受的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最有效的促进我国电子 商务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 按照支付过程中所依靠的主体不同,无线网络环境支付模式被划分为移动运 营商为核心的支付模式和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的支付模式。所谓为移动运营商 为核心的支付模式是指移动运营商充当了类似金融机构的角色对消费者所持 sim 卡中的电子货币进行转移。其优点是:支付方式非常方便,只需要在自己随身携 带的移动支付工具中输入自己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移动运营商可对消费者缴费信 用状况事先评估,信用不佳者可拒绝提供电子支付服务。但这种模式缺点是安全 性比较差,只要知道网络接入的账号和密码就可以完成付款,没有任何身份认证 措施。而在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的支付模式中,移动运营商只充当通讯中介的 作用,负责向消费者的资金帐户机构传达资金划拨命令。这种模式的优点与以移 动运营商为核心的支付模式优点一样,也是方面快捷。同时增加了帐户机构对支 付指令发出者身份的验证程序,更好的保护了消费者的资金安全。 1.2 小额电子支付的定义 电子支付又名电子资金划拨。关于电子支付的概念早在 1989 年美国法律学会 的统一商业法中就有过定义:“电子支付是支付命令发送方把存放于商业银行 的资金, 通过一条线路划入收益方开户银行, 以支付给收益方的一系列转移过程”。 之后,澳大利亚 2001 年电子资金划拨指导法将它定义为:“使用某种电子接 入工具,通过电子设备,向账户机构直接或间接发出指令,对该账户机构所维持 的账户进行借记或贷记的资金划拨”。 在我国,关于电子支付的定义也存在不同 的意见。有学者认为,电子支付是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将负载有特定 信息的电子数据取代传统的支付工具用于资金流程,并具有实时支付效力的一种 支付方式。 还有人认为,电子支付是指资金或与资金有关的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交 换的行为采用纸质货币、票据之外的以电子数据传送方式所进行的无纸化的任何 资金转移。可以看出有些定义局限在了网络支付模式下,因此我国人民银行发布 的电子支付第指引(一号) 规定:“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 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 由于当今的电 子货币的发行机构和支付代理机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银行机构,因此笔者比较赞 同澳大利亚的有关规定,因此把电子支付定义为:使用某种电子接入工具,通过 电子设备,向账户机构直接或间接发出指令,对该账户机构所维持的账户进行借 陈琪.电子商务概论 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code of conduct .1.1 (a) part a. 蒋志培.网络与电子商务法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7,393. 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 .第 2 条.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电子支付概述 11 记或贷记的资金转移。相对于传统纸质支付方式而言,其主要特点是:资金转移 通过数字流转来实现;支付主要在开放的网络系统平台中进行;更加方便快捷; 涉及的当事人相对增加以及对金融机构的软硬件设施要求提高等。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与支付金额的大小,电子支付被分为小额电子支付和大 额电子支付。小额电子支付又被称做消费性电子资金划拨(consumer electronic fund transfer)或零售电子资金划拨(retail electronic fund transfer),指消费者在 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使用某种电子接入工具,通过电子设备,向个人资金账户机 构直接或间接发出指令,对该账户机构所维持的账户进行借记或贷记的付款行为,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消费者。该类支付活动的特点主要是交易发生频繁,交易金额 相对较小。 大额电子支付又被称为商业性电子资金划拨(commercial electronic fund transfer)或批发电子资金划拨(wholesale electronic fund transfer),是指商业 性用户利用某种接入工具向单位帐户所在的机构发出支付指令,进行资金流通的 行为,其服务对象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商品市场的经纪商和交易商以及在金 融市场从事交易活动的商业银行以及从事国际贸易的工商企业。国际上主要的大 额电子支付系统包括的美国的 fedwire 电子资金转账系统、chips(the 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s system)和 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等。 1.3 小额电子支付中的主体及其法律关系 由于电子支付中涉及的当事人因支付类型的不同而各异。大额电子支付中不 涉及消费者及其权益。因此本文只对三大支付模式下小额电子支付的主体及法律 关系做相关讨论。 1.3.1 传统电子支付模式中小额电子支付的主体及法律关系 消费者与银行 消费者与银行的关系是电子支付中最主要的关系。银行通过提供终端设备或 开设居家银行业务为消费者提供资金转移服务。消费者与银行签订合同的方式取 得银行帐户以及银行卡、智能卡等支付工具。在需要进行资金转移时消费者依靠 支付工具或者银行开设的居家银行业务通道向银行下达支付指令,委托银行从自 己的帐户中划拨资金给收款方。因此,消费者与银行之间形成的是以标准合同为 基础的借贷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银行享有对消费者存入资金的占有、使用、收 益权,以及对消费者委托其进行资金划拨等业务收取必要费用的权利。同时也要 承担依照消费者的指示准确、及时的完成电子资金转移、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 确保客户信息安全以及错误更正等方面的义务。而消费者在享有知情权、财产安 梁彗星;民商法论丛第 7 卷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6 .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电子支付概述 11 全权、求偿权等权利之外,应承担支付资金转移费用、妥善保管其支付工具和在 支付工具发生遗失或失窃后及时通知银行机构的义务。事实上,使用信用卡的消 费者还存在帐户资金透支的情况。此时消费者除了承担上述义务以外,还应当承 担按时还款付息的义务。 银行与商家 银行与商家之间的关系是由商家利用电子终端设备支持消费者刷卡消费行为 而产生的。此时银行与商家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合同关系。商家到银行申请租用 终端设备,并委托银行对消费者消费的价款进行转帐、结算。在委托关系中,银 行在负有正确、及时完成转帐以及确保终端设备正常工作的义务。同时享有收取 一定比例结算费用的权利。而商家则负有支付结算费用和及时报告终端设备故障 的义务。 消费者与商家 消费者与商家间的关系是产生电子支付行为的基础关系。双方的法律关系是 基于货物买卖或者服务的提供而产生的。二者间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商家直 接发行电子货币(如 ic 卡内的金额)供消费者购买该商户的产品或服务。此时商 家与消费者间的关系是类似银行与客户间的合同关系。消费者把资金存入在商家 开立的帐户内,每次消费后商家就从该帐户中直接扣除相应的价款。这种帐户内 的电子货币一般不具有流通性和可兑换性,且只能用来购买指定商家的产品或服 务。第二种是消费者使用金融机构的支付工具进行消费的情况,此时消费者利用 银行帐户进行资金转移。消费者与商家间只存在传统的买卖合同关系。当事人间 的权利义务受传统合同法规制。商家应当承担按照合同的规定提供货物或者服务, 并承担瑕疵担保义务。在全面履行义务的同时享有获得价款的权利。而消费者同 样应当承担按合同规定方式支付价款,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接受货物 或者服务,以及在规定的限期内对货物进行检查通知的义务。 1.3.2 internet 环境下支付模式中小额电子支付主体及法律关系 银行卡支付 银行卡支付分为商家主导型、消费者主导型和第三方主导型三种: 在商家主导型中,消费者在商家的网页上选择好需要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后, 按照电脑屏幕上的提示,通 internet 网将银行卡的信息传送给商家。信息的传 递一般是不加密的,或者只是使用安全套接层技术进行加密,这种加密技术在浏 览器上就可以找到。商家收到这些信息之后,通过网络发送到银行的处理器上验 证该银行卡信息,在信息通过验证后商家发货或者提供服务。随后的支付结算按 照现行的银行卡结算方式来完成。各主体间仍然是类似非 internet 环境下支付 中的合同关系。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电子支付概述 11 消费者主导型支付中消费者首先要向银行申请钱包并下载相关应用软件。申 请成功以后,银行将在系统中为消费者建立一个电子钱包档案,消费者可以利用 下载的软件通过网络增加、修改、删除个人资料。消费者在网上选择好自己需要 的商品或者服务后,登陆到电子钱包,向商家传递自己的银行卡信息。这种类型 的支付方式中的主体与商家主导型的主体相比,在消费者与银行;商家与银行; 消费者与商家间的法律关系是没有变化的。但是在这种支付方式下必须确认用户、 商家及所进行的交易本身的合法性。要求建立专门的电子认证中心以核实用户和 商家的真实身份以及交易请求,并负责发放和管理数字证书。因此,认证机构属 于第三方服务机构。消费者、商家及银行与认证机构之间建立的是一种服务合同 关系。由认证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为前三者提供认证服务,而由前三者向认证 机构支付一定的认证费用。认证机构除了保证所提供的认证信息真实有效外,还 要承担对客户信息的保密义务。 第三方主导型是在银行、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多了一个专门从事网上支付服务 的企业即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尽管目前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性质划分上还存在 着不小的争议,但该类机构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目 前涉足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公司多是 it 和网络公司,并声称自己提供技术服务。但 事实上,这些支付公司已经部分涉及了银行的职能。首先,网上支付公司都存在 吸存资金的行为,随着交易量的增大,便会形成巨额资金沉淀。其次,多数网上 支付平台都设有虚拟账户,允许客户对账户充值,相当于人们通过法定货币购买 电子货币,且这些电子货币在网上具有广泛的购买力。无论该类企业将来定性如 何,在第三方主导型支付中,主要是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与消费者;银行和商家 间的法律关系。消费者和商家都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开设账户并提供自己的相关信 息。消费者在网上选择到商品或服务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到开户银行将 价款转入第三方银行帐户。第三方收到价款后通知商家发货,消费者在验证货物 之后通知第三方付款给商家。这样第三方与消费者、第三方与商家之间构成了委 托代理关系,银行与第三方形成合作关系。 电子现金支付 电子现金是在网络支付时使用的一组加密序列数,不同的序列数代表着现实 中的不同现金金额。消费者首先向银行申请电子现金帐户,并购买一定金额的电 子现金,银行在发放电子现金时为客户制作一个随机的电子签名。消费者在网上 选择到商品或服务后,将加密的数字现金(序列号)通过网络支付给商家。商家 再将该信息传输到银行电子现金库进行序列号和电子签名核实,核实无误后商家 发货并在消费者验收货物后将电子现金交给发行银行。银行将此金额加入商家的 账户中,但要减去一小笔服务费。因此,在电子现金支付方式下就产生了消费者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电子支付概述 11 与银行;商家与银行间的委托代理合同关系。 电子支票支付 运用电子支票进行支付,消费者首先要在银行申请电子支票、下载电子支票 生成软件以及获得银行提供的电子签名。选择好商品或服务后就填写电子支票并 通过电子函件直接发送给商家。商家从电子邮箱中取出电子支票,用自己在银行 申请电子支票业务时获得的电子签名签署收到的信息并通过网络将电子支票送发 银行。银行在验证双方的电子签名后把款项存入商家的账户。如果购买方和销售 方没有使用同一家金融机构,通常将由国家中央银行或国际金融组织协同控制。 因此,电子支票使用中的法律关系仍然是消费者与银行、商家与银行机构之间的 委托代理关系。 1.3.3 无线网络环境下支付模式中小额电子支付主体及法律关系 移动运营商为核心的支付 在以移动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电子支付方式中,消费者在选择好欲购买的商 品或服务后向商家发出购买指令,商家将购买指令发送到移动电信运营商管理系 统。系统再将购买确认信息发送到消费者使用的无线终端设备(手机、商务通等) 上请求确认。在得到消费者确认后由移动运营商代替商家收取价款,直接从消费 者的 sim 帐户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